原帖内容
陈光柱

2007-9-4 14:26
第六十二章——统治者的“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是一种社会弊病

第六十二章——统治者的“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是一种社会弊病
道者万物之奥(注)。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说明】
从本章就可以看出:这是老子根据成汤、盘庚、武丁、古公亶父的继定方针——坚持“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以及周宣王个人长期执政的经验的具体意见(教训),针对建国初始或者是后继者接受(取得、继承)政权的伊始,统治者以及和他一起共同工作的高官们,就必须明确的执政(奋斗、工作)的目标(目的)——所提出的必须而可行的具体“工作”方针和具体奋斗的目标(显然,这是西周时期,在这里还看不到后来所发展而形成的,封建专制独裁“一人说了算”的味道)。本章严肃认真地揭露了,统治者所助长而发展起来的“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是一种社会弊病而成为社会内的痼疾顽症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领导人的“言”与“行”是至关紧要而重大问题。因此,老子在前面的第2章内就慎重地指明了:它(统治者)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是在统治者不知不觉的状态之中而亦步亦趋地走向深渊!就只知其“美”而不知是“恶”; 只知其“善”而不知是“不善”。从而步入一片“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吹捧、赞扬之中,忘乎所以而为所欲为。嗣后,老子又多次指出了统治者的“言”与“行”问题,从而使统治者的“言”与“行”问题,成为《老子》文章中反复教导的专门话题。本章就又是这一问题的论述。并且特别注重在建立国家之前就必须明确,之所以要建立国家就是为了民众的“衣食住行”的保证、保障、拥有、改善、完善……也就是让“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民众身上!这是远古成汤、盘庚、武丁、古公亶父、周宣王和单逨(老子),他们揭示、认识、总结出来的我们光辉历史上的光荣传统!
老子文章中的“道”,是道理,是统治者和公务员所必须遵循的“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这是《老子》全部文章的关键要点,可惜人们并不注意这个问题。因此,老子的“道者万物之奥”,也就难倒了不少的人!在帛书中是“道者万物之注”,“注”是灌注、注入,也就是说“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必须灌注、注入到有关治理国家范围之内的事物(万物),还特别着重涉及民众生存的事物(万物)之中,这的确是一个天大的事情。因此,在建立国家的初始,在立天子、置三公的时候,都应该把“拱璧以先驷马”的礼仪放一放,都必须率先诚心诚意坚持、遵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不如坐进此道)。
当然,《老子》一书在战国时期,人们还基本知道她的原来的意识,因为嗣后的帛书版本(公元前2世纪初)就是她的最好见证。正因为这样,所以我基本上采用以帛书参考来订正《老子》版本的简单办法,这样可以看出通行本中显然具有的某些错误。比如,本章中的“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问题,帛书的甲、乙本都有完好的保存,通行本也没有错。然而,却有人居然用《淮南子•道应训》、《人间训》妄改为:“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妄自在后文多了一个“美”字);还有的人在断句上并且声言:“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这实在是“大谬”!
另外,“不曰:求以得”的问题,通行本(王弼本、河上公本)为:“不曰:以求得”,应该根据帛书乙本改正为:“不曰:求以得”。
上述虽然如此,但是本章还是教导统治者,必须侧重教育、挽救不善于进行“工作”(保证、保障民得)的人们的。这同样是“以正治国”——“治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别忘了这一篇章,同样是老子论述而且规范的典型文章!
【字词句注释】
道者万物之奥(注):道,“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万物,只指社会内、人间事各种各样的事物(只指有关治理国家范围之内的事物,还特别着重涉及民众生存的事物;没有现在“万物”概念这样广泛);奥,含义深、不容易理解、深奥、奥妙,但是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她的指导;道者万物之奥,“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是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所不能违背的,都必须受其指导;
善人之宝:善,善于;人,从事国家工作的管理人员(公务员);宝,珍贵、重视;善人之宝,善于为民众服务的公务员必须珍贵这个道理;
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不善于、不妥当;人,从事国家工作的管理人员;所保,所以也必须要保持(这个道理);不善人之所保,(即便是)不善于为民众服务的公务员也必须要保持这个道理(即若不是他们的意愿,在道理上他必须无可奈何地绝对服从);
美言可以市:美言,欺骗、愚弄民众,但是是好听的言辞(或仅仅限于花言巧语的词令而实际上是违背民众利益的);市,市场,指招摇过市;美言可以市,美丽好听忽悠民众的言辞但实际上是违背民众利益的,的确可以招摇过市(而得逞一时);
尊行可以加人:尊行,带有“权势”的行为(指高层或有权有势的管理人员);加人,强加于人(自己的下级或鼓惑平级);尊行可以加人,带有“权势”的行为也的确可以强加于人(而毒害民众);
人之不善:人,国家工作人员(公务员);不善,不善于服务民众而投机取巧为非作歹的;人之不善,公务员(即便是)不善于服务民众的人;
何弃之有:哪能把他们(不善于服务民众的人)舍弃?
故立天子:故,所以;立,(动)指(建立国家时必须有,也是说明建国后的最先而首要的事情)君主即位(登基);天子,王(西周当时只有一个王,不像后来春秋时期的“傀儡性”的王、或乃至战国期间都开始称王的“泛滥”之王);故立天子,所以,(在建立国家体制之前的)天子(登基);
置三公:置,设立;三公,(帛书甲、乙本均为“三卿”)意指天子(王)之下的三个最大的官;置三公,设置(受命、任命、受封)三公(的时候);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虽,虽然;拱,双手的拇指与食指所围成的圆圈的周长,古代常用来作为圆形物体周长的度量单位(另外,两臂合抱,也为一拱;但那或许不是表示“玉器”的了);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美玉的通称;拱璧,大如一拱的璧玉,即“大璧”,指极其珍贵的物品;以先,拱璧在驷马的前面,驷马在拱璧的后面(表示“隆重仪式”);驷马,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这里却是指四匹马拉的车;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虽然有拱璧以先驷马在后隆重仪式;
不如坐进此道:不如,还不如;坐进,在西周时“坐”是一种通俗一般的“礼节”(西周或西周以前,跪、拜、坐是“人”、特别是有身份的人的日常“礼节”),“进”是进入的意思。老子在这里的“坐进”是现代意义“坚持”的意思(意为用诚心诚意的“礼节”坚持、遵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此,这、这个;道,道理,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不如坐进此道,还不如坚持、遵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远古,时间很长(有案可查的追溯,如:成汤、盘庚、武丁、古公亶父);所以,因此;贵,珍贵、尊重;此,这、这个;道,道理,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者,(坚持道理的)人;何,为什么;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人所以珍视这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是为什么呢?
不曰:不正是因为(要得到这个道——道理吗);
求以得:有真心实意地追求,就能够得到“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就能够使天下的民众都能实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愿望;
有罪以免邪:(这是对前面“不善人之所保”一句的说明。那些不善于服务于民众的人,虽然曾经有过罪过,然而,只要他真心实意地追求、坚持“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即便)有了罪过,也是可以免于处罚的;
故为天下贵:所以,“保证、保障民得”的道——道理,才被天下人们所珍贵(而遵守并且自觉执行)!
【译文】
“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是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所不能违背的,都必须受其指导。善于为民众服务的公务员必须珍贵这个道理,(即便是)不善于为民众服务的公务员也必须要保持这个道理(即若不是他们的意愿,在道理上他必须无可奈何地绝对服从);
美丽好听忽悠民众的言辞但实际上是违背民众利益的,的确可以招摇过市(而得逞一时);带有“权势”的行为也的确可以强加于人(而毒害民众)。公务员(即便是)不善于服务民众的人,哪能把他们(不善于服务民众的人)舍弃?
所以,(在建立国家体制之前的)天子(登基),设置(受命、任命、受封)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璧以先驷马在后隆重仪式,还不如坚持、遵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
古人之所以珍视这个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是为什么呢?不正是因为(要得到这个道——道理吗)。有真心实意地追求,就能够得到“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就能够使天下的民众都能实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愿望。然而,只要他真心实意地追求、坚持“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即便有了罪过,也是可以免于处罚的。所以,“保证、保障民得”的道——道理,才被天下人们所珍贵(而遵守并且自觉执行)!
【读后】
这是多么独特的篇章,言简意赅!“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十一个字,就描绘出“上行下效”的社会“积非成是”的痼疾顽症!然而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游离在老子的认识之外而不得要领,从而稀里糊涂地、自以为是地曲解《老子》!致使这一篇章成为“不伦不类”……而且错误地游弋、自陷在“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字词审定或断句之中。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是一种社会弊病,世界各国在这一问题的发生、发展上的表现,仅仅是程度不同而已,然而中国犹盛。因为,在中国它可以冠冕堂皇而堂而皇之地受到“仁义道德”的正统保护,可以在“仁义礼智信”的庇佑下“茁壮”成长而“发展”,进而可以不断伸展、扩张到一切可以涉及到的“领域”,最后遭受危害的必定是可怜而无助的、“低层”的、“边缘化”的民众!之所以如此,乃是由于“仁义礼智信”保护了统治者的特权:以他一人之“是非”而判断国家的一切之是非标准(金口玉言、唯“上”的意志、理念以为是、必须照着办……)!
统治者(统一治理、管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天子、皇帝、总统、委员长、主席……等)的“言语”(信誓旦旦的治国方略)是完全可以“招摇过市”的。如“勤政为民”、“为民执政”、“服务于民”……等“励精图治”的“方略”(主张、政策、口号),怎么能够不蛊惑民心呢?然而,统治者的行为,却不得不令人发指。他们逐渐地为所欲为、残暴而原形毕露地、一切的一切的灾难,都转嫁到孤苦伶仃而无助的、“低层”的、“边缘化”的民众身上!这就是“尊行可以加人”的恶果,这也是前面章节所揭示出来的问题的毒根!因此,帛书的甲、乙本都抄写为“尊行可以贺人”。不是吗,有统治者和三公们的“尊行”,就必定使广大的“为民众服务的人员”得到“效仿”的楷模。这些“人”,毫无顾及、无忧无虑、堂而皇之地就可以“野蛮执法”,或变换着花样而“执行公务”! 这些“人”,难道不衷心感谢统治者和三公们的“尊行”,给他们的“属下”做出一份极好地示范、而且是可以效法的“贺礼”吗?
另外,本篇是说明在建立国家之前,如何确立“保证、保障民得”的道理的重大原则问题。不如此,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有一个正确的前进目标,(统治者及其高官们)其目的则就必定是各自为所欲为而莫衷一是!于是乎,在“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日益中,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话可以言说,只能是腐败、糜烂、瘫痪……而致使“民不聊生”或某些民众的“民不聊生”!
显然,任何国家的立国或任命(认定)国家首脑以及决策性的几个高官之前,必须明确他们的目的以及统一治理国家所必须达到的目标——是否给国家内的每一个民众都能够带来“美好、幸福”!这是一个任何国家的起码而根本的问题,而且又是绝不能忽视的、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这难道不是现实世界之中,各国所必须持定而绝不能抛弃的“天下贵”吗?
【历史性的错误】
历史上谁也没有重视,《老子》一书是对西周和西周以前的“血腥”“执政”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后继执政者的“警钟”!从而致使在中国,这种令人发指的而又“冠冕堂皇”的“野蛮”现象,不但没有“寿终正寝”,反而不断嚣张且日益!
显然,“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的不符合实际的任意解释是不应该原谅的错误,这样的随意性是在玷污《老子》!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这是一个单独的段落,在这个段落里,“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的四件(天子、三公、拱璧、驷马)事物,是同一层次上面的问题,都还是“形式”上面的问题。建立国家的关键问题是,“不如坐进此道”,这才是建立国家的根本!这可能是几乎所有的人的认识“错误”。
【亟待开展研究探讨的问题】
是不是还要、应该强调我们立国的根本?是不是还要、应该强调我们执政的原则?
我们在茫无头绪杂乱的琐碎的事务中,是否丧失了原则、理念、信念、根本?
民众的事,难道不是天大的事情?我们那么多(数以亿计)的辛劳、辛苦的民(工)众,给予了少数人的享受、享乐、纵情、富贵、富裕……肆无忌惮!然而民众他们得到了什么?他们不得不“逆来顺受”,无限重复着辛勤、辛劳、辛苦。还要继续苦苦煎熬而挣扎在生存、生活的“边缘线”上!世界前进到今天,这样的社会在为谁服务?肯定不是为民众服务吧!是不是在为“人”服务,还在为少数人服务!?
【附】
帛书甲本:□者万物之注善人之(葆)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得有罪以免舆故为天下贵
帛书乙本: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立天子置三郷虽有□□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王弼《老子注》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奥,犹暧也,可得庇荫之辞。善人之宝,宝,以为用也。不善人之所保。保,以全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言道无所不先,物无有贵于此也。虽有珍宝璧马无以匹之。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于人也。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不善当保,道以免放。故,立天子,置三公,言以尊行道也。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为道也。物无有贵于此者。故虽有拱抱宝璧以先驷马而进之,不如坐而进此道也。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无所而不施,故为天下贵也。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恨地无环 2007-9-4 15:21 -100 已多次告知:请将《老子》注译的后续章节以回帖形式发于主帖之后。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20 08:2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55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