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冒牌

2007-2-1 08:57




QUOTE: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07-1-30 19:43 发表
说不上混饭吃,看红楼梦也有两种看法,看了为逗乐为自己感动一下,那是给自己读;看了能想想,能摸索一点雪芹和书的门道,那是对得起雪芹。

我给的书其实够简单了,红学发展史刘梦溪的言简意赅,总结到位,对 ...

红狐兄,说点俺的个人看法,还请指教。
周汝昌把红学划分为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俺觉得是有问题的。
《红楼梦》与其他小说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不全。从这个角度来说,探佚才是首要的问题。如研究作者来历、版本发展等等,其他小说也可以适用,并非红楼独有。正因为有探佚的必要,才有红学的出现,其他内容都可以说是为探佚服务的。
考证派认为《红楼梦》以曹雪芹家事为蓝本而写,所以去考证曹雪芹家世。但这不免走上了索隐派的老路子。《红楼梦》虽然有曹雪芹家事为原型,但并非事事对应。若雪芹自传说不成立,“曹学”对探佚帮助就不是太大。而周汝昌甚至以小说情节来推定史事,如贾宝玉为富贵中人,就提出曹家二次中兴说;“旧时真本”称史湘云与贾宝玉成为夫妇,就认定曹雪芹身边也有个红颜脂砚斋。这也是周汝昌也被称为新索隐派的原因吧。
红学由胡适发现的新版本而起,版本学自然是其中的重点。但现有的版本学研究大多就是单独分析各版本,与探佚脱节,有些几乎就是单独的文本对照。结合作者思路来分析的,似乎也只有张爱玲《红楼梦魇》了。
至于脂学,是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若要研究脂砚斋的身份,在研究曹雪芹家世中就可以进行。若研究脂批对探佚的作用,则列入探佚即可。批语中,畸笏叟并不比脂砚斋少,而且从批语分析,畸笏叟跟曹雪芹的关系还可能比脂砚斋更亲近。难道也要列出一门畸学?周汝昌分列出这一支,不过是因为他自己对史湘云的特别偏好罢了。
就如上个帖子中有人所说的,大家最感兴趣的也就是探佚部分。刘心武得以流行,也跟这个原因有关。
而《红楼梦新证》中,曹学的分量最多,探佚的内容并不算多,其中还搀杂了不少关于脂砚斋的内容。是否作为必读,还很难说。而周汝昌后来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多少新发现。相反的是在原有的错误上越陷越深。他后来的几本新书,俺都是草草翻过,如果俺没记错,他还是“畸笏叟=脂砚斋=史湘云”的那套。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孤狼在途 2007-2-1 16:20 +50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30 23:5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627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