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
性别:未知-离线 梓庭君

魏国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2
功绩 2601
帖子 14340
编号 70
注册 2003-9-19
来自 浦江西畔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6-14 2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什么酒?  
作者:运沂   

酒的历史悠久,它与农业文明相伴而生,世界各国皆然。甲骨文即有酒字,传说酒为杜康也即少康造。实际上酒不会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先民收存贮野果和饭食时,有时会出现霉烂和发酵现象,在长期食用中他们从自己的教训和体会中作出比较鉴别,然后才人为地通过发酵去制造甘美的酒浆。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位勇士,螃蟹既然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古代许多东西的发明或发现,都是这样完成的。中国的酒文化发达,据《饮膳标题》,酒有“清浊厚薄甜苦红绿白之别”,十分讲究,标志其区别名称从“酉”的用字,有一、二十个。

读古书,听故事,许多酒仙、酒圣、酒豪的故事脍炙人口,像“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痛饮十八碗尚能过岗打虎的武松,令今天“三斤两斤不醉”的“久经考验”的酒徒们羡慕不已。谈到酒的常识首先要知道,这里没有可比性:古人动辄数升、数碗、一石两石不醉所饮的是酿酒,而不是烧酒或白酒,其酒精度低得多。孔乙己穿长衫站在咸亨酒店柜台外就着茴香豆饮用的,就是这种酒。今天叫黄酒,比如绍酒,即属此类,“花雕”、“女儿红”、“状元红”皆绍酒中之佼佼者。古代的酒,以黍为主要原料,加曲蘖发酵酿制而成。阮籍担任步兵校尉、陶渊明担任彭泽令时所饮的都是这种酒。杜甫《羌村三首》云:“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羌村父老慰问老杜所用的酒,正是用他们自己种的黍子酿制的,因为粮食困难,所以酒味较薄,因为未曾过滤倒出来是浑浊的,澄了一会才得变清。他在成都草堂招待《客至》时用的“樽酒家贫只旧醅”,则是自己的家酿,未经过滤的米酒。这种酒度数不高,一般人都可饮上一斤半斤。碰到豪量,“汝阳三斗始朝天”、“李白一斗诗百篇”、“饮如长鲸吸百川”,就不奇怪了。看今日小青年一气可饮成箱啤酒,则武二郎过景阳岗那种喝法也不算很夸张了。烧酒是经过蒸馏而成的,其成分则基本为乙醇,勾对前达到60—70度,就是今日的白酒。烧酒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始于元代。葡萄酒非中原所产,它从西域传来。《后汉书》记载西域“栗弋国出众果,其土水美,故萄萄酒特有名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至少到了唐代,已经能够仿造了。

“酒”与“酉”本为一字,金文中皆然 ,“酉”,酒坛子之象形也。甲骨文中或从“水”,象酒从尊中溢出之状。《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许氏之训,虽然偏离了文字学,但若从文化学角度看,倒是颇有意味的。酒作为上帝赐给人们最早也是最受欢迎的礼物,它既是天使也是魔鬼——也许,它就是上帝自己的化身。几千年来,从个人的生活起居到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往往都与酒发生着关系。往往成也是酒,败也是酒,的确是“就人性善恶”,“吉凶所造也”。“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酒使人亲切、醇厚。“五花马,千斤裘,呼尔将出换美酒”,“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酒使人豪放、潇洒——酒把美好与成功带给人间。酒池肉林、花天酒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酒色财气、“人头马”和路易十三的第一消费大国等等,则给尘世制造着罪祸和丑恶。韩非说:“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不算是危言耸听。天下失道,则酒升值,而人贬值。

中国古代,在酒的夹缝中,生长出了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李太白《将进酒》诗云:“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莫,惟有饮者留其名。”千百年来,失意士大夫与酒发生了特殊的关系。鲁迅先生研究魏晋文学,有过一篇十分精采的文章,题目就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酒及药之关系》。“竹林七贤”以饮酒著名,刘伶作有《酒德颂》。司马氏酝酿篡国,曹氏宗臣不愿改换门庭即为敌人,士人处境很是凶险。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不愿合作,终于被杀,于是正直的知识分子以嗜酒为掩饰逃避现实。司马昭拉拢名士阮籍要跟他结成儿女亲家,派人去为后来成为晋武帝的司马炎提亲,阮籍连续大醉两个月,司马昭“不得言而止”。阮籍们内心是极痛苦的,他们嗜酒,有着多重意义 。陶渊明与阮籍又不同了,他没有政治风险,但不愿混迹于污浊的官场社会,优游避世、碌碌无为内心又不平衡,他只有“归去来兮”,与诗酒为伴,“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用来排遣苦闷,欣慰于“复得返自然”的本色生活。文人嗜酒,有着多重意义:“佩刀质酒”、“金龟换酒”是豪爽;三杯落肚,王公前“脱帽露顶”,是豪迈,它表现出人格的自信;“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则是无奈与凄凉,“借酒浇愁愁更愁”。当然也有借酒“包装”的,“身在南山,心存魏阙”的假隐士,是借酒标榜自己,走“终南捷径”,最终还是“飞来飞去宰相衙”。即使为李白所称道的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能够“风流天下闻”,待到真的被“不才明主弃”之后,他“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最后竟悒郁终生,痈发背而死。因为文人与酒的这重关系,就出现了酒以文名、文以酒名的现象。文人以酒钓誉,酒家也拉扯文人沽名,旧时代酒店匾额往往大书“太白遗风”,今日绍兴,商人抢注“咸亨”和“孔乙己”商标,真想不到鲁迅身后还给他们带来这种泽惠,这也是先生所始料未及的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山西杏花村汾酒,中外驰名,名列中华十大名酒之一,也算叨了杜牧的光。其实“杏花村”并不在山西,诗为小杜作池州刺史时所作,杏花村在今贵池县城南。

(来源:天涯煮酒论史)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风行水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76
编号 28976
注册 2004-12-28
来自 一个道貌岸然滴国度~


发表于 2005-6-14 22:3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了那么多年的酒鬼,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杨少凡

Rank: 5Rank: 5
组别 校尉
级别 护军
好贴 1
功绩 29
帖子 407
编号 37535
注册 2005-4-25


发表于 2005-6-15 12:4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最大可能是黄酒:  在我国古代酿酒历史上,学术水平最高,最能完整体现我国黄酒酿造科技精华,在酿酒实践中最有指导价值的酿酒专著是北宋末期成书的《北山酒经》。《北山酒经》共分为三卷,上卷为"经",其中总结了历代酿酒的重要理论,并且对全书的酿酒,制曲作了提纲契领的阐述。中卷论述制曲技术,并收录了十几种酒曲的配方及制法。下卷论述酿酒技术。《北山酒经》与《齐民要术》中关于制曲酿酒部分的内容相比,显然更进了一步,不仅罗列制曲酿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其中的道理进行了分析。因而更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如果说《北山酒经》是阐述较大规模酿酒作坊的酿酒技术的典范,那么与朱肱同一时期的苏轼的《酒经》则是描述家庭酿酒的佳作。苏轼的《酒经》言简意骇,把他所学到的酿酒方法在数百字的《酒经》中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有种可能是啤酒,醴(li)——中国古代的啤酒
  象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尼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最不可能是葡萄酒,那东西当时只有新疆一带才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独自飘零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6
编号 11871
注册 2004-7-16


发表于 2005-6-15 13: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酒精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匿名拖拉机手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北将军
功绩 20
帖子 1808
编号 36670
注册 2005-4-13


发表于 2005-6-15 13:3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会是黄酒啤酒之类温和的酒
应该是高度老白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关内侯

Rank: 16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大将军
功绩 126
帖子 12566
编号 31412
注册 2005-1-29


应该是高粱酒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5-6-15 19:50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还没什么烈酒,武松那动不动十八碗,多数是那种甜丝丝的,基本上很少有现代酒味的“饮料酒”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5288123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军师将军
功绩 10
帖子 951
编号 4685
注册 2004-1-22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5-6-15 19:5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喝的是米酒.
顶部
性别:男-离线 zhangxdscb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59
编号 33424
注册 2005-2-23


发表于 2005-6-15 20:04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是醪糟,也就是我们这卖的“黄桂稠酒”,以我们现在成年人的酒量,18海碗还真的很难喝下去,但不是不可能。以前我们青海分局的3个招待员,就当着我的面喝下过,他们还是女的呢。(好酒量)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hn518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2
编号 39197
注册 2005-5-19


发表于 2005-6-15 21:0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黄酒的可能性比较大吧!
白酒还是太恐怖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5-6-15 21: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时还没有烈酒吧,我觉得米酒(醪糟)的可能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入侵者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护军
功绩 3
帖子 407
编号 39680
注册 2005-5-26


发表于 2005-6-15 22: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得极有可能是米酒 或者黄酒
白酒应该没可能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杯倒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南将军
功绩 20
帖子 2020
编号 28845
注册 2004-12-26


发表于 2005-6-15 22:5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古代能酝出什么酒?
白酒应该可以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梓庭君

魏国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20Rank: 20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怡情岁月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大将军
好贴 32
功绩 2601
帖子 14340
编号 70
注册 2003-9-19
来自 浦江西畔
家族 泡泡营


发表于 2005-6-15 22: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那时的酒要温要筛,我估计也是米酒。不是还有人向白胜买酒解渴吗?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小菠萝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功绩 12
帖子 1242
编号 27696
注册 2004-12-13


对呀,我也一直想知道“筛酒”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5-6-16 13: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中国很少用蒸馏法做烧酒,多是用发酵法做压榨酒。因这种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待要吃的时候需用网眼筛子垫布过滤,并随即加温。在这个全过程中筛所占用的时间较长,因此统称筛酒。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步月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28
编号 18882
注册 2004-10-14


发表于 2005-6-16 13: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农村里面很多这种酒啦,家家都会做,味道不同而已。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寂寞的烟

Rank: 6Rank: 6Rank: 6
组别 校尉
级别 破虏将军
好贴 1
功绩 13
帖子 788
编号 26154
注册 2004-11-28


发表于 2005-6-16 14: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黄酒十八碗,也是很惊人的阿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luanshengyu
(司徒鸾)

清河侯
谏议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北将军
功绩 738
帖子 4287
编号 615
注册 2005-4-14
来自 冰封里
家族 现视研


不可能是黄酒,必然是低度的米酒,酒精度在20度以下,大于黄酒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stal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0
编号 1945
注册 2003-11-9


发表于 2005-6-16 16:39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偶也倾向是米酒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完颜康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东将军
好贴 2
功绩 43
帖子 2582
编号 1999
注册 2005-1-13


发表于 2005-6-16 17: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黄酒的后劲比较足
顶部
性别:女-离线 女子扶苏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3
编号 19427
注册 2004-10-23


发表于 2005-6-16 17:36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乡村野店,说不定是人家店小二家祖传的秘方,现在失传了的。农民酿酒能用什么,肯定是粮食呗。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伟君子
(野驴楚才)

Rank: 8Rank: 8
组别 校尉
级别 平西将军
功绩 24
帖子 2397
编号 36946
注册 2005-4-16


发表于 2005-6-16 21:1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我家每年就酿一种黄酒,就是用糯米加了什么小曲,是农村常用的一种发酵的东西,工艺还是有点讲究的,有些人做出来的就是好喝一点。
   这种酒我们称之为黄酒,米面有还是有些酒糟的。而一般市面上买的我们称之为烧酒,或者白酒。
  至于武松喝的酒,在水浒上多次提到村醪,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我感觉要把我们自己酿的酒过滤成像水一样的清,似乎是件很麻烦和没有必要的事,村醪是像水那么清么,反正我看电视上是这样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博得一笑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35
编号 41452
注册 2005-6-21
来自 上海


发表于 2005-6-21 17:22 资料 主页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药酒”吗?(SANX里的)

记得有一次我请我结拜兄弟喝了杯“药酒”,然后没多久就挂了……

哈哈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秋月枫舞
(花之庆次)

东襄侯
谏议大夫

Rank: 17Rank: 17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7
功绩 491
帖子 6522
编号 1977
注册 2004-9-23
来自 云的彼端
家族 司徒实业


发表于 2005-6-22 17: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个人倾向于米酒,不要小看它,后劲也是挺厉害的,本人就上过当,那一觉睡的……痛快!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云川
(LOLI没有攻略)

白衣伯爵
谏议大夫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护军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镇北将军
好贴 1
功绩 612
帖子 3579
编号 3033
注册 2004-7-1
家族 轩辕狼党


发表于 2005-6-23 20: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

只是如果是你们所说的米酒黄酒的,能当得“三碗不过岗”之名?
顶部
性别:男-离线 东方未明
(传说中的大侠)

潇湘侯监造使中大夫

Rank: 16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好贴 12
功绩 419
帖子 4933
编号 119
注册 2005-5-26
来自 杭州
家族 古墓派


黄酒可能不大,黄酒南方人喝得多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07:07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669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