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柏杨,原名郭一洞,1920年出生于开封,现在已85岁.中国台湾著名的作家和史学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柏杨本人曾感慨万干他说:“我的创作生活可以这样分,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坐牢. 柏杨小时候被继母虐待,中学时和老师吵架被开除,后来从军,抗战胜利后担任过东北青年日报的社长,49年到台湾.59年开始发表杂文, 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从此声名大震. 一九六八年三月七日,他因为一则漫画讽刺蒋氏父子在台湾搞独裁以“共谍”和“侮辱元首”的罪名被捕入狱.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字狱,真正的内因是柏杨的杂文过于激进,早已触怒了台湾当局。柏杨被判处十二年徒刑. 这一事件激起了海内外的抗议,在舆论的压力下,台湾当局不得不于一九七七年四月提前将他释放.柏杨一共坐牢9年26天.出狱后在狱中的著作中国人史纲和柏杨版资治通鉴出版,分别成为当时对社会影响最大的和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书.1985年8月,出版了<丑陋的中国人>,之后他继续创作,至今已经出书百余部.他的杂文尖锐锋利,把杂文当作武器, 从而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他说:“杂文是一种和现实社会尖锐接触的文章,它最伟大的贡献是得罪人。”在他的写作风格上,明显有着五四时期作家鲁迅的影子.所以他被人称作八十年代的鲁迅或台湾的鲁迅.
柏杨的观点
在对柏杨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下面我来谈谈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和书中柏杨的观点.
这本书在台湾版发行19年后得以在大陆正式出版,该书包括了3篇演讲稿和27篇杂文,还有3篇对柏杨的评论.书中有的文章是批判台湾现状的,有的是批判中国文化的.有的批判的是国民的劣根性.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及其相关的产物,相关的社会做了猛烈抨击.
在80年前,鲁迅提出了染缸文化,而柏杨尾随其后,在60年后提出了酱缸文化,鲁迅对中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柏杨更直截了当的说:丑陋的中国人.我认为80年代和鲁迅所处的五四时期一样,都是处于需要变革的时代,柏杨在当时提出这种观点,无疑是给了当时的青年学子以当头一棒,让他们得以警醒.给成长中的他们上了重要一课,朱洪海曾说当时的大学男生宿舍晚上熄灯后几乎都曾经谈论过柏杨及其的作品,这可能就是柏杨为什么被称作80年代鲁迅的答案.
柏杨的酱缸文化并非难以理解,他以为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一脉相传,就像长江大河一样,但也正因为如此,因为时间太久,大河里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开始沉淀,使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一个酱缸.官场文化是最先形成酱缸的,古代中国官场互相勾结倾轧,同时与民间完全形成对立状态,随着时间的积累让整个中国人民的政治心态都发生了变化,最大特征就是以官的利益为利益,以官的标准为标准.因为这种文化底蕴太深,导致中国推行民主一直非常艰难,也同样因为这种原因,导致中国的百姓心里始终具有疑惧,总是逆来顺受,鲁迅所说的奴性到今天仍未消除,
柏杨还批判了中国人很多劣根性,他以为中国人很聪明,但都把聪明用在了如何去掩盖过错和内斗上,他说:即使我们不认错,错还是存在,为了掩饰一个错,中国人不得不花很大的力气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不是错.如何掩盖错误,就是讲大话,讲空话,讲谎话假话毒话.另外中国人讲话也喜欢拐弯抹角,察言观色,,互相之间有着深刻的猜忌和疑惧,这种疑惧使中国形成了一盘散沙,不能团结起来,即使是表面的团结,本质上多数也是出于各自的利益.中国人所谓的富有人情味,实际上是一种势利眼的象征,更因为所谓的人情味关系网破坏了正当的竞争体系,让中国人加剧了互相猜忌更不可能团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中国人的心灵彻底封闭,不能开阔,形成了两个极端,极度自卑和绝对自傲,就是没有自尊.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听说柏杨在18年后才找到了答案,又专门写了一本书叫<我们要活的有尊严>,这本书至今似乎尚未在大陆出版,不知道是否像丑陋的中国人一样又要等上18年才能得以一看.
柏杨在他的杂文中还有一些揭露孔子的儒家思想充满了见风使舵归根到底还是让人忍受和保护自身利益,指出中国人拒绝接受改变,以为崇洋就一定是媚外,批判中国人在坐公车不排队,第三产业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极差完全没有礼义之邦风范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我的感受
可以这么说,十年前我就曾经知道有这么本书,但是始终没有有机会看,直到04年正式出版.另外我本人一直对类似鲁迅和王小波这样特立独行的人很感兴趣,总爱读一些有特殊观点的文章,所以我起初是抱着一种好奇和较肯定的态度去读这本书的,事实上,柏杨的这本书并未让我失望,虽然这本书写于20年前,而柏杨包括在监狱中的九年当时在台湾已经居住了二十多年,相比现在有着较强的局限性,但他确实正确指出了不少国民中的劣根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人不恰当的忍耐力和天生息事宁人的性格.柏杨有个朋友家里被盗,后来抓到了罪犯柏杨让他朋友去指认,结果他的朋友连声说算了算了,无非怕的就是报复.恰好前两天樊家村唯一通往学校的正路堵车,我不得不抄附近只容两辆自行车通过的土路,然后第N+1次碰到一人多高还没被主人牵着的大狗,我只好硬着头皮尽量靠边的小心翼翼的骑过去,当时心脏跳动至少快了三倍, ,这种狗办没办证打没打疫苗且不说,单是这么大的狗该不该见人来的时候让它靠边点该不该不牵个绳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不过这时我才发现我早就对这种巨狗经常出没在学校附近的行为厌恶已久但始终只停留在发几句牢骚的阶段,无非怕的就是找有关部门逐一指证调查的麻烦.这时候我才发现,柏杨说中国人习惯逆来顺受,其实并非是因为我们真的有涵养,真的那么有忍耐力,而是因为我们一怕报复,二怕麻烦.我们总觉得只要不彻底牵扯到自身的利益,就可以泰然处之的过着自己所谓的幸福生活,古代中国农民的造反都是在不起义就要死的情势下才揭竿为王,而只要统治者把踩在他们脸上的脚稍微放松一点,那么他们就会感恩戴德,大喊仁政.而儒家传统文化经过董仲舒的改编后,成了一种完全服务于专制集权的思想和文化,本来人们都以为这种反动腐朽的东西要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而结束,不过在文革期间这种东西又得以大大的被弘扬了,相隔不过二十年,所以不客气的说,封建思想的绝对统治地位真的开始削弱的时间,只能从改革开放起算.而虽然在这二十年里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劣根性的消除不是一朝一夕的.柏杨不是一个领导人物,他更像一个思想界的先锋,而先锋也不只是柏杨一个人,王小波说中国人是沉默的大多数,龙应台感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愤怒,李敖认为中国人早就丧失了侠义和情义,孙观汉觉得中国人根本就是只在乎个人利益的一盘散沙,看到这一点的不只是柏杨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令中国人不时被刺痛一下,不至于继续一直麻木下去.另外一方面,虽然中国人的劣根性并非可以马上消除,但中国人的民主意识无疑正在慢慢觉醒,孙志刚案后实行了二十一年的收容遣送方法被废除,李思怡和宝马案件所造成的舆论压力也使得罪犯受到了惩罚,非典则令公众知情权的概念得以苏醒.可以这么说,我们能切身感受到自改革开放后的二十来年,传统腐朽的中国文化终于慢慢的在消失,中国人的劣根性在人民的努力下将逐渐成为历史,那时候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正进步和发展的中国,中国人也绝不会再是丑陋的中国人..
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不应作为对中国人单纯的批判教科书,而应当作一个参照资料随时与各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现状作比较.柏杨曾经在接受外国记者访问为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写这样一本书时说:日本有人写丑陋的日本人,美国有人写丑陋的美国人,如果我不写这本书,难道你就真的看的起中国人么,难道你就真的会尊敬中国人么?正如柏杨所说,错误再怎么遮盖,再怎么不承认也不会消失,也不会成为正确的东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摘下面具让所有人都看见,积极寻找改进的方法不是更好?我想,这才是柏杨写这本书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