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yaolei于2004-10-31, 13:49:28发表
原帖由闲者于2004-10-31, 13:35:32发表
同意阁下对韩信和项羽的风格的分析。也同意阁下所说的评价一个将领要看他的对手,但是韩信的对手也并不弱。
定三秦之役,韩信的对手也是章邯,而且一开始的计划都是由韩信定的(占领关隘,分割包围),一直到最后引水灌废丘,也是韩信告诉樊哙的。此一役,两军数量应该是相等的,虽然章邯的兵是新兵,但他处于守势,有城墙壁垒等作为保护,并且在韩信的进攻之下根本没有发挥出当年与起义军作战时的那种出兵速度,可见韩信没有给他留下时间。
井径之战中,韩信的对手是陈余,陈余确实不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但也不是泛泛之辈。在秦汉易代的时代洪流中,他也是掀起一阵阵波浪的,从他和李左车的对话中可以知道他也读过兵书。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兵力上的优势,兵力上的优势是可以弥补将领指挥上的不足的,陈余的兵力相当与韩信的五倍。而且,韩信在此战中,用背水阵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发挥了出来,同时也派人到敌后插旗子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敌军的士气。可以说作为一个优秀将领所能做的,韩信都做了。
阁下说项羽一生70余战,无不胜利,可韩信自定三秦之后,代、赵、燕、齐也相继被其所灭,也要有数十战了。
关于三秦,韩信的作用。
从史记中找不到韩信确切的作用,如果有的话就是献计。而且这个早就是张良的战略计划。韩信的作用无非是加强迷惑性。
据菜九考证,三秦也不是这么容易打下来的,当时受到章邯的阻击,几乎没有出来,后来再别处找到出路,才杀到关中,对章邯军进行分割包围(刘邦有优势兵力)。
所以韩信在三秦作用甚小,不能算韩信功劳。
如果从整个楚汉历史考,我们还发现,刘邦因为萧何勉强拜寒心大将,但是并没有一开始重用,从三秦一直到彭城,韩信都没有独立带兵的记录。后来彭城败后,韩信收散兵在京,索之间败楚兵,又加上魏豹叛变,刘邦才开始让他带兵,而且对他很不放心,直到问明了对方情况才放心!
经过这场出色的战斗,刘邦对寒心的水平才放心,才真正对他委以重任!
引水灌废丘这个也没有寒心的功劳,是刘邦在彭城之败后回关中解决的。
井径之战陈余的兵力是号称20万,不是有20万实际数字,一般来说只有10万兵,韩信是数万,兵力差别没有这么高。陈余的兵力是新兵,战斗力纪律性不足,才会有发现大营换旗子而发生骚乱的情况。
“引水灌废丘这个也没有寒心的功劳,是刘邦在彭城之败后回关中解决的”
那看来是我读的文章有问题了,我是最近两年才对历史和军事感兴趣的,所以史书没有读过,我读的是陈文德写的《刘邦大传》,这上面是这么说的。
至于井径之战,陈余的兵确实新兵,但在燕赵之地,民风彪悍,人人尚武,战斗力应该不会差。韩信在此战做到了优秀将领所能做到的一切。而且韩信也应该是料定陈余军都是新兵,所以会见旗即慌。如果陈余带的是老兵,那韩信应该会临机应变,换个打法。而且我觉得项羽如果面对这样的情况是否能想出如此妙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