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征文] 不变的性感,持久的快感(目前15篇)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0 16:52     标题: [征文] 不变的性感,持久的快感(目前15篇)

1、不变的性感,持久的快感——写在揭幕战前一刻

  在也许并不静寂的夏夜,看一场场也许精彩也许沉闷的比赛,这将是许多人未来一个月的生活呈现,没有什么其它事物可以改变。

  这才叫暗夜妖娆,有人说,世界杯就应该在凌晨时看———或者可以独守家中“暗爽”,或者可以在外面与一大群并不相识的人一起大喊大叫、把酒言欢,甚至抱头痛哭。无论如何选择,你身边的世界都将只有足球,没有其它什么杂质,不像白天,小心翼翼的工作,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夹着本已退化的尾巴做人。

  ———世界杯不是什么大餐,它是一种精神图腾,让你的生活有着一种暧昧的麻醉。

  四年前,没有悬殊的时差,以至于经常要在吵闹得让人心烦意乱的下午看球,到了晚上,一旦没有比赛,就会在电脑前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刻意将足球与青春扯到一起,忧愁与喜悦交织。后来才知道,那是欲赋新词强说愁。

  四年后的今天,又一次世界杯开始了,许多与我一般大的朋友已经不再谈足球,只谈爱情,还有些则装模作样的谈谈事业,足球成了昔日图腾,敌不过荷尔蒙的悸动,敌不过一时的身体反应,风花雪月和呻吟声才是人生真正的历史,值得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但你可知道,足球的暧昧是骨子里的,真的喜欢上了,会让你放弃一切,哪怕只是暂时的。

  世界杯是一种四年一度的快感,持久有力,在一个月的暗夜里,让你呐喊迷醉,跟随着挚爱的球队冲刺一次又一次。

  有人说足球异化了,可足球始终是性感的,从足球宝贝的长腿到意大利球星磐石般坚毅的脸部线条,都弥漫着性感,汹涌澎湃。哪怕一个巧妙的过人,也伴随着柔韧无比的身体扭动,你可以将其视为最具激情的人类身体艺术。

  可足球从不高高在上,上至大国总统,下至乡野匹夫,谁要愿意都可以去踢上两脚球,用诚挚的态度或漫不经心的态度都无所谓———足球就是这么随和。

  ———你很难找得到一个性感却亲近的美女,可性感的足球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呼啸而来,你躲也躲不过,总会被其魅力击中。

   即便世界杯离去了,你也会在莫名惆怅中寻到一丝丝快感———性感总是值得回味的,回味带来的快感虽不猛烈,但却历久弥新,越缠绵越美丽。

  也许会有冷门,也许会有黑哨,也许你喜欢的球队会无助的栽倒,也许举起奖杯的球队正是你最厌恶的———再性感都好,也逃不过生活的规律。但这些都不足以让人怀疑世界杯,经典会伴随着性感,在某一刻悄然降临,让你在回味良久后,才猛醒过来拼命鼓掌,这同样也是生活的规律。

  ———带着快感去欣赏快感,然后等待经典的到来吧!


[ 本帖最后由 大头笨笨 于 2006-6-28 22:42 编辑 ]
作者: 岳小白    时间: 2006-6-10 18:05

大头又来骗精华和一等奖了。

写得好,占个坑看下面的更新。
作者: datoufei    时间: 2006-6-10 18:22



QUOTE:
原帖由 岳小白 于 2006-6-10 18:05 发表
大头又来骗精华和一等奖了。

写得好,占个坑看下面的更新。

这个马甲……
作者: 白衣天子    时间: 2006-6-10 19:42

大头写的东东,呻吟总是恰到好处。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1 11:20



QUOTE:
原帖由 白衣天子 于 2006-6-10 19:42 发表
大头写的东东,呻吟总是恰到好处。

我是让别人呻吟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1 23:32

2、用橙色的华美,成就塞黑的壮烈

    年少老相的鲁本一次次在左路突破,那灵动的过人,总能让人想起当年的奥维马斯,乃至更早的伦森布林克,还有那个早年踢边锋,后来改踢中路,却还是愿意在左路晃悠的克鲁伊夫。

    ——荷兰足球的左路是一种数十年来的传统,那是一种古典足球美学。其实本应两翼齐飞,但荷兰队的右路总是不如左路,当年甚至把岑登拉去右路当壮丁,但这恰恰更突出了左路的奇崛。

    像荷兰这样一个富足的国家,最大的事情只是因为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而勤于填海,平日里,大风车转得自在,郁金香开得艳丽,生活无忧,艺术气质便随之而来,那是一种从容。

    所以,鲁本乐此不疲的在左路过人突破,不是有意戏弄对手,只是因为他从容,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征服对手,一次又一次。
   
    没有了西多夫、没有了马凯、没有了戴维斯,取而代之的是鲁本、范佩西、斯内德和海丁加,还有那个坐在替补席上的“问题少年”范德瓦特,这是在《冠军足球经理》游戏里大放异彩的黄金一代,他们生于1984,或者1985,锐气让他们无所畏惧。

    平心而论,荷兰队踢得并不好,除了依旧精确的传球,他们并没有展示可以走到最后的实力,但鲁本和他的同龄人告诉了所有人——巴斯滕的选择并没有错。

    可他们的对手呢?这支塞黑队远远不同于我记忆里的前南斯拉夫队,不同于1991年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他们远远不够绚烂,物是人非。

    当年的巴尔干足球,精致无比,有着不亚于荷兰的华美,那横扫欧洲的激情岁月,却早已远远离去。潘采夫、斯托伊科维奇、卡塔尼奇、博克西奇、普罗辛内茨基、贾尔尼、萨维切维奇、达沃·苏克,你还记得他们吗?如今,只有无助的斯坦科维奇。

    这是足球的一场沦落,谁也无力挽救。我曾经庆幸塞黑人打进世界杯,可现在看来,相见却不如不见。他们仅仅能聊以自慰的,就是踢得并不难看,比分也不难看,至少比六年前欧洲杯上的1:6好看——虽然那时大获全胜的荷兰队,如今只有科库和范德萨硕果仅存。

    ——让华美的荷兰队为自己送别,这样很好。


[ 本帖最后由 大头笨笨 于 2006-6-11 23:35 编辑 ]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2 23:23

希丁克让这一夜荡气回肠

    有这样一支球队,他们在球场两端都喜欢用自己瘦小的身体隐蔽的撞人,施以无情的黑脚,那是日本队。
2000年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对日本,祁宏杀入禁区,在眼见要失球之际,日本门将川口能活狠狠地撞向祁宏,导致这位中国中场当场休克,毫无体育道德的举动使之从此臭名昭著。

    昨晚,面对人高马大的澳大利亚门将施瓦泽,近年来灰溜溜的高原直泰和柳泽敦故伎重施,一起撞倒了施瓦泽。就在倒地前的那一瞬,施瓦泽的手仅距离皮球几厘米!

    看看慢镜头,柳泽敦那形同柔道的近身动作,高原直泰的空手道,都无从掩盖,可水平极其业余的裁判视而不见。

    于是,我们看到了希丁克的咆哮,看到了维杜卡的无奈。这让我的心沉了下去。

    说起澳大利亚队,我很自然的联想到当年的利兹联队,那支曾被看作会改变英超格局的青年近卫军。当年的利兹联队中,科威尔和维杜卡这对澳大利亚双星攻城拔寨,锐不可当。可如今,利兹联队已是如水花落去,那一位位年少英才纷纷转投他队,科威尔在利物浦队与伤病为伍,维杜卡更是辗转流离。

    今天再见到这二人,一个布满了抬头纹,一个满脸沧桑,浑不似当年的锐气少年。他们能带领澳大利亚队吗?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

    90分钟之后,我才知道,能带领澳大利亚队的,唯有希丁克。

    我总相信,上届世界杯的韩国队可以一再走远,除了自身的顽强,更多来自于希丁克的坚毅。这个老头总是无所畏惧,荷兰足球的血脉在他身上流淌,于他来说,没有苟且的生,要不就是酣畅淋漓的胜利,要不就是可歌可泣的失败,就如同荷兰足球那一次次悲壮的倒下。

    所以,我看到了希丁克的遣兵调将,以自杀式的姿态,换上一名名前锋,在他心里,没有妥协,没有什么伺机而动。澳大利亚球员没有技术,那就用身高去弥补,没有配合,那就用人数去弥补,他只需要顽强的进攻。那一次次的冲吊,虽不好看,却是澳大利亚球员能够做到的,在他们背后,是希丁克无所畏惧的脸。

    于是,有了最后那荡气回肠的几分钟,有了三个让我雀跃不已的进球。日本队那个近乎于猥琐的进球,埃及裁判的拙劣,都在这一刻被我抛诸脑后。

    当比分变为3:1时,我狠狠地跳了起来,爽的感觉难以名状!

作者: 白手违命    时间: 2006-6-12 23:31

俺要叫大头为飞哥,明日即可发表到报社了,做版辛苦,不要太累了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2 23:33



QUOTE:
原帖由 白手违命 于 2006-6-12 23:31 发表
俺要叫大头为飞哥,明日即可发表到报社了,做版辛苦,不要太累了

我可不用做哦,我准备去睡以下觉了……哈哈,等着看吓一场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3 23:35

韩国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在韩国和多哥的比赛中,有一个镜头让我暴跳如雷。这发生在韩国队将比分反超后,韩国队获得一个前场的直接任意球,韩国球员却选择了回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况,连我孩提时代看过的地区小学生足球比赛,都没有这等卑劣的情况发生!

    ——见过拖延时间的,没见过这样拖延时间的!见过没有体育道德的,没见过这样不择手段的!

    我曾经说过,我会支持非洲球队,除非他们的对手是阿根廷、葡萄牙、西班牙或者捷克。

    非洲足球的技巧是惊人的,在我看过的有限的几届世界杯里,很多支球队都证明了这一点,喀麦隆、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而多哥,恰恰是淘汰了上一届大放异彩的塞内加尔进入决赛圈的。

    与塞内加尔一样,多哥球员多半在法国踢球,混迹于法甲法乙的各支球队中,但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塞内加尔赏心悦目的脚法,没有那精巧的配合,连眼神都迷茫着。

    开场时奏国歌,多哥球员的脸庞一律木讷着,包括那个传说中的强人阿德布约。这支球队似乎缺少必胜的信念——我甚至觉得他们的胜利欲望还比不上把宝押在他们身上的我。

    韩国人也依旧木讷,木讷的不讨人喜欢,粗糙的脚下活,让一场比赛变得沉闷。这不是四年前,但看台上还是坐满了韩国人,他们大声叫着,我开始庆幸央视的背景声音过滤。李天秀染了一头金毛,加上稀稀落落的小胡子,甚至有些猥琐,他卖弄着本是不堪一击的脚法,多哥球员却无力阻拦——辗转欧洲多处,最终灰溜溜回到韩国俱乐部,这是许多韩国球员的人生轨迹,包括宋钟国、安贞焕,还有这个曾经被鼓吹为“韩国超级天才”的李天秀,无不如此灰头土脸。

    这是一场背景悬殊的较量,多哥球员远离祖国,在异乡艰难谋生,看台上稀稀落落的几个多哥球迷,是他们仅有的支持。而韩国人呢?他们带着上一届第四名的荣光,却无视那荣光背后的无力,他们可以放开了踢,仅有两张不痛不痒的黄牌。

    ——来自阿森纳的阿德巴约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强悍,多哥的后防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那张红牌改变了一切。

    也许多哥的确不是韩国人的对手,但我想告诉厚着脸皮把直接任意球踢成回传球的韩国队: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4 23:42

时光催人老
王子只剩妙传,核弹头只会越位

    西班牙对乌克兰,这样的比赛注定会见到很多熟悉的面孔。

    如今的西班牙队已非四年前的面孔,老一辈的不要说了,就连四年前的金童级人物华金,也没能来德国亮相。

    普约尔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后防核心,他身边的是曾经天价续约拉科的巴布罗——还记得2000年时,某网站哗众取宠的取了“西班牙后卫创出世界最高身价”的标题,实际上真正的意思只是巴布罗续约拉科十年,薪水折算便成为了世界第一身价,结果引来一阵痛骂。

    哈维那1.69米的身高接近足球场上的天才高度——1.68米,不过可能就是高出来的这1厘米,他与天才有了那么一点距离,精准而富想象力的传球,却少了那么几分杀气,但踢得好看,这便足够。

    托雷斯也被冠以了“金童”的称号,其实西班牙一直盛产“金童”,只是“金童”很多时候都等同于瓷娃娃,像极了西班牙队一直以来那脆弱的美丽。

    下半场,劳尔上场了。忽然发现看劳尔踢球已经很多年,从当初的少年奇才到后来的如日中天,似乎已经十年有多了,从没想过他会打不上主力,可如今就是。掐指一算,这如今依旧翩翩、眉宇里却有几分岁月痕迹的人儿,明年就要三十岁了。

    劳尔的每次停球都十分漂亮,还有那一脚总是带着无穷尽的想象力的传球,依稀让我见到记忆里的金童。还有在与对方门将碰撞后的含笑致歉,依旧优雅。

    场地对面也有一个快到三十岁的人,那是舍甫琴科。乌克兰队终究不是AC米兰,也非他的未来东家,这只是一支没有球星又疏于磨合的球队,这让“核弹头”的精彩镜头近乎于无,只有一次次的越位,才会让镜头摄入他无奈的脸。

    乌克兰队下半场还换上了久违了的雷布罗夫。当年,舍甫琴科与雷布罗夫携手将基辅迪纳摩送入冠军杯八强,在这场豪门游戏里横空出世,让世人皆惊。后来,舍甫琴科在米兰过上了好日子,雷布罗夫却在英超总不愉快。

    ——岁月催人老。

    顺便说一句,西班牙的传球还是那么漂亮,可突破能力还是不够,地面渗透可以打垮乌克兰队,但面对其它对手就很难说。而且,西班牙人又一次过早的兴奋,“小组赛发威的球队通常走不远”的定律和西班牙队古而有之的糟糕运气,都让我捏了一把汗。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5 23:08

看腻了你的疲软

    按照我的理论,每个小组的出线队不会在第二轮比赛后就全部产生,这样不利于博彩公司开盘,也就是说,在德国队击败波兰,两战两胜后,厄瓜多尔不会战胜哥斯达黎加,这样一来,两队还要在最后一轮争一个小组出线权,保持悬念。更好的结果应该是哥斯达黎加队获胜,然后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和波兰队都还存在着出线希望。
   
    结果,我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哥斯达黎加疲软,厄瓜多尔尽管漫不经心,但是还是抓住了三次机会。

    这是一场可以让我昏昏欲睡的比赛,极多的失误,简单粗糙的进攻,毫无观赏性,很多传接配合的可笑程度甚至直奔中超水准。以至于我痛恨把这么垃圾的比赛安排在这个时候,这要让多少不能熬夜的球迷郁闷啊。

    这支哥斯达黎加队不是四年前的那支哥斯达黎加队,万乔普成了药罐子,索利斯和戈麦斯也在迅速沉沦,新人呢?也许有,但我看不到。

    也许还记得他们当年跟中国队比赛时的狠劲,所以总觉得他们能和厄瓜多尔队打平,现在才知道是当年的中国队太弱,谁在他们面前都可以踢出流畅的进攻,这样的烂队,恐怕只有打中国队的时候才来劲。

    整个厄瓜多尔队,我只认识游戏里威风八面的德尔加多,还有与他四年前就开始搭档的卡维德斯,这并非是一支能够走很远的球队,太过随意性的防守,在强队面前是致命的漏洞。首战面对从来都不会踢第一场的波兰队,第二场面对如此孱弱的哥斯达黎加队,胜者也变得并不出彩。

    说到底,最受益的永远是东道主,有利的分区、有利的分组,面对三支孱弱的球队,德国队可以偷笑了。也许,这个小组是本届世界杯整体实力最弱的一个小组,从揭幕战到今晚的中超式对决,这个小组浪费了我不少时间。

    但没办法,世界杯并非你想象中的精彩纷呈,几十场让你眼皮打架的比赛,才可能会换来一场经典。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6 02:17

丑陋的英格兰,丑陋的胜利

    我一度以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会爆冷,他们坚持了80多分钟。

    朋友告诉我,其实2:0的比分也是爆冷——英格兰爆冷击败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所谓的黄金中场,所谓的一高一快,面对着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弹丸小国的球队,面对由老约克带领的一群混迹于英格兰和苏格兰低级别联赛的球员,暴露出了丑陋的面目。

    兰帕德一次次的打高射炮,我发短信跟朋友说兰帕德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第十二名球员,而且还是最佳球员。短信还未发达成功,他就又来了一脚高射炮。我乐呵呵的继续给朋友发短信,说“话音未落就又来了一脚”,结果刚准备发送,他又来了一脚难看的单刀。

    在上半时补时阶段被对方后卫一球穿裆的贝克汉姆依旧戴着队长袖标,他的一次次任意球打在了人墙上,最后却以一脚所谓的“贝氏弧线”助攻得分,电视转播主持人近乎于阿谀的大叫着“贝氏弧线再现江湖”,让我联想到他前两天为了丑陋的韩国队大叫“亚洲球队的第一场胜利”,感到一阵反胃。

    别提欧文了,26岁的他竟然也老态龙钟起来,他的威胁似乎只因为他的名气——你必须对一个大牌球员多一点注意力,这只是一种心理反应而已。

    这场球真正的主角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队,我相信这支球队的许多球员在世界杯后都不会继续呆在低级别联赛中,他们没有进入豪门的实力,却足以登陆顶级联赛。

    英格兰在这样的对手面前,完全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单调的进攻手段,粗糙的传接球配合,莫名其妙的失误,都印证了这是一支典型的伪强队,所谓的“黄金中场”,不过是贪恋于脸蛋和粗野的英迷的心理图腾,迟早会变成镜中水月。

    英格兰队真正值得信赖的,是特里,如果没有这个稳健的后卫,矮子里拔将军的罗宾逊不见得会比那个“抱着自己脑袋也会脱手”的詹姆斯高明多少。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为数不多却屡屡惊心动魄的反击,很可能让这位门将蒙羞。   

作者: 无弦琴    时间: 2006-6-16 02:19

大头大头,发帖不愁……
好快啊
斑竹呢?还不给加精华
弱弱说一句:杰拉德是不错的
可惜埃里不让他攻选了兰帕德

[ 本帖最后由 无弦琴 于 2006-6-16 02:23 编辑 ]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6 13:10



QUOTE:
原帖由 无弦琴 于 2006-6-16 02:19 发表
大头大头,发帖不愁……
好快啊
斑竹呢?还不给加精华
弱弱说一句:杰拉德是不错的
可惜埃里不让他攻选了兰帕德

被逼的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6-6-16 18:08

大头小品文不错,继续啊。有一种即使观点不同也舍不得反驳的感觉。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6 23:20

世界杯处子夜,他们都进去了!
   
    6:0!这场球看得极爽,其实在这场比赛之前,我还一次次回忆起四年前,也是小组赛第二轮,英阿之战,小贝复仇。之所以想起这一幕,无非是因为在这两届世界杯的小组赛第一轮中,阿根廷都赢了1:0——相同的比分是否会带来相同的厄运?

    结果,阿根廷并没有掉链子,他们面对的是也许技术上并不糟糕,可斗志上却极其孱弱的塞黑人——我曾说过荷兰用一场胜利为塞黑人送行,也送别了远去的壮烈,如今的塞黑,绝非当年在战火中捧起冠军杯的那一代勇士,他们用缓慢的节奏、近乎麻木的面孔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已经远去。

    但这又有什么所谓呢?当年的南斯拉夫队、当年的贝尔格莱德红星队,都在我们心里。而如今这孱弱的塞黑,就拿来给我们最爱的蓝白军团祭旗吧!

    在看球的时候,我和朋友短信打趣,看到特维斯和梅西先后上场,我说“这俩小子的世界杯处子夜,能不能进球呢?”

    朋友回了一句:“难说,其实这进球本来不是罗德里格斯的事,谁知道他连进去两次。”

    我回短信说:“是啊,你看萨维奥拉就是好同志,自己干了脏活累活,然后把机会让给克雷斯波这个老同志,让人家进去。”

    短信刚发出去,梅西就助攻克雷斯波得分,于是我们又把梅西夸了一通。

    随后,特维斯和梅西进球,我立刻发了短信——“特维斯和梅西,世界杯处子夜,他们都进去了!”

    我没“进去”,但我跟着他们爽!

    里克尔梅还是艾玛尔?这是我心里永远的难题,早在《CM3》时代,我就总为了这两个前腰拿不定主意,狠下心都买来了,却又舍不得放一个在替补席上。在这场大胜中,里克尔梅鬼魅般的传着一个个好球,但“小丑”没有露面,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但还有萨维奥拉,《CM3》时代的另一位阿根廷少年天才,矮小的他积极拼抢,硬是把不是机会的机会变成了致命一击。

    我不喜欢克雷斯波,他让我始终怀念老巴蒂,虽然很多人说巴蒂打强队就不会进球。但两个天才都为他传球了,他“进去”了两次。

    最让人兴奋的还是特维斯和梅西,千呼万唤始出来,在毫无斗志的塞黑队面前,他们让本来已经开始倒脚的阿根廷队又开始充满激情。

    六个不同的进球,六种绝杀的方式,每个都足以让我珍惜好一阵子。

    ——这是个注定要狂欢的夜晚!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6 23:23



QUOTE:
原帖由 张建昭 于 2006-6-16 18:08 发表
大头小品文不错,继续啊。有一种即使观点不同也舍不得反驳的感觉。

这评价够高
作者: 无弦琴    时间: 2006-6-16 23:26

大头,刚在阿根廷对塞黑的讨论帖里,发帖子求你对塞尔维亚笔下留情?
唉,可怜的塞尔维亚人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6 23:28



QUOTE:
原帖由 无弦琴 于 2006-6-16 23:26 发表
大头,刚在阿根廷对塞黑的讨论帖里,发帖子求你对塞尔维亚笔下留情?
唉,可怜的塞尔维亚人

我也在那里回复了……还怀念了一番呢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6-6-16 23:32

笨笨速度真快。在外面看完了,才来上网,果然这样比较能够集中精神在比赛上。爽啊,咱们阿根廷就是和莫莫叽叽的英格兰不一样,华丽,而且有效率。普天阿根廷球迷今夜同庆!
作者: datoufei    时间: 2006-6-16 23:34



QUOTE:
原帖由 弓骑步 于 2006-6-16 23:32 发表
笨笨速度真快。在外面看完了,才来上网,果然这样比较能够集中精神在比赛上。爽啊,咱们阿根廷就是和莫莫叽叽的英格兰不一样,华丽,而且有效率。普天阿根廷球迷今夜同庆!

阿迷!!!阿迷大欢庆!!!
作者: 无弦琴    时间: 2006-6-16 23:35

公公,一定开心死了……有没有想过发红包……
作者: 杆神    时间: 2006-6-16 23:39

回忆无论是南斯拉夫还是塞黑的所有大比分输球基本都是因为跟对手打对攻战输的,自身的攻击力和防御力的孱弱是他们的悲哀,但是我仍然对他们存有敬意,因为他们面对强手敢于亮剑,这就是一种亮剑精神!

作者: 蜚语无痕    时间: 2006-6-16 23:56



QUOTE:
原帖由 弓骑步 于 2006-6-16 23:32 发表
笨笨速度真快。在外面看完了,才来上网,果然这样比较能够集中精神在比赛上。爽啊,咱们阿根廷就是和莫莫叽叽的英格兰不一样,华丽,而且有效率。普天阿根廷球迷今夜同庆!

弓弓的这几句话甚得我心哈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8 23:35

日本队,你们为何屁股挨打却捂脸?
  
    0:0,这是我并不想看到的比分,我曾经以为克罗地亚队会小胜一球,哪怕到了最后一刻,我仍然没有放弃这念头。

    日本队侥幸拿到一分,这支曾被认为是亚洲足球代表,甚至被某些人阿谀为“足以脱亚入欧”的球队,用两场比赛证实了自己的退步。这是日本足球的一个瓶颈期,也许突破需要又一个十年。

    当然,当我们的中超愈发丑陋,连像模像样的配合都难以寻觅的时候,日本队可以在世界杯赛场上打起有板有眼的地面进攻,也足以骄傲了。从这一点来看,他们还是比韩国队胜出一筹。学巴西,还是可以得乎其中的,不过,日本队学到的,可并非只有脚下活。

    记得2002年世界杯时,巴西队在小组赛中面对土耳其队,里瓦尔多不知廉耻的作出一副痛苦状,欺骗了裁判,事后我以“打屁股捂脸”为题,狠狠骂了他一通。记得我小学时比同班同学都高半头,打起架来人家总吃亏,但闹到老师那里,他们一个个屁股挨打却捂脸,又让我吃了不少亏。后来我也学乖了,打了人之后就自己诈伤,果然少挨了不少批评。

    日本队也学会了这一套,不够高不够壮,拼抢起来处于下风,怎么办?那就往地上趴呗,你克罗地亚队不是定位球厉害吗?不怕,球一进禁区,我们就往地下躺。

    就这样,一次次的禁区内“造犯规”,硬是撑到了最后。全场只有宫本横靖犯了一回傻,没有及时的挨着普尔绍的高大身躯倒下,然后做痛苦状,结果就给了对手一个点球,好在克罗地亚人不争气,这个点球硬生生被川口能活挡了出来。

    ——这确实不是当年的克罗地亚队了,遥想1998年,达沃·苏克是何等的威风八面,还有博班、贾尔尼……当黄金一代都已远去,当图多尔和大科瓦奇等人告别豪门球队,如今的克罗地亚队已经平庸无比。

    斯尔纳罚点球之前,我莫名其妙的有心里一凉的感觉——不是马后炮,在那一刻,我真的联想起了东欧球队历来都并不出色的心理素质,而斯尔纳黯淡的眼神,毫无勇气,更别说霸气了。

    1994年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1998年的克罗地亚,还有十年前让世人皆惊的捷克,他们都似乎在远离我们。刚刚送别了沦落的塞黑,送别了连续两届世界杯都悄无声息走一回的波兰,我们还能期待东欧足球的谁?

    ——拥有舍甫琴科但也只有舍甫琴科的乌克兰?还是希丁克即将执教的俄罗斯?

    看着那群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如今却脚步蹒跚的东欧老将,再看着五大联赛里屈指可数的东欧“80一代”,你真的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再度崛起。

    只能自己安慰自己,等待捷克队在小组赛最后一轮与意大利队的死掐,那是捷克黄金一代的最后希望,也是东欧足球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作者: 无弦琴    时间: 2006-6-19 03:34

捷克,求求苍天垂佑
我实在不愿再看内德维德坚强的脸,宁愿看到他开心的笑。
作者: xiaomatu    时间: 2006-6-19 11:36

阿根廷第一轮2:1赢的科特迪瓦,,不是1:0.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9 11:46



QUOTE:
原帖由 xiaomatu 于 2006-6-19 11:36 发表
阿根廷第一轮2:1赢的科特迪瓦,,不是1:0.

山人已经指出来了,我也回答了……说那晚太兴奋,哈哈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6-6-19 15:26

越是死战,越精彩啊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9 23:18

非洲兄弟为何总得不到点球

    前两天,科特迪瓦队在荷兰队面前打得有声有色,一度让人以为他们会爆冷,但运气和裁判扼杀了他们——他们的对手恐怕是全攻全守技术革命后最保守的一支荷兰队,竟然前所未有的在领先后布下了铁桶阵。但即便如此,荷兰人也无力阻拦埃辛这样的未来巨星,但裁判可以,当加纳小伙子痛苦的在禁区内摔倒时,裁判无动于衷。

    多哥人也遭受了这样的待遇,阿德巴约被人下了绊子,着急的以拳捶地,裁判却决绝的判了球门球,瑞士队能够拿下这场胜利,欧式的简洁战术固然是重要因素,裁判也帮了很大的忙。

    根据我看球多年的经验,能经常获得点球的,身材一定不能太高,体格也不能壮,长相更不能丑,最好眼神还可以自带无辜。像阿德巴约这么高,裁判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觉得他容易犯规。体格壮了更倒霉,除非对方后卫比你还壮,或者转身慢脑子笨,要不都很难搏到点球。还有就是长相,越是那种男生女相,单薄可怜的,就越容易获取裁判的同情。此中翘楚自然是因扎吉,他那“修长的身躯”(借用了央视某解说赞美澳大利亚球员卡希尔的“名句”)在禁区里如同断线风筝般晃悠悠的倒下,估计裁判会有我见尤怜的感觉,再看看因扎吉那一脸痛苦状,立马就会吹响哨子,手指点球点——到了因扎吉这样的境界,那已经不是搏点球了,那叫“骗点球”,倒在哪儿就骗到哪儿。

    非洲球员在这一点上先天吃亏,身体好不是他们的错,但是身体好到总比别人灵巧,总能显示超人的柔韧性,那就是他们的错了。就凭这样的柔韧性,倒地上了裁判也等着你鲤鱼打挺跳起来呢!

    所以,从科特迪瓦到多哥,都在点球上吃了亏。

    瑞士队的简洁打法让我想起了他们的“准黄金一代”——之所以说“准黄金一代”,是因为查普伊萨特、斯福扎和萨特尔这一代瑞士名将,虽然把球队带进了1994年世界杯决赛圈,但成绩并不显赫。如今的瑞士队,同样有这么一群二流球星,但估计也很难超越上一代人的高度。

    还要提一下多哥队的门将,今天数次救险,让我不由得不怀疑多哥与韩国的那场球——以这样的反应和站位,李天秀那个被阿谀为“角度很刁”的任意球,其实是不难扑出来的。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6-6-19 23:21

瑞士组织纪律好于多哥,又非常文明,赢得合情合理。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19 23:25     标题: 回复 #32 实干司马 的帖子

我也觉得即便点球判了,进了,多哥还是会输的
瑞士队赢球不容易,但输球也很难,可能强队就怕这样的队,麻烦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6-6-19 23:28

是呵,瑞士这种硬骨头球员实力尚可,战术纪律又不错,犯规少,即使强队对着他也只能小胜。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21 00:30

德国靠波兰前锋赢球,波兰完成中国队未竟目标

    前几天一直在抱怨一件事——香港翡翠台的新剧集《法证先锋》每晚九点半开始,里面有我最喜欢的蒙嘉慧,每天都在看着比赛的同时见缝插针转台看这知性美女,万一比赛有那么一点精彩,就会错过美女——我可没有买整套电视剧DVD的习惯。昨晚倒好,比赛没多看,《法证先锋》倒是看了个由头到尾,广告时间才让给CCTV5,发现女人腿一长,的确穿什么都好看,蒙嘉慧就是个例子。有些女人高则高已,可比例不好,腿短上身长,用我小学老师批评差生的话来说,那就是“这么高的个儿白长了”,如果下一句是“那么大的脑袋白长了”,那这就是在批评我。

    德国队那群动辄1.9米的大个子倒没白长,90分钟,硬是把“厄瓜多尔0.5队”拒之门外——之所以称之为“0.5队”,是因为它有一半主力没上,但又不算二队,因为总有几个出工不吃力的主力在场上蹦跶。

    3:0,这是一场如假包换的假球,或可美其名曰“战略假球”。在看德国和厄瓜多尔这场比赛期间,我还看了波兰和哥斯达黎加的比赛,发现后者更好看一些,CCTV1的解说员不厌其烦的说着波兰和哥斯达黎加都没压力,而CCTV5那边一开始还直嚷嚷德国和厄瓜多尔要争夺小组第一,我嗤之以鼻——其实这个小组的最后一轮,压力最大的是波兰,预选赛威风八面,在弱队身上逞够了威风,决赛圈分组之后又一片欢呼,当高原下来的厄瓜多尔和加勒比海边上的哥斯达黎加都不存在,俨然一个陪伴东道主出线的准种子队。结果呢,第一场没打好,莫名其妙输了,第二场打好了,门柱开始作祟,这第三场,说什么也要完成咱们阎主席四年前定下的“进一球、拿一分、赢一场”的目标啊!

    所以说,地球是个圈圈,很多东西转着转着就回到了起点——德国队凭借着克洛斯和波多尔斯基两个德国籍波兰人的进球,击败了厄瓜多尔队,另一个场地上,波兰队在中国队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杯决赛圈对手哥斯达黎加身上拿到了“进一球、拿一分、赢一场”的目标。看着欢庆的波兰球迷,遥想四年前,那支正当打的哥斯达黎加队曾经是中国队的进球和拿分目标,结果干净利落的拿下了中国队。如今,万乔普不复当年勇,戈麦斯和索利斯都老了,只能去成全波兰队。

作者: 杆神    时间: 2006-6-21 02:02

支持一下东欧球队,对于德国队凭借着克洛斯和波多尔斯基两个德国籍波兰人的进球,击败了厄瓜多尔队,颇具讽刺意义...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22 00:30

两场假球,谁比谁更假

    D组最后一轮比赛前,我曾经开玩笑说,正路的比赛结果应该是葡萄牙战平墨西哥,安哥拉击败伊朗,但如果葡萄牙击败墨西哥,而安哥拉没能赢球,这就是一个庄家必胜之局。

    ——不幸言中。

    这届世界杯小组赛,冷门难觅,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多支球队在小组赛两轮后便提前出线,最后一轮若无死掐,就注定沦为“假球的温床”。

    葡萄牙队雪藏了半数主力,乍看上去还有送墨西哥一个平局,携手出线的意思,谁知道一上来就腥风血雨,打了墨西哥队一闷棍。但墨西哥人并未着急,下半场的点球“意外”到来,他们干脆选择了打飞机,之后的那次单刀,可谓同理。一惊一咋的央视解说员段暄在讲到墨西哥队获得点球的过程时,激动地大叫“墨西哥队在葡萄牙队门前的组织太有耐心,太自如了!”——对不起,我还真没看出来,只发现几个球员在倒脚,谁也不想射门,生怕把球踢进去了。

    那边厢也不含糊,安哥拉队先是进一个球,在起到吸纳资金的作用后,由伊朗队适时扳平。就这样,墨西哥队输球却出线,安哥拉队慢吞吞的拿下一个平局、一个进球,既有了首次参加世界杯的“交待”,又不影响此组大局,至于伊朗队,他们也得到了挣面子的一分。

    假球其实也有其可观性。葡萄牙队踢得明显比上一场好,只是依然锋无力,我看到了久违的波斯提加,这是“伤仲永”的葡萄牙版本,当年的帅哥戈麦斯也在下半场亮相,一脸沧桑。墨西哥队的观赏性依然不差,只是一到了对方小禁区就开始疲软。慢吞吞的安哥拉队虽然一看就知道是不想出线的样子,但终究打出了几个以对方小禁区前沿为终点的漂亮配合,当然,后面要跟上一脚奇臭无比的打门,或者干脆打不着。只有伊朗队,让我们明白了在世界杯赛场上,一群没有脚下活的糙哥想进个球是多么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央视解说——因为比赛没什么压力,看球的时候也便分分神,留意一下解说。上半场的精彩之处在于葡萄牙队的一次进攻,他在十几秒钟内用尽丹田气力喊出了“机会、脱手、混战、倒地、射门”五个词,我分析过之后才发现,他为葡萄牙队的“机会”而激动,为墨西哥门将的“脱手”而紧张,为门前的“混战”而牵挂,为葡萄牙队球员的“倒地”而愤怒,为最后的“射门”不中长吁了一口气。可我搞不清的是:他的立场在这十几秒钟里多次反复,谁也不知道他帮哪边。

    下半时的精彩之处就更多了,限于时间,只提一句最经典的——“墨西哥门将倒在了看台上。”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23 00:37

怀念你,怀念有你的十年

    如果按照我习惯的风格,我想,在这个凌晨,我会写下:1996年,我高二,在那个全住宿的学校里,我度过了一届“纸上欧洲杯”——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只有图书馆里总是迟到一天、而且被人争来争去的报纸。那时,我会早早赶去图书馆抢报纸,若是有人捷足先登,我会拿本杂志坐在他旁边,眼巴巴的等着他。

    从那时开始,我认识了这样一些名字——内德维德、波波斯基、博格、斯米切尔……

    昨夜,看着满场飞奔的内德维德,我怅然若失。

    其实在赛前,我便对捷克队抱悲观的态度——一支只剩下一个时灵时不灵的前锋的球队,在防守体系世界第一,而且向来有着“小组赛运气”的意大利人面前,如何能讨得了便宜?但我还是把宝押给了捷克和美国,希望捷克人自己争气,也希望美国人把加纳拉下水。

    内斯塔的下场曾经让我心中一动,央视解说说了一句妙词——“门将防马特拉齐甚于防对方”,可就是这样一个毛躁的马特拉齐,在替补上场后给了捷克人致命一击。

    ——这就是意大利人与生俱来的小组赛运气吧。1994年巴乔的救主,2002年厄瓜多尔人的送礼,加上这届的马特拉齐,意大利人总是可以在小组赛里坚挺到最后。

    捷克队永远是悲情的,十年前便如此,那时他们死于第一个金球,悲壮无比。后来,他们还成全过希腊人的神话——那是他们未能完成的神话。

    死于意大利之手,死于防守之王的面前,更残酷,更悲情——一次次被对手瓦解的进攻,更显示了捷克人的无助。

    内德维德不会流泪了,他与对手换球衣时,哀伤,却没有哭。央视解说又在煽情,那是廉价的煽情,虽然他说这是本届世界杯到目前为止最感伤的送别,可我想问:在此之前我们送别了谁?我们需要送别谁?孱弱的哥斯达黎加?集体风月的多哥?终于不再连吞八弹的沙特?我们不要见谁送谁,我们只送别了捷克!还我“黄金一代”!

    十年,从16岁到26岁,捷克人让我感伤了数次。在这个凌晨,我可以想起那年在曼联右路被初出茅庐的小贝挤走的波波斯基,他昨晚在场上,他的速度已不再如风——这让我想起,当年挤走他的小贝,如今都已是31岁的“中年贝”了。还有那个在利物浦养伤多年的博格,他刚去利物浦时,欧文还没进一队,杰拉德还在为前程发愁,如今,连欧文都变成了过气金童。

    十年,你看着他们意气风发、横空出世,然后一次次无助的倒下,你祈盼他们成功,却眼看着他们衰老。后来,他们中又多了罗西基、巴罗斯、扬库洛夫斯基和切赫,但他们依然没有成功。

    英雄如切赫,也在倒地那一刻无助的看着因扎吉的脚在自己眼前掠过。这样的折辱,注定会让年轻的切赫成为新的领袖——我想,那是又一个十年,或许不再悲壮。

    顺便说一下美国队的老将雷纳吧,美国队的第一个失球始于他被断球,随后的受伤下场,电视里给了他一个长镜头——若无奇迹,这也是他的最后一场世界杯。

作者: 赵哪个云    时间: 2006-6-23 01:45

哈哈~~
大头码字有够快的
赞一个~~


我一直相信,只有捷克的这一代钢铁中场,才配称黄金一代!!
可惜,这个时代不属于他们,告别吧~再悲情的英雄也还是英雄~~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23 10:34



QUOTE:
原帖由 赵哪个云 于 2006-6-23 01:45 发表
哈哈~~
大头码字有够快的
赞一个~~


我一直相信,只有捷克的这一代钢铁中场,才配称黄金一代!!
可惜,这个时代不属于他们,告别吧~再悲情的英雄也还是英雄~~

害我睡不着啊,悲情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26 01:10

大馅饼都不要,你不死,谁死?

    欧文受伤了,鲁尼上场了,埃里克森摆出一个“451”。当年的《CM》红人卡里克迎来了世界杯处子秀,所谓的“黄金中场”在人数上充实了,如意算盘似乎也更响了——抛开备受争议的右路不谈,兰帕德和杰拉德可以一致向前了,这恰恰是许多人希望看到的。

    中场的人数始终是个哲学味道十足的命题——人多了,不一定证明控制力的减弱,人少了,说不定也能有声有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都呼唤“得中场者得天下”,嚷嚷了好久,352开始和442分庭抗礼,532、631等阵型渐渐没落,连韩乔生都说“忽如一夜春风来,意甲流行三后卫”,沈祥福还严格推行361,硬把超白金变成了一堆废铁。种种试验表明,中场人数不是4个、就是5个,你要是有超级球星,可以减为3个,要是只有“虚假超白金”,可以增加为6个,但424的时代回不来了,你也别想把中场增加到7个——除非自拟足球规则,每队20人上场,你摆出一个12人中场都没人管你。

    事实证明,不管是442还是451,所谓的“黄金中场”虽然比6个人的“超白金”高明数倍,但仍然不够真实。面对厄瓜多尔人,他们依然丑陋不堪。如果没有那只苦练任意球的脚,在运动战中几近弱智的英格兰队只能
一次次用失误打发时间,他们的所谓配合全无准确可言。

    在进球之后,他们又习惯性的龟缩防守、拖延时间,我知道英迷们一定又会说“赢球就行”、“结果第一”——这总是丑陋的托辞,就像某些踢得漂亮的球队被淘汰后,该队球迷会说“漂亮就行”、“结果不说明一切”,这是一种无条件的支持,无可厚非。只是,英格兰队是否就该这么狼狈、这么丑陋?面对厄瓜多尔如此、面对瑞典如此,甚至面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都如此,埃里克森到底做了些什么,抑或他其实什么也没做?

    ——不是每支球队都怕定位球,不是每支球队都破门乏术,除非有天上掉鸟屎,砸你身上就变成馅饼的超级运气,否则这样的英格兰很难走得更远。

    在我看来,厄瓜多尔队输球的根源就在于开场的那个打在门柱上的单刀球。特里竟然失误了,多么罕见!直接面对门将了,多好的机会!可这个球打在了门柱上。从那一刻起,我就预感厄瓜多尔队会输了——再丑陋的英格兰队也是一支强队,最起码也是一支难以战胜的球队,面对这样的对手,你却丢掉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你不死,谁死?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6-28 22:39

那些人和那些事,被侮辱或被损害

    世界杯是一个送别的过程,哪怕是最后的冠军,也要在谢幕后离去。有些人离去了,下届会回来,有些人一去,便不再回来。失败者总是黯然,但被侮辱、被损害的,不一定只有他们。


别了,王子

    2006年6月28日4点8分,劳尔下场。

    ——下一届,你还会见到他吗?2010年,他将33岁。

    在我读中学时,我曾经以为神话是没有期限的。那时,1973年出生的球员都是小将;那时,我们经历了1995年的甲A,那是中国最好的一届联赛;那时,一群巨星出现了,他们生于1976,比如维埃拉、内斯塔、罗纳尔多、舍甫琴科、托蒂、范尼、巴拉克;还有那么一群,他们生于1977,比如劳尔和亨利。

    那时,我还是懵懂少年,我曾经以为王子的神话永不会终结,就如自己的青春般,漫长的未来,有资本挥霍每一个日子。那时,劳尔年方18,提起他,每个人都说“神童”。

    ——还是在那时,足球依旧优雅。

    后来,皇马变了。王子不再唯一,昔日伙伴莫伦特斯和古蒂都已远走,从菲戈到齐达内,再到小贝、欧文,皇马不再是王子的皇马,那是商人的皇马,票房、广告、形象收入……俗不可耐中,王子也变得落寞。

    这才明白,没有谁是永远的宠儿,没有谁永远不倒,这个世界即便有神话,也有个期限,深情如至尊宝,一万年也不足以海枯石烂。

    1:3,西班牙还是那个西班牙,心比天高,运比纸薄,威风八面之后就是黯然回家。可就算这场失败,也不属于落寞的劳尔,赛后那群黯然退场的人,是一群20岁出头的孩子,仿似当年的劳尔。

    ——老去的王子,他连一个背影都没有留下。

老男人并未绽放

    有些人,习惯了低调,却是不折不扣的关键先生,比如拉尔森。

    在瑞典队里,伊布名头最响,拉尔森却最关键。这个三十五岁的男人,早年在苏超联赛以善射闻名,进球如麻,在二流联赛里享受快感。但他的高潮,却在职业生涯的晚期,今年的冠军联赛决赛,替补上场的他成为了巴萨捧杯的关键先生——在巴萨这样的球队里,你不会注意这个光头佬,但在成就伟业的那一刻,他必然挺身而出。

    但瑞典终究不是巴萨,他的国家队生涯,只会在一场失败中告终。面对平均海拔向缩水版篮球队靠拢的德国队,瑞典人的反击是那么的无力,此时,能够挺身而出的只有拉尔森,就像与英格兰那场比赛一样,他的进球把球队带进了十六强。比他年轻十岁的梅策尔德将他放倒,但他的点球却踢飞了。

    ——他亲手掐灭了自己的希望,可全世界都会挽留这个35岁的男人。他的巴萨队友小罗说:“以他这样的年龄还能保持如此高的竞技水平,他是我见过的第一个。”

和祖国战斗,却赢得尊敬

    阿根廷人拉沃尔佩不是这届世界杯里第一个和祖国战斗的男人,在他之前,还有济科和德国的锋线双子星。

    德国与波兰一役开场前,奏德国国歌,德国队的锋线双子星,波兰裔的克洛斯和波多尔斯基双双选择了闭嘴,无视身旁高唱国歌的队友们的虔诚。济科却相反,巴西与日本一役,这位球员时代人模狗样,如今西装笔挺的教练,高唱日本国歌,却在奏巴西国歌时闭上了嘴。一个半小时后,巴西人送给他们的昔日巨星一个4:1,送日本队灰溜溜回家。如果用激情版黄健翔的说法,那就是“日本队回家吧,济科也不用回巴西了,他的家在日本。”

    相比之下,墨西哥队主教练拉沃尔佩更值得尊重。1978年,他跟随阿根廷队夺得世界杯冠军,如今,他与自己的祖国周旋到了最后一刻。阿根廷与墨西哥一役,赛前奏国歌时,他选择了躲进休息室,在那之后的120分钟里,他让阿根廷队痛苦万分,甚至一度靠近失败——他告诉了阿根廷队,自己率领的墨西哥队是一个伟大的对手,而只有一支伟大的球队,才配拥有伟大的对手。

告别了自己,告别了传统

    当年的“三剑客”里,最优雅理性的是巴斯滕,但做教练最晚的也是他。

    你无法不质疑他的水平,哪怕荷兰队并未被淘汰,可以走得更远——荷兰足球的传统是不可背离的,而就算真的背离,那个罪魁祸首也不该是巴斯滕。

    一个曾经的骄傲,一个已成代表人物的背影,在多年后转回头来,亲手扼杀了自己曾经为之奋斗,使之光芒四射的传统。你可以无视一支如此丑陋的荷兰队,但却不能容忍巴斯滕所作的一切。

    2006年夏,荷兰足球死于巴斯滕。

世态炎凉

    如果是你,你会给欧文多少时间证明自己?

    如果你是欧文,看着如今的鲁尼,你又会不会想起当年的自己?

    世态炎凉。

    也许你还不老,但有人比你更年轻,哪怕他比你丑,他没有惊世骇俗的进球,但如今世人,只看得见鲁尼,只关心他的伤好没好。

     当贝克汉姆用属于自己的弧线回应别人的质疑时,欧文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机会。也许有人会说他在小组赛时就离去了,因为他的伤,可我坚持他是八分之一决赛后离去的,在那一刻,英格兰继续前行,贝克汉姆也不再跟他同命相怜,“现任金童”成为了英格兰队的单箭头,曾经的金童孤身一人,前路茫茫。

有些人只适合冒险

    有些人天生就只能在冒险中前行,一旦他们退缩,迎来的就是灾难,比如希丁克。

    希丁克的神奇不在于他的水平,而在于他的冒险精神,他愿意把比赛看作一场豪赌,冷峻外表下,他一定乐在其中。

    其实我不相信会出现所谓的“澳大利亚奇迹”,在一个欠缺奇迹的夏天,一个赌徒难以惊世骇俗。或者说,与日本队那场比赛的最后七分钟,赌注已经用完。于是,赌徒选择了保守,所得到的就是最后十秒钟的猝死。

    ——这是球场上的偶然,却是赌场上的必然。

留下你的名字

    留下你的名字,然后回家去。

    伊万诺夫,他的名字注定留在了世界杯史册上,四红十六黄,足以制造最窝囊的比赛,也足以让他断送自己的裁判生涯。

    我不期待把保守当成进身阶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能奉献出精彩的比赛,但他们有能力打出一场流畅的比赛。

    ——但流畅也被扼杀了。

    这场比赛没有赢家,包括腿上被踢出几个血窟窿,以为自己无缘下面比赛而痛哭的C.罗纳尔多,他的眼泪也可以送给伊万诺夫。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6-10-22 11:03

点评:一起点评好了,作为世界杯同步连载,大头的文章总给与美的享受,这是另一种层次的世界杯战报啊,每一篇文章都很短小精悍

经决议,该文加精华,以及未定的追加精华数
作者: 我不是迭戈    时间: 2006-10-24 15:34

伊万诺夫狂出牌,到后来大家都不怕黄牌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