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张辽的武力 [打印本页]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2-16 16:05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名将,但在历代游戏中,张辽的武力设定大多都是刚及格,也就是刚刚到一流猛将的级别,基本与徐晃等在同一档次,有时还不如。个人感觉不合理。在罗版中有这么一句话“平欺许褚胜张辽”,作者将许褚张辽并列,则张辽的武力与许褚应相差不大,此外,关羽也曾对张飞说过“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以关羽的性格,是很少这样夸人的,所以话中即使有水分,也不会多。张辽唯一吃亏的就是没有与超一流武将单挑的纪录,但他在演义中很多时候都是与许褚并提,基本可见作者对于张辽的定位,此外,演义中张辽斩将很多,虽然质量不高,但大部分没在他手上走上三招。更何况,还有历史上的合肥之战,以800精兵杀入吴军重围,整整打了一上午,还有能力冲杀出来,再杀回去救出被围的部下,直杀的吴军丧胆,这是何等的威猛。(权见辽兵少,围之数重),要知道带着部下一起杀出去可比一个人冲出去难度大多了。所以张辽的武力应该是很高的,纵然不到关羽,许褚等人的程度,但绝对要比张合,徐晃强得多。我觉得应该与庞德,黄忠在差不多的层次。
作者: markhappy    时间: 2006-2-16 16:18

我觉得应该与庞德,黄忠在差不多的层次。

此二人都有与关公单条的记录哟
而且都有小胜哦
作者: 刘备是奸人    时间: 2006-2-16 16:31

庞德可是关羽劲敌,连颜良都不配这称号.


如果张辽应该与庞德,差不多的层次。那是不是有点过高呀!!!!!!这样的话张辽也是关羽劲敌啦.


张辽是关羽劲敌,那徐晃,张合也是关羽劲敌啦.


这样颜良就很危险了,不知死字是怎样写的!!!!!面对着许储,徐晃,张辽这么多关羽劲敌.


要清楚知道,不是关羽劲敌的颜良未必>庞德.

张辽一下子提升到和庞德差不多,那张辽真的很强呀,可敌颜良了.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6-2-16 16:32

游戏里文远的武力不低啊~~和徐晃在一个档次,徐晃很水么?

文远和公明是文武兼资的大将之才,并列魏五子之中,怎么是许褚这种纯武力的能比的。单条也许不敌,但是都带上个三五千兵再看,许褚输的连渣都不能剩......三国里真正有用的是武将,又不是武夫。

再说比许褚典韦武力低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君不见文远和公明的智力统帅都高许典二人一大截~~~而且在游戏里差的也不太多,3、4点而已,几乎等于没有差别,我三国十经常用他们剁许褚典韦之流~~~
作者: 金戈铁马    时间: 2006-2-16 16:33

分析有理
作者: 白雪    时间: 2006-2-16 16:39

就拿关羽斩延良吧,三国志中是张辽把延良的气力消耗的差不多了才被关羽一刀斩了,要不是张辽关羽哪有呢么容易把延良个斩了,就是在玩群英的时候延良老是把我的关羽给斩了,既然张辽能和延良打呢么长时间,那武力肯定要超过95吧,个人认为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6-2-16 16:51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以上摘自《三国志》,貌似没有张辽对颜良的部分.....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2-16 18:16

张辽能敌颜良很奇怪吗?我不觉得。演义中徐晃战败后没有曹营将领再上去并不是因为无人可敌颜良,而是因为历史上颜良确实是关羽所杀,如果在派出更强的曹将如许褚之流,最不济也是打平,那还有关羽啥事?别忘了老罗可是连历史上不是关羽杀的文丑都记在他名下了,更何况是颜良。老罗为了抬高关羽,可是在演义中花了不少心思的啊。就像颜良20合败徐晃我认为就有很大水分。
作者: 刘备是奸人    时间: 2006-2-16 18:39



QUOTE:
原帖由乱世闲人于2006-02-16, 18:16:10发表
张辽能敌颜良很奇怪吗?我不觉得。演义中徐晃战败后没有曹营将领再上去并不是因为无人可敌颜良,而是因为历史上颜良确实是关羽所杀,如果在派出更强的曹将如许褚之流,最不济也是打平,那还有关羽啥事?别忘了老罗可是连历史上不是关羽杀的文丑都记在他名下了,更何况是颜良。老罗为了抬高关羽,可是在演义中花了不少心思的啊。就像颜良20合败徐晃我认为就有很大水分。

这个我也绝对同意.


徐晃并非打到山穷水尽,无招可出,再不逃就会阵亡这种,徐晃要拼命的话,应该很能打下去,曹洪拼命也和马超打了四,五十合,徐晃死战的话,应该可以打久一点.


所以我觉得徐晃是自知打下去无取胜希望,迟跑不如早跑,提前败阵.并非打到山穷水尽,无招可出,再不逃就会阵亡.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2-16 19:10

因为当时曹军诸将都在,徐晃又不是主将,即使战败也于大局无损,所以没有必要拼命。既然没有取胜的希望,那就不如放弃,所以,这里说徐晃被打败倒不如说他主动放弃更合适些。这与他战许褚时情况完全不同。由此联想到书中的一流猛将以徐晃张合单挑逃跑的次数最多,但这并不说明他们不行,而是他们更有大局观,所以他们可以为大将。由此来看,颜良能胜徐晃当然是强,但还不至于到超强的地步。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2-16 20:37

曹操还是比较看中张辽的,在几个降将当中,很早就让张辽单独领兵了,而且几次和许褚一起出战,斩将的还是张辽。

但张辽有个最大的污点就是赤壁之战。第一关是张合徐晃双战赵云,结果赵云不追赶,第二关张合换成了张辽,还加一个骑无鞍马的许褚,结果竟然是“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16 20:54

一个是养精蓄锐,几个是疲于奔命,恐怕连早饭都没吃.拿这个作证据也未免太不厚道了
而且被人追杀,哪有心思单条,打退敌人逃命要紧.再讲,那里也根本没有说张飞就打赢三人联手,人家只不过是无心恋战,尽早离开罢了
作者: 刘备是奸人    时间: 2006-2-16 20:56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16, 20:37:49发表
曹操还是比较看中张辽的,在几个降将当中,很早就让张辽单独领兵了,而且几次和许褚一起出战,斩将的还是张辽。

但张辽有个最大的污点就是赤壁之战。第一关是张合徐晃双战赵云,结果赵云不追赶,第二关张合换成了张辽,还加一个骑无鞍马的许褚,结果竟然是“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这个张辽最大的污点是什么呀????看不明???????


是不是说:徐晃+张辽+许储共3人一起都不是一个张飞的对手????是不是这个意思.


还是另一个意思:徐晃,+张合2人令到赵云不追赶,而此时3人却是令到张飞追赶了.那不代表什么呀??????看不出这是张辽的污点.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16 21:01

我也觉得张辽是很厉害的,能经常和许诸放在一起,就证明了曹操对他武艺的肯定.
张辽缺的只是和名将公平单条的记录,否则又怎会沦落到游戏中一流未的地步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06-2-16 21:51

……曹操手下众人从夜到日间火烧败逃,又逢大雨,还没得米兮……
【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衲子读这段,觉得首先许老虎很不容易,在众人胆寒的情形下,虽马上无鞍,亦前敌张飞,以许老虎的体重,马匹劳顿,此时战斗力肯定很差。张徐二将说是去攻张飞,还不如说是为许老虎解围,三人以攻为守,才保得不死于三爷之手。如此混战,诸将尽无一人为三爷擒杀,也算不易了。至于带伤,因为【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伤于混战也不奇怪。
作者: 曹操    时间: 2006-2-16 22:06

张辽对文丑就。。。和徐晃两个对一个还不行。。。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16 22:11

是吗?有矛盾吗?人家的确不是单条,是群殴.没有人说过,退敌一定要单条吧
在这种情况下还讲什么风度,能退敌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以许诸的性格,也不会放过这次和张飞单条的机会.
就算三人在张飞身上讨不到便宜,也不能证明张飞在他们身上就讨到便宜.这和什么三英战吕布又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三英当时没打算逃跑,所以肯定是死战.但这三个家伙,根本就没打算和张飞纠缠,此战的水分,不名而喻
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许诸三人联手都打不赢张飞我就想笑,如果这样都算有效的话,那关羽杀颜良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作者: 陈长捷    时间: 2006-2-16 22:16

张了的最大污点是张了虚晃双战文丑。
作者: 风云再现    时间: 2006-2-16 22:22

我认为张辽胜张郃,输赵云。至少可比单眼。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2-16 22:29



QUOTE:
原帖由三国狂魔于2006-02-16, 22:11:04发表
是吗?有矛盾吗?人家的确不是单条,是群殴.没有人说过,退敌一定要单条吧
在这种情况下还讲什么风度,能退敌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以许诸的性格,也不会放过这次和张飞单条的机会.
就算三人在张飞身上讨不到便宜,也不能证明张飞在他们身上就讨到便宜.这和什么三英战吕布又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三英当时没打算逃跑,所以肯定是死战.但这三个家伙,根本就没打算和张飞纠缠,此战的水分,不名而喻
以前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许诸三人联手都打不赢张飞我就想笑,如果这样都算有效的话,那关羽杀颜良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我历来就反对什么有效无效,这当然是条件不平衡的战斗,但不等于就可以完全无视,就象有人会无视关羽杀了颜良的事实而把颜良列在关羽之上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还讲什么风度,能退敌才是最重要的,
问题是没有退敌,大家都只顾自己逃了

-----否则以许诸的性格,也不会放过这次和张飞单条的机会.
未必,“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许褚面对张飞总是结果不妙,罗本里在长板还有一个更大的污点。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16 22:34

老实说,那不能叫张辽徐晃双战文丑
张辽是先被文丑偷袭射倒马匹落地,然后徐晃上前救张辽.这时候张辽没马匹根本无力再战,实际上只有徐晃一人和文丑单条,不敌文丑的只是徐晃一人.
不过这等丑事徐晃也不是第一次干了,所以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结果只是难为了张辽,背上一个双战文丑不赢的恶名.当然,你可以说张辽箭防能力不怎么样,但箭防能力不等同于武艺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16 22:44

你难道没看出这两次的相同点吗?两次都是许诸明知中计,情况不妙之下无心恋战.
难道这样做也有错?就算许诸能和张飞一战,他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追兵,此种条件下能安心单条才奇
如果像马许之战那种情况下,许诸怕了张飞,那我就真的心服口服了
至于一些不公平的战斗,充其量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作者: 刘备是奸人    时间: 2006-2-16 23:27

张辽,徐晃双战文丑,此战含有超级极大水份.


张辽和文丑半个回合也打上,根本没交手,连兵器都没碰过,就被射倒马匹,徐晃是战文丑三十合平手,没有败阵,是河北军围上来,徐晃自行跑人,并非被文丑真正单挑杀败.



却被文丑换了个杀败张,徐2将的名堂回来.颜良20合杀败徐晃换了个十大超级高手一席之位.



这两人真会捡便宜!!!!!!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2-17 08:06

许褚与张飞马超不同,他不会在己方大局不利的情况下去成匹夫之勇与张飞单条,除非是曹操有危险,他才会拼命。(昨天本想发一个关于许褚性格的帖子,可惜没发成,有空我再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撤退很正常,并不能表示许褚不敌张飞。至于张辽,如果这种情况下有人要把他算成是与徐晃双战不敌文丑,那我也无话可说。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2-17 08:47



QUOTE:
原帖由三国狂魔于2006-02-16, 22:44:49发表
你难道没看出这两次的相同点吗?两次都是许诸明知中计,情况不妙之下无心恋战.
难道这样做也有错?就算许诸能和张飞一战,他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追兵,此种条件下能安心单条才奇
如果像马许之战那种情况下,许诸怕了张飞,那我就真的心服口服了
至于一些不公平的战斗,充其量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如果是许褚自己单独领兵,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管好自己先撤退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两个例子都是在主将尚在,而且主将还处于危险之中,作为前部先锋和忠勇之士的许褚,应该挑起掩护撤退的重任。

看看人家张飞是怎么做的,由于张飞的英勇表现,刘备转危为安。
罗本(在长板):“秋末冬初,凉风透骨;黄昏将近,哭声遍野。宿到四更时分,只听得西北喊声震地而来。玄德大惊,急上马引本部精兵二千。迎敌曹操。操率精兵掩至,势不可当。玄德死战。正在危急,忽一彪军赶来,乃张飞也,杀开一条血路,救玄德望东而走。回头观看,南边有千百人杀至长坂坡下,文聘当先拦住,玄德骂曰:“背主之贼,非大丈夫也!”文聘羞惭满面,领兵自投东北角去。背后许褚赶来。张飞保着玄德,杀散铁骑,迤逦望东而走。”

本帖主要讨论张辽,引入两个例证的本意只是要说明:张辽不比张合高明多少。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17 13:34

晕,连罗版都搬出来了.罗版中张飞斗吕布还矛法散乱呢,现在又有多少人提起.罗版和毛版在描述单条时往往有很大出入,尤其是一些回合数.既然是讨论,就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否则鸡同鸭讲也实在没什么意思,在这方面我最反感的就是一些人经常拿历史和小说相提并论.

赤壁那次,毛版都已明确交代曹操先拔马走脱,那危险又从何说起?许褚等三人截住张飞厮杀,就是为了争取时间让曹操逃跑,否则以此三人的能力,任一个也可以在张飞面前全身而退.我承认三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速胜张飞的把握,所以既然目的已经达成,就没有必要缠斗下去.拖得越久,他们就越危险.这种风险,没有必要去冒.

至于新野那次,只能怪曹仁不是曹操.至少在许褚心中,世上可以没有曹仁,但不可以没曹操.许褚是曹操的专职保镖,但他充其量只能算是曹仁的部下.部下救不了主将,不算什么大罪,这也要看能力而定.否则自保都已经很吃力,还要去救人,搞不好会全军覆没.当然,如果曹仁换了曹操,许褚拼了命也是会去保护他的,不过这也只能反映许褚的忠心问题,正如周泰对于孙权一样.孙权被围数次,除了周泰几乎每次都出现之外,还有谁有这种表现,很多武将还不是先行脱身.再讲,张飞当时真正截住的是许褚又不是曹仁,说不定曹仁在张许两人对峙的时候已经脱身,毕竟曹仁也不是曹操,曹仁本身就有不错的武艺功底.如果说许褚明知曹仁被围而见死不救,那又另当别论,或许这种情况下还有讨论的余地

最后,拿张辽和张合比较也是不公平的.如果硬要说赤壁那次是张辽的污点战例,那这次也同样是许褚徐晃的污点战例,忽略徐晃的重复性,至少也有张辽和许褚可以和张合比较,为什么就一定是张辽作用不大,难道作用不大的那个不可以是许褚吗?凭什么说一定就是张辽?而且,此时的徐晃也不是之前的徐晃了,和子龙打了一架,你以为很好受.先别说有没有受伤,至少他的体力肯定消耗了一部分,这个部分我也不敢去想象,这时候他的战力如果还有丁奉这种水平,已经算很不错了.如果再YY一下,张合之所以不出战,恐怕是被赵云打到手软了.此战本来就存在很大问题,拿它作论证,必然有失偏颇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2-17 14:34

我引入罗本只是为了说明一个猛将在主将遇险时应该如何做,而非为了比较张飞与许褚,用毛本的效果其实也是一样(用的是一个道理而非战例)。

用张辽只跟张合比较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协助者--徐晃。此战比首战更加疲惫,但也多了一个许褚,条件基本扯平。

徐晃用不着去说他,因为讨论的议题是张辽是否比徐晃张合高出一筹,如果承认三人差不多档次,也就不用争论了。

许褚在这里当然也不是什么良好记录,但他骑的是无鞍马,影响有多大未可知。
作者: 老实和尚    时间: 2006-2-18 10:18

无鞍马基本上我认为就损失了大部分战斗力了。马镫没有出现之前,骑兵由于夹不稳马,很容易被长枪兵一戳就从马上摔下来。像许这样的大汉,饶是脚力大,夹得住,别忘了对方和自己都是力气惊人的恶汉。很难说,一两个回合武器相交会不会把老许震下马来。这里只能说,许为了保曹操甘冒奇险,忠心可嘉
作者: bobos    时间: 2006-2-18 22:17

既然讲到演义了,咱们就说为什么张辽徐晃败了文丑~~这是可耻么?我认为不是~为什么不是一些不如流的武将输给他??这样的胜利才能说明文丑厉害,文丑厉害了,关羽杀了他那才光彩,这不但没有说明张徐二将弱~反倒说明他们是一流武将~只可惜在白马延津他们都是关羽的配角~不过我认为张辽的武艺着实是比不了虎痴的~毕竟虎痴是一皆武夫啊~~~至于说文远没有好的单条记录的话~~~呵呵```赤壁的时候就一个照面黄盖老将军就被打到水里了~虽然不是什么正式的单条吧~!但怎么也说明文远武艺过人啊~就个人感觉文远在虎痴之下~张合之上!!!!!
一孔之见~见谅~~~~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2-19 00:39

关羽曾对张飞说:“此人(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
关羽曾对关平说“徐晃与吾有旧,深知其能;若彼不退,吾先斩之,以警魏将”。
单看这两句话,似乎张辽的武力强过徐晃。
三国中张辽出战十一二次,徐晃出马十七八回,单看战例的数量,似乎徐晃的武力强过张辽。
俺认为应该立足三国(毛本),在书中找答案---作个广告:详见本人的三国武力大排名之虎级将领。:)
作者: elz5000    时间: 2006-2-19 17:34



QUOTE:
原帖由bobos于2006-02-18, 22:17:21发表
赤壁的时候就一个照面黄盖老将军就被打到水里了~虽然不是什么正式的单条吧~!但怎么也说明文远武艺过人啊~就个人感觉文远在虎痴之下~张合之上!!!!!

那是射冷箭,不是肉搏
作者: bobos    时间: 2006-2-19 21:17

冷箭???那
作者: bobos    时间: 2006-2-19 21:24

恕小弟迂腐
我觉得张辽若不是有些手段也万不能冷箭伤了黄盖,你要让田丰之辈沮授之流来个暗箭伤黄盖一次也是万不可能的吧?就此可说张辽的武艺非同小可~虽然有抬杠之嫌~但也是符合实际的~~那庞德暗箭能伤了关羽别人怎么不能?(导致关羽退出战斗,故五关时受伤不算在内)也就是说伤了大人物的武将也是武艺高超的~~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2-20 22:00



QUOTE:
原帖由elz5000于2006-02-19, 17:34:55发表

QUOTE:
原帖由bobos于2006-02-18, 22:17:21发表
赤壁的时候就一个照面黄盖老将军就被打到水里了~虽然不是什么正式的单条吧~!但怎么也说明文远武艺过人啊~就个人感觉文远在虎痴之下~张合之上!!!!!

那是射冷箭,不是肉搏

不折不扣的冷箭!
以箭法来论武力关羽当在黄忠之下(被黄承让射中盔缨),黄忠当在马忠之下(为马射中肩窝而死),徐晃当在孟达之下(为孟射中头颅而死),张辽当在徐盛之下(为徐射中腰而死),甘宁当在沙摩柯之下(射中头颅而死)。。。。。。。。。。。。。。。。。。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2-20 22:08

张辽当在丁奉之下???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2-20 22:26



QUOTE:
原帖由天宫公主于2006-02-20, 22:08:52发表
张辽当在丁奉之下???

谢谢PLMM提醒,是当在丁奉之下也!正在考虑徐盛的问题(自找理由以遮丑也)
俺的意思是箭法不足以论武力。
问一个不相关的问题:何时得闲回国,可否。。。
作者: 魔龙王    时间: 2006-2-21 00:46

本人还是认为文远和云长同一个等级的!!
毕竟,他是曹操手下五大将之首,应该会比徐晃,张颌强吧!!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2-21 08:35



QUOTE:
原帖由魔龙王于2006-02-21, 0:46:53发表
本人还是认为文远和云长同一个等级的!!
毕竟,他是曹操手下五大将之首,应该会比徐晃,张颌强吧!!

何以见得文远和云长同一个等级呢?是指历史中还是演义中呢?是指统帅谋略还是个人武力呢?是指忠义(两人各有一次变节行为,不同的是辽是彻底的背叛故主,而羽是迫不得已,终过五关斩六将,回归故主)还是指其它?是关羽对张飞那段“不在你我之下”的话使你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吗?
谁说张辽是五大将之首呢?他比虚晃以及张合强在哪里呢?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2-21 10:29

三国中良臣择主而事很正常吧,赵云,徐晃,张合,严颜等都背过,原董卓部下想杀他的都多,难道都不中不义了,难道非要像田丰那样被冤杀才叫忠义吗,不要拿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关羽刘备志同道合,不背叛很正常,而吕布不用我说也都知道,更何况当时曹操还代表汉天子。
另外,关羽对张飞说这句话难道还是信口开河不成,以关羽的性格,如果不是张辽的确有相称的实力,他会说这样的话吗?他干吗不直接说此人尚有忠义之心就可以了。
在演义中,除了张辽,典伟之外,为什么从没有把徐晃,张合的名字和许褚的放在一起。长版坡张飞三声大喝,把曹操吓跑,诸将胆寒,唯有张辽许褚认为张飞不足深惧。你能举出事实说明徐晃张合不比张辽差吗?如果是史实的话,关羽斩华雄,斩文丑,五关六将等都是子虚乌有之事更不足为凭。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2-21 13:35



QUOTE:
原帖由乱世闲人于2006-02-21, 10:29:41发表
三国中良臣择主而事很正常吧,赵云,徐晃,张合,严颜等都背过,原董卓部下想杀他的都多,难道都不中不义了,难道非要像田丰那样被冤杀才叫忠义吗,不要拿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关羽刘备志同道合,不背叛很正常,而吕布不用我说也都知道,更何况当时曹操还代表汉天子。
另外,关羽对张飞说这句话难道还是信口开河不成,以关羽的性格,如果不是张辽的确有相称的实力,他会说这样的话吗?他干吗不直接说此人尚有忠义之心就可以了。
在演义中,除了张辽,典伟之外,为什么从没有把徐晃,张合的名字和许褚的放在一起。长版坡张飞三声大喝,把曹操吓跑,诸将胆寒,唯有张辽许褚认为张飞不足深惧。你能举出事实说明徐晃张合不比张辽差吗?如果是史实的话,关羽斩华雄,斩文丑,五关六将等都是子虚乌有之事更不足为凭。

在三国演义中,张辽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名将-----这是你开篇原话;如果是史实的话,关羽斩华雄,斩文丑,五关六将等都是子虚乌有之事更不足为凭。---这是你回帖结尾原话。
所以俺才问你:是指历史中还是演义中呢?这样混同者一起说,不是太合适。

为什么从没有把徐晃,张合的名字和许褚的放在一起---名字并列在一起,并非说武力就一样或是一个级别。另张辽似更多的和徐晃相提并论。

能举出事实说明徐晃张合不比张辽差吗?---具体情形见本人的“关羽篇”,当然也是一家之言啊。

关羽对张飞说这句话难道还是信口开河不成---关羽这句话,更多是在劝戒张飞不要追,具体原因请细看书,这里先不说。

难道都不中不义了---俺的侧重点并不在于二人的忠义,而是想问楼主,楼主之两人一个级别的论据是什么?

不要拿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去衡量---楼主的这句话俺采纳,的确用封建旧道德去衡量两人不太妥,关羽同张辽一样都是又红(忠心耿耿)又专(武力高强)的典型,在这一点上两人有很多共同点。---楼主别恼,开个玩笑而已。:)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6-2-21 13:39



QUOTE:
原帖由乱世闲人于2006-02-21, 10:29:41发表
三国中良臣择主而事很正常吧,赵云,徐晃,张合,严颜等都背过,原董卓部下想杀他的都多,难道都不中不义了,难道非要像田丰那样被冤杀才叫忠义吗,不要拿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关羽刘备志同道合,不背叛很正常,而吕布不用我说也都知道,更何况当时曹操还代表汉天子。
另外,关羽对张飞说这句话难道还是信口开河不成,以关羽的性格,如果不是张辽的确有相称的实力,他会说这样的话吗?他干吗不直接说此人尚有忠义之心就可以了。
在演义中,除了张辽,典伟之外,为什么从没有把徐晃,张合的名字和许褚的放在一起。长版坡张飞三声大喝,把曹操吓跑,诸将胆寒,唯有张辽许褚认为张飞不足深惧。你能举出事实说明徐晃张合不比张辽差吗?如果是史实的话,关羽斩华雄,斩文丑,五关六将等都是子虚乌有之事更不足为凭。

长板桥头,许褚张辽拉住曹操,一是有胆气不畏张飞,一是有胆识看破张飞色厉内荏,文远武艺高强,但这里似乎不是体现的地方。

我们还是说演义吧,毛本里面张辽没有突出战绩是事实。而战绩是武评的根本,所以张辽吃亏也没有办法。(千万不能说历史,要是说历史关老爷数一数二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2-21 14:06

从战绩上看,张辽也比张合徐晃强吧,张合徐晃都有明显的败绩,而张辽好像没有吧。不过如果把与颜良马超对战的换成张辽,结果会如何不好说,应为毕竟不是事实,只是我个人认为张辽比两人强罢了。因为个人对于“平欺许褚胜张辽”与“张辽武艺不再你我之下”这两句话不能释怀。当然,如果有人认为这两句话不足为凭的话,这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另外,答孤狼兄:
张辽在正史中也是智勇双全的名将。我的一个级别是指两将单条每次都至少要百合以上难分胜负。(即不考虑此时武将的状态,当然,像酒醉,突袭或是冷箭这种情况除外)。此外,我并没有说过张辽关羽在一个级别,(虽然我个人认为张辽有此实力,但毕竟没打过),我只是认为张辽与关羽不会差太多,比徐晃张合强。而且,一个级别也不是说没有强弱之分。
作者: 成人    时间: 2006-2-21 15:36

张辽就是一个牛人。
作者: bobos    时间: 2006-2-21 19:18

从各个方面讲张辽是非常优秀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非拿他跟徐晃张合比的话~那在下认为也是难分伯仲的~张辽威震逍遥津,而徐晃就把守长安屡立战功~张合呢~在小说的后期简直就是无敌的~要是和虎痴和典韦比武艺那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至于弓的运用~弓术的好坏不是武艺的好坏~但是绝对是评价武将好坏的一个方面~要不怎么演义里总说“弓马娴熟”呢~?
作者: 绯甄茗    时间: 2006-2-21 21:06

张辽的能力已经不止在单挑上了,为了游戏的平衡,还是……
这样吧  

反而会有儒雅的感觉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2-22 00:09



QUOTE:
原帖由乱世闲人于2006-02-21, 14:06:35发表
另外,答孤狼兄:
张辽在正史中也是智勇双全的名将。我的一个级别是指两将单条每次都至少要百合以上难分胜负。(即不考虑此时武将的状态,当然,像酒醉,突袭或是冷箭这种情况除外)。此外,我并没有说过张辽关羽在一个级别,(虽然我个人认为张辽有此实力,但毕竟没打过),我只是认为张辽与关羽不会差太多,比徐晃张合强。而且,一个级别也不是说没有强弱之分。

俺并没说小兄说过:张辽关羽在一个级别的话,那是答复魔龙王小兄的。
的确张辽与关羽不会差太多,冲破天一个级别而已,两人如果动手见百合的可能性相当大。但比徐晃张合强还需要再斟酌,他们三人之间的差距应该是小于辽同羽之间的差距,这三人以俺的陋见是一个级别的。
作者: 魔龙王    时间: 2006-2-23 00:08



QUOTE:
俺并没说小兄说过:张辽关羽在一个级别的话,那是答复魔龙王小兄的。
的确张辽与关羽不会差太多,冲破天一个级别而已,两人如果动手见百合的可能性相当大。但比徐晃张合强还需要再斟酌,他们三人之间的差距应该是小于辽同羽之间的差距,这三人以俺的陋见是一个级别的。

我收回前言,但至少文远和子龙,兴霸是同一等级的!!比之云长也相差不远!!
至于五大将之首,这里有文献记载:
张辽为魏将,在其积二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攻无不克,守无不固,其为将之勇力和智略皆有可观,以功封都亭侯,更加封晋阳侯,实为战将之殊荣。曹丕曾评价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800,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并说张辽“亦古之召虎也”。《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

这不是我胡说的!!三国志列的!!

  张辽归降曹操以后,跟从曹操转战南北,讨袁绍,平河北,征荆州,战孙权,屡立战功,与曹仁、夏侯渊、张合阝、徐晃被并称为曹操的五大良将。建安十二年,张辽跟从曹操北征袁绍之子袁尚,袁尚也纠集了乌桓贵族辽西单于蹋顿、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率数万骑兵相抗衡。秋八月,两军在白狼山(今辽宁朝阳市附近白鹿山)猝然相遇,当时曹操的主力尚未集结,“披甲者少,左右皆惧”,唯张辽“劝太祖(曹操)战,气甚奋”。于是曹操“使张辽为先锋”,“以所持麾授辽”,并乘敌阵未完发动猛攻,“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以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取得大捷,并进而消灭袁尚,一举平定了北方。

“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作为一员武将,勇猛自然是其应具备的素质。在曹营中,曹仁“之勇,贲、育弗加,张辽其次焉”(孟贲和夏育都是古代勇士)。张辽的胆略过人,曾经单身上三公山招降昌豨。北征乌桓途中,曹军与乌桓王蹋顿的数万联军突然相遇。乌桓军善骑射,个个彪悍桀骜,首领蹋顿又以骁武著称。而曹操的军队都以轻装远涉,只有少数身穿铠甲的骑兵。面对这样的强敌,曹军上下无不震恐。这时大将张辽意气风发,主动请战。曹操大为赞赏,当即命张辽为先锋,率众出击,并且把自己的指挥旗交给了他。张辽一马当先,登上白狼山,凭借山势向敌军展开猛攻。乌桓部队不能抵抗,大败。这一战,斩杀乌桓王蹋顿及其他著名乌桓王爷数人,收降了胡人、汉人二十万余众。此后数年间,乌桓部落再没有能力南下侵犯。

曹操的军队都以轻装远涉,只有少数身穿铠甲的骑兵。面对这样的强敌,曹军上下无不震恐。大将张辽意气风发,主动请战。张辽一马当先,登上白狼山。(在二十万大军中有如此作为,当比得上子龙了。)

  时陈兰、梅成反叛,张辽督张郃、牛盖诸将前往讨伐,一直把叛军逼到了他们的老巢灊山地区(今安徽省霍山县)。灊山中有一天柱山,山势高峻陡峭,山路十分险狭。陈兰等人就利用险峻的地形拒守。在发动攻击前,诸将都有所顾虑,认为兵少路险,很难深入腹地。张辽便激励大家说:“目前只能是一对一,硬碰硬的打过去。这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于是他亲自率部杀上天柱山,斩杀陈、梅二将。曹操在事后论功时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荡寇就是指张辽,这时张辽已经是荡寇将军。)

而这里,在发动攻击前,诸将都有所顾虑,认为兵少路险,很难深入腹地。(诸将中有张郃的存在,张郃都有顾虑只有张辽没有,虽说他是此战的统帅,但文远绝对比张郃优秀了!)

  曹操一向爱才,尤爱武将,对张辽这般虎将更是宠爱有嘉。每张辽大战回营,曹操多是亲自出迎,与他共坐一车。曹丕即位后,特为张辽母亲建造宫殿,派专车接送。辽母出门皆由将校鸣锣开道,可见其荣贵如此。

(这种荣耀当比得上云长了吧!)

一次,曹丕询问当年张辽在合肥大破孙权的事情,不禁感叹:“此亦古之召虎也。”(召虎即召穆公,也称召伯虎,是西周时期的名臣,《诗·大雅·江汉》中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的故事。)及合肥之战时跟随张辽出生入死的敢死壮士,都升入了虎贲军中。张辽病重时,曹丕亲自来到辽府,拉着他的手,询问病情。赐张辽御衣、御食,并派御医前去会诊。没多久,张辽带病出征东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带兵打仗。孙权听说张辽来了,十分忌惮,告诫手下诸将说:“张辽虽病,仍不可挡,你们一定要慎重!”这一仗,张辽大破吴将吕范。222年,张辽病逝于江都,曹丕为之流涕,谥曰刚侯。

(就算要死了,也让吴国如此忌惮,至少在孙权心里,文远是可以和云长相比的名将)
解释:
    正当关羽北征襄樊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孙吴却乘关羽北征,后方空虚之机在背后偷袭江陵,占领了荆州。人们通常把丢失荆州的责任归到关羽头上,指责他对孙吴态度蛮横、粗暴,致使孙刘联盟破裂,这并不是无端的指责,而是有历史根据的。比如关羽与鲁肃为邻时,不能与之搞好关系,反而“数生狐疑”,制造摩擦。再如吴主孙权曾派人到关羽处说媒,想让关羽的女儿为自己的儿媳,不料关羽却“骂辱其使,不许婚”。又如关羽北征襄樊,俘获于禁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孙吴湘关之米。

    毫无疑问,关羽如此处理上述问题显然是缺乏谋略思想。但是我们认为,这些都不是导致荆州必然丢失的根本原因。我们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如果关羽对孙吴没有采取粗暴态度,孙吴会不会放弃谋取荆州的打算呢?答案显然应当是否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夺取荆州是孙吴的立国之策。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武侯春秋》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我们只列举几个简单的事实。东吴大将吕蒙建议袭取荆州,是在关羽擅取湘关米之前;甘宁建议夺取荆州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远在关羽拒绝孙权求婚之前;鲁肃建议孙权夺取荆州的时间更早,那时候根本没有关羽与之为邻之事。所以说,东吴谋取荆州与关羽对东吴态度粗暴不讲策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在吕蒙鲁肃甘宁都建议过夺取荆州了,但孙权还是反对,还派人对关羽的女儿说媒!关羽这样辱骂了,孙权也不行动,证明孙权十分忌惮关羽!为此,本人认为在孙权的心里,文远和云长是同等级的存在,分别的只是孙权忌惮云长的响亮名声(两人没正面对战过,所以如此推测),但文远是连败孙权的存在(这或许有些影响,但至少两者相差不多是事实)
作者: 瑶瑶    时间: 2006-2-23 00:36



QUOTE:
这不是我胡说的!!三国志列的!!

在古典小说区谈什么三国志,要谈三国志应该去三国史话才是,这里只管演义,不管三国志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2-23 09:26

即便在三国志里, 张辽和关羽同任救援白马的先锋官. 关羽能策马刺良于万军之中, 该战张辽冒似只看看热闹而已.

至于魔龙王后来举的例子, 基本都是说张辽统帅力的, 和武力没什么关系.
作者: Yuneunhea    时间: 2006-2-23 10:04

应该这么说~~从一名统帅的要求来看,张辽的武艺是优秀的
            ~从一名先锋的要求来看,张辽的统帅是出类的
作者: 魔龙王    时间: 2006-2-23 10:24



QUOTE:
在古典小说区谈什么三国志,要谈三国志应该去三国史话才是,这里只管演义,不管三国志  



QUOTE:
即便在三国志里, 张辽和关羽同任救援白马的先锋官. 关羽能策马刺良于万军之中, 该战张辽冒似只看看热闹而已.

至于魔龙王后来举的例子, 基本都是说张辽统帅力的, 和武力没什么关系.

小弟没有其他冒犯两位大姐的意思,只是要回孤狼兄的这句问题:谁说张辽是五大将之首呢?

还有这句:他比虚晃以及张合强在哪里呢?
徐晃的我不多说,但在陈兰、梅成反叛征讨战中,文远显示出的勇气和武勇至少可以证明它比张郃强的说!!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2-23 10:29

魔龙王: 演义里徐晃至少有战平许禇的记录, 碰颜良也坚持了20回合. 张辽战平的高手最厉害的也就是太史慈, 对文丑连面都没碰上, 自己的马就被人射死了.
作者: 司徒苍月    时间: 2006-2-23 10:39

蚁多咬死象,战场上并不看重武将的个人能力,更多的是行军作战布阵退敌的统帅能力

像长坂坡赵云怀阿斗那会儿,曹操要是让手下放箭,子龙早就挂了。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2-23 10:55



QUOTE:
原帖由魔龙王于2006-02-23, 10:24:58发表

QUOTE:
即便在三国志里, 张辽和关羽同任救援白马的先锋官. 关羽能策马刺良于万军之中, 该战张辽冒似只看看热闹而已.

至于魔龙王后来举的例子, 基本都是说张辽统帅力的, 和武力没什么关系.

小弟没有其他冒犯两位大姐的意思,只是要回孤狼兄的这句问题:谁说张辽是五大将之首呢?

还有这句:他比虚晃以及张合强在哪里呢?
徐晃的我不多说,但在陈兰、梅成反叛征讨战中,文远显示出的勇气和武勇至少可以证明它比张郃强的说!!

在古典小说区,俺一般只谈演义上的东西。
所以说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张辽是五大将之首”似还可斟酌一下。总之这三人从武力角度来看水平差不多。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25 18:19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17, 14:34:52发表
我引入罗本只是为了说明一个猛将在主将遇险时应该如何做,而非为了比较张飞与许褚,用毛本的效果其实也是一样(用的是一个道理而非战例)。

用张辽只跟张合比较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协助者--徐晃。此战比首战更加疲惫,但也多了一个许褚,条件基本扯平。

徐晃用不着去说他,因为讨论的议题是张辽是否比徐晃张合高出一筹,如果承认三人差不多档次,也就不用争论了。

许褚在这里当然也不是什么良好记录,但他骑的是无鞍马,影响有多大未可知。

如果不作对比,单研究战力的话,恐怕实际情况还没有你想的那样乐观

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

此处不难看出,当时三人骑的很可能都是无鞍马,而不光是许褚一人.只是许褚表现英勇,特意交代了一下.人家许褚都这样拼命了,你还说人家表现不好.而且曹操都基本脱险了,难道还要许褚拼死抵抗?换了刘备是其他人,恐怕张飞也不会这样拼命.平手一般是很难说明问题的,50合平手和100合平手,你说有没有分别?文中没交代打了多久,所以很难作比较.因此,我要说的是,想用这个战例来证明张辽和张合差不多,显然是证据不足,应判无罪释放.
作者: 逍遥轩    时间: 2006-2-26 01:51



QUOTE:
原帖由魔龙王于2006-02-23, 0:08:52发表
《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


《三国志》是这样写的: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且排列顺序确实是张乐于张徐,张辽算是五子,五良将之首。

但我要说的是你知道王歆是谁吗?
你既然引古书,却把一个当代人的评论列出来干嘛?
作者: 逍遥轩    时间: 2006-2-26 01:54



QUOTE:
原帖由孤狼在途于2006-02-23, 10:55:37发表
在古典小说区,俺一般只谈演义上的东西。
所以说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张辽是五大将之首”似还可斟酌一下。总之这三人从武力角度来看水平差不多。

要说《三国演义》这本书里更本没提到过什么“五大将”,更不用说什么“张辽是五大将之首”云云~~
作者: 白衣赵子龙    时间: 2006-2-26 02:02

90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2-26 13:29



QUOTE:
原帖由三国狂魔于2006-02-25, 18:19:31发表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17, 14:34:52发表
我引入罗本只是为了说明一个猛将在主将遇险时应该如何做,而非为了比较张飞与许褚,用毛本的效果其实也是一样(用的是一个道理而非战例)。

用张辽只跟张合比较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协助者--徐晃。此战比首战更加疲惫,但也多了一个许褚,条件基本扯平。

徐晃用不着去说他,因为讨论的议题是张辽是否比徐晃张合高出一筹,如果承认三人差不多档次,也就不用争论了。

许褚在这里当然也不是什么良好记录,但他骑的是无鞍马,影响有多大未可知。

如果不作对比,单研究战力的话,恐怕实际情况还没有你想的那样乐观

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

此处不难看出,当时三人骑的很可能都是无鞍马,而不光是许褚一人.只是许褚表现英勇,特意交代了一下.人家许褚都这样拼命了,你还说人家表现不好.而且曹操都基本脱险了,难道还要许褚拼死抵抗?换了刘备是其他人,恐怕张飞也不会这样拼命.平手一般是很难说明问题的,50合平手和100合平手,你说有没有分别?文中没交代打了多久,所以很难作比较.因此,我要说的是,想用这个战例来证明张辽和张合差不多,显然是证据不足,应判无罪释放.

你引的这一点段话是遇张飞之后的事情,也就是遇关羽之前的事情。

火烧赤壁是在二更,败退的曹军遇到赵云是在五更,而遇到张飞是天微明。

也就是说曹军跑了近6个小时,战力失去有限,那么再过两三个小时,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书中既然专门交待许褚骑的是无鞍马,自然另两人就应该不是,否则这种写作方式就有问题。

这么说吧,一般来说堵车会造成迟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人却能够在堵车的时候还能够不迟到,因为他提前出发有个抵御风险的时间,而有些人却是只要一堵车就迟到,因为是卡着时间走的。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26 15:21

这段话的确是遇张飞之后说的,但鞍辔衣服,尽皆抛弃却是遇赵云之前.
要知道彝陵道上被赶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曹操刚开始逃难,周瑜的兵马还在追杀他,刘备军根本还没出现.这时候都已经鞍辔衣服,尽皆抛弃,遇张飞,赵云就更不用说了
作者: 沙场点兵刘备    时间: 2006-2-26 16:40



QUOTE:
原帖由伤云于2006-02-16, 16:32:01发表
游戏里文远的武力不低啊~~和徐晃在一个档次,徐晃很水么?

文远和公明是文武兼资的大将之才,并列魏五子之中,怎么是许褚这种纯武力的能比的。单条也许不敌,但是都带上个三五千兵再看,许褚输的连渣都不能剩......三国里真正有用的是武将,又不是武夫。

再说比许褚典韦武力低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君不见文远和公明的智力统帅都高许典二人一大截~~~而且在游戏里差的也不太多,3、4点而已,几乎等于没有差别,我三国十经常用他们剁许褚典韦之流~~~

一个问题,能剁吗?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2-26 19:47



QUOTE:
原帖由三国狂魔于2006-02-26, 15:21:25发表
这段话的确是遇张飞之后说的,但鞍辔衣服,尽皆抛弃却是遇赵云之前.
要知道彝陵道上被赶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曹操刚开始逃难,周瑜的兵马还在追杀他,刘备军根本还没出现.这时候都已经鞍辔衣服,尽皆抛弃,遇张飞,赵云就更不用说了

我所比较的仅是遇赵云和遇张飞的两战,条件基本差不多。

另外书中没有看到“鞍辔衣服,尽皆抛弃”的交待。
作者: caorui4    时间: 2006-2-26 20:01

可以,我的三国志中有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26 20:42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26, 19:47:33发表

QUOTE:
原帖由三国狂魔于2006-02-26, 15:21:25发表
这段话的确是遇张飞之后说的,但鞍辔衣服,尽皆抛弃却是遇赵云之前.
要知道彝陵道上被赶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曹操刚开始逃难,周瑜的兵马还在追杀他,刘备军根本还没出现.这时候都已经鞍辔衣服,尽皆抛弃,遇张飞,赵云就更不用说了

我所比较的仅是遇赵云和遇张飞的两战,条件基本差不多。

另外书中没有看到“鞍辔衣服,尽皆抛弃”的交待。

不是吧,在第50回里不难找到这一段,你再认真找一找,应该能看到的.
我之前也说过了,我只是讨论战力问题,不想作比较,因为没有具体的情况可作比较,就犹如同样一个对手,一个战20合平手,一个战100合平手,你不能说他们的武艺就肯定差不多.这一章里的两场打斗都写得不详细,一笔带过,让人无从捉摸.这两场战斗恐怕水分都不少,其参考价值本来就不高,你拿它来比较,有可能得出公正的结论吗?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2-27 09:02



QUOTE:
原帖由三国狂魔于2006-02-26, 20:42:05发表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26, 19:47:33发表
[quote]原帖由三国狂魔于2006-02-26, 15:21:25发表
这段话的确是遇张飞之后说的,但鞍辔衣服,尽皆抛弃却是遇赵云之前.
要知道彝陵道上被赶是什么时候,那个时候曹操刚开始逃难,周瑜的兵马还在追杀他,刘备军根本还没出现.这时候都已经鞍辔衣服,尽皆抛弃,遇张飞,赵云就更不用说了

我所比较的仅是遇赵云和遇张飞的两战,条件基本差不多。

另外书中没有看到“鞍辔衣服,尽皆抛弃”的交待。

不是吧,在第50回里不难找到这一段,你再认真找一找,应该能看到的.
我之前也说过了,我只是讨论战力问题,不想作比较,因为没有具体的情况可作比较,就犹如同样一个对手,一个战20合平手,一个战100合平手,你不能说他们的武艺就肯定差不多.这一章里的两场打斗都写得不详细,一笔带过,让人无从捉摸.这两场战斗恐怕水分都不少,其参考价值本来就不高,你拿它来比较,有可能得出公正的结论吗? [/quote]
愣是没找到。

要综合比较两人,当然不能只凭一个战例。前提是张辽跟张合比较时,张辽并没有明显的战例能压倒张合。所以要参考这个战例比较。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27 10:48

没有?再不然就是版本问题,毛本是应该有这一段的.


  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操与军士冒雨而行,诸军皆有饥色。操令军士往村落中劫掠粮食,寻觅火种。方欲造饭,后面一军赶到。操心甚慌。原来却是李典、许褚保护着众谋士来到,操大喜,令军马且行,问:“前面是那里地面?”人报:“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操问:“那里投南郡江陵去近?”军士禀曰:“取南彝陵过葫芦口去最便。”操教走南彝陵。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操教前面暂歇。马上有带得锣锅的,也有村中掠得粮米的,便就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割马肉烧吃。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头吹晒;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众官问曰:“适来丞相笑周瑜、诸葛亮,引惹出赵子龙来,又折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间,前军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诸军众将见了张飞,尽皆胆寒。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两边军马混战做一团。操先拨马走脱,诸将各自脱身。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正行时,军士禀曰:“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那条路去?”操问:“那条路近?”军士曰:“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道小路。诸将曰:“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操曰:“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诸将皆曰:“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华容道。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


红色部分就是这段话的位置所在,不过我之前也的确是看错了一个地方,彝陵道上被赶应该是遇张飞那个时候,前面只是望彝陵方向而逃.不过战张飞之前众人也的确已经收马不及,鞍辔衣服也来不及收回,蓝色部分有交代.这样的话,三人皆骑无鞍马是很大可能的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27 12:34

假如三人都骑无鞍马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前面的问题就很好解释了.
战赵云时,张合徐晃骑的还是有鞍的马,战斗力没受太大影响.而战张飞时,情形就已经完全不同了,三人都骑无鞍马,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徐晃还消耗了一部分体力,此时三人的战力总和,恐怕还没有之前的两人高.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2-27 14:06

假如三人都骑无鞍马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么以后曹军的行军都是骑无鞍马。

许褚先上,所以来不及,张辽、徐晃后上,所以时间充裕一些。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6-2-27 14:11



QUOTE:
原帖由沙场点兵刘备于2006-02-26, 16:40:26发表

QUOTE:
原帖由伤云于2006-02-16, 16:32:01发表
游戏里文远的武力不低啊~~和徐晃在一个档次,徐晃很水么?

文远和公明是文武兼资的大将之才,并列魏五子之中,怎么是许褚这种纯武力的能比的。单条也许不敌,但是都带上个三五千兵再看,许褚输的连渣都不能剩......三国里真正有用的是武将,又不是武夫。

再说比许褚典韦武力低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君不见文远和公明的智力统帅都高许典二人一大截~~~而且在游戏里差的也不太多,3、4点而已,几乎等于没有差别,我三国十经常用他们剁许褚典韦之流~~~

一个问题,能剁吗?

由于楼主提到了游戏,加上个人是游戏爱好者,所以提了下游戏。

在游戏里不要说用张辽,我自制新武将武力85还挑许褚于马下,我算水平低的,三十区里有人用武力1单挑过吕布。

以上内容均属于游戏:三国志十及其加强版。
作者: crayfish    时间: 2006-2-27 14:39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27, 14:06:47发表
假如三人都骑无鞍马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么以后曹军的行军都是骑无鞍马。

许褚先上,所以来不及,张辽、徐晃后上,所以时间充裕一些。

不是说三国时期是否发明了马镫(和马鞍是一种东西吗)还不能确认吗?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2-27 14:54

马蹬和马鞍是不同的,早在战国及秦代,骑兵就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我国最早的马镫在西晋中出土,可以说我国最晚在晋代就有了马镫。三国时有无马蹬无法确定。马镫的出现使骑兵的近距离格斗战更容易,(有了借力之处)并且有利于骑兵的长距离行军。(减少疲劳)能更有效的发挥出骑兵机动性好,冲击力强的优点。
作者: 三国狂魔    时间: 2006-2-27 16:04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27, 14:06:47发表
假如三人都骑无鞍马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么以后曹军的行军都是骑无鞍马。

许褚先上,所以来不及,张辽、徐晃后上,所以时间充裕一些。

以后曹军主要是骑无鞍马这个没什么太大疑问,现在不能确定的就是三人是否都骑无鞍马,还是只有许褚一人.从这个问题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许褚先上,张辽徐晃隔了一段时间后再上,还是三人几乎同时出马(时间相差不大),而许褚先迈出第一步.文中的描述不好判断这个问题,毕竟它没有像斗吕布那样明确交代.所以我说,这一战问题多多,要想得出一个明确结论,很难.
作者: liuhaogang    时间: 2006-2-27 16:08



QUOTE:
原帖由刘备是奸人于2006-02-16, 20:56:56发表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16, 20:37:49发表
曹操还是比较看中张辽的,在几个降将当中,很早就让张辽单独领兵了,而且几次和许褚一起出战,斩将的还是张辽。

但张辽有个最大的污点就是赤壁之战。第一关是张合徐晃双战赵云,结果赵云不追赶,第二关张合换成了张辽,还加一个骑无鞍马的许褚,结果竟然是“张飞从后赶来。操迤逦奔逃,追兵渐远,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这个张辽最大的污点是什么呀????看不明???????


是不是说:徐晃+张辽+许储共3人一起都不是一个张飞的对手????是不是这个意思.


还是另一个意思:徐晃,+张合2人令到赵云不追赶,而此时3人却是令到张飞追赶了.那不代表什么呀??????看不出这是张辽的污点.

如果这样都算的话,那张飞长坂那岂不是天下无敌了,一个人站桥上就够了....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6-2-27 16:14

关于马镫的事情,作者罗贯中的时代马镫已经很普及了,而且作为一部演义小说,应该不会严格到还会考虑三国有没有马镫的地步吧(他也同样没有考虑三国时候马上是否用刀)。个人以为所有这些都是以元明时期骑兵为主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是史话,提提马镫还有可能,既然是演义,就不用提马镫的事情了吧。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2-27 17:02



QUOTE:
原帖由三国狂魔于2006-02-27, 16:04:00发表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27, 14:06:47发表
假如三人都骑无鞍马这个假设成立的话,那么以后曹军的行军都是骑无鞍马。

许褚先上,所以来不及,张辽、徐晃后上,所以时间充裕一些。

以后曹军主要是骑无鞍马这个没什么太大疑问,现在不能确定的就是三人是否都骑无鞍马,还是只有许褚一人.从这个问题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许褚先上,张辽徐晃隔了一段时间后再上,还是三人几乎同时出马(时间相差不大),而许褚先迈出第一步.文中的描述不好判断这个问题,毕竟它没有像斗吕布那样明确交代.所以我说,这一战问题多多,要想得出一个明确结论,很难.

本来也只是一个感官印象响,如果是绝对成立的话,张辽就可能要低于张合了。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2-28 10:33



QUOTE:
原帖由伤云于2006-02-27, 16:14:04发表
关于马镫的事情,作者罗贯中的时代马镫已经很普及了,而且作为一部演义小说,应该不会严格到还会考虑三国有没有马镫的地步吧(他也同样没有考虑三国时候马上是否用刀)。个人以为所有这些都是以元明时期骑兵为主的。
所以我觉得如果是史话,提提马镫还有可能,既然是演义,就不用提马镫的事情了吧。

同意... 要细扣的话, 关羽还应该用矛戈一类的兵器呢.
作者: 无隙    时间: 2006-2-28 15:33

其实很纳闷那。。(当然说赵云厉害的多啊。。。)但是也有很多人说赵云排名靠后的原因是因为赵云很少与同等级的名将交手所导致的。。。。怎么到这后却成为张辽可以和关张等级的原因呢?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6-2-28 16:00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2-26, 13:29:44发表

QUOTE:
原帖由三国狂魔于2006-02-25, 18:19:31发表
[quote]原帖由马岱于2006-02-17, 14:34:52发表
我引入罗本只是为了说明一个猛将在主将遇险时应该如何做,而非为了比较张飞与许褚,用毛本的效果其实也是一样(用的是一个道理而非战例)。

用张辽只跟张合比较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协助者--徐晃。此战比首战更加疲惫,但也多了一个许褚,条件基本扯平。

徐晃用不着去说他,因为讨论的议题是张辽是否比徐晃张合高出一筹,如果承认三人差不多档次,也就不用争论了。

许褚在这里当然也不是什么良好记录,但他骑的是无鞍马,影响有多大未可知。

如果不作对比,单研究战力的话,恐怕实际情况还没有你想的那样乐观

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走。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纷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赶得慌,只骑得秃马,鞍辔衣服,尽皆抛弃。正值隆冬严寒之时,其苦何可胜言。

此处不难看出,当时三人骑的很可能都是无鞍马,而不光是许褚一人.只是许褚表现英勇,特意交代了一下.人家许褚都这样拼命了,你还说人家表现不好.而且曹操都基本脱险了,难道还要许褚拼死抵抗?换了刘备是其他人,恐怕张飞也不会这样拼命.平手一般是很难说明问题的,50合平手和100合平手,你说有没有分别?文中没交代打了多久,所以很难作比较.因此,我要说的是,想用这个战例来证明张辽和张合差不多,显然是证据不足,应判无罪释放.

你引的这一点段话是遇张飞之后的事情,也就是遇关羽之前的事情。

火烧赤壁是在二更,败退的曹军遇到赵云是在五更,而遇到张飞是天微明。

也就是说曹军跑了近6个小时,战力失去有限,那么再过两三个小时,也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书中既然专门交待许褚骑的是无鞍马,自然另两人就应该不是,否则这种写作方式就有问题。

这么说吧,一般来说堵车会造成迟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人却能够在堵车的时候还能够不迟到,因为他提前出发有个抵御风险的时间,而有些人却是只要一堵车就迟到,因为是卡着时间走的。 [/quote]
老马认为2个钟头战力下降有限,我却认为相差很大,老马注意否,他后面有诸军面有饥色的言语。曹军吃过晚饭以后,整夜都在行军逃跑,衣衫还都是湿的,熬到五更的,因为看不见天色还没感觉,但一登到天亮,原本的一股气就泻了。而且一整夜没吃东西,到五更可能还勉强能忍,再过两个钟头,应该他们都饿得差不多了,这样的三个武将围袭养精蓄锐的张飞,他们能发挥他们2,3成的战力就不错了,用这时候的张辽和两个钟头前的张合比,实在没有多少参照的价值。何况,每败退一次,部队的士气越低,打起来也越没精神,徐晃败于颜良有这个因素,他们败军之将,这个因素的影响就更深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2-28 16:24

小说不能按常理推算... 其实自从赤壁火起到华容道, 曹军上下所有人的武力都打了折扣的. 在小说里面这种战斗力的下降, 冒似是从两分钟以后就开始了.
作者: superzz_0    时间: 2006-3-24 01:24

小说的漏洞太多,何必当真呢?随便举个例子
乐进和凌统和张辽分别打平,可是小说里的待遇完全不同
作者: zhuanshan    时间: 2006-3-24 16:20

正言间,百姓发喊,又撞出一枝军来。赵云拔枪上马看时,面前马上绑着一人,乃糜竺
也。背后一将,手提大刀,引着千余军。乃曹仁部将淳于导,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献功。

今天看书发现的,这个人带了精锐骑兵的1/5还多(先锋的精锐骑兵五千和大耳的精锐白耳兵二千外加一帮猛将火并后应该减员不少),是不是一个牛人呢?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3-26 01:14

好强的观测力~~~

手下带1/5 - 1/4的部队+曹操的给的尚方青虹宝剑... 看来夏侯恩不是一般的牛啊~~~
作者: zhuanshan    时间: 2006-3-26 12:52

夏侯恩不是牛人,他的水平也就带十几个人背着他族叔的宝剑出来拉风,没本事拉出千余人的大队伍,和淳于导没法比。<_<
若11-19&1/4-1/5成立,则此时曹军总数为44~95人,可以看出刘备手下精兵战斗力非同一般的强:以自身二千余的兵力应敌五千精锐,战罢己方兵力为“百余骑”,而敌兵仅剩44~95人,歼敌数/伤亡散数为2.5左右。

[ 本帖最后由 zhuanshan 于 2006-3-26 13:04 编辑 ]
作者: 良少侠    时间: 2006-3-26 13:05

曹操用人应该不错吧????怎么能让一个轻易被杀的人带这么多部队呢???夏侯恩在正史中是否赵云杀的啊?
作者: 忠于哈曼    时间: 2006-3-31 08:20

张辽在百万军中取塌顿首级,胜过关公
似乎演义没记载
作者: zhuanshan    时间: 2006-3-31 11:39

说演义没有记载张辽斩蹋顿是没有根据的,演义第33回有这样的描写:
    田畴引张辽前至白狼山,正遇袁熙、袁尚会合蹋顿等数万骑前来。张辽飞报曹
操。操自勒马登高望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操谓张辽曰:“敌兵不整,
便可击之。”乃以麾授辽。辽引许褚、于禁、徐晃分四路下山,奋力急攻,蹋顿大
乱。辽拍马斩蹋顿于马下,余众皆降。袁熙、袁尚引数千骑投辽东去了。

    而《三国志》所载张辽斩蹋顿与关公斩颜良差别很大:
    从征袁尚于柳城,率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干蹋顿。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前者是敌军已经击破,情形更似演义中黄忠斩夏侯渊,根本不是两军阵前正规单挑;后者则硬是一骑冲阵斩敌首进而瓦解敌军,关公在这里当真是空前绝后武艺绝伦。单就这两者实在看不出张辽凭啥胜过关公。

    不过这里是古典小说区,如果对正史有兴趣可以去隔壁“三国正史”区。
作者: zhanglei97    时间: 2006-4-28 02:02     标题: 回复 #15 恨地无环 的帖子

张辽和关羽是哥们,关羽帮他吹牛比呢.
作者: 南宫锦    时间: 2006-4-28 08:18

我一般设定张辽与子龙相仿,武力低两点。
作者: markhappy    时间: 2006-4-28 10:24



QUOTE:
原帖由 孤狼在途 于 2006-2-21 08:35 发表

何以见得文远和云长同一个等级呢?是指历史中还是演义中呢?是指统帅谋略还是个人武力呢?是指忠义(两人各有一次变节行为,不同的是辽是彻底的背叛故主,而羽是迫不得已,终过五关斩六将,回归故主)还是指其它 ...

这个,我觉得很容易引起争议哦
尤其是忠义滴说

文元是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投靠的曹操
如果说这样有过的话,那子龙???汉升???孟起???伯约???文长???5虎中有3个是后来投靠的大耳
后面的二个是蜀后期的顶梁柱...

论统率谋略方面
文远未必输给云长
不论是历史上还是演义中,文远统兵打仗的胜次都是高于云长的

从武艺上来说,文远的确不如云长,这个就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
作者: maverick    时间: 2006-4-28 10:25

演义中赵云也没和什么名将单挑过,我记得就文丑比较出名吧,只是打平啊

为什么赵云武力如此之高而张辽却只是屈居二流
作者: xwhero    时间: 2006-4-28 15:53



QUOTE:
原帖由 白雪 于 2006-2-16 16:39 发表
就拿关羽斩延良吧,三国志中是张辽把延良的气力消耗的差不多了才被关羽一刀斩了,要不是张辽关羽哪有呢么容易把延良个斩了,就是在玩群英的时候延良老是把我的关羽给斩了,既然张辽能和延良打呢么长时间,那武力肯 ...

三国志中哪里记载,张辽把颜良气力消耗的差不多了,演义中也没这一段,拿出证据来!
作者: lilis    时间: 2006-5-3 19:28

战场上并不看重武将的个人能力,更多的是行军作战布阵退敌的统帅能力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6-5-3 22:27



QUOTE:
原帖由 zhuanshan 于 2006-3-31 11:39 发表
说演义没有记载张辽斩蹋顿是没有根据的,演义第33回有这样的描写:
    田畴引张辽前至白狼山,正遇袁熙、袁尚会合蹋顿等数万骑前来。张辽飞报曹
操。操自勒马登高望之,见蹋顿兵无队伍,参差不整。操谓张辽曰: ...

历史上乐进斩淳于琼足以和关羽斩颜良媲美. 可惜乐进让老罗给毁了...
作者: 孤狼在途    时间: 2006-5-3 22:50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3 22:27 发表


历史上乐进斩淳于琼足以和关羽斩颜良媲美. 可惜乐进让老罗给毁了...

公主言之有理,又例如鲁肃历史上也是个人物,演义中却。。。
不过楼主开篇即说“在三国演义中”,所以考虑到此是古典小说区,发点感慨无可厚非,还是回到张辽武力上来。
突然想起封神演义中陆压说:“宝贝,请现身!”---正在浏览此论坛的会员 -- 共16人,其中 10名会员(1隐身),6名游客
作者: 无隙    时间: 2006-5-4 11:11



QUOTE:
原帖由 maverick 于 2006-4-28 10:25 发表
演义中赵云也没和什么名将单挑过,我记得就文丑比较出名吧,只是打平啊

为什么赵云武力如此之高而张辽却只是屈居二流

许储不出名吗?而且还是加上乐进李典三个人都拿不下赵云。还让他再出场有力气砍了和文丑齐名的高览,最后再体力大损的情况下30回合杀退张合。。其实别人都说长坂是赵云的颠峰之战,其实我到觉得汝南才是赵云的颠峰之战。
作者: heduian    时间: 2006-5-4 20:35

楼主说出了我的心声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6-5-5 19:38     标题: 回复 #95 无隙 的帖子

典型的没看过罗本.罗本汝南没许啥事.大部分都是张辽在忙活.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5-6 08:46

罗本中关于汝南之战的描写:张辽与赵云是“相战”,关羽是“挡住”张辽,而张合对赵云是败走,张飞杀退夏侯渊,从中不难看出三者的差别。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6-5-6 08:51

晕,混战状态。
关老二才是被力捧的。张辽,因为史书上的功绩高,所以没真正败过,所谓败,都是各有原因的。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6-5-6 08:54



QUOTE:
原帖由 乱世闲人 于 2006-5-6 08:46 发表
罗本中关于汝南之战的描写:张辽与赵云是“相战”,关羽是“挡住”张辽,而张合对赵云是败走,张飞杀退夏侯渊,从中不难看出三者的差别。

歪曲事实了。

张飞是杀散夏侯渊。
张合是气力不加,复再战赵云。

张合比夏侯渊强。

每次张辽出场,虽然不是很出彩,但是未落下风。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5-6 09:13

我并无其他意思,只是说明张辽的表现要好于张合等人。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6-5-6 10:03



QUOTE:
原帖由 乱世闲人 于 2006-5-6 09:13 发表
我并无其他意思,只是说明张辽的表现要好于张合等人。

因为云的FANS太可恶,歪曲事实。毛本倒勉强有辩的价值,罗本,根本无须辩,关羽,吕布太强了。
作者: 十邪散魂    时间: 2006-8-3 12:48

文远文武双全,不是单单的武夫所能比的
作者: 智狼    时间: 2006-8-3 13:20     标题: 回复 #72 三国狂魔 的帖子

许诸保着曹操走在前面,张辽、徐晃断后,自然是许诸先上。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3 21:46



QUOTE:
原帖由 乱世闲人 于 2006-5-6 08:46 发表
罗本中关于汝南之战的描写:张辽与赵云是“相战”,关羽是“挡住”张辽,而张合对赵云是败走,张飞杀退夏侯渊,从中不难看出三者的差别。

话不能这么说,在罗本长阪坡这段有一句"背后张辽、许褚赶来",毛本里没有这句,也就是说在罗本长阪坡和赵云交手的不只是二三流武将,也有张辽、许褚这样的猛将,而毛本删去了这句话让人误认为在长阪坡赵云遇到的只不过是二三流武将.所以罗本中的赵云并不比毛本中的赵云差
作者: hctl    时间: 2006-8-3 22:00



QUOTE:
原帖由 张飞益德 于 2006-8-3 21:46 发表


话不能这么说,在罗本长阪坡这段有一句"背后张辽、许褚赶来",毛本里没有这句,也就是说在罗本长阪坡和赵云交手的不只是二三流武将,也有张辽、许褚这样的猛将,而毛本删去了这句话让人误认为在长阪坡赵 ...

只说赶来没说交战吧?许褚要交战了不会后面没有交代
而且张飞占据长坂的时候,曹军诸将里许褚是最后一个到桥边的
说明他没有赶得上赵云,如果交过手的话,他肯定是最先追到桥边那几个中的一个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4 21:32



QUOTE:
原帖由 hctl 于 2006-8-3 22:00 发表

只说赶来没说交战吧?许褚要交战了不会后面没有交代
而且张飞占据长坂的时候,曹军诸将里许褚是最后一个到桥边的
说明他没有赶得上赵云,如果交过手的话,他肯定是最先追到桥边那几个中的一个

赵云在长坂交过手的武将很多,演义不可能全都写出来.

许储最后到桥边不能证明许储没和赵云交过手,兄台别忘了许储又名许胖子,体重要比其他人重很多,他又没骑着宝马,最后到桥边很正常.
作者: hctl    时间: 2006-8-4 22:32



QUOTE:
原帖由 张飞益德 于 2006-8-4 21:32 发表


赵云在长坂交过手的武将很多,演义不可能全都写出来.

许储最后到桥边不能证明许储没和赵云交过手,兄台别忘了许储又名许胖子,体重要比其他人重很多,他又没骑着宝马,最后到桥边很正常.

可是许褚、张辽是曹军中响当当的人物,跟书里写的赵云打的那些可远远不是一个档次的。
而且这仗演义本来就是美化赵云的,如果许赵有交手,演义不可能不写出来。

后面这句……照这么说的话,曹军诸将一字排开,先来的就是体重最轻的,然后是重一点,然后是再重一点的……?
作者: wy928    时间: 2006-8-5 12:09



QUOTE:
原帖由 刘备是奸人 于 2006-2-16 16:31 发表
庞德可是关羽劲敌,连颜良都不配这称号.

庞德可是老年关羽劲敌,而且还需要放箭,抬棺死战
作者: 摆手云覆雨    时间: 2006-8-5 13:59

徐晃曾突破关羽包围,是有这么回事的吧.......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5 16:53



QUOTE:
原帖由 hctl 于 2006-8-4 22:32 发表

可是许褚、张辽是曹军中响当当的人物,跟书里写的赵云打的那些可远远不是一个档次的。
而且这仗演义本来就是美化赵云的,如果许赵有交手,演义不可能不写出来。

后面这句……照这么说的话,曹军诸将一字排 ...

这可不一定,在当时的情况下赵云不可能和许褚、张辽长时间交手,在长坂和赵云交手一两合的人有很多,当然不可能都写出来.

大多数武将体重差距不大,对马的速度不会有什么影响,许储比一般武将重得多,所以会对马的速度有很大影响
作者: 龙剑圣魂    时间: 2006-8-6 21:32

张辽武力个颜良差不多吧~92左右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06-8-6 21:59

我感觉张辽不如许褚、典韦,但略胜夏侯敦、夏侯渊,和颜良算一个档次吧,毕竟正史上颜良文丑被斩有用兵失利的原因,并非只是关羽一人之功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7 18:14



QUOTE:
原帖由 龙剑圣魂 于 2006-8-6 21:32 发表
张辽武力个颜良差不多吧~92左右

张辽战平张合,颜良20合打败张合,两人差得太多了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8-11 08:41

颜良20合打败张合?是徐晃吧。
作者: 乱世闲人    时间: 2006-8-11 08:56



QUOTE:
原帖由 龙剑圣魂 于 2006-8-6 21:32 发表
张辽武力个颜良差不多吧~92左右

我虽然一直认为不宜把颜良的武力抬的太高(白马之战为了突出关羽有一定水分),但以颜良击败徐晃,的战绩,颜良的武力至少在95以上(我一般都定位96),92是徐晃张合等人的水平,张辽略胜于张合徐晃,但与颜良文丑比较不好说,按战绩来说我认为在94左右吧(按罗本可能还要更高一点,而且关羽也不是随便就会对张飞说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的)。
作者: 书者    时间: 2006-8-11 22:07



QUOTE:
原帖由 张飞益德 于 2006-8-5 16:53 发表


这可不一定,在当时的情况下赵云不可能和许褚、张辽长时间交手,在长坂和赵云交手一两合的人有很多,当然不可能都写出来.

大多数武将体重差距不大,对马的速度不会有什么影响,许储比一般武将重得多,所以会对马 ...

晕死了,这只是大家想象的而已,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哪里说他胖了?(不要拿腰大十围来说明问题,这充其量只能说个描述而已,很多人都有这个描述.实战中这根本没体现出来)
PS:比如三国演义里写赵云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可大家想象起来完全是另一码事.(完全是对对着名字想样子,根本不理会描述)

[ 本帖最后由 书者 于 2006-8-11 22:10 编辑 ]
作者: 书者    时间: 2006-8-11 22:08



QUOTE:
原帖由 张飞益德 于 2006-8-5 16:53 发表


这可不一定,在当时的情况下赵云不可能和许褚、张辽长时间交手,在长坂和赵云交手一两合的人有很多,当然不可能都写出来.

大多数武将体重差距不大,对马的速度不会有什么影响,许储比一般武将重得多,所以会对马 ...

是啊是啊.在渭水时射曹操许储的人很多,当然不可能都写出来(说不定马超就在其中,这足以证明本事低劣)
作者: 霜辰月    时间: 2006-8-12 17:43

张辽和关羽有深交,那年轻时一定一起练过武艺。
作者: 深蓝判决    时间: 2006-8-12 17:55



QUOTE:
原帖由 书者 于 2006-8-11 22:07 发表

晕死了,这只是大家想象的而已,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哪里说他胖了?(不要拿腰大十围来说明问题,这充其量只能说个描述而已,很多人都有这个描述.实战中这根本没体现出来)
PS:比如三国演义里写赵云 ...

这句话真是经典~~对着名字想样子
至于腰大十围是形容一个人身材好,至于要不要减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者: 书者    时间: 2006-8-12 18:03



QUOTE:
原帖由 深蓝判决 于 2006-8-12 17:55 发表

这句话真是经典~~对着名字想样子
至于腰大十围是形容一个人身材好,至于要不要减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要不按三国里赵云样子的描述,打死大家也不会想成这个样子.
说对着名字想样子有点过了,但至少是对着性格想样子(但武将不至于太胖吧?除了董卓,演义里谁说胖了,对着许储的性格也想不成胖子的样子.只能说是因为有些人把许储和许猪联系在一起,晕)

[ 本帖最后由 书者 于 2006-8-12 18:06 编辑 ]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12 21:10



QUOTE:
原帖由 书者 于 2006-8-11 22:07 发表

晕死了,这只是大家想象的而已,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哪里说他胖了?(不要拿腰大十围来说明问题,这充其量只能说个描述而已,很多人都有这个描述.实战中这根本没体现出来)
PS:比如三国演义里写赵云 ...

许储是个胖子这是公认的,有人直接就把许储叫许胖,许储不是拉过2头牛吗?很难想象一个小瘦子能拉动2头牛..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12 21:15



QUOTE:
原帖由 书者 于 2006-8-11 22:08 发表

是啊是啊.在渭水时射曹操许储的人很多,当然不可能都写出来(说不定马超就在其中,这足以证明本事低劣)

这可不一样,马超手下武将只有庞德马岱,加上马超自己也只不过3个人,而曹操手下武将众多当然不可能都写出来,所以说兄台的话很没有道理
作者: 书者    时间: 2006-8-13 10:12



QUOTE:
原帖由 张飞益德 于 2006-8-12 21:15 发表


这可不一样,马超手下武将只有庞德马岱,加上马超自己也只不过3个人,而曹操手下武将众多当然不可能都写出来,所以说兄台的话很没有道理

完全没道理,长板的时候一大堆不照样都写出来了?毫无根据
作者: 书者    时间: 2006-8-13 10:17



QUOTE:
原帖由 张飞益德 于 2006-8-12 21:10 发表


许储是个胖子这是公认的,有人直接就把许储叫许胖,许储不是拉过2头牛吗?很难想象一个小瘦子能拉动2头牛..

说唐里的李元霸,瘦骨如柴,你想过没有?这个情节只是说他力大而已,小瘦子不行,难道一定要是胖子?照你这样说那吕布肯定也是胖子(单手提起纪灵,这难度可比拉牛大的多啊)
作者: 深蓝判决    时间: 2006-8-13 13:16



QUOTE:
原帖由 张飞益德 于 2006-8-12 21:10 发表


许储是个胖子这是公认的,有人直接就把许储叫许胖,许储不是拉过2头牛吗?很难想象一个小瘦子能拉动2头牛..

这种公认是最误导人的,不是公认赵云是三国十大帅哥吗?(我还是不敢说是第一帅哥)无论按历史还是史书都论不到赵云进十大啊?可怜我们小师小昭在三国演义变成两丑男就算了,说起他们的老爹,人家都只会想到狼顾之相
狼顾只是说骨骼BT,又不是说人家长得丑,宣王可是帅哥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13 15:02



QUOTE:
原帖由 书者 于 2006-8-13 10:12 发表

完全没道理,长板的时候一大堆不照样都写出来了?毫无根据

长板的时候也只不过写出一小部分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13 15:13



QUOTE:
原帖由 书者 于 2006-8-13 10:17 发表

说唐里的李元霸,瘦骨如柴,你想过没有?这个情节只是说他力大而已,小瘦子不行,难道一定要是胖子?照你这样说那吕布肯定也是胖子(单手提起纪灵,这难度可比拉牛大的多啊)

李元霸打败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只需要3合,而吕布不可能只用3合打败任何一个超一流武将,所以说唐和演义没有可比性,兄台用说唐里的人和演义里的人做比较显然没有道理.

吕布是力大,但兄台别忘了是吕布大个子,纪灵的体重也不会比2头牛更重吧?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13 15:23



QUOTE:
原帖由 深蓝判决 于 2006-8-13 13:16 发表

这种公认是最误导人的,不是公认赵云是三国十大帅哥吗?(我还是不敢说是第一帅哥)无论按历史还是史书都论不到赵云进十大啊?可怜我们小师小昭在三国演义变成两丑男就算了,说起他们的老爹,人家都只 ...

在古典小说区谈三国应以演义为准,兄台张口历史闭口史书大概是对正史很有研究,但谈正史不该在古典小说区吧?

历史是什么样谁也不知道,正史不等于历史.
作者: 铁骑兵    时间: 2006-8-13 16:07

这个.恩.在小说版说历史是有点......
不过的确现在绝大多数人认为赵云是公认的演义十大帅哥.可是.真的如此?存疑
作者: 张飞益德    时间: 2006-8-13 20:15



QUOTE:
原帖由 铁骑兵 于 2006-8-13 16:07 发表
这个.恩.在小说版说历史是有点......
不过的确现在绝大多数人认为赵云是公认的演义十大帅哥.可是.真的如此?存疑

帅哥有很多种,赵云大概和乔峰是同一种类型的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