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别怪人家,是你出生时间不对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1-18 10:52

别怪人家,是你出生时间不对

    贾秀全率领的U19国青队在南非八国邀请赛决赛中以3∶1战胜东道主南非队夺得冠军,欣喜若狂的小伙子们打出了“相约2010”的标语———2010年,世界杯将在南非举行,但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举行之前,这支U19国青队首先要确保自己不会夭折。

    “今年下半年的亚锦赛,才是对U19国青队的最大考验,如果他们无法从亚锦赛出线,以获得明年世青赛的参赛资格,那么这支国青队就将解散。”中国足协青少部副主任郭辉这么说。

    U19、U21,不熟悉足球的人自然会一头雾水,实际上,U19指的是19岁以下青年队,u21指的则是21岁以下青年队。

    这个年龄的分水岭是国际足联定的,但也许中国是最重视这个区别的国家——都是“奥运战略”闹的。

    这个问题说来复杂,先拿陈年旧事做例子吧。早在1995年,中国国奥队(球员需23岁以下)出征亚特兰大奥运会预选赛时,其班底球员,包括大家都很熟悉的杨晨、张恩华、于根伟、谢晖,还有早已经泯然众人矣的“远程大炮”潘毅、“京城四少”之一的周宁、“快马”庄毅,转行去打高尔夫的帅哥邓乐军,清一色是之前1993年U21世青赛的班底,也就是1973、1974这两年出生的球员。除此之外,再加上1993年参加U19世青赛的“山东帮”,包括李明、刘越、张蓬生等人。后来成为山东队领袖的李霄鹏最后时刻落选,以至于国奥队惨败后,许多人为之鸣不平。

    这个人员配置最清晰的说明了中国足协对于奥运队球员选择的侧重:年龄稍大的U21组别球员为主,U19只能作为补充。在这支奥运队里,几名U19年龄组的山东球员入选,其实也另有乾坤。首先,在之后的甲A联赛花名册上,他们的出生年份清一色从1976年变成了1974年——都改了年龄,实际上应该属于U21组别;其次,李明等球员身体硬朗,发育得早,对抗时不吃亏。

    在青少年足球对抗中,身体的优势非常突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细腻的葡萄牙队能把身高马大的德国队玩弄于鼓掌之间,但骨骼还未完全成人的葡萄牙青年队却最怵硬朗的对手。也正因如此,中国足球才有篡改年龄、以大打小的顽疾。而除了改年龄,在青年队的人员选拔上,足协也偏重于“身高体壮”的。不但以大打小,还要高个打矮个。

    所以,历届U19都是悲剧群体。1976年出生的祁宏曾被拒之门外,但他后来成为冲进世界杯的大功臣。1979年出生的肇俊哲和郑智被霍顿提拔时,引来纷纷议论,但到了今天,没有人敢怀疑霍顿,因为这两人成为了中国最出色的后腰和前腰。但1979年底出生的季铭义就成了牺牲品,哪怕如今的他已是国家队主力中卫。

    但在足球发达国家,青年队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是感受足球的乐趣,二是磨练技术,成绩成了旁枝末节。至于奥运会的足球比赛,早已被定位为业余比赛,成为锻炼23岁以下球员的一个舞台,在欧洲主流媒体上甚至缺乏详细报道。

    早在1993年,17岁的罗纳尔多就出现在U19的赛场上——而对于中国足协,提前一个年龄组入选简直是要开几十个会研究的大事情。

    可以预期,这届U19,除了已经入选国家队的崔鹏等寥寥几人外,其它人又会成为尴尬的一代。

    “出生时间不对”造成职业生涯的尴尬,这也算是中国足球的特色吧。
作者: 会州隐    时间: 2006-1-18 12:25

还是体制问题
体育在中国不是全民的普及,而是作为一种类似于只有特殊人才享有的权利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1-18 15:36



QUOTE:
原帖由会州隐于2006-01-18, 12:25:51发表
还是体制问题
体育在中国不是全民的普及,而是作为一种类似于只有特殊人才享有的权利

举国体制。
造金牌的同时造星……
恐怖阿
作者: 第八天魔王    时间: 2006-1-18 18:40

外行管内行,“阎王”笑柄。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6-1-18 19:55

中国足协的官员只考虑成绩,保住官位。什么让青年队感受足球的乐趣、磨练技术云云,一边凉快去吧。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6-1-18 20:32

急功近利害死人啊

中国足协官员何时不知是为保住自己的官位着想
而做一个更为务实的长远规划
中国足球之幸也……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1-18 21:13

青年队的比赛,大一两岁的差距很明显,这点在中学都有感受,到大学时就不明显了。
所以以往中国队为什么青年队成绩那么好,成年队就不行了,为什么有的人二十八九就退役了,这都是不光彩的事。

“奥运战略”可以说是功利性的集中代表,可惜足球再怎么“战略”也是没法出息的。

关于葡萄牙和德国的比较,不同意楼主的看法,事实上青年队的比赛,往往是个人技术型球队占优,比如南美球队的巴西、阿根廷,非洲球队,欧洲也一般是南欧球队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在80年代末,葡萄牙成绩连续两届夺冠,后来这批人被称为黄金一代。象德国、英格兰这样靠力量靠整体的球队有时进一次世青赛都难。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1-18 22:09



QUOTE:
原帖由马岱于2006-01-18, 21:13:25发表
青年队的比赛,大一两岁的差距很明显,这点在中学都有感受,到大学时就不明显了。
所以以往中国队为什么青年队成绩那么好,成年队就不行了,为什么有的人二十八九就退役了,这都是不光彩的事。

“奥运战略”可以说是功利性的集中代表,可惜足球再怎么“战略”也是没法出息的。

关于葡萄牙和德国的比较,不同意楼主的看法,事实上青年队的比赛,往往是个人技术型球队占优,比如南美球队的巴西、阿根廷,非洲球队,欧洲也一般是南欧球队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在80年代末,葡萄牙成绩连续两届夺冠,后来这批人被称为黄金一代。象德国、英格兰这样靠力量靠整体的球队有时进一次世青赛都难。

我的说法只是相对的,不是说葡萄牙青年队不如德国,只是相对软绵绵的球队,他们打硬朗球队会吃力些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6-1-20 22:17

硬朗球队和打整体的球队出成绩比较晚,一般要到成年队才能显出功效。
技术型球员容易出现一些天才,所以青年队比赛多是他们的天下。
作者: 昨天    时间: 2006-1-20 22:22

中国太重是奥运奖牌数了,却把普及体育放在了次要位置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