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七律 旅顺口 [打印本页]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5-12-26 11:20

追叙甲申旧游

当年膏血横飞地,凭吊遗踪泪欲潸。
邦国一衰遂如此,虺蛇数扰总成患。
已无故老艰难话,剩有枯骸苔藓斑。
遥望森森罗战舰,要须尔辈作雄关!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5-12-26 15:37

结句没虾米味道的说,浪费前面好联了.
作者: acceehi    时间: 2005-12-26 18:38

起句亦觉平淡
作者: 贺兰拍马    时间: 2005-12-26 18:49

这首一般,打回重写^_^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5-12-27 11:19

写完的一般不改了,激情已过哈
作者: 朱佑棠    时间: 2005-12-28 23:17



QUOTE:
原帖由湘江子龙于2005-12-26, 15:37:47发表
结句没虾米味道的说,浪费前面好联了.  

前面哪一联是好联啊?尽看见些叠词废字。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5-12-29 11:39

是吗
作者: 朱佑棠    时间: 2005-12-29 13:11

邦国、虺蛇、故老、艰难、枯骸、苔藓……

邦亦是国、国亦是国,还不是废字?其实中国的代称多了,何必要用这种了无诗味的字眼?而为了对仗,一旦前面走错了方向,后面也只有跟着越走越斜了。

连绵词意寡而味长,用得太多必然导致力弱而气沉。实词弱只有靠虚词来救,然而虚词却更没有力度。“邦国一衰遂如此”就算用“竟”也比“遂”要强啊,至少还有起伏。至于要力求对仗工整,便一定要拿“数”来对“一”、“剩有”来对“已无”?须知对仗正是见奇处,过于工整反而是劣对。尤其是“剩有”,虚词也能有废字,真不是一般的强。要是我写,至少也会用“正多枯骸苔藓斑”来对。

通篇遣词用字一字谓之曰“软”,就算你写的是闺怨之类的题材,也未免失之纤弱,何况你写的本应是慷慨悲凉的怀古?总算尾联还差强人意,不惟言之有物,且气势稍振。居然有人还说“结句没虾米味道的说,浪费前面好联了”……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5-12-29 13:25

箱子说“结句没虾米味道的说,浪费前面好联了”的意思,我私下揣度,恐怕是指尾联较前面诸联直白了些,这个算爱好不同吧,可能先生喜欢有气势的尾联,但有人喜欢比较含隽的结尾呢。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5-12-29 13:25

正多枯骸苔藓斑,那不合律,正字也不符。。。
作者: 朱佑棠    时间: 2005-12-29 14:59

难道“剩”字对“已”字就合?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5-12-29 15:39

右文兄是说,“已无故老艰难话,剩有枯骸苔藓斑”中,“无”是平声,“正多”的“多”也是平声,不合律。

至于“已”对“剩”还是对“正”,和格律就没什么联系了,注重的还是正句的意思吧,对仗宽一点也无妨。我个人觉得,这个见仁见智,看个人的喜好了。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5-12-29 18:16

正字不符我要表达的意思,剩字方合。
作者: 朱佑棠    时间: 2005-12-30 13:15



QUOTE:
原帖由花影吹笙于2005-12-29, 15:39:31发表
右文兄是说,“已无故老艰难话,剩有枯骸苔藓斑”中,“无”是平声,“正多”的“多”也是平声,不合律。

至于“已”对“剩”还是对“正”,和格律就没什么联系了,注重的还是正句的意思吧,对仗宽一点也无妨。我个人觉得,这个见仁见智,看个人的喜好了。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看”、“向”岂非皆为仄音?守律当然是应该守的,但有时候为了不害意,只好牺牲形式了,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余之本意,不过以为“有”字无法表达对旅顺惨案的激越悲愤之情,不必为了对“无”而死守一个“有”字,况前已有“剩”再接一“有”明显有赘字之嫌。“多”字自然不见得就正合适,且又出律,本意只是想抛砖引玉,引发各位高手对炼字的小小热情而已。不意……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12-30 13:20



QUOTE:
原帖由朱佑棠于2005-12-30, 13:15:49发表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看”、“向”岂非皆为仄音?守律当然是应该守的,但有时候为了不害意,只好牺牲形式了,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看”字古用为平声啊,而且鲁迅这一联并不见得出色嘛  
欢迎朱兄(非明孝宗乎  )来轩辕
作者: 朱佑棠    时间: 2005-12-30 13:22



QUOTE:
原帖由右文于2005-12-29, 18:16:01发表
正字不符我要表达的意思,剩字方合。

话说到这个地步,那我只有缄口了,你说什么合适就是什么吧。

告退。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12-30 13:24



QUOTE:
原帖由朱佑棠于2005-12-30, 13:22:46发表
话说到这个地步,那我只有缄口了,你说什么合适就是什么吧。

告退。

朱兄此言差矣,求同存异可矣,君子和而不同
作者: 朱佑棠    时间: 2005-12-30 13:28

君子志同而道相异耳,志且不同,何和之有。唯远乎哉。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12-30 13:36



QUOTE:
原帖由朱佑棠于2005-12-30, 13:28:40发表
君子志同而道相异耳,志且不同,何和之有。唯远乎哉。

剩有之辞既非绝妙、正多之语亦乖格律
皆为炼字,志岂有不同乎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5-12-30 13:39



QUOTE:
原帖由朱佑棠于2005-12-30, 13:15:49发表

QUOTE:
原帖由花影吹笙于2005-12-29, 15:39:31发表
右文兄是说,“已无故老艰难话,剩有枯骸苔藓斑”中,“无”是平声,“正多”的“多”也是平声,不合律。

至于“已”对“剩”还是对“正”,和格律就没什么联系了,注重的还是正句的意思吧,对仗宽一点也无妨。我个人觉得,这个见仁见智,看个人的喜好了。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看”、“向”岂非皆为仄音?守律当然是应该守的,但有时候为了不害意,只好牺牲形式了,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余之本意,不过以为“有”字无法表达对旅顺惨案的激越悲愤之情,不必为了对“无”而死守一个“有”字,况前已有“剩”再接一“有”明显有赘字之嫌。“多”字自然不见得就正合适,且又出律,本意只是想抛砖引玉,引发各位高手对炼字的小小热情而已。不意……

“看”在平水韵中是平声字,写近体诗的人,应该会注意到的。

不过文学上的一点讨论而已,怎么扯上了道与志了?这个太言重了。讨论是必要的,争执就过了。欢迎先生在轩辕多多发表意见,求同存异也好,百家争鸣也罢,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各抒己见的氛围啊
作者: 朱佑棠    时间: 2005-12-30 13:52

倘若右文兄自己提出“剩有”是如何如何的恰当,那么我即使不同意,也还可以继续发表意见。然而右文兄提出“正字不符我要表达的意思,剩字方合。”这么唯心的领域,谁接得下去话啊?那不是只好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朱某就算再不识趣,也知道这摆明就是端茶送客的架势了,自然只有告退一途了。

末学对于诗词一道,实在是门径未窥。诸位前辈的谆谆教诲,实令在下受益匪浅。不过这一帖还是就此打住吧。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5-12-30 22:41

此诗诗味甚少。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