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金庸小说配角谱之——杨溢之 [打印本页]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10-5 15:34
…………
昨晚看电视,看到梁朝伟版的鹿鼎记,顿时来了兴趣,刚好看到一个片段:杨溢之拼死保护吴应熊,摆脱王屋派的追杀。颇有感触,想那杨溢之也算个江湖侠士,深具豪情,处事大方,做人光明磊落,他虽是吴三桂的得力手下,却没有屈从吴三桂的淫威,最后落得个“人彘”的下场,确实悲壮。
先说说他的出场
原文:神照到此地步,已知自己功夫和他差著好一大截,对方倘若还手,自己势力输得一塌胡涂,只得合十说道:“好功夫,佩服,佩服!”那人站直身子,躬身还礼,说道:“大师拳脚劲道厉害之极,在下不敢招架,只有闪避。”
自古宴无好宴,此段也是如此。康亲王想杀杀平西王府的威风,神照上人持强傲物,对上了杨溢之,想出出风头。神照上人使出浑身解数,却伤不到杨溢之半分,而杨溢之只守不攻,反而让神照上人吃尽苦头。神照上人是康亲王的门客,实力应该不弱,最起码也是个二流高手。从这点来说,杨溢之的武功着实不低,高手对阵,生死可能在瞬息之间,而杨溢之却泰然处之。这能说明两点,杨溢之判断力很强,对敌人的把握非常准;二来,对自己实力非常自信。在此等场合未施全力,确实有些许大侠的风骨。
得胜之后,给足对方面子,气魄非凡。此点从正反两面分析,如果杨溢之把神照上人打翻在地,不仅能杀杀康亲王的威风,还能随了吴应熊的心意,这本是场为了面子的较量,这样一来,杨溢之不仅脸上有光,大出风头,还能博取主子的好感。但是,杨溢之没有那么做,一来他不具备做奴才的品性,不懂卖乖。更重要的是,杨溢之持重,顾全大局,此刻他觉得没有必要得罪京城的权贵,做事首先考虑的是王府的利益。
原文:韦小宝瞥眼间见吴应熊手下那高个子站在一旁,心中对此人颇有好感,便向他招了招手。
韦小宝这人确实奇怪,机灵古怪,而看人的标准很奇特。他的概念里,会拍马屁的人没有真本事,反之,有真正实力的人,通常不要阿谀上官。凭这一点,他看上了杨溢之。这也算一个侧面描写,以至于后面的赌钱,韦小宝给了杨溢之不少甜头。
原文:杨溢之喜道:“全仗桂公公大力周旋。小人自己倒不想升官发财。王爷于先父有大恩,曾救了小人全家性命。先父临死之时曾有遗命,吩咐小人誓死保护王爷周全。”
以前读文,一直不明白,杨溢之这么一个侠士为何会屈身在吴三桂门下?今天细翻文章,才知有这么一段。跟随吴三桂是为了遵从孝道与报恩,从没有想过升官发财,这其实已经说得很明了了。从跟随吴三桂以来,杨溢之一直都没有做成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他的出发点只是在维护王府的利益,心中还是有自己的准则的。许多人觉得金书透着浓厚的儒家气息。我也深以为然。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大多生活在仁义礼智信的框框里面,形成了特有的性格,这也是金书的独特魅力所在。杨溢之为吴三桂做事,是为孝义,这也成了他的夙命,还为他的结局做了些暗示与铺垫。
原文:杨溢之道:“沐家跟我们王府仇深似海,上次吃了他们这大亏,一直还没翻本。这次在狗头大会之中又见了他们。小人心下盘算,倘若在直隶闹出事来,皇上知道了,只怕要怪罪我们王爷,说平西王的人在京师附近不遵守王法,杀人生事。”
这段中,杨溢之扮成蛮子生番,抓捕沐王府的人,韦小宝也称赞他计策高明。杨溢之的统筹策划能力较强,不然吴三桂也不会派他出来办这件事情。杀龟大会,螳螂捕蝉,杨溢之来了个黄雀在后。
此外,在杨溢之的理念中,是遵从皇帝的,对于国家的法度还是看重的。如此明白事理的一个人,才会想出两全之策,既能完成任务,还做得不留痕迹,不给主子惹麻烦。
原文:杨溢之大喜,一来平西王正有求于他,今后许多大事,都要仗他在皇上面前维持;二来这小公公为人慷慨豪爽,很够朋友,当日在康亲王府中,就对自己十分客气,便道:“那是求之不得,就怕高攀不上。”
韦小宝跟不少人结过八拜之交,到最后,最佩服、敬重的肯定是杨溢之。而在杨溢之看来,与韦小宝结拜,可以帮到自己的主子;更为重要的是,杨溢之跟韦小宝的脾气很投契,朋友本就需要志趣相投,品行相近,做兄弟更是如此。杨溢之重义气,性豪情,“很够朋友”这四个字,原来就是江湖侠客们经常提到的,相比官场,他更适合做草莽英雄。我曾经想过,如果他一出场是一名天地会的香主,情况会如何,以他的性格和能力,绝对能胜任。后来想想不妥,就因为杨溢之特殊的位置,配上他的性格,他才能在书中闪出亮点。
原文:原来杨溢之双手已被齐腕斩去,双脚齐膝斩去。徐天川低声道:“他舌头也被割去了,眼睛也挖出了。”
杨溢之的下场确实过于惨烈,一生为了保护吴三桂,最讽刺的就是,吴三桂回报他的是这样一个整形手术。他的死,书中交代,吴三桂觉得他与韦小宝结拜,可能已经投靠朝廷。个人猜想,以杨溢之的能力,不可能对事件的发展毫无察觉,当他知晓吴三桂的疑心时,他应该还有机会避过大难,选择逃跑。但是他念及吴三桂的恩情,没有离他远去,而是试图解释。而吴三桂是何等人物,心狠手辣,何况造反在即,启能容许丝毫干扰,所以才将杨溢之秘密残害。
关于他的死亡,可能有人觉得他愚忠。我却不那么认为,杨溢之做人处事,一要为了吴三桂的利益,二来要根据自己的原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他绝非没有立场,说到愚忠,他大可遵照吴三桂的意思,既保住性命,还能捞到不少好处。而这样是不可能的,一个愚忠之人,是不可能按照《鹿鼎记》中所描述的杨溢之那样。一来,以他的能力,必是吴三桂的心腹,帮助他谋反;二来,不可能与韦小宝走得太进,避免花前礼下,即使走进,也是利用韦小宝。相反,他的死更可能是因为他不愚忠,还招来杀身之祸。
在写杨溢之的时候,我想到了鹿鼎记中一个伟大光辉的人物:陈近南。人称“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我觉得有点过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陈近南武功的描写成分颇多,而对于他的才能描述甚少,在处理自己与郑家的关系上,让人很怀疑他的统帅能力,不似一名成功的领导者。一样讽刺的是,他也死在了自己主子的手里。杨溢之在武功与能力,当然与陈近南有很大距离,然而感觉上,他与陈近南果断,金庸在处理这个人物的时候,安排得很好,让杨溢之悲壮地死去,不似陈近南,还拖拖拉拉,让人看了,很沉闷。杨溢之的死,确实为他的性格增色不少,也为他的人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
wrcxy 时间: 2005-10-5 17:38
作者安排一个配角干干脆脆地结束表演还是比较容易下手的。
不过以杨的风范对待小韦本不应该似书中描写的吧(至少我这样认为),一切还是要为主角服务呀。把握得好还看得过去,把握不好就容易沦为现在流行的奇幻YY文章了。
作者:
鸾舞碧霄 时间: 2005-10-5 20:50
读《鹿鼎记》,在看到杨溢之的悲惨结局之前,一直觉得依此人的风范气度,应是大有来头,应是金老先生的一处伏笔
没想到他竟然这样的就挂了,实在是很郁闷
难道只是为了突出吴三桂的残忍吗,还是另有隐情,我一直持怀疑态度
相信老先生在最新的修订版中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作者:
剑气漫天花满楼 时间: 2005-10-5 20:55
跟错人了 如果跟了小宝 绝对比什么陆高轩还是胖头陀保险
作者:
小马爱犬屋 时间: 2005-10-5 21:25
还有那个赌钱故意输给小宝的将军,后来也没有后话了,按道理,应该是有伏笔的.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5-10-5 22:30
唉.....当年看鹿鼎,真正对吴三桂咬牙切齿就是看到杨溢之死的那段,本以为是个好汉子,会成为韦小宝破吴的臂助,没想到......
又及:陈近南做事情光明磊落,有些江湖事的处理方式颇像俞莲舟,让人佩服无限。不过最突出的还是一个“忠”字,很像岳武穆.....
作者:
气流 时间: 2005-10-6 10:59
我说实话:看了标题、没看内容之前,我没想起来“杨溢之”是谁。。。过儿选这个人,别是因为是本家吧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10-6 11:24
我在文章开头说了,偶尔看到电视剧,想起这个人。
说实话,大家虽不一定记得他名字,但是把情节说出来,绝大数人应该是知道。
文章必须为主角服务,如果杨溢之跟了小宝,很可能就不出彩了,最多跟天地会几个会众那样,光芒让韦香主遮盖了。人物性格与他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作者:
秋月枫舞 时间: 2005-10-6 11:36
以杨溢之的作为,的确值得一书
不过最后死的真是突然,比较令人惋惜
作者:
白手违命 时间: 2005-10-6 11:51
杨溢之,一个在鹿鼎记里塑造得比较成功的配角,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的。
溢之最后的死,更加突显了吴三桂的残暴不仁与心狠手辣。。。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5-10-11 13:36
此篇选材很特别,可惜杨兄表演的舞台太少了. 还有一个让人意尤未尽的可爱小女孩子: 笑傲江湖的曲非烟, 居然出场未多久就被杀.
有时候出人意料,也是小说的魅力之一.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5-10-11 16:30
金庸虽然善于埋伏笔,但是如果每个人物都是伏笔,就显得不真实了,若说伏笔之事,那个齐元凯干了那么大一件事(偷书)之后就消失了才更不可理解。
如果杨溢之把神照上人打翻在地,肯定不是随了吴应熊的心意,吴应熊对待京城人物巴结还来不及,怎么肯去惹是非?
对于武林人物来说,士可杀不可辱,杨溢之能忍受如此侮辱性的挑衅,也说明了对吴家的忠诚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如此忠诚的杨溢之却被残忍杀害,另一个方面也暗示吴三桂的识人用人有问题,必定失败。从书中的安排来看,吴三桂并不见得有多厉害,在与韦小宝的交锋中缩手缩脚,结局不佳,这里面实际是金庸的暗示吴三桂造反会一事无成,再看看康熙的运筹帷幄,差太远了。
作者:
东方未明 时间: 2005-10-11 16:40
吴三桂的形象确实过于单薄,也许是受了韦小宝这个大主角的影响,此人福大命大,跟他对阵,多厉害的人物,都会失蹄。
确实,人物带过就带过了,遐想的空间是留给读者了。
吴应熊此人,可能我受了电视剧的影响,把握得不准。但是他在书中,确实不是个做大事的人。
作者:
凝望云涛 时间: 2005-10-11 17:03
杨溢之是个汉子。忠而不愚,狡而不奸,正是楷模。
作者:
bayernman 时间: 2005-10-13 16:45
同意马岱的,陈有点愚忠了。
作者:
凝望云涛 时间: 2005-10-13 16:51
看到这篇文章,突然想起一句话:悲剧就是毁了美好的东西给人看。
作者:
冰祁步 时间: 2005-10-13 22:19
尽管鹿鼎记也曾经看过
但说实话
我竟然不太记得杨溢之这人了
作者:
waterflow 时间: 2005-10-15 16:58
金庸小说里带“之”的人物好像都很惨,林平之、游坦之、杨溢之,还有个美刀王胡逸之,其实也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角色。
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叫“之”的人物,记不得了。
作者:
0034002 时间: 2005-10-17 20:08
原帖由马岱于2005-10-11, 16:30:28发表
金庸虽然善于埋伏笔,但是如果每个人物都是伏笔,就显得不真实了,若说伏笔之事,那个齐元凯干了那么大一件事(偷书)之后就消失了才更不可理解。
如果杨溢之把神照上人打翻在地,肯定不是随了吴应熊的心意,吴应熊对待京城人物巴结还来不及,怎么肯去惹是非?
对于武林人物来说,士可杀不可辱,杨溢之能忍受如此侮辱性的挑衅,也说明了对吴家的忠诚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如此忠诚的杨溢之却被残忍杀害,另一个方面也暗示吴三桂的识人用人有问题,必定失败。从书中的安排来看,吴三桂并不见得有多厉害,在与韦小宝的交锋中缩手缩脚,结局不佳,这里面实际是金庸的暗示吴三桂造反会一事无成,再看看康熙的运筹帷幄,差太远了。
不对,吴是因为扬不会跟他造反才下毒手,至于不杀他应该是杀鸡给猴看吧!
作者:
小菠萝 时间: 2005-10-21 09:14
觉得此人和吴六奇颇似。
作者:
无香真水 时间: 2005-10-22 18:46
看到杨溢之用断臂写血字说吴三桂要反时,有点像看到狄云在雪谷朝天怒吼时的感觉,已不仅仅是义愤填膺,是心痛~!可惜.......
作者:
寂寞空手道 时间: 2005-12-29 16:21
原帖由waterflow于2005-10-15, 16:58:19发表
金庸小说里带“之”的人物好像都很惨,林平之、游坦之、杨溢之,还有个美刀王胡逸之,其实也是一个令人同情的悲剧角色。
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叫“之”的人物,记不得了。
天龙里有一个人叫过彦之,另外杨过的字是改之。
作者:
夕阳残雪 时间: 2006-1-23 23:05
原帖由凝望云涛于2005-10-11, 17:03:26发表
杨溢之是个汉子。忠而不愚,狡而不奸,正是楷模。
相比之下,陈近南就可憎了不少了
作者:
白雪 时间: 2006-1-24 12:11
我觉得杨益之有点象唐朝里的神剑手伯当也是愚忠
作者:
congwanshui 时间: 2009-6-17 12:59
陈近南就可憎在哪?!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6-17 13:10
如果每个人,每句话都有伏笔,那就不是鹿鼎记,而是红楼梦了
作者:
PP1109 时间: 2009-6-18 12:36
杨溢之确实是条汉子
作者:
还是那个光义 时间: 2013-12-8 11:49 标题: 回复 #3 鸾舞碧霄 的帖子
说的是啊。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