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fengxv于2005-06-11, 19:18:54发表
http://www.sdrt.com/pub1/read.asp?news_id=324400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一般民众多认为端午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但中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认为,端午节实际源于中国远古的祭龙日,它的原文化形态指的是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全民健身节日。
乌丙安说,端午节源于中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的人们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瘟、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下来。赛龙舟,用五彩丝缠手足腕,用楝叶包米粽,采插艾叶、菖蒲,取蟾酥,涂饮雄黄酒,调制朱砂酒,采多种草药,人身上及屋内各处悬挂香包,墙上张挂钟馗画像或避邪符印等,都和上述节日主题息息相关。
为什么要选择农历五月初五呢?乌丙安说,这是由于芒种过后,天气开始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中国古书《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荆楚岁时记》也说:“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长此以往,遂成风俗。比如四川小凉山彝族群众就在端午节时进山采药,做防病治病之用。
乌丙安指出,人们习惯性认为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这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饱受侫臣的排挤,忧国忧民的他“于是怀石自沉汩罗以死”。
乌丙安说,但正史中并无屈原哪天投江和端午节风俗的记载。到了唐朝,文人张守义为《史记》做“正义”(注释)时才添注“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的内容。
乌丙安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实际上是湘、鄂一带的传说。而在江浙,人们在端午节中又加入了祭伍子胥、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等内容。(央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