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对联遥想 [打印本页]

作者: 小黑脸    时间: 2005-1-31 20:44

对联还守祖宗法
诗歌已开四月天

    对联也许该变一变了…………是批判的继承…………还是继承批判
    事易时移,今时今日,许多字词音义大异于往,难道我们还要一味的遵循下去吗?难道我们就只有重复着古人的风花雪月吗?对联难道真的要以对手为难陷他人而快吗?如今月来月少有人年节喜事贴对联了,对联好象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这一切都只能归咎于这个时代吗?
    新的一年来了,愿对联能有个新的面貌吧!或许…………
    PS:随口说说,大家有兴趣就讨论下!但愿没人骂我数典忘祖,不敢生受!!!!
作者: 人在江湖    时间: 2005-1-31 22:08

说滴不错啊~~
偶觉得对联这个东东因为篇幅原因~~侧重文字技巧比较强~~而且如果不是自撰联的话~~在表意上很受出句的限制~~诗词文章中的起承转合很难得到体现~~  当然有些非常好的对子~~
不过我觉得我的家乡传统习惯还不错~~过年时好多家都贴春联~~沿大明湖一带小街上的人家也都有门联的说~~
作者: 云飞羽    时间: 2005-1-31 22:24

我认为的以下观点,只是个人的,楼住别介意啊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潮东西出现,逐渐把旧有的淘汰,本是无可口非的

但是用些东西是舍不得,弃不得的,因为它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五千多年的文化!如果舍弃的话,就如较前说用英语说代替普通话,

用英文来代替汉字,结果只有什么,相信不用说也应该知道吧!!!!

所以我认为,寺庙可以舍弃,旧楼可以舍弃,但是对联不可舍!不可弃!



话有些激动,因为想起了些东西,希望楼主别介意,

如果楼住介意的话,我马上修改这片文章只剩一句话!!!谢谢
作者: 一壶美酒    时间: 2005-2-2 00:45

楼上的到是快人快语  ,我到是认为对联不过是一种游戏,文字游戏!用来娱人而自娱的!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对联的魅力就是随兴而为!对出人人都赞叹的美联,那感觉是不能形容的!  诸位猜一猜?是古代会对联的人多?还是现代会的人多?答案是现代,因为古代还没有扫盲呢!
作者: 会州隐    时间: 2005-2-2 01:00

对子就是一种游戏
但是也是有规则的游戏
乱改不得的
改了就失去太多的趣味了
比如把足球的越位啊,手球啊都取消了
那也就不叫足球了
对子同理
作者: 小黑脸    时间: 2005-2-24 17:23

足球的规则不是也在改吗
看看40年前和现在的规则
作者: 烟波逐浪    时间: 2005-2-24 17:27

楼主忘了,足球规则是越改越严。
如果对子什么规定都没有,又何来雅俗之分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5-2-24 17:31

对联能服务于大众才是它存在的意义,如果曲高和寡,难免会有衰亡的一天,因时而易还是有道理的。
作者: 孔雀翎    时间: 2005-2-25 13:44



QUOTE:
原帖由云飞羽于2005-01-31, 22:24:47发表
我认为的以下观点,只是个人的,楼住别介意啊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潮东西出现,逐渐把旧有的淘汰,本是无可口非的

但是用些东西是舍不得,弃不得的,因为它代表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五千多年的文化!如果舍弃的话,就如较前说用英语说代替普通话,

用英文来代替汉字,结果只有什么,相信不用说也应该知道吧!!!!

所以我认为,寺庙可以舍弃,旧楼可以舍弃,但是对联不可舍!不可弃!



话有些激动,因为想起了些东西,希望楼主别介意,

如果楼住介意的话,我马上修改这片文章只剩一句话!!!谢谢

这个终于说人话了
作者: 孔雀翎    时间: 2005-2-25 13:45



QUOTE:
原帖由老虎于2005-02-24, 17:31:43发表
对联能服务于大众才是它存在的意义,如果曲高和寡,难免会有衰亡的一天,因时而易还是有道理的。

呵呵 好老虎 要是执政的都象你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2-25 13:54



QUOTE:
原帖由一壶美酒于2005-02-02, 0:45:35发表
楼上的到是快人快语  ,我到是认为对联不过是一种游戏,文字游戏!用来娱人而自娱的!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对联的魅力就是随兴而为!对出人人都赞叹的美联,那感觉是不能形容的!  诸位猜一猜?是古代会对联的人多?还是现代会的人多?答案是现代,因为古代还没有扫盲呢!  

甚为同意。对联,尤其是机关联,某些时候沦为文字游戏,不能如诗词般表情达意  不过对于技巧和对仗的要求还是不能放松的,放松了就不是对联了。至于古今音,完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嘛。只是不能在同一个联里又古又今罢了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2-25 13:59



QUOTE:
原帖由老虎于2005-02-24, 17:31:43发表
对联能服务于大众才是它存在的意义,如果曲高和寡,难免会有衰亡的一天,因时而易还是有道理的。

鄙人认为:如果说对联是一种游戏,那么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必须遵守其游戏规则
而且对联似脱胎于诗词,其“雅趣”是与生巨来的,曲高和必寡,不能要求对联降低门槛,而应要求我们大家提高修为。否则似乎是削足适履了  

另:诗歌已开四月天,不知开在何处?
作者: 孔雀翎    时间: 2005-2-25 14:01



QUOTE:
原帖由桓大司马于2005-02-25, 13:59:16发表
鄙人认为:如果说对联是一种游戏,那么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必须遵守其游戏规则
而且对联似脱胎于诗词,其“雅趣”是与生巨来的,曲高和必寡,不能要求对联降低门槛,而应要求我们大家提高修为。否则似乎是削足适履了  

另:诗歌已开四月天,不知开在何处?

同意楼上
所以阁下很少对联 的确
相信很久的将来 阁下也能够对出好对
作者: 一壶美酒    时间: 2005-2-25 16:44

“……不能要求对联降低门槛,而应要求我们大家提高修为。否则似乎是削足适履了  ”


      

  一语中的
作者: 小黑脸    时间: 2005-2-25 20:21

我有些明白为什么变法的少有成功者了,难怪诗词歌赋后面不跟对联
大家都混过几年学了,想想若非真是爱好,会有几个人会去看文学书籍,尤其是古代文学,我看我同学都买的些成功之路什么的.说实在看看这里有些人把古人的对联拿出来说是自己的,糊弄一大群啊.
我记得以前同学老笑我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还残灯沙漏呢.初不以为然.如今却深表赞同,我们不能忘记那残灯沙漏,却不得不接受到来的不夜的辉煌.诗词合时
当为之好,是不能强说愁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学些新东西,古体近体现代.对联真的要老死于前人挖好的坟墓中了
太白作诗先念与老人,明之则成.对联似乎是反其意行.然得失寸心知.对联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瑰宝,走的路却要比其他的艰辛的多.我们不能说曲高和寡,曲真的高吗?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2-25 21:58



QUOTE:
原帖由小黑脸于2005-02-25, 20:21:45发表
太白作诗先念与老人,明之则成.

非太白,实乐天耳
然乐天之所谓老妪能懂之诗,于诗皆非上品

作诗什么的,如果只是玩玩.当然随你怎么作,作得不好也没人管你
但是真的想把诗很好地当作抒发情感的工具,同时又不给人俚俗\造作\生硬之感,则须精研诗学.全在个人兴趣

故真欲中华文化瑰宝诗词对联大行于世者,根本在于提高全民的创作力\鉴赏力,形成社会风气,而非降低诗词对联的门槛,使之与新诗之类同日而语.不然,请看所谓新诗,当年何其红火,至今日倒有几篇杰出作品,可为中国诗坛撑起门户?强学外国的自由诗之类是不行的,只会不伦不类

残灯沙漏之类,乃是借喻手法,无非使意境更和谐,无可非议

这是鄙人的看法
作者: 一壶美酒    时间: 2005-2-25 22:59



QUOTE:
原帖由小黑脸于2005-02-25, 20:21:45发表
……太白作诗先念与老人,明之则成……

是杜甫吧!!太白是斗酒诗百篇啊…… 吾向往之……

  个人认为对联的确与个人的素养有关,对联崇尚的是机敏答辩,这个特点是诗词歌赋所不能及的!  另外对联的小巧精悍也是注定了不会被快节奏的社会所抛弃的!  “曲高和寡”倒不如说它是雅俗共赏更为贴切些!!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5-2-27 06:42

诗词歌赋在古代也并非流行的东西,它只掌握在文人学者士大夫阶级手中。只不过是古代这些东西能带来的利益比现在多,现在被大多数人放弃罢了。说来说去无非也是利益二字。我的态度是,你喜欢就玩,不喜欢就不玩。 不要上纲上线,把话说得像党员干部一样。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5-2-27 09:40



QUOTE:
原帖由蒹葭苍苍于2005-02-27, 6:42:57发表
诗词歌赋在古代也并非流行的东西,它只掌握主文人学者士大夫阶级手中。只不过是古代这些东西能带来的利益比现在多,现在被大多数人放弃罢了。说来说去无非也是利益二字。我的态度是,你喜欢就玩,不喜欢就不完。 不要上纲上线,把话说得像党员干部一样。

这个话我赞成,爱好是没办法勉强的。同样也没有办法让别人不去喜欢,要是实在看不惯,何不眼不见为净呢?我但凡看见雅座里有我觉得不喜欢的对句,不去对不就完了,只当是没看到的,暂时性失明  

另,山人打错了两个字,“它只掌握(在?)文人学者士大夫阶级手中”,“不喜欢就不(玩?)”。你到底是用五笔还是智能输入啊?万能五笔?  

再另,一壶美酒GG,那个是不是“李白”,但也不是“杜甫”,桓大司马在上面已经说了是“乐天”,就是“白居易”。
作者: 孔雀翎    时间: 2005-2-27 19:32



QUOTE:
原帖由一壶美酒于2005-02-25, 22:59:52发表
  是杜甫吧!!太白是斗酒诗百篇啊…… 吾向往之……

  个人认为对联的确与个人的素养有关,对联崇尚的是机敏答辩,这个特点是诗词歌赋所不能及的!  另外对联的小巧精悍也是注定了不会被快节奏的社会所抛弃的!  “曲高和寡”倒不如说它是雅俗共赏更为贴切些!!  

而且白居易是喜欢念给老太太听

另强烈支持一壶美酒的对联观点·
作者: 一壶美酒    时间: 2005-2-28 02:00

念给老太太听我到是记得,不过好象记错了名字…… 呵呵! 常事儿!常事儿!反正跟老李,中杜,小白 ( 名字这么耳熟儿)也不熟儿!记错了就记错了!
作者: 小黑脸    时间: 2005-3-2 12:18

要沉了,顶起来大家继续多讨论
作者: 雲中    时间: 2005-3-2 13:17

个人认为,诗词对联这些传统文化,全在个人兴趣爱好。如果喜欢,自然不妨精研。如果只是为休闲消遣,不去精研,也没有人会强迫。只要自己不以得失萦怀,相信还是会从中体会到乐趣的......
野鹤至今尚说不好普通话,但是在琅玡、在轩辕,看见有对联的地方,仍免不了要进来凑凑热闹。只要最后一个字对上平仄,全句从字面上看起来算对仗,野鹤就已经满足了,悠然自得而已。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