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刚知道刘邦建汉用了很多次阴柔之计 [打印本页]
作者:
kenterIII 时间: 2005-1-6 16:28
看《史记》时,才知道刘邦的谋臣怎么竟想一些小人之计:
1.攻秦时,张良想贿赂秦将投降,人家投降了,张良却说只有将投降,士卒不从也不行,于是反而毁约将其破之。
2.还有郦生说服齐王田广投降刘邦,而韩信这是确乘人之危,攻击齐国。
3.最有名的是张良,在楚汉之约后返回,打了项羽一个措手不及。
不知是司马迁有意而为之还是事实?如果是真的我觉得这是古代建立朝代中手段比较差的一代了。
作者:
金庾信 时间: 2005-1-6 16:50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作者:
yanbbo 时间: 2005-1-6 16:57
原帖由kenterIII于2005-01-06, 16:28:20发表
看《史记》时,才知道刘邦的谋臣怎么竟想一些小人之计:
不知是司马迁有意而为之还是事实?如果是真的我觉得这是古代建立朝代中手段比较差的一代了。
小人之计?那什么是大人之计?
手段比较差的一代了,这还不算是手段?
作者:
yaolei 时间: 2005-1-6 18:24
呵呵,我也想问问楼主,哪个朝代用的不是小人之计?
作者:
曹仁子孝 时间: 2005-1-6 18:29
所谓政治,战争都是无所不用之极 的,楼主要明白这点
能成功就是好计谋
作者:
晨山尚书 时间: 2005-1-6 18:54
刘邦本来就没什么能力,张良陈平什么的也是专设毒计,不然怎么打的过项羽。
作者:
daizhiyuan 时间: 2005-1-6 18:55
小人之计?那什么是大人之计?所谓政治,战争都是无所不用之极 的,楼主要明白这点
能成功就是好计谋
作者:
黑十字 时间: 2005-1-6 18:58
中国人历代玩的都是这一手
作者:
孔闻岱 时间: 2005-1-6 19:27
呵呵,个人认为只要能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可以,成王败寇,当你成功了,就没人计较你的计谋是不是高尚了
作者:
kenterIII 时间: 2005-1-6 20:02
个人认为想反间计,或者胁持人质,再或者贿赂敌方身边大臣这种还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本来以约定在前最后确出尔反尔,这实在是有点。。。
作者:
浅草沉钟 时间: 2005-1-6 20:18
宋襄公和前秦的符坚最仁义,成了历史的反面教材
作者:
王佐之才 时间: 2005-1-6 21:25
哈哈!大丈夫只论成败,不论好坏。
作者:
桓大司马 时间: 2005-1-6 21:30
原帖由黑十字于2005-01-06, 18:58:17发表
中国人历代玩的都是这一手
可是有哪国人历代不玩这一手呢
作者:
小小非子 时间: 2005-1-6 21:51
同意,成则王侯败则寇.
作者:
三足鼎立 时间: 2005-1-7 10:36
呵呵,兄台奇论。政治军事上的计谋没有小人君子之分,只有有用无用之论。
作者:
风魔小太浪 时间: 2005-1-7 10:42
韩信是个小人。
1。在刘邦被困的时候,韩信要刘邦给他升官,他才派援军,没办法把韩信冲齐王升到楚王。
2。建国后韩信直认为功劳最大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3。刘邦把他冲楚王降到阴平侯他心里不舒服,竟然谋反,被刘邦知道杀了。
作者:
john36 时间: 2005-1-7 18:47
楼上怎么突然说到韩信
作者:
曹仁子孝 时间: 2005-1-7 19:31
韩信要反的话早在楚汉战争时就可以反,干吗到被贬为侯时才反?
只不过是老刘对他不放心而已,韩死以后就异姓不可王了
作者:
吕布貂蝉 时间: 2005-1-8 01:06
如果不用计~~那么刘只能给项提鞋~~
作者:
斜出正入 时间: 2005-1-8 01:27
原帖由吕布貂蝉于2005-01-08, 1:06:07发表
如果不用计~~那么刘只能给项提鞋~~
曹操也只能给吕布提鞋
作者:
捕风捉影 时间: 2005-1-8 02:16
张良乃刘邦重臣,为他扫平诸侯,歼灭项羽立下汗马功劳,建国后封安平侯,太尉,死后追封为平王.
厉害的人物啊
作者:
b00095120 时间: 2005-1-8 13:57
无度不丈夫嘛!
作者:
pengyingfan 时间: 2005-1-8 14:37
原帖由吕布貂蝉于2005-01-08, 1:06:07发表
如果不用计~~那么刘只能给项提鞋~~
不用计而争天下```这种人只能叫傻瓜```
作者:
曹仁子孝 时间: 2005-1-8 14:44
只要科技超出两代以上马厩不用用计了,平推过去.或者全毁再建.呵呵
作者:
亚力山德拉 时间: 2005-1-8 17:31
那时的中国人还真是实惠啊,换到当代,恐怕...
政治这个东西难说,难说。
作者:
我不是迭戈 时间: 2005-1-10 11:28
原帖由pengyingfan于2005-01-08, 14:37:03发表
不用计而争天下```这种人只能叫傻瓜```
用计也不不能尽用出尔返尔,背弃盟约之计呀~~~~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5-1-11 12:49
原帖由风魔小太浪于2005-01-07, 10:42:01发表
韩信是个小人。
1。在刘邦被困的时候,韩信要刘邦给他升官,他才派援军,没办法把韩信冲齐王升到楚王。
2。建国后韩信直认为功劳最大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3。刘邦把他冲楚王降到阴平侯他心里不舒服,竟然谋反,被刘邦知道杀了。
有军权的时候不造反,没军权的时候造反韩信有那么笨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作者:
songye999 时间: 2005-1-11 17:10
原帖由我不是迭戈于2005-01-10, 11:28:11发表
用计也不不能尽用出尔返尔,背弃盟约之计呀~~~~
“兵者,诡道也……”后面太长了,我懒得写,《孙子兵法》你自己看去
作者:
ccy009 时间: 2005-1-11 20:47
不论古今都不用讲信用的
作者:
黄玮青 时间: 2005-1-11 21:54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1-06, 21:25:05发表
哈哈!大丈夫只论成败,不论好坏。
很顺口!
作者:
狄人杰 时间: 2005-1-15 16:09
原帖由风魔小太浪于2005-01-07, 10:42:01发表
韩信是个小人。
1。在刘邦被困的时候,韩信要刘邦给他升官,他才派援军,没办法把韩信冲齐王升到楚王。
2。建国后韩信直认为功劳最大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3。刘邦把他冲楚王降到阴平侯他心里不舒服,竟然谋反,被刘邦知道杀了。
1、刘邦被困时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封其为齐王;
2、灭楚后刘邦夺齐军,降韩信为楚王;
3、伪游云梦逮捕韩信后贬为淮阴侯。
作者:
阳光下的海鸥 时间: 2005-1-15 21:30
我以为我在这个论坛是最幼稚的人了...
谁知道楼主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
飞龙在天 时间: 2005-1-16 02:09
看到“阴柔之计”,我还以为楼主发现刘邦从建汉以前就开始跟人和亲了呢。
楼主说的那些最多只能算“阴”,不能算“柔”。
作者:
袖里乾坤 时间: 2005-1-16 11:02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1-06, 21:25:05发表
哈哈!大丈夫只论成败,不论好坏。
不错,只要你能成事,就算是乱世奸雄也有人忠心追随,至死不渝。
“兵者,诡道也……”后面太长了,我懒得写,《孙子兵法》你自己看去
不错,战场上没有情义的。楼主的看法,在那个时代看来是仁慈的。楼主也使我想起了宋襄公。
作者:
tot_fj 时间: 2006-11-10 15:25
没什么奇怪的,看成效而不计较手段。
作者:
钩衡驾马 时间: 2006-11-10 20:34
兵者,诡道也,政治上也一样,政治家是没有任何仁义道德可言的,正是因为项羽用了大人之计,所以败了
作者:
中庸 时间: 2006-11-10 20:45
绝仁弃义,做大事的人为了成功不择手段是很正常的.
反正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完全可以掩饰,即使掩饰不了,人们也不会计较.
作者:
昔时人已没 时间: 2006-11-11 19:22
他就是那样的人,不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耍点手段很正常
作者:
撤消 时间: 2006-11-12 10:14
成王败寇
作者:
赛仁贵郭盛 时间: 2006-11-12 18:47
原帖由 狄人杰 于 2005-1-15 16:09 发表
1、刘邦被困时韩信要求封假齐王,刘邦封其为齐王;
2、灭楚后刘邦夺齐军,降韩信为楚王;
3、伪游云梦逮捕韩信后贬为淮阴侯。
从齐王改为楚王不是降封,爵位相同,平调而已。一方面有夺取兵权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成全韩信衣锦还乡。
关于韩信后期的“反叛”,至少我看到过的材料都是含糊其辞,多半还是由于刘邦为了巩固中央政权而除灭功臣。
作者:
神追诸葛亮 时间: 2006-11-12 19:58
呵呵,司马迁的用意,在于抒发对汉朝封建统治,特别是武帝的北征匈奴的事的一点不平啊。你以为司马迁就不带个人感情吗?的确是无一字无出处,但绝非所有有出处的字都在上面。
作者:
mylovez 时间: 2006-11-12 20:06
韩信迁楚王,虽是平调,但是楚也可以说东楚国力不及齐啊,东楚虽然也十分富庶,但齐有鱼盐之利,手工发达,战国时也是号称拥兵百万,而东楚之地,军不过十多万,无险可守,虽是平调但说是降职也没错,就和从河北省长迁到新疆省长,这不能算降吗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