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中国古代最著名三大女将(秦良玉、梁红玉、花木兰) [打印本页]
作者:
忽兰 时间: 2004-12-30 10:09 标题: 中国古代最著名三大女将(秦良玉、梁红玉、花木兰)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这位确有其实的巾帼英雄的事迹,却被岁月的洪流淹没不传了。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女子,她的家族虽因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而汉化,却仍保持着苗族强悍崇武的特点。明神宗万历元年,秦良玉出生在四川忠州城西乐天镇郊的鸣玉溪边,这里山环水绕,地势雄奇,风光峻秀,是秦家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父亲秦葵饱读诗书,见多识广,算得上是一方名士,育有三男一女,良玉居于第三,上有哥哥秦邦屏,秦邦翰,下有弟弟秦民屏。
秦良玉是家中唯一的女孩,从小生得如花似玉,聪慧伶俐,深受父母宠爱。父亲不仅依汉族大家的风范,教良玉诗书字画,也不忘苗家传统,从小训练她舞枪弄棒、骑马射箭。良玉与兄弟们一起长大,不但诗书造诣上倍出于兄弟,就是论起武功,也决不会输给他们,父亲常夸她是一个奇女子。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刚满二十岁的秦良玉嫁给了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石柱也属忠州,离秦良玉的娘家不远,是一个苗族人为主的郡县,朝廷设置宣抚使统辖这些归顺了大明的苗人。马千乘并不是苗人,他祖籍是陕西抚风,因祖上建立了战功,被封为石柱宣抚使,官职世代沿袭,最后传到了马千乘身上。因石柱地处偏远,民风慓悍,时有叛乱兴起;所以宣抚使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训练兵马,维护安定。秦良玉嫁到马家,可谓是英雄找到了用武之地,她一身文韬武略派上了用场,几年时间,她就帮着丈夫训练了一支骁勇善战的"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就是以持白杆长矛为主的部队,这种白杆长矛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而创制的武器,它用结实的白木做成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环则可作锤击武器,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非常适宜于山地作战。马千乘就靠着这支数千人马的白杆兵,威镇周遭四方,使石柱一带长年太平无事。婚后,夫唱妇随,生活十分甜蜜,不久秦良玉生下一子,取名祥麟。
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抚使杨应龙勾结当地九个生苗部落举旗反叛,他们四处攻击,烧杀抢掠,残暴至极。播州在现在贵州省遵义一带,地势险峻,山高水险,叛军依仗着天然屏障,猖撅一时。朝廷派遣李化龙总督四川、贵州、湖广各路地方军,合力进剿叛匪,马千乘与秦良玉率领三千白杆兵也在其中。由于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长期严格的山地训练,因此在播州的战争中十分得心应手,经常给予叛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不论怎样山峻岭高,白杆军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从天而降,令叛军闻风丧胆。
最后,叛军调集所有兵力,固守在播州城里,城外则设下五道关卡,分别是邓坎、桑木、乌江、河渡和娄山关,每道关卡上都有精兵防守,杨应龙想以此作为自己的护身符。攻打邓坎,是由秦良玉带领五百白杆兵为主力。邓坎守将杨朝栋见对方兵力单薄,便准备一举吞灭,于是把手下五千精兵全部拉到阵地上,排下密密麻麻的阵式。秦良玉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毫不畏惧,骑一匹桃花马,握一杆长枪,威风凛凛地杀入敌阵,只见她左挑右砍,东突西冲,所过之处敌军兵士纷纷损命。敌军潮水般涌向她把她层层包住,不料她越战越勇,长枪抡得象飞族舞轮,所向披靡。陷入敌阵中的秦良玉方寸不乱,一边砍杀周围的敌兵,一边慢慢向敌将杨朝栋靠拢,将到近前时,她一顿猛杀之后,忽地纵马腾跃,还没待四周的人看清,她己把杨朝栋抓在了自己的马背上,右手挥舞着长矛,左手牢牢制住了敌将。众敌兵见头领被擒,顿时乱了阵脚,秦良玉的白杆兵乘胜追杀,没一顿饭的功夫,敌兵就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五千人马溃散无遗。
攻下邓坎后,剿匪大军接着又顺利地拿下了桑木、乌江、河渡三关,直达播州外围的娄山关。娄山关是播州城外的一道天然屏障,山势高峻险要,仅一条小路通过关口,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攻打娄山关的主要任务又落到了白杆兵头上,限于道路狭窄,无法通过大批兵马,秦良玉便帮丈夫定下了一个巧取的方案。这天凌晨,秦良玉与丈夫马千乘双骑并驰,沿正路攻向关口,只见两杆长矛上下翻飞,挡关的敌兵一一倒下,而后上的援兵也无法一涌而上。而当秦良玉夫妇两人并肩血战,而敌兵越聚越多时,几千白杆军突然从关口两侧包围过来,敌兵防不胜防,落荒而逃。原来,趁秦良玉夫妇正面进攻,牵引了敌军注意力的时机,其他白杆兵将士从关卡两侧的悬崖处,凭着白杆长矛首尾相联,攀越上关,给了敌军出乎意料的打击。攻下娄山关后,叛军失去了护身符,剿匪大军一鼓作气,攻陷了叛军据点播州城,杨应龙全家自焚而死,叛乱彻底平息下来。
论功行赏时,石柱白杆兵战功卓著,被列为川南路第一有功之军,秦良玉初次参加大战,立下汗马功劳,除受到重奖外,"女将军"的英名远播四方。
班师凯旋的路上,由于天气炎热,马千乘染上了暑疫;回到石柱后,又因接待不恭,得罪了内监邱乘云,被邱乘云设罪投入狱中。在狱中,得不到治疗调养,马千乘病重而死。
马千乘死后,朝廷觉得他并无大罪,所以仍保留了他家石砫宣抚史的世袭职位。而这时马家的继承人马祥麟年龄尚幼,朝延鉴于秦良玉作战有功,文武兼长,所以授命她继任了丈夫的官职。
秦良玉是个坚强的女人,她强忍住失夫的悲痛,毅然接过丈夫遗留下来的干斤重担,继续训练白杆兵,管理石砫民众,尽心尽力,保住了石柱的安谧昌平。
二十年时光匆匆流过,转眼到了明神宗万历未年,满人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以努尔哈赤为帝,公然向大明边境挑衅。明神宗调集八万大军征边应敌,却不料出师不利,八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辽东情势危急,朝延重调全国兵马赴援,秦良玉此已经四十六岁了,仍然亲自率领三千白杆兵,连同自己的哥哥、弟弟、儿子,兼程北上卫边。
万历四十八年,秦良玉的白杆兵已与满清军队打了几场硬仗,挫伤了清兵的一些锐气。这时,明神宗驾崩,明光宗继位,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崩逝,又由明嘉宗登上了皇帝宝座。
前后几个月时间,换了几个皇帝,明朝廷一时无人主事,清兵乘虚而进,攻占了沈阳,势头更加猖撅,秦良玉的大哥邦屏和弟弟民屏,为了挽回大明的损失,强渡浑河与清兵激战,无奈因寡不敌众,邦屏战死疆场,民屏身陷重围;秦良玉闻讯后,亲自率领百名白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其后,因秦良玉智勇双全,朝廷任命她为把守山海关的主将。山海关是东北通向内地的必经之路,清军屡次派重兵前来叩关挑战,秦良玉不为所激,只命部下加固防守,终使清兵无法得逞。一次,秦良玉的儿了马祥麟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清将大力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来山海关挑衅了。
兄亡子伤,秦良玉悲怒交集,于是上书皇帝,陈述了自家军队作战及伤亡情况,嘉宗深为感动,下诏赐予秦良玉二品官服,并封为诰命夫人,任命其子马祥麟为指挥吏,追封秦邦屏为都督佥事,授民屏都司金事之职,还重赏了白杆兵众将士。
后来,清兵暂时放弃了骚扰边境的举措,于是秦良玉率部返回石柱。返回之时,正赴上永宁宣抚使猓猡族的奢崇明起兵叛乱,奢崇明的党羽樊龙占据了重庆,听说秦良玉带兵回到了石柱,马上派人携金银厚礼去与她联络,想请她共同举兵;秦良玉大怒道;"我受朝延厚恩,正思报效国家,岂能与叛贼为伍!"当即斩了贼使,火速发兵,溯江西上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攻下重庆。紧接着,她又率兵直赴成都,赶走了围攻成都的奢崇明部众,先后拿下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几个大寨,彻底击毁了叛军势力。朝延闻报后,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拜为石砫总兵官,以嘉奖她的血战功绩。
当解除了成都之围,秦良玉率领白杆兵骑马进城时,成都的市民纷纷涌上街头,扶老携幼,争睹女将军的风采。这时秦良玉已是五十开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不但没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炼得愈加英姿飒爽。只见她端骑桃花马上,面颊红润饱满,两眼炯炯有神,身姿挺拔,气宇轩昂,一派大将风范,却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醇美。成都民众简直把她视为神明,纷纷在她走过的路上焚香跪拜。
巡抚朱燮元设盛宴为秦良玉及部众庆功,秦良玉毫爽海量,与当地高层官员同坐一桌,开杯畅饮。酒酣耳热之时,一位临座的巡抚署官员,也许是被秦良玉酒酣面红的神态迷住了,竟忘乎所以地从桌下伸过一只手来,拉住她的衣角抚弄不放;秦良玉很觉烦心,悄悄抽出佩刀,猛地割下被牵的衣角。在座的人大惊失色,秦良玉却丝毫不动声色,依旧举起酒杯,谈笑风声,倒是那位失态的官员羞愧地离开了席位。
数年之后,贵州水西一带,有一个叫安邦彦的匪首,自立为罗甸王,招兵买马,很快占据了贵阳以西的千里之地。朝廷又诏命秦良玉率白杆军人黔平乱,秦良玉义无反顾,很快就平定了叛乱,消灭了安邦彦,但为此也丧失了弟弟秦民屏。
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明思宗入承大统。清兵趁朝廷改帝之机,由蒙古人作向导,从龙井关越过长城,直奔向通州,京师形势十分急迫。明朝廷再次诏今天下诸军镇边勤王,当然忘不了调遣上次抗清有功的女将军秦良玉。秦良玉接旨后,带领她的白杆兵,日夜兼程赶往京师,并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补朝廷因连年应战而造成的军需不足。
秦良玉的部队与清兵在京师外围相遇,还没来得及安营扎寨,就开始了全面进攻。年己五十五岁的秦良玉,手舞白杆长矛,好似瑞雪飞舞、梨花纷飘,锋刃所过之处,清兵不是头落地就是手脚分家;所有白杆兵将士,无不以一当十,威猛如虎,打得清兵落荒而逃。很快,秦良玉接连收复了泺州、永平,解救了京城之围。
明思宗听到捷报后,派特使携带大批赏赐前来犒军,并在平台召见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将军秦良玉。见过女将军后,明思宗感慨万千,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
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这实在是一件难得的殊荣,秦良玉叩谢圣恩后,班师回石砫。
又过了十来年,起义军张献忠进入四川一带,年过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挂上阵,风采不减当年。她率领白杆兵,连战连捷,解除太平之围,扼反将罗汝才于巫山,斩叛帅东山虎于谭家坪,使张献忠的军队在川地吃尽了苦头。然而,由于川地屡经兵灾,府库空乏,损耗的兵力和粮饷无法补充;而起义军部队势力强大,潮水般涌进川蜀,在整个战局上,官兵是无法取胜的。秦玉良万般无奈,只有退保石柱一地。
这时京城已被李自成所率领的义军攻破,明思宗自缢于煤山,大明皇朝在风雨飘摇中终于彻底倒塌,李自成入主京城,张献忠则想牢牢控制住川蜀,以作为自己的据点。张献忠东征西战,几乎囊括了全蜀,却唯对石砫弹丸之地无可奈何。己六十八岁高龄的秦良玉,带着她手下历经百战的白杆兵,不畏强暴,誓死抗拒,一直到张献忠败亡,起义军终没能踏入石柱半步。
清顺治五年端阳节过后,七十五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兵后,刚刚迈下桃花马,身子突然一歪,溢然离开了人世,结束了她戎马倥惚,驰骋疆场的豪迈生涯。
据说,至今四川石柱县还保留着秦良玉的故居和她用过的盔甲兵器,当地百姓提起她的事仍然如数家珍,无不为家乡曾经出了这样一位"鸳鸯袖时握兵符"的女将军而骄傲。
作者:
忽兰 时间: 2004-12-30 10:33
在封建时代的中国,妇女一般上地位低微。 结婚生孩子,传宗接代,是她们一生的职责。 妇女不能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出战更不用说了。
南宋将军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却是例外。 梁红玉不但是个贤妻良母, 而且也是一个精明的战略家。 她协助丈夫打败来侵的金兵,取得重大的胜利。
梁红玉的早期生平不详。 她显然是出生于清寒之家。 根据历史记载,她曾流落青楼, 在1121年与韩世忠相遇,终身相托,结为夫妇。 她给韩世忠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韩彦直。
当时的宋朝皇帝是宋高宗。 他是一个意志薄弱的懦夫。 邻近的金国利用他优柔寡断的弱点,经常入侵,使宋朝国土遭受到巨大的破坏,民不聊生。
1130年,宋高宗在另一次的金兵进攻后, 从首都杭州逃到温州。 金兵将领在摧毁宋朝国都后,挥军渡过长江北归。不料,他的退兵却在黄天荡被韩世忠的军队挡住去路。
韩世忠将军在本土作战,享有地利的优势,但是, 他的军队只有八千人, 而敌军却超过10万人,显然寡不敌众。他那区区的军队,又怎能阻止金兵渡江呢?
梁红玉认为敌军声势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敌。 宋朝军队不与金兵正面交战, 他们尽量利用埋伏,并用“ 火箭”攻打敌人。
梁红玉亲自挥旗击鼓,指挥士兵作战。 宋军人数虽少,在梁红玉的指挥下, 却个个士气高昂,奋勇杀敌。这样的战略,果然奏效。 韩世忠的军队虽少,却成功地使强大的金国军队受困。 这场由梁红玉领导指挥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战迹辉煌的大胜仗。
梁红玉不但在战场上是韩世忠将军的贤内助, 当她丈夫奉派坐镇楚州时, 她也在这个几经战争破坏的地区, 积极协助当地居民重建家园。 她亲自组织当地一些妇女,建造新房子,安顿难民。
这位著名的女战士,在1135年因病逝世。 宋高宗得知梁红玉去世的消息, 特地赐给她的家人贵重的礼物,以示哀悼,并对她的贡献,表示赞扬。
梁红玉对丈夫的忠心, 协助丈夫保卫国家的壮举以及英勇作战的精神, 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在一个女人地位低贱的旧社会里,这可说是难能可贵的成就。
以她清寒低贱的出身,有此成就实在十分难得。 梁红玉的成功史, 给我们一个意义深长的启示: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低贱,只要肯刻苦耐劳,努力工作, 一样地可以为社会和国家,作出伟大的贡献。
作者:
忽兰 时间: 2004-12-30 10:41
花木兰是商丘人,不但《商丘县志》、《虞城县志》和《河南通志》上都有记载,而且在商丘民间也有不少传说。商丘历史悠久,在古代出过许多名人和英雄,其中就有巾帼英雄花木兰。传说,花木兰的父亲是一位将军,到边关杀敌,为国家立过许多战功,后来年纪大了,告老还乡,回家养病了。
这一年,突厥又发兵入侵,朝廷传旨,凡是名字在军籍的,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重返边关,御敌保国。木兰爹一见地保送来的军帖,不由得心中着急,自己年老多病,虽然爱国之心依旧,但上阵杀敌显然力不从心。军帖上说如果自己不能去,可以让儿子顶替,可自己的儿子太小,连枪也拿不动,怎么替父从征呢?万般无奈,他只得重新披挂。然而他毕竟老了,盔甲往身上一披,就觉得是那样的沉重。他当年的战马已经不能载他重上前线,只得重换一匹。新换的战马性子太烈,等女儿木兰给他把马牵过来,那马又蹦又跳,他一连三次都没有上去。老将军累得气喘吁吁。木兰娘说:“她爹,像你这样风一刮就倒的身体,咋能到边关打仗呢?”
木兰是个孝顺而有心计的女儿,眼前的局势使她心中非常难受。她对爹说:“爹,让女儿来驯服这匹烈马!”木兰自幼学得了高超的武艺,自忖驯服这样的烈马是非常容易的事。她飞身上马,那马刚想发作,便被她刷刷几鞭子抽得连连打颤,不得不听从木兰的使唤。木兰纵马驰骋,在马上表演自己的武艺,套套动作都似行云流水,十分自如。木兰爹看着女儿不凡的身手,心想,如果木兰是个儿子该多好啊!
待木兰圈马回来的时候,木兰爹还沉浸在遐想里。木兰说:“爹,你老人家这样的年纪和身体上前线打仗,全家人都不会放心的,还是女儿女扮男装,替你老人家去吧。”木兰爹说:“我何尝不想让你替我从征呢?只是你是个女儿家,不是男子,女扮男装万一漏了马脚,那是欺君之罪啊!”木兰说:“女儿处处小心,不会露出破绽的。”木兰娘一听此话,在一旁说:“她爹,你去,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万一有个好歹,到时候后悔也晚了。木兰一个女孩子家,也不能去。你们爷儿俩谁去我都不放心。”木兰说:“娘,你不让爹去,也不让我去,又没人能替我爹去,军令又不能违犯,那可咋办呢?”木兰爹想了想说:“即使我让你去,你已经订了婚,算是你婆家的人了,我也不好作主啊。”木兰说:“那你老人家不能到我婆家去说说吗?”万般无奈,木兰爹只得采取木兰的办法。木兰的婆家十分通情达理,木兰的未婚夫也要替父亲从征,于是木兰便女扮男装,与未婚夫冒充把兄弟,一道替父从军了。
木兰的婆家姓赵,是柘城县人,她的未婚夫叫赵俊生。到了前线,元帅分配木兰上阵杀敌,赵俊生被分去押运粮草。
木兰在战场上屡立战功,被提拔为阵前将军。在一次战斗中,木兰中了敌人的暗箭,伤势严重,不得不被留在军帐里疗伤。
赵俊生听说木兰受伤的消息,趁运送军粮之机,前去看望木兰。一见木兰伤得那样严重,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木兰见他如此,也非常伤心,她怕被人看出破绽,只得忍着内心的痛苦,对赵俊生说:“哥哥不必难过,别说受伤,大丈夫为国报效,即使马革裹尸,又有何憾?为弟挂念的是父母双亲。万一我以身报国了,哥哥能在双亲面前替小弟多尽一份孝心,我死也瞑目了。”赵俊生知道木兰所说的双亲是指双方的父母,便说:“兄弟只管安心养伤,日后如果因箭伤落下残疾,我情愿把你接到家中,服侍你一辈子。”
木兰见俊生如此真诚,心下十分感动。
木兰是元帅的左膀右臂,对她的伤情元帅百倍关心,为木兰治伤不惜任何代价。朝廷接到了他的奏报,把宫中最好的医生派到了前线,木兰的伤很快治好了。之后,木兰继续上阵杀敌,直到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边关平定之后,朝廷传旨,把边关的将士论功行赏后一批一批地撤回,让其复员回家。木兰和赵俊生虽然功劳卓著,也不受朝廷的封赏,趁机以双亲年老多病为由征得了元帅的同意,一道回到了家乡商丘,为双亲尽孝,同时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
作者:
sincery 时间: 2004-12-30 10:44
三位英雌都收藏一下,hoho
作者:
南宫如水 时间: 2004-12-30 11:16
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也,木兰女中豪杰,值得钦佩。
作者:
jiang791016 时间: 2004-12-30 11:25
楼主的介绍好象可否再详细点?
作者:
fs7711 时间: 2004-12-30 12:06
若论军事水平,妇好、冼夫人、萧太后三人是最出色的。
作者:
忽兰 时间: 2004-12-30 12:39
妇好、冼夫人、萧太后(萧绰)从身份上不是帝王后妃就是一方土女皇。
作者:
忽兰 时间: 2004-12-30 12:41
以上秦、梁、花三人都是平民低微出身,全凭自己武艺和智谋硬拼出来的。
作者:
关毛 时间: 2004-12-30 12:55
楼主,据说花木兰是抗击柔然的吧?
作者:
b00095120 时间: 2004-12-30 13:47
觉得宋朝的女将厉害的
小说里还有穆桂英,陶三春,佘太君... ...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4-12-30 14:06
佘太君(姓应为“折”)是真人,但没有什么十二寡妇征西夏。
作者:
sincery 时间: 2004-12-30 14:10
晕,杨家有12寡妇么=_=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4-12-30 14:22
宋史记载杨业的儿子有:延朗(后改延昭,即小说中的杨六郎)、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
除了杨延朗,其余的没有记载上过战场,所以不可能有那么多寡妇。
作者:
宇文不及格 时间: 2004-12-30 14:57
原帖由秦良玉于2004-12-30, 12:41:48发表
以上秦、梁、花三人都是平民低微出身,全凭自己武艺和智谋硬拼出来的。
确实比萧太后难得,值得敬佩,顶一个。
作者:
花影吹笙 时间: 2004-12-30 15:58
花木兰那贴是楼主转的么?感觉比前面两贴写得要差一点,加入了太多自己的话后,就显得不太真实了~~其实那么一大段对话完全可以省略的~~
作者:
瓦灰 时间: 2004-12-30 16:02
她们的老公好幸福啊~羡慕ing
作者:
轮回 时间: 2005-1-1 10:13
巾帼英雄名不虚传
作者:
凝雪幻 时间: 2005-1-1 14:11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4-12-30, 14:22:44发表
宋史记载杨业的儿子有:延朗(后改延昭,即小说中的杨六郎)、延浦、延训、延瑰、延贵、延彬。
除了杨延朗,其余的没有记载上过战场,所以不可能有那么多寡妇。
还有在陈家谷当场战死的延玉呢~~
作者:
曹仁子孝 时间: 2005-1-1 16:24
都是亲身杀敌的英雌啊,无限敬佩ING
作者:
游荡天下 时间: 2005-1-1 18:13
花木兰的是传说,还不是历史。至于后人把花木兰写成是唐朝初年的人就更可笑了。
作者:
championlee 时间: 2005-1-2 00:03
原来楼主id:秦良玉是明朝著名女将,怪不得,恕我孤陋寡闻了~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5-1-2 22:30
秦良玉这么厉害,值得钦佩赞叹,不过可惜还是挡不住满清的铁骑
作者:
一剑飘飘 时间: 2005-1-3 00:31
秦良玉的介绍想但不错,坚决顶上去
作者:
潇湘暮客 时间: 2005-1-5 09:56
是不是楼主叫秦良玉............
不过说实在的,秦良玉以前确实没有听说过
作者:
风魔小太浪 时间: 2005-1-7 10:42
只听过花木兰
作者:
摩呼罗迦 时间: 2005-1-7 11:08
前几天看中央台一个节目,是说花木兰打完仗后回来,皇帝知道她是女的要娶她进后宫,花木兰执意不肯,最后自杀啦。皇帝老儿后悔了,追封她为什么将军,晕,我忘了。
作者:
王佐之才 时间: 2005-1-7 11:28
梁红玉是帮夫领兵,自己并没有单独带兵作战的经历,称不上是女将。
花木兰有些传奇色彩,但没有人知道她从军后的具体军职。到底是将军还是普通士兵,除了木兰诗外,也没有具体战例,可供参考。
太平天国的西王妃杨宣娇可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女将啊!MM没写呀。
作者:
潇湘秋雨 时间: 2005-1-7 11:51
原帖由潇湘暮客于2005-01-05, 9:56:36发表
是不是楼主叫秦良玉............
不过说实在的,秦良玉以前确实没有听说过
偶也没听说过,可能是偶孤陋寡闻,或者是秦良玉真不出名。
还是镇压农民起义,影响不好。
作者:
王佐之才 时间: 2005-1-7 11:58
秦良玉是明末著名女将,只不过一直没怎麽宣传过。
作者:
rqsj 时间: 2005-1-7 12:08
厉害。。我太孤陋寡闻了
作者:
风刀霜剑 时间: 2005-1-8 14:54
秦良玉很好,很佩服。但穆桂英算不算?可是被封为浑天侯的(不是历史上是不是的)。
作者:
李存孝 时间: 2005-1-25 23:54
大开眼界好贴子俺顶!
作者:
兴汉讨虏大将军 时间: 2005-1-26 00:03
秦良玉是偶最敬佩的女将
秦良玉知道的人少,事迹可信度高,而花木兰梁红玉知道的人多了,传说附会的成分也多,不可信。
作者:
〖凤凰〗大帅 时间: 2005-1-26 13:07
怎么没有穆桂英。
作者:
英勇风流将 时间: 2005-1-26 18:07
这些女人让我敬畏~什么想法都不敢有~
作者:
小黑脸 时间: 2005-2-3 00:55
历史书上只有姓梁的
良玉是我老乡
作者:
苍狼的后裔 时间: 2005-2-3 18:54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1-07, 11:28:40发表
太平天国的西王妃杨宣娇可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女将啊!MM没写呀。
[萧朝贵]的夫人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的说。。。。。。
作者:
金戈铁马 时间: 2005-2-3 20:15
对秦良玉我也是不太熟悉!听说楼主的介绍,长了点知识!
作者:
骅骝向北 时间: 2005-2-4 15:40
还有1860年,谢庄冯婉贞智勇抗击英法联军侵略者。
作者:
tout_lee 时间: 2005-4-14 14:08
偶还是觉得 唐朝的平阳公主厉害 首创娘子军~
作者:
江东甘兴霸 时间: 2005-4-14 16:05
谁说女子不如男?但是关于秦良玉如此美貌的说法我却颇有怀疑,长年征战,纵使不五大三粗,也是满面风尘了吧!如何能有娇媚之色?
作者:
Sphynxyu 时间: 2005-4-14 16:18
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
这帖子不对,牧桂英绝对是国家编制的女将军.
作者:
小马828 时间: 2005-4-19 15:31
秦良玉嫁的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前将军马腾-骠骑将军马超的后代,到了明朝还这么能训练士兵,真是厉害
作者:
apan01 时间: 2005-4-20 10:50
原帖由sincery于2004-12-30, 10:44:50发表
三位英雌都收藏一下,hoho
仁兄真是牛,英雌一词比女英雄强多了,有英雄自然有英雌,体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
其实女英雄一词是当今世界男性为主陋习的体现。
作者:
wishine 时间: 2005-4-20 12:35
杨门那么多女将,一个也顶不上么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5-4-20 16:37
原帖由wishine于2005-04-20, 12:35:17发表
杨门那么多女将,一个也顶不上么
杨门女将几乎都是民间虚构的
作者:
旁观者 时间: 2005-4-20 18:18
杨门女将……查无此人的说。杨家是有不少女儿,但是女将……
作者:
旁观者 时间: 2005-4-20 18:20
杨文广是有一穆姓的媳妇,但是不叫穆桂英。而且其武功不显。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5-4-20 18:22
佘太君有,不过应该是这个“折”,也没那么厉害的说。
作者:
〖凤凰〗大帅 时间: 2005-4-20 18:36
在古代,女子想出头机会很少哦。
作者:
寻梦的猎人 时间: 2005-4-20 20:48
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4-20, 18:22:19发表
佘太君有,不过应该是这个“折”,也没那么厉害的说。
可是她娘家就很厉害~!
作者:
国产凌凌漆 时间: 2005-4-20 21:22
原帖由忽兰于2004-12-30, 10:09:30发表
一次,秦良玉的儿了马祥麟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簇,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清将大力震惧,从此不敢轻易再来山海关挑衅了。
怎么秦良玉的儿子和“独眼将军”夏侯敦差不多啊?夏侯敦砍死一个,这位还牛,射死三个。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5-4-21 02:26
看上页居然有一大半不知道秦良玉的,在中国女将里我最佩服的就是她了。在明大厦覆灭多年后,仍然能保持孤军不败,委实不易。当然镇守山海关的要是她,而不是吴三龟,也不知能否改变历史(至少她的那种事比吴要少!)。
作者:
756159 时间: 2005-4-22 10:20
原帖由旁观者于2005-04-20, 18:20:56发表
杨文广是有一穆姓的媳妇,但是不叫穆桂英。而且其武功不显。
应该说“穆桂英“武功还是不错的,按照方志记载,杨文广娶慕容氏,慕容氏骁勇善战但可惜未提及任何事迹,也不清楚是不是叫桂英来着。此外杨文广堂兄杨祺也娶的穆家姑娘,慕容通慕,慕容家为鲜卑或党项族,男女一律习武,党项女人习武很平常的。慕家军归附宋朝后,为蕃军编制按兵志记载编为环庆军61队。
作者:
756159 时间: 2005-4-22 10:29
此外著名的李全之妻杨安儿也是女将,一度也属于"国家编制"可惜反叛了,被剿灭。杨大眼之妻潘夫人也是女将。
作者:
萧香剑雨 时间: 2005-4-22 15:16
原帖由756159于2005-04-22, 10:20:04发表
应该说“穆桂英“武功还是不错的,按照方志记载,杨文广娶慕容氏,慕容氏骁勇善战但可惜未提及任何事迹,也不清楚是不是叫桂英来着。此外杨文广堂兄杨祺也娶的穆家姑娘,慕容通慕,慕容家为鲜卑或党项族,男女一律习武,党项女人习武很平常的。慕家军归附宋朝后,为蕃军编制按兵志记载编为环庆军61队。
“穆桂英”确有次人吗?
作者:
756159 时间: 2005-4-22 16:31
上边说得很清楚了,杨文广在西域作战时的慕容家族内附,和杨家联姻,杨文广和杨祺都娶了慕容家族的女儿为妻,而且杨文广老婆骁勇善战都是有明确记载的,但可惜没有慕容姑娘作战的具体事例,当然这位慕容姑娘似乎没有证据叫桂英,慕家基本上一直在西北军之一的环庆军服役,属于蕃军,最后北宋灭亡,张浚为推卸责任杀死赵哲,张浚一贯手段毒辣,过去泾源良将曲端被杀,赵哲惨死后环庆军不服,(张浚害怕赵哲辩解,令人用锥子猛刺赵哲舌头,当然赵哲临阵退却的却也是死罪)有传言张浚要血洗环庆军,穆家后人发动叛乱投靠西夏,,这时候按史记载慕家军已有步骑万人,统统投靠了西夏,后来见势不妙,有投靠了金国。慕家军从此结束了在宋朝服役生涯。
作者:
王佐之才 时间: 2005-4-23 00:11
原帖由
苍狼的后裔于2005-02-03, 18:54:37发表
原帖由王佐之才于2005-01-07, 11:28:40发表
太平天国的西王妃杨宣娇可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女将啊!MM没写呀。
[萧朝贵]的夫人是[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的说。。。。。。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上,洪宣娇是一个神秘人物,不知所终,也不见于正史。据有的学者考证,她不是洪秀全的胞妹,她的名字最起码有洪宣娇、杨宣娇、黄宣娇、王宣娇四种不同的说法。
天平天国的民谣里曾有“男学冯云山,女学杨宣娇”的话。
为什麽会有洪宣娇与杨宣娇的说法呢?
首先她不是洪秀全与杨秀清的胞妹,她与天王与东王兄妹相称是来源于拜上帝教教义,只是名义上的,不是血缘上的。有的专家考证,她原本姓王,因为永安封王时为避讳而在太平天国的典籍中改为黄,所以又有了黄宣娇的说法。
据《金陵癸甲纪事略》中记载,她曾于杨秀清私通,被人撞见。杨秀清借天父下凡称:“宣娇是我第六女,秀清同胞妹,应改姓杨,我命秀清为天下兄弟赎病,宣娇与秀清同卧,是为了替天下姊妹赎病也。同胞兄妹,同卧无害,众勿疑。”原来共寝是为了给大家“治病”你瞧人家这风格,荒唐!荒唐归荒唐,从此她有了杨宣娇的叫法。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她原是杨秀清的亲妹妹又与洪秀全是“天上兄妹”(洪秀全是上帝次子,杨秀清是三子,宣娇是六女),所以有了洪宣娇之称,东王出于某种政治原因的考虑,将她嫁给西王萧朝贵,成为了太平天国西王妃。
总而言之,她是一个众说纷纭的神秘人物。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5-4-28 02:24
太平天国都算近代史了。
作者:
赵师俊 时间: 2005-4-28 16:47
在中国封建社会男权下能出这几个女将已经很难得了
作者:
朱统勋 时间: 2005-4-28 18:07
封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毁了多少娘子军的梦,
向女英雄们致敬!!!
作者:
狼一 时间: 2005-4-30 06:38
呵呵,可惜女将是少之又少
不然不会当宝贝一样,
拼命的渲染。社会对女人的期望就不是打仗
所以才有了花木兰题目从军的惊世骇俗
试想如果堂堂7尺男儿,替父从军
又有何人会争相传颂呢?
作者:
uuuiii 时间: 2009-6-10 23:00
顶一个!!!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6-10 23:20
李渊的女儿那个什么公主呢?嫁给柴绍的
作者:
flyinbed 时间: 2009-6-11 11:10
敬佩女英雄~~
回帖的高人很多啊,学习了~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9-6-11 11:18
原帖由 KYOKO 于 2009-6-10 23:20 发表
李渊的女儿那个什么公主呢?嫁给柴绍的
平阳公主。
《新唐书·平阳公主传》:平阳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初,高祖兵兴,主居长安,绍曰:“尊公将以兵清京师,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为计。”绍诡道走并州,主奔鄠,发家赀招南山亡命,得数百人以应帝。于是,名贼何潘仁壁司竹园,杀行人,称总管,主遣家奴马三宝喻降之,共攻鄠阝。别部贼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各持所领会戏下,因略地盩厔、武功、始平,下之。乃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勒兵七万,威振关中。帝度河,绍以数百骑并南山来迎,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绍及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帝即位,以功给赉不涯。武德六年薨,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太常议:“妇人葬,古无鼓吹。”帝不从,曰:“鼓吹,军乐也。往者主身执金鼓,参佐命,于古有邪?宜用之。”
作者:
太平清领道人 时间: 2009-6-11 11:31
花木兰到底是哪个朝代的?
另外,秦良玉那么有名的女将,为何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未见踪影呢?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9-6-11 11:40
原帖由 太平清领道人 于 2009-6-11 11:31 发表
花木兰到底是哪个朝代的?
另外,秦良玉那么有名的女将,为何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未见踪影呢?
从《木兰辞》中来看,无疑应当是北朝的。譬如其中称天子为“可汗”,代步的坐骑为“明驼”等。
但也有说法说是隋朝的。但实在不知道隋朝的说法有什么根据。而且和《木兰辞》相比较,有很多抵牾之处。
至于秦良玉,估计是因为苗人的缘故吧,所以在史书上记载不多。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9-6-11 13:04
也许和明月的写作思路有关吧......
我自己的观点:秦良玉有足够的资格列入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性和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英雄之列。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09-6-11 13:16 编辑 ]
作者:
青龙白虎 时间: 2009-6-17 20:39
花木兰应该是个传说而已吧,你这的出处哪来的??花木兰仅是巾眉不让须的女子们的一个总称。
作者:
包大人 时间: 2009-6-22 13:04
秦良玉和梁红玉都是史实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也许是虚构的,但还是一位巾帼英雄....
作者:
zhang52087 时间: 2009-7-26 09:05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女将军 是当时的朝廷认可的 花木兰就有很多的演义成分了 很多的事迹都是虚构的
作者:
凝望云涛 时间: 2009-7-26 09:13
看来楼主是河南人
作者:
生与死 时间: 2009-7-27 20:22
巾帼不让须眉 梁红玉也
作者:
zidaneluo 时间: 2009-7-28 11:34
去掉花木兰,加上杨妙真。
作者:
q5875591 时间: 2009-7-30 20:45
没有穆桂英吗?
作者:
KYOKO 时间: 2009-7-31 00:36
俺也认为花木兰只能是虚构的
在兵营里N年竟然不是到她是女的,也只能在影视中出现了。。
作者:
wkdgkhs 时间: 2009-7-31 00:52
我在玩三国11的一个MOD 是中国历代明君名将 放在一个时代 打仗 其中就有我们的秦良玉MM 特技是枪神
那可是数一数二的能力 真是佩服 还有花木兰 妇好 洗夫人 等等女将军 但是能力都很一般
作者:
zidaneluo 时间: 2009-7-31 12:49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6-11 11:18 发表
平阳公主。
《新唐书·平阳公主传》:平阳昭公主,太穆皇后所生,下嫁柴绍。初,高祖兵兴,主居长安,绍曰:“尊公将以兵清京师,我欲往,恐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为计。”绍诡道走并州, ...
本帖题目原先也让我一下想到平阳昭公主,毕竟名气很大,还有娘子关的传说,但可惜的是没有留下名字。其实那个李波小妹字雍容,还有杨大眼的老婆潘氏武艺也是相当不错的,就是名气不够。
作者:
wkdgkhs 时间: 2009-7-31 18:37
确实 英加上杨妙珍 能力不次于秦良玉
作者:
再一次轮回 时间: 2009-8-19 10:32
原帖由 游荡天下 于 2005-1-1 18:13 发表
花木兰的是传说,还不是历史。至于后人把花木兰写成是唐朝初年的人就更可笑了。
按照现在的说法花木兰是鞑子,民歌中君主是叫可汗的,也是从的侵略军
在木兰从军的两个说法中,按照民歌判断比明清时代的解释应该合理,那花木兰最贴近第一种可能-----北魏破柔然之战,属于拓拔鲜卑疯狂扩张的年代,民歌流行于之后的隋唐时代并非花木兰是隋唐时待人,主流说法花木兰是亳州人,亳州在两朝时代也属北魏,而且拓拔鲜卑的汉化速度之快历史上任何一个鞑子都比不了
作者:
romadream 时间: 2009-8-20 17:31
我也感觉其实花木兰应该是不是真实人物吧?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9-8-20 18:41
花木兰似乎非真实人物。要算非真实人物太多了,比如祝融夫人。
作者:
527598905 时间: 2009-8-23 13:37
秦良玉和梁红玉就初略知道些 但花木兰我一直认为是假的 有些女生还用这个花木兰来说什么男的不如女的 晕死
作者:
wmlcd 时间: 2009-8-27 09:17
真的很喜欢秦良玉,这女人的一生不仅仅是传奇,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作者:
romadream 时间: 2009-8-27 10:01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9-6-11 15:40 发表
从《木兰辞》中来看,无疑应当是北朝的。譬如其中称天子为“可汗”,代步的坐骑为“明驼”等。
但也有说法说是隋朝的。但实在不知道隋朝的说法有什么根据。而且和《木兰辞》相比较,有很多抵牾之处。
...
感觉从这写称谓上都是北朝的象征啊,很奇怪怎么会有说是隋朝的,依据是什么呢?
作者:
romadream 时间: 2009-8-27 10:02
原帖由 527598905 于 2009-8-23 17:37 发表
秦良玉和梁红玉就初略知道些 但花木兰我一直认为是假的 有些女生还用这个花木兰来说什么男的不如女的 晕死
花木兰这个真的比较难以考证,我们不好说不存在,也不好说就是史事
作者:
lzy0274 时间: 2009-8-27 12:30
对于花木兰的记载,但凡北魏之后的县志基本上不可信。
作者:
加隆 时间: 2009-9-30 13:35
四川,包括未直辖的重庆,不太好攻,易守
作者:
加隆 时间: 2009-9-30 13:36
特别是重庆,本地人都找不到路,别说敌人.
作者:
xby0421 时间: 2009-10-26 20:31
历史上真有花木兰这个人吗?
作者:
宇文骁 时间: 2009-10-28 18:39
冼夫人何在?
作者:
mc26 时间: 2009-12-6 18:08
秦良玉是真正的古代巾帼良将,梁红玉难称良将,花木兰仅是传说。平阳公主和姽婳将军的娘子军都很有名,其中平阳公主可算女将中的豪杰。
作者:
被封的驸马爷 时间: 2009-12-10 14:30
白杆兵历史上真的是威名赫赫,秦良玉不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将,
注,没有之一。
作者:
天若有情1982 时间: 2009-12-10 19:20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替夫出征的穆桂英。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这位确有其事的巾帼英雄的事迹,却被岁月的洪流淹没了。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应该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正一品女太子太保。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率领四川子弟兵血战满清,镇压叛乱。夫君,兄弟,子侄俱为国捐躯,在75岁高龄毅然出川抗敌。在整个晚明时代的官场,充满了了欺骗,出卖,背叛,反复,人性上所有的弱点和缺点都被无限放大的时代,一派乌烟瘴气,秦良玉可以说是哪个夕阳西下的王朝唯一一抹亮色不至于让晚明的天空太过于黯淡。
作者:
阿尔塞斯之泪水 时间: 2009-12-12 20:10
支持梁阿姨

作者:
姚科双雄 时间: 2009-12-13 14:00
花木兰是否有其人有待考证,其他两个是真是的历史人物!
作者:
宇文铭 时间: 2009-12-16 01:27
“不久秦良玉生下一子,取名祥麟”不是恶搞吧
作者:
z2768787 时间: 2009-12-19 22:00
韩世忠领兵打仗,有一个志同道合的红颜知己,又聪慧可人,比岳飞幸福多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