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岳飞为什么会被杀害? [打印本页]

作者: 刘青    时间: 2014-9-12 07:50     标题: 岳飞为什么会被杀害?

这是个老话题了,轩辕又是以岳飞传来顶梁柱,我想看看轩辕众,对于岳飞的死法持什么样的观点。

一般普通老百姓的观点,不过就是秦桧奸巨当道、赵构昏庸无能。其实不然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4-9-12 08:19

早在十年前出的那本《帝国政界往事》中有个章节叫《岳飞必须死》,当年伪轩一致评价了无新意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4-9-12 08:31

给个这本书的传送门

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read.php?tid=32691
作者: 刘青    时间: 2014-9-12 08:33     标题: 回复 #3 阿巽 的帖子

好,谢谢,可以看看怎么说。
作者: 促织    时间: 2014-9-12 08:35

我一直觉得,岳飞功高震主,是关键原因,其它神马的都是浮云,威胁到老大位置的,只有一个结果。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4-9-12 10:36

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乃密奏召三大将论功行赏。韩世忠、张俊已至,飞独后,桧又用参政王次翁计,俟之六七日。既至,授枢密副使,位参知政事上,飞固请还兵柄。五月,诏同俊往楚州措置边防,总韩世忠军还驻镇江。
  初,飞在诸将中年最少,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世忠、俊不能平,飞屈己下之,幕中轻锐教飞勿苦降意。金人攻淮西,俊分地也,俊始不敢行,师卒无功。飞闻命即行,遂解庐州围,帝授飞两镇节,俊益耻。杨么平,飞献俊、世忠楼船各一,兵械毕备,世忠大悦,俊反忌之。淮西之役,俊以前途粮乏訹飞,飞不为止,帝赐札褒谕,有曰:“转饷艰阻,卿不复顾。”俊疑飞漏言,还朝,反倡言飞逗遛不进,以乏饷为辞。至视世忠军,俊知世忠忤桧,欲与飞分其背嵬军,飞议不肯,俊大不悦。及同行楚州城,俊欲修城为备,飞曰:“当戮力以图恢复,岂可为退保计?”俊变色。
  会世忠军吏景著与总领胡纺言:“二枢密若分世忠军,恐至生事。”纺上之朝,桧捕著下大理寺,将以扇摇诬世忠。飞驰书告以桧意,世忠见帝自明。俊于是大憾飞,遂倡言飞议弃山阳,且密以飞报世忠事告桧,桧大怒。
  初,桧逐赵鼎,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读桧奏,至“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之语,恶其欺罔,恚曰:“君臣大伦,根于天性,大臣而忍面谩其主耶!”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又风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与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飞累章请罢枢柄,寻还两镇节,充万寿观使、奉朝请。桧志未伸也,又谕张俊令劫王贵、诱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4-9-12 10:39

赵构想过安生日子,不想折腾,反正无论怎么折腾自己都是南边的王。金国和秦桧又非杀岳飞不可,那就杀呗。

岳飞有些事情做的吧,又让赵构不爽,比如辞职、比如上书立太子。要是金国非杀韩世忠不可,赵构还可能出力保一保,岳飞就算了
作者: 镇北将军    时间: 2014-9-12 11:31

胆敢揭露皇帝阳萎的事实,他不死谁死!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9-12 12:07

二郎觉得罪魁祸首赵构、秦桧?也许是金人?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4-9-12 12:24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4-9-12 12:07 发表
二郎觉得罪魁祸首赵构、秦桧?也许是金人?

金人是敌对方,不算罪魁祸首。

赵构、秦桧吗,反正都不是好东西
作者: 刘青    时间: 2014-9-12 13:55



QUOTE:
原帖由 促织 于 2014-9-12 08:35 发表
我一直觉得,岳飞功高震主,是关键原因,其它神马的都是浮云,威胁到老大位置的,只有一个结果。

我觉得功高震主未必吧,宋徽宗、宋钦宗都不想做皇帝,难道宋高宗就一定想做皇帝吗?虽然说与金有一江之隔,难道他就不怕有一天,金就是过河了,把他俘出羞辱吗?
所以觉得有私怨,感到岳飞脾气大老不给自己面子,自己做皇帝又一心想求和,还觉得南宋还有其他名将可以抗衡金国,索性就卖金国一个情,把岳山做掉,再把负责推到秦桧的身上。
你们觉得呢?
秦桧是否真是奸巨?
作者: 老查0412    时间: 2014-9-12 14:05

岳飞的死,根本和金人无关,赵构不想杀他,金人怎么害的了他,他之死,无非两件事。其一,吞并相州刘光世军未果,就发脾气,撂挑子。其二,武将居然干涉立储,这个在大宋,绝对是禁忌中的禁忌。所以,他非死不可
作者: 老查0412    时间: 2014-9-12 14:07

相州事件,说来赵构的责任也不小,先前答应了岳飞,把刘死后的数万相州军交给岳飞,但是只是口头答应,还没下圣旨,下圣旨前,听了张浚的话,觉得把全国的军队的一大半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这事不靠谱,所以就又反悔了,想不了了之。最后岳飞撂挑子,把皇帝逼到了绝境。
作者: XM8    时间: 2014-9-12 15:40

把老邓和老王的岳飞传对比一下不就都有了么,史料就这么多,能有多少新意。
作者: 梦幻军师    时间: 2014-9-13 15:56



QUOTE:
原帖由 促织 于 2014-9-12 08:35 发表
我一直觉得,岳飞功高震主,是关键原因,其它神马的都是浮云,威胁到老大位置的,只有一个结果。

他是太激进了吧?还触碰到了继承问题

以前看过有人评,南宋四大名将,岳飞还排不进去
作者: wal000314534    时间: 2014-9-13 16:36

他一心想迎回二圣  威胁高宗皇位 加上他多次顶撞高宗  秦桧的挑拨  不死都说不过去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14-9-13 17:41



QUOTE:
原帖由 梦幻军师 于 2014-9-13 15:56 发表

他是太激进了吧?还触碰到了继承问题

以前看过有人评,南宋四大名将,岳飞还排不进去

排南宋中兴五将应该是能排进去的,只排四个的话很悬。
岳飞是赵构一手提拨起来的,嫡系中的嫡系。岳飞在政治上犯了太多的忌讳。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4-9-14 10:27

这问题我以前开帖讨论过

现在看来众人的答案基本一致

就是岳飞活着让赵构很不爽

虽然不爽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就是不爽

所以岳飞必须死
作者: XM8    时间: 2014-9-14 23:39

1、迎还二圣曾经是赵构自己的意思,当时喊这个口号的多了,后来上风变了,岳飞也就不提了。
2、武将参与立储在宋朝算不上什么大忌讳。
3、跟韩世忠弃军奔命、劫杀金使等等行为比起来,岳飞没干过那么出格的事情。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4-9-15 01:27

岳飞为什么会被杀害?

答:你猜。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4-9-15 10:07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4-9-14 23:39 发表
1、迎还二圣曾经是赵构自己的意思,当时喊这个口号的多了,后来上风变了,岳飞也就不提了。
2、武将参与立储在宋朝算不上什么大忌讳。
3、跟韩世忠弃军奔命、劫杀金使等等行为比起来,岳飞没干过那么出格的事情。

其他两点没有异议。这个立储有先列吗?就从岳飞上书看,无论岳飞、岳飞幕僚、赵构都认为岳飞做的出格了
作者: XM8    时间: 2014-9-15 12:16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4-9-15 10:07 发表

其他两点没有异议。这个立储有先列吗?就从岳飞上书看,无论岳飞、岳飞幕僚、赵构都认为岳飞做的出格了

远的不谈,同一件事情,张浚就干过,而且就在他都督岳飞等人讨杨么之后。赵构立储这事,当时朝堂之上参合的人海了去了。
作者: 程军超    时间: 2014-9-15 12:21     标题: 回复 #1 刘青 的帖子

若是非要纠结一个问题的话,这能说是因为一个人的性格问题。就像关羽,90%的因素是自身的性格问题。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4-9-15 13:24     标题: 实用主义

  新社会没人做岳飞,OVER。

PS:

  “军人和保安的区别是:军人总是想着干涉自己国家的内政,而保安不怎么关心自己公司的内政。”我家钟点工说。
  ——zhwenh_0421(2014年9月11日)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4-9-15 17:53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14-9-15 12:16 发表

远的不谈,同一件事情,张浚就干过,而且就在他都督岳飞等人讨杨么之后。赵构立储这事,当时朝堂之上参合的人海了去了。

额,奇怪了。那岳飞怎么面对赵构上书的时候,怎么还吓的出汗
作者: 关内侯    时间: 2014-9-15 18:44

只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赵构气量狭小不能驾驭武穆,其他的都是借口,这是武穆的悲剧。
作者: XM8    时间: 2014-9-15 22:01



QUOTE:
原帖由 feiyue1206 于 2014-9-15 17:53 发表

额,奇怪了。那岳飞怎么面对赵构上书的时候,怎么还吓的出汗

因为他的身份跟张浚比还是有点不同,他常年领兵在外,他自己觉得还是有不妥之处。
赵构当面对他说你做这事“不宜”,另外在召见薛弼马时说,岳飞似乎对刚才我说的话很不高兴,你去开导开导他。
这些足以说明赵构对岳飞干预立储之事虽有不满,但绝非心存芥蒂,要等多少年之后再找他算帐那种。
作者: 洪宪皇帝    时间: 2014-9-15 22:20

俩字,“威胁”

北伐成功后的岳飞比金国的危害更大。当年刘裕就是北伐后自己做皇帝的。高宗不可不防。

岳飞不北伐,金国也无力南下了,老赵家尚有半壁江山可做,北伐了很可能成为第二个刘裕,到时候赵家可就未必有柴家的待遇了。

所以高宗杀岳飞是有道理的。
作者: 还是那个光义    时间: 2014-10-23 17:19

岳飞本来就很嚣张,没什么好说的。在那个时代居然还敢当众说自己和宋太祖一样是同一个年龄当上了同一个大官执政者。
作者: XM8    时间: 2014-10-23 19:40



QUOTE:
原帖由 还是那个光义 于 2014-10-23 17:19 发表
岳飞本来就很嚣张,没什么好说的。在那个时代居然还敢当众说自己和宋太祖一样是同一个年龄当上了同一个大官执政者。

原话是怎么说的?上下文又是什么背景?
作者: wangrui19801    时间: 2014-10-23 19:46

宋朝很少杀官员的,岳飞能做到这一点,只能说他触及到南宋的底线
作者: 三国赤壁周郎    时间: 2014-10-30 22:00

迎回二圣本来就不妥,别说赵构的感受还是私一方面的角度考虑,哪怕从公义来说,岳飞也不该迎二圣。造成靖康之变的真正罪魁祸首,导致北部中国饱受外族侵凌的,正是二圣。尤其是那个赵佶,简直就是混账,如果没有他大宋也不会山河破碎,四分五裂。二圣如此可恶,为什么还要迎他们回来?迎回来继续祸害百姓,继续造就下一个方腊、宋江吗?继续让华夏再一次沉沦吗?岳飞完全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到北国坐井观天就是活该。还不如好好侍奉赵构,不要老跟皇帝叫板,以待天时,北伐一举而定。岳飞就是过于激进,总希望趁自己年轻多做点事,其实古往今来,有多少名将也是白了少年头,才创下惊世业绩。岳飞又何惧空悲切呢?杨广不是明主,李靖直到年过五旬终于盼来明主了,岳飞就是等不得,总是急于北伐,可惜呀!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4-10-31 09:36     标题: 回复 #32 三国赤壁周郎 的帖子

这都是以今人的视角看古人的忠孝观

另外,金人南下屠戮之甚,河南人岳飞的感受比我们深,这也是他急于北伐的原因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4-10-31 09:38



QUOTE:
原帖由 wangrui19801 于 2014-10-23 19:46 发表
宋朝很少杀官员的,岳飞能做到这一点,只能说他触及到南宋的底线

很少杀文官而已

武将的地位非常低的,要不然狄青也不会郁郁而终
作者: 神的一夜    时间: 2014-10-31 21:32

一个是因为宋朝猜忌武臣的原因,一个是因为岳飞主张迎回二圣很犯忌讳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14-11-1 08:26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10-31 09:38 发表

很少杀文官而已

武将的地位非常低的,要不然狄青也不会郁郁而终

狄青郁郁而终与武将地位低没有关系,原因是他出任枢密使。这个职位相当于米帝体制的防长,绝对必须是要文官担任的,现代社会可以退役,脱下军装去任文职,古时候没有退役转文职这一说,那么,既然当了武将,就不能再进入枢密院为官了。狄青任枢密,遭到朝臣的普遍反对。
南宋时韩世忠等武将出任枢密使而没事,是因为南宋的枢密使只相当于本朝的防长,纯粹是个荣誉头衔,没有任何实际职责。
作者: 武三郎    时间: 2014-11-1 09:38

为啥一定要文官担任,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4-11-1 11:36



QUOTE:
原帖由 武三郎 于 2014-11-1 09:38 发表
为啥一定要文官担任,

因为武将是灰孙子呗,灰孙子怎么可以当宰执?

当然,这绝对不意味着武将地位低。

呵呵。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11-1 13:19

本朝的防长在部级干部里是很次要的??

大事都取决于中央军委,国防部几乎就看不到啥命令、条文。。
作者: naniwa    时间: 2014-11-1 13:30

本朝国防部等于军队里的援交部,主要负责军方的各种对外声明 记者会 啥的

真正的指挥机关是 中央军委,今上是一把手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14-11-1 14:14

我认为只是分工不同。

[ 本帖最后由 五袋石果 于 2014-11-1 14:29 编辑 ]
作者: 天宫开发商    时间: 2014-11-1 14:33

枢密院应该相当于军委,兵部才相当于国防部。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4-11-1 15:31



QUOTE:
原帖由 天宫开发商 于 2014-11-1 14:33 发表
枢密院应该相当于军委,兵部才相当于国防部。

元丰改制前,六部都是摆设吧

军队四大主管部门,兵部的存在感比吏部都低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4-11-1 15:32 编辑 ]
作者: KYOKO    时间: 2014-11-3 11:49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11-1 15:31 发表

元丰改制前,六部都是摆设吧

军队四大主管部门,兵部的存在感比吏部都低

不是所有朝代吏部都居六部之首?

ps:吏部是六部里面最重要的部门,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4-11-3 12:08

基本上大多时候,六部排序是以吏部为首。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4-11-3 15:46     标题: 回复 #45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这个很正常,一个组织里面,通常第一人事,第二财务。吏部第一,户部第二这是太正常的啦。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4-11-3 21:20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4-11-3 11:49 发表

不是所有朝代吏部都居六部之首?

ps:吏部是六部里面最重要的部门,吏部尚书被称为天官——《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吏部尚书有封神榜啊
作者: a960532788    时间: 2015-3-1 20:02

宋朝从北宋起就重文轻武,这个众所周知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15-3-2 21:38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4-10-31 09:38 发表

很少杀文官而已

武将的地位非常低的,要不然狄青也不会郁郁而终

武将不光是地位低,更主要的是不轻易给高位。文官的升迁速度和武将的升迁速度都不一样,文官三年一转,武将五年一转,并且到一定层次就必须有战功才能继续往上升,否则就天花板了,哪像文官,循规蹈矩也比武将快,要是文凭出身高+有政声,就直接坐火箭。所以满朝的文官很多都能混到三公三少两府两制,武将想混到节度使不说比登天还难,也至少是蜀道之难了。

所谓“重文轻武”的说法不准确,武事不是你想轻就能轻的,更准确的说法是“崇文抑武”,就是压制着,不能让你有任何嚣张的机会。记得好像是文彦博当宰相时,一个三衙管军,也就是都指挥使,相当于高俅级别的,换到现在就是陆军总参谋长,见了文彦博,因为年老,下拜慢了一些,惹得文相公不高兴,跑到皇帝那里任性要辞官,最后是怎么处分那个管军的我忘了,反正是给文相公撑腰的。你看,这点小事也要大惊小怪一番,可见是一点苗头也不许有。

所以可以想见狄青当了枢密使,朝野上下哪会消停?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15-3-2 21:39 编辑 ]
作者: xiaoquan9    时间: 2015-4-2 17:25

我们所看到的岳飞形象都是小说、演义、民间口口相传后的艺术加工形象,就像是PS之后的照片,也许原图不是这样漂亮的,或者被P掉了一些不和谐的东西,可能这些才是岳飞被杀的关键吧~~
作者: wancj530    时间: 2015-4-3 16:19



QUOTE:
原帖由 还是那个光义 于 2014-10-23 17:19 发表
岳飞本来就很嚣张,没什么好说的。在那个时代居然还敢当众说自己和宋太祖一样是同一个年龄当上了同一个大官执政者。

秦桧编织罪名用的证词也拿来说?
作者: wancj530    时间: 2015-4-3 16:21



QUOTE:
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4-10-30 22:00 发表
迎回二圣本来就不妥,别说赵构的感受还是私一方面的角度考虑,哪怕从公义来说,岳飞也不该迎二圣。造成靖康之变的真正罪魁祸首,导致北部中国饱受外族侵凌的,正是二圣。尤其是那个赵佶,简直就是混账,如果没有 ...

又是老掉牙的“迎回二圣论”。拜托这个政治口号是赵构自己打出来的,后来他不用了岳飞也就没再提了。
作者: 红星闪闪亮    时间: 2015-4-3 16:41

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不懂得南宋王朝的政治。
作者: 小贩    时间: 2015-4-3 17:11

不奉召,就该死.从第一块不接开始,十二道金牌道道致命。如果“莫须有”,指的是这个。。。。完全是有道理的。

将在外君命而不受.有种就别回来,或是赢了再回来.
不受,不忠之名,诛九族都够了.

[ 本帖最后由 小贩 于 2015-4-3 19:20 编辑 ]
作者: 雪绛霜玄    时间: 2015-4-4 00:50

威胁到宋高宗的权位。威胁皇权。
作者: qiyuan926    时间: 2015-4-4 19:37



QUOTE:
原帖由 梦幻军师 于 2014-9-13 15:56 发表

他是太激进了吧?还触碰到了继承问题

以前看过有人评,南宋四大名将,岳飞还排不进去

袁腾飞评论里说赵是很信任岳的,岳飞太激进了,老提迎二帝的事情,还有触碰到老赵伤心事,被金人吓的无后之事。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4-4 20:16     标题: 一目了然

  自古只懂军事而不懂政治以致被杀的多了,岳飞也不例外。

PS:

  董卓懂政治,敢废帝重立,比岳飞激进多了,有鸿鹄之志……无奈军事不行。


作者: 1069946333    时间: 2015-4-6 16:45

我觉得当时除了岳飞,可能没有多少人希望继续打下去,毕竟现在算了一笔账,每年给金国的钱财对于当初的宋国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当时经济中心南迁)。想想,如果只花点小钱就能避灾,谁会要打仗,尽管他们知道当金国的贪欲得不到满足时会再次起兵,可是对于当朝官员来说,和他们这一辈应该关系不大,所以他们宁愿选择继续称臣也不愿意继续打仗。这么来看,岳飞的出征意图违背了当朝大部分官员,所以引发官员的不满。
事实上,宋朝的垮败确实没有等到金国的贪欲不满,是由于宋朝的经济制度(朝廷太有钱,百姓十分穷)造成的,可以说宋朝最后的败亡源于金融危机。也就是说即使岳飞没有死,并且成功捣黄龙,也不过是能够使宋朝苟延残喘几十年。宋朝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制度的偏离。
而岳飞站在百姓的角度上(因为金国的压迫最直接体现在百姓身上,而不是朝廷)所以深得百姓民心,最终导致当局只有杀掉岳飞,才能制止出征,满足当时满朝官员的利益
作者: 住持方丈    时间: 2015-4-6 16:50



QUOTE:
原帖由 小贩 于 2015-4-3 17:11 发表
将在外君命而不受, 有种就别回来, 或是赢了再回来.
不受, 不忠之名, 诛九族都够了. . .

有道理. . .
作者: zhwenh_0421    时间: 2015-4-6 18:57     标题: 观念落后

  归根结底还是能力有限。历史人皆知,曹操无论在内在外,君命都可以不受,岳飞差得太远。

PS:

  今天是纪念先人的日子。在朝鲜,人民的好慈父金正日大元帅离开的那一天,全国人民悲痛欲绝,哭声震天。每个人都深深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报答和照顾好他老人家。送别那天,因为过度悲伤,全国因休克紧急送医1300多人。全国人民的泪水能装满整个大同江。
  ——作家崔成浩(2015年4月5日)


作者: 山洞洞    时间: 2015-4-6 22:18

政治不成熟
作者: wrrrq    时间: 2015-4-10 13:02

皇帝的意思
作者: vilition    时间: 2015-4-17 16:56

传说岳飞前世和秦桧前世就有仇
作者: 39725500    时间: 2015-5-4 10:33

咱们现在传诵的岳飞和真实的岳飞有差距!他做了好多不该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
作者: 吴下小蒙    时间: 2015-5-7 07:25

忠臣,也要把权,压下奸臣。
不安内难镶外啊。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15-5-7 12:04



QUOTE:
原帖由 三国赤壁周郎 于 2014-10-30 22:00 发表
迎回二圣本来就不妥,别说赵构的感受还是私一方面的角度考虑,哪怕从公义来说,岳飞也不该迎二圣。造成靖康之变的真正罪魁祸首,导致北部中国饱受外族侵凌的,正是二圣。尤其是那个赵佶,简直就是混账,如果没有 ...

二圣再有错也是高宗的父兄,高宗继承的也正是他们的政治遗产,以当时的忠孝观和家国论,于情于理都是不能弃之不顾的。

所以岳飞说要迎回二圣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就因为他太正确了,反而显得对此事不如他那么积极的高宗有不亲不孝之嫌,高宗恨就恨他比自己正确。


假如某人的爹和大哥被强盗抓了去,留下大半的家产被小儿子继承,小儿子有心想靠这点家产过舒服的小日子,但家里的某个下人却经常跑来提醒他:“你爹你大哥还在人家手里受苦,咱们得想办法把他们救回来才行啊。”家里的下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赞同他,并且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小儿子,心里没说出来的话就是“难道你小子这就把爹和大哥都忘了?”,这小儿子对这些人,尤其是那个整天提醒的,会是什么感想?

[ 本帖最后由 张建昭 于 2015-5-7 12:21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5-5-7 16:13

今天看王曾瑜的文章,把赵构骂的那个狗血喷头……
作者: 价量    时间: 2015-5-7 16:47

皇帝有错,臣子就可以不听话了?
作者: xkjo    时间: 2015-5-7 22:40

我也认为岳飞要求迎回二圣是正确的事,不管二圣如何昏庸,毕竟是大宋的皇帝,一国皇帝被异族囚禁为奴,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光彩的事。况且,就算真的回了国,以赵构这些年的经营,以及二圣的凄惨状况,也未必能夺下赵构的皇权。毕竟做过他国奴隶,又不是凭借自身能力回国的皇帝,恐怕不会有人会拥戴他的。
作者: 墨叶    时间: 2015-5-7 22:45

如果岳飞先单独向赵构提议迎回二帝,会不会好很多?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5-7 23:00     标题: 回复 #70 墨叶 的帖子

听袁腾飞说两宋风云,岳飞做的错事儿多着呢,不杀不足以平君愤

孝宗在高宗活着的时候就为岳飞平反,愧对一个“孝”字

大同皇帝,咱没说粗吧
作者: 墨叶    时间: 2015-5-7 23:08     标题: 回复 #71 KYOKO 的帖子

说些具体的事项。
作者: XM8    时间: 2015-5-7 23:12

大哥们,去看看邓广铭和王曾瑜的书好么?
作者: xkjo    时间: 2015-5-7 23:17     标题: 回复 #70 墨叶 的帖子

我认为,要让赵构迎回二帝,除非能给他一个可以让他继续做皇帝的保证。如果岳飞不给这个保证,赵构肯定不愿意迎回二帝,岳飞给了这个保证,那岂不是说谁做皇帝取决于岳飞的意思,赵构更不能容他。
作者: 墨叶    时间: 2015-5-7 23:24     标题: 回复 #74 xkjo 的帖子

岳飞向赵构私下提议就是拥护赵构的意思。
作者: XM8    时间: 2015-5-7 23:29

朕以梓宫及皇太后、渊圣皇帝未还,晓夜忧惧,未尝去心,若敌人能从朕所求,其余一切非所较也。
作者: xkjo    时间: 2015-5-7 23:38     标题: 回复 #75 墨叶 的帖子

问题在于,赵构未必会那么相信岳飞吧。岳飞掌握重兵,如果他要废立皇帝,应该是有能力做到。二帝不还,岳飞如果废掉赵构,就是谋反,二帝若还,如果岳飞要扶植一个傀儡皇帝,显然二帝是更好的选择,而且还不必承担谋反的恶名。在这种情况下, 就算是岳飞向赵构表忠心,赵构恐怕也不敢完全相信。对他来说,最符合他利益的,莫过于二帝永远不要回来。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5-8 13:50     标题: 回复 #72 墨叶 的帖子

就说俩条吧,有些记不得了

一是多次上书立太子,犯了皇帝的忌讳。(当然,有些人说宋朝武将这么做很正常,这就要求科普了)

二是闹情绪,朝廷要他出兵的时候他借口归隐山林拒绝出兵,几次这样皇帝能不怨恨吗
作者: x-dvd    时间: 2015-5-8 13:58



QUOTE:
原帖由 KYOKO 于 2015-5-8 13:50 发表
就说俩条吧,有些记不得了

一是多次上书立太子,犯了皇帝的忌讳。(当然,有些人说宋朝武将这么做很正常,这就要求科普了)

二是闹情绪,朝廷要他出兵的时候他借口归隐山林拒绝出兵,几次这样皇帝能不怨恨吗

上书立太子不打紧,我看关键是触动了赵构阳痿的心结
不出兵也不是个案,刘光世不也有么
作者: xkjo    时间: 2015-5-8 14:05

我记得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了皇帝以后,害怕部下有人照样行事,于是杯酒释兵权,并且从此以后重文轻武,就立嗣一事来说,或许文官掺合一下不算什么,毕竟文官没有兵权,就算是掺和也闹不出多大乱子。而岳飞是武官,掌重兵又有能力,如果他要废立皇帝,赵构恐怕除了乖乖服从之外没有什么办法可想。如果把岳飞比成千里马,那么赵构就是一名拙劣的骑手,他不具备驾驭岳飞的才能。
作者: x-dvd    时间: 2015-5-8 14:09



QUOTE:
原帖由 xkjo 于 2015-5-8 14:05 发表
而岳飞是武官,掌重兵又有能力,如果他要废立皇帝,赵构恐怕除了乖乖服从之外没有什么办法可想

赵构哪有这么孱弱
作者: x-dvd    时间: 2015-5-8 14:15

整岳飞的时候,他已经是枢密副使了,没有兵权造哪门子反呐。
反推回去,赵构真是担心岳飞尾大不掉会造反,何必任命他为枢密副使,直接宰了不就行了,可见当时赵构虽然不再相信岳飞,但没有起杀心。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5-5-8 17:21

我现在到认为,金国提出的“必杀飞”是岳飞死的最重要原因

就算岳飞一直是老实孩子,赵构也会答应金国的要求
作者: KYOKO    时间: 2015-5-8 18:37     标题: 回复 #83 feiyue1206 的帖子

这个必杀飞有多少人知道,包括岳飞本人吗?
作者: XM8    时间: 2015-5-8 22:05

1、南宋中兴名将当中,跟岳飞一个档次的,绝对是岳飞最听话,要是因为这个被杀,那死的人绝不会只有岳飞一个。
2、要说威胁到皇帝,逼得赵构暗藏兵器防身的是秦桧而不是岳飞,皇帝怎么不杀秦桧?
3、说到干预立嗣,因为这个被杀的,别说是当时,就算是整个宋朝又有几个?

可以比较一下绍兴12年那次杯酒释兵权后中兴名将们(独掌一军的)的结局
岳飞被杀;
韩世忠本来是第一个被秦桧点名要杀的,后来赵构保了他,转土豪;
张俊转土豪;
刘光世自然死亡;
吴氏兄弟该干嘛干嘛;
刘锜罢兵权转知府。

这些人当中张俊、刘光世主和,其他人都主战。

主战的结局也大不同:
吴氏兄弟在川陕势力太大,赵构、秦桧都动不了,也就是最有能力造反的,下场最好。

要说遭金人嫉恨,对金人的威胁程度,刘锜绝对排在韩世忠之前,但是赵构、秦桧只是罢了他兵权。

韩世忠的军事能力一般,以他的兵力、能力根本无力阻止金人南下,金人肯定不会点名要杀他,为啥秦桧要杀他呢?如果是因为他在朝中的主战影响太大,那罢免了他也就可以了,更何况他是赵构铁杆亲信。个人认为秦桧是要在朝中营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氛围,韩世忠无疑是最佳目标,为此不惜开罪赵构,当然,此时他的势力还不足以压迫赵构,所以赵构能保下韩世忠。

回到岳飞,所谓必杀飞始可和,那不过是金人在漫天要价,此时金人连自保都无力,南下不过是以功为守罢了,南边不杀岳飞,当真还不议和了?
绍兴10年,当时南宋防线有3大支撑点,川陕的吴璘,荆襄的岳飞,两淮的韩世忠,还有刘锜的八字军做机动力量。如果金人兵分三路南下,吴璘和岳飞绝对靠谱,但是韩世忠8成要出大篓子,这时只能靠刘锜补位,王德、杨存中都靠不住。
试问被绍兴12年以后,如果金人再兵分三路南下,南宋该怎么办?好在刘锜尚年轻,不至于需要像31年那样靠天吃饭,但是风险也是极大,既然赵构不是SB,那他就不会力主杀岳飞,但是他也不会为了岳飞的死活跟秦桧闹翻,因为他还需要秦桧替他出头主和。

前面秦桧想杀韩世忠没杀成,吴璘他动不了,刘锜分量太轻,那就只有杀岳飞了。

所以这些人的命运基本上建立在赵构主和的基础上,秦桧和赵构博弈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XM8 于 2015-5-8 22:07 编辑 ]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5-5-8 22:50

吴璘最听话吧
作者: XM8    时间: 2015-5-8 23:09

1、吴璘跟岳飞不是一个档次
2、吴璘要是绝对听话,那也该让他去做土豪,之所以没那么做,完全是赵构、秦桧脑子里根本就不认为有这种成功的可能。
作者: feiyue1206    时间: 2015-5-9 10:53

谁跟岳飞一个档次
作者: XM8    时间: 2015-5-9 22:25

另外三大将啊。
作者: 平原相    时间: 2015-5-13 18:04

赵构是弱智儿童欢乐多……
作者: 似水归涵    时间: 2015-6-6 17:08

他参与了皇子之争,在古代这是必死的。
作者: whiteowen    时间: 2015-11-11 12:03

政治觉悟太差,你迎回钦、徽二宗,你让高宗怎么办,退位吗?这件事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高宗肯定是想做做样子的,政治觉悟高的人你就落个出工不出力,你还来真的,皇帝能留下你吗。

[ 本帖最后由 whiteowen 于 2015-11-11 12:06 编辑 ]
作者: 富强    时间: 2016-1-28 12:36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4-11-3 12:08 发表
基本上大多时候,六部排序是以吏部为首。

为什么我老觉着礼部才是六部之首呢?
作者: KYOKO    时间: 2016-1-28 18:20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这句话来看礼部和兵部最重要。。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