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诸葛亮的躬耕地 是在今天的 河南南阳 还是 湖北襄阳 ?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国老鼠会 时间: 2013-4-14 14:43 标题: 诸葛亮的躬耕地 是在今天的 河南南阳 还是 湖北襄阳 ?
诸葛亮的躬耕地 是在今天的 河南南阳 还是 湖北襄阳 ?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13-4-14 15:39
两个城市扯了N年的皮了
作者:
KYOKO 时间: 2013-4-14 15:47
与南阳
史书为证
作者:
野夫 时间: 2013-4-14 15:50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作者:
shps940114 时间: 2013-4-14 16:04
南陽吧
作者:
贾芸 时间: 2013-4-14 16:06
我晕。楼上几位,裴松之明明注解了: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啊。
古邓县在哪里???古邓县在襄阳城的西北方面十多公里的地方。
作者:
野夫 时间: 2013-4-14 18:06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3-4-14 16:06 发表
我晕。楼上几位,裴松之明明注解了: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啊。
古邓县在哪里???古邓县在襄阳城的西北方面十多公里的地方。
俺也不是考据帝,猪哥自己说的南阳,我就信猪哥,信南阳,不关心南阳在哪
作者:
笑天下 时间: 2013-4-15 13:27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3-4-14 16:06 发表
我晕。楼上几位,裴松之明明注解了: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啊。
古邓县在哪里???古邓县在襄阳城的西北方面十多公里的地方。
裴松之的注解更多的目的是引用一种其他说法,并不是确认引用的内容是真的,到你这就成了裴松之断言了?
试举第一次北伐一例,按你的逻辑,在诸葛传中是这么描述的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本传未说明军力对比。
又引用《汉晋春秋》“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注解说的是赵云兵势强。
可在赵云传中写的是“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本传说的是赵云兵势弱。
难道以裴松之引的注的权威性高过本传?就可以否定本传中的论述?
作者:
暴民 时间: 2013-4-15 20:42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3-4-14 16:06 发表
我晕。楼上几位,裴松之明明注解了: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啊。
古邓县在哪里???古邓县在襄阳城的西北方面十多公里的地方。
注文是《汉晋春秋》讲的「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看少几个字,意思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讲诸葛亮的家在襄阳城西二十里,行政区属南阳郡之邓县,又没有讲邓县县城在襄阳城西二十里。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3-4-16 18:50
原帖由 野夫 于 2013-4-14 18:06 发表
俺也不是考据帝,猪哥自己说的南阳,我就信猪哥,信南阳,不关心南阳在哪
后汉无襄阳郡吧。
作者:
贾芸 时间: 2013-4-21 18:14
原帖由 笑天下 于 2013-4-15 13:27 发表
裴松之的注解更多的目的是引用一种其他说法,并不是确认引用的内容是真的,到你这就成了裴松之断言了?
试举第一次北伐一例,按你的逻辑,在诸葛传中是这么描述的
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 ...
裴松之注不可信??那卧龙岗又如何可信。
资治通鉴、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基本上有价值的史料都直指襄阳隆中。难道古人集体做假??
作者:
桔右京 时间: 2013-4-23 12:20
请教一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 和樊城以北的邓县是不是同一个?孙坚和黄祖战于樊邓之间。
作者:
历山学士 时间: 2013-4-23 14:22
三国时属南阳郡邓县 今天属于襄阳市 当然当时也是离襄阳更近 离南阳治所宛县更远一些 所谓争论都是不明历史 不晓地理所致 其实没什么好争论的
[ 本帖最后由 历山学士 于 2013-4-23 14:24 编辑 ]
作者:
马岱 时间: 2013-4-23 14:53
看地图就知道了,东汉时期的南阳郡面积很大,襄阳以北的地方都属南阳,古南阳郡与现代的南阳市所辖范围是两码事。
图片附件:
东汉-荆州北部.jpg (2013-4-23 14:53, 347.28 K)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0
http://www.xycq.org.cn/forum/attachment.php?aid=127376
作者:
笑天下 时间: 2013-4-24 11:14
个人认为应是存疑而已,南阳说、襄阳说都缺少铁证。
汉书上说了南阳与南郡以汉水为界,现襄阳隆中在汉水之南,没有确凿证据说明历史上汉水自襄樊隆中之南改道于其北。
至于襄阳说汉晋春秋所说的“家于邓县,位于襄阳城西二十里之说”仅是一家之言,未有同时其他史书佐证,以习凿齿的信誉来看,不排除其可信性存疑的可能。
裴松之在《三国志·蜀书·董允传注》中,引用了《s:襄阳记》的记载后,又说到与《汉晋春秋》说法不同:“此二书俱出习氏而不同若此……以此疑习氏之言为不审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十八》◎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中,裴在作注时对《汉晋春秋》的记载评论到“臣松之以为如此言之类,皆前史所不载,而犹出习氏。且制言法体不似于昔,疑悉凿齿所自造者也”。
作者:
暴民 时间: 2013-4-24 21:59 标题: 回复 #15 笑天下 的帖子
襄阳西边有山阻隔,隆中陆路不易通襄阳,反而对岸的邓县管理隆中一带会比较容易,不过按襄阳城西二十里来计,隆中在江北也不是没有可能。
作者:
贾芸 时间: 2013-4-25 22:08 标题: 回复 #9 暴民 的帖子
关于邓县县址,我发过贴子,你可以去看,你也可以在百度地图上查邓城村。然后用百度卫星看,很明显。那里出过邓国的鼎。至于邓与穰,是不是都是古邓国的都城,我不清楚。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13-4-29 16:09
原帖由 贾芸 于 2013-4-25 22:08 发表
关于邓县县址,我发过贴子,你可以去看,你也可以在百度地图上查邓城村。然后用百度卫星看,很明显。那里出过邓国的鼎。至于邓与穰,是不是都是古邓国的都城,我不清楚。
郢和鄢好像没人去考证咯。
作者:
贾芸 时间: 2013-4-29 17:41
原帖由 phoenixdaizy 于 2013-4-29 16:09 发表
郢和鄢好像没人去考证咯。
不太明白你为什么提到鄢与郢?很多地方被挖出来都称是楚国曾经的都城,至于史学界如何看,我确实不太清楚。
襄阳的邓城村是不是古代邓国的都城,目前都只说可能。
但是东汉邓县的位置,却是并无争议。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讲的很明白。
术使孙坚击刘表,表遣其将黄祖逆战于樊、邓之间,〔邓县,属南阳郡。樊城,周仲山甫之邑,在汉水北。杜佑曰:樊城,今襄州赡养县。刘昫曰:邓城县,汉之邓县,古樊城也:宋改赡养县;天宝元年改为临汉县;贞元二十一年移县古邓城,乃改为邓城县。〕坚击破之,遂围襄阳。
至于胡三省参考的什么资料,这个自然是不清楚。你可以查下元和郡县志、读史方舆纪要等书,他们对细节的方位有一些分歧,但是对邓县的大致位置,位地汉江北岸、樊城附近是没有疑问的。
而目前的邓城遗址则是一个很多的证据,
作者:
贾芸 时间: 2013-4-29 17:44


http://www.xycq.net/forum/thread-279151-1-1.html,原贴地址
四个角分别对应襄城、樊城、古邓城、隆中
[ 本帖最后由 贾芸 于 2013-4-29 17:46 编辑 ]
作者:
贾芸 时间: 2013-4-29 17:45
襄阳本地的徒步爱好者拍的
http://wrjz.i.sohu.com/blog/view/135541743.htm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