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孔丘孝礼执行情况浅析 [打印本页]
作者:
轮回 时间: 2011-1-19 11:31 标题: 孔丘孝礼执行情况浅析
在孔门宝典《论语》中,孔丘对提出缩短守孝期为一年的宰予斥骂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以此看来,第一,孔丘是知道守孝三年的礼的;第二孔丘是口头大力宣扬的。那么第三,孔丘自己执行了么?
按照孔丘拥趸们记录的孔子年表,孔丘生3岁(元前549年,鲁襄公24年)而父叔梁纥卒,那时候他还小,不必苛责。孔丘17岁(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拉扯他长大的寡母颜征在亡,这时候孔丘应该是尽孝道了。也就是说孔丘这三年,不但不能婚姻,而且不能喝酒赴宴参加各项娱乐活动,甚至不能出来做官和参加社会活动,应该在寡母的墓前搭个草棚、穿上孝衣、吃起素食。可是我们从孔子年表中发现,孔丘在19岁(元前533年,鲁昭公9年)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元前532年,鲁昭公10年)亓官氏生子孔鲤。问题就来了,孔丘在三年之中是娶妻生子一样儿都不没有耽误,没有“居处不安”。鉴于至今没有找到其戴绿帽子的任何记载,足见其周公之礼是行得卓有成效,看不出有什么悲戚。
或者有人要为孔丘辩护,说这门亲事是早就谈下的,结婚属于借孝。但是借孝当在百日之内,且也不符合孔丘的诛心之论。古人结婚虽然没有恋爱期一说,但是也是有媒妁之言和繁琐的程序。亓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官职名称,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可见亓官一族,可不是平民草根,乃是标准的贵族。而当时孔丘还没有什么名气,根本不入士流。就在他17岁那年(请注意是他母亲去世的那年,但愿是在他老妈死之前),他腆着脸去参加季氏专门招待士的宴会,结果被阳虎先生给赶了出来。要攀上这个标准贵族的亲戚,可是要花一番功夫的。所以说,孔丘在18岁的时候,也根本就没有闲着,在忙着找对象。
结合这点,我们倒很容易推出孔丘为什么对他死去多年的老爹叔梁纥情有独钟。要知道孔丘十七年都没有问出父亲的具体情况,直到他母亲死后,才从邻人那里打听到,而且他母亲以妾的身份合葬,也是不合乎礼的,至少没有叔梁纥正妻施氏合葬的记载。可以推演,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孔丘17岁受到阳虎“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的抢白后,认识到自己需要具有贵族的血统,于是有了后来的寻父、联姻。
孔丘与其说是尽孝,不如说是作秀,攀附贵族抱大腿而已。不然何以没有他对寡母孝道的任何记载?当然,孔丘的努力也随后取得了回报,在他20岁那年终于得到了管理仓库的差事,算是步入了管理阶层。
这就是孔丘立于国家博物馆门前的理由么?
[ 本帖最后由 轮回 于 2011-1-19 11:35 编辑 ]
作者:
outmoon 时间: 2011-1-19 11:37
哪个NC提议立孔子像的?居然还立了,中国的耻辱啊。
毛最大的功劳就是打倒了孔老二,居然又TMD站起来了。
老外编中国史,必提孔子,必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流毒千年了,还要继续毒害我们?
[ 本帖最后由 outmoon 于 2011-1-19 11:42 编辑 ]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11-1-19 11:41
轮回不学无术,就是体现在这里了,居然拿孔子家语作证据
可惜,连孔子家语也没说颜征在是孔子十七岁时候死的
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防山。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孔子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母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郰人輓父之母誨孔子父墓,然後往合葬於防焉。
《史记》
顏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顏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聖王之裔。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雖年大性嚴,不足為疑。三子孰能為之妻?”二女莫對。徵在進曰:“從父所制,將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遂以妻之。徵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而叔梁紇卒,葬於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上官氏。生伯魚。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貺。故因以名鯉,而字伯魚。魚年五十,先孔子卒。
《本姓解》
是不是请轮回答疑一下,颜征在死于孔子十七岁,出自哪里?别告诉我你是百度党。哈哈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11-1-19 11:56 编辑 ]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11-1-19 11:48
原帖由 outmoon 于 2011-1-19 11:37 发表
哪个NC提议立孔子像的?居然还立了,中国的耻辱啊。
毛最大的功劳就是打倒了孔老二,居然又TMD站起来了。
老外编中国史,必提孔子,必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流毒千年了,还要继续毒害我们?
你懂个浮云,无知者无畏
作者:
轮回 时间: 2011-1-19 12:31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11-1-19 11:41 发表
是不是请轮回答疑一下,颜征在死于孔子十七岁,出自哪里?别告诉我你是百度党。哈哈
嘿嘿,那至少是一个说法吧。
你找出一个孔老二守三年孝礼的证据?还有,除了埋葬,他有哪些孝行?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19 13:09
轮回也不就是按照百度。
何新《孔子年谱》上,把颜征在去世就放在昭公八年(18岁)。而九年(19岁)娶亓官氏女。
但是同书也提到:“蔡尚恩以为:孔子丧母年在十五岁时”。而且还提到:孔子19岁娶亓官氏,“崔述指出:其说并不足信”。
所以这真可能是一笔糊涂账。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1-1-19 13:31
哈哈,我又来说题外话了。谁给解释下“孔丘”两个字应该怎么读?
作者:
KYOKO 时间: 2011-1-19 13:36
Kong Qiu?
还是你说的所谓的雅言该怎么读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1-1-19 13:40
有人说应当读long mu(三声)
据说是为避讳。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11-1-19 15:20
原帖由 轮回 于 2011-1-19 12:31 发表
嘿嘿,那至少是一个说法吧。
你找出一个孔老二守三年孝礼的证据?还有,除了埋葬,他有哪些孝行?
你干脆自己发明一个说法,夫子19岁母丧,19岁娶并官氏(也作亓官氏),岂不是更有张力?何必被我逮到百度党的小尾巴。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19 19:01
孔子咋样是弄不清楚了。但是后世圣贤多做作,故而不得不说所谓的圣人要是太完美那就是妖精了。大贤尽伪呀!孔子为人我觉得也如此。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就这理论。没有长期的实践能出来?看来孔子没少享过福!
[ 本帖最后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19 12:03 编辑 ]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1-19 19:36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19 19:01 发表
孔子咋样是弄不清楚了。但是后世圣贤多做作,故而不得不说所谓的圣人要是太完美那就是妖精了。大贤尽伪呀!孔子为人我觉得也如此。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
原来吃鱼生不要吃变色变味的就叫享福啊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19 20:22 标题: 回复 #12 阿巽 的帖子
原来你就看到那一句,
“色恶不食”算什么,颜色不好就不吃了 ,谁这么娇气?皇帝?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11-1-19 21:24
色恶,食失常色。 臭恶,变味也。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1-1-19 21:35
依旧请哪位先生帮我解答下“孔丘”的读音问题……谢谢……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19 21:36
在当时,这已经算是讲究的了,整体一句看就是吃饭的标准而已,吃饭讲究的,不是贵族就是富人。。。。。。
作者:
恨地无环 时间: 2011-1-19 22:20 标题: 回复 #16 我本人间惆怅客 的帖子
孔子本来就是宋国贵族后裔。这个不需要靠吃饭讲究不讲究来证明了。
再说了,即使像孔子那样少年贫贱,像颜回那样箪食瓢饮,也是有权利吃饭的时候讲究下干净和礼仪的。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19 22:50 标题: 回复 #17 恨地无环 的帖子
没人说不可以,吃饭如此讲究并不为过,但作为圣人却有些事儿多,正如我所说的圣人不完美没有错
作者:
巴卡斯博士 时间: 2011-1-20 09:23
孔子讲究和推崇的是“礼”这是他的吃饭家伙
可是,孔子制定的标准要求太高。
常人难以达到,所以后世出现了许多“伪君子”
墨子也是一样,要求太高根本做不到。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11-1-20 10:12
老实说我非常鄙视楼主这类人,你们是为打到而打到,似乎打到了古人就能够显得你更高明些,打到了古人,就能够为你自己的一些无耻行为找借口了。
孔子推崇礼,那是为了治理国家,就好像法制社会一样,那是一种国家理念,这礼即便不是完美的,即便是统治者压迫人民的工具,那又怎么样?至少在2000年前,这礼是有意义的。你现在的法制社会难道就是完美的吗?难道就找不到漏洞吗?西方没有孔子,所以西方的封建社会国家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字:乱!二个字“黑暗”。你一定要用2000年以后的思想来打到2000年的思想,有意义吗?你知道什么叫此一时彼一时吗?
孔子的治国理念也还罢了,其实我并不怎么感冒,无非是百家的其中一家。但是孔子教化人民的功绩那是流芳千古的。中国几千年来文化水平为什么能远远高于外国?就是因为有孔子创立的这种教学文化体系。当然了,没有孔子也有其他子,没有孔子也许其他子也能创建这教学体系,但是事实就是孔子创建了。中华文明能传承千年,也得益于孔子建立的文化体系。
此外,我认为孔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哲学。哲学这东西一般人搞不懂,所以大多数人都认为没有什么用。我小时候读书也完全不懂哲学是什么,到了大学也完全看不起哲学。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哲学对于个人也许不重要,但是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说就太重要了。哲学归根到底就是要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个人靠什么来判断对错?靠哲学——你们每天在潜意识里都在利用孔子创建的哲学来判断是非。我奉劝反对孔子的人都去好好用心的读一下论语,好好思考一下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孔子就算再英明,也不可能永远对。即便他永远都对了,也不可能永世都对。当今社会相比春秋时期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现在的中国人,应该思考的是追寻祖先的足迹,去建立一套适合当前世情国情的国家理念、文化体系、治世哲学。我们推崇孔子一是对他当年的贡献表示感谢和敬佩。二是希望能够依托他当年创建的东西来创建新时期的新东西——毕竟孔子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国民的血液中,一切完全脱离孔子思想的新理念肯定不是最适合中国的理念。三是希望大家能够像孔子一样为国家,为民族,铺出一条康庄大道。不是叫你去死学孔子,毫无建树。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11-1-20 10:18
太祖反对孔子,其重点也是为了反封建,当时的人们知识水平很低,孔子是封建的一个代表,所以反孔子就等于反封建。但是孔子创建的哲学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了,这是无法反的。
今天的中国再要靠反孔子来反封建,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我知道轮回是毛派,但是你真的有理解太祖的想法吗?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11-1-20 10:19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19 22:50 发表
没人说不可以,吃饭如此讲究并不为过,但作为圣人却有些事儿多,正如我所说的圣人不完美没有错
恰恰相反,你可以参考一下王弼的意见。(科普:王弼,死的早,却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弼曰:“圣人(孔子)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0 13:39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19 22:50 发表
没人说不可以,吃饭如此讲究并不为过,但作为圣人却有些事儿多,正如我所说的圣人不完美没有错
我总觉得吃饭要讲究个干净是最根本的。
至少不该吃腐烂的东西。
我现在吃饭,不过馒头咸菜。
不过即使这样,也总还是要个干净。
这个,不是贵族才这样讲究的,乡下老大娘也是这样做的。
我觉得吃饭要求个干净,不吃变色变味腐烂的食品,不过分----无论到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不过分。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1-20 13:41 编辑 ]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1-1-20 15:39
原帖由 luke19821001 于 2011-1-20 10:18 发表
太祖反对孔子,其重点也是为了反封建,当时的人们知识水平很低,孔子是封建的一个代表,所以反孔子就等于反封建。但是孔子创建的哲学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了,这是无法反的。
今天的中国再要靠反孔子来 ...
因为没有人理我,那我理下你吧。你知道“封建”是什么?还反“封建”?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0 16:19 标题: 回复 #22 悼红狐 的帖子
这些有何意义?谁规定孔子必须一点瑕疵都没有?在我看来,这已经不算是个好方面了,但不一定要别人也接受这观点,但是有人为孔子他老人家修饰争辩,确不是我的事,在我看来不好就是不好,圣人也是人,有瑕疵无所谓,关键是别把他粉刷的像个神似地,别人一找出点毛病,就迅速为其辩解,没意义!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0 16:24 标题: 回复 #23 tiger1970 的帖子
在今天坏一点点,狗都不吃,但是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当时,你认为乡下老太太能如此?别告诉我那老太太是哪个诸侯他妈来乡下度假了。没人说过分,但是孔子弄这套理论难免让人觉得矫情!我不否认他的全部,但是我也绝不认同他的全部,现代某些言论抨击孔子是不对,但是同样,为孔子极力遮掩毛病的言论更无知!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0 16:36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0 16:24 发表
在今天坏一点点,狗都不吃,但是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当时,你认为乡下老太太能如此?别告诉我那老太太是哪个诸侯他妈来乡下度假了。没人说过分,但是孔子弄这套理论难免让人觉得矫情!我不否认他的全部,但是我也 ...
请拿出春秋末期中原地区平民普遍吃腐败食物的证据。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0 16:51 标题: 回复 #27 tiger1970 的帖子
那么就请拿出来那时候人人都吃干净的食物的证明吧,当时的生产力还真“高”呀!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11-1-20 18:00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0 16:19 发表
这些有何意义?谁规定孔子必须一点瑕疵都没有?在我看来,这已经不算是个好方面了,但不一定要别人也接受这观点,但是有人为孔子他老人家修饰争辩,确不是我的事,在我看来不好就是不好,圣人也是人,有瑕疵无所 ...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作为人,谁都有问题,没人否认吧。但,孔子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那个形象是圣人,他表现出来的是完美的。难道你要跟我讨论一个在历史上影响很小的真孔子?对不起,这种讨论我觉得毫无意义。
而且,我认为因为孔子是圣人导致出的影响才是实际的,孔子是圣人这个前提条件我都觉得没有任何必要讨论,哪怕它是错误的,也没有必要。因为否定这个前提,让附着在它之上的实际意义消失。而我的关注点恰恰是这些历史意义,因此,这个前提哪怕我再不同意,我也要默认,否则我无法理解历史的意义。
另外,孔子是圣人作为历史上哲学流派的基础前提,这也不代表,这些历史哲学流派就不会超出这个前提。
所以,不论是现实性、历史性还是必要性,我都不觉得孔子圣人形象需要被讨论。你需要一个真孔子干什么?
[ 本帖最后由 悼红狐 于 2011-1-20 18:04 编辑 ]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0 18:05 标题: 回复 #29 悼红狐 的帖子
那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既然有缺点,为什么不能说?谁规定的,圣人不是神人,人家说了,就有人辩解,难道非得把他说成完美才有意义?那我宁愿多说些无意义的。
竟然编辑。。。。那我也编辑,那么按你那么说,本朝太祖就是圣人了,孙中山也是如此,何必闲的放屁议论那些东西?历史上的王朝定义,官方都给了,其意义也明示了,何必开这个区,是饱了撑的。不如大家散伙吧!没啥可讨论的。
[ 本帖最后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0 11:08 编辑 ]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11-1-20 18:08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0 18:05 发表
那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既然有缺点,为什么不能说?谁规定的,圣人不是神人,人家说了,就有人辩解,难道非得把他说成完美才有意义?那我宁愿多说些无意义的。
竟然编辑。。。。那我也编辑,那么按你那么说,本 ...
谁不让你说了?你不是正在这里说得正高兴么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0 18:10 标题: 回复 #31 悼红狐 的帖子
我本来高兴得很,偏偏有人在那找话起刺儿,让人心中好不痛快呀!
作者:
悼红狐 时间: 2011-1-20 18:14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0 18:10 发表
我本来高兴得很,偏偏有人在那找话起刺儿,让人心中好不痛快呀!
你不痛快就是不让你说话?真霸道啊。你要找痛快,何必来论坛呢。一定和你有不同意见的人,你只有忍耐。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0 18:18 标题: 回复 #33 悼红狐 的帖子
哈哈 霸道是霸道!不过不是我,是某人,痛不痛快关键看人,某人本身就不是痛快人,我又怎能痛快,貌似是我开始的说句没营养的闲话,然后开始这没营养的辩论似的(重31楼看)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1-1-20 18:21
原帖由 悼红狐 于 2011-1-20 18:14 发表
你不痛快就是不让你说话?真霸道啊。你要找痛快,何必来论坛呢。一定和你有不同意见的人,你只有忍耐。
其实也应该允许别人不痛快.............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0 18:23
痛不痛快不是意见不合,而是有人不好好发表己见,反而说闲话,这让人怎么玩?从31楼开始看,是谁说句没营养的“水”话开始找茬的。还说我霸道,到底是谁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0 11:25 编辑 ]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11-1-20 21:09
挑孔子的刺很容易,不过就本文所选的论据来看,至少是不慎重的。选材起码得选些有确凿证据证明的事实的行为。这是常识。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0 21:27 标题: 回复 #37 蒹葭苍苍 的帖子
没人一定也要挑刺儿,但是既然评论了,就把他当个人来看,孔子是文化上的巨星,不是宗教,没必要把他神化!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11-1-20 21:37
其实,很多人都存在一种误区。影响我们的是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孔子这个人。孔子这个人在实际的历史上,在他所处的时代,影响力有限。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0 21:40 标题: 回复 #39 蒹葭苍苍 的帖子
正因为如此,又何必为其掩饰些小毛病,没必要。在中国真正相信孔子是圣人的,基本很少。虽然他的思想影响着国人,但是不会有人认为他完美,只不过是说不说出来而已。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1-21 08:32
非汤武而薄周孔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1 08:50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0 16:51 发表
那么就请拿出来那时候人人都吃干净的食物的证明吧,当时的生产力还真“高”呀!
谁主张,谁举证。
你主张他们违背常理吃腐败食物,自然该你举证。
另外,注意版规----1840年后的东西不要提。
轮回兄啊轮回兄,你看你这口舌惹得......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1-21 08:53 编辑 ]
作者:
congwanshui 时间: 2011-1-21 08:59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0 21:40 发表
正因为如此,又何必为其掩饰些小毛病,没必要。在中国真正相信孔子是圣人的,基本很少。虽然他的思想影响着国人,但是不会有人认为他完美,只不过是说不说出来而已。
谈毛病也没有问题, 但是请谈点靠谱的东西。 你出的论据有问题, 大家谈的也是你出具的论据有问题, 你扯堆没用的干嘛?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11-1-21 10:30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11-1-20 15:39 发表
因为没有人理我,那我理下你吧。你知道“封建”是什么?还反“封建”?
你这是在搞文字游戏,封建这东西不同国情意义不一样,既然政治书上定义我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民国为止都可算封建社会,那就这样认为就行了。老毛认为后世儒家被统治阶级利用压迫人民,所以树立标杆以打到孔子来表示打到封建压迫。现目前我国的旧有压迫基本绝迹,新的压迫与孔子已经没有任何关系,老毛打到孔子的目的已经不存在了,又何必抱住不放。难道你认为朝廷搬出孔子来是为了复辟皇权吗?你自己相信吗?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1-1-21 15:30
原帖由 luke19821001 于 2011-1-21 10:30 发表
你这是在搞文字游戏,封建这东西不同国情意义不一样,既然政治书上定义我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到民国为止都可算封建社会,那就这样认为就行了。老毛认为后世儒家被统治阶级利用压迫人民,所以树立标杆以打到孔子来 ...
有两种正统的封建说,一种是战国封建说,一种是西周封建说。春秋战国封建说即使有,也不会是政治书上说的。
[ 本帖最后由 绝世天骄 于 2011-1-21 15:33 编辑 ]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1 17:03 标题: 回复 #42 tiger1970 的帖子
那要举什么证?举孔子吃饭挑剔?他那要求除了贵族富甲外,还真就没几个老百姓能做到?“乡下老太太都不吃”的言论,最起码到了封建末期,生产力大有提高的时候也未能达到,本朝建国初时也是如此。在春秋战国那个时候的生产力水平既然能让平民挑三拣四的吃东西。。。。厉害!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1 17:10 标题: 回复 #43 congwanshui 的帖子
那什么叫有用?非得使别人一起遮掩圣人的毛病就有用?还有什么叫靠谱?把孔子尊为神就是靠谱?
“大家谈的也是你出具的论据有问题, 你扯堆没用的干嘛?”
大家探究没什么,关键是谁不让你谈了?我说那么多就是扯没用的,那你这回帖是扯什么有用的呢?要说就说点有质量的,前前后后没一句和话题有关,也没一句自己的论点,就知道说闲话逞能耐!说的有理我自然会服!但要靠言论说服,不是靠瞎扯淡!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1 17:11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1 17:03 发表
那要举什么证?举孔子吃饭挑剔?他那要求除了贵族富甲外,还真就没几个老百姓能做到?“乡下老太太都不吃”的言论,最起码到了封建末期,生产力大有提高的时候也未能达到,本朝建国初时也是如此。在春秋战国那个 ...
十分简单:让你找考古成果难为了你一点,只要能找出文献中明确记载春秋时期平民经常吃腐败东西就成。
你提到了“建国初”。这个版不允许提1840年以后的东西----再次提醒你注意版规。
这个版,就是个纯粹的历史版,想借啥说事儿的,另外有茶馆啊。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11-1-21 17:26
可以找论文,用谷歌学术搜索了一下,有关周代饮食的文章还是挺多的。但是我没在学校,无法下载收费论文。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1 17:35 标题: 回复 #48 tiger1970 的帖子
那么阁下就难为下自己吧,找找在战乱不断地春秋,平民能够有挑食的闲暇呀!后面扯那么多干啥?我犯规扣分也是扣我的,阁下还是多收集下春秋人生活甚好,没有战乱,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不用努力辛苦的劳动了,当时有很多现代化机器帮着生产,生产力后无来者等文献吧!
什么!饭有点坏了?撇了!
作者:
司机佬 时间: 2011-1-21 20:49
竟然扯到生产力上去了 - -!
吃腐坏食物会得病的哟 不要太低估古人的知识水平和智商呀 我实在是没有看出那句话有什么不对
楼下别转话题呀 看朋友们批楼主挺有意思的
封建问题其实可以另开一帖的
作者:
司机佬 时间: 2011-1-21 20:55 标题: 回复 #30 我本人间惆怅客 的帖子
29楼悼红狐的意思是作为儒家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的孔子
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形象
至于真实的孔子形象 应该拿来八卦 不能拿来做论点演讲
惆怅客你偏激了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1 21:10 标题: 回复 #51 司机佬 的帖子
难道你认为和生产力没关系?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1 21:16 标题: 回复 #52 司机佬 的帖子
那么谁规定就一定不可以透过外衣真实的看待孔子了?楼主说的纵然有问题,但又何以不能议论??谁这么霸道?
作者:
263441145 时间: 2011-1-21 21:3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
原谅我实在没看出这话说明孔子很会享受…
[ 本帖最后由 263441145 于 2011-1-21 21:39 编辑 ]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1 23:46 标题: 回复 #55 263441145 的帖子
只是说法,能制定出一个理论的,最起码要自己能办到的基础上吧!他孔子没饭吃了,天天面对着剩菜剩饭、过期产品,我不信他边吃边做那理论
作者:
风精之羽 时间: 2011-1-22 13:32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1 23:46 发表
只是说法,能制定出一个理论的,最起码要自己能办到的基础上吧!他孔子没饭吃了,天天面对着剩菜剩饭、过期产品,我不信他边吃边做那理论
话说。。生产力低下吃不饱饭的时代,怎么会存在“剩饭”。。。这“剩菜剩饭”的概念也太现代了吧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1-22 14:15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1 23:46 发表
只是说法,能制定出一个理论的,最起码要自己能办到的基础上吧!他孔子没饭吃了,天天面对着剩菜剩饭、过期产品,我不信他边吃边做那理论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忔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颖阳,而共伯得乎丘首。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2 14:18 标题: 回复 #57 风精之羽 的帖子
看帖看论点,你这这算什么?用不用再仔细看看我有没有打错字????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2 14:21 标题: 回复 #58 阿巽 的帖子
不错 ,是很高尚。不过敢问这是那一时期???在我记忆中孔子应该不是一直都这样吧??难道他没享过福??别说没有。。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1-22 14:29
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弟子皆有饥色。子路进问之曰:“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孔子曰:“由不识,吾语女。女以知者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女以忠者为必用邪﹖关龙逢不见刑乎!女以谏者为必用邪﹖吴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孔子曰:“由!居!吾语女。昔晋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越王句践霸心生于会稽,齐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故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1-22 14:32
“厄于陈蔡”虽然资料不多,但事关夫子受难,不可等闲视之,故相关故事不管来自儒家还是道家,首先涉及大节。虽然如此,儒家讲道德、论修养,不能不拘小节。但其对立面,也懂得利用小节作文章。《孔丛子》中有个记载,透露这方面的一些消息:
墨子曰:“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子路烹豚,孔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之;剥人之衣以沽酒,孔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之。”诘之曰:“所谓厄者,沽买无处,藜羹不粒,乏食七日。若烹豚饮酒,则何言厄乎?斯不然矣。且子路为人,勇于见义,纵有豚酒,不以义,不取之,可知也。又何问焉?”(《孔丛子·诘墨第十八》)
这一记载值得注意的理由,既非情节可信,也非诘问者有力,而是利用小节作道德文章的心思。厄于陈蔡的故事,其中有另一个关键词,就是“七日不火食”中的“食”。人饿慌了,取之即食,不问来路,实属常情。但对于高谈“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卫灵公)的孔子来说,要求就不应一样。刚好墨家正是道德感极强的派别,对于他们来说,揪住这种小节就有足够的杀伤力了。先秦诸子中,最早形成对立的两家,是儒与墨。儒墨互相攻讦的例子,远不只这一则。单是《孔丛子》中的《诘墨》篇,列举的就有九例。所涉范围,大到犯上作乱,小到饥不择食,都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对孔子个人道德形象的攻击。上述故事就是引自《墨子·非儒下》。据说带有墨家倾向的《晏子春秋》,甚至把孔子厄于陈蔡的原因,说成是晏子设计的结果。其实,与儒道、儒法的关系比,儒墨无论在个人品德还是社会关怀方面,思想最接近。可正是思想接近,而又不肯合流者,争辩最激烈。《孟子》辟杨墨,也称不是好辩,而是不得已。既然道德主张接近,观念之争有时就不那么容易占上峰。余下的手段,除了自身在实践中严格自律外,还可以寻找借口,指控对手不诚实,或言行不一,瓦解其公信力。儒者深知其中利害,所以要进行辩护。
不知是受墨家的启示,还是民以食为天,“食”其实就是大问题。儒家也出来为“厄于陈蔡”作“食”的文章,下面是两则相关的记载: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观之,不悦,以为窃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孔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孔子家语》卷五“困厄”第二十)
一望便知,两则故事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孔门师弟在七日不食的情况下,弄来少许食品为救命稻草。而颜回在无人在埸的时候,先取而食之,由此而引起师友对其人品的怀疑。但经孔子机智的盘问,最后均证实为一埸误会,重树颜回的正面形象。但是,第二个故事在人物塑造方面,有新的内容。首先是增加了子贡。不但善贾的子贡有能力籴米,同时,也由他代替孔子承担怀疑颜回的角色。从其向孔子告发的方式中,也暗示其对平时颜回受宠的不服,非常贴近子贡的身份性格。与此相关,是孔子从前一故事的疑颜回,变成对颜回坚信不疑。孔子对弟子尤其是对颜回,不是浅知,而是深知,这无疑使孔子的导师形象更加完满。从线索的联系、细节的增补,到意义的发展,可以推测,《孔子家语》的故事,是从《吕氏春秋》脱胎而来的。《孔子家语》是对《吕氏春秋》故事圣人形象的一次向上的微调。总体上看,既然墨家挑起事端,指控孔子自律不够,儒家的应诉的办法就是“举证”:连孔门弟子都能洁身自好,何况夫子。在个人品德上,只有小节的讲究,才能有完美的形象。说到底,这些故事也是对“厄于陈蔡”立德这一主题的重要补充。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2 14:32
。。。。。。。。。这算什么??、我承认我看的不太懂,不过大概意思我想应该和之前说的没关系吧!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2 14:35 标题: 回复 #62 阿巽 的帖子
大概看了一下,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能说明深入看真实的孔子有问题??
作者:
intermlbai 时间: 2011-1-22 18:26 标题: 回复 #64 我本人间惆怅客 的帖子
伊斯兰教、犹太教都叫人“挑食”,但是“挑食”都是为了保障食品清洁,进而保证身体健康,我觉得夫子关于饮食的言论和那些戒律基本是一个层面上的,有什么问题么?
夫子“挑剔”说明当时有人不挑剔,不用你去找什么考古发现也可以推论出来,但是你不能证明孔子的“挑剔”是不对的,难道说有人还在挨饿,不挨饿的人就没有权利要求自己的食物好一点,甚至说只是整洁一点?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2 18:36 标题: 回复 #65 intermlbai 的帖子
谁说不可以,但是他们所在的时代,战乱不断,百姓能吃上饭就不错了,能吃上肉那就是更不错了,因此只有在贵族或地主阶级,才有挑食的权利,他孔子身在当时,能做到这点已经说明很享福了,我说的有错??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1-22 19:49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2 14:35 发表
大概看了一下,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能说明深入看真实的孔子有问题??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千百年来早就被显微镜下“深入看”得透透彻彻了,不知道你还想看出什么来
对了,最近最猛烈的一股批孔潮流过去才四十年,翻翻故纸堆,您能发现孔子“更真实”的一面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1-22 20:04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2 18:36 发表
谁说不可以,但是他们所在的时代,战乱不断,百姓能吃上饭就不错了,能吃上肉那就是更不错了,因此只有在贵族或地主阶级,才有挑食的权利,他孔子身在当时,能做到这点已经说明很享福了,我说的有错??
嗯,在大家的循循善诱下,您终于快接近问题的本质了
孔子的“挑食”除了卫生之外还有什么——那就是“礼”,就是秩序,孔子认为,当时正是由于“礼崩乐坏”,才会社会动荡,造成老百姓吃不上饭,只有恢复周礼,言行举止都有规矩可循,才能天下大同,这也是他身体力行的
所谓贵族更是理所当然的,礼不下庶人,一般平头老百姓你还没资格讲究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2 21:19 标题: 回复 #67 阿巽 的帖子
我可不是批判,只是坚持人无完人观点而已!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2 21:23 标题: 回复 #68 阿巽 的帖子
循循善诱就是这个意思。。。。。。那我算是循循善诱很多人了。。。
那么如此,我说的孔子也很享福有错吗,最起码他定出理论了,这么说他是有一定基础可以实践的,那么他在当时算不算是享过福??这有什么错?弄了半天一大堆话,就是为了这个,一句话说明就可以了,结果还“循循善诱”了我这么长时间,真是"不好意思"呀!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1-22 23:16
孔子要是安心享福又怎会周游列国厄于陈蔡
看来阁下还是墨家的信徒,孔子出身贵族就是原罪啊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2 23:23 标题: 回复 #71 阿巽 的帖子
笑话 歪曲对手意思,也算是一种辩论的手段??周游列国为了宣传学说,有何不可?再说他是在本国呆不下去的,之前可是鲁国的官呦。。我是墨家的信徒,那阁下不是纵横学派的传人吧??这么能扯,颠倒黑白足见尽得真传呀!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1-1-22 23:56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2 23:23 发表
笑话 歪曲对手意思,也算是一种辩论的手段??周游列国为了宣传学说,有何不可?再说他是在本国呆不下去的,之前可是鲁国的官呦。。我是墨家的信徒,那阁下不是纵横学派的传人吧??这么能扯,颠倒黑白足见尽得 ...
哪里哪里,论起歪曲颠倒黑白的本事,这楼里面诸位离阁下差远了
作者:
我本人间惆怅客 时间: 2011-1-23 11:30 标题: 回复 #73 阿巽 的帖子
客气客气呀,话说在下功力尚浅,只能拿出尚存在的东西胡扯下。哪像阁下,神功盖世,郭德纲见了都要低声叫下前辈,在下哪里比得了。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11-1-24 09:59
原帖由 我本人间惆怅客 于 2011-1-21 17:35 发表
那么阁下就难为下自己吧,找找在战乱不断地春秋,平民能够有挑食的闲暇呀!后面扯那么多干啥?我犯规扣分也是扣我的,阁下还是多收集下春秋人生活甚好,没有战乱,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不用努力辛苦的劳动了,当时 ...
看看,看看,这是来吵架还是来聊天的?
为啥说到版规问题啊?因为这个版本身是个历史版,而研究历史最好不要和现实挂联起来,特别是这又是“笔谈”。
版规限定只许谈论1840年以前的事情,想来部分也是这个原因。
而人家和你规规矩矩谈1840年以前的事情,你偏把话题往1840年以后扯,即使你不在乎,对人家也不好啊。明白啦?这不仅是扣你一个人积分的问题。
历史就是历史,别和现实挂连。要是版规允许牵扯1840年以后,说实话,很多人是不会进这种版面的。可是这个论坛、这个版面就是说明版规不允许挂连1840年以后的,所以这些人才进来。你要是违反版规,事实上就是逼这些人不说话或者干脆离开。明白啦?
而茶馆本身就是个时事版。这说明管理者和版主对应付该版面的一些事情做好了准备。
[ 本帖最后由 tiger1970 于 2011-1-24 10:04 编辑 ]
作者:
轮回 时间: 2011-2-4 16:54
原帖由 luke19821001 于 2011-1-20 10:12 发表
老实说我非常鄙视楼主这类人,你们是为打到而打到,似乎打到了古人就能够显得你更高明些,打到了古人,就能够为你自己的一些无耻行为找借口了。
孔子推崇礼,那是为了治理国家,就好像法制社会一样,那是一种 ...
为了打倒而打倒?恐怕是你为了吹捧而吹捧吧!
孔老二就是个棒槌而已,不过老而不死,谁活到七十多岁也有那么几句有意思的话,就他那怂样儿,也就赵本山和冯小刚水平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