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推荐几部京剧名段 [打印本页]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4 19:59     标题: 推荐几部京剧名段

上次在轩辕调查大家是否喜欢京剧,发现喜欢的人不多,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段我个人很喜欢的名段,希望能激起原本不喜欢京剧的人的兴趣。
呃,本人不是很专业,西皮二黄啥的不太懂,所谓喜欢都只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这里推荐的几段,大多是快节奏的,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话说冗长的戏我也没耐心看完),而且很多都是根据古典小说编的,喜欢小说的人对情节比较熟悉。
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这段我听过好多版本,最好还是马连良和朱强的
锁五龙(号令一声绑帐外):金少山的最好
武家坡(苏龙魏虎为媒证):这个都可以
斩黄袍(孤王酒醉桃花宫):这段是讲赵匡胤和陶三春的,仔细读过《围城》的人可能对“孤王酒醉鹰潭宫”这几个字比较熟悉
断密涧(这时候孤才把这宽心放):李密和王伯当的最后演出,这段我很喜欢听,不过不知为什么,知名度不算太高,今年春晚上孟广禄唱的就不错
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李维康的就不错,当然,要是能找到梅兰芳的原版就更完美了
游龙戏凤(月儿弯弯照天涯):这段写正德帝调戏民女,中间有段对白很有意思
定军山(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谭派名段,谭富英、谭元寿父子的最好
四郎探母(听他言):于魁智和李胜素黄金搭档
珠帘寨(贤弟抬头来观瞧):李克用点太保,把太保们说的神乎其神,结果看了《残唐五代传》才发现都是草包(这段四大须生都唱,各有特点)
珠帘寨(昔日有个三大贤):珠帘寨这出戏真的集中了许多精华
锁麟囊(春秋亭外风雨暴):程砚秋的名戏
我比较喜欢老生和花脸,感觉比较明快,旦角特别是老旦听得不多,老旦可以听一下“叹张义”那段和《对花枪》(罗家枪的故事哦)
作者: suomingyaodao    时间: 2010-3-14 20:01

一个懂京剧的年轻人,罕见啊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14 20:08

我也很喜欢听京剧,可惜论坛找不到知音啊,发那个版感觉都不合适。坚决支持楼主弘扬国粹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0-3-14 20:10

京剧还是听唱腔、看表演,至于剧情那是滚瓜烂熟
推荐了这么多貌似只有贵妃醉酒一段是慢板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14 20:12

我很喜欢程派,尤其是张火丁的锁麟囊;还有麒派,就是周信芳的那种老生,比如未央宫、追韩信;在就是老唱段了,马长礼当年的珠帘寨最好,我写《五代十国》小说还是这部戏来的灵感呢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4 20:13

呃,我前面都说了,这次推荐的主要推荐快板的,对于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听慢戏估计没这个耐心和兴趣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0-3-14 20:13     标题: 回复 #1 张洋 的帖子

咋没有“我正在城楼卖烧饼”?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14 20:14



QUOTE:
原帖由 邓仲华 于 2010-3-14 20:10 发表
京剧还是听唱腔、看表演,至于剧情那是滚瓜烂熟
推荐了这么多貌似只有贵妃醉酒一段是慢板

不想中华兄也是这方面的行家,比我这专听西皮流水的强多了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14 20:15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0-3-14 20:13 发表
咋没有“我正在城楼卖烧饼”?

那段好像是散板,应该不是楼主推荐的范围之内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4 20:15     标题: 回复 #5 麒麟子 的帖子

不是很喜欢《追韩信》的腔调
张火丁唱得好,长得也漂亮,真的很不错
作者: xiah_P    时间: 2010-3-14 20:17

最近喜欢张火丁和李胜素~~还特地去败了套青衣张火丁

[ 本帖最后由 xiah_P 于 2010-3-14 20:28 编辑 ]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0-3-14 20:18



QUOTE:
原帖由 麒麟子 于 2010-3-14 20:15 发表

那段好像是散板,应该不是楼主推荐的范围之内

那是西皮二六
作者: xiah_P    时间: 2010-3-14 20:19

京剧迷还真不少捏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4 20:20     标题: 回复 #11 xiah_P 的帖子

LS打错了,是李胜素
我感觉当代唱旦角的就她们两个最漂亮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4 20:25     标题: 回复 #12 邓仲华 的帖子

仲华兄一看就是专业的。。。可以考虑在论坛建个京剧版块
作者: xiah_P    时间: 2010-3-14 20:29



QUOTE:
原帖由 张洋 于 2010-3-14 20:20 发表
LS打错了,是李胜素
我感觉当代唱旦角的就她们两个最漂亮

果然错了~~编辑掉编辑掉~~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0-3-14 20:50

想要建版,除特殊情况外,某种话题的讨论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氛围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0-3-14 22:35

咋没人推荐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0-3-14 22:39

饿对样板戏不感冒 只有三段 军民鱼水情 智斗 今日痛饮庆功酒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0-3-14 22:46

那个大保国楼主也木说啊。

就是“功劳簿并木有娘娘的令尊”那一段,偶听的是王蓉蓉和孟广禄的。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4 22:54     标题: 回复 #20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呵呵,我只挑了一部分自己比较喜欢同时也比较容易普及的说了说,要是把京剧中好听的段子都发上来,估计打字打得手都酸了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4 23:02     标题: 回复 #18 阿巽 的帖子

关于样板戏,《霸王别姬》里程蝶衣说得好,京剧这种传统的艺术披上现代的外衣就失去原来的韵味了现在偶看到电视上唱现代京剧就换台
作者: 颖颖    时间: 2010-3-14 23:35

小时候通过我奶奶的关系,跟张君秋老先生学过几段《女起解》和《甘露寺》,所以一直以来成为铁杆张派粉丝。

[ 本帖最后由 颖颖 于 2010-3-14 23:37 编辑 ]
作者: 庞桶    时间: 2010-3-15 05:44

说是快板,还是太慢啊,劝千岁那段,ktv里头就没法唱,真的等死人

既然有高手正好请教一下,有一篇“1939年中条山“六六战役”中,陕军96军177师新兵团抗日殉国”的贴子里提到:
在陕西媒介相关描述中,800壮士集体投河的一幕,曾被山里的村民看见了。“这位村民至今还记得最后一名士兵跳河的情景。那是一位旗手,双手紧攥着军旗。他在跳河前吼了几句秦腔,是《金沙滩》中杨继业的两句:“两狼山—战胡儿啊—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死—生啊—”

这个唱词京剧有没有?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15 10:36

不错不错,现在京剧都电视化了,在影音版区托管还是可以滴
作者: 上官刃    时间: 2010-3-15 11:05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偶现在手机铃就是这个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3-15 11:08

《坐宫》一折,还是耿其昌李维康夫妇的合作最好,不过这俩现在不如于李、杜王两对出场多。

至于楼主说的《锁麟囊》春秋亭一段,目前的演员中,俺觉得木有比刘桂娟更适合这一折的了。
张火丁的口型还是太夸张了,成天都是出于发“呜”的状态,不过她给程砚秋音配像的几部里扮相不错,假唱不需要用力啊。
当然,比起成天歪着嘴的迟小秋是要好多了。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0-3-15 12:23



QUOTE:
原帖由 庞桶 于 2010-3-15 05:44 发表
说是快板,还是太慢啊,劝千岁那段,ktv里头就没法唱,真的等死人

既然有高手正好请教一下,有一篇“1939年中条山“六六战役”中,陕军96军177师新兵团抗日殉国”的贴子里提到:
在陕西媒介相关描述中,800 ...

“劝千岁”是西皮原板转流水,如果连四句半的原板还嫌慢那就没办法了
至于《金沙滩》那两句是秦腔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3-15 12:30



QUOTE:
原帖由 邓仲华 于 2010-3-15 12:23 发表

“劝千岁”是西皮原板转流水,如果连四句半的原板还嫌慢那就没办法了
至于《金沙滩》那两句是秦腔

这段原板不带导板,已经不算慢了。导板加回龙基本都能唱个几分钟。
要听快板可以听《四郎探母》的见弟,那个算是比较快了。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0-3-15 12:39

说起来不喜欢样板戏的原因是不符合京剧本身,凡是主要人物必要有大段的导原散碰,唱段多得很,但其实根本不顾及演员受不受得了,似乎京剧不唱就不行,其实并非如此。马连良先生的一出《三字经》有唱腔吗?但绝对是一出好戏,视为一绝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5 12:42

哈哈,我这一发帖,把潜水的京剧迷都炸出来了
话说甘露寺那段是原版转流水,“青龙偃月鬼神皆愁”之前的是西皮原版,但也不是太慢了哈
感觉轩辕喜欢京剧的人才还是很多的,专业的高人可以尝试着建个版,小弟愿附骥尾,感觉人气不会比韦编三绝这种学术版块低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3-15 12:42     标题: 回复 #30 邓仲华 的帖子

所以《三字经》没人演了。
像程派的《碧玉簪》唱词少,也不怎么讨好。

样板戏跟新编剧一样,听着不舒服的就是用标准普通话。前几天下了《下鲁城》,听起来真tmd别扭啊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5 14:01     标题: 回复 #30 邓仲华 的帖子

呵呵,现在新排的京剧最恶心的就是把毛主席的诗词用西皮原版唱出来了,还不如朗诵好听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15 14:13

新排京剧最受不了的并不是题材,我认为是过多的现代音乐元素纳入进去,和传统京剧的伴奏融合,真有点别扭。比如《杨门女将》佘太君那段:“那一阵不伤我杨家将,那一阵不折我父子兵”,前边加了一段交响音乐,听得那个别扭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10-3-15 18:05

我喜欢孟广禄的“趁着他朝纲乱擎天柱倒”那段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0-3-15 18:07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10-3-15 18:05 发表
我喜欢孟广禄的“趁着他朝纲乱擎天柱倒”那段

…………这是哪段?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5 22:03

偶也没听过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3-16 15:58     标题: 俺也来说几段

余派《鱼肠剑》一事无成两鬓斑——现在演伍子胥大多不唱这段,要听就余叔岩的唱片录音吧。

言派经典剧目《让徐州》——俺听过张少楼、李家载、言少朋的,感觉都不如言慧珠反串唱得好。

刘鸿声、高庆奎的唱片听起来都不太清晰,要听高派就听李和曾了。不过这几段都蛮长的,尤其哭秦庭里的导板回龙,喜欢快节奏的估计听不下去。
《哭灵牌》白盔白甲白旗号——李和曾。
《哭秦庭》申包胥站立在秦庭殿外——同上。
《辕门斩子》忽听得老娘亲来到帐外——同上。
《朱仙镇》昨日听得人谈论——同上。
《击鼓骂曹》谗臣当道谋汉朝——李宗义,用高派唱法唱这出戏也算别致吧。

马派戏基本就是听马连良原声,音配像么,基本是张学津配像的。说到音配像,《九更天》里有一场是赤膊的,张学津一脱衣服,嘿嘿,好多肥油啊。
《苏武牧羊》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马连良。

谭派也基本是听谭富英本人。
《四郎探母》弟兄们分别十五春——谭富英。
《战太平》叹英雄失智入罗网——同上。
《南阳关》恨杨广斩忠良谗臣当道——同上。
《将相和》为何小巷又阻拦——谭元寿的这段唱词与一般的不同。
《摘缨会》劝梓童休得要把本奏上——谭富英原唱比较短,李崇善这段比较齐全。

奚派俺总觉得没什么明显特点,不知道为什么。
《范进中举》琼林宴饮罢了恩赐御酒——这段大家都知道,想听谁都行。

麒派最好能找音配像来看,小王桂卿长得跟周信芳还是真像啊。
《澶渊之盟》尊一声将军且安静——周信芳。
《打严嵩》忽听万岁宣一声——同上。

《野猪林》四月清和微风暖——李少春、杜近芳。
《战长沙》某奉军师将令差——林树森。

另外还有两出杂烩,基本都是反串。
《十八扯》——童芷苓、刘斌昆。最可惜的是这部戏不全。
《盗魂铃》——黄世骧、李慧芳。这个戏李慧芳、李宗义也演,还有电影。但李宗义串戏的本事就远不如黄世骧了,居然还有学刘鸿声《斩黄袍》的,那本来就是高派看家戏。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10-3-18 21:31



QUOTE:
原帖由 邓仲华 于 2010-3-15 18:07 发表

…………这是哪段?

《袁崇焕》里皇太极的唱段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0-3-18 21:41



QUOTE:
原帖由 益德张 于 2010-3-18 21:31 发表


《袁崇焕》里皇太极的唱段

新编戏啊 这段中国京剧艺术网也没有收录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18 21:51

还有珠帘寨,李克用与程景思那段对常好极了,麒派的未央宫也很好听,连郭德刚都喜欢
作者: 益德张    时间: 2010-3-18 22:12



QUOTE:
原帖由 邓仲华 于 2010-3-18 21:41 发表

新编戏啊 这段中国京剧艺术网也没有收录

土豆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6nxHLsAQfQ/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QjTBi4N-R8/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19 19:39

还是多听传统京剧吧,现代京剧里面袁慧琴老师的京剧电视《契丹英后》还是很不错的,第一次把老旦唱年轻了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0-3-20 19:29

传统戏剧也要继承和创新才能有生命力,太祖当年批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不无道理

田汉上世纪编的《白蛇传》我觉得唱词非常好,断桥那段“你忍心将我伤”应该也是传世经典,还有那句“猛回头避雨处风景依然”境界到底高出一截

说起现代京剧样板戏,我的观点与楼上某几位不同,我觉得配乐中西洋管弦乐的加入,改编成交响乐是很大的创新,算得上是进步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20 19:37

传统京剧有个好处京剧无论与小说相比,还是喝民间故事相比,都比较客观。传统京剧人物一板一眼都很符合人物个性。

现代的新编剧目就是有点过于追求主旋律,猛然记得有个评剧电视剧《白玉霜》,女演员真有点出卖色相。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0-3-20 23:47



QUOTE:
原帖由 麒麟子 于 2010-3-20 19:37 发表
传统京剧有个好处京剧无论与小说相比,还是喝民间故事相比,都比较客观。传统京剧人物一板一眼都很符合人物个性。

现代的新编剧目就是有点过于追求主旋律,猛然记得有个评剧电视剧《白玉霜》,女演员真有点出 ...

个人觉得,即使是传统经典剧目,糟粕也还是不少的,最典型的就是《红鬃烈马》,引用张爱玲的话“《红鬃烈马》无微不至地描写了男性的自私。薛乎贵致力于他的事业十八年,泰然地将他的夫人搁在寒窑里像冰箱里的一尾鱼。有这么一天,他突然不放心起来,星夜赶回家去。她的一生的最美好的年光已经被贫穷与一个社会叛徒的寂寞给作践完了,然而他以为团圆的快乐足够抵偿了以前的一切。他不给她设身处地想一想——他封了她做皇后,在代战公主的领土里做皇后!在一个年轻的,当权的妻的手里讨生活!难怪她封了皇后之后十八天就死了——她没这福分。可是薛平贵虽对女人不甚体谅,依旧被写成一个好人。京戏的可爱就在这种浑朴含蓄处。”
满清时期孕育成熟发展起来的京剧,又何尝不是充斥着主旋律呢,只不过经过民国的爆发式发展,大浪淘沙,把大部分糟粕都淘汰出去了,剩下的都是些隐性的罢了

[ 本帖最后由 阿巽 于 2010-3-20 23:50 编辑 ]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21 10:35     标题: 回复 #46 阿巽 的帖子

说的也是,北洋政府好像曾经要求给孙悟空扮相加上两撇胡子,用来糟践孙中山,差点把当时的武生泰斗杨小楼气死,最后都说是气死的。

当然我认为京剧最好的一些唱段应该是解放后,文革之前那些,不一定说的准,还望阿巽老师多多赐教
作者: 阿巽    时间: 2010-3-21 16:18



QUOTE:
原帖由 麒麟子 于 2010-3-21 10:35 发表
说的也是,北洋政府好像曾经要求给孙悟空扮相加上两撇胡子,用来糟践孙中山,差点把当时的武生泰斗杨小楼气死,最后都说是气死的。

当然我认为京剧最好的一些唱段应该是解放后,文革之前那些,不一定说的准, ...

我还是别误导别人了,老师这词我可受不起,京剧我也就是个普通爱好者,连票友都够不上格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21 16:45     标题: 回复 #48 阿巽 的帖子

我也一样,唱京剧比唱歌还难听,不过听人家常就感觉特别好,广场上整天有些老头老太太练嗓子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3-22 08:43



QUOTE:
原帖由 阿巽 于 2010-3-20 23:47 发表

个人觉得,即使是传统经典剧目,糟粕也还是不少的,最典型的就是《红鬃烈马》,引用张爱玲的话“《红鬃烈马》无微不至地描写了男性的自私。薛乎贵致力于他的事业十八年,泰然地将他的夫人搁在寒窑里像冰箱里的 ...

淘汰出去的未必就是糟粕
至于说《红鬃烈马》,也未免对薛平贵的要求太高了。他也不过是个上门女婿而已,所有实权还是在代战公主手里。
《赶三关》一折很明显看出这点。薛平贵要想回家,是要用计从代战公主手里骗到令箭才能出关,说到这里,想到了什么没有?
《银空山》里,薛平贵也是仰仗代战公主才打败王允、魏虎,登上皇位,就算这个时候,还是得“代战西宫掌兵权”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28 22:28     标题: 回复 #38 大多数人 的帖子

好强啊,有几段我都没听过的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28 22:31     标题: 回复 #49 麒麟子 的帖子

现在唱京剧的人明显少了,记得小时候跟爷爷逛五龙潭,里面很多老头吊嗓子,我还妄加评论,说其中一个老头唱的是谭派,结果真蒙对了,令那老头大为差异。。。现在想起来真是恍同隔世啊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28 22:33

话说今天在百度上搜空城计,结果有一段四大须生和高派李和曾联唱的,听起来煞是过瘾。。。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28 22:38

哪位高人介绍一下唱老旦和丑角的名家,俺对这些行当不太了解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3-29 10:38



QUOTE:
原帖由 张洋 于 2010-3-28 22:31 发表
现在唱京剧的人明显少了,记得小时候跟爷爷逛五龙潭,里面很多老头吊嗓子,我还妄加评论,说其中一个老头唱的是谭派,结果真蒙对了,令那老头大为差异。。。现在想起来真是恍同隔世啊

谭派的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俺上面说的《盗魂铃》里,黄世骧学四大须生《空城计》,就是学谭的那句最明显,而学奚的俺就基本没听出有什么特别来。

老旦跟丑角么,前几号基本都是公认的。
老旦李多奎、李金泉,文丑萧长华、马富禄、刘斌昆,武丑王长林、叶盛章。
现在在世的么,文丑是孙正阳、朱世慧、郑岩、马增寿等人,武丑没什么有特别印象的。
老旦么,从音配像版来看,俺看着比较顺眼的就只有《龙凤呈祥》里的王树芳,其他的还不如马富禄、黄世骧反串的呢。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29 12:33

多谢指教,这几个丑角俺一个都没听说过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29 19:46     标题: 回复 #56 张洋 的帖子

朱世慧还能没听说过吗,演了很多丑角,比如那个太监的节目,总之经常在电视上看到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29 22:07     标题: 回复 #57 麒麟子 的帖子

这个真不知道。。。火星了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3-30 08:35

朱世慧最出名的是《徐九经升官记》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0-3-30 08:45     标题: 回复 #59 大多数人 的帖子

还有法门寺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3-30 09:09     标题: 朱世慧好像一眼就能认出来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30 12:50

哦,果然眼熟。。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4-29 21:09

之前一直对张学津不感冒,前几天在中国京剧网上听了张的《空城计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感觉犹在四大须生之上。还有孟广禄的《断密涧》,唱的酣畅淋漓,较之裘盛戎、方荣翔也不徨多让。不过有一点不太明白,裘派“龙吟、虎音”是怎么回事?网上有评论说孟长于龙吟而劣于虎音,搞不太清楚,知道的大大过来指教一下
作者: 管成子    时间: 2010-4-29 22:19     标题: 回复 #63 张洋 的帖子

龙音,虎音,凤音。不但京剧铜锤花脸需要具备,小生也需要。龙音就是立音,就是头腔共鸣;虎音就是膛音,就是口腔共鸣。叶盛兰先生龙,虎,凤三音就用的非常好。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4-29 22:39     标题: 回复 #66 管成子 的帖子

多谢指教
作者: 侯希白    时间: 2010-6-7 00:06

断密涧我也很喜欢,见签名可知

除了楼主自己列出来的,我也推荐你试试伍子胥(文昭关),野猪林,三家店,上天台,锁五龙这几出/段

于魁智是不错,不过我真正对京剧萌发兴趣起源于耿其昌老师的坐宫,所以算是耿迷 张克我也挺喜欢的,他和于还算是当打之年
作者: ykykykyk    时间: 2010-6-22 09:30

坚决支持楼主弘扬国粹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6-25 00:27     标题: 回复 #66 侯希白 的帖子

呵呵,兄说的那几段我也听过,其中比较喜欢于魁智“一轮明月照窗前”这段,当时忘记写了。。。。兄的签名后三个我都支持,只是不知为何爱李密?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6-25 00:41     标题: 回复 #38 大多数人 的帖子

最近又听了不少京剧,感觉了解了不少知识,再来妄言几句。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录得质量太差,听起来感觉韵味全失;高派的风格个人不太喜欢,李和曾的音色听起来也没有四大须生“云遮月”的美感;奚啸伯的唱段我非常喜欢,感觉奚先生作为票友出身,他唱腔中的书卷气是其他几位所没有的,不过现在唱奚派的从欧阳中石以降,全都没学到家,唱不出那种独有的味道来;谭派的唱腔感觉太过高亢而失之不够厚重,富英先生的吐字也不够清晰。四大须生我的排名是:奚、马、杨、谭。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6-25 00:43     标题: 回复 #34 麒麟子 的帖子

同感。前阵儿在网上听张火丁的《锁麟囊》,结果一上来就是一长段交响乐,听得我直接关了。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6-25 00:45     标题: 回复 #43 麒麟子 的帖子

对花枪里的老旦也很年轻啊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6-25 00:47     标题: 回复 #50 大多数人 的帖子

薛平贵别的也就罢了。“洞宾曾把牡丹戏”这一段当真听的人牙根痒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6-25 00:53     标题: 回复 #23 颖颖 的帖子

那公主老生是不是也喜欢张学津?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6-25 08:47



QUOTE:
原帖由 张洋 于 2010-6-25 00:41 发表
最近又听了不少京剧,感觉了解了不少知识,再来妄言几句。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录得质量太差,听起来感觉韵味全失;高派的风格个人不太喜欢,李和曾的音色听起来也没有四大须生“云遮月”的美感;奚啸伯的唱段我非常 ...

所谓云遮月是谭鑫培的特点。
余叔岩是老谭培弟子;言菊朋私淑老谭;马连良是贾洪林弟子,贾洪林又是老谭弟子。
谭富英是老谭孙子;奚啸伯是言菊朋弟子;杨宝森私淑余叔岩。
前后四大须生有六人是老谭一脉,跟学刘鸿声的高派本来就不是一个风格。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6-25 08:53



QUOTE:
原帖由 张洋 于 2010-6-25 00:47 发表
薛平贵别的也就罢了。“洞宾曾把牡丹戏”这一段当真听的人牙根痒

三部戏有戏妻的相似剧情。
《桑园会》最直白,秋胡直接要求在路边野合。《汾河湾》内容较少。《武家坡》么,介于两者之间吧。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6-25 11:35     标题: 回复 #74 大多数人 的帖子

呵呵,云遮月最初是形容老谭的,但其实真正发扬光大的还是余叔岩。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6-25 11:39     标题: 回复 #75 大多数人 的帖子

这里我说的不是戏妻,而是前面薛平贵说的“若是不贞,就将她杀死,去见代战公主”,有这般狠毒的丈夫吗?兄学识渊博,望以后多多指教。
作者: 麒麟子    时间: 2010-6-25 12:08

这三部戏都有个特点就是妻子都认不出来自己的老公了,太戏剧化了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6-25 12:36     标题: 回复 #78 麒麟子 的帖子

武家坡跟汾河湾都是分别十八年,桑园会则是二十多年。
二十来岁的小伙出门,四十来岁才回来,又都是新婚不久,认不出不奇怪。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6-25 12:38     标题: 回复 #77 张洋 的帖子

不是所有版本都有这几句台词吧
作者: 邓仲华    时间: 2010-6-25 12:44

这几句都有,基本差不多
客官,敢是迷失路途?
阳关大道哪有迷失路途道理,我乃名问姓的。
有名便知,无名不晓。
作者: 李太黑    时间: 2010-6-25 13:09

路過
京劇只聽過一小段女起解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6-25 18:25     标题: 回复 #80 大多数人 的帖子

可能建国后和谐了,我听的马连良先生的录音是有这一段的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10-6-25 18:57     标题: 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

今日痛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作者: 侯希白    时间: 2010-6-27 17:22



QUOTE:
原帖由 张洋 于 2010-6-25 00:27 发表
呵呵,兄说的那几段我也听过,其中比较喜欢于魁智“一轮明月照窗前”这段,当时忘记写了。。。。兄的签名后三个我都支持,只是不知为何爱李密?

“一轮明月照窗前”这段有点缓,感觉跟坐宫差不多,而且不太合伍子胥的性子. "鸡鸣犬吠五更天"叫人听得凄然; "伍员在头上换儒巾"则畅快不少,强烈推荐

爱惜李密,是因为他的反抗精神和战斗精神,每次听王伯当唱什么"他本是真龙下天堂"我就嗤之以鼻..

QUOTE:
原帖由 张洋 于 2010-6-25 11:39 发表
这里我说的不是戏妻,而是前面薛平贵说的“若是不贞,就将她杀死,去见代战公主”,有这般狠毒的丈夫吗?兄学识渊博,望以后多多指教。

对,就为此不屑薛平贵为人,十担干柴八斗老米就想人等你十八年..亏得你是活在戏文里...  跟他半斤八两的还有杨延辉,老薛好歹来接老婆,木易驸马则是"且不知老母年高迈,你替为夫尽孝来,船到江心难上岸,将妻推倒地尘埃"! 这杀才...

QUOTE:
原帖由 大多数人 于 2010-6-25 08:53 发表

三部戏有戏妻的相似剧情。
《桑园会》最直白,秋胡直接要求在路边野合。《汾河湾》内容较少。《武家坡》么,介于两者之间吧。

桑园会太猥琐了,我实在听不下去


最近一两年我又迷上越剧了,另一种味道,别有趣味

[ 本帖最后由 侯希白 于 2010-6-27 17:25 编辑 ]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6-28 12:33



QUOTE:
原帖由 张洋 于 2010-6-25 00:43 发表
同感。前阵儿在网上听张火丁的《锁麟囊》,结果一上来就是一长段交响乐,听得我直接关了。

张火丁的白蛇传俺很稀饭,尤其是那段南梆子。
作者: 关毛    时间: 2010-6-28 18:16

还是咱这里的秦腔听着有味道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10-6-28 19:56



QUOTE:
原帖由 关毛 于 2010-6-28 18:16 发表
还是咱这里的秦腔听着有味道

秦腔有的唱段很好听。比如《斩单童》。

不过大多数剧目,我还是喜欢京剧。
作者: 大多数人    时间: 2010-7-3 16:16



QUOTE:
原帖由 张洋 于 2010-6-25 00:43 发表
同感。前阵儿在网上听张火丁的《锁麟囊》,结果一上来就是一长段交响乐,听得我直接关了。

这个,俺昨天下来看了,应该是张火丁个人演唱会上的录音。
开头的交响乐跟后头确实不协调啊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7-17 15:00     标题: 回复 #85 侯希白 的帖子

听《文昭关》就要听那股子郁结之气嘛,伍子胥那时候要是能畅快才是怪事。李密和王伯当这两家伙都让人不太爽,那句“真龙下天堂”的确是没话找话说,奴性毕现。
作者: eareast    时间: 2010-7-22 21:21

孤王看来也平常
就这句还行
作者: 草堂居主    时间: 2010-7-31 07:06     标题: 我有梅兰芳的“贵妃醉酒”......

街上偶遇处理VCD的,翻了翻,就这一张还不错,一元大洋买下,还不错.....,楼主要的话留个联系方式!
作者: 西凉赋    时间: 2010-10-23 23:21     标题: 回复 #90 张洋 的帖子

这一点坚决赞同,《断密涧》里的王勇真是二得可以。被李密追问得满嘴跑火车,理屈词穷。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1-6-16 23:42     标题: 回复 #85 侯希白 的帖子

请教兄台,越剧我听得很少,在网上看到一位专家批评当代戏曲艺术“表演话剧化,演唱歌剧化,布景越剧化”,前两点都好理解,但越剧的布景道具相比北方各剧种有什么特点就不太清楚了,还望有所涉猎的坛友不吝赐教。
另外我在北大看了场迟小秋领衔的青年团演出的《四郎探母》,里面把四夫人给和谐了,后来到网上搜了搜,目前许多京剧院的《四郎探母》都不让四夫人出场,是为了压缩时间简化矛盾突出主线的需要,不知兄如何看待。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