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我的毛本《三国演义》武力排名形式 [打印本页]
作者:
甲乙丙jyb 时间: 2009-7-27 19:38 标题: 我的毛本《三国演义》武力排名形式
第六篇 普通武力评比
(一)武力结论
说明:
(1)武将后面的数字是指其推导过程的序号,以方便大家查询;
(2)武将前面带上了*号,说明该武将在《三国演义》中不存在壮年表现。
(3)不全,补充中。
100:吕布
99:张飞(4)、马超(15)、许楮(22)、典韦(26)、赵云(32)、关羽(50)、颜良(50)、*黄忠(63)、
98:庞德(65)、
97:太史慈(74)、孙策(74)
96:张辽(74)、甘宁(82)、
95:
94:臧霸(90)、
93:凌统(81)、
92:曹洪(21)、*严颜(16)、李严(67)
91:张任(14)、管亥(53)、乐进(86)、
90:关平(71)、程普(75)、黄盖(89)、
89:李典(36)、
88:
87:武安国(3)、王朗(76)、
86:马岱(14)、
85:于禁(19)、
84:蔡阳(61)、
83:
82:陈应(39)、
81:
80:
79:方悦(1)、曹豹(8)、车胄(55)、
78:孟坦(58)、
77:李通(20)、
76:李丰(5)、高升(7)、夏侯兰(12)、刑道荣(13)、王方(18)、吕旷(35)、
75:张先(29)、
74:何仪副元帅(31)、张武(34)、潘遂(47)、宋宪(51)、杨龄(62)、
73:李封(27)、吕建(73)、袁尚(79)、沮鹄(80)、
72:
71:裴元绍(33)、夏侯恩(38)、金环三结(44)、魏续(52)、荀正(54)、孔秀(57)、秦琪(60)、
70:穆顺(2)、郝荫(9)、刘岱(10)、何仪(25)、吴懿(40)、朱然(43)、韩瑛(45)、韩德(46)、夏侯存(64)、于糜(77)、蔡瑁(84)、
69:陈孙(11)、李蒙(18)、尹楷(30)、焦炳(42)、王忠(56)、王植(59)、
68:邓茂(6)、任夔(24)、李暹(28)、淳于导(37)、慕容烈(41)、宗宝(66)、徐商(72)、
67:韩浩(68)、周听(78)、胡轸(83)、吕公(85)、
66:夏侯尚(69)、史迹(70)
65:朱赞(48)、马延(87)、张顗(88)、
64:
63:
62:
61:夏侯德(23)、黄祖(91)、
60:
59:
58:
57:
56:
55:
54:
53:岑璧(49)、
(二)结论推导过程
1、方悦:吕布100【A】方悦79
【依据】5回,吕布>方悦,“无5合+击杀”差距21;
2、穆顺:吕布100【A】穆顺70
【依据】5回,吕布>穆顺,“只1下+击杀”差距至少30。
【说明】穆顺武力本应该≤70,究竟取多少是个难题,后面还有不少这样的情形。大部分网友其实对于穆顺的武力并不关心,所以本人也就准备采取一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凡是能找到对提升其武力有利的,哪怕是很勉强的理由,一律取上限;否则,比上限低1点。
在名将方悦无5合被吕布击杀,三路诸侯“言吕布英雄,无人可敌”的情况下,穆顺还敢主动出马迎战,应该还是有两下的,取武力上限定为70。
3、武安国:吕布100【A】武安国87
【依据】5回,吕布>武安国,“10余合+击伤”差距13。
4、张飞:吕布100【A】张飞99
【依据】16回,吕布>张飞,“100余合+击退(张飞方刘备恐有疏失)”差距1。
5、李丰:吕布100【A】李丰76
【依据】17回,吕布>李丰,“不3合+击伤”差距24。
6、邓茂:吕布100【A】张飞99【A】邓茂68
【依据】1回,张飞>邓茂,“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说明】邓茂武力本应该≤69,由于找不出对提升其武力有利的理由,武力下降1点定为68。
7、高升:吕布100【A】张飞99【A】高升76
【依据】2回,张飞>高升,“不数合+击杀”差距23。
8、曹豹:吕布100【A】张飞99【A】曹豹79
【依据】14回,张飞>曹豹,“3合+击败”差距21;干扰因素:张飞处于醉酒状态。
【处理】曹豹敢于追张飞是基于两条原因:一是“见张飞只十数人护从……遂引百十人赶来”;二是“又欺他醉”。前者的士兵人数优势是始终存在的,曹豹的败走显然是因为后者不成立,即张飞没有醉到可以被曹豹欺的地步。当曹豹交手3合体会到这一点时,败逃是唯一选择,甚至很可能提前败退,因为张飞很可能越打越清醒。
综合考虑,张飞毕竟战曹豹之前刚刚有过“酒犹未醒,不能力战”,武力应该有所下降,由他推导的曹豹武力也应该有所下降;但是曹豹有提前败退的可能,且以往曹豹也曾经出战夏侯惇,后来又做了吕布的岳父,应该是陶谦帐下的重要武将,武力应该还是有两下的,于是不下降,武力就定为79。(我知道这样处理很勉强,实在没有办法了!)
9、郝萌:吕布100【A】张飞99【A】郝萌70
【依据】19回,张飞>郝萌,“1合+生擒”差距29。
10、刘岱:吕布100【A】张飞99【A】刘岱70
【依据】22回,张飞>刘岱,“1合+生擒”差距29。
11、陈孙:吕布100【A】张飞99【A】陈孙69
【依据】34回,张飞>陈孙,“只一下+击杀”差距至少30。
【说明】陈孙武力本应该≤69,在赵云不3合击杀张武,夺了的卢马的情况下,还敢“随赶来夺”,应该还是有两下的,取武力上限定为69。
12、夏侯兰:吕布100【A】张飞99【A】夏侯兰76
【依据】39回,张飞>夏侯兰,“不数合+击杀”差距23。
13、刑道荣:吕布100【A】张飞99【A】刑道荣76
【依据】52回,张飞>邢道荣,“不数合+击败”差距23。
14、张任:吕布100【A】张飞99【A】张任91
【依据】64回,张飞>张任,“10余合+中断(张飞方严颜引兵大进)”差距小于10。干扰因素:张任体力受损。
【处理】此战其实还不能证明张飞与张任的强弱,我们还必须考虑张任的其他表现,我们发现:张任的战例极少,还有一战也是对张飞“不10余合+中断(张任诈败)”,仍然不能说明问题;张任武力评价不高,64回吴懿评价张任“极有胆略”,并不是以武力著称。我们只能根据张任的武力评价不高(相对于张飞而言)来判定:张飞>张任;同样由于张任武力评价不高,个人觉得张任的武力提升幅度应该较小。若看作“10余合+击退”差距10,显然张任此时尚未被击退,只是由于张飞方严颜引兵大进才火速回身的,提升1点;考虑到张任战张飞时的体力受损,再提升1点,最终确定张任的武力为91。
15、马超:吕布100【A】张飞99【A】马超99
【依据】65回,张飞=马超,“100余合+100余合+20余合+中断(马超诈败)”。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7-27 19:43
怎麼連李嚴也有92?
作者:
drof00007111 时间: 2009-7-27 20:43
王朗87??
另外 一回合生擒的话,差距比三合斩杀大多了

作者:
cljzb 时间: 2009-7-28 20:04
马延,张凯能逼近90.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7-28 20:07
這排行實在使人費解...
作者:
甲乙丙jyb 时间: 2009-7-28 20:11
原帖由 李廣 于 2009-7-27 19:43 发表
怎麼連李嚴也有92?
67、李严:关羽99【A】黄忠99【A】李严92
【依据】65回,黄忠>李严,“四五十合+击退(正待要擒李严,军师何故收兵)”差距5。干扰因素:黄忠年老,估计65岁左右。
【处理】根据年龄和武力的关系,推出65岁左右的黄忠武力为97。
原帖由
drof00007111 于 2009-7-27 20:43 发表

王朗87??
另外 一回合生擒的话,差距比三合斩杀大多了

王朗的问题较复杂。主要是由于其单挑太史慈并形成了鏖战。
1合生擒差距29,不1合生擒差距至少30,3合斩杀相差24。
原帖由 cljzb 于 2009-7-28 20:04 发表
马延,张凯能逼近90.
当然不能,最前面的数字才是武力值,他们都是65。
[ 本帖最后由 甲乙丙jyb 于 2009-7-28 20:14 编辑 ]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9-7-28 21:50
85:于禁(19)、
84:蔡阳(61)、
于禁面对马超八九合败走,面对张飞也战了数回合,因刘备上来才败走。
蔡阳呢,一通鼓未尽,关羽已斩之。
这两人才差一点,这关系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作者:
菜比 时间: 2009-7-28 23:46
蔡阳这家伙除了被关羽速斩之外根本没任何表现 不知道为何那么高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9-7-28 23:55
问题是,一铜鼓未尽,到底是多长时间??根本没有个统一的说法,所以蔡阳的武力高低,全凭武评爱好者对一铜鼓时间长短的理解
至于王朗,我认为87估计没什么大问题,鏖战的词义=苦战,苦战啊老大!!太史慈在那段单挑时间内,哪怕能做出像他对程普那样的优势,都不会形成鏖战
[ 本帖最后由 恐龙3 于 2009-7-28 23:57 编辑 ]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9-7-29 08:39
作者使用“一铜鼓未尽”这样的描写词语,目的就在于说明所用时间很短,跟温酒斩华雄差不多的道理。
作者:
dddzz 时间: 2009-7-29 10:42
然,类似一通股未尽、其酒尚温……之类,如果没有明说回合数,估算值一般以不超过10合为宜。
作者:
js2223 时间: 2009-7-29 10:56
看了晕乎乎的,感觉比计算曹操传爆击、连击公式还复杂。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9-7-29 13:08
一通鼓的意思,估计得去找考古专家,或者是民间艺术专家询问了,不知道演京剧的会不会知道1铜鼓到底多久
作者:
甲乙丙jyb 时间: 2009-7-29 15:16
表格的制定过程
一、回合数分界点的确定:
1、只要是书中出现过的回合数全部考虑在内,并按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
2、由于书中有10余合、20余合、30余合、50余合,偏偏缺少四十余合,所以,我将数十余合算作了四十余合,同理,数合也被我算作了4合;
3、书中部分战例只有时间没有回合数,也凭借个人感觉转化为了回合数,希望自己的感觉不至于太离谱:将“不多时2次”算作20余合;将“酒尚温1次”算作10余合;将“一通鼓未尽1次”算作10余合;将“少时1次”算作不10合;
二、失败程度的确定及说明:
1、击退,包含以下情形:
(1)无其他原因的单挑退走;
(2)无其他原因的单挑料敌不过;
(3)预先知不敌的计划诈败;
(4)虽未退走,但是观战者恐有失;
2、击败,包含以下情形:
(1)书中直接用了“败”的字样;
(2)气力不加;
(3)X法散乱;
3、大败,包含以下情形:
(1)书中直接用了“大败”的字样;
(2)气力不佳兼X法散乱;
(3)已被击中,只是未受伤;
4、击伤、击杀:
这两者无需解释,“只一下+击杀”(秒杀)应该看作至少相差30;
5、生擒:
如果被生擒方只有一下攻击,然后就被生擒的算作“不1合+生擒”,武力至少相差30,当然如果在正常单挑情况下,连这一下攻击都打不出就被生擒,显然双方差距更大,这种情况没有考虑,如此弱的武将应该不可能到战场上与其他武将公正单挑的。
一般性生擒都是单挑中出现了生擒对方的机会并实施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被生擒的武将按照表格中的生擒数据确定差距。但是还有一种事先某武将就准备生擒对方,这种情况下显然难度更大。如果对方只有一下攻击就被生擒,与一般性生擒已经看不出差别,仍然判做至少相差30;但是如果出现了回合数,这个回合数是有水分的,因为既然事先就已经计划要生擒对方,显然就不能伤害对方,在表格中生擒数据的基础上,差距再加大1点。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9-7-29 15:37
不多时是20余盒,那" 三人围绕战多时" 的" 多时" 算作多少回合/???
作者:
甲乙丙jyb 时间: 2009-7-29 19:26
原帖由 恐龙3 于 2009-7-29 15:37 发表
不多时是20余盒,那" 三人围绕战多时" 的" 多时" 算作多少回合/???
某武将如果达到30合才下风,个人感觉表现已经就不错了,所以将不多时限定为低于30合;
为何将回合数确定为仅次于30合的20余合,因为将这些武将设定的强一些,无论是这些武将的粉丝,或者是其对手的粉丝,应该都不会有意见;
一般的多时,我会将其认定为>=30合;
至于,三人围绕战多时中的多时,个人觉得这些诗句的部分内容与原文描写不一致,所以,未曾考虑。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