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李勣是武將還是文官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6-25 22:24     标题: 李勣是武將還是文官

绩,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亦作茂公。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遂改为单名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后被封为英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国的历史上,李绩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隋朝遣名将张须陀讨伐,翟让吓得要跑,李绩止之,与隋军两万多人交战,竟于阵中斩张须陀,大败官军。
隋朝令王世充讨伐李密,李世绩多次拒战,以奇计在洛水两岸几次大败王世充,李密因此封他为东海郡公。
贞观十五年,拜李绩为兵部尚书,还未赴京上任,薛延陀部又侵扰李思摩部。李绩获唐廷委任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追薛延陀于青山,大败敌师,斩名王一人,俘五万多人。

看似文臣,卻又似將領
大家認為他算是武將還是文官?
作者: zidaneluo    时间: 2009-6-25 22:29

显然是武将,政治家的帽子扣不到他头上。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6-25 22:40



QUOTE:
原帖由 zidaneluo 于 2009-6-25 22:29 发表
显然是武将,政治家的帽子扣不到他头上。

瓦崗裡把他做得活象一個文士...
作者: 美人赠我金错刀    时间: 2009-6-25 22:43



QUOTE:
原帖由 李廣 于 2009-6-25 22:24 发表
看似文臣

哪儿看出来的?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9-6-25 22:44

历史上,李勣是个武将,评书里,徐茂公是个牛鼻子老道,都不是文官。
作者: XM8    时间: 2009-6-25 23:23

从系统上来说他是文官,至少从唐朝开始规范散官制度后是,从光禄大夫到特进再到开府仪同三司,典型文散官晋升路线
作者: 冒险王    时间: 2009-6-25 23:34

其谥号贞武
最大直接成就是灭高句丽
最大间接成就是则天封后
作者: lemon0925    时间: 2009-6-26 03:11

帅才 鉴定完毕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6-26 07:12

原來是個武將
跟評書中頗有出入
作者: XM8    时间: 2009-6-26 08:03

现在讨论某人是武将还是文臣,我觉得无非就是想搞清楚个人形象问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行头,上朝的班次等等,而这些在他那个时代都是由散官来决定的。或者直接一点地说,那时官员的性质就是由散官来决定的。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9-6-26 08:07

唐初文武合一本来就是正常现象。何必强分文臣武将?
当时纯粹的文职武职都有,但李勣显然不属于此类。
作者: 西园新军    时间: 2009-7-17 07:14     标题: 回复 #11 冒牌 的帖子

猫小排乃知道,传统说书戏曲党都是通过那身行头来分人的,绝大多数脱了袍子换了武器立刻A变B,搞清了文武才好在心里分辨么。
作者: 楚岸激昂    时间: 2009-7-17 15:17

历史上还是一个武将,只不过比较有政治眼光。
在小说里就是个牛鼻子了,军师类型的。呵呵!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7-21 21:48



QUOTE:
原帖由 楚岸激昂 于 2009-7-17 15:17 发表
历史上还是一个武将,只不过比较有政治眼光。
在小说里就是个牛鼻子了,军师类型的。呵呵!

就是像姜維那類型的啊?
作者: zhang52087    时间: 2009-7-26 08:54

感觉跟吴起一样的军事家
作者: wy298165552    时间: 2009-7-26 09:39

标准的帅才,不过唐朝的时候文官武官都有点乱串的 感觉,实在不好下定论,谁叫当时民风尚武呢
作者: f19930803    时间: 2009-8-13 13:41

文武双全,又当丞相又当将军的。
作者: 韩世忠VS戚    时间: 2009-8-13 13:44

知道唐的刘文静吗?李勣就是这类人
作者: 金杯    时间: 2009-8-14 07:14


作者: psnbbgy    时间: 2009-8-20 21:32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也不是没这种人
作者: wwwind    时间: 2009-8-20 22:33

绝对武将。如果是文官,李世民不会忌讳他那么深,死之前甚至准备杀之。
作者: 大鹏    时间: 2009-8-20 22:51

出将入相,文武全才啊,有时候文武也不必分的这么清,帅才啊
作者: romadream    时间: 2009-8-21 09:37

根据谥号来说应该是武官吧?或者说当做武官来给谥号的
作者: 美人赠我金错刀    时间: 2009-8-21 11:05

这厮老造反派了,年轻时打打杀杀,脖子上还挨过自己人一刀,年老后就尸位素餐了。
作者: romadream    时间: 2009-8-21 13:04



QUOTE:
原帖由 美人赠我金错刀 于 2009-8-21 15:05 发表
这厮老造反派了,年轻时打打杀杀,脖子上还挨过自己人一刀,年老后就尸位素餐了。

你也可以说他急流勇退,留个好下场可能对他更重要
作者: XM8    时间: 2009-8-21 13:06



QUOTE:
原帖由 romadream 于 2009-8-21 09:37 发表
根据谥号来说应该是武官吧?或者说当做武官来给谥号的

韦皋谥号忠武,你说他是文官呢还是武将呢?
作者: romadream    时间: 2009-8-21 13:12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9-8-21 17:06 发表

韦皋谥号忠武,你说他是文官呢还是武将呢?

韦皋,字城武(七四六至八o六),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始仕为建陵挽郎。张镒节度凤翔,署营田判官。德宗狩奉天,授陇州刺史。置奉义军,拜节度使。帝自梁洋还,召为左金吾卫将军,迁大将军。贞元元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蜀二十余年,封南康郡王。谥曰忠武。

他后来出任过大将军,所以最后按武职给的谥号啊
作者: XM8    时间: 2009-8-21 13:24

你贴的内容也显示他在贞元元年改成剑南西川节度使了,实际上应该是:贞元元年,拜检校户部尚书,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使,后来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中书令。所以韦皋最后的职事官不是左金吾卫大将军,最高的职事官也不是。
作者: romadream    时间: 2009-8-21 13:40



QUOTE:
原帖由 XM8 于 2009-8-21 17:24 发表
你贴的内容也显示他在贞元元年改成剑南西川节度使了,实际上应该是:贞元元年,拜检校户部尚书,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使,后来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中书令。所以韦皋最后的职事官不是左金吾卫大将 ...

关于节度使你应该知道的吧?他应该算武职吧?

我这里找到了关于节度使的解释,也许这样能圆我的说法

节度使,官名。唐代驻守各道的武将称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不带者不称。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剌史。安史之乱后,国中遍置节度使,多为安史之乱的叛将和平叛战事中崛起的跋扈将军,各统一道或数州,军事民政,用人理财,皆得自主,父死子继,号为留后而不待朝命,朝廷无力讨伐,往往姑息了事,世称藩镇,迄于唐亡。
作者: XM8    时间: 2009-8-21 13:49



QUOTE:
原帖由 romadream 于 2009-8-21 13:40 发表


关于节度使你应该知道的吧?他应该算武职吧?

我这里找到了关于节度使的解释,也许这样能圆我的说法

节度使,官名。唐代驻守各道的武将称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不带者不称。

节度使初置时 ...

呵呵,这么说裴度也是武官了
作者: romadream    时间: 2009-8-21 13:59     标题: 回复 #30 XM8 的帖子

这个这个....他肯定不是...我真的仅仅是从谥号上分析的,然后找到了我的佐证而已。我感觉吧?李勣和韦皋虽然都参与过政事,但是最终还是被归类为武官给了武官的谥号。

一般来说,我国古代武官谥号是:忠、武、襄、节、烈、刚、威等。

所以我是这么判断的
作者: XM8    时间: 2009-8-21 14:22

谥号是一个总结,他们两个一生中主要成就是武功,那自然谥号就偏武.


职事官,只说明一个官员管什么事,在唐朝并不能用它给一个官员的身份定性,能定性的是散官.

介绍个文章:
http://www.studa.net/lishi/060403/16185362.html
作者: 天箫    时间: 2009-8-23 01:27

是武将。唐朝的制度形成的文武不分。唐初武将可以参知政事,帝王从中挑选有政治头脑的人才改授文职,所以才有“出将入相”一说。后来四海平定,没有大的战争了,武将就更多的转授文职了
作者: chrondolf    时间: 2009-8-23 22:51

李绩的主要成就都是军事方面的,跟卫公李靖很相似,李靖后来官至尚书右仆射,李绩则做了左仆射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作者: 风之子125    时间: 2009-9-9 17:24



QUOTE:
原帖由 韩世忠VS戚 于 2009-8-13 13:44 发表
知道唐的刘文静吗?李勣就是这类人

李绩和刘文静根本是两类人。李绩是武将,后来出将入相;刘文静是文人,相当于幕僚,让他领兵就吃败仗。
作者: kylin1980    时间: 2010-2-20 22:15

武将不能用计吗?不知道有没有谥号 有的话看看 文武谥号是有规定的
作者: 闻琴解佩    时间: 2010-2-25 11:05

个人觉得他更接近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
作者: 吃饭猛喷罗大傻    时间: 2010-2-25 20:52

文武兼备的朝廷大员,像小说只不过是个走江湖的落地秀才,不算官
作者: zidaneluo    时间: 2010-2-26 11:33



QUOTE:
原帖由 风之子125 于 2009-9-9 17:24 发表

李绩和刘文静根本是两类人。李绩是武将,后来出将入相;刘文静是文人,相当于幕僚,让他领兵就吃败仗。

这也未必,刘文静也不是没带兵打过胜仗,关键看对手是谁
作者: 吃饭猛喷罗大傻    时间: 2010-2-26 19:41

主要是中原人比较老头脑,李懋功水平有限,对付不了,而对付突厥、高丽这些以蛮力为主的外国人,就绰绰有余。历史的武将亦有不少跟李一样,“打外行内行,打内行外行”。
作者: 我意天下    时间: 2010-2-26 20:06

唐朝那些个开国功臣很多上马管兵下马管民何奇之有
作者: 付昭霄    时间: 2010-2-28 11:32

文武双全。
作者: 逍遥长侯    时间: 2010-3-11 19:12



QUOTE:
原帖由 chrondolf 于 2009-8-23 22:51 发表
李绩的主要成就都是军事方面的,跟卫公李靖很相似,李靖后来官至尚书右仆射,李绩则做了左仆射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个人比较赞同这个观点
作者: batela    时间: 2010-3-11 19:19

明显是出将入相类型,而且应该是偏向于将
作者: 逍遥长侯    时间: 2010-3-11 19:23



QUOTE:
原帖由 batela 于 2010-3-11 19:19 发表
明显是出将入相类型,而且应该是偏向于将

重点在于内外之分
作者: 佛山黄师傅    时间: 2010-3-14 14:55     标题: 回复 #1 李廣 的帖子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氏,唐高宗时避太宗讳,单名勣。他在小说《说唐全传》中是叫徐茂公,是以文官(甚至都神仙化了)的身份出现的,而真正历史上的李勣不仅是文官,还是员大将(北讨突厥,东征高丽,功勋卓著)!可谓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是大唐王朝少见的文武全才,与卫国公李靖齐名。亦是本人非常欣赏的一个人。
作者: 张洋    时间: 2010-3-14 14:56

史志上是武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