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金庸配角谱倚天篇之四---大智大勇彭和尚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8 01:33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彭莹玉
公元2004年6月7日 22:00
今天飞到了大连, 一个人在海边看波涛, 忽然心有所悟, 练了一趟八卦淌泥步. 心中忽然想起了汉高祖的大风起兮云风扬一句. 胸中豪起顿生之时, 一个小说人物, 一个平时不常被谈起的英雄. 出现在脑海里.
倚天屠龙记
彭莹玉.
很奇怪会突然想起这个人,也许, 他有一手武功, 叫大风云飞掌, 出自高祖的诗歌吧.
就是那个彭和尚, 五散人里最早出场的英雄.
第一次露面,是在常遇春带张无忌看病的路上, 他一身白衣如雪, 独斗各派八人. 说他掌发虚虚实实,变幻多端. 人家问他为什么要为白龟寿拼命, 他说”白龟寿已经被你们打得重伤, 我彭和尚莫说跟他颇有渊源,便是毫无干连,也不能见死不救.” 大义凛然, 侠士风范. 而其余八人为了追问屠龙刀下落,对白龟寿围追堵截, 境界等而下之.
接着, 他巧妙诈败, 忽然使用大风云飞掌, 反败为胜, 有胆有识. 显得并非豪迈而无计谋. 在巧变上, 反而胜过一直被夸足智多谋的武当张四侠. 但是, 除了侠气和机巧, 他又多了一份仁心, 对围攻他的两个峨眉派女子, 却没有下重手.
但是丁敏君乃无耻小人, 反恩将仇报, 威胁彭和尚.他毫无惧色, 严词以对.
这段文字十分精彩, 不可错过:
彭和尚仰天大笑,说道:“丁姑娘,你可将我彭莹玉看得忒也小了。武当派张翠山张五侠宁可自刎而死,也决不说出他义兄的所在。彭莹玉心慕张五侠的义肝烈胆,虽然不才,也要学他一学。”说到这里,一口鲜血喷出,坐到在地。(摘自第十一章 有女长舌利如枪)
英雄豪迈, 威武不能屈也, 下面的几句,更是读之令人热血沸腾:
她(丁敏君,笔者注)长剑一晃,指着彭和尚的右眼,说道:“你若不说,我先刺瞎你的右眼,再刺瞎你的左眼,然后刺聋你的右耳,又刺聋你的左耳,再割掉你的鼻子,总而言之,我不让你死便是。”她剑尖相距彭和尚的眼珠不到半寸,晶光闪耀的剑尖颤动不停。彭和尚睁大了眼睛,竟不转瞬,淡淡的道:“素仰峨嵋派灭绝师太行事心狠手辣,她调教出来的弟子自也差不了。彭莹玉今日落在你手里,你便施展峨嵋派的拿手杰作吧!”丁敏君双眉上扬,厉声道:“死贼秃,你胆敢辱我师门?”长剑向前一送,登时刺瞎了彭莹玉的右眼,跟着剑尖便指在他左眼皮上。彭莹玉哈哈一笑,右眼中鲜血长流,一只左眼却睁得大大的瞪视着她。丁敏君被他瞪得心头发毛,喝道:“你又不是天鹰教的,何必为了白龟寿送命?”
(摘自第十一章 有女长舌利如枪)
丁敏君这个女人,也算是狠毒阴损之极了. 峨眉门下居然有此败类,灭绝师太岂能无责? 古来慷慨就义, 生死不介的英雄好汉. 又有几人及得上彭和尚! 刺瞎眼睛的痛苦, 双目失明的威胁, 他的反应不过是哈哈一笑. 文天详的正气歌里:”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恐怕加上一句为彭和尚眼, 不为过吧. (当然他是虚构的人物, 年代也是文天祥就义以后很多年了)
大义当前,生死不计, 正气凛然. 读到这里, 怎么能不感叹丁氏之狠毒, 彭和尚之豪杰. 面对剑尖, 面对威胁,面对已经被刺瞎鲜血横流的一只眼睛, 古来能有几人能”睁大眼睛”看着施酷邢者毫无痛苦和惧色的? 面对要刺瞎自己眼睛的利器坦然而视,没有过人的忍耐力和定力,何能为之? 敌人丁敏君, 反而被瞪得"心头发毛".
非大英雄不能也.
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潇洒,多了三分做作,被彭和尚的瞪目一视,哈哈一笑,给比下去了.
接下来彭和尚的回答, 更是让人胸中豪气顿生.无不钦佩.
彭莹玉凛然道:“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摘自第十一章 有女长舌利如枪)
好个彭和尚! 字字置地有声,铿锵刚毅, 这句话, 实在是经典中的经典. 直抒己怀,气度不凡, 又显露出对敌人的蔑视和嘲讽. 傲气实足. 尤其是在受到酷邢逼供的威胁之下, 实在是可以被反复引用的警句. 是啊, 对于丁敏君这样品德低下, 愚蠢凶残的女人, 又何必多费口舌? 说什么大道理. 根本不配做彭和尚的对手. 此言一出, 当成千古豪言.
最后在白龟寿拼死一击击伤丁敏君后, 彭和尚反而没有计较丁敏君的刺目之仇, 在纪女侠的请求下放了这个愚蠢又狠毒的女人. 他的仁心,又一次不经意的体现了出来.
彭和尚笑道:“似你这般皮黄口阔的丑女,我是不敢杀的。只怕你一入地狱,将阴世里千千万万的恶鬼都吓得逃到人间来,又怕你吓得阎王判官上吐下泻,岂不作孽?”说着大笑三声,掷下长剑,抱起白龟寿的尸身,又大哭三声,扬长而去。。(摘自第十一章 有女长舌利如枪)
三哭三笑, 豪迈英雄, 能收能放, 寥寥数笔, 一个肝胆照人,机智诙谐,豪气逼人,慷慨而不畏死的英雄, 就给金庸勾勒出来了. 天下英豪,舍彭和尚其谁?
但是, 彭和尚的令人钦佩之处. 尚未写完.
笔锋一转, 已是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 在危急关头,他第一个提出违背自己五散人当年是誓言,大局为重, 上光明顶和杨逍共商对策. 在五散人和杨逍语言火爆之际, 说僵了要动手,他又拼命晓以大义, 希望双方共抗强敌.连杨逍也不得不说彭和尚识得大体.
一个顾全大局, 不计较个人名誉得失的成熟稳健的侠士,又跃然纸上.
在明教遭到几个门派围攻, 几大高手内伤未愈,危急关头,张无忌提出大家进入明教的秘道暂避, 大家因为明教的规矩不愿意进入. 杨逍身为光明左使, 也拘泥于这个成规,眼看明教就要又一次进入灭顶之灾, 这时候,又是这个彭和尚站了出来,书中写道:
彭莹玉忽道:“各位听我一言:张大侠武功盖世,义薄云天,于本教有存亡继绝的大恩。咱们拥立张大侠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倘若教主有命,号令众人进入秘道。大夥儿遵从教主之令,那便不是坏了规矩。”(摘自第二十二章 群雄归心约三章)
在张无忌拼命推托(他倒不是谦虚,实在是没有什么政治野心),大家劝说他的时候,鹰王动之以亲情,而彭和尚晓以大义,终于说服了这位张大侠,书中原文写道:
彭莹玉道:“张大侠,大丈夫身当大变,不可拘泥小节。谢狮王是你义父,犹似亲父一般,自来子继父职,谢狮王既不在此,便请你依据阳教主遗言,暂摄教主尊位。”众人齐道:“此言最是。”(摘自第二十二章 群雄归心约三章)
他还给张无忌的继位, 早了点牵强的理论依据, 虽然明教是推举的教主,并非世袭,但急切之间,他扔能附会出些东西来说服张无忌,实在不能不佩服其急智. 比起殷天正又高明了.
这段话,可以类比三国演义里庞统劝说刘备在席间斩杀刘璋的理论依据.有异曲同工之妙.
能变通而不死板的遵守规矩, 他这一个号召, 可以说救了明教,也成就了张无忌的教主地位. 否则, 张无忌坚持要大家进去躲藏, 明教教徒又不肯跟随, 无忌当然也不可能独自逃命, 如果不在理论上找一个借口充分利用明教的秘道. 众人都很难幸免.可惜什么杨左使, 韦蝠王.都拘泥这个陈年旧规矩. 不如彭和尚之振臂一呼. 否则, 双方说到最后都无法说服对方,一时间僵住了,敌人就在门外, 没有时间调解了. 没有彭和尚这"各位听我一言", 明教存亡就难说了. 所以,岂止是张无忌独斗六派, 彭和尚临危不乱, 可以说在千钧一发之际以片言又救了明教一次.
能舍身取义,又不拘泥成法, 守大义而舍小节, 彭和尚真乃明教栋梁!
书中还提到, 说不得和彭莹玉都是出家的和尚,但偏偏这两人最具雄心,最关心世人疾苦,立志要大大做一番事业。驱逐蒙古,光复河山. 他们把一个江湖教派的立足, 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政治境界. 这一点, 无论是光明左使,还是鹰王龙王,都是不及的. 胸襟和气度,雄心和眼光.可以说, 这彭和尚的武功虽然在明教中未至最高境界, 但见识和气度,却是第一流的.
难怪后来张无忌做教主, 经常找人商量事情的,除了杨逍,还是彭和尚.
彭和尚后来还有劝阻张无忌刺杀蒙古皇帝的举动,并陈说利害, 见他人所未见, 分析思路清晰, 理由充分, 实在是明教不可多得的智囊. 张无忌如果真有政治眼光,一定会重用此人,必可成股肱之臣.(这一段较长,彭大师为了开导张教主和韩林儿,说话又比较通俗.原文较长,有兴趣可以参阅第三十四章新妇素手裂红裳.
这里提供一个连接http://www.dqcx.net/wx/jinyong/yttlj/yttlj34.html
彭和尚的形象, 是描写了一个慷慨仁义, 富有政治抱负的侠士形象. 说到底, 还是个入世的儒家之侠,和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郭靖是同一类的. 但是他没有郭大侠那么拘泥和古板,显得灵活巧变, 极富智谋,又能大义凛然, 舍身取义.
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称职的扶佐之臣, 古代的那些慷慨忠诚,治国有方的名臣,也不就是这些吗? 彭和尚说话的语气, 也说明他有一定的文化, 不武功高强,而且也能文, 举个例子:
在光明顶上劝说杨逍共同抵抗外敌人,他说:” 古人道得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咱们且商量御敌之计。” 在这种危机关头他出口就是古人云,看来圣贤之书,也没少读.文武双全, 是个人物.
他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江湖人物, 是一个政治化的江湖人物, 但又是一个没有脱去江湖气的豪侠,能把这两点结合起来,真还不容易.
金庸写彭和尚, 惜墨如金. 因为他实在是一个配角,而且比起杨逍,谢逊,灭绝师太这些配角, 又不重要的多.
但是少归少, 却都是精当之笔, 画龙点睛, 妙在其中.
这个是个理性的形象,和张松溪一样. 但是他又不是绝对的政治人物,手段也绝对没有朱元璋那样的真正的政客那样狠辣,因为他为人处事, 还有”大丈夫”的做人道理.
在一个集团里面,这样的人物,在关键的时候,他能够有冷静的判断,有巧变的方法,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是必不可少的人才. 翻开二十四正史, 很多名臣,或多或少,能找到彭和尚的一点影子.
彭莹玉,也真当得起这大智大勇四字. 不禁吟起正气歌的另几句:”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真丈夫也!
(金刚注: 鸣谢四不先生的提议, 得以在网上找到原文,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些. 其实五散人性格各异,也有共性. 每个人都值得一写, 接下来,说不得和周颠,冷谦,都是计划中的评说人物.)
2004年6月8日凌晨2:00 于大连RAMADA酒店
作者:
沙加 时间: 2004-6-8 01:41
金刚捣锤兄:彭和尚毕竟是历史真实人物,写作时的特别处,处理就有特色了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8 01:52
的确如此. 在写陈友谅在他手下,也是史实.
但是史书上的彭莹玉是个创教的领袖. 是个政治人物. 没有特别的描述.
金庸的书里面, 他还是一个江湖豪侠.
本来我不想写历史上的人物,但后来先生和四不聊了常遇春以后,不由得解了这个禁锢.
而且昨晚在海潮边练掌法, 想起的,还真是这小说里的人物彭和尚, 史书里的记载, 反而有点印象模糊了.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8 02:02
下面摘录一段中国通史里对彭莹玉的描写:
(用白话文方便大家阅读)
彭莹玉、周子旺起义 彭莹玉又名翼,江西袁州南泉山慈化寺东村庄民家子,十岁入慈化寺为僧,能为偈颂,劝人念弥勒佛,用白莲教组织群众,以矿泉为人治病。一三三八年(后至元四年)彭莹玉和他的弟子周子旺以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率众起义。起义者背心皆书佛字,倡言有佛字者即可刀兵不入。周子旺自称周王,自立年号,有众五千余人。行省发兵前来镇压,子旺和莹玉子天生、地生、妻佛母均被杀。莹玉亡走淮西,继续组织起义,得到农民的掩护,官府无法捕拿。
作者:
风三 时间: 2004-6-8 08:50
赞!倚天之中,明教五散人中,彭和尚,说不得,冷谦。这三个人最出彩。
金刚兄继续啊。这篇文极好,极好。
作者:
quya 时间: 2004-6-8 10:39
金刚请继续评,期待。
作者:
三胖子 时间: 2004-6-8 10:45
金刚挖掘的边角人物妙极,送花一朵~
作者:
i smile 1111 时间: 2004-6-8 13:23
五散人中彭和尚和说不得最值得一写.
周颠着墨太多,反而不好.更重要的是周颠和冷谦作者都有直接的性格暗示.人一定性,就没有发展空间.
倒是铁冠道人没人提起,看来的确是一个十足的配角(可由群众演员饰演)
作者:
钱尘往事 时间: 2004-6-8 17:52
原帖由i smile 1111于2004-06-08, 13:23:31发表
倒是铁冠道人没人提起,看来的确是一个十足的配角(可由群众演员饰演)
没办法,几乎就只是提过他的名字而已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19:32
呜,实在太牛了!
这两天比较忙,现在才有时间来上网,就看到这么精彩的文章,实有不枉与金刚兄生于同一蓝天下之感慨。
看了金刚兄这几篇写“倚天”的边角人物的文章,我才觉得自己枉称了“最爱倚天”,如此多精彩的边角人物,我竟都没有发现。
说实在,在看金刚兄这个贴子之前,我对彭莹玉的印象实在不深。你提到的段落,我只记得“书中还提到, 说不得和彭莹玉都是出家的和尚,但偏偏这两人最具雄心,最关心世人疾苦,立志要大大做一番事业。”那一处。卫护白龟寿那一段我虽然有印象,但不记得是他干的事。可能是因为我重看“倚天”,多是挑着来看,不是从头看起(但现在看了金刚兄这一系列的贴子,不由得荫动了从头再看一遍的心思),而“六大派围攻光明顶”那一处是高潮中的高潮,因此重看得最多,印象也就最深刻了。
对于那描写彭最具雄心的一段,因为以前是脱离你举的那些段落来看,所以虽然有印象,但不觉得对他的形象有多大的好处。因为其实反元这一背景,在“倚天”中其实很淡很淡,元室的统治有多残暴,我作为读者实在不太觉得。尤其后来又把赵敏及其父兄都刻画得那么有风采(建议你把他们二人也列入你评论边角人物之列),又把那太子也写得不错(虽然只有一句的勾勒),实在对元室恨不起来。所以明教所作的反元之事有多大义凛然,我没有太深的感受,这与“射雕”和“神雕”中充溢着更为浓厚的民族大义的色彩相比,那是大不一样的。也许正因如此,所以这一段落对彭的描写,我并不觉得有多震动人心。
但你所说的其它段落,尤其是卫护白龟寿那一段,确实是寥寥数笔,尽得神韵的“略写”之笔。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9 19:43
看得真是细心呀,
我只记得纪晓芙相助那段,显示我们晓芙的侠女本色。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19:50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19:43:32发表
我只记得纪晓芙相助那段,显示我们晓芙的侠女本色。
我也是。
另外,就是记住了丁敏君这贱人!苏有朋里的丁敏君是宁静演的?演得很不错,加了很多原著没有的情节,更加深了这个人物的可憎可恶的形象。周芷若后来从灵蛇岛回来后接任掌门,按理说丁敏君不会不搞风搞雨,电视剧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一来是使情节更合理,二来是要细致地刻画周芷若“沉沦”的过程。小说的原著不写,倒不是失策,而是小说的结构紧凑性要求比电视剧高很多,丁敏君毕竟是一个很次要的人物,不在主角张无忌的视线之内时,就不予描写。再加上小说把周芷若的沉沦以“悬念”的手法来处理,因此不可能细致地对“沉沦”的过程进行直接的描写,也就没有通过描写丁敏君来刻画周芷若的需要。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9 19:51
元人的残暴,在书中也有体现. 无忌给骗走中了玄冥神掌. 就是张翠山和俞二侠看不惯元兵残杀百姓出手的. 不知道阁下是否有印象?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9 19:54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09, 19:50:37发表
另外,就是记住了丁敏君这贱人!苏有朋里的丁敏君是宁静演的?
丁敏君不是宁静演的,那个演员叫什么我忘了,她长的挺漂亮的。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9 19:56
这部书,少说也看了二三十遍了,原来大段大段都能记诵. 现在多年未动,记不住了.
但是电视却是没有看过一点, 诸位所评, 在下不知所云.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19:57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09, 19:51:49发表
元人的残暴,在书中也有体现. 无忌给骗走中了玄冥神掌. 就是张翠山和俞二侠看不惯元兵残杀百姓出手的. 不知道阁下是否有印象?
有当然有,我记得。我还记得张无忌第一次见到男装的赵敏,也是赵敏在制止元兵施暴。
但“倚天”的气氛不是那种民族大义浓厚的气氛,这些描写给人的感觉总是淡淡的,觉得并不是主流。这大概跟主角张无忌其实无心于天下,而第一号女角赵敏偏偏又是蒙古人所致吧。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9 20:09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09, 19:56:20发表
这部书,少说也看了二三十遍了,原来大段大段都能记诵. 现在多年未动,记不住了.
但是电视却是没有看过一点, 诸位所评, 在下不知所云.
厉害,竟然看了二三十遍,我最爱的神雕也只看了五六遍而已。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20:12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19:54:43发表
丁敏君不是宁静演的,那个演员叫什么我忘了,她长的挺漂亮的。
是挺漂亮,而且演技很不错,颇有点抢高圆圆演的周芷若的风头。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20:15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0:09:18发表
厉害,竟然看了二三十遍,我最爱的神雕也只看了五六遍而已。
嘿!原来你这叫喜欢“神雕”啊?你比真正的金迷级数还差得远了。
我看“倚天”的次数,很难估计。因为如前所述,很多时候并不是从头至尾全部重看,而是经常挑些段落来重看,因此不知道怎么算这个数。
二三十遍,不算多啦。但还背下来,其诚可嘉啊!我背倒没背,但我看小说,都是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的,所以即使没有刻意地背,细节也能记得很清楚。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9 20:29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09, 20:12:37发表
是挺漂亮,而且演技很不错,颇有点抢高圆圆演的周芷若的风头。
我记起来了,那个演员叫林静。
在天涯上,有个fans很欣赏她,有一阵子天天宣传她,本来这样的小角色我不会记得的,被她宣传地反而忘不了了。
苏版的女角个个是美女哟,这方面和新天龙有得一拼。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20:33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0:29:52发表
我记起来了,那个演员叫林静。
呵呵,怪不得我会记成是“宁静”,与“林静”是同音嘛。
苏版倚天确实是PPMM很多,但论兼有演技和美貌的,远远不能与内地版的“天龙八部”比。苏版倚天其实也就张无忌和赵敏的段落好看,再加上周芷若“沉沦”部分还可以,其它都很平庸,甚至是胡闹。那里的宋青书太丑,应该让演小王爷的那个小帅哥来演他这一角才对。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9 20:33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09, 20:15:01发表
嘿!原来你这叫喜欢“神雕”啊?你比真正的金迷级数还差得远了。
我看“倚天”的次数,很难估计。因为如前所述,很多时候并不是从头至尾全部重看,而是经常挑些段落来重看,因此不知道怎么算这个数。
二三十遍,不算多啦。但还背下来,其诚可嘉啊!我背倒没背,但我看小说,都是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的,所以即使没有刻意地背,细节也能记得很清楚。
虽然神雕看的遍数不多,但记得很清楚哟。不过,神雕的故事相对简单。
倚天的好多小细节都忘了。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20:38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0:33:27发表
不过,神雕的故事相对简单。
“神雕”不仅仅是故事简单而已,结构也简单,线索也单一,人物数量也少(就是女性角色多)。它的特色,也就是风流跌宕,所以比较能吸引花季年华的少男少女。
我也就初二那么一年爱过“神雕”,以后就被“倚天”吸引了,而且年岁越长,越爱“倚天”。“神雕”跟它一比,实在是显得太单薄,太小家子气了。“倚天”的情节与结构有粗疏之处(我说过它在不少关键情节上有严重的BUG),但那份大气,我真的觉得只有“天龙八部”能与之相比。“笑傲江湖”结构精美绝伦,但就是缺乏这份大气。“鹿鼎记”在主题和人物上很深刻,但结构上乏善可陈,不是说有缺陷,而是不过不失,中规中矩,没有意思。反观“倚天”和“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都有些问题,但那份大气,足够掩过这些缺陷有余。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9 20:53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09, 20:38:35发表
“神雕”不仅仅是故事简单而已,结构也简单,线索也单一,人物数量也少(就是女性角色多)。它的特色,也就是风流跌宕,所以比较能吸引花季年华的少男少女。
我也就初二那么一年爱过“神雕”,以后就被“倚天”吸引了,而且年岁越长,越爱“倚天”。“神雕”跟它一比,实在是显得太单薄,太小家子气了。“倚天”的情节与结构有粗疏之处(我说过它在不少关键情节上有严重的BUG),但那份大气,我真的觉得只有“天龙八部”能与之相比。“笑傲江湖”结构精美绝伦,但就是缺乏这份大气。“鹿鼎记”在主题和人物上很深刻,但结构上乏善可陈,不是说有缺陷,而是不过不失,中规中矩,没有意思。反观“倚天”和“天龙八部”,在结构上都有些问题,但那份大气,足够掩过这些缺陷有余。
金庸写神雕的时候,正是明报的创刊期,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办报上了。
所以神雕的故事相对简单,人物刻画地好的只杨过一人而已。
到后来明报渐上轨道,他就可以腾出精力花心思写好小说了,这时既有创作经验,又有时间
所以后期的作品趋向大气和完美。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21:00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0:53:23发表
金庸写神雕的时候,正是明报的创刊期,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办报上了。
所以神雕的故事相对简单,人物刻画地好的只杨过一人而已。
到后来明报渐上轨道,他就可以腾出精力花心思写好小说了,这时既有创作经验,又有时间
所以后期的作品趋向大气和完美。
跟这个没关系,而是因为是明报创刊,要以小说来带动报纸的销量,所以这部小说比较注重商业价值,注重吸引眼球,注重情节曲折离奇,而不是更有内涵的东西。
其实,论情节的丰满和曲折的技巧,我认为“倚天”是一流的。这部小说有着金庸小说中最多的高潮大场面,甚至不下于“天龙八部”。考虑到“天龙八部”的篇幅要比“倚天”长四分之一,则“倚天”在情节方面功力之深,实在是可怕!
有时间我要好好写一些关于“倚天”在描写高潮大场面方面的技巧,就像“平心静气论‘新天龙’电视剧”一贴中细致评论辽帝平叛那一段一样。但最近可能很忙,没什么时间长篇大论地写新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个心愿。
作者:
kesin 时间: 2004-6-9 21:03
尤其后来又把赵敏及其父兄都刻画得那么有风采(建议你把他们二人也列入你评论边角人物之列),
王保保直接出场就2处把?
汝阳王更少了,好像就赵敏以死相逼那里,
其他都是由别人口中间接描写的。
不过2人都给人印象深刻,金刚兄确实不应放过。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9 21:06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09, 21:00:10发表
跟这个没关系,而是因为是明报创刊,要以小说来带动报纸的销量,所以这部小说比较注重商业价值,注重吸引眼球,注重情节曲折离奇,而不是更有内涵的东西。
其实,论情节的丰满和曲折的技巧,我认为“倚天”是一流的。这部小说有着金庸小说中最多的高潮大场面,甚至不下于“天龙八部”。考虑到“天龙八部”的篇幅要比“倚天”长四分之一,则“倚天”在情节方面功力之深,实在是可怕!
有时间我要好好写一些关于“倚天”在描写高潮大场面方面的技巧,就像“平心静气论‘新天龙’电视剧”一贴中细致评论辽帝平叛那一段一样。但最近可能很忙,没什么时间长篇大论地写新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完成这个心愿。
我觉得神雕不仅故事单薄,而且就杨过这个人物也趋向单薄,以杨过的个性很容易写成复杂的人物,而金庸只偏向杨过深情狂放的那一面。整个神雕看下来,杨过这个人物没有舒展开来,或者说觉得他始终没有长大,每每想到这,深以为憾。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21:08
原帖由kesin于2004-06-09, 21:03:26发表
王保保直接出场就2处把?
汝阳王更少了,好像就赵敏以死相逼那里,
其他都是由别人口中间接描写的。
这正是“倚天”厉害之处啊。描写那么那么少的人物,却给人留下那么那么深的印象。计算机中有所谓“性价比”的术语,套用一下,“倚天”中人物形象鲜明度与用于该人物身上的描写文字数量之比之高,即使是金庸小说中,也是绝无仅有了。金庸对这些个性鲜明却又所费笔墨甚少的人物的描写之简炼精到,直追他笔下的冷谦。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21:10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1:06:42发表
我觉得神雕不仅故事单薄,而且就杨过这个人物也趋向单薄,以杨过的个性很容易写成复杂的人物,而金庸只偏向杨过深情狂放的那一面。整个神雕看下来,杨过这个人物没有舒展开来,或者说觉得他始终没有长大,每每想到这,深以为憾。
这就是商业价值对艺术价值的损害所在了。如果“神雕”中的杨过写成像“大唐风云录”中的李世民那样复杂,恐怕他就不会那么广受欢迎,“神雕”的命运就会像“大唐风云录”那样坎坷了吧。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9 21:21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09, 21:10:00发表
这就是商业价值对艺术价值的损害所在了。如果“神雕”中的杨过写成像“大唐风云录”中的李世民那样复杂,恐怕他就不会那么广受欢迎,“神雕”的命运就会像“大唐风云录”那样坎坷了吧。
不见得吧,倚天的中的杨逍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fans可是多多。
如果把倚天的杨逍这个人物展开来,绝对是个复杂人物。
要想人物受欢迎,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把他其中的一面写得满足观众yy就可以了。
比如说写一个性格复杂,但他有非常深情或特别有魅力的一面,就能使得读者欢迎了。
大唐中的李世民太苦涩了,而且在爱情刻画方面也不讨人喜欢,所以最后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如果不是nono提及兼相信nono的眼光,我也不会去读的。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21:25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1:21:30发表
不见得吧,倚天的中的杨逍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fans可是多多。
如果把倚天的杨逍这个人物展开来,绝对是个复杂人物。
杨逍不是好人,但作者把他当成好人写。“倚天”中的杨逍并没有多深的可供挖掘的东西,马景涛版的“倚天”只是强化了他深情狂放的一面,仅就这一点而言,其实跟杨过没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杨过的“失德”在民族大义上,他直接就与情有关,杨过的天人交战比他更厉害多了,所以杨过的形象比杨逍有更深的可供挖掘之处。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9 21:38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09, 21:25:56发表
杨逍不是好人,但作者把他当成好人写。“倚天”中的杨逍并没有多深的可供挖掘的东西,马景涛版的“倚天”只是强化了他深情狂放的一面,仅就这一点而言,其实跟杨过没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杨过的“失德”在民族大义上,他直接就与情有关,杨过的天人交战比他更厉害多了,所以杨过的形象比杨逍有更深的可供挖掘之处。
杨逍深情的那一面只是叫人喜欢而已,
但他复杂的个性表现在处理教务方面,
倚天没展开来写,因为他本是配角人物,就算写他的矛盾和挣扎也起不到支撑主题的作用。
我的意思是说比如以类似杨逍的人物为主角,
他情深的一面只是用来吸引读者而已,
其他方面就可以放开手来大写,这样可以兼顾商业和艺术的需求。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9 21:44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09, 21:38:02发表
但他复杂的个性表现在处理教务方面
处理教务方面也不见得有什么复杂。你引的那篇文章,有理是有一点理,但有过份阐释之嫌。
马景涛版的“倚天”中之杨逍成功,单独来看这个人物是这样的,但放到整体剧集之中就不然了。这么一个配角过于成功,完全抢了主角的风头,是主次失当的表现。这跟“隋唐英雄传”中的情况是一样的,作为配角的李世民形象越成功,就越是动摇了作为主角的秦琼的地位,整体来说是失败的。这解释了为什么“倚天”原著不会像电视剧那样强化杨逍的形象。这样的强化,一方面是动摇主角的地位,二方面是影响作品的风格。电视剧里那个杨逍的形象,适合的是“神雕”的风格,不是“倚天”的气氛。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10 18:50
杨逍的故事,已经有人评论过很多. 我倒觉得他最潇洒的是两件事情.
一个是一出场没把昆仑贤伉俪放在眼里.
还有一个是通过灭绝师太的口里说出的,当年比武胜利以后夺得倚天宝剑,他居然不屑一顾.
真是傲得可以.但比较起来,我还更喜欢范遥.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0 19:18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0, 18:50:32发表
杨逍的故事,已经有人评论过很多. 我倒觉得他最潇洒的是两件事情.
一个是一出场没把昆仑贤伉俪放在眼里.
还有一个是通过灭绝师太的口里说出的,当年比武胜利以后夺得倚天宝剑,他居然不屑一顾.
真是傲得可以.但比较起来,我还更喜欢范遥.
是啊是啊,我也是最佩服他这两件事。这份恃才傲物的气概,“倚天”中何人能及?其实回想一下,电视剧中一味强调他在情场上的强横,是落了下乘的。
范遥嘛,看他在万安寺里的段落,真是智勇双全兼幽默风趣,游戏人生但又非玩世不恭,想到他年轻时还英俊潇洒,实在不能明白黛绮丝何以会不爱这样的人。因怜生爱,竟有这样的魔力?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11 16:44
嘿嘿, 你看看张无忌和范右使的特殊友谊. 很多细节在里面. 周芷若新妇素手出击, 出手回护反应最快的,可是范右使.
还有张无忌教导老范对付宋青书的乱环诀.....
四不先生大才, 必知就里.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1 16:47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1, 16:44:12发表
嘿嘿, 你看看张无忌和范右使的特殊友谊. 很多细节在里面. 周芷若新妇素手出击, 出手回护反应最快的,可是范右使.
还有张无忌教导老范对付宋青书的乱环诀.....
四不先生大才, 必知就里.
哦,第一个细节可还真没注意,第二个细节我的注意力却都分给了赵敏,那一段把赵敏那乍惊乍喜的小儿女态描写得很是可人。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11 17:04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0, 18:50:32发表
杨逍的故事,已经有人评论过很多. 我倒觉得他最潇洒的是两件事情.
一个是一出场没把昆仑贤伉俪放在眼里.
还有一个是通过灭绝师太的口里说出的,当年比武胜利以后夺得倚天宝剑,他居然不屑一顾.
真是傲得可以.但比较起来,我还更喜欢范遥.
我最喜欢杨逍的第二个故事了,传奇的男子当如是!
至于范遥,没什么感觉。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1 17:07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11, 17:04:19发表
我最喜欢杨逍的第二个故事了,传奇的男子当如是!
至于范遥,没什么感觉。
终于明白MM的审美眼光了。套用我在哪个贴子里举的以前读书时班上的那两个不同类型的美女,你是会更喜欢活色生香那一个,而不是像我那样会喜欢上越看越耐看的那一个。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11 17:20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1, 17:07:44发表
终于明白MM的审美眼光了。套用我在哪个贴子里举的以前读书时班上的那两个不同类型的美女,你是会更喜欢活色生香那一个,而不是像我那样会喜欢上越看越耐看的那一个。
我的感觉好象不是这样的,就你说的两个美女,在生活中我一定是喜欢越看越耐看的那个。
倚天的小人物我一概不记得了,我这个人看书只重视主角。
倚天我是先看书,再看电视的。
看书的时候,我压根没怎么注意杨逍,只知道他是光明左使而已。
后来看电视对他感兴趣了,
特意重看了一遍书,只挑杨逍的部分看,对杨逍的每个细节记得清清楚楚。
(书中的杨逍和电视中的基本是两个人,不过我都喜欢)
至于范遥,在我脑中还是一片模糊,所以对他没感觉了。
我的审美眼光嘛,我喜欢看有个性的角色或者是性格十分复杂的角色。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11 17:21
范遥的魅力,是要男人去欣赏的. 所以紫衫龙王看不上小范,也不突然.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1 20:09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1, 17:21:29发表
范遥的魅力,是要男人去欣赏的. 所以紫衫龙王看不上小范,也不突然.
我还想起范遥的一件事,就是少林寺大会前夕,赵敏让他去与少林寺的空智订约以后决战一场以了万安寺的恩怨,免得此事干扰了明教救谢逊之事。于是二人相约以后比武,订下约定后,书中有以下的描写:
========
范遥抱拳施了一礼,便即退下。他走了七八步,只听空智缓缓说道:“范施主,今日
你一心要救金毛狮王,不敢和我动手,是也不是?”范遥一凛,立定了脚步,心想:“这和
尚毕竟识穿了我们的用心。”回头哈哈一笑,说道:“在下并无胜你的把握。”空智微笑
道:“老衲也无胜得施主的把握。”两人相视点头,突然之间,心头都浮上英雄重英雄、好
汉惜好汉之情。
========
这份敌我之间惺惺相惜之情,当真令人心往而向之。“倚天”的“后记”中说此书着重描写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感情,里面举了一些例子,都是男性朋友或长幼之间的感情,但我觉得这里描写的男性敌我之间的这份惺惺相惜之情也是重要的一种类型。
很多武侠迷总以为古龙的小说才是描写男性之间感情的极致,其实古龙的感情描写多过火做作之处,不耐咀嚼。这部“倚天”才真正是写尽了各种各样的男子之间的感情,却又举重若轻,看似随手挥洒,毫不刻意做作,却无不直指人心,憾动心灵的最深处。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12 21:59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1, 20:09:27发表
我还想起范遥的一件事,就是少林寺大会前夕,赵敏让他去与少林寺的空智订约以后决战一场以了万安寺的恩怨,免得此事干扰了明教救谢逊之事。于是二人相约以后比武,订下约定后,书中有以下的描写:
========
范遥抱拳施了一礼,便即退下。他走了七八步,只听空智缓缓说道:“范施主,今日
你一心要救金毛狮王,不敢和我动手,是也不是?”范遥一凛,立定了脚步,心想:“这和
尚毕竟识穿了我们的用心。”回头哈哈一笑,说道:“在下并无胜你的把握。”空智微笑
道:“老衲也无胜得施主的把握。”两人相视点头,突然之间,心头都浮上英雄重英雄、好
汉惜好汉之情。
========
这份敌我之间惺惺相惜之情,当真令人心往而向之。“倚天”的“后记”中说此书着重描写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感情,里面举了一些例子,都是男性朋友或长幼之间的感情,但我觉得这里描写的男性敌我之间的这份惺惺相惜之情也是重要的一种类型。
很多武侠迷总以为古龙的小说才是描写男性之间感情的极致,其实古龙的感情描写多过火做作之处,不耐咀嚼。这部“倚天”才真正是写尽了各种各样的男子之间的感情,却又轻重若轻,看似随手挥洒,毫不刻意做作,却无不直指人心,憾动心灵的最深处。
这一段,当是精彩之笔. 文字上倒不十分突出,但描述的那种豪情,反而在古龙的小说里所常见.
但空智这个人物,气量偏小,我不是很喜欢.
作者:
happytime 时间: 2004-6-12 22:09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1, 20:09:27发表
这份敌我之间惺惺相惜之情,当真令人心往而向之。“倚天”的“后记”中说此书着重描写的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感情,里面举了一些例子,都是男性朋友或长幼之间的感情,但我觉得这里描写的男性敌我之间的这份惺惺相惜之情也是重要的一种类型。
很多武侠迷总以为古龙的小说才是描写男性之间感情的极致,其实古龙的感情描写多过火做作之处,不耐咀嚼。这部“倚天”才真正是写尽了各种各样的男子之间的感情,却又轻重若轻,看似随手挥洒,毫不刻意做作,却无不直指人心,憾动心灵的最深处。
这段不如冲虚与令狐冲的惺惺相惜。
作者:
文烈 时间: 2004-6-13 04:52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08, 1:33:52发表
“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我便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彭莹玉
文章好,匆匆看下来也便只记得这一句~虽如此,亦足矣:)
作者:
DUKELANCE 时间: 2004-6-13 05:28
范遥不是害死了韩千叶么…………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3 08:44
原帖由happytime于2004-06-12, 22:09:47发表
这段不如冲虚与令狐冲的惺惺相惜。
切!冲虚有与令狐冲惺惺相惜吗?冲虚在小说中,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太政治化的人物,不是说不好,而是他这种心态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地明白令狐冲,那又怎么可能真正地与令狐冲惺惺相惜?所以他们会可笑地以风清扬当年被女子所骗之事作前车之鉴来劝令狐冲小心与任盈盈的关系。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3 08:44
原帖由DUKELANCE于2004-06-13, 5:28:03发表
范遥不是害死了韩千叶么…………
那是网上金迷过度阐释的游戏之作,当不得真的。
作者:
文烈 时间: 2004-6-13 22:46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3, 8:44:23发表
切!冲虚有与令狐冲惺惺相惜吗?冲虚在小说中,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太政治化的人物,不是说不好,而是他这种心态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地明白令狐冲,那又怎么可能真正地与令狐冲惺惺相惜?所以他们会可笑地以风清扬当年被女子所骗之事作前车之鉴来劝令狐冲小心与任盈盈的关系。
同意。笑傲讲的就是政治,即便曲洋和刘正风相交生死,其退出江湖的方式不也还是有着浓厚的政治意味么;不然左冷禅又何必下辣手。
作者:
文烈 时间: 2004-6-13 23:00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1, 20:09:27发表
很多武侠迷总以为古龙的小说才是描写男性之间感情的极致,其实古龙的感情描写多过火做作之处,不耐咀嚼。这部“倚天”才真正是写尽了各种各样的男子之间的感情,却又举重若轻,看似随手挥洒,毫不刻意做作,却无不直指人心,憾动心灵的最深处。
看似随手挥洒,却无不直指人心,举重若轻,正是金大侠的强项,又何止“倚天”,呵呵
不同意对古龙的看法。只能说风格不同,然后是各有所好。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4 09:21
原帖由文烈于2004-06-13, 22:46:21发表
同意。笑傲讲的就是政治,即便曲洋和刘正风相交生死,其退出江湖的方式不也还是有着浓厚的政治意味么;不然左冷禅又何必下辣手。
握手啊握手。
顺便给论坛一个建议:应该增加一个握手的表情符号。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14 16:06
笑傲一部书里, 曲洋的孙女描写的不错,第一次看以为这个人物至少也会出现很长,没想到一下子就给杀了.也是政治残酷的表现.
象令弧冲这样可以退出江湖的, 在真实的政治世界,是很难的.
作者:
kesin 时间: 2004-6-14 17:08
曲非烟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孩,金庸下手可真狠,大笔一挥她就翘了,极为气愤。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4 19:10
原帖由kesin于2004-06-14, 17:08:37发表
曲非烟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孩,金庸下手可真狠,大笔一挥她就翘了,极为气愤。
呵呵,很多人都这么觉得的说。
只能说金庸刻画人物的能力太强了,其实仔细地看,他对曲非烟的描写并不算特别费精神,所以后来轻轻地牺牲掉,也不奇怪。但就那么随手挥洒的描写,已经足以深入人心了。这种情况在金庸小说中多的是,只不过因为没有死掉,大家不觉得特别震动而已。
作者:
青钢剑 时间: 2004-6-15 00:57
同意楼上意见啊!!
金庸先生作品往往平凡出能打动人心。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5 08:07
原帖由青钢剑于2004-06-15, 0:57:23发表
金庸先生作品往往平凡出能打动人心。
这才是最高的写作技巧与境界。于平淡之中见波澜,是大师才有的本事。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15 15:28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5, 8:07:42发表
这才是最高的写作技巧与境界。于平淡之中见波澜,是大师才有的本事。
看似平平无奇的招式,练到极精深处, 实在是威力无穷.这是金庸对门户正大的少林拳的评价.
最难的,也就是平中见奇. 网上学古龙的学的象的有很多, 学金庸的几乎没有学得象的.难就难在平中见奇.
真实的武术亦是如此, 看看简单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内涵非常丰富, 尤其是内家拳. 比如形意拳动作很简单, 五行拳法就是五拳, 钻拳,炮拳,崩拳,劈拳,横拳, 没有花架子, 练到精深之处,实在是威力无穷.
记得过去有个学生抱怨太极拳不能打, 我说无妨, 你用什么来攻击我, 我只用一招单鞭来对付你. 连续使用了单鞭的几种打法之后, 他才领悟到看起来平平安安的动作里,内涵了那么多的变化和灵机. 但太极拳不是见招拆招的功夫.
而到了太极拳高的境界, 更是外部动作细微简单到几乎看不出, 变化全部在内劲. 而且超出了大脑的控制成为本能反映, 全身上下任何部位都可以本能的走化击人, 所以叫",挨着何处何处击, 浑身无处不是拳,我亦不知玄又玄."
金庸对武术一窍不通,但武术的道理和其他学问的道理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所以他论起来倒也头头是道. 但是对太极拳的描写,他还只停留在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阶段, 这是他不懂的缘故. 当真写好中国武术,他应该稍微去钻研一点武术典籍. 自己练的不需要精,明白就好. 这样, 金庸小说对武术的推广作用,也就不可小视了.
我在写文章时候对他的艺术成就比较推崇,但见了本人,当面提的,却毫不客气,全是不满意的地方. 查老是大家,到了那个份上, 我想更多的是想听批评意见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5 20:19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5, 15:28:21发表
看似平平无奇的招式,练到极精深处, 实在是威力无穷.这是金庸对门户正大的少林拳的评价.
最难的,也就是平中见奇. 网上学古龙的学的象的有很多, 学金庸的几乎没有学得象的.难就难在平中见奇.
真实的武术亦是如此, 看看简单的一个动作,实际上内涵非常丰富, 尤其是内家拳. 比如形意拳动作很简单, 五行拳法就是五拳, 钻拳,炮拳,崩拳,劈拳,横拳, 没有花架子, 练到精深之处,实在是威力无穷.
记得过去有个学生抱怨太极拳不能打, 我说无妨, 你用什么来攻击我, 我只用一招单鞭来对付你. 连续使用了单鞭的几种打法之后, 他才领悟到看起来平平安安的动作里,内涵了那么多的变化和灵机. 但太极拳不是见招拆招的功夫.
而到了太极拳高的境界, 更是外部动作细微简单到几乎看不出, 变化全部在内劲. 而且超出了大脑的控制成为本能反映, 全身上下任何部位都可以本能的走化击人, 所以叫",挨着何处何处击, 浑身无处不是拳,我亦不知玄又玄."
金庸对武术一窍不通,但武术的道理和其他学问的道理是可以触类旁通的, 所以他论起来倒也头头是道. 但是对太极拳的描写,他还只停留在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阶段, 这是他不懂的缘故. 当真写好中国武术,他应该稍微去钻研一点武术典籍. 自己练的不需要精,明白就好. 这样, 金庸小说对武术的推广作用,也就不可小视了.
我在写文章时候对他的艺术成就比较推崇,但见了本人,当面提的,却毫不客气,全是不满意的地方. 查老是大家,到了那个份上, 我想更多的是想听批评意见
着也着也。金刚兄之言总是深得我心。
其实金庸写萧峰在聚贤庄中以简简单单的太祖长拳就打败少林寺的武功,描写是一绝,内里所包含的至理也是一绝。
确实,古龙的文笔奇幻有余,却是不耐咀嚼,因此容易被人模仿。但到达金庸的那种境界的文笔,已经是鬼斧神工,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那是学习不可能达到的境界,要同时讲究天份、学习,甚至是作者自身的个人修养。没有博大的胸襟,不可能写出那样的文字。所谓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到了“道”那个层次,修养胸襟这些技艺层面以外的东西,反而起了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我忽然想到,周伯通与郭靖在桃花岛上谈论王重阳生前说武学的最高境界,不是靠苦练或天份就可达到,而要靠修养(大意如此),说的不正是这个问题吗?忽然发觉,其实“射雕”也很博大精深的说。可不能少看了它。
作者:
DUKELANCE 时间: 2004-6-15 21:15
原帖由kesin于2004-06-14, 17:08:37发表
曲非烟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孩,金庸下手可真狠,大笔一挥她就翘了,极为气愤。
我更可惜那名字,总以为有这么漂亮的名字的人多半要大大铺张一下……谁想到……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5 21:41
原帖由DUKELANCE于2004-06-15, 21:15:20发表
我更可惜那名字,总以为有这么漂亮的名字的人多半要大大铺张一下……谁想到……
呵呵,其实这个名字有点古龙小说中的人物名字的说。
作者:
DUKELANCE 时间: 2004-6-15 21:55
这倒不至于,金里头类似的人名真不少,曲非烟,李莫愁,杨不悔,岳不群那“不”字辈、张无忌……(觉得这个公式有点偷懒)
平日和人说金的起名,总是赞叹,大家都尤其喜欢令狐冲这个名字,看起来平常,几个朋友却都喜欢得很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6 11:08
原帖由DUKELANCE于2004-06-15, 21:55:52发表
这倒不至于,金里头类似的人名真不少,曲非烟,李莫愁,杨不悔,岳不群那“不”字辈、张无忌……(觉得这个公式有点偷懒)
呵呵,原来你是从这个角度看,我还真没看出来。
不过,“无忌”是一个通用的名字,应该与这个公式无关。历史上魏无忌、长孙无忌,多得很。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16 11:28
补充一下这篇文章:
关于彭和尚的精神.我们在古龙的李寻欢身上,也可以找到.
少林寺中, 阿飞被俘, 李寻欢甘愿被擒. 问他难道不知道束手就擒以后对方也不一定放了阿飞, 还是死. 李寻欢说有些事情你即使知道做了没有用,还是要去做的.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彭和尚和鹰王,还有李寻欢,身上都有这种儒家的精神.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6 11:38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6, 11:28:14发表
补充一下这篇文章:
关于彭和尚的精神.我们在古龙的李寻欢身上,也可以找到.
少林寺中, 阿飞被俘, 李寻欢甘愿被擒. 问他难道不知道束手就擒以后对方也不一定放了阿飞, 还是死. 李寻欢说有些事情你即使知道做了没有用,还是要去做的.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
彭和尚和鹰王,还有李寻欢,身上都有这种儒家的精神.
不过我不怎么喜欢古龙的东东,太做作的说。
古龙的个性也有很重大的缺陷(实际上所像金庸笔下的杨过),性情过于偏狭小气,反映到小说作品中,也一味的诡奇而缺乏大气。当然,仅放在武侠小说领域,他仍然是相当优秀的。但我在这里某个回贴也说过,“艺进乎道”的时候,作家的胸襟怀抱所起的作用,已经超过了单纯的技术,所以缺乏胸襟的作家,他所写的作品永远不可能侪身经典。古龙的问题就在这里。
我喜欢金庸小说,是喜欢金庸小说,而不是喜欢武侠小说。正统的武侠小说,狭隘得很。如果没有金庸,我不会仔细地看什么武侠小说。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17 13:05
只要是写武,写侠,都是武侠小说. 没有什么正统不正统之说.
我认为现在的武侠小说,没有脱开金庸和古龙的影子. 但是, 实际上,武侠小说的天地还很广阔. 现在创作的圈子把自己给限制死了.
结果搞到后面去搞什么奇幻武侠, 尽在奇门的路上去走.
鹿鼎记是对武侠小说的一大突破. 其实, 还有很多路,没有人走过.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7 18:47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17, 13:05:18发表
只要是写武,写侠,都是武侠小说. 没有什么正统不正统之说.
不是正统不正统的问题,我只看客观的艺术成就,并不管作品的类型是什么。但武侠小说类型本身确实有它的局限,能不能突破,要看作者个人的功力。目前来说,能突破武侠小说本身的局限的,只有金庸而已。
作者:
青钢剑 时间: 2004-6-18 01:45
现在写武侠的人,大多想来点奇的,结果走上了歪路,弄的人不人,鬼不鬼的。
象什么奇幻,玄幻,魔幻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18 09:20
幻什么倒没问题,人家西方文学照样出精品,又是“魔戒”,又是“哈利波特”的,这说明这个文学类型并非没有可供挖掘的潜力,而是现在的写手水平还都太次,金庸式的人物还没出现。
PS:燕垒生的“天行健”不错,但他的问题是,正如江南批评的那样,他的作品缺乏了“爱情”这一最重要的流行元素,连流行都流行不起来,更不能谈侪身经典了。而且,即使不谈流行的问题,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看,“爱情”元素还是必要的,一个人物缺乏感情方面的描写,总是片面的。
作者:
青钢剑 时间: 2004-6-18 23:30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不可能避免出现情感纠葛,不管是什么情。
情可以牵引出很多东西,没有情的人物角色是不可能让人有共鸣。
小说毕竟要忠于观众,观众喜欢的不会是一个像神一样的存在
而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几乎触手可及的人!!!
作者:
西门名剑 时间: 2004-6-19 20:37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09, 20:15:01发表
嘿!原来你这叫喜欢“神雕”啊?你比真正的金迷级数还差得远了。
我看“倚天”的次数,很难估计。因为如前所述,很多时候并不是从头至尾全部重看,而是经常挑些段落来重看,因此不知道怎么算这个数。
二三十遍,不算多啦。但还背下来,其诚可嘉啊!我背倒没背,但我看小说,都是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的,所以即使没有刻意地背,细节也能记得很清楚。
握个手,我的阅读方式也是这样地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21 12:01
原帖由nononono于2004-06-18, 9:20:24发表
PS:燕垒生的“天行健”不错,但他的问题是,正如江南批评的那样,他的作品缺乏了“爱情”这一最重要的流行元素,连流行都流行不起来,更不能谈侪身经典了。而且,即使不谈流行的问题,从纯粹的艺术角度来看,“爱情”元素还是必要的,一个人物缺乏感情方面的描写,总是片面的。
这个说的也有道理, 是从读者口味去说,也是从人性上说的.
但是现在主要文艺作品的问题不是没有爱情, 而是泛滥, 重复,颠来倒去.却没有有深度的描写.
至于说不提到爱情,我觉得短篇中篇还是可以的, 长篇就有些难,但也不见得说不能出好小说.
恰恰就是金庸自己写的鹿鼎记,就是一部没有爱情的书, 有的只有性欲. 但鹿鼎记仍然是好小说.
现在有的人写历史小说, 无论如何都想给人物杜撰点爱情故事出来,或生搬硬套, 或献媚宣淫,实在不如不写.
说句离题的话, 最近大陆派的一些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什么都非要搞点感情纠葛, 却不认真对代军事电影对专业知识,道具, 场面的专业要求. 看看兄弟连,这些整天叫一些美女穿上军装扭扭捏捏演绎感情戏的大陆导演,宁不自愧?
作者:
nononono 时间: 2004-6-21 14:41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21, 12:01:54发表
恰恰就是金庸自己写的鹿鼎记,就是一部没有爱情的书, 有的只有性欲. 但鹿鼎记仍然是好小说.
一本“鹿鼎记”可以这样,本本如是就沉闷了。燕垒生的作品,文笔表现力都很好,主题也很深刻,就是都没有爱情元素,实在是有点沉闷。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21 17:52
这个在下意见不同,没有爱情的作品,我是照样读的有趣的.
作者:
弓骑步 时间: 2004-6-22 01:34
燕大叔的一些惊悚小说,爱情还是有的,比如说夜雨幻花谭,比如瘟疫。而且,和金刚先生一样,没有爱情的东西,某家仍然看得进去。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22 23:00
这个纯粹是读者个人喜好的问题,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和个人经历和年龄也有关系.
作者:
随风而逝 时间: 2004-6-23 00:18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21, 17:52:59发表
这个在下意见不同,没有爱情的作品,我是照样读的有趣的.
少时爱看东周~常有排案叫绝之感
作者:
金刚捣锤 时间: 2004-6-24 13:14
原帖由青钢剑于2004-06-18, 23:30:35发表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不可能避免出现情感纠葛,不管是什么情。
情可以牵引出很多东西,没有情的人物角色是不可能让人有共鸣。
小说毕竟要忠于观众,观众喜欢的不会是一个像神一样的存在
而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几乎触手可及的人!!!
这个论点很好. 小说就是写人情的,无论什么情. 就算三国演义那样写阴谋权术的书, 也还是描述了刘关张之间的感情.
情, 是人性.所以修为潇洒如张三丰者, 还是会为失去弟子而痛苦, 豁达如郭襄者, 也不免为神雕大侠情思困困. 黄药师对亡妻念念不忘, 欧阳锋对自己私生儿子的爱护. 都是人情.
当然, 是否一定要写爱情,就要看小说的题材和情节需要了.
作者:
纪岚 时间: 2004-6-26 16:05
原帖由金刚捣锤于2004-06-08, 1:33:52发表
书中还提到, 说不得和彭莹玉都是出家的和尚,但偏偏这两人最具雄心,最关心世人疾苦,立志要大大做一番事业。驱逐蒙古,光复河山. 他们把一个江湖教派的立足, 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政治境界. 这一点, 无论是光明左使,还是鹰王龙王,都是不及的. 胸襟和气度,雄心和眼光.可以说, 这彭和尚的武功虽然在明教中未至最高境界, 但见识和气度,却是第一流的.
按杨逍后来写给张无忌的书所记,明教一直都是有政治雄心的,而且多次起义,彭和尚的这个不是什么新的政治境界~
作者:
飞乘朔风 时间: 2004-10-27 15:37
最可恨的就是以正义之名做卑鄙之事的家伙
作者:
枫叶 时间: 2004-10-30 16:28
我也爱看倚天,看了很多遍
很多情节耐人寻味
如张无忌挺身就锐金旗、与赵敏三击掌等
作者:
车正风后 时间: 2004-11-2 05:07
某量颇浅。以先生此文下酒。入口即生醉意。
作者:
孔闻岱 时间: 2004-11-2 23:36
真是一篇好文章呀,看后回味无穷,轩辕的讨论气氛真是热烈
作者:
江东甘兴霸 时间: 2004-11-3 15:26
好文!恨不早见金刚先生!
有些金庸太着笔墨的人物反觉得假和造作,倒是这些信笔少墨的人物,更见得匠心和可信呢!
作者:
grant121 时间: 2004-11-3 15:43
好文章,今日才得见,恨晚恨晚!
倚天偶也看了有8、9遍,至于引人入胜之处更是不止这个数目,金刚先生所写细节全部记得,可就是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差距啊差距。。。
作者:
千月星痕 时间: 2004-11-16 16:15
看倚天时便注意彭莹玉,然后来看《萍踪侠影》描述彭和尚是朱元璋陈友谅师父方大惊,重看倚天便有了重新的认识。
作者:
月满拦江 时间: 2004-11-17 00:13
其实彭和尚他家就住我家隔壁的那个村
实话实话
作者:
韩曦雅 时间: 2005-6-28 00:09
心中没有彭和尚,读过倚天,心中都被两个字塞得满满的:明教。
整个明教,是一个整体的东西,是无法分割来看的,至少,在我的眼里,是这样的。
张无忌,一个模糊的影子罢了,在明教的背景前照相的一个人,却没调好焦距,成了画面一角一个物体,如此而已。
作者:
心照不轩 时间: 2005-6-28 11:55
彭和尚的境界不依托于他的身份.
作者:
zeroideal 时间: 2005-9-28 11:51
老彭据说是白莲教南方总教主,也是白莲教的精神领袖之一。他在南方地区广泛发动群众,为以后的红巾军大起义作了重要铺垫。估计金庸还是很推崇他的。
作者:
hnzkzdn 时间: 2005-9-28 13:27
好文章!
作者:
孔雀王 时间: 2008-1-9 12:22
标题为"之四",为什么我只找到之三和这篇,之一之二没了?
作者:
gaobao 时间: 2008-2-24 23:55
彭和尚确实一大丈夫。楼主好文。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8-2-25 19:58
因为是先看电视剧再看书,对彭和尚的印象倒没有说不得深,不过此篇好文,说的透彻,讲得明白
作者:
墨叶 时间: 2008-2-25 22:02
原帖由 孔雀王 于 2008-1-9 12:22 发表
标题为"之四",为什么我只找到之三和这篇,之一之二没了?
杂说金庸小说配角之一 ------第一人物张三丰
金庸小说配角谱倚天篇之二----雄鹰,英雄!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