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官渡焚书,权术还是无奈 [打印本页]

作者: 第九梵天    时间: 2008-7-28 08:00     标题: 官渡焚书,权术还是无奈

官渡之战后,曹操焚毁了下属与袁绍阵营往来的信件。关于此事,主流的观点是认为此事是曹操为了收拢人心的权术。但是我觉得考虑到官渡之战前,曹操所面临的处境,似乎并非权术那么简单,似乎更多的应该是无奈 吧。毕竟,官渡之时,曹操的大敌,并非只有袁绍,还有那风雨飘零的后方。
各位能否探讨一下。谢谢!
作者: figozhu    时间: 2008-7-28 10:17

权术也罢,无奈也罢。
这个就是人主的胸襟。
作者: 几时    时间: 2008-7-28 10:49

自然是权术,同时也是大度。
作者: 第九梵天    时间: 2008-7-28 12:58     标题: 回复 #3 几时 的帖子

我不否认权术以及大度,但是在那样的情形下,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曹操缺乏这个大度或者权术,他该如何处置?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我的意思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曹操不敢处置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法不责众“可以算其中一个理由吧。
作者: 第九梵天    时间: 2008-7-28 13:04

历史和人物总是具有复杂性的,单说权术或者大度,是否将人物简单化了?
作者: 雷雨    时间: 2008-7-30 20:25

一、涉及的人很多,有的可能還是重要將領,如果都要懲治,打擊面太大,要耗費很高成本
二、就算把這些人整治一番,來個大換血,新來的人未必比原先的好,因為曹吉利自己也說“我都不能自保,何況他人”
作者: 0405cwk    时间: 2008-7-30 22:02

在十分无奈的情况下使了权术
作者: 士别三日    时间: 2008-7-30 22:31

其实都备份了,秋后算账
作者: 外云霄九    时间: 2008-7-30 22:52

先不想曹操为什么这么做,你先想像一下
如果你现在是个刚刚发展成一个大公司的老板
在之前的一次与某个比你大得多的公司的斗法中,你奇迹般的赢了之后
发现你的一些下属有“通敌卖国”的迹象
你会怎么办?

首先你不会追查吧
因为一旦死咬着,全公司上下就会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最后只会逼一些人才跳槽
况且那时曹操还是要人才的(虽然他只要“才”)

那只能装聋哑了

可曹操是什么人?是乱世中一个闪闪发亮的“魏王”
乱世之王,精明得很。他明明看见了还要装不知道
难啊!!!!!
本来他是不讲的,可大家有目共睹的啊!
你说他想当精明的”盲人“还是焚书的魏王呢?
不要以为曹操奸、诸葛忠,那只是《三国演义》的文学形象!
如果你屏除曹操奸的形象,你会认为他是在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吗?

其实你说无奈,他可以“将聋哑进行到底”
       你说权术,上下五千年,哪个君主不用权术?


[ 本帖最后由 外云霄九 于 2008-7-30 22:56 编辑 ]
作者: g81953644    时间: 2008-8-2 22:53

是权术,更是大度,
作者: 绿毛龟    时间: 2008-8-28 20:01

这个是伪命题吧。
权术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使用的,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焚书之举显然是无奈情况下的选择,因为官渡之战后曹对袁仍然没有明显优势,更不要说还有别的问题了。
作者: 黑传说    时间: 2008-8-29 01:59

作人主的,尤其是在有巨大外部压力下创业型的,更多的是要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如果只知道算计过去,不仅打击面大,而且是在大范围树敌
除非迫不得已,有嚣张得明着来的,要杀鸡儆猴,否则谁也不会追究——这是管理者起码的素质!
作者: BadbaT    时间: 2008-9-30 02:51

呵呵, 难得糊涂,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作者: 纵横四海    时间: 2008-10-4 09:27

在当时情况下,这种作法可以说是很明智的,有利于团结大多数,而不是无谓树敌。
曹阿瞒对人性还是很有洞察力的---这也是一个政治家的基本素质吧。
作者: fixb1314    时间: 2008-10-4 18:25

是无奈!
当时有三股力量支撑这汉朝的统治 宦官 外戚 仕族
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外戚被宦官灭了 宦官被董卓灭了 董卓不懂得怎么和仕族合作失败了
在当时关渡之战的时候士卒是支持袁绍的 因为袁绍就是世族的代表
另外古人是很看重出身的 曹操是阉宦之后很被当时的人看不起 所以曹操是不被当时的世族认同的 但是曹操想要统一天下就必须依靠世族的力量 所以曹操是不敢追究这件事的
我的看法 三国这段历史是被世族左右的 东吴最后是江东化 从东吴的各任宰相中可以看出 都是江东大姓 就是世族
曹操迟迟不肯称帝的原因之一就是得不到世族的支持 因为曹操建立的是法家寒门政权 世族得不利益是不会支持曹操称帝的 曹丕之所以称帝是因为和世族达成了利益交换他就当上了皇帝
蜀汉失败的原因也是和世族有关的 益州本土世族的利益被刘焉带来的东周集团和刘备带来的荆州集团瓜分 所以孔明先生死后原来被压制的内部矛盾突然爆发导致蜀汉灭亡
由此我以为曹操应该是无奈
作者: gonghai    时间: 2008-10-8 17:06

团结大多数吗?可能是,但不完全是,肯定有曹操自己的想法,后人只是以曹操胜利者的姿态去揣测罢了。
多加一句,突然想起前些年一电视剧《大宋提刑官》,最后宋慈将八整箱官员腐败的材料给宋皇,结果也是被付之一炬。宋慈最后据此说大宋朝已经死了。实际上不过是后人依据南宋将亡而强加台词罢了。
对比曹操的事,通敌可比腐败严重的多了。但在今人眼中,曹操焚书是胸怀宽广,宋皇焚书确是国家将亡的标志。
作者: 草民曾国藩    时间: 2008-10-8 17:42

权术,曹操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无奈,曹操不是汉献帝呀
作者: 神泪    时间: 2008-10-13 00:17

曹操焚书和老袁杀小沮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可借鉴参考..!
作者: 昨日重现    时间: 2008-10-14 13:45

为自己留后路 至少可以收买人心
作者: 平原相    时间: 2008-10-14 17:41

这样的事情刘秀也曾做过,如果放在刘秀身上,你认为是权术还是无奈?如果说刘秀以柔道取天下,这样做是宽仁的话。那出现在曹操这样的乱世奸雄身上不是更加难能可贵。
作者: 冷风青古道    时间: 2008-10-15 18:45



QUOTE:
原帖由 草民曾国藩 于 2008-10-8 17:42 发表
曹操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出处在哪里?
作者: zmht66    时间: 2008-10-16 16:44

我想无奈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吧。。。。那么多官员,都杀了。。。他还怎么治理自己的领土
作者: 黑山白水    时间: 2008-10-18 16:33

老曹算盘精着呢,做到利益最大化,都杀了还不如都收买了呢

换位思考下,如果我在那种情况下被老曹放了一马,肯定是感激的很啊
不过老曹任性的很啊
作者: sos2290    时间: 2008-10-19 16:57

其实这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必备的素质。比如我最近玩游戏,搞了个帮会,刚开始的时候很垃圾,有些人就有二心了,有的走人,有的发牢骚,当时我非常生气,暗暗发誓:以后绝不再收留他们。

最近帮会发展得极好,曾经背叛过的人甚至是以前的仇人也想加入了。很奇怪,这时候我完全没有一丝的恨意,因为现在我脑子里只想着如何把帮会发展得更好,让大家更团结,其他的什么也没想。以前的事变得渺小而可笑了。

以此类推。
作者: 短壽    时间: 2008-10-19 21:05

順水人情而已,畢竟法不治眾。將計就計把人心拉回來,才是高招。
作者: 车夫    时间: 2008-10-19 23:34

既無奈,也權術,亦大度,最重要的,是他只能夠麼做。
作者: 银锤太保裴元庆    时间: 2009-7-28 21:15

二者都有,借此既可笼络人心,也麻痹他人。
作者: 李廣    时间: 2009-7-28 21:18

通敵的人太多
不便全殺掉
故曹操將書全焚
作者: 人穷志短    时间: 2009-7-29 00:43

换刘备那就是大度,曹操那就是权术
作者: 人中吕,鬼中羽    时间: 2009-7-29 16:27

权术、无奈的成分很少。

说“大度”,也很勉强。

其实,曹操此举表明其“自信”。

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你曹操不行了,作手下的,有可能为你尽忠,但这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官渡之时,“良禽”倾向袁绍;但是,官渡之后,老曹扭转了这个局面。

现在,“良禽”已经倾向曹操了,那些暂时动摇的,我不追究了,加上汝等皆有感恩之心,吾料尔等今后不会再有二心,必能为吾所用。

尔等既为吾所用,何故要罚之?

[ 本帖最后由 人中吕,鬼中羽 于 2009-7-29 16:28 编辑 ]
作者: Rhett    时间: 2009-8-8 12:39

你这个问题先做了个假设,官渡焚书,不是权术就是无奈。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呢?哪怕是出于无奈,那也是一种权术呢?所谓权术并非任意胡来的,也要根据形势而施,所以既是无奈也是权术。楼上说的自信也对,没有自信,不敢施这种权术,这些互无矛盾啊。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