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哪位帝王的班底最雄厚? [打印本页]
作者:
徐道难 时间: 2008-4-25 15:08 标题: 哪位帝王的班底最雄厚?
秦皇?汉高?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明太祖?皇太极?
作者:
徐道难 时间: 2008-4-25 15:16
哦,还要加一个光武帝.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8-4-25 15:51
唐太宗的文武之臣都是不世出的人才;成吉思汗的武将厉害,但是文臣方面太缺乏!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8-4-25 15:58
最全面的无疑是明太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放开手大杀。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4-25 15:59
唐太宗麾下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此外隋文帝的班底远胜上述汉武、光武、宋祖、成吉思汗、皇太极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4-25 16:02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8-4-25 15:58 发表
最全面的无疑是明太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放开手大杀。
对于明太祖只能说:世无英雄让竖子成名!明太祖的班底大约是汉高的简约版。(其能力大约是汉高的群臣的百分制八十)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8-4-25 17:45
原帖由 tiger1970 于 2008-4-25 15:58 发表
最全面的无疑是明太祖。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放开手大杀。
朱洪武手下的军事天才太多了。淮西将星之盛,令人惊讶啊!不过其具有超群政治才能的文臣不多,所以和唐太宗还是有差距的!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8-4-25 17:48
原帖由 gewa2 于 2008-4-25 16:02 发表
对于明太祖只能说:世无英雄让竖子成名!明太祖的班底大约是汉高的简约版。(其能力大约是汉高的群臣的百分制八十)
不至于,估计两军打起来刘季会惨败的。汉军中高手只有韩信,其余都是碌碌无为的将领而已。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8-4-25 18:37
魏武
作者:
天下奇才 时间: 2008-4-25 19:41 标题: 应该是唐太宗吧其次是明太祖
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最会打仗的两个皇帝是李世明和朱元璋,我想应该不仅仅是指个人能力,是对整个团体的评价吧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8-4-25 21:36
原帖由 天下奇才 于 2008-4-25 19:41 发表
记得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最会打仗的两个皇帝是李世明和朱元璋,我想应该不仅仅是指个人能力,是对整个团体的评价吧
破坏和建设是两码事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8-4-25 21:36
但是刘季手下人员全面
运筹帷幄有张良
决胜千里有韩信
安抚黎庶有萧何
阴谋诡计有陈平
朱重八手下,大将、王道军师不比刘季弱,其他两个位置,和刘季比起来,都有不小差距。
作者:
zidaneluo 时间: 2008-4-25 21:41
这个主题很有讨论头,不过楼主的主贴也太简单了吧,好歹也要把人家班底亮出来嘛
下面就用一副牌做比喻,权当抛砖引玉
大一统朝代的开国班底 | 黑桃 | 红心 | 梅花 |
A | 李世民 | 朱元璋 | 杨坚 |
K | 李靖 | 徐达 | 杨素 |
Q | 魏征 | 李善长 | 高颎 |
J | 长孙无忌 | 汤和 | 裴矩 |
10 | 房玄龄 | 刘伯温 | 李德林 |
9 | 薛仁贵 | 常遇春 | 史万岁 |
8 | 李勣 | 蓝玉 | 贺若弼 |
7 | 苏定方 | 傅友德 | 韩擒虎 |
6 | 杜如晦 | 沐英 | 苏威 |
5 | 侯君集 | 李文忠 | 于仲文 |
4 | 马周 | 邓愈 | 刘方 |
3 | 李大亮 | 廖永忠 | 宇文述 |
2 | 秦叔宝 | 花云 | 长孙晟 |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6 01:06
我觉得是刘邦,因为他的手下很多都是我佩服的人,哈哈~~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8-4-26 01:18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8-4-25 21:36 发表
但是刘季手下人员全面
运筹帷幄有张良
决胜千里有韩信
安抚黎庶有萧何
阴谋诡计有陈平
朱重八手下,大将、王道军师不比刘季弱,其他两个位置,和刘季比起来,都有不小差距。
朱重八自己的能力就能抵得上数人了,加上徐达的大战略,常遇春的突进,估计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刘季。看看彭城之战就知道了,没了韩信的刘季被霸王这种超一流战术牛人轻易击败了!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6 01:31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8-4-26 01:18 发表
朱重八自己的能力就能抵得上数人了,加上徐达的大战略,常遇春的突进,估计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刘季。看看彭城之战就知道了,没了韩信的刘季被霸王这种超一流战术牛人轻易击败了!
刘邦的个人能力本来也不强~~
作者:
gaobao 时间: 2008-4-26 01:31
无疑问的自然是李世民。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4-26 14:28
原帖由 吴元叹 于 2008-4-25 21:36 发表
但是刘季手下人员全面
运筹帷幄有张良
决胜千里有韩信
安抚黎庶有萧何
阴谋诡计有陈平
朱重八手下,大将、王道军师不比刘季弱,其他两个位置,和刘季比起来,都有不小差距。
运筹帷幄有刘伯温连自己都没保住
决胜千里有的徐达
安抚黎庶有李善长只知道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阴谋诡计有胡惟用不过是败犁的小犊
要说明显能力强于刘季的,也只有朱元璋自身的能力了和朱家子弟兵。不过既然说班底,个人能力可以忽略吧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4-26 14:31
原帖由
zidaneluo 于 2008-4-25 21:41 发表
这个主题很有讨论头,不过楼主的主贴也太简单了吧,好歹也要把人家班底亮出来嘛

下面就用一副牌做比喻,权当抛砖引玉
大一统朝代的开国班底
黑桃红心梅花A李世民朱元璋杨坚K李靖徐达杨素Q魏 ...
明朝就像旧小说,全是武将筹数。而隋唐许多大将都没出场的机会,就是人才济济的原因。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6 16:56
原帖由 gewa2 于 2008-4-26 14:28 发表
运筹帷幄有刘伯温连自己都没保住
决胜千里有的徐达
安抚黎庶有李善长只知道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阴谋诡计有胡惟用不过是败犁的小犊
要说明显能力强于刘季的,也只有朱元璋自身的能力了和朱家子弟兵。不过 ...
朱元璋能力强当然就不要他手下太强了,他手下太强了老朱能放心吗

作者:
妖刀村正 时间: 2008-4-26 17:31
应该是刘邦吧~
作者:
loadring2002 时间: 2008-4-26 17:31
秦皇贏政的班底最強,當時民間有那麼多家的兵法家(其實戰國時代才是兵法家如雲的時代,有的還自成一家門派,如:鬼谷子.孫武.吳起.孫臏.龐涓.白起.李牧等等等)(流派這東東不是日本才有,早在中國的戰國時期...中國就有很多流派了...小日本還晚了一千多年...
)
能以一國戰勝六國的兵法家...他的武將班底實在是很強
再說文臣方面...能想出度量衡統一.文字統一的某位臣子,張儀的遠交進攻,甚至有改良漢字的李斯,這些可都是影響中國之後歷史的大事件(秦從商鞅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國家的文臣常會冒出一些妖怪級的人物,也跟這些民間流派不斷的培養人才有關)
總之這種各家流派互相攻打互相鬥智的時代,殺到唯一留下來的...那才是最強(只是後來秦還是從內部崩潰了,若是沒有趙高弄權...劉邦跟項羽不見得能把秦朝給滅了)
作者:
南宫未明 时间: 2008-4-26 17:47
原帖由 loadring2002 于 2008-4-26 17:31 发表
秦皇贏政的班底最強,當時民間有那麼多家的兵法家(其實戰國時代才是兵法家如雲的時代,有的還自成一家門派,如:鬼谷子.孫武.吳起.孫臏.龐涓.白起.李牧等等等)(流派這東東不是日本才有,早在中國的戰國時期...中國就 ...
应该说的是一朝的班底,你说的白起 张仪 商鞅都不是秦皇这朝的,而你举的对手也有90%不是一个时代的(最夸张的是孙武,他是春秋的.).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8-4-26 18:14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8-4-26 01:18 发表
朱重八自己的能力就能抵得上数人了,加上徐达的大战略,常遇春的突进,估计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刘季。看看彭城之战就知道了,没了韩信的刘季被霸王这种超一流战术牛人轻易击败了!
刘邦的能力本不在自己打仗上面,他能够知道把什么人安插在什么位置上就可以了。总的来说,刘邦就是甩手董事长,公司总经理是萧何,市场开拓部经理是韩信,战略研究部经理是张良,他甩手交给下面打拼,自己把握大方向就行……朱元璋不同,他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兼战略研究兼信息处理兼……部经理,除了市场部他基本没插手,其他他能插手的地方都插手了。纯粹从公司发展角度考虑,前者的发展前景应该比后者更大。长期而言,没有那家公司,可以单单依靠市场开拓的强大就能执行业之牛耳的。当然,蒙古发展有限公司(后分成若干独立的子公司)的发展历程比较悖离这个原则,但是这家公司比较特殊,不符合我国传统公司的发展方向,忽略,完全忽略
作者:
吴元叹 时间: 2008-4-26 18:28
原帖由 gewa2 于 2008-4-26 14:28 发表
运筹帷幄有刘伯温连自己都没保住
决胜千里有的徐达
安抚黎庶有李善长只知道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阴谋诡计有胡惟用不过是败犁的小犊
要说明显能力强于刘季的,也只有朱元璋自身的能力了和朱家子弟兵。不过 ...
刘伯温的失败取决于帝王的性格不同,并不是他的能力问题。
张良一生,未尝一仗,抡功行赏,刘邦让他自择齐三万户,这是何等气魄。对比明开国,刘基只能封伯,两者对比可知。刘家高坐的,是提醒火灾的人,而朱家高坐的,不过是焦头烂额之辈罢了。二者的心胸气概,由此可知。
刘邦杀功臣,杀的是那些有能力造反且有可能造反的功臣,而朱元璋杀功臣,不管你有没有可能造反,只要你有这个能力,全杀。汉家经历吕氏篡权,靠一群老人,很快就能恢复汉统。而面对燕王谋逆,堂堂一国,居然近乎找不到可以掌军的人了。
历代开国功臣,往往出身于和开国皇帝同郡的乡人。同乡这个名片,的确可以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机会,从而能够更有机会脱颖而出。刘邦杀功臣,留下了那些同乡,因为他相信他们权衡利弊之后不会谋反。朱元璋连同乡都不相信,于是……看看建文和朱棣时期的人才是如何捉襟见肘就知道了
作者:
子皿 时间: 2008-4-26 18:34
应该是唐高吧。。。手下武有李靖等人、文有房杜等人(具体有谁也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至于其他的帝王,,手下虽然也有不少文臣武将,但是总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死的死隐的隐,两边一较就明了···
第一次发帖·不要拍砖··谢谢

作者:
yang1216 时间: 2008-4-26 21:40
一提到明朝开国元勋就想到他们之间的倾轧似乎不太厚道,明朝年代近史料多,半人半神的开国功臣们都成了普通的争权夺利的人。
汉朝太远了,远到人还是可以封神的。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4-27 00:17
刘伯温无识人之知,择主之明。人际关系方面貌似总是处理不好
作者:
菊花茶 时间: 2008-4-27 00:24
李世民手下的文官和武将都很牛,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个个都有个性哦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4-27 01:20
原帖由 子皿 于 2008-4-26 18:34 发表
应该是唐高吧。。。手下武有李靖等人、文有房杜等人(具体有谁也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至于其他的帝王,,手下虽然也有不少文臣武将,但是总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死的死隐的隐,两边一较就明了··· ...
唐高祖是比唐太宗牛,至少手下多一个李世民
作者:
medn1984 时间: 2008-4-27 15:54
关于世民的有误,二李怎么能算是他的班底,那只能是高祖的,还有苏定方,那更是搞笑了
怎么也是窦王的
作者:
几时 时间: 2008-4-27 17:56
唐太宗班底应该是最雄厚的
作者:
laichoon 时间: 2008-4-27 19:20
原帖由 徐道难 于 2008-4-25 15:08 发表
秦皇?汉高?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明太祖?皇太极?
如果說政治干才最多時代應該是屬於宋仁宗時代,當時有包拯、范仲淹、韩琦、富弼、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很多名臣,只是那個宋仁宗不會用
如果是帥才的,應該屬於李世民時代,那個時代他能番將也能用,如阿史那杜爾等。還有那個李靖,李績這兩個超級帥才,加上李世民自己,三李的威力就可以蕩平中國了。
宋太祖的將領如潘美、曹彬、石守信、李处耘、慕容延钊、高怀德、王全斌、王彦超等,其實不過是二三流的將領,曹彬、潘美之流不過是內斗內行,外斗外行。
朱元璋的名將最有名氣是徐達、常遇春、藍玉、李文忠。能算帥才的只有一個徐達,其他的事二三流吧。
成吉思汗四狗四將,還有自己族親大將,就已經可以把人威嚇住,但是他們那個時代沒有遇到真正可以比較的對手名將。看看他們對南宋的攻伐,也是用了很多年才蕩平。
劉徹的名將不過是霍去病、衛青兩個帥才,李廣李敢李陵劉徹自己也不會用
秦始皇的將領靠的是,蒙王兩家,蒙恬王翦這兩個勝其他七國是因為他們武器比人先進,兵將比人牛,當時一個李牧就已經叫他們啃死咽喉了,但是因為那個趙王的愚蠢.......
劉邦這個誣賴,靠的唯一只是國士無雙韓信,沒韓信他根本不能統一天下。 說說韓信,他雖能戰勝西楚霸王,但是如果他能得到劉邦的信任,晚幾年出山的冒頓單于,兩個人比較的話,或許他可能是李靖李績內外打遍無敵的的那種,也可能是曹彬,潘美內斗內行,外斗外行的那種。當然西楚霸王項羽也可能是潘美那種。
皇太極時代作戰靠的很多是大炮。名將如多爾滾,吳三桂,洪承啕,鰲拜等其實他們靠的多數是以強欺弱,那時候是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不久,根基不穩如何去應付他們剽悍的八旗、
說道軍師之流:
秦始皇有李斯,劉邦有陳平張良,劉徹我不懂他有沒有軍師,李世民有房謀杜斷,趙匡胤有趙普這個半個論語治天下的軍師,成吉思汗作戰的是靠狼性,他的軍師我不懂是誰,朱元璋又李善長、劉伯溫這個不世奇才,皇太極的軍師我不清楚
軍師方面我倒覺得劉邦和朱元璋他們很強,李世民自己的才智是乎比房玄齡、杜克明還要厲害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8 00:35
原帖由 laichoon 于 2008-4-27 19:20 发表
如果說政治干才最多時代應該是屬於宋仁宗時代,當時有包拯、范仲淹、韩琦、富弼、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很多名臣,只是那個宋仁宗不會用
如果是帥才的,應該屬於李世民時代,那個時代他能番將 ...
皇太极有范文程哦


另外曹彬潘美MS和韩信是没法比的啊,韩信的奇谋还是很强的,感觉冒顿遇到他也会很头疼,总之我觉得刘邦的班底最强
萧何,陈平,韩信,张良,周勃,其他几个就不说了
[ 本帖最后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4-28 00:37 编辑 ]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4-28 08:38
王安石、苏轼是仁宗朝的?
作者:
laichoon 时间: 2008-4-28 13:53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28 08:38 发表
王安石、苏轼是仁宗朝的?
呵呵,你可知道宋仁宗當朝有多少年呢?
王安石和包拯都認識了,那么你覺得是否同朝時候出現?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8 15:13
原帖由 laichoon 于 2008-4-28 13:53 发表
呵呵,你可知道宋仁宗當朝有多少年呢?
王安石和包拯都認識了,那么你覺得是否同朝時候出現?
大概仁宗的时候王安石刚出道~~
作者:
zfxweng 时间: 2008-4-28 16:13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4-28 15:13 发表
大概仁宗的时候王安石刚出道~~
大苏是刚刚出道,荆公都混了十几年了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4-28 17:21
王安石庆历二年进士,时年22岁。
在仁宗朝顶多就一青年干部。正在基层锻炼呢。
想要进中央当部级干部甚或国务院总理,那还得慢慢熬。不可能在30多岁时就进中央的。
作者:
longxinghen 时间: 2008-4-28 17:52
感觉还是唐太宗的比较强,像皇太极,成吉思汗的对手太弱小了,没悬念
作者:
zfxweng 时间: 2008-4-28 17:54
原帖由 longxinghen 于 2008-4-28 17:52 发表
感觉还是唐太宗的比较强,像皇太极,成吉思汗的对手太弱小了,没悬念
您说的这两位还都没完全征服中国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8-4-28 17:58
负天下大名三十年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8 18:00
原帖由 longxinghen 于 2008-4-28 17:52 发表
感觉还是唐太宗的比较强,像皇太极,成吉思汗的对手太弱小了,没悬念
李世民的对手也没强到哪去吧
要说对手强弱,朱元璋的对手才强
再说现在讨论的是帝王的班底,不是帝王本身的能力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8 18:02
原帖由 阿巽 于 2008-4-28 17:58 发表
负天下大名三十年
说的是谁啊?
作者:
zfxweng 时间: 2008-4-28 18:06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4-28 18:02 发表
说的是谁啊?
王介甫
作者:
冒险王 时间: 2008-4-28 18:27
铁木真有耶律楚材,干的事情跟李善长差不多。
作者:
lachuqubile 时间: 2008-4-28 18:33
毛主席!!!
作者:
夏侯敦的妹妹 时间: 2008-4-28 18:44
论班底还是隋唐比较牛吧 不过我更喜欢明初的
[ 本帖最后由 夏侯敦的妹妹 于 2008-4-28 05:50 编辑 ]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8 18:49
我错了 ~~
以后不引用了~~
[ 本帖最后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4-28 18:55 编辑 ]
作者:
夏侯敦的妹妹 时间: 2008-4-28 18:51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4-28 05:49 发表
耶律楚材是铁木真的军师
晓得晓得 瞬间就改了。。。还引用。。。真不厚道
作者:
XM8 时间: 2008-4-28 19:23
耶律楚材在铁木真手下并不得志,他大展拳脚还是在窝阔台那会。
作者:
laichoon 时间: 2008-4-28 19:59
其實我有看過那個宋仁宗重用王安石的文章如以下:
《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 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 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起这个职务。”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数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 “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而宋仁宗的生卒年(1010-1063)
王安石則是(1021-1086)
如果到了1042年,他做進士第四名,是21-22歲
到宋仁宗死亡年1063年,他已經42歲囖
王安石在嘉祐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唐玄宗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对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见的紧迫感,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分,同年轻的宋神宗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
他在宋仁宗在世的時候
曾經當過以下的官職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扬州)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宁波)事、舒州(今安徽潜山)通判,一度调开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
應該說他是放任在外地當官,而不是好像范仲淹和包拯像宋仁宗的近臣囖
其實我看過很多宋仁宗時代的人才
如以下同時期的一個短故事
王安石 33 岁那年,在群牧司任职。群牧司是个指导全国养马的机构。那时候打仗主要靠骑兵,所以,养马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群牧司的长官叫群牧使。此时的群牧使正是大名鼎鼎的包拯,而属下则有司马光、王安石、吴奎等人,真可谓群贤毕至,然而,这个小小的养马机构平时十分清闲,例行公事之后便是摆酒清谈。那年春天,群牧司衙口院子里牡丹盛开,包拯一时兴起,命在院子里摆了酒席,让司官们一起赏花赋诗。众人轮番敬酒。,兴致甚高。然而,包拯发现席中两位才子王安石和司马光却一直不曾举杯。于是,包拯问道:“今日欢聚,两位才俊何以不饮酒 ? ”乏安石和司马光连忙欠身答道:“属下素不饮酒。”包拯笑道:“平时可以不饮,今日可不能不饮。两位难道不知‘一人向隅,举坐不安'的话吧 ? ”司马光盛情难却,只好饮了一杯。王安石却起身向包拯一躬:“属下平生不饮酒。”包拯端着酒杯,说: “今天大家高兴你就开一回戒嘛,来,我敬你。”王安石还是不喝:“属下确实不会饮酒,还望大人见谅。”众人看着包拯难堪地站在那里,纷纷过来劝说:“介甫,包大人的一片心意,你可不能不领啊。”“介甫,你不喝,包大人怎么安席 ? ”然而,不管众人怎么劝,王安石就是不喝。好在包拯生性豪爽,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了来。王安石的性格就是这样,从不逢场作戏,随波逐流。
我難以想象的事情,就是,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范仲淹,還有包青天都是認識的哦
但是為何那么多包青天的連續劇里面,只發現一個包青天的好官,其他那些名臣都沒做出來,有些不是道理ar,畢竟彼此都認識,但是就是不明白,只提起一個包公而其他的名臣完全忽略掉.
希望將來有一套連續劇,可以拍攝到很多名臣齊聚一堂的情況囖.
忘記說明:宋仁宗的政治班底是非常厚非常厚的,可惜他的懦弱無能,沒把宋朝改變下,不然,宋朝不會在他手上就開始衰弱了,那宋仁宗,唉,可惜啊
[ 本帖最后由 laichoon 于 2008-4-28 20:13 编辑 ]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8 20:11
原帖由 XM8 于 2008-4-28 19:23 发表
耶律楚材在铁木真手下并不得志,他大展拳脚还是在窝阔台那会。
看野庆裕写的《成吉思汗》,里面写的MS铁木真还比较器重耶律楚材似的,HOHO
那里面对耶律楚材的评价很高,还有木华黎在那里也号称铁木真的军师
作者:
laichoon 时间: 2008-4-28 20:15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28 08:38 发表
王安石、苏轼是仁宗朝的?
哈哈,對不起不是蘇軾,是他老爸苏洵和包青天同朝~
那個宋仁宗,把范仲淹貶死在外,把超級大將狄青郁郁寡歡而死
因為個人比較喜歡包青天的關系,所以對包青天的宋仁宗時代,發生的一些事情會比較了解的囖
[ 本帖最后由 laichoon 于 2008-4-28 20:19 编辑 ]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8 20:39
原帖由 laichoon 于 2008-4-28 20:15 发表
哈哈,對不起不是蘇軾,是他老爸苏洵和包青天同朝~
那個宋仁宗,把范仲淹貶死在外,把超級大將狄青郁郁寡歡而死
因為個人比較喜歡包青天的關系,所以對包青天的宋仁宗時代,發生的一些事情會比較了解的囖
仁宗我觉得他是比较中庸的一个君主
作者:
XM8 时间: 2008-4-28 20:56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4-28 20:11 发表
看野庆裕写的《成吉思汗》,里面写的MS铁木真还比较器重耶律楚材似的,HOHO
那里面对耶律楚材的评价很高,还有木华黎在那里也号称铁木真的军师
铁木真是很看重他,但是看重的主要还是他的名气,他干的是记录,占卜,屯田之类的事。
作者:
客上天然居 时间: 2008-4-28 22:37
肯定是唐宗的班底最厚了,武将和文臣绝对都是历史上出名的,要不然怎么叫盛唐呢。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8 23:32
原帖由 客上天然居 于 2008-4-28 22:37 发表
肯定是唐宗的班底最厚了,武将和文臣绝对都是历史上出名的,要不然怎么叫盛唐呢。
能不用肯定两个字么






要说历史上出名,嬴政、刘邦、杨坚、赵匡胤、朱元璋、皇太极的手下也都历史上出名
了解元史的话那铁木真手下也都出名~~
作者:
西门一笑 时间: 2008-4-29 08:45
太宗的班底无论文武都是相当优秀的
作者:
ahhfliucheng 时间: 2008-4-29 09:01
皇太极的儿子豪格 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可惜死的有点倒霉!!可惜!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4-29 09:53
原帖由 ahhfliucheng 于 2008-4-29 09:01 发表
皇太极的儿子豪格 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可惜死的有点倒霉!!可惜!
唐高祖的儿子世民 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可惜当了皇帝,可惜!
作者:
轩辕卓少 时间: 2008-4-29 10:10
原帖由 ahhfliucheng 于 2008-4-29 09:01 发表
皇太极的儿子豪格 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可惜死的有点倒霉!!可惜!
可惜?嘿嘿!的确可惜,可惜他们姓矮星决罗的没全死。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29 18:43
原帖由
西门一笑 于 2008-4-29 08:45 发表
太宗的班底无论文武都是相当优秀的
除了皇太极以外,我说的这几个皇帝的班底也是相当优秀滴



作者:
骑驴找马 时间: 2008-4-29 21:29
最不喜欢宋祖!
也许是因为宋给人的感觉太羸弱了!
作者:
凝望云涛 时间: 2008-4-29 23:28
兵法方面很少有人能及李靖、韩信的,良相也很少有人能及房杜、萧何、张良、陈平的。
由此来看,刘邦和李世民的班底应该较厚。
不知道张良算不算良相,暂且现算上吧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30 01:33 标题: 回复 #65 凝望云涛 的帖子
张良没当过相,姑且不算吧,不过实在是个奇人~~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4-30 01:46
丞相是调燮阴阳,总理朝政的。张良顶多算一参谋长而已,不是相。
至于陈平,差更远了。他搞阴谋还行,要说治理天下,貌似没见他发挥过什么作用。
汉初所谓良相者,萧曹而已。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30 01:51 编辑 ]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30 02:12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30 01:46 发表
丞相是调燮阴阳,总理朝政的。张良顶多算一参谋长而已,不是相。
至于陈平,差更远了。他搞阴谋还行,要说治理天下,貌似没见他发挥过什么作用。
汉初所谓良相者,萧曹而已。
曹参多少沾了萧何的光,他应该还是不如张良的吧
作者:
剑荡神魔 时间: 2008-4-30 08:31
明太祖的阵容 我个人认为是最强的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4-30 08:58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4-30 02:12 发表
曹参多少沾了萧何的光,他应该还是不如张良的吧
能够萧规曹随,那就是宰相度量。
有时候,变是一种见识、一种本事,有时候,不变更是一种见识、一种本事。
象现在的领导们,每一任新领导到任,总想要把前任的东西推翻,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思重新搞一遍。这才是王八蛋的干活呢。
作者:
冒险王 时间: 2008-4-30 10:04 标题: 回复 #67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陈平起于阴谋,可不代表他只会阴谋。
为相者,正如所说:“调燮阴阳,总理朝政”,从哪里看陈平都不比曹参差,固然相比萧何,可能有些差距。
刘邦之所以不独任陈平为相,并非其才能不足,而是其前期名望不够,因此难以独任。
作者:
wgb 时间: 2008-4-30 10:25
当然要数汉武帝,文臣有信奉黄老的推崇儒术的武将有军事天才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史官有司马迁,酷吏有张汤,还有东方生,司马相如这样的弄臣,兼容并包想不出哪朝超过他的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4-30 11:17
原帖由 冒险王 于 2008-4-30 10:04 发表
陈平起于阴谋,可不代表他只会阴谋。
为相者,正如所说:“调燮阴阳,总理朝政”,从哪里看陈平都不比曹参差,固然相比萧何,可能有些差距。
刘邦之所以不独任陈平为相,并非其才能不足,而是其前期名望不够,因此难以独任。
陈平的问题,不在于才能,也不在于名望,而是在于他的信念。
陈平是个典型的投机者和利己主义者。要在天下和自身富贵之间 选择,他肯定选择的是自己。
所以偶们看到在陈平为相期间,一切作为都是以保存自身为前提的。当吕氏势张时,他就劝吕后王诸吕,全然不顾高祖“非刘氏不王”的遗训,可以这么说,是他亲手让吕氏坐大。而等到吕后死,朱虚候、齐王等人谋诛诸吕,吕氏覆灭成为定局时,他摇身一变,又成了灭吕氏的功臣。
因此,高祖才说“陈平智有余,而难以独任”。
作者:
纪年_轩辕 时间: 2008-4-30 12:09
好稳是刘邦,他能做皇帝完全靠班底
作者:
冒险王 时间: 2008-4-30 12:11 标题: 回复 #73 三种不同的红色 的帖子
要说信念,真正在高位者,可没有几个是以“天下苍生”为首要的。萧曹当暴秦之时,也是为了活路起来造反;取得天下之后,因为其才能(包括眼光)足够,所以以民为本来保持自己的富贵而已。
我并非崇尚道德虚无,只不过道德本来就是很高的要求,通常来说,能保持最基本的良心,已经足够。
吕氏掌权的时候,陈平抗争有何用?老吕家本无良才,吕后过后覆亡乃迟早的事情,况且,这种争斗仅是上层的内斗,于下层百姓无关,若是吕后之世陈平公然促成对立,那么波及的范围可就不仅于此了。这个和则天时候狄仁杰等人的做法并无二致,如果从更深层次讨论,吕氏属于暴发户,陈平促成其暴发,更容易使其脱离现实,一朝而亡;当然,我智虑浅薄,可是没法猜测陈平是否有此用意了。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30 17:47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30 08:58 发表
能够萧规曹随,那就是宰相度量。
有时候,变是一种见识、一种本事,有时候,不变更是一种见识、一种本事。
象现在的领导们,每一任新领导到任,总想要把前任的东西推翻,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思重新搞一遍 ...
恩,曹参这点是让人佩服滴~~
度量上曹参确实让人佩服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4-30 17:49
我的疑问只是萧曹当时都只是县里的小官,可后来他们的能力却有目共睹,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他们都没有这种治理国家政务的经历啊
作者:
djgan 时间: 2008-5-1 12:55 标题: 回复 #74 纪年_轩辕 的帖子
领导者能够选出一套优秀的班底就已经很牛了
作者:
yang1216 时间: 2008-5-1 18:21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4-30 17:49 发表
我的疑问只是萧曹当时都只是县里的小官,可后来他们的能力却有目共睹,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他们都没有这种治理国家政务的经历啊
怎么可能有那种生下来就可以当高级干部的人,革命工作过程中慢慢提高啊。
那种几句话就把老大忽悠得五体投地,然后直接拜相的大牛,根本就不存在吧。
作者:
武田道玄 时间: 2008-5-1 18:50
支持唐太宗...唐太宗的面临的环境和敌人最险恶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8-5-1 21:25
唐太宗的面临的环境和敌人谈不上最险恶,也就突厥强了点。其余能称之为对手的就只有薛举和窦建德了,结果薛举在其最辉煌的时候见了玉皇大帝,窦建德又在虎牢突然犯傻白白便宜了李二。
作者:
文以载道 时间: 2008-5-1 22:49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5-1 21:25 发表
唐太宗的面临的环境和敌人谈不上最险恶,也就突厥强了点。其余能称之为对手的就只有薛举和窦建德了,结果薛举在其最辉煌的时候见了玉皇大帝,窦建德又在虎牢突然犯傻白白便宜了李二。
我也觉得李世民的对手不够强~~
对手比较强的大概是刘邦和朱元璋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08-5-1 23:04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5-1 21:25 发表
唐太宗的面临的环境和敌人谈不上最险恶,也就突厥强了点。其余能称之为对手的就只有薛举和窦建德了,结果薛举在其最辉煌的时候见了玉皇大帝,窦建德又在虎牢突然犯傻白白便宜了李二。
唐太宗在这批皇帝里面,出头的时候本钱相对其他的人来说是最足的,所以应该要扣点分.
人最强我还是看中刘邦.
不过朱重八的变态之处是叫一个看似纨绔子弟的亲戚守城,愣能挡住陈友凉的几十万人马.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5-1 23:35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4-30 17:49 发表
我的疑问只是萧曹当时都只是县里的小官,可后来他们的能力却有目共睹,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他们都没有这种治理国家政务的经历啊
能力是可以磨练出来的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5-1 23:41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5-1 22:49 发表
我也觉得李世民的对手不够强~~
对手比较强的大概是刘邦和朱元璋
朱元璋的对手更弱张世诚自守贼尔,陈友谅是个人物,不过个人能力强,手下一方面能人少,另一方面不忠心。最重要的是这哥们运气太差。放在隋唐,最多一王世充。李世民的最大的对手应该是薛举、窦建德、李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李家父子(李渊、李建成)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8-5-2 05:28
李密不能算李世民的对手。瓦岗与唐军没有交战,其诸多将领反而成为了李唐打天下的得力干将。如果把李建成也视为李世民对手还可以理解,把李渊算上就太不可思议了。
朱元璋最大的对手是扩廓铁木儿,并非张士诚、陈友谅。
作者:
gewa2 时间: 2008-5-2 06:58
王保保作为即将垮掉,或者已经垮掉的元帝国的代表。无论在民心向背和军队战力上和隋唐时代的争霸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不止是军事上的,更是政治、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
至于李密被归结为李世民的对手更多是建立在隋唐乱世争衡的基础上。而李渊的出场则是处于父子俩长久以来的制约与反制约、利用与反利用的关系。李渊其实对这个功高镇主的儿子也不太放心,干掉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刘文静就是明显的举动,而李世民逼父退位也是。
作者:
yang1216 时间: 2008-5-2 10:12
既然说到难度,汉高祖与明太祖够难,特别是朱皇帝,凭他的身份居然能让手下人服服帖帖,简直神人。
作者:
慕容燕然 时间: 2008-5-2 10:46
毕竟扩廓铁木儿打败过徐达。朱元璋对这个对手一直是很尊敬的,在扩廓铁木儿死之前一直没放弃招抚他。
作者:
yuhy1119 时间: 2008-5-3 15:35
我也觉得是秦始皇
作者:
humi100 时间: 2008-5-3 16:29
原帖由 慕容燕然 于 2008-5-2 10:46 发表
毕竟扩廓铁木儿打败过徐达。朱元璋对这个对手一直是很尊敬的,在扩廓铁木儿死之前一直没放弃招抚他。
徐达打败王保保的次数要多一点哦,不过我认为两人应该认定为一个水准的。
作者:
朽木烂舸 时间: 2008-5-11 23:04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耶?经术不可任耶?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变更。” 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 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
这是神宗朝的事 本身唐介自己在仁宗朝只做到谏院长官 当时介是以直声动天下 被称为真御史
唐介自己也是到了熙宁元年才做了参知政事 L君这个错误犯得太低级
不过王安石的确是仁宗朝就开始当官 嘉佑五年做了三司度支判官 虽然朝廷和欧阳修屡次要提升他 不过都推辞了 而王安石想要变法的决心也的确在仁宗朝就有了 当时就上了一份万言书给仁宗 基本是后来熙宁变法的蓝本
作者:
zhuyuzijia 时间: 2008-5-20 14:16
是老曹家!
作者:
jiangsan3 时间: 2008-5-20 15:50
还有周朝的牛逼你们没说到吧?
姜尚谁能媲美?
还有那些神话般的武将哪个是他们对手?
作者:
jiangsan3 时间: 2008-5-20 15:52
大家想想周朝八百年的江山,还有哪个君主能够做到?
作者:
眼儿媚 时间: 2008-5-20 15:58
宋仁宗

作者:
三种不同的红色 时间: 2008-5-20 16:39
讨论趋于水化。
锁之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