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问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将会如何选择!天平的两端,一边是庞大而令人目眩的名声,金钱,人们的尊敬与崇拜,以及异性的青睐--这些足以构成现实中人们想要的一切,还包括生命,最宝贵的生命;另一边则是一小束悲剧性的观念,一些尼采哲学,一些对自由的信仰和热爱,零星的喷吐着火舌的诗句和音符,以及无底的深渊,毁灭的黑洞。去问问人们将如何选择,去问他们!是否有人愿意放弃前者而取后者,冥冥中的发问者在正午举着灯笼徒劳地询问着每一个人,却总是得到同样的回答。但是这一次被问到的人是 Jim Morrison, 阴影笼罩下的死亡骑士只效忠于火焰上起舞的艺术和心灵的自由,而世上其它的一切,对于此人无非浮云。
大约是从1968年的中期开始,Jim Morrison 开始表现出了对观众,巡演,录音,以及这一整套明星生活的厌倦。他不喜欢取悦观众,不喜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已有的创作,不喜欢夜复一夜地唱着"Light My Fire",更加不喜欢扮演众人心目中的性感明星角色,他只爱自由的生活,他从"大门"乐队中得到的快乐在于排练时的创作,而不在于演出时的重复,与观众的交流和随之引起的崇拜。他并不是不重视观众,但是他只注重观众作为个别人的意见,而不看重大众,群体。这是他的一贯逻辑,亦是天性使然。
他的生活日益放纵,他的思想日益悲观,他和一个巫医般的女子——即后来为人们所知的帕特里西娅——举行邪教的婚姻,他到处宣称他体内有印第安人附体,他吸毒,酗酒,裸露身体,滥交,到处惹是生非,搞出各种无意义而危险的恶作剧和恶意破坏。乐队的其他成员经常被他的种种举动吓得目瞪口呆。他们不知道他下一分钟会干出什么事,还会惹出什么样的乱子来。Krieger 和 Densmore 开始讨厌"整天给 Jim 当保姆",就连 Ray 对他的信心也在渐渐消失。他们已经认真地考虑过,照这样下去,乐队是否还能维持。但是没有人敢当众顶撞 Jim Morrison, 没有人敢批评他的举动。当他任性胡来的时候,乐队的其他成员通常是保持沉默,等他闹够了再装出什么都没发生过的样子。但这样只能使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他们之间越来越疏远与隔阂。
爆发的一天终于到来了,一个汽车公司看中了"Light My Fire",有意用这首歌来做广告宣传,他们开出了优惠的条件购买版权。乐队的其他成员都觉得并无不可,事实上这首歌本来是 Krieger 写的。但 Jim 听说后却大发雷霆,大加反对,他咆哮着说,他讨厌把乐队的歌曲用于商业,他憎恨这一切。另外的三个人如往常一样,默默忍受了他的怒火,并且最终拒绝了汽车公司。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乐队成立初期那种融洽和谐,亲如兄弟的气氛已经一去不返了。
1969年3月发生了著名的迈阿密事件,这一臭名昭著的事件相信已为人们耳熟能详。喝得醉醺醺又服了迷幻药的 Jim Morrison 在台上向观众们出示了自己的生殖器,因而被警方以有伤风化的罪名拘留。"大门"乐队余下的巡演也被取消,很多城市禁放"大门"的歌曲。Jim Morrison 因此被课以罚款和劳役,并且这一官司直到他死时都未结案。自此 Jim Morrison 以疯子,流氓和色情狂为人们所知。这无疑并不是 Jim Morrison 生命中光彩的一页,但我们也毋庸对此为他辩解什么,他内心的苦闷绝望已经到达了不可收拾的境地,以至于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才能得到宣泄。商业,乐队,不被理解的痛苦,悲观的思想,权力的压迫与绝望的反抗…… 这一切的一切已经把这个本是极度敏感的人逼得快要疯了。
相信没有人会反对,这张专辑无疑是 The Doors 最失败的一张。向爵士风格的转变使专辑变得完全不像人们所熟悉的 The Doors,而大量管弦乐的加入几乎是不伦不类的。一些歌曲冗长乏味,而另一些完全是不甚高明的情歌。人们对这张专辑表现出了失望。尽管如此,这张专辑还是登上了排行榜的显著位置。
(专辑封面)
在这张专辑中 Ray 和 Krieger 起了主导作用。在发行专辑之前 Jim 和主音吉他手 Krieger 又吵了一架---他不喜欢 Krieger 写的那些歌,诸如"Tell All the People"(告诉所有人), "Touch me"(抚摸我)之类,他不希望人们以为那些歌出自他之手。
Krieger 是一位出色的吉他手,在乐队成立的初期,他和 Jim 也曾经有着深厚的友谊和默契的合作。他们在一起创作了如"Light My Fire"这样的不朽之作。但是,分歧最终还是出现了,并且这种分歧并不全是音乐上的。正如鼓手 Densmore 多年之后在回忆录中写道的,"Krieger 是一个正常人",但很显然,Jim 不是。
专辑中仍然有很多出色的歌曲,淋漓畅快的"Road House Blues"(公路旅馆之歌);和"Peace Frog"(和平之蛙);豪迈的"Land Ho!"(哦!陆地);震撼人心的"Waiting for the Sun"(等待太阳);深情的"You make Me Real"(你使我真实)和"The Spy"(间谍);以及质朴的"Blue Sunday"(忧郁的星期天)和"Indian Summer"(深秋)。虽然不再有"The End"和"Break on though" 这样堪称一个时代伟大的作品,但是乐队的表现同样到位而醒目,歌词同样优美,Jim 的歌声也同样忧郁性感,也许只有最熟悉 The Doors 的人才会在心中感到一丝隐隐的缺憾。但是不管怎样,那个为人们所熟知并喜爱的,Blues 的 The Doors 总算又回来了。
(专辑封面)
就这样,The Doors 又开始到处巡演,人们又开始疯狂地呼唤 Jim Morrison 的名字,专辑中的歌曲又开始在欧美各地上榜,每个城市都在盼望着 The Doors 的演出……所不同的是,这个人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盛名之下感到紧张羞涩的 Jim Morrison;现在的这个历经风雨而心地澄明的人面对再多的鲜花,荣誉和名声,也只会竖起中指,并且在上面轻蔑地唾吐和小便。
精明的制作人 Rothchild 敏锐地看出 The Doors 又在重新大受欢迎,于是在1970年中期相继推出了他们的两张专辑:演唱会现场"The Absolute live"(绝对现场)及精选集"13"。这两张专辑中收录了 The Doors 的大部分经典之作,尤其是前者收录了 The Doors 精彩的现场演出,如今已成为 The Doors 乐迷不可缺少的珍藏。
(专辑封面)
1970年底,The Doors 录制了他们的第六张录音室专辑 L.A. Woman(洛城女人),这是他们与Elektra公司合同中的最后一张专辑。尽管专辑中仍然有如"L.A. Woman"和"Rider on the Storm"(风雨骑士)之类史诗般的作品,亦有如其旧作"Changeling",(低能儿),"Love Her Madly"(疯狂地爱她) ,"Texas Radio and the Big Beats"(德州广播电台和摇摆乐,又名"WASP" )之类经典小品,但总的来说,曾经是最富于活力和创造力的 The Doors 乐队已经疲态尽现,不再有下一个威士忌酒吧和众神狂欢般的夜晚,火焰即将熄灭,长路漫漫终于走到终点。这张专辑于次年的4月面世发行。
(专辑封面)
一场在新奥尔良举办的演出之后,Jim Morrison 录制了一些个人的诗歌作品,即后来人们所熟知的An American Prayer (一个美国人的祈祷)。 次年一月,The Doors 正式宣告解散。The Music is over,音乐结束了……
(去意已决的Morrison)
正如 The Doors 的其余三位成员早已厌倦了 Jim Morrison 的胡作非为和拖累乐队;这心力交瘁的人也早已厌倦了美国的虚伪与浅薄,他在沉痛地反省着自己的人生:
正如永远生活在别处的青年诗人阿尔代尔·兰波生前最后的愿望是能够从马赛的港口起航,在遥远的埃塞俄比亚不为人知地死去;逃出了美国的 Jim Morrison 依照生前的遗愿被安葬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他的邻人包括他生前曾经深爱过的王尔德,巴尔扎克,波德莱尔,普鲁斯特,比才,肖邦等文化名人,或许只有这里才是他精神的最后归宿和故乡。他的墓穴非常狭小,灰白色的花岗石墓碑上仅仅刻着这样几个字:"詹姆斯·道格拉斯·莫里森,诗人,歌手,作曲家"……。
我并没有野心对 The Doors 的歌曲做出什么深刻的评价。事实上,The Doors 的歌并不是每一首都堪称经典之作,一些陈旧平庸的作品混杂在伟大的史诗和经典的小品之中;一些作品带有明显的那个迷幻时代的烙印,以至于后来者听来甚至常常会感到不知所云;而 Jim Morrison 的诗句,又几乎总是由三成真正优美凝练的诗句,三成奇异晦涩的譬喻,三成含糊混乱的梦呓乃至一成不知所云的胡说八道组成,人们很难真正地把它们区分出来。况且,每个人对于他喜爱的 The Doors 和 Jim Morrison 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旁人的置喙显得苍白无力和不可信赖。但是不管怎样,还是让我们再一次聆听那个已经属于上一个世纪的声音,去感受"那个时代最富于魅力和复杂性的艺术心灵" ……
生存与认知的焦虑:同名专辑"The Doors"
1967年,或许是发生在摇滚史上的第一次,一支乐队以及一个歌手,把如此之多的诗意,神秘和哲理引入了摇滚乐之中。它是那样难以置信的美而深邃,兼有着火焰的激烈狂乱和灰烬的迷惘忧伤。如同歌德《浮士德》中的诗句:"一片永恒的海洋,一种变幻的生存,炽热的生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那些激动人心,令人肾上腺素分泌加快的歌曲里面发现了那个永远都是青年的 Jim Morrison,歌手,诗人,疯子,孤独一人挑战人类极限的狂人,永远在死亡和粉碎后复生的酒神。
专辑以激昂的"Break on through"(突破)作为开始曲,首先是紧张急促,带有巴西节奏的鼓点,然后人们听到了 Jim Morrison 狂放不羁的歌声,为夜晚点燃了黑色的火焰: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喜欢 The Doors 的人最喜欢他们的哪几首歌,那么,不管他喜爱的是 Jim Morrison 出众的个人魅力,或是他独特的嗓音和表现方式,或是乐器默契的配合以及淋漓尽致的表现,不管他喜欢颓废的 Morrison,深邃的 Morrison 或者性感的 Morrison,"Light My Fire" (点燃我的火焰)一定会出现在前三名之列。这首 The Doors 迷人的代表作不仅成为时代的颂歌而被铭记,并且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或许每个人都是因为这首歌而从此永远爱上了 The Doors 和 Jim Morrison。
一声鼓点之后,由键盘奏出的前奏是如此流畅而高昂,犹如一粒火种被投入了火葬场上高高垒起的柴堆,刹那间干柴烈火,一发而不可收拾,随后是 Jim Morrison 的加入,以一种吸引着美丽飞蛾的火焰般魅惑而危险的声音:
"I Look at You",(我看着你),似乎是一首真正的情歌,乐器默契的通力合作营造出紧迫急促的气氛,而Jim一声声呻吟般抒情的"Too late,too late",仿佛在歌唱爱情的时日无多与义无反顾,情侣们就此相爱,不再回头。但是爱情的迷醉诱惑人们走上的是否正是一条危险的不归之路? 没有人能做出回答……
"End of the Night"(夜的尽头)是我所听到过的最忧郁的歌曲,是真正忧伤如诗的歌咏,天生属于光明的心灵拥有着甜美的幸福快乐,而对于无数在无尽的夜里出生的人们,光明和祝福始终与他们无缘,他们在午夜突如其来的无边孤寂中痛苦挣扎;他们呻吟,颤抖,陷入疯狂而无人慰藉;他们在绝望中把手放在自己的心上向着太阳将升起的东方哭泣着祈祷。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属于夜晚的黑暗的儿子必将怀着与生俱来的深刻创痛,带着阴郁的心灵在夜晚的尽头寂寞无声地死去……
专辑的结束曲正是这一首史诗般的作品"The End"。这首长达11分41秒的歌曲是 the Doors 乐队另一首最著名的代表作,据说有一次 Jim Morrison 对 the Doors 的成员们声称要尝试着"动用宇宙的力量来写歌,用水火风土四大元素的力量来写歌",于是第二天,他就写下了这首"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