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三国战将武力分级评点(全文完成) [打印本页]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4 22:40 标题: 三国战将武力分级评点(全文完成)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一部三国演义读完,可谓荡气回肠,余音不绝。曹操之奸,孔明之智,周瑜之雅,关羽之义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其深远。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中最光辉的一笔,不是决胜千里的运筹,也不是纵横捭阖的权谋,而是众多战将驰骋疆场,横扫千军的壮举。故三国英雄被人议论得最多的就是他们的勇武,时至今日,关于武力的讨论仍然不休。本人素喜三国,也拜读过不少高人写的强文,深感众家之言各擅所长,彼此也很难被说服。近期在轩辕上拜读老萧之品封神,茅塞顿开,今结合自身对三国的浅显认识,对心中一直珍爱的三国英雄做一次全方位武力评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本文评点之三国武将,均取决于该武将在《三国演义》一书中的表现,与正史无关,纯以通行版的毛本演义说事,重实战表现,评点对象为书中有一定名气和威望的战将,出场即被秒杀或毫无特点的龙套武将不予评点。
对武将的勇武评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武技、膂力、敏捷、体能、勇猛、威。下面一一略做说明。
武技:指武术方面的技能,主要是指对趁手兵器的使用技巧,不包括弓箭,飞刀等。
S+:出神入化,当世无双无对;
S:技压群雄,于战无往不利;
A:武技高强,艺冠三军;
B:刀马娴熟,武艺出众;
C一般战将武艺
膂力:指武将的力量,不需要解释。
S+:力大无穷,接近怪物;
S:猛将魁首,力举千斤;
A:膂力过人;
B:比一般武将力大;
C:膂力平平
敏捷:指战场应变能力和反应躲闪技巧,保命的不二法门。
S+: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恶战中均能毫发无伤;
S:身手矫健,乱军中游刃有余,在偷袭和群战中也极少挂彩;
A:反应迅捷,能对战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B:反应一般,有措手不及之时,面对冷箭和偷袭受伤可能较大;
C:头脑不灵,常常遭对手重创
体能:指作战相持能力。
S+:马拉松运动员体能,能一直保持颠峰水准作战相当长的时间;
S:相持能力极强,与强敌周旋百余合是家常便饭;
A:体能出众,善打硬仗,战力无明显下降;
B:作战能力随时间明显出现下降,长时间作战气力不加;
C:体力较差,常因气力不支败北
勇猛:指胆魄和勇气。
S+:勇猛绝伦,即使处于以一敌N的绝境也能奋勇作战,一往无前:
S:胆气非凡,在逆境中无所畏惧,舍命相搏;
A:勇猛过人,面对强敌也能放手一搏;
B:识时务,明哲保身意识强,打不赢决不充英雄;
C:胆量不足,常有令人不齿的怯阵和逃跑行径
威:指战场威慑力,即表现出的使人敬畏的气魄。
S+:威镇华夏,敌军闻之色变,见之落胆,尚未交手就先输一半;
S:威名远扬,强敌亦倍加钦敬,惺惺相惜;
A:威风凛凛,震慑敌军;
B:相貌堂堂,引人注目;
C:毫无威势,经常被人忽略
目录:
第一章 群雄争霸篇
第二章 东吴英杰篇
第三章 曹魏帝国篇
第四章 西蜀风云篇
[ 本帖最后由 clarkakaka 于 2008-5-17 16:46 编辑 ]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4 22:52
第一章 群雄争霸篇
认真说来三国时间并不长,从魏蜀吴建立到三家归晋也就短短数十寒暑,但三国演义一书却花了大量笔墨描写群雄逐鹿,作者从黄巾起义开始,对乱世的诸侯战争进行了相当详尽的描写,话说东汉末年,天子昏庸,盗患四起,民不聊生。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邪教组织头目张角同学迫不及待地跳上了历史舞台,打出的依然是画符炼丹,治病救人的套路,进而上升为狂热的个人崇拜,最后扯旗造反,一时间席卷海内,动荡八方,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便轻易地上了当,一窝蜂开始与官府对抗。朝廷立即召集各地诸侯,勤王平叛。各地大汉正规军在短暂的慌乱之后,迅速集结,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乌合之众黄巾军收拾,张角同志崛起得快,消亡得也快,其流星般的人生却为一大批野心勃勃的实力派诸侯送上了升官发财的机会,加之汉天子无能,士大夫遭害,宦官权力很大本事却不大,于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乱世不二定律再度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各路诸侯开始抢地盘,拉武装,搞阴谋,最终发展为诸侯混战的局面。各路豪强中,有的为名门之后,如袁绍兄弟,有的为地方军阀,如董卓,有的为新生力量,如孙坚,曹操等,拥有私人武装的他们手下都有一大批能征善战之将,这些人有的后来加入了三大阵营,功成名就,有的死于非命,成为三国历史长河的匆匆过客,但他们在战场的英姿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成为三国英雄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本章参评武将:华雄,文丑,高览,颜良,纪灵,公孙瓒,吕布。皆为各路诸侯中的精英角色,在群雄争霸的时候表现活跃,却未能为三大阵营建功立业。
华雄:关西人,其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使一口大刀,董卓手下骁骑校尉,为全书登场最早的勇将,实力不俗,于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自告奋勇担任先锋,统军能力优秀,击败有猛虎之称的孙坚,斩杀各路诸侯手下多员猛将,大挫同盟军锐气。
相关战绩:一照面杀鲍忠;追杀孙坚,连躲对方两箭,大喝一声,斩杀偷袭的祖茂;未及三合,斩袁术手下骁将俞涉;数合,斩韩馥手下上将潘凤,众大惊。
作为大汉精锐部队的西凉军中的杰出代表,华雄一出场让人刮目相看,敢于领兵对阵诸侯联军,胆气不凡,连斩数将证明了其拥有出色的武艺,追杀孙坚时连躲两箭,以及轻易斩杀偷袭的祖茂表明战场反应相当不错,敢于连战诸侯军猛将除对自身实力有相当自信之外,体力也是重要保证,在各路诸侯与董卓面前均出尽了风头。但运气不佳,没等华雄同学笑出声来,就被当时还默默无闻担任马弓手的二爷秒杀,成就了一段温酒佳话,考虑当时二爷尚未装备赤兔马,也无日后的赫赫威名,华雄的实力无法评得太高。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A+ 威 A
文丑:河北名将,袁绍手下的著名的猛将二人组之一,使铁枪,曾杀得公孙瓒狼狈不堪,随袁绍东讨西杀,威镇河北,为袁绍最器重的心腹猛将,四庭柱之一。
相关战绩: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瓒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五六十合战平初登战场的赵云;白马于败军时射张辽,战徐晃,后军马到,晃退。
文丑的武艺一直是被认可的,自身战绩也相当出色,有难度较高的冲阵行为,干脆利落击败公孙瓒(这家伙说什么也是和吕老大拼了几合后全身而退的),面对垃圾群殴和单战猛将表现都很好,在不利局面下能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最合理的措施,战场素养相当不错,箭法精准。但死得相当窝囊,在关二哥的绝世威武和雷霆万钧的攻势下,身为袁军数一数二的猛将,文同学居然出现了怯阵逃跑的行为,不过文丑显然吃了未参加讨董战役的亏,没有见识过赤兔马的杀伤力,被二爷飞马赶上,一刀解决。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S体能 A 勇猛 B+ 威 A+
高览:河北名将,四庭柱之一。谋勇兼备,统军能力优秀,在袁绍手下多年,官渡之战时因袁绍气量狭小,不纳忠言,和张郃一起转投曹操,深受曹操赏识,从征破袁绍,败刘备。
相关战绩:官渡之战阵前敌许禇,后曹操下令全军出击;穰山不三合,斩杀前来拼命救刘备的刘辟
高览的直接战绩相当少,所以评价其武力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从其与许禇能够相持来看,说明小高的身手不会差到哪里去,刘辟虽为无名之辈,人拼命时还是有两下子的,但高览胜得干脆利落,以上看出高览的战场表现没有堕了四庭柱的威名。但高览同样死得稀里糊涂,被赵云从自己军队后方冲阵,未及反应便被挑落马下,战场警惕性和反应能力实在是比较糟糕,短命也是必然。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A 勇猛 A 威 A
颜良:河北名将,袁绍手下猛将二人组之一,使一口大刀,英勇无敌,深得袁绍赏识。孔融以颜良、文丑作为袁绍军队的武将代表劝谏曹操小心他们,白马之战凭借其勇武威镇曹营,曹操对其束手无策。
相关战绩: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二十合击败猛将徐晃,曹营诸将栗然。
颜良作为袁绍手下第一战将,素有威名。当日战华雄,袁绍就叹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到!”可见袁绍对其相当看重。速杀吕布手下猛将宋宪、魏续,并二十合击败猛将徐晃,说明其的确具有超一流的武力,曹操也觉得手下无人能胜颜良(关于二十合击败猛将徐晃,俺将在后文加以点评,但颜良实力超群没有疑问)。遗憾的是,猛将二人组注定要成为关二哥勇武的试金石,为衬托二哥之神勇,二位的下场均无比悲惨。比起文丑的临阵退缩,颜良死得更冤,自己正向曹军耀武扬威时(没准兵器都没拿稳),被曹操激红了眼的关二哥骑着速度每小时一百公里的赤兔马飞奔而来,而手下的兄弟也很不仗义地为其闪开大道,可怜的颜同学还想和二哥打个招呼,青龙刀以最不可思议的方式——刺过来了,颜同学至死可能也没看清关羽的长相,顶多惊叹赤兔马它怎么就那么快。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A 勇猛 A+ 威 S
纪灵:山东人,袁术帐下第一勇将,颇受重用,多次担任袁术军先锋,使一口五十斤重三尖两刃刀,悍勇过人。
相关战绩:大战关羽,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纪灵大叫少歇,关公便拨马回阵;张飞更不打话,直取纪灵。斗无十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
纪灵战绩虽不多,含金量却很高,能顶住关二哥三十合的人实在不多,所以还是有些斤两的,但明显后来气力不支,大叫少歇,说明体力不怎么样,辕门射戟时被吕布象提稚童一样提起,虽然温侯力大无穷,但纪灵毫不挣扎说明当时内心是很害怕的,毫无大将气度,其他方面无突出表现,死在三爷手里,也不算冤。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演义中数次上阵与敌厮杀,为一勇猛善战的诸侯。
相关战绩:公孙瓚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瓚败走;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
公孙瓒算诸侯中喜好冲锋陷阵的,也是冲阵王赵云保护的第一个主子,经历数战,未见负伤记录,说明敏捷还是不错的。敢于十八路军前单挑吕布(吕布之前已胜数场,早非无名之辈),胆气非凡。能从吕布、文丑手下全身而退,武艺应该还是比较精熟的,实属虽败犹荣。为人重情义,多次帮助幼时好友刘备,但统军能力平常,政治水平低下,最后被袁绍所败,引火自焚。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B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A+ 威 B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先随丁原,后事董卓,于虎牢关前大战十八路诸侯,威镇天下,连环计后杀董卓,自立门户。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猛将,武艺天下无双,战场上无人能挡,统军能力优秀,手下之军是当时天下难敌的精锐,数次将曹操打得狼狈不堪,被曹操视为心腹大患。
相关战绩:无五合杀河内名将方悦;一照面杀上党太守张杨部将穆顺;战到十余合,一戟砍断安国手腕;数合败公孙瓒;五十合战平张飞,三十合战平关羽、张飞联手,后刘备加入战团,吕布不敌,全身而退;数合战败夏侯惇;战败乐进、于禁联手;二十合平许褚,后曹营六大将上前群殴,吕布全身而退;下邳城一百合平张飞。
温侯的武力在三国时期稳坐头把金交椅,与人对战基本均占压倒性优势。配上超级装备赤兔马和方天画戟,手下几乎无百合之将。吕布简直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战神,单挑能与之战十合之人已是将才难觅,数次冲阵如入无人之境,对手皆闻风而逃。曹操言吕布非一人可胜,所以吕老大面对群战是家常便饭,本身以一敌众就是困难的事情,对手往往还非常强大,虎牢关前一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两员超级战将联手进攻尚且战其不倒,从此天下第一名号非其莫属。被高手围攻毫发无伤,提膂力过人的纪灵如提稚童,超强的实力使温侯不把任何敌手放在眼里(貌似除了经常叫嚣与之拼命的张飞),也不屑使用阴谋诡计,最后败于曹操刘备联军,被手下叛徒捆绑,遭擒。刘皇叔痛打落水狗,唆使曹操忍痛将其绞杀。顺便说一句,吕老大似乎喜欢给人当干儿子,可能从小缺乏父爱,最后一次没有成功。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 本帖最后由 clarkakaka 于 2008-2-15 11:42 编辑 ]
作者:
ylh2004 时间: 2008-2-15 07:14
又见浇头体分等级点评.
加油,送花送TB

作者:
wb1045 时间: 2008-2-15 09:03
楼主的帖子感觉像是游戏人物的讲解,很直观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2-15 09:18
点评的相当精彩
2点意见:
1、颜良面对面对从对面山上冲进阵内直到中军的关羽,竟然还没有反应过来是干嘛来的,说明其反应能力不是一般的低下,建议再降一级。
2、吕布在纪灵没有反抗的前提下将它提起,说明吕布膂力很大,但是参考许褚拖牛典韦立旗来看,s+似乎太过,a+足矣。
作者:
temple56 时间: 2008-2-15 10:29

吕布全S+还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作者:
愿望化身 时间: 2008-2-15 10:43



突然想起,少了最近冒出来的红人——上将潘凤……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5 11:40 标题: 回复 #5 伤云 的帖子
个人认为颜良的糟糕反应原因有二:首先是二哥马太快,颜良也吃了未参加讨董战役的亏,赤兔马装备在二哥身上似乎加成效果强于吕老大,吕老大仰仗此马多用于逃跑;其次,手下兄弟太不仗义,敌将杀来不厮杀就算了,居然闪开大道,连出声示警都没有.看来袁绍军战场素养确实是比较差,被老曹收拾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
luhongyi 时间: 2008-2-15 12:07
吕布勇猛S+有疑问,演义中吕布贪生怕死,缺少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经常在被群欧时就跑了,碰到酒醉的张飞也因为知其勇而不敢过份相逼,跟楼主说的跟敌舍命相博有所不符啊,其他关于吕布的无异议.
作者:
火狐天下 时间: 2008-2-15 12:18
建议加上高顺
作者:
zc013 时间: 2008-2-15 12:32
先占楼,
然后编辑
这样会比较方便观看吧。
作者:
愿望化身 时间: 2008-2-15 14:08
原帖由 luhongyi 于 2008-2-15 12:07 发表
吕布勇猛S+有疑问,演义中吕布贪生怕死,缺少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经常在被群欧时就跑了,碰到酒醉的张飞也因为知其勇而不敢过份相逼,跟楼主说的跟敌舍命相博有所不符啊,其他关于吕布的无异议.
被六个人群殴,且其中两个超一流,两个一流,两个弱一流,还都是努力向前的……什么人都得撤退……
应该说,换了别人跑都跑不了吧?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5 16:12
被六个人群殴,且其中两个超一流,两个一流,两个弱一流,还都是努力向前的……什么人都得撤退……
应该说,换了别人跑都跑不了吧?
愿望兄高见,许褚和典韦都是拼命三郎式的人物,加之自身实力超群,吕老大不跑估计就得玩完。之所以评吕老大勇猛S+,主要因为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吕布数次冲阵,且力战关,张联手,高手一交手便知斤两,吕布尚一往无前,相持良久,勇猛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吕布后期表现出的怕死行为,个人认为很正常,都被抓了,一身本事发挥不出来,束手待毙,能做的就剩下害怕了。顺便说一下,小弟认为杀身成仁的英雄表现的是气节,而非两军交战时的勇猛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5 16:14
原帖由 火狐天下 于 2008-2-15 12:18 发表
建议加上高顺
我也想过,但是他老兄个人直接战绩就没有了,连间接战绩都少得可怜,实在是无法点评
作者:
愿望化身 时间: 2008-2-15 16:36
原帖由 clarkakaka 于 2008-2-15 16:12 发表
顺便说一下,小弟认为杀身成仁的英雄表现的是气节,而非两军交战时的勇猛
正是,勇猛这个东西比较难定义,而且看小说中,有些将领的表现是很难用一两场战斗是否奋力死斗来概括的,更不用说被擒后的表现,哪个更多的是价值观的体现,而非战场上的战斗方式。
顺便一提:马超全书没有一次冲阵,这点比赵云差了很多,但看打硬仗恶仗的能力,他却是全书仅次于吕布的。
这个勇猛应该怎么评呢?期待楼主蜀国篇出炉……
作者:
巍巍史进 时间: 2008-2-15 16:48
原帖由 clarkakaka 于 2008-2-15 16:14 发表
我也想过,但是他老兄个人直接战绩就没有了,连间接战绩都少得可怜,实在是无法点评
直接战绩是有的,四十回合不知道是完败还是诱敌的输给了夏侯敦,数合不知道完败还是有地输给了典韦,确实个较寒的人物
作者:
愿望化身 时间: 2008-2-15 17:00
注意一点,不是单挑输给恶来的,是群殴被打飞了……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5 22:35
下篇评点武将:程普,韩当,孙策,太史慈,甘宁,凌统,周泰,丁奉,潘璋,
欢迎大家继续批评指正
作者:
常山虎將 时间: 2008-2-16 01:33
呂布:武技S+ 臂力S 敏捷S 體能S 勇猛S- 威S+
顏良:武技S-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A+ 威S
文醜:武技S 臂力A 敏捷S- 體能A 勇猛A+ 威A-
高覽: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B+
紀靈:武技A- 臂力A- 敏捷B 體能B+ 勇猛A- 威B
華雄:武技B+ 臂力A 敏捷B+ 體能B 勇猛A- 威A-
[ 本帖最后由 常山虎將 于 2008-2-16 02:11 编辑 ]
作者:
常山虎將 时间: 2008-2-16 01:55
趙雲:武技S+ 臂力S- 敏捷S 體能S 勇猛S+ 威S
張飛:武技S 臂力S- 敏捷S 體能S 勇猛S+ 威S
馬超:武技S 臂力S- 敏捷S+ 體能S 勇猛S- 威S-
關羽:武技S-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S 威S
黃忠:武技S- 臂力S-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A-
作者:
常山虎將 时间: 2008-2-16 02:38
典韋:武技A+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S+ 威A+
許褚:武技A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S 威S-
龐德:武技A+ 臂力S- 敏捷A+ 體能S- 勇猛S- 威A
夏侯惇:武技A 臂力S- 敏捷A 體能A+ 勇猛S- 威A
曹仁: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S- 威A
張遼: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A
張郃: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A
徐晃: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A
李典:武技A 臂力A- 敏捷A- 體能A+ 勇猛A+ 威B+
作者:
小马828 时间: 2008-2-16 09:25
赵云曾经推倒一堵墙,这样的力量为S-?
起码也得S
作者:
剑使冰璃 时间: 2008-2-16 09:38
许胖胖和大头典双战大吕GG尚且平手。。。。关二爷和张三爷 和大吕GG大战50余回合也没分出个胜负呃。。。个人认为大吕GG的武艺已经到达X级别了=。-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6 14:00
第二章 东吴英杰篇
本章开始评点三大阵营的英雄人物,之后出场的战将均为各国精英,大多能征惯战,功勋卓著,为各个阵营的开国元勋或是中流砥柱,纵横天下多年,驰骋疆场无数,威名立于当世,亦流芳千古,倍受后人赞誉。随之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时间效应,本篇开始的大部分战将的武力在长年的征战中有明显变化,尤其是寿命长,上镜率高的武将(如关羽),本文评点的六围,威是受时间影响最为显著的指数,很多小角色随战绩和资历的增长,由默默无闻成长为威镇天下的名将,另外体能的时间响应表现得也很充分。故除勇猛外,其他指数本文均取其单项颠峰值加以评点,即是以该将单值能力表现最高时作为评点的最终得分。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争霸,但这三个国家并非势均力敌,是一强二弱的格局,因此从政治策略来讲联二弱抗一强是必然的选择。本书选择了刘备势力的一方作为正面大加赞誉,曹魏作为最大的反动势力则遭无比贬损,为衬托一方之高大,另一方就要吃点亏,因此上镜率均颇高。但战争毕竟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魏国诸将虽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活得狼狈,死得窝囊,但客观战绩着实不错,否则魏国早被灭了。于是东吴不知不觉就沦为了一龙套角色,大部分吴国英杰们很少有出场机会,哪怕是甘宁这等猛将,书中的直接战绩也少得可怜,因此评价吴国将军们的武力有不小的难度。自读三国以来,归纳得吴国大部分将军有以下共同特点:统军能力优秀,头脑清晰,指挥若定,通常不喜冲锋陷阵;与人单挑大部分时候的目的是诱敌,打不赢就跑,基本不会拼命;作战方式多为伙同手下军士群殴,因此极少因武力原因败北。在下评点东吴诸将时,在最大限度尊重实战表现的基础上,使用推理等方法在所难免。
本章参评武将:程普,韩当,太史慈,孙策,周泰,甘宁,凌统,潘璋,丁奉,皆为孙吴阵营中能征善战之将,有单挑记录,其余诸如吕蒙、黄盖、徐盛等,虽建大功,天下闻名,但由于直接战绩太少,故不予详细点评.
程普:吴国大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人。早年曾随孙坚剿灭黄巾军,讨伐董卓军。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周瑜为右都督,他为左都督。周瑜死后,代领南郡太守,拜荡寇将军。使一条铁脊蛇矛,勇武过人,战功卓著,是东吴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三朝元老,开国重臣。
相关战绩: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程普挺铁脊矛出马,与蔡瑁交战。不到数合,蔡瑁败走;程普纵马向前,战不到数合,一矛刺吕公于马下;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
程老将军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征董卓时便追随孙坚,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程普战场表现极为出色,冲阵斩将是家常便饭,武艺高强。纵横疆场多年,游刃有余,未见负伤记录,说明其不是一味勇猛,唯一无法准确评定的是其膂力。程普"好性施与,喜上大夫"。曾以年长功高自居,瞧不起周瑜,多次当众施加凌辱。然而周瑜"性度恢郎",心胸宽广,能忍辱负重,每每宽容,从不计较。程普为之感动。他知错则改,从此心悦诚服,并和周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朝野内外,皆因其德高望重而尊称他为"程公"。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推测)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A+ 威 S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一口大刀,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被孙坚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吴国名将,征董卓,破黄祖,随周瑜等拒破曹公,与吕蒙袭取南郡,夷陵之战协同陆逊大破刘备,战功赫赫。
相关战绩:二十合令张虎力怯,斩之;手起一枪,刺死焦触(水战);三十合战退曹洪(曹洪诱敌);与周泰合战许褚,三十合许褚退。
韩当是东吴元老大将,久经沙场,多立奇勋,统军能力优秀,指挥才能出色,名闻天下。但武力并无突出表现,以上战绩含金量不高,准确评定其武力难度不小。张虎被斩是因为孙策射死陈生后分神造成的,不过就此可看出韩当战场意识不错,水战时放弃趁手武器,改用更适合的长枪,体现了一定随机应变的能力,韩当是东吴将领中代表性的人物,对其他吴将评点极有参考价值。
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A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吴国著名猛将,枪法高强,箭术出众,为人重信义,至孝,为救母单枪匹马杀入徐州。与小霸王孙策大战一日不分胜负,后降孙策,后为吴多立殊勋,是孙权的爱将。
相关战绩:徐州三次冲阵;五十合战平孙策,后发展成肉搏;三十合平程普;七八十合战平张辽。
太史慈武艺高强,技术全面,勇猛无比,是东吴军中少有的冲阵高手,徐州的三次冲阵,毫发无伤,显示了他极强的体能和敏捷性。与孙策的一战是东吴战史上光辉的一页,双赢,太史慈将军也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归顺东吴后,太史慈似乎低调了不少,很少有出彩的时候,可能是受了新主公孙权和其余吴将的影响。另外太史慈是山东人,极有可能不善水战,在经常水上作战的东吴无用武之地。赤壁大胜后好不容易弃船登马取合肥,太史慈自是摩拳擦掌,表现十分活跃,单挑群战都冲锋在前。但太史慈本身智谋平常,面对曹操手下五将军之首、战术指挥能力无双的张辽,太史慈计谋失败,中伏身亡。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A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东吴事业奠基人。著名猛将,武艺超群,号小霸王。凭用传国玉玺换来的袁术手下三千兵马开疆拓土,最终取得三分天下,统军能力极其出色。周瑜,太史慈,蒋钦等各路英雄均是慕名而来,心甘情愿为其建功立业,极富传奇色彩和个人英雄魅力。
相关战绩:五十合战平太史慈,后肉搏;于糜与策战不三合,被策生擒过去,后挟死;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飞剑斩严舆;一照面刺死周昕;
孙策作为猛虎孙坚的长子,威猛甚至超过其父,很早就崭露头角。袁术曾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孙策短暂的一生绝大部分时候在马背上度过,是天生的虎将,战场表现接近完美,战将该拥有的一切他都拥有,因此令不少英雄心折。也许是个人光芒太过耀眼,上天注定孙策的生命如同流星一样璀璨而又短暂。面对许家亡命之徒刺杀时平时武装到牙齿的孙策居然最后手无寸铁,重伤后凭借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又碰上个妖人于吉,最终气死,实乃天数使然。可怜与乔姑娘一对神仙眷侣,从此阴阳相隔两茫茫。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与蒋钦一起归顺孙策,后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勇将。周泰武艺出众,威名宿著,数次于敌阵中救主。他勇猛过人,血战中常带伤继续作战,在对曹军数次战役中发挥出色,深受孙权喜爱。
相关战绩:宣城血战山贼,勇救幼年孙权,身被十二枪命在须臾;三江口水战斩张南;和韩当一起合战许褚,三十合许褚退;合肥会战再度血战救孙权和徐盛;二十合杀蛮王沙摩柯。
周泰乃东吴名将,自跟随孙策以来,经大小数十战,功勋卓著。最闪光之处是多次冒死救主,尽职尽责,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浴血保镖。周泰武艺并非一流,合韩当之力尚无法战胜许褚,但临敌救主时不惧死的勇气无人能出其右。战场敏捷也很一般,在战斗中时常遭到重创,但每每硬是顽强挺到战斗结束,好像比一般武将不受伤时的体力还要好,其体能充沛到让人咂舌的地步。孙权对此等勇将十分喜爱,以青罗伞赐之,令出入张盖,以为显耀。后期勇猛有所下降,在其弟周平阵亡后甚至不敢与暴怒状态的关兴张苞交手,成为此勇将一生抹之不去的污点。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S+ 勇猛 S 威 A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少有气力,好游侠,早年是江上的水贼,后投苏飞,黄祖不肯重用,故弃之来投孙权,夏口之战时立下头功,之后参加多次战役,战功赫赫,是东吴的核心猛将,为人直爽重义,有智计,深受吕蒙、孙权的赏识。合肥之战时带百骑劫魏营,大振吴军士气。
相关战绩:甘宁飞上艨艟,将邓龙砍死;赤壁之战速杀马延,张凯;二十余合,战败曹洪(曹洪诱敌);攻皖城冒飞矢而上,一铁链打倒朱光,攻克皖城。
甘宁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水战陆战无一不精,箭法也是奇准,是东吴诸将中斩杀敌将数量最多的人,无愧斗将称号。赤壁之战成功执行周瑜的计策表现了甘宁的智谋的一面。合肥会战中更是大放异彩,在全军被张辽杀得抬不起头的时候,甘宁奋然请命,身先士卒,只率领百名骑兵就敢闯入曹营,且未折一人,极大鼓舞全军士气。孙权言到:“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且甘宁为人能抛开私怨,团结对敌,更是大将气度,难能可贵。然大将难免阵前亡,病中的甘宁在夷陵做出了平生唯一的一次胆怯行为,却最终丧身于蛮王沙摩柯的冷箭之下,传奇的一生就此终结。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S 体能 A 勇猛 S+ 威 A+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相传鸬鸟镇凌家堂为其故里。父凌操,任孙策部破贼校尉。策死,从孙权。建安八年(203)在夏口一战中,凌操被甘宁射死。凌统时年十五,随军征进,奋力抢父尸而归。之后逐渐成长为孙吴的一员勇将,多处征战,屡立战功。
相关战绩:十五岁奋力抢父尸而归;逍遥津死战张辽,使孙权脱险;与张辽斗五十合,不分胜败;乐进出迎,两个斗到五十合,未分胜败,后曹休放冷箭。
凌统战场表现机会不多,然处处出彩,名气不大,实力却颇不弱。十五岁初上战场,便一鸣惊人。之后多次参战。逍遥津之战吴军被张辽杀得丢盔弃甲,凌统也险些丧命,手下悉数阵亡,但凌统死战不退,保孙权平安逃脱,自己也最终大难不死,除勇猛过人外,自身敏捷和体能也绝对不低。曹操援军到后又率先请缨,处处表现出过人的胆色;与张辽、乐进这样的对手交锋也未落下风,绝对是一员武艺高强的勇将。与甘宁的恩怨乃是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最终二人冰释前嫌,结为生死弟兄。遗憾的是,凌统死得太早,未建许多大功,多少有些令人可惜。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B+
潘璋:字文珪。兖州东郡发干县(今河南濮阳今东昌府区)人。从孙权,屡建功业,东吴名将,为人鲁莽勇猛,禁令严明,带领人马不过几千人,但所到之处常常可以起到上万兵力的作用。在战赤壁,攻南郡,袭荆州,擒关羽多次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统军能力优秀,乃东吴不可多得的将才。
相关战绩:数合生擒苏飞;三合不敌暴怒的关羽(此时关羽右臂有伤);挥关公使的青龙刀,来战黄忠。交马数合,不分胜负。忠奋力恶战,璋料敌不过,拨马便走。
潘璋一生战功卓著,统军多年,部下更是精锐。其最大的成功是培养了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猛将杀手马忠,擒关羽,关平,射杀黄忠,可谓风光无限。潘璋自身实力也不弱,有数合生擒敌将的闪光战例,能使关二哥的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与黄老爷子交手,劲也是不小的。潘璋是东吴战将的代表,戎马一生却少有冲锋陷阵,打不过就跑绝不充好汉,个人爱好是和手下一起,为夺取战斗胜利这一最高目标奋斗,而非逞个人英雄主义,深得进退之法,相当识时务,知天命,所以尽管功勋彪炳却很难有光辉的个人形象。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潘璋同学最后死得也颇有戏剧性,与部下走散后,第一次落单的老潘似乎极不适应,脾气变得异常火爆而且眼前竟出现幻觉,被二爷的神像吓得魂不附体,关兴兄弟那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刀就要了他老人家的性命。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A-
丁奉:字承渊,由孙权所设“招贤馆”登用,早期同徐盛共为周瑜帐前护军校尉,护卫周瑜,随周瑜参加了赤壁之战、南郡争夺战,后随吕蒙参加了袭荆州之战,随陆逊参加了彝陵之战。吴国大大小小的战斗,丁奉多有涉及,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东吴首屈一指的名将,四朝元老,为吴国重臣。
相关战绩:数次护卫周瑜;被关平奋力冲杀,奉败走;广陵射杀张辽;东兴之战雪中奋短兵,速杀魏将韩综,桓嘉。
丁奉早年是周瑜的保镖,周都督经常安排些奇奇怪怪的任务给他和徐盛,七星坛杀孔明,劫刘备夫妇,活脱脱一个打手形象。但在周都督的言传身教下,二人日后都成长为智勇双全的一代名将,周瑜为孙权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丁奉武艺称不上一流,完败于关平之手,但做保镖的一定要眼明手快,还要不怕死,多年的保镖经历使丁奉练就了极快的战场应变能力和非凡的勇气,所以在日后有雪夜奋短兵的壮举,指挥打仗也游刃有余,威震中原。丁奉的寿命长得可以,似乎是唯一的一个四朝元老,长年领兵打仗,有精力就收拾权臣,为东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青史留名。
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A+
附评另一打手徐盛:武技 B+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A 威 A
东吴战将是书中被忽略的角色,大部分未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下无法一一详细评点,只得将部分有名气的将领简评于此,供各位高人参考:
孙坚: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S
黄盖: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S- 勇猛 A+ 威 A
吕蒙: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A 威 A+
陈武: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C 体能 A 勇猛 A 威 B(被树枝挂住,俺彻底无话,类似还有被淹死的董袭)
蒋钦: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
朱桓: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
朱然: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A- 威 B
作者:
愿望化身 时间: 2008-2-16 14:27
周善:总评点:武技 ? 膂力 ? 敏捷 A 体能 ? 勇猛 S+ 威 C-
随便恶搞一下,LZ请勿介意……
作者:
渔夫 时间: 2008-2-16 15:45
原帖由 luhongyi 于 2008-2-15 12:07 发表
吕布勇猛S+有疑问,演义中吕布贪生怕死,缺少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所以经常在被群欧时就跑了,碰到酒醉的张飞也因为知其勇而不敢过份相逼,跟楼主说的跟敌舍命相博有所不符啊,其他关于吕布的无异议.
嚴重同意!顶多是个A。
作者:
渔夫 时间: 2008-2-16 15:55
為啥东吳的武技最高只有S-?
作者:
贾图 时间: 2008-2-16 15:55
先支持一下楼主!~
偶觉得骑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像吕布、太史、庞德、甘宁这些射术精湛的武将,如果不算骑射能力的话似乎不太合理啊。
作者:
luhongyi 时间: 2008-2-16 16:00
原帖由 愿望化身 于 2008-2-15 14:08 发表
被六个人群殴,且其中两个超一流,两个一流,两个弱一流,还都是努力向前的……什么人都得撤退……
应该说,换了别人跑都跑不了吧?
阁下和楼主说的也有理,我不是说吕布做战不勇猛,但相比其他人,他缺少那种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豪气,他一对二个超一流的不退让人惊叹的是他的武力而非勇气,后来加了一个二流的刘备他不就跑了吗?那只是说明一对二的情况下他就算不敌也能全身而退的后来看情况不对就跑了,让人觉的楼主给他S+的评价实在是高了,应该在S-到A+的样子.
作者:
常山虎將 时间: 2008-2-17 00:15
原帖由 小马828 于 2008-2-16 09:25 发表
赵云曾经推倒一堵墙,这样的力量为S-?
起码也得S
小馬哥是眾所周知的擁馬貶趙,
這種把戲應該早在還沒有多少人知悉你的立場時才用,
現在則比較難奏效。
作者:
浩然折扇 时间: 2008-2-17 00:36
个人认为,孙策和文丑的武技水平应该互换。
作者:
小马828 时间: 2008-2-17 11:08
原帖由
常山虎將 于 2008-2-17 00:15 发表
小馬哥是眾所周知的擁馬貶趙,
這種把戲應該早在還沒有多少人知悉你的立場時才用,
現在則比較難奏效。
在你眼里似乎只有这些东西?你不觉得你已经走火入魔了吗?在您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这样下去没有人敢在你面前说话,当你对世界上的另外一种人有了偏见,无论说什么你都认为是居心不良
赵云作为一个超一流武将比较平衡那种,出现S-的属性是不应该的,别的我不想多说.
[ 本帖最后由 小马828 于 2008-2-17 11:11 编辑 ]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2-17 12:11
三国战将的武力很难细分为各个部分,比如吕布从来就未曾在战场上使用弓箭,但他的箭术其实很厉害,包括其他未曾表现弓箭能力的武将,并不代表他们的箭术就不行。
一名武将落败可能是因为武艺不够,也可能是因为臂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反应不行,甚至可能是因为脑子差了点。
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分析也没法分析到底差在哪里,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描写武将常用弓马娴熟,武艺精通这样的词语,说明武将通常也是全面发展,一个有明显缺陷的武将很难在战场上生存很久。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2-18 12:15
“射”作为“六艺”之一,应该是古人的必修课,不止武将,文臣有很多也都是射击的好手(正史之鲁肃)。
《三国演义》里有曹营诸将射夺锦袍的段落,可以看出在这部书里弓马娴熟基本是一个一流武将起码的要求,有特殊描写的未必是最高,没有的也未必不行。
还有就是一个受伤的问题,在《三国演义》里,描写受伤基本都是伤重到无法继续战斗或者危及生命才会被提及,比如夏侯的眼睛关羽的手臂张辽的腰等等(周泰过分强壮...不予置评....)。同样也是这个问题,提过的未必是孬种,没提过的也未必没有受过伤。
另外建议楼主设定一下s+的标准例证,这样可以少去不少纷争。比如武艺s+可以参考吕布战三英,力量s+可以参考许褚倒拖2头牛等等。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2-18 12:20 编辑 ]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2-18 12:19
“个人认为颜良的糟糕反应原因有二:首先是二哥马太快,颜良也吃了未参加讨董战役的亏,赤兔马装备在二哥身上似乎加成效果强于吕老大,吕老大仰仗此马多用于逃跑;其次,手下兄弟太不仗义,敌将杀来不厮杀就算了,居然闪开大道,连出声示警都没有.看来袁绍军战场素养确实是比较差,被老曹收拾只是时间问题.”
关于这点我认为颜良没有借口,按书中描写当时颜良并不是在阵前而是在阵中,因而2者距离比往常的“一箭之地”还要远。如果考据一下的话应该有至少400--500米左右的距离(双方各一箭,大约是150步到200步乘以2再加上前军中到阵前的距离个人推测100米左右,弓箭具体射程不敢确定,大约如此),按照这个距离,不用说是赤兔马,就是一辆摩托车,正常人也应该能反应过来,何况颜良是河北数一数二的上将。因此人为颜良此人纯为一勇之夫。
关于袁绍部队素质太差我也很认同,就让人家单枪匹马的冲进来不说,走的时候也没有拦住....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2-18 12:29 编辑 ]
作者:
鸾舞碧霄 时间: 2008-2-18 16:04
东吴阵营所有武将能力降一级还勉强可以,降两级也不过分
应该算上乘船战,与马战对应,不然太吃亏了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8 16:24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2-17 12:11 发表
一名武将落败可能是因为武艺不够,也可能是因为臂力不足,也可能是因为反应不行,甚至可能是因为脑子差了点。
马岱兄知音也,所以小弟才觉得对战将有必要进行分级讨论,单单从一项很难得出圆满的结论,说服力很有限,细化总是好的嘛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8 16:30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8-2-18 12:15 发表
议楼主设定一下s+的标准例证,这样可以少去不少纷争。比如武艺s+可以参考吕布战三英,力量s+可以参考许褚倒拖2头牛等等。
评定的参考标准在开头已进行了说明,如果设定标准例证,可能会给相同评定带来难度,因为三英战吕布属绝无仅有,而有拖牛记录也只有仲康一人而已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8 16:33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8-2-18 12:19 发表
关于这点我认为颜良没有借口~~~~~~~~~~~
刚想到一个问题:二爷冲到眼前才有反应,没准颜良是传说中的近视眼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8-2-18 16:42
原帖由
clarkakaka 于 2008-2-18 16:33 发表
刚想到一个问题:二爷冲到眼前才有反应,没准颜良是传说中的近视眼
2哥熬夜读春秋貌似还没近视,这个颜良到底得瞄啥书才得近视的那么厉害呢?
其实都怪毛老头乱篡改,如果是罗本就好了解决了,罗本这场完全数无效战例~~~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2-18 18:02
原帖由 恐龙3 于 2008-2-18 16:42 发表
2哥熬夜读春秋貌似还没近视,这个颜良到底得瞄啥书才得近视的那么厉害呢?
其实都怪毛老头乱篡改,如果是罗本就好了解决了,罗本这场完全数无效战例~~~
不管是嘉靖本(所谓罗本,学术界尚无定论),还是毛本,颜良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完全都可以用头大无脑来评价。都冲到自己队伍里了,竟然还不明白是来干什么的....
另:有的本子有所谓刘备预先和颜良有交代的说法,这个提法造成了前后情节的矛盾,因此在毛本里是看不到这种说法的。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18 20:16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8-2-18 18:02 发表
不管是嘉靖本(所谓罗本,学术界尚无定论),还是毛本,颜良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完全都可以用头大无脑来评价。都冲到自己队伍里了,竟然还不明白是来干什么的....
我真的很想评他敏捷C的,不过人家说什么也是袁绍手下猛将二人组的人,那么高的武艺反应太差实在说不过去,比起东吴陈武那个被树枝挂住的绝世笨蛋,我宁愿相信颜良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导致发挥失常
作者:
马杨米斯莫 时间: 2008-2-18 20:27
吕布武艺的确得再上层楼,文丑武艺S或S-,颜S+
董袭淹死也不算过,船都翻了,毕竟东吴不是人人都是老黄盖,而且黄盖还得人来救呢。
作者:
火凤凰 时间: 2008-2-18 20:59
我觉得演义里面的颜良确实猛,猛过头了,一出场,就面对面照头一刀,把魏续,郝萌这类健将像切菜一般,酷毙了。。。所以骄傲,一向把头仰得很高,所以关羽快马过来时,正好把脖子留给关二,砍个正着,倒了霉。所以对一个武将而言,勇猛与武艺比之小心谨慎更重要,比如李典,就混得不错的。后来的文丑大概吸取了颜良之死的教训,结果又太过小心谨慎了,以至于怯场,也挂了,过犹不及啊。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8-2-18 21:35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8-2-18 18:02 发表
不管是嘉靖本(所谓罗本,学术界尚无定论),还是毛本,颜良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完全都可以用头大无脑来评价。都冲到自己队伍里了,竟然还不明白是来干什么的....
另:有的本子有所谓刘备预先和颜良有交代 ...
罗本有明确指出,颜良不待与公战,也就是压根没有想到和关公战,既然没有,我们先不论大脑有没有问题,就从这点上看,他躲不了关公一刀根本就不是武艺不精或者反应迟钝~~~
但是毛本就有问题了,首先刘备可没有临行嘱咐,而良还在军中,关2也没有把头盔摘下,纯粹是拿着大刀直冲下去,就这样炎凉竟然反应不过来.....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2-18 21:40
颜良士兵搞不清楚关羽的意图,不敢贸然行事,关羽迅速冲来又来不及做其他反应,于是干脆仍给主帅颜良处理。
颜良一看,士兵既然如此举动,对方一定是干别的事来了,所以要发问。
其实关羽挟赤兔马高速而来,中间未作停顿,颜良只要马没跑起来,即使出招也是大落下风,换吕布来也未必能扭转局面。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8-2-18 22:38
士兵放关羽一条大路那是罗本,士兵无法确认关羽意图那是因为罗本里面关羽摘帽下山,速度也不快。
而毛本是关羽圆睁两眼提刀快马下山,硬生生冲破颜良军马,两种情况完全不同~~~~也可见毛本的自相矛盾和模糊不清,把炎凉写的那么强,却连这样都没有反应过来,这本身就是前后矛盾。
作者:
常山虎將 时间: 2008-2-19 00:49
原帖由 小马828 于 2008-2-17 11:08 发表
在你眼里似乎只有这些东西?你不觉得你已经走火入魔了吗?在您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这样下去没有人敢在你面前说话,当你对世界上的另外一种人有了偏见,无论说什么你都认为是居心不良
赵云作为一个超一流武 ...
道貌岸然的說這些話小馬哥不覺得自己有點心虛嗎??
綜觀過往的武評,你何曾推崇過趙雲的力量表現?
趙雲在你眼中不是單純的技巧型武將嗎?
明眼人也看得出你那回帖的用意何在吧。
真正走火入魔的人,是每逢遇到有關趙雲的帖子,都會進去冷嘲熱諷幾句,
使用下三流的手法亂誇趙雲,引起大眾反駁,從而達到曲線貶趙的目的。
不多說了,好自為之吧
[ 本帖最后由 常山虎將 于 2008-2-19 00:50 编辑 ]
作者:
zc013 时间: 2008-2-19 18:50
武技:指武术方面的技能,主要是指对趁手兵器的使用技巧,不包括弓箭,飞刀等。
S+:出神入化,当世无双无对;
S:技压群雄,于战无往不利;
A:武技高强,艺冠三军;
B:刀马娴熟,武艺出众;
C一般战将武艺
按照这个标准,
似乎,
吕布 方天画戟==戟——天下无双
张飞 丈八蛇矛==矛——天下无双
关羽 青龙偃月刀==刀——技压群雄
赵云 马超 枪==技压群雄
刀与枪的强手太多....
作者:
zc013 时间: 2008-2-19 19:27
膂力:指武将的力量,不需要解释。
S+:力大无穷,接近怪物;
许典, 兀突骨?
S:猛将魁首,力举千斤;
吕布,关羽…………周仓。
==================================
敏捷:指战场应变能力和反应躲闪技巧,保命的不二法门。
S+: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恶战中均能毫发无伤;
吕布,赵云,马超
======================
体能:指作战相持能力。
S+:马拉松运动员体能,能一直保持颠峰水准作战相当长的时间;
吕布
S:相持能力极强,与强敌周旋百余合是家常便饭;
关张赵马许典
=============================
勇猛:指胆魄和勇气。
S+:勇猛绝伦,即使处于以一敌N的绝境也能奋勇作战,一往无前:
赵云,关羽,马超,张飞,典韦
B:识时务,明哲保身意识强,打不赢决不充英雄;
吕布
================================
威:指战场威慑力,即表现出的使人敬畏的气魄。
S+:威镇华夏,敌军闻之色变,见之落胆,尚未交手就先输一半;
关羽
赵云
吕布
S:威名远扬,强敌亦倍加钦敬,惺惺相惜;
马超,许诸
随意所写,
或多谬误,
谨听指教。
[ 本帖最后由 zc013 于 2008-2-19 19:38 编辑 ]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2-19 20:14
原帖由 恐龙3 于 2008-2-18 22:38 发表
士兵放关羽一条大路那是罗本,士兵无法确认关羽意图那是因为罗本里面关羽摘帽下山,速度也不快。
而毛本是关羽圆睁两眼提刀快马下山,硬生生冲破颜良军马,两种情况完全不同~~~~也可见毛本的自相矛盾和模糊不 ...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毛本也是一样,士兵主动让开了,并没有交战过程。
作者:
蒯彻之左 时间: 2008-2-20 08:33
我觉得演义里面的颜良确实猛,猛过头了,一出场,就面对面照头一刀,把魏续,郝萌这类健将像切菜一般,酷毙了。。。
郝萌应改为宋宪……
[ 本帖最后由 蒯彻之左 于 2008-2-20 08:35 编辑 ]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2-20 08:48 标题: 回复 #50 zc013 的帖子
这个,体能方面马拉松式体能当然是赵云,从两次黑夜杀到白天(汝南、长板坡)。相比吕布并无出色之处,最长的不过百回合左右。
“识时务,明哲保身意识强,打不赢决不充英雄”要加许褚。
许褚一看到张飞就避战(毛本之新野,罗本之长板坡)
“威镇华夏”要加张飞
事实上成功威镇对手的例子也就张飞一个。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2-20 10:44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2-19 20:14 发表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毛本也是一样,士兵主动让开了,并没有交战过程。
“波开浪裂”四字,是指主动让开还是被动被冲开(未必有交手过程,有可能是步兵面对骑兵高速冲击的下意识躲避),这点个人持后者观点。而且从作者在这里突出关羽勇猛的角度似乎也是后者。
PS:似乎有很多人看的嘉靖本和我的有出入?这种感觉从看孤狼的武评就有了。我手头是友盟手打的电子版,马岱兄用的是什么版的?
作者:
shezuoxing 时间: 2008-2-20 13:16
吕布~~~~~~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BT
作者:
zc013 时间: 2008-2-20 17:40
赵云长坂确实了得,
但很显然,在最后时,赵云的体能已经极大消耗了,甚至不足以保持正常水准。
吕布最多只有一百回合的交锋...三英战吕布,倒是符合长时间的巅峰水准一条.
体能:指作战相持能力。
S+:马拉松运动员体能,能一直保持颠峰水准作战相当长的时间;
S:相持能力极强,与强敌周旋百余合是家常便饭;
个人认为赵云的体能在吕布之上——就书中有的表现来看,赵云体能在吕布之上.
但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似乎长坂最后的表现与S+不符
仔细想想,有些唯结果论了.
赵云长坂前半段的时间也相当长了.
要认为是保持颠峰水准作战相当长的时间也可以...
==============
许褚对强手时确实是有些勇猛不足..
颜良时也不见虎痴出手..
=======================
张飞长坂一喝,另敌人不战而走,确实是威风八面.
S+毋庸置疑.
[ 本帖最后由 zc013 于 2008-2-20 17:59 编辑 ]
作者:
神武大帅 时间: 2008-2-20 20:32 标题: 强!
好强!力顶啊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8-2-20 21:54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2-19 20:14 发表
“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毛本也是一样,士兵主动让开了,并没有交战过程。
向马岱兄问好~~~~
俺还是觉得,河北军波开浪裂,是被冲开的,首先我为什么这么理解呢,是因为此时关羽的速度很快,以敌人的身份用很快的速度冲下来,那么军队按常理说不会给这样一个人让开大路吧。
而为什么我认为老关此时速度很快,是因为他是跑下山的,而且颜良来不及问话得原因是“赤兔马快”。
而罗本虽然也是拨开浪裂,但则是放开一条大路[故意让他进去的],颜良来不及问也和赤兔马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因为关羽接近了对手。
两个版本的差异还是挺大的.....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8-2-20 22:07
给楼主一些建议,楼主凑合着看看。
武艺方面的,一些老罗的旁白可以参考参考,并不是全部都只能用战绩,也就是武艺出众之类的形容词[必须是旁白]也可以拿来说说,当然除非此人和实际表现相差太远。
像关2很多人都先入为主的人为其只有力气,没有武功,全靠蛮力维持其前几回合的暴力攻击,然后就“什么也不是了”,我感觉是不可取,怎么评测关羽的武艺当然是楼主自己去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参考的就是书中有些地方是赞过关羽的武艺的,力如“公虽武艺绝伦.....”所以一些旁白还是有作用的,希望楼主多看看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2-20 22:24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8-2-20 10:44 发表
“波开浪裂”四字,是指主动让开还是被动被冲开(未必有交手过程,有可能是步兵面对骑兵高速冲击的下意识躲避),这点个人持后者观点。而且从作者在这里突出关羽勇猛的角度似乎也是后者。
PS:似乎有很多 ...
我这里贴的是毛本的,“关公径奔颜良”说明中间没有交战。不管是士兵主动躲避,还是下意识闪开,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间没有交战过程,所以颜良才会发问。
嘉靖本听说有几个版本的,因为关注较少,所以不是很清楚。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8-2-20 22:33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2-20 22:24 发表
我这里贴的是毛本的,“关公径奔颜良”说明中间没有交战。不管是士兵主动躲避,还是下意识闪开,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间没有交战过程,所以颜良才会发问。
嘉靖本听说有几个版本的,因为关注较少,所以 ...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马岱兄说的有道理,如果按照常理,敌方武将以最快速度冲进自己的军队还向自己重来,首先第一反应就是持刀应敌,为何是问呢?
如果按照颜良的反应看,按常理,则双方并未交战,可是就无法理解士兵们为一个全速冲向自己主将的敌人让开大路的举动
而反过来,如果按照关羽全速冲下山得举动,按常理,则士兵绝对不会主动让路而绝对会阻拦,可是就无法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颜良还想到要“发问”了。
看来毛本的确很犯晕~~~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2-20 22:37
原帖由 恐龙3 于 2008-2-20 21:54 发表
向马岱兄问好~~~~
俺还是觉得,河北军波开浪裂,是被冲开的,首先我为什么这么理解呢,是因为此时关羽的速度很快,以敌人的身份用很快的速度冲下来,那么军队按常理说不会给这样一个人让开大路吧。
...
如果都按常理,那么在看到关羽冲阵而来的情况下,颜良还去问话恐更难以解释吧。
我认为毛氏这里没有修改原意图的意思,只不过换了种说法,意思还是差不多。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8-2-20 23:20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2-20 22:37 发表
如果都按常理,那么在看到关羽冲阵而来的情况下,颜良还去问话恐更难以解释吧。
我认为毛氏这里没有修改原意图的意思,只不过换了种说法,意思还是差不多。
...........
哎.....按照我刚才所说的,要颜良合理,则士兵不合理。要士兵合理,则颜良不合理.......
所以还是毛大人他自己不合理~~~
作者:
伤云 时间: 2008-2-21 08:41
最不合理的其实不在于冲进阵,在于冲出阵...主将的脑袋都没了,还没栏住...按说三国里关羽被暗箭的次数最多,可这次连点皮都没破....
其实不管是罗还是毛,本意在这里都是想突出关羽同志的勇猛,也许古人的用语习惯和今人不尽相同吧。
相较来说,嘉靖本比之毛本更像说书人的话本,因此有些不合理的夸张部分也不过分。
PS:题外话,要说合理,还是陈寿同志的记载比较合理,乱军中关羽一队骑兵高速突进擒贼擒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 本帖最后由 伤云 于 2008-2-21 08:43 编辑 ]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2-21 08:52
我说的颜良问话不合理是基于前面已经和士兵交战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与士兵交战,颜良问话就合理了。士兵在搞不清楚对方意图的情况下,不敢贸然行事,于是让开交给主帅应付,反正对方就一个人来。颜良看到士兵主动让开了,就先入为主,放松了警惕。就象球打在两个人中间,都指望对方来接。
那么前面士兵让开大路是否合理呢?反正罗本就是这么写的,要不合理就是大家都不合理,不能说罗本就合理,毛本就不合理,责任不在毛氏。
作者:
zc013 时间: 2008-2-21 16:30
原帖由 伤云 于 2008-2-21 08:41 发表
PS:题外话,要说合理,还是陈寿同志的记载比较合理,乱军中关羽一队骑兵高速突进擒贼擒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要说陈寿同志的记载,
怎么也看不出是关羽领骑兵突进吧。
作者:
gabri 时间: 2008-2-22 09:26
怎么没有蜀、魏两国,嘿嘿!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2-29 18:00
第三章、曹魏帝国篇
《三国演义》一书,以蜀国作为正统,魏作为头号反动派,经常被批得体无完肤。曹操本是三国第一英雄,结果在书里的表现猥琐不堪,除了奸诈,残忍外一无是处。手下的将军们自然也难逃老罗的口诛笔伐,大多过得狼狈,死的窝囊。但演义又不能与三国史实太过相悖,因此魏强蜀弱的格局老罗也没有办法改,刘备方能征惯战的将军实在是凤毛麟角,经常被曹操的手下打得溃不成军,演义往往忽略这些;而蜀国一旦取胜,则被写得无比辉煌,更不用说那些莫须有的胜仗了(典型的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斗阵法,用脚丫子想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敌手过于窝囊,那取胜一方也没有多大意思,为衬托主角之英明神武,敌人相应的也必须凶猛狡猾,因此在书中,绝大部分魏将还是很有斤两的,武艺高强者也大有人在。毕竟曹公手下也是人才济济,才纵横天下多年,成就一方霸主。
魏国将军们上镜率比东吴诸将明显高了不少,虽然经常成为蜀将神勇的参照物,不过平心而论,除部分人表现相当不堪外(典型的角色是于禁),大多数的战场表现是合格的,魏将大多能征善战,差不多每人均有独立统军作战的经验,包括许褚在内,这点与蜀国的将军以冲锋陷阵见长的特点有很大不同。老曹的用人之术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相当有名的,所以曹魏阵营的每位战将都是人尽其才,既能运筹帷幄,决胜于两军之间,亦能横刀立马,称雄于疆场之上。但反派就是反派,魏国诸将中计被殴,贪生怕死是家常便饭,哪怕是威镇一方的名将,也经常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愚蠢表现,另外下场往往也是充满戏剧性和无比悲惨的。俺除了气急败坏骂一下老罗,也没有什么办法。
本章参评人物:夏侯惇、夏侯渊、曹洪、典韦、许褚、乐进、李典、张郃、徐晃、张辽、庞德、曹彰、王双、邓艾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名将夏侯婴之后。与曹操是宗亲,起兵时就跟随,为曹营核心战将,与刘备阵营中的关羽十分类似。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夏侯惇武艺高强,骁勇异常,功勋彪炳,深受曹操器重。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於官,不治产业。魏国建立后,夏侯惇受封大将军。
相关战绩:勇敌吕布数合,后全身而退;数合刺死徐荣,杀散敌军;未及三合,搠死桥蕤;四五十合败高顺;中箭后拔矢啖睛,杀曹性。
夏侯惇在三国前期表现异常活跃,特别是曹操手下猛将不多的时候,元让兄常常冲锋陷阵,且屡立奇功。演义中明确交代惇哥武艺高强,以上战绩已经足以证明惇哥具备一流猛将的素质,不论单挑群战都有优异表现。吕布手下能全身而退者不多,而高顺的也不是吃素的角色。拔矢啖睛一战名扬天下,中了一箭,盲了一目,却使他的形象豁然之间丰满起来——在此之前,他与一般猛将无异;然而这一着之后,拨矢啖睛,让全天下惊骇的,仿佛洪荒巨兽一般的狂野;如此之后,居然还可以纵马刺杀曹性,这更是令人战栗的骁勇。 从此,人们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认出他——那个独眼龙。由于孟德手下猛将如云,惇哥后期极少与人单挑,个人猜想也因为地位上升,惇哥成为曹营的定海神针,王牌武将。作为曹魏开国元勋,夏侯惇是曹操的股肱之臣,在演义中和曹操一样,注定会有窝囊的表现和悲剧的下场,博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汉中又无意间害死杨修,后被一群向曹操索命的冤魂吓得半死,最终病亡,和曹操真可谓患难相随了。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夏侯渊:字妙才,曹魏名将。夏侯惇族弟,与曹操本是同族,勇力过人。曹操年少时在家乡犯了案,夏侯渊为他顶罪,曹操又设法把他拯救出来才免于难,为人颇重义气。曹操起兵之后,夏侯渊一直追随曹操左右。曾随曹操平定庐江雷绪,于潼关攻马超、韩遂,战功卓著,封为博昌侯,征西将军。善打运动战,奇袭,有“三日五百,六日一千”的评价,威震西凉,凉州各族的族长酋长看到夏侯渊,都心惊胆战。
相关战绩:穰山数合杀龚都,后不敌张飞,被杀退;潼关数合杀成宜,战马超,后曹操接应;不三合斩昌奇;三十合平杨任,后用拖刀计斩杀;生擒陈式;二十合平黄忠。
夏侯渊是曹魏极为出色的军事将领,几乎参加了曹操指挥的每一场战斗,统军能力极其优秀,少有败绩。夏侯渊战场表现不如其兄,除非自己亲自率军,不轻易与重量级武将交手,这在曹营诸将中有一定代表性。夏侯渊但凡为统帅,必定冲锋在前,勇猛是没有疑问的,秒杀和活捉不少敌将,配得上一员武艺高强的勇将称号。和元让兄一样,渊哥的悲剧下场命中注定,定军山的表现绝对是称得上超级白痴,围住山不攻就算了,居然就地休整,还下马摘鞍,这等于是把自己的脑袋给对方送上门去,被黄爷爷突袭斩于阵前,让人简直目瞪口呆。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S
曹洪:字子廉,沛国谯县人,是曹操的从弟,三国时曹魏名将。曹操起兵即开始追随,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咸有功劳,后引军助夏侯渊、张郃镇守西线。曹洪弓马娴熟,勇猛过人,恶战时从不惜身,数次救曹操于危难之中。为曹营核心战将,后被封为卫将军,合曹休一起掌管禁军。
相关战绩:同吕虔共敌张辽,臧霸,不利;步战斩杀何曼;突阵斩袁谭;二十合败于甘宁;四五十合不敌马超;三合杀任夔。
曹洪性情急躁,头脑简单,统军能力平常,作为军事统帅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单从其武勇表现来看,也算曹军中的佼佼者。曹洪作战极喜冲锋陷阵,基本属于打头阵的主。单挑战绩不错,战不下张辽,臧霸算污点,书中未点明是张辽还是臧霸,个人猜想是战不下张辽,吕虔敌张辽难度很大,败于甘宁是诱敌。曹洪护主不要命,是一名称职的保镖,乱军中连自己的马匹都不要,还敢单枪匹马死磕杀红了眼的马超,最后全身而退,体现了超人的勇气以及精良的武艺。后期似乎不受重用,病亡。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A
典韦:陈留己吾人。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在山中逐虎时遇夏侯惇,归顺曹操。手使一对八十斤重的大铁戟,三国时著名猛将,和许褚共同统领虎卫军,是曹操的心腹爱将,超级保镖。
相关战绩:飞戟刺死十数人,后取大铁戟上马冲杀,战退郝、曹、成、宋四将;战退高顺、侯成;不三合斩杀何仪手下副元帅;恶战许褚一日不分胜负;宛城死战。
忘了在什么地方看过一个三国保镖排名,典韦以压倒性优势排名第一,实属众望所归。典韦号称古之恶来,勇猛无人能及,当属三国头号悍将。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虽然出场时间很短,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却是非常深的。典韦登场即一鸣惊人,手杀数十人,逐虎过涧的场景让人无比神往。单手竖起几个人都搬不动的牙门旗,膂力之大让人目瞪口呆。临阵冲杀更是威风八面,敌将往往还未交手就被他超凡的霸气吓退。宛城一战可谓三国中最悲壮的一战,也是典韦武将价值的巅峰体现,此战典韦大醉,双戟被偷,实力大打折扣,但却丝毫未损古之恶来的神威:手擎腰刀,身无片甲,杀二十余马军(注意是步战杀马军),后战步军,身被数十枪,刀缺不堪用,提两个军士做武器,打死八九人,群贼不敢近,用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怎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典韦此战可谓风云为之色变,天地为之动容,武将的骁勇善战和舍生忘死发挥到了极致,威震当世,名流千古。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早年聚众抵抗山贼,与典韦遭遇时恶战一日,后归顺曹操。魏国著名猛将,虎卫军统领。许褚号称“虎痴”,勇猛无敌,是曹操的心腹爱将。
相关战绩:战典韦一日;两合斩李封;二十合平吕布,后曹营六大将上前群殴吕布;速杀李暹、李别;五十合战平徐晃;三合斩张先;奋力战退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四人联手;和徐晃一起被关羽杀退(二将放水);数合平高览;飞马当先杀十数将;三十合平赵云;速杀尹楷;潼关战马超二百合,后裸衣恶战;敌韩当周泰联手三十合后从容退却;战退杨昂、杨任;速斩张卫;醉酒战张飞,不敌,中矛受伤。
许褚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虎将,跟随曹操多年,身经百战,战功赫赫。许褚的战场表现极为出色,单挑记录极佳,几无败绩。老许同志单挑的对手相当有分量,几乎与所有的超一流武将交过手(吕布,赵云,关羽,马超,典韦,张飞),其中裸衣战马超堪称演义中的经典战例,二将各展所长,杀得难分难解。老许同志经常被敌将群殴,曹操却很少派将救援,曹操对虎痴的实力似乎很有信心。许褚膂力惊人,曾拖牛百余步;抖擞威风,马超亦不敢轻举妄动;夺船避箭,更体现出过人的体力及勇武,其虎候之称可谓实至名归。老许是整部书中少有的与温侯单挑过十合的猛将。喝得醉醺醺还能从张飞手下逃命,这敏捷就已经不简单了,要知道三爷蛇矛一挥,必定饮血。许褚谨慎奉法,沉默寡言,曾因恪尽职守阻挡曹仁,曹操死时他哭至吐血,其忠勇实为魏国诸将第一人。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三国时曹魏名将。最早投到曹操帐下,胆勇过人,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后与李典协助张辽镇守合肥,数次击败孙权,威名远扬,统军能力优秀,为魏国五子良将之一。
相关战绩:三十合平臧霸;与于禁联手不敌吕布;五十合战平凌统,后曹休放冷箭相助。
乐进在演义中属于被作者抛弃的角色,实属鸡肋战将。若不是随曹操多年且在正史中表现异常强悍,很可能笔墨更少。但以上战绩已经足以证明乐进实非庸手,败在吕布手下不算丢人。值得注意的是孙权首次进攻合肥时,乐进突袭孙权,疾如闪电,一刀斩断宋谦、贾华两支画戟,武艺不一定超强,膂力却绝对不小;未斩孙权,立马回阵,战场素养也相当不错。合肥会战时战凌统,曹休放箭相助后似乎有些大意,被冷箭王甘宁一箭正中面门,从此销声匿迹,于两年后病亡。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S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A+
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是最早跟随曹操征战的战将,随曹操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后随张辽等镇守合肥。
相关战绩:生擒黄劭;战赵云十余合,料敌不过,退回。
演义中李典头脑冷静,对战场形势把握极其准确,对敌对己的优势与破绽均洞若观火,是典型的智谋型武将。李典不以勇武见长,,因此直接战绩少得可怜,生擒黄劭属于趁势,打对方措手不及,证明其战场素养出色。但力扛云哥十余合就不简单了,赵云基本对一般武将均三合内解决战斗,所以李典身手应不错,。李典是典型的大将之才,十六岁即官拜中郎将,在参加的每一次战役中均体现了极高的指挥能力,在对吴作战第一线,携手张辽、乐进使合肥固若金汤。可惜英年早逝,让人叹息不已。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B(推测)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B 威 A
徐晃:字公明。字公明,东汉时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曹魏名将,原为军阀杨奉的部下任骑都尉。公元196年,曹操击败杨奉后投靠曹操。参加过多次重大作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治军有方。徐晃自此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吕布,灭袁绍,战马超,降张鲁,多有战功。关羽围樊城之际,徐晃奉命解围,与曹仁里应外合,成功完成了任务。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
相关战绩:只一合,斩崔勇于马下;只一合,李乐被徐晃一斧砍于马下;五十合战平许褚;二十合败于颜良;不数合斩杀汪昭;不数合斩彭安;数合败刘封;八十合平关羽。
晃哥是曹营中上镜率比较高的战将,对一般武将战斗记录极佳,基本胜得干脆利落,并能五十合战平许褚,武艺高强是站得住脚的。曹操对其勇武也很欣赏,故经常委以重任。唯一的污点是对颜良,二十合完败,有些让人意外。个人猜想有两个原因:第一,晃哥作为冷静武将的代表,作战风格属避实击虚,游刃有余的类型,演义中极少出现咬牙切齿,拼命死战的情况,经常是打不赢就跑,逆境时勇猛严重不足,是典型的战场老油条,因此对颜良属于稳妥为上,明哲保身;其次,跟徐晃的武学路子有一定联系,常言道:棍锤斧将,不可力敌。徐晃使大斧,估计属于一力降十会的类型,攻击力很强,所以对上一般虾米——秒杀,但武学技巧尚离一流水准有一定差距,对上技巧型武将占不了什么便宜,毕竟一巧破千斤。许褚号虎痴,武艺虽也是超一流,但可能临敌时还是经常会靠他那举世无双的膂力蛮干;关二哥的青龙刀虽重八十二斤,但二哥武艺绝伦,徐晃平时也是不敢惹的,因此在樊城时关羽自认为有绝对把握战胜徐晃。徐晃对自身实力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因此对颜良,文丑这两位武艺一流的战将颇有忌惮,自是小心翼翼;对枪法出神入化的赵云更是心惊胆战,连手都不敢交;但对上手臂受伤、武艺发挥大打折扣的关羽,晃哥便有恃无恐,尽情施为,将二爷一世英名断送。徐晃戎马一生,极少挂彩,战场素养非常优秀,虽最后攻孟达时被冷箭爆头,晚节不保,但晃哥在曹营诸将中,无论战功、勇武、智谋、统军、指挥还是自保,均名列前茅,属于典型的大将之才,曹操赞其有周亚夫之风。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A 勇猛 B+ 威 S
张郃:字隽乂,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随夏侯渊驻守汉中。诸葛亮北伐时,张郃表现抢眼,于街亭大败马谡。张郃能征善战,统军能力极为优秀,应变能力强,对战局的把握非常准确,加之武艺高强,诸葛亮对其十分忌惮。
相关战绩:四五十合平张辽;三十合不敌赵云;长坂十余合战赵云,赵云不敢久战,夺路突围;二十合不敌马超;数合杀杨昂;二十合平张飞;速杀雷铜;五十合平张飞;二十合平黄忠。
张郃武艺出众,出镜率高,经常成为超级猛将的试金石,书中的待遇实在不怎么样。但硬邦邦的战绩足以说明,张郃的确拥有一流武将的实力。张郃虽然经常冲锋陷阵,但除非自己亲自率军,不轻易与重量级武将生死相搏,属于明哲保身能力较强的角色。演义中的几场单挑失利,张郃似乎都没有使出压箱底的本事,至少没有拼命。汉中战三爷,张郃同学算是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真刀真枪,斗智斗勇,中计了还和张飞死磕了五十合。无奈不管计谋还是武艺,张郃同学比张飞都逊一筹,被张三爷欺负得一点脾气都没有,败得不是一般的惨。后来又被黄爷爷收拾了一把,气得曹洪差点把张郃同学军法从事。估计张郃在失利后痛定思痛,好好总结了一把,之后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好。孔明北伐时,张郃大放异彩,智谋长了不少,勇猛也胜于往昔,指挥若定,冲阵斩将。诸葛丞相只有感叹昔日英杰皆以作古,手下再无张郃一般谋勇兼备的强将。张郃为曹魏打出了威风,打出了胆子,也失去了应有的小心谨慎,最后做了司马懿的替死鬼,中伏死于乱箭之下。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推测) 敏捷 S 体能 A 勇猛 A+ 威 S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曹魏名将,魏五子之首。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为吕布部将,曾多番令曹军陷于苦战,其武勇连关羽亦甚称道。后吕布丧于白门楼,曹操经刘备、关羽劝说,待辽以上礼,张辽遂降为曹家将。从曹操以后,张辽随军征讨,多有战功,曹操亦待之如亲信。赤壁死战救曹操脱险,赤壁后,任合肥主将,率领乐进,李典,数次击败孙权,威名远扬,东吴小儿闻其大名也不敢夜啼。
相关战绩:四五十合平张郃;突袭杀蒋奇;不三合打败袁尚;不三合大败沮鹄;速斩蹋顿;七八十合平太史慈;五十合平凌统。
文远兄战场表现极其优秀,武艺超群,关二哥都称其武艺不在关张之下,与之惺惺相惜。吕布兵败,张辽被擒,刘备,关羽均为辽哥求情,曹操好歹避免了一场悲剧性的失误,事后不知多么感激刘皇叔。张辽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战绩彪炳,实为曹营首屈一指的大将。作为曹魏帝国合肥方面军司令员,张文远不仅能很好地团结下属与之同仇敌忾,又能做到料敌机先、指挥若定,加之胜不骄败不馁,把个合肥城打造得如铜墙铁壁。孙权首次攻合肥就灰头土脸,损兵折将,折了吴国第一猛将太史慈。辽哥临危不乱,胆识过人,勇武无匹,战术指挥炉火纯青,把握战机冠绝天下,逍遥津之战是文远个人事业的顶峰,张辽定下奇谋,身先士卒,以寡兵打得孙权十万大军丢盔弃甲,闻风丧胆,威震江东,从此坐稳曹营第一将的金交椅。孙权从此打消了和文远对敌的打算,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张辽英勇过人,经常身先士卒,冲阵斩将,所以时常挂彩,常被敌将冷箭所伤,加之曹丕统军能力一般,导致张辽最后被丁奉射杀,真可谓大将难免阵前亡。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推测)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S+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人,少年时任郡吏及州从事。从马腾进击反叛的羌、氐等外族,数有战功,迁至校尉。潼关之战与马超一起,打得曹操焦头烂额。后败于曹操,入汉中。曹操平张鲁时被擒,遂降。樊城之战抬榇敌关羽,被关羽视为劲敌。
相关战绩:潼关斩钟进;杀曹永,夺其马;力敌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毫无惧色;濡须口斩陈武;战退魏延,保操前行;三十合平关平;百余合平关羽。
庞德勇猛过人,武艺精良,智谋也似乎有那么两下子。归顺曹操后很快获得重用,成为魏国极有分量的勇将。战汉中死保曹操,击退蜀国名将魏延;樊城的表现可谓相当优异,与关羽可谓平分秋色,差一点就胜了二哥,可惜本战是统军能力平常的二哥威震华夏的经典战例,老罗自然要大书特书,于是安排了个近乎白痴的于禁(身为五子的于禁是被老罗极其鄙视的人物)处处掣肘,庞德虽然在单挑中出尽风头,却逃不过水淹七军的厄运,被二哥生擒,昂首就义。个人认为此时关羽虽上了年纪,实力打了一定折扣,庞德的战场表现仍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二爷也夸其刀法惯熟;眼见战不胜关羽,当机立断射冷箭,战场应变能力不赖。总之,小庞同志此战打出了西凉猛将的威风,虽败犹荣。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推测)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A-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三年,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率军到阳平相助曹操。操死后,
相关战绩:三合大败刘封;不数合杀蜀将吴兰
曹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是一员不折不扣的虎将。然出场时间太短,直接战绩少得可怜,杀的都是垃圾角色。曹彰实力定位不存在太大争议,因为徒手与猛兽搏斗这一条就已经十分有说服力了,膂力、身手都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惜曹彰英年早逝,无法纵横疆场,威慑敌胆。大胆假设如果魏国后期有曹彰这样能征善战的良将,北伐的诸葛丞相恐怕是连睡觉都睡不着了。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S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B
王双:字子全,陇西狄道人,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曹真麾下猛将。
相关战绩:战不三合,斩杀谢雄;不三合斩杀龚起;与张嶷交马,数合不分胜负,后用流星锤重创张嶷;
王双是后三国时期登场的一位勇将,出场可谓先声夺人,使重六十斤的大刀,开两石弓,膂力相当不小;贴身暗器流星锤也威力不凡,出场就连胜数阵,让读者很是充满期待。但王双同学很快就原形毕露,战张嶷不下,就已经开始使用暗器了,看样子手段不怎么高明;追杀蜀军时中计,手忙脚乱,战场素养比较糟糕。久经战阵的魏延遇上这样的敌手,自然不会客气,一刀就送他见佛祖去了。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S- 敏捷 B 体能 A 勇猛 A- 威 B
邓艾:字士载,义阳郡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演义中表现抢眼,是姜维弟弟九伐中原的头号劲敌。邓艾武艺高强,统军能力优秀,谋略过人,在后期的魏国可谓撑天玉柱,架海金梁。伐蜀时又身先士卒,偷渡阴平,立下灭蜀头功。
相关战绩:五十合战平文鸯;不一合斩杀葛雍;十余合战平姜维。
邓艾是全能的帅才,个人认为其统军作战能力在姜维之上,当属三国后期第一人。邓艾在书中占有很重的篇幅,一是因为正史表现无比生猛,二是后期英雄人物相当有限,老罗也没什么人好写了。邓艾战绩比较出色,战平文鸯和姜维这等有分量的敌手,邓艾的武艺值得信服。数次在恶战中处变不惊,战场素养可谓优秀。偷渡阴平时表现的智计和大无畏气魄也让人称道,刘皇叔建立的蜀国亡于此等英雄之手,也不算冤。但邓艾同学死得可就比窦娥还冤了,立下如此大功还没来得及受封赏,就被平叛的军队冤杀,当属三国演义全书最不幸的角色。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B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S
附评曹魏其他部分战将如下:
曹仁: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S
于禁: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B- 威 S-
文鸯: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S 威 B+
夏侯霸: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B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
作者:
xiaomatu 时间: 2008-3-3 09:50
孙坚似乎也值得拿出来点评一下。
原帖由 clarkakaka 于 2008-2-16 14:00 发表
第二章 东吴英杰篇
本章开始评点三大阵营的英雄人物,之后出场的战将均为各国精英,大多能征惯战,功勋卓著,为各个阵营的开国元勋或是中流砥柱,纵横天下多年,驰骋疆场无数,威名立于当世,亦流芳千古, ...
作者:
定点清除 时间: 2008-3-3 19:43
许褚、典韦敏捷一般,许褚战马超,胳膊被射了三箭,中箭不丢人,连中三箭可就……
另外楼主定了典韦个S敏,恐怕是受曹操传的影响……
作者:
前将军张辽 时间: 2008-3-3 20:05 标题: 回复 #24 clarkakaka 的帖子
不知道徐盛哪里去了?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8-3-4 12:28
楼主好久没更新了,今天看到新的所以支持下~~~
还有楼主有时间的话可以适当的量化下s s-这些字母,没有量化可能回有些失控,例如吕布和典许的差距为一+号,而张辽和李典的差距为1大级,那么怎么书里面,张辽和李典的差距有没有大过吕和典许的差距呢~~
我大概举出一个量化例子,楼主看看
假如:一个+号/-号为一小档,一个字母为一大档
那么,一个字母也就有字母+ 字母 字母-3小档
如果这么算的话
同档为不分胜负
相差1小档,200合以上[基本无上限]分出胜负
相差2小档,100-200合分胜负 关vs黄
相差3小档/1大档,50-100合分胜负 许vs徐
相差4小档,20-50合分胜负 夏侯 vs 高顺 赵马vs张合
相差5小档,10-20合分胜负 吕vs夏侯
相差6小档/2大档,5-10分胜负
相差7小档,3-5合分胜负 典韦vs高顺 吕布vs公孙
相差8小档3合以下
当然,这只是个例子,可能不能用在楼主的评价结构里~~哈哈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08-3-5 14:56
有几点确实不能苟同,希望作者参考一下在下的意见:
典韦:陈留己吾人。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曾为乡人刘氏报雠,杀人出市,人莫敢近,在山中逐虎时遇夏侯惇,归顺曹操。手使一对八十斤重的大铁戟,三国时著名猛将,和许褚共同统领虎卫军,是曹操的心腹爱将,超级保镖。
相关战绩:飞戟刺死十数人,后取大铁戟上马冲杀,战退郝、曹、成、宋四将;战退高顺、侯成;不三合斩杀何仪手下副元帅;恶战许褚一日不分胜负;宛城死战。
忘了在什么地方看过一个三国保镖排名,典韦以压倒性优势排名第一,实属众望所归。典韦号称古之恶来,勇猛无人能及,当属三国头号悍将。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虽然出场时间很短,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却是非常深的。典韦登场即一鸣惊人,手杀数十人,逐虎过涧的场景让人无比神往。单手竖起几个人都搬不动的牙门旗,膂力之大让人目瞪口呆。临阵冲杀更是威风八面,敌将往往还未交手就被他超凡的霸气吓退。宛城一战可谓三国中最悲壮的一战,也是典韦武将价值的巅峰体现,此战典韦大醉,双戟被偷,实力大打折扣,但却丝毫未损古之恶来的神威:手擎腰刀,身无片甲,杀二十余马军(注意是步战杀马军),后战步军,身被数十枪,刀缺不堪用,提两个军士做武器,打死八九人,群贼不敢近,用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怎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典韦此战可谓风云为之色变,天地为之动容,武将的骁勇善战和舍生忘死发挥到了极致,威震当世,名流千古。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典韦号称恶来,出众的当然是力量。膂力 S+名正言顺,但是武技S就太高了,很难想象他的技能比张辽等人还高,书中也没有任何地方能证明他的技巧,唯一的也许就是飞戟杀人了,但是杀几个小兵就获得S的评价,实在太开玩笑了吧。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早年聚众抵抗山贼,与典韦遭遇时恶战一日,后归顺曹操。魏国著名猛将,虎卫军统领。许褚号称“虎痴”,勇猛无敌,是曹操的心腹爱将。
相关战绩:战典韦一日;两合斩李封;二十合平吕布,后曹营六大将上前群殴吕布;速杀李暹、李别;五十合战平徐晃;三合斩张先;奋力战退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四人联手;和徐晃一起被关羽杀退(二将放水);数合平高览;飞马当先杀十数将;三十合平赵云;速杀尹楷;潼关战马超二百合,后裸衣恶战;敌韩当周泰联手三十合后从容退却;战退杨昂、杨任;速斩张卫;醉酒战张飞,不敌,中矛受伤。
许褚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虎将,跟随曹操多年,身经百战,战功赫赫。许褚的战场表现极为出色,单挑记录极佳,几无败绩。老许同志单挑的对手相当有分量,几乎与所有的超一流武将交过手(吕布,赵云,关羽,马超,典韦,张飞),其中裸衣战马超堪称演义中的经典战例,二将各展所长,杀得难分难解。老许同志经常被敌将群殴,曹操却很少派将救援,曹操对虎痴的实力似乎很有信心。许褚膂力惊人,曾拖牛百余步;抖擞威风,马超亦不敢轻举妄动;夺船避箭,更体现出过人的体力及勇武,其虎候之称可谓实至名归。老许是整部书中少有的与温侯单挑过十合的猛将。喝得醉醺醺还能从张飞手下逃命,这敏捷就已经不简单了,要知道三爷蛇矛一挥,必定饮血。许褚谨慎奉法,沉默寡言,曾因恪尽职守阻挡曹仁,曹操死时他哭至吐血,其忠勇实为魏国诸将第一人。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许诸的武技我认为也高了点,这人武力不错,但是如果单说技能,可能不那么让人信服。而且他的外号虽然很勇猛,但是实际的几次战场表现似乎勇猛没有达到S+水平,面对敌方多人的时候,缺少猛将那种“大喝一声刺XX于马下,YY和ZZ措手不及被两枪撩穿,KK回马便走,亦被背后追上杀死。”这样出彩的气概,而看样子是更多的选择了自保。
作者:
董超 时间: 2008-3-6 15:24 标题: 严良问的肯定是合理的
中原将领都懂点礼仪,正儿八经斗将之前一般要互通姓名有的还问籍贯师承
碰到世交亲戚或同门一般都假打
碰到厉害人物。。自己心里没底的就先派个副手上去。。试试对手的状态。。
严良大概出于这个习惯。。问的。。
哪晓得二爷根本不吃这套。。上去就刺了。。
作者:
happycoolly 时间: 2008-3-6 19:35
这个好看 喜欢的说.....
作者:
zc013 时间: 2008-3-6 20:03
原帖由 董超 于 2008-3-6 15:24 发表
中原将领都懂点礼仪,正儿八经斗将之前一般要互通姓名有的还问籍贯师承
碰到世交亲戚或同门一般都假打
碰到厉害人物。。自己心里没底的就先派个副手上去。。试试对手的状态。。
严良大概出于这个习惯。。问的 ...
宋宪径来取良。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吾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吾今杀汝!”良更不答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谁敢当之?”徐晃愿出。操令急迎之。徐晃出马,与良战二十合,败回本阵。
三战,颜良半个字都没有……
作者:
定点清除 时间: 2008-3-7 07:18
建议楼主回去看看武林外传,先弄清卤莽和勇敢的区别在来设定武将们的勇猛度
作者:
zoujian0910 时间: 2008-3-8 22:05
支持一下楼主!~
作者:
火凤凰 时间: 2008-3-9 23:13
原帖由 蒯彻之左 于 2008-2-20 08:33 发表
郝萌应改为宋宪……
你说对了,看得真仔细!我写完我才发现有问题,不过懒得改。
不过上面两位的实力应该也在伯仲之间,无论是随上,都过不了三个照面。
作者:
Porkring 时间: 2008-3-21 09:52
楼主努力,还差一篇了
作者:
愿望化身 时间: 2008-3-21 09:55
莫非楼主在等月票……
作者:
cbmzss 时间: 2008-3-28 14:55
吕老大似乎喜欢给人当干儿子,可能从小缺乏父爱,最后一次没有成功。
作者:
terryzhong 时间: 2008-3-28 15:09
蜀片可能是最精彩的了,呜呼上将就有的写了,还有胃炎,麻袋,网屏,立言,关平,关兴,张苞,姜维等等等等.期待楼主好好分析.
作者:
clarkakaka 时间: 2008-5-17 16:43
第四章、西蜀风云篇
终于轮到蜀国将军们登场了。
三国演义以蜀国为正统,老罗又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元分立思想之精髓,因此在他的笔下,反派无比猥琐,正派则绝伦超群。演义中的头号男主角诸葛亮简直是神的化身,单凭几个破锦囊就可以把身为一方统帅的周都督玩弄于股掌之上,汉水时曹操在他面前仿佛是一白痴。蜀国将军们的形象自然也非常高大,哪怕是开场即被秒杀的垃圾,也往往会有一首诗来歌颂其壮烈忠勇,令读者们相当之无语。不过第一主角的戏份实在是太多了点,众多英雄的蜀国将军经常作为诸葛丞相的傀儡木偶,很难得有独自带兵的经验,统帅能力大都比较一般,除了粗中有细的张飞和经验丰富的黄忠,最后还往往被人误解为有勇无谋,比较冤枉。所以仔细揣摩,蜀国将军们的共同特点比较容易概括:形象光辉,勇猛过人,喜好冲锋陷阵,战场厮杀能力强,大多有比较闪光的战例;失败往往就致命,常常以烈士形象走完人生之路,但除个别叛徒外,几乎没有被老罗正面抨击的人物;智谋不足,统军能力一般,战场应变能力非常糟糕,好像离了诸葛亮这样的军师级人物就不会打仗,缺乏带兵头脑,许多名将过硬的战功实在是少得可怜,所以众将虽然书中形象无比光辉,却没有独当一面甚至扭转战局的能力,大将之才实属凤毛麟角。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流传度甚高的蜀国五虎将,个人认为,此称谓相当合适,非名将,亦非上将,虎将也,自然以厮杀见长,武艺均达到超一流水准以上。易老师说刘备的内阁像帮会,个人认为非常有道理,五虎将的排名就可以看出来,无论从什么角度排,这个排名都是站不住脚的,只好归因于一条,老大喜欢。五虎将是三国武将神话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绝大多数人英雄情结的萌发地,为广大读者所津津乐道,再经后世评书,电视剧等艺术加工,被这么一渲染,搞得很有点武林中大侠的味道。不过大侠毕竟不是大帅,两军对峙,统帅拼得是内功,光凭借勇武很难有所作为。不过本文既然是单纯地探讨武勇,自然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心态,对五虎有偏爱也是合情合理的。
本章参评武将:关羽,张飞,关平,关兴,张苞,马超,马岱,魏延,黄忠,姜维,赵云。蜀国确实没有什么人才,除了这几个牛人,连鸡肋都不好找了。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使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胯下嘶风赤兔马,威风凛凛,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后纵横天下,其间归顺曹操,受封汉寿亭侯,后千里走单骑回刘备身边,成就一段佳话,地位为蜀汉军中第一人,威势无以复加。关羽由于其武艺高强,威武非凡,加之重情重义,所以死后极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相关战绩:开场速斩程远志;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数十合杀管亥;三十合平纪灵,纪灵大叫少歇,关羽退;一合杀荀正;交马活捉王忠;奋力杀退徐晃,许褚(二将因受曹操生擒关羽的命令,放水);飞马刺杀颜良;三合令文丑胆怯逃跑,赶上爆头;一合杀孔秀;三合退孟坦,赶上斩杀;杀韩福;一合杀卞喜;照面斩王植;一合杀秦琪;数合杀蔡阳;不三合杀杨龄;长沙三战黄忠,平手;一合砍死夏侯存;百余合平庞德,后中箭;八十合平徐晃,书中名言少力,估计处于下风;不三合战败蒋钦;三合战败潘璋;
关二哥是中华民族千年景仰的武圣人,也可以说是三国演义全书第二男主角。作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的战场表现堪称完美,武艺超一流没有什么疑问。以上战绩可以看出关羽的作战风格极富攻击性,对垃圾武将基本秒杀,很难让对方撑到三合以上,和前文说过的徐晃有相似之处,估计二哥属于武技一流的力量型猛将。二哥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砸都可以砸死人,舞动起来自然威力绝伦,配上超级速度装备赤兔马,二哥的攻击绝对可以用雷霆万钧来形容,一般武将根本无法应付,能从其手下逃命就已经不简单了,因此不少三国达人往往用关羽作为其他武将武艺的参照物,个人认为很有参考价值。不过关二哥的缺陷同样明显,这也是不少倒关派的强力论据。首先是二哥属于典型的敏捷低的英雄,绝对的攻强守弱,对暗箭基本没有免疫力,躲闪不及是经常的事情,个人猜想八十多斤的青龙刀杀人可以,拿来格挡暗箭就比较吃力了;另外二哥的对敌基本都在三合内解决战斗,但时间长了即出现战斗力下降的现象,三十合取不下纪灵,对年近六旬的黄忠也没有从体力上占到什么便宜,百余合也只是战平,体力似乎不是很好。上了年纪之后,战力出现明显下降,对庞德差点就威名不保,对徐晃一战可谓完败,说明此时的关羽已不复当年之勇。但由于长期威名远扬,敌友对其又敬又畏,关二哥始终目空一切,对自身的实力缺乏明确的认识,依然豪气万分,勇猛异常,在麦城陷入绝境,还自信可以突围,最后丧于一群宵小之手,数十年威名毁于一旦。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B+ 体能 A- 勇猛 S 威 S+
张飞: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西乡]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雄壮威猛。蜀国五虎将之一,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桃园结义的老三。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后于长坂桥独大喝三声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郃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为蜀汉股肱之臣,垓心大将,素以勇猛闻名于天下。
相关战绩:开场速杀邓茂;虎牢关酣战吕布五十合,后关羽刘备加入群殴;三合杀退曹豹,追上刺死;一百余合战平吕布;一合活捉郝萌;无十合杀纪灵;一合擒刘岱;被曹营八将率军群殴,左突右冲,单挑徐晃后突围;速杀陈孙;照面杀吕翔;不数合杀夏侯兰;不数合战退邢道荣;不十合生擒严颜;十余合平张任;不十合败马岱;葭萌关战马超,前后数百合,平手;二十合平张郃;三五十合平死战的张郃;不数合刺伤酒醉的许褚。
张三爷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却是粗中有细,是蜀国难得的将才,智勇双全。蜀国虽在老罗笔下是绝对的正面形象,但仔细琢磨可以发现,众多登场的武将中堪称将才的是凤毛麟角。三爷武艺超群,加之豪勇过人,个人战绩极佳,独门兵器丈八蛇矛几乎可以说无往不利,是唯一从吕布手下单挑百合后可以全身而退的,单凭这一点就可以将张飞的武艺确定为超一流。张飞对垃圾角色几乎均是秒杀,胜得干脆利落,包括可以在关羽手下走三十合的纪灵,也在十合内将其搞定。这不能说明张飞一定能胜过关羽,但张飞绝对不是某些人眼中只靠蛮干取胜的莽夫,当属典型的技术流武将,试想一下一位威猛绝伦的汉子竟走的是技术流路线,战场杀伤力只能用恐怖形容了,单挑中除极少强手外,很难有人从张飞手下逃命。难怪目空一切的关羽也对这位义弟称赞有加,吕布也因为张飞勇猛而对其忌惮三分。张飞戎马一生,未见负伤记录,被曹营八将率军群殴尚能成功突围,连马超的暗器也伤其不得,敏捷不是一般的了得。与吕布马超这等强敌周旋百余合,越打越精神,体能也相当出色。一人独据长坂桥阻挡老曹的百万大军,其胆气之豪,令人称道。大喝三声吓死夏侯杰,威已到让人目瞪口呆的地步。综上所述,张飞当得起武艺超群,勇猛无匹,威震天下的评价,加之统军能力优秀,战场素养好,时不时还有奇谋,称得起是一员绝对的上将。敌将无论谁对上三爷,都难得讨得好去,搞不好就会输得一塌糊涂。然张飞脾气暴躁,自我约束能力不高,所以一生也有不少污点,最后丧命于叛将之手。但总观全书,个人认为张飞将才难得,是蜀汉军中头号虎将,综合能力绝对在其兄关羽之上,当排五虎上将之首。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关平:原为冀州关家庄庄主关定之子,关羽过五关时被收为义子,从此作为关羽副将,随关羽南征北战,屡立功劳,逐渐成长为一员大将。
相关战绩:速杀翟元;三十合战平庞德;三合击败徐商;奋战败丁奉。
演义中关平是关羽的义子,自从拜父后,一直兢兢业业,是关羽的左膀右臂。由于其父光芒太过耀眼,关平很少有表现的机会,难得的几次出手,都是在襄樊战役中,可惜只如流星一般短暂。不过强将手下无弱兵,既然关羽对此子照顾有加,关平的资质不会差到哪里去,几次单挑也有一定的含金量,平庞德就说明此子具备至少准一流武将的实力。看来关平同学自身相当努力,还是学了关二爷几分本事,十八岁后二次成长,孺子可教。关平忠勇过人,虽为义子却与亲生无异,与关羽可谓同生共死。麦城兵败时没有像廖化一样申请突围搬兵,最后关羽被擒后,依然死战不退,因力气用完被捉拿,和其父一起被斩首,将忠孝发挥到了极致。个人感觉关平和周仓一样都好像是关羽的附属物,没有什么个性,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个人实力绝对不俗,属于蜀汉军中较有分量的武将之一。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推测) 敏捷 B 体能 B+ 勇猛 A 威 B
关兴,字安国,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关羽之子,于关羽死后继承爵位,蜀国龙骧将军,使家传的青龙偃月刀,蜀国年轻一辈的优秀代表。
张苞:张飞的儿子,蜀国虎翼将军,用丈八蛇矛,打仗勇猛,武艺高强,与关兴是当时蜀军中的优秀将领,和他父亲一样勇猛,剽悍。
相关战绩:
关兴:大喝斩杀李异;三十合败孙桓;突袭斩周平;杀魏将董禧;一合杀越吉元帅
张苞:三十合败谢旌;二十合平李异;突袭杀夏恂;杀魏将薛则
关兴和张苞属于蜀国武将中比较特殊的两位,首先两位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特点,简直就是关羽张飞的弱化版,遗传性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其次二位虽然出镜率不低,但似乎每次都是携手出现,你砍翻一个,我捅死另一个,很有点意思。二小将担任的是左右护卫使,属于冲锋陷阵的类型,很少怕过谁,勇猛度很高,临敌时配合水准颇为了得,协同作战炉火纯青,战场应变能力很强,属于蜀营中后期的常胜将军,伐吴时,由于父仇不共戴天,两位几乎一直处于暴走状态,少有人能够匹敌,后期诸葛丞相使用起来也很顺手。之所以将两位小将放在一起点评,原因是在下觉得两位都是一起出现,战绩差不多,本事也相差无几。关羽张飞教育水平不低,给蜀国留下了有价值的遗产,二小将武艺精良,能耐出众,加之感情很好,配合默契,算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对黄金搭档。比起他们的父亲,二将虽本事不及,但好像把兄弟情谊演绎得更加和谐。可惜的是,二将均短命,关兴年纪轻轻就病亡,张苞更是死得窝囊无比,令人郁闷。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A+ 威 B+
马超:字孟起,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在西凉素有威名,被视为神威天将军。因长相非凡,穿着讲究,被称为"锦马超"。马超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名门望族,其父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年十七,随父腾、韩遂袭长安。后曹操诱杀马腾,马超遂举西凉兵报仇,打得曹操割须弃袍。后投刘备,威使刘璋降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刘备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西境。。
相关战绩:数合刺死王方;生擒李蒙;八九合败于禁;二十合败张郃;数合杀李通;四五十合战败不要命的曹洪;数百合恶战许褚,平手;数合平夏侯渊;挥剑独斗五将,砍死两人,另三逃命;数百合战平张飞。
马超是三国有名的虎将,一生战绩极其出色,没有失败记录。十七岁初登战场,即显示出超凡的实力。由于马腾是小军阀,马超也沉寂了许久。到潼关和曹操恶战时,马超算是真正让世人见识了他猛虎一般的超群实力。连败曹操手下数位重量级武将,打得曹操狼狈不堪,几乎丢掉性命,只感叹马超不减吕布之勇。马超武技绝对有超一流水准,而且个人感觉其相当全面,枪法,剑法,暗器几乎无所不精。武术风格属于攻守兼备,进攻时如出洞猛虎,势大难当,因此极善冲阵斩将,防守是滴水不漏,敏捷度超高,不惧怕群殴,哪怕乱箭夹射,也能游刃有余,全身而退。潼关之时,处于暴走状态的马超无比生猛,连武艺一流的张郃也难以抵挡,二十合即很没有面子地败退,攻击力超群,威猛无匹,之后和许褚的恶战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对付以膂力和体能见长的虎痴,马超几乎是针尖对麦芒,一副老子就是牛逼看你怎么办的架势,给人的感觉是马超游刃有余,而许褚则是不要命地死磕,似乎有高下之分。经此一战,马超从此成了曹操的心头大患,曹操终其一生,对小马哥都相当忌惮。后来葭萌关战张飞,马哥还秀了一把技术,算是彻底征服了刘皇叔。不过马超在归顺刘皇叔之后锋芒大减,不知道是大耳和孔明用人不当,还是马超衰老得如此之快,居然年纪轻轻就病亡了,连北伐都没有参加,难怪诸葛丞相北伐时用人捉襟见肘。马超和吕布一样,威震天下,统军优秀,但智谋很糟糕,气运也差不多,属于英年早逝,无法为社稷建功立业,充满缺憾美的武将。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马岱:是马超的堂弟,蜀汉中后期的重要将领。早年他曾经从曹操手中死里逃生,后跟随马超大战曹操。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归附刘备,马超临终前将马岱托付刘备。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
相关战绩:不一合战败钟繇;不十合,败于魏延(似乎是诱敌,有放水之嫌);不十合,完败于张飞;一合,斩杀忙牙长;生擒中计慌乱的孟获;斩杀魏延。
马岱是西凉成长起来的又一员勇将,战场表现很不错,个人虽不如兄长马超那般英雄盖世,却不失为一位成功的将军,蜀汉后期属于核心大将,在南征和北伐中均有出色表现,是诸葛丞相的得力助手。单从武勇来看,马岱对付垃圾角色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武艺当属精良,战场素质也相当不错,几次相当成功地执行了诸葛亮的策略,突袭暗算都是一把好手。但与其兄的差距也相当明显,不十合即完败于三爷,武艺离超一流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他方面无过人之处,缺少个性,很难被读者记住,敌人也似乎不把他放在眼里。其实马岱能征善战,且忠勇过人,最后还为蜀汉扫除了一位相当棘手的叛徒,当属蜀汉军中的支柱人物。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A(推测)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A- 威 B
黄忠: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弓箭射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不忍用弓箭相伤,太守韩玄以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忠,为魏延所救,投降于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夏侯渊,为刘备取汉中的第一功臣。
相关战绩:长沙三战关羽,平手;速败泠苞;四五十合平李严;二十合平张郃;一合生擒夏侯尚;二十合平夏侯渊;三合斩杀史迹;数合击败潘璋。
黄忠是蜀汉五虎将之一,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是三国第一神射手。虽然出场时间晚,却上镜率很高,且处处出彩,个人战绩相当辉煌。不少人甚至猜想年轻时的黄爷爷可能拥有温侯般的超人武力。从以上战绩可以看出,老黄的武技相当了得,至少不在张郃,夏侯渊等之下。黄忠的武学路子似乎和二爷很像,都是武艺超群的力量型猛将(从拉断硬弓的表现来看,老黄力大过人),攻击力惊人,对一般角色均是秒杀。但对硬手时老黄就比较吃力了,往往力战不下,而且由于年龄关系,体能不是很好(也有可能兵器比较有分量),战力随时间呈明显下降趋势,群战时表现相当一般,经常有被困经历。黄忠虽实力超群,却素来少有威名,不过黄老爷子却战功赫赫,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年龄,常常使对手麻痹大意,而自身却智谋不凡,极善抓住战机,因此连张郃,夏侯渊等名将均败于其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战场神话。值得一提的是黄忠为人慷慨忠义,气度恢宏,德高望重。魏延当面辱之,老爷子却战场上屡施援手;关羽数次轻视,黄忠却在其身死后,立誓复仇,奋战不惜身,最终命丧于暗箭之下,英雄一世,壮哉!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A+ 威 A-
魏延:字文长,蜀汉名将,他跟随刘备入川后表现突出,得到刘备器重,屡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军中数一数二的上将,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延为人孤高,善养兵卒,勇猛过人,但在演义中一直不受诸葛亮的信任,几番献计均不被采纳,郁闷一生。
相关战绩:登场战平文聘;三十合平泠苞;十合败杨柏;十合击败马岱;不敌庞德;不三合杀曹遵;一刀杀王双。
魏延智勇双全,武艺高强,战场素质优秀,冲阵斩将是常事,战绩出色。不过一生郁郁不得志,刘备虽然对其相当信任,诸葛亮却一直对他不感冒。被全书一号男主角鄙视,魏延同学的命运就很惨淡了。老罗对蜀将的描写都是褒扬为主的,唯独对身为蜀国镇北将军的魏延多贬损,少赞扬,弄得魏延真的好像魏将一样命苦,个人认为其实都是掩盖诸葛亮的用人失误。不过平心而论,魏延是蜀汉难得的大将之才,能征惯战。单从书中描写来看,魏延武艺难及一流,对上名将很少取胜,但街亭时诸葛亮派他阻击张郃却很能说明问题,至少证明在诸葛丞相心中魏延与张郃有一拼之力的实力,关键时候还是要委以重任。身为上将却空有一身本事却不得施展,魏延的怨气自然满腹,不过魏延恩怨分明,不满只是对孔明,对蜀汉始终有一份丹心,算是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不过叛徒的下场注定悲惨,生性狂傲的魏延在平生的最大“对头”病逝后目空一切,却逃不过孔明的神算绝后计,最终死于偷袭的马岱刀下。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B+ 敏捷 A 体能 B+ 勇猛 A+ 威 A-
姜维:字伯约,智勇足备,文武双全,又侍母至孝,心存汉室。曾为魏天水中郎,降蜀官至大将军。诸葛初向祁山取天水,维破其策又外设伏兵,败孔明。后降亮,献计取天水。维深得诸葛器重,亮授之平生所学。后随亮出祁山,维斩费耀,胜魏军。又取散关,破武都。诸葛亮死后,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数次讨伐魏国,令中原震动。
相关战绩:初登场数合奋勇战平赵云,令其大惊并夸奖;不三合击败陈泰;只三合击退司马师;三四十合平邓艾;一合败杨欣。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顶梁柱,蜀汉集团军总司令,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其文韬武略,当世少有匹敌。姜维出场一鸣惊人,居然挑选的是不败战神赵子龙作为自己的垫脚石,因此迅速一炮走红,诸葛亮感叹其为一只凤凰。姜维的武技在当时算出类拔萃,枪法能得到赵云的夸赞,就已经相当不凡了。不过也不能因此将姜维的武力定得太高,云哥戎马一生,英勇无敌天下,已经多年没有遇到对手了,在此地遇上一枪法高强的年轻人居然能在自己手下有如此表现,惊异之余也有爱才之念。不过姜维的枪法也许的确不同凡响,否则后世为何有如此多的文艺作品中将其神化,隋唐演义中罗成的五钩神飞枪据说就传自姜维。姜维之后的战场表现也当得起一员武艺高强的上将,作为主帅还经常冲锋陷阵,斩将立功,实属难得。但姜维的武力应该不足以战胜魏延,否则诸葛亮就不用定绝后计了。姜维武艺高强,胸怀韬略,忠义过人,希望继承先师遗志,立大功于社稷。但和诸葛亮一样,强做不可为之事,蜀国国力贫弱,军中又无出类拔萃之将才,后主还常常掣肘,加之敌方有一无论武勇策略都不在自己之下的统帅邓艾,姜维虽九伐中原,却落得暗淡收场,无疾而终。后主投降后,姜维行使反间计虽然成功,却已是回天乏术,最终难逃灭国身死的悲惨下场。
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B 敏捷 A+ 体能 A- 勇猛 A 威 S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著名虎将,枪法出神入化加之豪勇无双,是有名的单挑强人,冲阵之王。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赵云在演义中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相关战绩:登场五六十合战平文丑;不数合刺死麴义;一合杀裴元绍;三十合平许褚;偷袭杀高览;杀散前军后,三十合败张郃;不三合杀张武;不数合刺死吕旷;十数合令李典撤退;一照面杀淳于导,一合杀夏侯恩,不三合刺死晏明,杀死钟氏兄弟(长坂坡单骑杀敌将五十余员);速杀邢道荣;活捉陈应;一合生擒吴懿;速斩刘晙、马汉;速杀慕容烈,刺死焦炳;不一合刺死朱然;一合杀金环三结;一人单战韩德四子,生擒一人,杀三人;不三合刺死韩德;数合平姜维;速杀朱赞;一照面杀苏颙。
赵云是相当有特色的一员虎将,似乎算是三号男主角,被老罗描写得尽善尽美,深得不少读者喜爱。单论演义中的表现,云哥绝对是军队中的神话,纵横疆场几十年,从未有过败绩,可以说是不败战神。云哥乃天下知名的冲阵王,作战方式基本属于横冲直撞,是超级孤胆英雄,以一敌N是家常便饭,时常在敌阵中左突右冲,并且能毫发无伤。虽然有人说长坂一战是老曹爱才,没有放冷箭,因此云哥全身而退,有一定道理,但云哥冲阵不仅仅在长坂,早在出道保公孙瓒之时,就已经显示出恐怖的冲阵实力,照样没有负伤,因此云哥的敏捷绝对称得上全书第一,哪怕是吕布,单论临战保命技巧,恐怕也要甘拜下风。此外,赵云在冲阵时往往能够直取主将,于万马军中取上将之首,犹如探囊取物,其战场素养已臻化境,包括四庭柱之一的高览,也是在自己军中被云哥偷袭得手,命丧枪下。此君群战天下第一,单挑也不含糊,赵云戎马一生,死在其枪下的战将不计其数,对付无名之辈,三合之内绝对解决战斗,而且想杀就杀,想捉就捉。生擒可比杀死有技术含量多了,属于技术流武将的专利,演义中有两人经常有生擒好戏,一是张飞,二是赵云。不少倒赵派言道赵云一生没有杀过一流武将,所以武技缺乏有力证据,其实不然,原因有二:其一,量变引发质变,俗话说久走夜路必闯鬼,人总有失手的时候,但云哥征战一生,其战绩一直非常稳定,没有超一流的武艺,说不过去;另外三十合击败张郃,而且是杀退敌军救出刘备后,实属难能可贵。汉水一战,云哥单骑救人,仅凭一条神枪,就吓得张郃和徐晃这等名将不敢与之交锋,枪法实在是已经到了超凡入圣的境界。除武艺超群外,赵云的体能也极其惊人,长时间作战一直处于巅峰状态,长坂一战最能说明问题,杀了一昼夜,还能干脆利落地干掉钟氏兄弟联手,除晚年征魏一战时,冲阵从来没有被困过,绝对是马拉松运动员的体能。云哥早年默默无名,但长坂一战后即威震天下,而且由于战绩一直相当稳定,所以到后期,经常不战即屈人之兵,往往是云哥横枪立马站在路边,敌军气势汹汹地杀来,却无人敢上前交锋,想想就有些滑稽。由于赵云有如此战场杀伤力,又生性谨细,刘皇叔对其相当喜爱,常常把重要的保卫任务交给他,所以云哥常年担任蜀国的亲卫队长,很少有独自统兵的机会,所以无多少辉煌战功,而且明显智谋不足,所以才有晚年被一帮宵小围困,亏得诸葛丞相早有安排,不然云哥一生英名很可能就此断送。不过综观全书,赵云同吕布一样,实属战神级别,单论武勇,除温侯外,少有武将能够匹敌。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B+ 敏捷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蜀国其余武将评点如下:
王平: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
周仓: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A+ 敏捷B 体能 B 勇猛 A 威 C
廖化:总评点:武技 B 膂力 B 敏捷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
李严:总评点:武技 A+ 膂力 B+ 敏捷B 体能 B+ 勇猛 B 威 B+
作者:
愿望化身 时间: 2008-5-17 16:50
马超:……因此极善冲阵斩将
斩将倒也罢了,什么时候冲过阵……
作者:
醉眼轻凝望 时间: 2008-5-17 18:31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2-20 08:48 发表
这个,体能方面马拉松式体能当然是赵云,从两次黑夜杀到白天(汝南、长板坡)。相比吕布并无出色之处,最长的不过百回合左右。
“识时务,明哲保身意识强,打不赢决不充英雄”要加许褚。
许褚一看到张飞就避 ...
贬老许贬的有点太过头了吧??哪个版本对老许不利就捡哪个说,你干脆把什么评话之类的都加上好了.老许如何避张飞??在新野那次中计不恋战是很正常的,何来避??老许在华容道在骑无鞍马的情况下都敢战张飞,汉中护粮那次更是明知是张飞的情况下主动战之,虽然是喝高了.....
这个世界啊,一个人要是看某个人或某件事不爽,真是挖空心思去贬啊.....
作者:
甲乙丙jyb 时间: 2008-5-17 19:52
1、楼主花了很多的心思,但是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向来是问题多多,《三国演义》的描写达不到那种详细程度,强行细化,自然问
题多多!
2、随便举些明显的不足吧!
(1)文丑的勇猛才B+!
a、文丑面对关羽逃跑,此战文丑完全有理由逃跑,全军中计、全局不利,局部孤身遇关羽,关羽还带着十熟骑,还可能有徐晃,
这竟然被看成了文丑不够勇猛?
b、照你这么算,勇猛的人实在不多!吕布面对六将逃跑,面对张飞也逃跑过,面对关羽也逃跑,赵云面对姜维逃跑过……
c、抓着文丑的劣势战例不放,却忽视其他人的劣势战例,很明显的漏洞!
(2)颜良的敏捷才B+!
a、这一战,关羽的所有动作颜良都看的见,包括提着刀飞快的冲来!但是颜良仍然“欲问”,至于颜良“为什么要问?”、“想
问什么?”都无关紧要,我们只要知道颜良确实是在“欲问”就行了,这就告诉我们:直到此时,颜良都没有交战的意识。不可能
看着刀刺到胸前还没有交战意识,但是现在才有已经太晚了,此时已经丧失了防守(招架和闪躲)所必须的反应时间!此战丝毫没
有体现出颜良的武力,包括敏捷这一项,怎么就成了B+了?
b、如果楼主认为颜良不问问题,直接迎战,仍然是这个结果,当我没说!
(3)关羽的体能只是A-!
a、关羽的刀的重量三国第一,战老黄忠时,打了100合,关羽没有任何体力不支的表现,58岁的关羽舞着这样的刀,和庞德大战100合,关平恐父年老!
b、庞德体能反而是A+?你考不考虑年龄的?阿斗的体力完全可以超过赵云的,你等赵云老的都快走不动的时候比较!
(4)绝大部分都是评委打分式的,打着玩!好多的属性随便你说成S+、S、S-我们都无法反对的!但是认可度也很低的!
作者:
马腾 时间: 2008-5-17 19:59
原帖由 醉眼轻凝望 于 2008-5-17 18:31 发表
贬老许贬的有点太过头了吧??哪个版本对老许不利就捡哪个说,你干脆把什么评话之类的都加上好了.老许如何避张飞??在新野那次中计不恋战是很正常的,何来避??老许在华容道在骑无鞍马的情况下都敢战张飞,汉中护粮 ...
许储在华容道给关羽下跪的事你怎么不说?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5-17 22:24
原帖由 醉眼轻凝望 于 2008-5-17 18:31 发表
贬老许贬的有点太过头了吧??哪个版本对老许不利就捡哪个说,你干脆把什么评话之类的都加上好了.老许如何避张飞??在新野那次中计不恋战是很正常的,何来避??老许在华容道在骑无鞍马的情况下都敢战张飞,汉中护粮 ...
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仁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许褚跟李典比一比就能看出差距来了。
至于骑无鞍马战张飞和汉中出战张飞,如果对许褚的要求就这么低的话,就罢了。
作者:
龙图阁大学士 时间: 2008-5-17 23:32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5-17 22:24 发表
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仁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许褚跟李典比一比就能看出差距来 ...
许褚责任心比李典差一点儿,但武力并不比李典差
作者:
zc013 时间: 2008-5-18 02:28
赵云的臂力低了,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B+ 敏捷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周仓双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
形容赵云,却还要说一句极其雄壮,
长坂坡上曾推倒一堵土墙,
算是有所表现,
S不足,A应该有。
关羽的敏捷与体力低了
总评点: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B+ 体能 A- 勇猛 S 威 S+
实际上,演义中关羽虽然多次中箭,但都有原因,
比如暗箭,防不胜防
比如黄忠虚射两次,关羽以为不会射,
比如庞德诈败,关羽以为拖刀。
非冷箭,关羽并非不能防,
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
硬弩百张,箭如飞蝗
却伤不了关羽丝毫,
这等防箭手段,称得上了得。
就防箭而言,关羽比能防暗箭手段的马超张飞是有不如,但未必输给其他人。
至于体能,
关羽对黄忠固然没有明显优势,但也没有说关羽体力不济啊……
还有,
演义中唯独关羽得了四字武艺绝伦,
如此描述,旁人皆无。
作者:
outbrue 时间: 2008-5-18 05:18
总评点方面比较象曹操传
作者:
愿望化身 时间: 2008-5-18 08:58
原帖由 zc013 于 2008-5-18 02:28 发表
非冷箭,关羽并非不能防,
关公夺路而走,两边伏兵排下硬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
...
关二说白了,还是对弓箭研究和防范不足,属于技能欠缺的范畴,至于是精神上的原因还是体格上的原因不太重要。有人对你开枪,你反应不过来是被打死,反应过来了不会躲也是被枪打死,就敏捷这个概念而言,反应和行动本身就是一体的。在没有天气、光线等外部环境严重影响其判断的情况下,我个人觉得,以这几个例子判定关二敏捷低问题不大。
至于箭若飞蝗的那次,关二骑赤兔败走,其实并没有阵前交锋被射那么险恶,纵有伏兵,经验丰富的关二来得及退走也很正常,那伏兵是乱箭射来,以面杀伤为主,关二“不得过”,也就是说,并没有被指定为狙杀目标,甚至完全有可能只是损失了前军部队,而他还没走到范围之内,否则又怎么能“勒兵再回”呢?
又何况,若总是被一群杂鱼射中,那关二的敏捷只好与凤雏并列了……
话说回来,又不是没被杂鱼射中过……
[ 本帖最后由 愿望化身 于 2008-5-18 09:00 编辑 ]
作者:
醉眼轻凝望 时间: 2008-5-18 09:13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5-17 22:24 发表
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仁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许褚跟李典比一比就能看出差距来 ...
可笑,难道你让老许在全军中计的情况下还与张飞大战200合??再说张飞去奔向老许,曹仁早就走了。再说不敢恋战也不是不战,而是打一会就不多打了。如同赵云长板在张合一战一样....真弄不懂,这些本没有什么的事例到阁下那里就成了老许所谓的污点..我就奇怪了,莫非老许前世和阁下有仇??
作者:
晓之特瑞 时间: 2008-5-18 09:28
赵云猛啊,
武技 S+ 膂力 B+ 敏捷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
由于是用枪的,膂力多少好象并不重要,这样的将领谁能打的过.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5-18 10:41
原帖由 醉眼轻凝望 于 2008-5-18 09:13 发表
可笑,难道你让老许在全军中计的情况下还与张飞大战200合??再说张飞去奔向老许,曹仁早就走了。再说不敢恋战也不是不战,而是打一会就不多打了。如同赵云长板在张合一战一样....真弄不懂,这些本没有什么的事例到 ...
别跟赵云比,赵云是一人一马,怀里还有一个阿斗,自己逃走就完成任务了。
许褚呢,自己的主帅是曹仁,曹仁尚在危险之中,自己就顾自己跑,与李典一比就被比下去了。
莫要戴帽子好不好,反过来如果说许褚对你有恩?
作者:
醉眼轻凝望 时间: 2008-5-18 10:51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5-18 10:41 发表
别跟赵云比,赵云是一人一马,怀里还有一个阿斗,自己逃走就完成任务了。
许褚呢,自己的主帅是曹仁,曹仁尚在危险之中,自己就顾自己跑,与李典一比就被比下去了。
莫要戴帽子好不好,反过来如果说许褚对 ...
有恩倒不必说,至少我看不惯某些人对他的恶意贬低和侮辱.---我在多年前是一点都不喜欢许的,但我觉得某些人对他的贬低太过了,完全是靠个人想象和倾向.老许没顾曹仁??阁下没看清我的话吗?张飞和老许交锋,老许并不是没和他打,只是交锋时间不长,不敢恋战而已.这个当早就够曹仁拨马走了.还是那句话,难道你让老许在中计情况下还分要和张飞打个200回合?我看你真是看老许太不顺眼了。
作者:
zc013 时间: 2008-5-18 12:56
原帖由 愿望化身 于 2008-5-18 08:58 发表
关二说白了,还是对弓箭研究和防范不足,属于技能欠缺的范畴,至于是精神上的原因还是体格上的原因不太重要。有人对你开枪,你反应不过来是被打死,反应过来了不会躲也是被枪打死,就敏捷这个概念而……
引用,
原帖由 今宵酒醒何处 于 2005-11-24 18:28 发表
接下来谈谈防箭表现:
三国演义中有防箭表现的描写并不多,我这里分暗箭和乱箭来分别分析
关于暗箭的防箭表现我印象中只有3人:马超、关羽和张辽。姜维也有防箭表现,不过那已经不算暗箭了,其他的如徐晃、甘宁等要么是一箭就挂,要么就是射箭者故意不杀,不谈。
3人中马超表现最好,两次都干净利索地躲个了暗箭,一个是于禁的,一个是张飞的。---防箭超强
关羽两次:一次是孟坦的没有描写躲闪中臂、一次是庞德的,结果是急躲中臂。--均未中要害
张辽3次:文丑两箭一次急躲射落盔樱,一次射死马;一次被丁奉射中腰部而死。---事不过三,被射而死。
从上述情况,结合众多一箭就挂的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除个别人(其实就一个马超)外,少有不中暗箭的,这正应验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句话。那么关羽在这些人中间,既不是最好的---不如马超;也不是最差的---强过一箭就挂的和张辽。当然那些没有防暗箭表现的如吕布、赵云等则无法与之对比
再看防乱箭:演义中有防乱箭表现的描写也不多,主要有3 人:关羽、马超、赵云,其他武将如太史慈、张颌等则死于乱箭之下
关羽两次:一次是土山三事时的面对强弓和踏弩,结果---不得过。
一次是打曹仁时城上的乱箭,结果---一箭中臂。
马超一次:反西凉时的乱箭,结果---坐骑中箭。
赵云一次:不服老出征时的乱箭,结果---不得过。
从此例可知,在乱箭情况下,除了撤退没有别的办法,防箭最强的马超,最后也是在付出一马和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得以逃脱。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得出结论:关羽在这些人中间,既不是最好的---不如马超;也不是最差的---强过死于乱箭之下的。而在相同情况下和赵云的表现相当---都是不得过。
总结:关羽在所有一流以上武将中间,防箭能力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我们即不能因为关羽多次中箭不死而跨大他的防箭能力,更不能因为多次中箭而无限贬低他的防箭能力。
今宵公的说法应该很明确了,
当然,如果阁下强把暗箭和明箭等同,
那么我也没什么好说了。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5-18 15:46
我觉得防箭的话,主要是要提前预判到,等对方射出后才发现,再躲避是比较困难的。
例子: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提防;比及铜锤打来时,张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张飞事先有预判,所以防备。
双诈败便走,嶷随后赶去。王平见张嶷中计,忙叫曰:“休赶!”嶷急回马时,王双流星锤早到,正中其背。巍伏鞍而走,双回马赶来。---张嶷未预判到位所以被打伤,而王平就预判到了。
关羽两次被射中都是预判出了问题,对黄忠,由于黄忠两次射空箭,失去警惕性;对庞德,误以为是拖刀计。
基本上射箭有这么几种形式
1、正面射箭
例: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请救兵的,便自引数百骑赶来,八面围定。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
--这种射箭考验的是攻守双方的真实力。
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
--此例张辽是正面被射中,再联系此前被文丑射中的例子,张辽的防箭能力确实很差。
2、诈败后回射
例: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
--这种射箭考验的是追方是否有提防心理。
3、第三者射箭
例:曹操闻知,亲自策马到门旗下来看,见二将酣斗,乃令曹休暗放冷箭。曹休便闪在张辽背后,开弓一箭,正中凌统坐下马,那马直立起来,把凌统掀翻在地。乐进连忙持枪来刺。枪还未到,只听得弓弦响处,一箭射中乐进面门,翻身落马。
--这种射箭实际违反了单挑的骑士精神,当然也是很难防的。
其他还有
聘立于船头,大叫:“丞相钧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抛住。”众军齐喝:“快下了篷!”言未绝,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此时风声正大,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正中肩窝,翻身落水。
--以上两例都是武将因其他原因导致未能提防对方射箭。
达大惊,急扯起吊桥。徐晃坐下马收拾不住,直来到壕边,高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
--徐晃被射中的主要原因是“坐下马收拾不住”。
作者:
马岱 时间: 2008-5-18 15:50
至于说乱箭,由于各种场合条件不一样,比如射箭距离,射箭的密度和强度,本方士兵的协防等等。不大好类比。
作者:
梦霸 时间: 2008-5-18 17:58
原帖由 醉眼轻凝望 于 2008-5-18 10:51 发表
有恩倒不必说,至少我看不惯某些人对他的恶意贬低和侮辱.---我在多年前是一点都不喜欢许的,但我觉得某些人对他的贬低太过了,完全是靠个人想象和倾向.老许没顾曹仁??阁下没看清我的话吗?张飞和老许交 ...
应该是个别人对他的盲目乱挺才对,我在多年前是一点都不讨厌许猪的,而现在一看许猪的名字就有一种莫名其妙反感
作者:
愿望化身 时间: 2008-5-19 00:36
原帖由 zc013 于 2008-5-18 12:56 发表
今宵公的说法应该很明确了,
当然,如果阁下强把暗箭和明箭等同,
那么我也没什么好说了。
你引用的一点没错,请注意领会最后结论。不无限贬低的同时,也不要过分夸大。
庞德那次射箭,由于关平的帮助,使得躲闪难度实际上降低了,在有提醒的照中不误,不过损伤减低了。
而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他对黄忠的弓箭防御,没有反应的情况下被射中盔缨,随后才反应过来自己被射了……表现并不强于张辽对文丑一战。
也就是说,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关羽完全有可能被超一流武将或者在弓箭技能上有特长的人重伤甚至击杀……
至于韩福……我哭……就那水平的人……书中说得明白:是站在门首静止状态下,以暗打明“尽力放了一箭”,关二还不是因为自己敏捷高躲开了,而是韩福战斗力不济,没射中要害,甚至都没造成重伤……关二当时自己就处理箭伤,回头还把这厮给斩了……这个例子只能说明韩福的弓箭能力在S、A、B、C的分级中为E-的水平……这种人暗算一箭虽不至于给关二脸上完全抹黑,但要给关二脸上贴金就更可笑了。
这只能说明关二身躯长大,目标明显以及上身色彩华丽而简单是抵抗弓箭的先天劣势,而武器沉重是装备劣势……但综合以上要素组成的关羽,才是完整的关羽,无论是武技还是敏捷,都要结合以上所有特点评判。
[ 本帖最后由 愿望化身 于 2008-5-19 00:42 编辑 ]
作者:
zc013 时间: 2008-5-19 13:07
原帖由 愿望化身 于 2008-5-19 00:36 发表
你引用的一点没错,请注意领会最后结论。不无限贬低的同时,也不要过分夸大。
庞德那次射箭,由于关平的帮助,使得躲闪难度实际上降低了,在有提醒的照中不误,不过损伤减低了。
而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 ...
很好很好,
实际上,演义中关羽虽然多次中箭,但都有原因,
比如暗箭,防不胜防
比如黄忠虚射两次,关羽以为不会射,
比如庞德诈败,关羽以为拖刀。
黄忠虚射两次时关羽有没有躲,
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
虚射两次关羽躲闪之后,关羽放心赶来是什么意思,
阁下要忽略掉么。
斗至五十余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关公随后追赶。关平恐有疏失,亦随后赶去。关公口中大骂:“庞贼!欲使拖刀计,吾岂惧汝?”原来庞德虚作拖刀势,却把刀就鞍鞒挂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将来。关平眼快,见庞德拽弓,大叫:“贼将休放冷箭!”关公急睁眼看时,弓弦响处,箭早到来;躲闪不及,正中左臂。
提醒了,但没有效果。
看时箭已到。
暗箭,
烦请阁下翻翻看,
能躲过暗箭的,究竟有多少。
如果躲过暗箭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那么关羽躲不过自然是不足。
但暗箭基本必中,
那么关羽躲不过也就不算特别。
躲不过暗箭,则关羽防箭能力弱于躲过暗箭的马超,
其他没有躲过暗箭的人又凭什么被称为比关羽敏捷,防箭本领强过关羽。
作者:
常山虎將 时间: 2008-5-28 00:00
長得極其雄壯,有幾次生鬥將生擒敵將表現的趙雲臂力只有B+?體格不見得特別健壯的馬岱,關平和張苞臂力反而有A?
明顯時下遊戲和漫畫中的小白臉趙雲形象深深影響了樓主的判斷。
作者:
常山虎將 时间: 2008-5-28 00:12
關羽的敏捷也有點低,S級是萬萬不可能達到,A-倒是有的.體能也能步入S級領域。
作者:
liduxing 时间: 2008-6-15 13:11
汗~~~拜倒了 居然争吵的如此精彩绝伦~虽然这个话题很无里头 但是各位的辩论还是很好看的
作者:
刘冠章 时间: 2008-9-23 13:26
仅就三个人的膂力:许褚(S+)、马超(S)、徐晃(S-),提出疑问?
废话之前,先表明立场,俺的偶像是许褚。但站在公平的立场上,还是有为马超翻案的必要的。
俺以为:许褚裸衣斗马超一战,即便在最后阶段比力量,马超也没有输给许褚。
因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此定律在解决宏观物体受静力问题时是普遍适用的。
所以,“许褚力大”,不是“拗断枪杆”的惟一充分条件。因为如果此时马超的力量不够大,结果将是许褚夺枪或者马超连人带枪被拉下马。而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说明该问题在枪杆被拗断的一刹那之前,仍然在静力学的范畴之内。许褚、马超,二人力量大致相等。
再举个例子作为类比:许褚和马超拔河,如果说许褚的力量大于马超,那么结果将是许褚获胜。但实际情况是,许褚和马超的力量不相上下,结果,把绳子拉断了。
综上所述,许褚的力量或许略大于马超,但至少在枪杆强度屈服极限的范围内,无法得出结论,故可以认为二者相等。
相比之下,铜雀台时“(许)褚一手按住弓,把徐晃拖离鞍鞒。”二者高下立判。相差两个档次,还算合理。
可惜演义中这样比力气场面的描写实在太少,不然,但是比力气,就可以展开的写一篇评论了。
作者:
congwanshui 时间: 2008-9-24 16:28
因为毛先生并不懂物理学!
作者:
刘冠章 时间: 2008-9-24 16:47
原帖由 congwanshui 于 2008-9-24 16:28 发表
因为毛先生并不懂物理学!
俺却不曾质疑毛先生的作品,更不曾渴求毛先生应该懂得物理学。
俺只是在尊重毛先生作品、认为其中描写正确的前提下,对楼主的评判标准表示怀疑而已。
不要误会我哟!
作者:
Jaguar 时间: 2008-9-30 01:56
张飞威名S+ 我觉得不甚妥,起码他这句“燕人张益德”喊出口,多少有些自抬身价,实际上也曾多番被诸如马超之类的世代公侯辈鄙视的。当降半级,S为要
作者:
云飘扬 时间: 2008-10-8 17:15
原帖由 马岱 于 2008-5-17 22:24 发表
为首大将,乃张飞也。曹仁死战,李典保护曹仁下船渡河。
却说张飞因关公放了上流水,遂引军从下流杀将来,截住曹仁混杀。忽遇许褚,便与交锋;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
许褚跟李典比一比就能看出差距来 ...
的确是比出差距,许储武力比李典强很多很多 ! 曹仁在许储眼中只是一只小鸡,去见曹操被许储横身档着不让进,幸好曹仁识趣没惹许储,否则许储一刀象剁许攸一样把曹仁剁了 !
作者:
a729025236 时间: 2008-11-1 15:36
LS有些偏激
曹仁怎么也是“鬼神之勇”
和许褚怎么也得40合以上
作者:
js2223 时间: 2008-11-3 10:58
最讨厌这种设定好程式来计算武将能力的帖子了,你以为人像电脑一样有固定的逻辑程序啊。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11-13 17:39 标题: 评分从何而来
请问阁下的评分从何而来,A、B、C、S等级有证据吗,比如将吕布全部列入S或S+,比如:武技 S+ 膂力 S+ 敏捷 S+ 体能 S 勇猛 S+ 威 S+,武艺且不论它,其它呢?列举你的定义:
武艺?看你连和他打了几个回合的公孙瓒都列入A-了,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吕布臂力接近怪物?
敏捷?S+和A也差不多,只不过经历场面多少而已!
体能倒是公允。
勇猛?吕布即使处于以一敌N的绝境也能奋勇作战,一往无前?楼主,你快笑死我了,就这三姓家奴,逃跑功夫倒是天下第一!
威?除了出场那时吓住诸侯,后面谁不知道他是有勇无谋之辈!
武技:指武术方面的技能,主要是指对趁手兵器的使用技巧,不包括弓箭,飞刀等。
S+:出神入化,当世无双无对;
S:技压群雄,于战无往不利;
膂力:指武将的力量,不需要解释。
S+:力大无穷,接近怪物;
S:猛将魁首,力举千斤;
A:膂力过人;
敏捷:指战场应变能力和反应躲闪技巧,保命的不二法门。
S+: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任何恶战中均能毫发无伤;
S:身手矫健,乱军中游刃有余,在偷袭和群战中也极少挂彩;
A:反应迅捷,能对战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体能:指作战相持能力。
S+:马拉松运动员体能,能一直保持颠峰水准作战相当长的时间;
S:相持能力极强,与强敌周旋百余合是家常便饭;
勇猛:指胆魄和勇气。
S+:勇猛绝伦,即使处于以一敌N的绝境也能奋勇作战,一往无前:
S:胆气非凡,在逆境中无所畏惧,舍命相搏;
A:勇猛过人,面对强敌也能放手一搏;
B:识时务,明哲保身意识强,打不赢决不充英雄;
C:胆量不足,常有令人不齿的怯阵和逃跑行径
威:指战场威慑力,即表现出的使人敬畏的气魄。
S+:威镇华夏,敌军闻之色变,见之落胆,尚未交手就先输一半;
S:威名远扬,强敌亦倍加钦敬,惺惺相惜;
A:威风凛凛,震慑敌军;
作者:
风云第一刀 时间: 2008-11-19 08:39
古人说得好,一吕二赵三典韦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11-19 10:49 标题: 回复 #115 风云第一刀 的帖子
古人说得好,一吕二赵三典韦
————————————————————————————————————————————
古人?本朝太祖说的吧!
作者:
小马828 时间: 2009-6-6 12:39
我怎么觉得像是曹操传的风格
士气或运气?
作者:
sunyuncom 时间: 2009-6-7 17:21
文章写得很强力
作者:
主席 时间: 2009-6-7 17:24
按战绩算,马忠最强
作者:
蒋正坤 时间: 2009-10-23 10:24
看了 一些别得帖子 真的有种感觉 颜良确实牛B
作者:
云飘扬 时间: 2009-10-23 11:33
原帖由 蒋正坤 于 2009-10-23 10:24 发表
看了 一些别得帖子 真的有种感觉 颜良确实牛B
那里牛B ? 不就是打败个徐晃刚刚达到入选超一流的条件而已 
作者:
大蜀铁骑 时间: 2009-10-23 14:09 标题: 回复 #121 云飘扬 的帖子
可惜许褚连徐晃都打不赢啊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9-10-23 14:48 标题: 回复 #122 大蜀铁骑 的帖子
尚少爷的意思是许褚虽然在徐晃主考的这科偏考的不好,但是在马超主考的那科主科得了高分就足够了!
作者:
大蜀铁骑 时间: 2009-10-23 14:59 标题: 回复 #123 emony007 的帖子
按罗本,张合虽然在赵云马超主考的这科偏考的不好,但是在张飞主考的那科主科得了高分就足够了!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9-10-24 09:42 标题: 回复 #124 大蜀铁骑 的帖子
兄台说的在理!
不知道尚少爷认同否?
作者:
云飘扬 时间: 2009-10-24 11:21
原帖由
emony007 于 2009-10-24 09:42 发表
兄台说的在理!
不知道尚少爷认同否?
人家许储找马超验证,结局平手.张合找张飞验证,结局被打败. 一个是平,一个是败 ! 认啥同 ?

[ 本帖最后由 云飘扬 于 2009-10-24 11:31 编辑 ]
作者:
大蜀铁骑 时间: 2009-10-24 12:22 标题: 回复 #126 云飘扬 的帖子
按照百合论,百合不败就算平,所以许储找马超验证,结局平手.张合找张飞验证,结局也是平手
作者:
将军高览 时间: 2009-10-24 20:44
原帖由
云飘扬 于 2009-10-24 11:21 发表
人家许储找马超验证,结局平手.张合找张飞验证,结局被打败. 一个是平,一个是败 ! 认啥同 ?
呼呼大笑,张郃单挑败了吗?张郃乃是看到山上寨子丢了才败走的,根本没有单挑败走。
作者:
车干车袁 时间: 2009-10-31 20:51
我浏览的不是武评,是寂寞
作者:
lic721 时间: 2009-11-11 17:53
觉得评价得很全面了
作者:
wdmzsssd 时间: 2009-11-14 16:45
不错 是站在客观角度
作者:
qmqxujian 时间: 2010-4-5 09:55
吕布全S+还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作者:
MOD锤 时间: 2010-4-5 12:05
云能一箭射断船帆,其船便横,臂力B+



作者:
sholaay 时间: 2010-4-21 13:46
其实很难评价,东吴不一定没有猛将,只是他们没有跟三国主流名将单挑的经历而已
作者:
小马828 时间: 2010-6-13 12:50
打败徐晃刚刚达到入选超一流的条件
作者:
ykykykyk 时间: 2010-6-13 15:57
上将潘凤
作者:
xiaokun19860406 时间: 2010-6-13 16:00
评价不错. 加项羽全S+ 
作者:
kangzhiyi 时间: 2010-6-13 16:23
三国演义的武将排名吧!
作者:
五彩祥雲 时间: 2010-6-16 15:17

小趙的偶像
作者:
liuyjyj 时间: 2010-9-10 20:18
写的很好,
作者:
紅眼白龍 时间: 2010-9-19 15:29
紀靈能戰平關羽 武技應該A吧
作者:
浪子老刀 时间: 2010-9-29 22:10
历史上孙坚斩的华雄,战的吕布。都没刘关张什么事。孙坚和吕布应该差不多。
作者:
29834007 时间: 2010-9-30 16:04 标题: 回复 #9 luhongyi 的帖子
呵呵,不过更多的时候是人家看到布哥先跑...想想连皇帝老哥他家祖坟都敢掘,还不威呀!
作者:
bigguso 时间: 2010-10-14 15:57
马哥的体能怎么说也是S+吧,战许褚、斗张飞都是长时间的作战,渭水战败也是且战且退,所以体力不是一般的好啊
作者:
履虎尾 时间: 2010-10-20 16:03
hao好一场大战~~~
咳咳,啊那什么,张三老爷还有一绝活,狮子吼神功,居然三声大吼,“喝断了桥梁水稻流”,据说是跟“包租婆”小龙女学的………………咳咳……
作者:
还是那个光义 时间: 2013-12-29 12:24
写的真好,很详细啊。分的都挺好的。
作者:
四宝将·尚师徒 时间: 2014-2-6 20:38
如果要是研究起三国中武力谁强谁弱,那真是费脑筋啊!众说纷纭,观点不一。
作者:
liuwenjia28 时间: 2014-3-8 18:13
其实我觉得这个还要看年龄吧,只有处于最佳状态的时期来对比,不过吕布确实生猛,绝对是三国武将武力第一人
作者:
烂木头 时间: 2014-3-25 14:18
总体评价差不多吧
作者:
ys612 时间: 2014-5-4 23:00
fhfgjh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作者:
镇北将军 时间: 2014-5-5 07:33
吕老大似乎喜欢给人当干儿子,可能从小缺乏父爱,最后一次没有成功
好亮
作者:
香港李飞 时间: 2014-5-8 22:04
文鸯不仔细分析实属可惜,毕竟后三国也沒多少猛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