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华新韵无格律湿-谁人花娘初嫁?- [打印本页]

作者: 轩辕苍龙    时间: 2007-11-11 12:50     标题: 中华新韵无格律湿-谁人花娘初嫁?-

晴天碧树风荫凉
街上熙攘留馨香
不知哪家吉时到
黑车红花嫁华娘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各位……

[ 本帖最后由 轩辕苍龙 于 2007-11-11 12:55 编辑 ]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7-11-11 13:06

在转到偶地盘之前留名

咳咳,黑车,不好看不好看
作者: 轩辕苍龙    时间: 2007-11-11 13:10



QUOTE:
原帖由 水镜门生 于 2007-11-11 13:06 发表
在转到偶地盘之前留名

咳咳,黑车,不好看不好看

黑色的宝马……要怎么描述好?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7-11-11 13:19

这个估计就去战舰了。。。

水门你就不要想了。。

“宝马香车花满路”现成的干吗不用…………
作者: 水镜门生    时间: 2007-11-11 13:55

无所谓,既然战舰,那就顺手再水一楼。

黑色宝马?叫黑马呀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7-11-11 15:48

泥鳅是熟人,我话就说得重了。
许浑说:“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诗是文章精,没有相当的积累,难入其门。
首要多读。入手先从汉、魏、六朝,下至三唐、两宋,自然源流各得,脉络分明。而又深体诗境,多读诗话词话,李之飘逸,杜之沉郁,辛之峻峋,柳之缠绵,皆有会于心,始可言诗。
不然便好比小学生和陈景润谈哥德巴赫猜想,虽然都是一加一,但相差何以万里计?

其次者,务要真感,诗歌是歌咏吟唱心性感情的工具。天有四季,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周而复始;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死去活来。诗即感四季,写七情,托哀怨,寄亲情,解忧烦,刺风俗,或阳刚,或阴柔。四季常轮,七情不灭,则人间不能无诗。           
凡纸上之可喜可惊,皆胸中之欲歌欲哭。
读古人诗歌,表达哀怨之情的诗便真的能使人哀怨欲哭,叙写欢愉之感的诗便真个能令人翩翩起舞,气势激烈的诗使人想击碎唾壶,意气飘扬的诗令人如同乘风云端。这就是古人的心志情怀,足以与后世之人相互感应触发之处。“酒逢知己饮,诗须会家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再次者,务要翻新。
我之所感,亦当是人之所感,古之所感。而我之所言,若与古人雷同,若与他人无二,有何意思?而能言他人未言之境,发他人有同感心折之叹,方敢称湿。
作者: 梅子黄时    时间: 2007-11-11 16:33



QUOTE:
原帖由 水镜门生 于 2007-11-11 13:55 发表
无所谓,既然战舰,那就顺手再水一楼。

黑色宝马?叫黑马呀

黑车的另外一个含意是:没有营运执照却开去做生意的私车。泥鳅所写的这家迎亲用的是没有营运执照的私车吧。
另“嫁”字改为“迎”较合适,你想啊,车肯定是男方花钱租或者是男方家的车,所以用“迎”字较符合逻辑。
作者: 轩辕苍龙    时间: 2007-11-11 16:45



QUOTE:
原帖由 湘江子龙 于 2007-11-11 15:48 发表
泥鳅是熟人,我话就说得重了。
许浑说:“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诗是文章精,没有相当的积累,难入其门。
首要多读。入手先从汉、魏、六朝,下至三唐、两宋,自然源流各得,脉络分明。而又深 ...

箱子所言,本当竭力尽解之,奈何十日不多……两年后罢。
作者: 湘江子龙    时间: 2007-11-11 17:07

军旅生涯,读书的时间更多了。
我认识很多人都是当兵的时候自学成才的。
作者: 轩辕苍龙    时间: 2007-11-11 17:12



QUOTE:
原帖由 湘江子龙 于 2007-11-11 17:07 发表
军旅生涯,读书的时间更多了。
我认识很多人都是当兵的时候自学成才的。

既如此,我当竭力而为。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7-11-11 20:21

究竟忘不得一个"新"字,昔人动辄欲惊天地、泣鬼神,不知到天地不惊,鬼神不泣,方是透上一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领取第一义,言下自承当。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7-11-11 20:29

坐牢和当兵~读书的好时候啊~~

油门公的话有道理,可是“新”和“旧”,终究都是时代的产物吧?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7-11-11 20:42

也无新,也无旧,苟自然,泯新旧。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7-11-11 20:51

这个境界就应该对了,只是古今能够作诗如此,根本无人。。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7-11-11 20:58

都说西方极乐好,谁人真个曾到过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