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女性的进步与退路 ZT (哥们的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Oskarlre    时间: 2007-8-31 07:39     标题: 中国女性的进步与退路 ZT (哥们的作品)

中国女性一年比一年在觉醒,她们走向社会,面对竞争,挑起重担。中央有9个女性国家领导人,国内干部队伍40%是女性,可以预见中国的未来,会是男女更平等的时代。然而,身边的高知高竞争力女性同胞们,不少并不满意,并没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自豪感,为啥呢?写paper之余,我来灌水说说个人看法。

毫无疑问,女性竞争力是上升的,她们接受更多教育,思路更加开放,机会也比以前多很多。与能力进步权力扩大权利增多同时到来的是责任义务的增加。传统女性是不负担或者少负担家庭经济责任的,她们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而男性承担相对的角色。当她们增加社会参与以后,可供家庭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需要男性去完成很多家庭事务性工作,比如教育子女,亲赡长辈,家庭交际,家务劳动等等,整个家庭的结构从此有所改变。责任义务的完成需要责任感,带来话语权,这让习惯传统家庭模式的男女都经受考验。金钱虽然能弥补家庭事务的烦琐,但是同时也削弱了家庭纽带,感情联系。站在经济相对独立的男性立场上,女性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我钱本来就够花,你挣得多我也没什么特别有意义的。而女性则感到不平,因为她们付出了和男性同样的辛苦,却得不到心仪男性的尊重反而失去了以前受照顾的特权。女性的进步,某种意义上的确使她们跟家庭产生了距离,以前享受到的一些在家庭里的温暖则因为距离而变淡。同时,生育压力也使得一些女性在30岁以后感到困惑和迷茫。简单的说,不少能力强的女性希望能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一个方案。年轻时候拼搏开拓,享受外界的乐趣,当需要生育需要家庭温暖的时候能退回去,无缝转型。有时候我们称这种方案为扁担挑水,不够坚定不够强悍,很容易就两头的水桶都砸了。可以看到美国的实践,当女性都认同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及个体独立性以后,家庭的纽带,包括代际,夫妻之间的感情,都变得很松散。离婚率超过50%,也就意味着不可能把一辈子的依靠建立在家庭的基础上--如果告诉你退休金50%可能会血本无归,你会存入多少?

从能独立负担家庭经济责任的男性角度来说,他们是需要传统女性的。而传统女性恰恰和他们组成家庭能达到价值最大化。这就是小甜甜同志宣传的“娶妻娶德”。一个能在社会竞争中赢得自己份额的男性,他最需要的就是能在家庭氛围上得到享受,需要一个安心后勤和享受丈夫成功的太太,这样的组合是极其稳固的,因为没有散架的动机,大家都得到自己需要的。而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女性同胞,则应该去寻找愿意承担传统女性家庭角色的男性,那些没有太多社会竞争力,理解家庭事务的男性,这样也是一种稳定--比如说Carly Fiorina同志,她的丈夫就为了她提前退休,在家带孩子。当然,生理因素是有一定影响的,Carly没有自己生育孩子。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HP CEO的对不对?这里头可以有折中。每个家庭也有每个家庭自己的适应方法,家庭不需要完美才幸福。大部分人还是互相依靠,只要能给的和想要的能匹配上,就很不错了

----------------------------------------------- 分割线 ------------------------------------------------------------

想知道国内的众位男性现在对未来妻子的定位是什么?

而同时也想知道众位女性是如何对自己定位的?
作者: 霜染白狐头    时间: 2007-8-31 07:48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恩恩,就是这样
作者: 真宫望    时间: 2007-8-31 08:07

好像跟版区不符。

同时提出意见。她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作者: ☆慕容泪☆    时间: 2007-8-31 09:31


没想的那么复杂,两个人都努力点工作,钱够用,日子过好一点就好,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就非常好了。真的没想那么多地位不地位的问题。
作者: 庞桶    时间: 2007-8-31 11:05

游戏规则还没定型,也只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了
现在结了婚的主,谁敢拍胸脯说,自己能够大家提供一个婚姻的样版?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灵魂的宿命就是接受煎熬,位置怎么放都不称心的婚姻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7-8-31 12:43

庞老二说的不错。

我自己的计划,30 岁以前挣足钱,赌博炒房炒期权,30 岁以后相夫教子。
作者: Z_Artemis    时间: 2007-8-31 20:24

楼上公主果然是立足于时代潮头的新女性……

可能在日后家庭的结构会变革,但是最好的变革是我们完全感觉不到它在变革
作者: 武骧金星    时间: 2007-8-31 21:55

……简单说呢男女双方都对对方有要求——男性希望女性能相夫教子,女性又何尝不希望在一天的工作后丈夫能把晚饭热腾腾端上来呢?

所以本文仅仅是站在男性立场上的说法而已,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女性——再加上现今女性的经济独立性与男性相比基本已经差别不大(这个是LZ说的,40%的干部是女性,我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不过我想这个结论基本应该是对的,至少现在全职太太在普通家庭中已经非常少见了。),因此这方面的需要也越来越理直气壮。至于什么边际效应递减原理~这也同样是站在男性立场上的言论,女性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我赚够多了没必要你每天晚上去应酬,还不如早点回来给我做饭呢~

不过男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女性有生孩子的天生责任(不否认有丁克的现象,但那毕竟是少数~)。而在生孩子的问题上女性的责任和付出要比男性大得多,会导致这一阶段女性在职业竞争上的天生弱势。仅仅这一点,女性希望“无缝对接”就是可以理解的,简单说来,在家枯坐半年后你的职位多半早就飞到爪哇国去了,而产后疲惫不堪(而产后照顾婴儿其实更累)的身心也确实希望能有一个休息的机会。所以说虽然LZ认为这种想法是脚踩两只船,但如果妻子有这种想法(或者说,暂时希望呆在家里),丈夫还是应该尽量想点办法——不过也必须承认,增加了一个人的花销又减少一个人的收入是很大的压力。
作者: 闲汉    时间: 2007-9-1 19:59



QUOTE:
新商报8月31日报道大连的蒋女士今年34岁,她从26岁开始在一家公司做营销工作。8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大连地区经理。这个时候她决定生孩子了。岂料丈夫和婆婆都认为她是家中的“顶梁柱”,对她生孩子的决定表示反对。

进步了也可能没了退路哦。
作者: 庞桶    时间: 2007-9-3 23:34

做人难,做男人难,做女人也难
活着难,死也难
做自由人难,做奴才也难
人生世上,真不知是来享受还是来受罪的
如果这是一个游戏,设计者的智商也实在是太高了
你总是在以为明了真相后不久,再次陷入新的迷茫
作者: 天涯明月刀    时间: 2007-9-4 15:05



QUOTE:
原帖由 庞桶 于 2007-9-3 23:34 发表
做人难,做男人难,做女人也难
活着难,死也难
做自由人难,做奴才也难
人生世上,真不知是来享受还是来受罪的
如果这是一个游戏,设计者的智商也实在是太高了
你总是在以为明了真相后不久,再次陷入新的迷茫

那您是要解脱吗?
作者: 日向宁次    时间: 2007-9-6 00:32

社会造就的不能怪女性
作者: 打破英雄神话    时间: 2007-9-6 13:39     标题: 回复 #5 庞桶 的帖子

女人经常问:“到底哪个男人真的爱我”
“为什么我喜欢的男人不给我打电话?”
“为什么我们相处了那么久,他却不向我求婚?”
“如何让一个男人为我死心塌地?”
“为什么他和我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喜欢我?”
“为什么我就是喜欢一种类型的男人?”


男人经常问:“我哪儿知道她在想什么?”
“为什么我们总为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争吵不体?”
“为什么非得让我猜她的意思呢?”
“为什么她总对爱那么敏感?”

[ 本帖最后由 打破英雄神话 于 2007-9-6 13:41 编辑 ]
作者: 打破英雄神话    时间: 2007-9-6 13:40     标题: 回复 #10 庞桶 的帖子

我确信爱情就是两人在一起,注定永远快乐的共同生活,但当日子一天天过去,奇异的感觉减少,男人期待女人以男人的方式思想和行动,女人期待男人以女人的方式感觉和表现的态度就原形毕露了
作者: 打破英雄神话    时间: 2007-9-6 13:47     标题: 回复 #6 天宫公主 的帖子

自古以来,不论中外,女性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都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社会不曾给予女性受教育与参与各种社会意见的机会,女性的作用似乎只是一个家庭的看护者,甚且在一夫多妻的社会里可能沦为男人性需求与繁衍后代的工具。女性的聪明才智既受到压抑,在有限的社会圈子里投诉无门,只好把满腹的不平潜藏于心,做一名杜基体装下的驯服者,或是化为泼辣抗俗,为人论柄。女性为男人附属品的位置一坐几千年,所幸本世纪初女权运动因争取女性的政治投票权,加上战争期间,许多女人取代了男人的工作地位,女性才得以走出家庭,在社会建设上发挥其一压数千年的才干。
作者: TOP    时间: 2007-9-6 20:54

随着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人类社会中,男性生理方面的优势,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不明显。个人认为,因此导致了大量传统的男性领域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女性。无可否认,女性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心理方面与男性的一些差异,使她们在一些现代化社会工作中,包括一些重要的工作中,获得了比一席之地多的多的参与比例。

但这些社会性的,对传统和习惯的改变和突破,是否就能说明女性地位的全面提高,个人认为还是过于片面。

首先,作为传统的男性领域,一些潜移默化的规则和方式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种标准。当女性介入时,她们无可避免的要先去适应和学习这些现有的游戏规则。从而使得一个男人世界中的女人,往往不自觉的表现出风格上的“男性化”。

在军界、政界、商界等等领域,我们所谓的“女强人”概念,往往会指向一个男性工作风格明显的女子。女性在这些地方,就象进入了一个右撇子专用场地的左撇子。如果想参与,那就要先学习和适应。至于制定新的游戏规则,那还远没有那种话语权。

女性,在许多传统男性领域,还没有建立起属于女性的风格。我们看到的经常是一个能够运用男性工作方式的女人,而不是出现一个女性化的工作方式。

如果大部分的男性领域,能象例如“教师”这个工作那样,女性风格作为一种工作方式被大家理所当然的接受和认可。那么才能认为是女性社会工作地位的提高。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影响,要比在社会生活中强大的多。而作为家庭生活关系中最重要的夫妻关系,更是很难摆脱一些人类发展中固有的定义。在这方面的突破和改变,要远比社会工作中的难的多。

有去工作的能力,和有去工作的条件,往往是冲突的。女性在追求社会工作地位的自我突破时,往往意味着对传统固有家庭生活地位的放弃或者割舍。当女性获得社会工作中,同男性并列的地位时,就很难兼顾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

而人的生活,社会和家庭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对侧重点的选择资格上,男性和女性继续受到传统和习惯的制约。

过去,当我们表达出轻视家庭生活的付出,往往被认为就是轻视女性。现在这种联系逐渐淡化。而归根结底,我们还是继续把家庭生活的重要性,看得远低于社会工作。当然,在社会工作中更容易取得能够量化的成就和业绩。

或许现代社会,评价成功、幸福的标准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量化。所以精神层面的问题,也逐渐被物质标准所替代。人们能够选择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少。社会化的触角几乎无处不在,似乎在也没有什么地方能够躲藏。人人都必须参与到社会中去。而生活,也就逐渐变成了在社会中度过,这样一个唯一的概念。人人都忙着参与“生活”,越来越没有时间思考“生活”了。

或许女性从家庭生活的幕后走向社会工作的前台,是一种发展的惯性。那么只有到那么一天,我们根本不会去提起女性的社会地位这个问题,才意味着女性终于拥有了她应得的社会地位。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7-9-6 21:08

很欣赏那么一段话
男人是从狞猎进化来的,而女人则是从采果与照顾孩子进化来的,怎么能让这两种进化方式可以相互理解。
作者: luke19821001    时间: 2007-9-8 02:01

有一个绝对关键的问题,女人比男人会花钱,一个女人赚的钱再多,也大部分被自己奢侈了,男人赚的钱则是给家里
作者: phoenixdaizy    时间: 2007-9-26 09:50



QUOTE:
原帖由 luke19821001 于 2007-9-8 02:01 发表
有一个绝对关键的问题,女人比男人会花钱,一个女人赚的钱再多,也大部分被自己奢侈了,男人赚的钱则是给家里

有钱的一方比较会花钱。不在乎男女。

只不过现在女人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所以才总是把钱用于奢侈。
作者: fs1012    时间: 2007-10-5 12:51



QUOTE:
原帖由 天宫公主 于 2007-8-31 12:43 发表
庞老二说的不错。

我自己的计划,30 岁以前挣足钱,赌博炒房炒期权,30 岁以后相夫教子。

我的定位差不多也这样。。。。。。
不过30要改成35以后,但是事业是绝不会丢的,不过对小孩也很好(真累)
作者: 股神博古特2    时间: 2007-10-5 13:50

我认为根本不需要结婚,这样双方没负担没牵挂,随时可以一拍两散。婚姻证书如果只是一张为将来重新分配财产的保证,那它也就失去其意义了
作者: 天宫公主    时间: 2007-10-5 15:27

TOP:你说的其实适用于任何弱势群体,不仅仅是女性。比如说有色人种在白人的社会里,比如说创新派在保守派的世界中,也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弱势“对付”的手段无非有两种,
1。以强克强。
2。把上帝认做最好的朋友。
所谓以强克强,无非是在两个强势群体有冲突的时候,为其中一个服务从而得到升迁。为了能得到更多的服务对象,你自然要想法融入强势群体的文化中。所谓认上帝做好朋友,其实的意思是你能办一些强势群体办不来的事情,让事实的优势把我在自己的手里。这也是为什么弱势群体的发迹地,往往是在一些凭真刀真枪吃饭的地方(例如,美国的黑人在军队里,美国的华人在学术科技领域)。
  我之前早就说过,在工作中由我出面拉客户,往往比其他男性更有效。可是如果告诉客户我是帮他们做项目的话,在同样的客观表现面前,他们一定会选那些西装革履的老头子们。所谓融入男性社会,对于我就是当花瓶去帮一些老头子们拉客户。所谓建立自己的游戏规则就是利用自己“产品”上占领客观优势,来弥补别人对自己性别的不信任。

新月:嗯,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女性就应该是在结婚生孩子之前,就把一辈子的功名利禄全部搞完。找丈夫也不一定要找特别成功的。如果开始的事业是自己创建的,结婚后可以给他执行权,自己保留决策权就可以了。有了孩子以后还可以全心全意陪宝宝。
作者: TOP    时间: 2007-10-5 23:24

关于弱势群体的生存之道,应该又是一个更概括,更大的话题。

首先从宏观历史观来看,强弱是相对的,强弱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是这种转换往往会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演变过程,同时需要一些偶然性的机会。即使存在例如“革命”这样的激发事件,但其内在成因的积累过程也是需要相当常事件的。所以很少有弱势群体中的个体能够有机会参与,或者经历整个群体由弱转强的改变。

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一个,或者一些弱势群体中的个体,通过对自身各方面条件的改变,从而脱离弱势群体,加入到强势群体中去。而在这些改变中,这些个体往往也就丧失了原来所处群体的特征。

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发奋学习,跳出农门的大学生。不断努力,终于从下层升龙的井市小人物等等。

但是弱势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而言,个人认为,生存之道只有两种。

依附,或者被保护。

所谓依附,同公主说的在两强对立中的站队,有类似,但还是有所区别。实际上所有能够称为强势群体的,都可以被依附。当然最好是去依附最强大的那个。

当然,在这些强势群体的大概念下,或许还会有不同的派系,但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整个群体的强势。

例如艺术,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就曾经依附于政治、宗教、商业等强势群体。在不通的时期选择不通的依附对象,这才是生存之道。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之与中国古代政治的关系;欧洲古典绘画雕塑之于欧洲宗教的关系;整个现代艺术的所有门类之于商业的关系。

这种依附有明显的从属关系,不能等同于平等地位的合作。例如中国古代宗教同政治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宗教同政治的关系就不能等同看待。

依附,就意味着提供服务,意味着必须牺牲一定的独立性,甚至改变,或者出卖一定的原则。虽然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些弱势群体完全变种,丧失了原来所有的特性而变相消灭了。但同时也使得一部分弱势群体获得了生存的机会,不至于灭绝。获得了保存大部分群体特征的机会。

被保护,就是不主动的去依附,而让强势群体认为应当,或者必须保护这些弱势群体。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体现群体存在的独特性、功能性。最重要的,是具有强势群体所不具有的一些特点。这同公主所说“把上帝认做最好的朋友”有类似,还是有所区别。

因为这些特点所带来的利益,往往并不是强势群体所必须想要得到。而仅仅是因为这些特点,是强势群体所欣赏、所理想却不能,或者不愿意在自己身上去实现的。

例如中国的昆曲艺术;欧洲的王室制度等等。

我总结这两种生存之道:要么为奴仆,要么为宠物。

以上发言,有些跑题了。这里检讨一下。只是看到公主的发帖,忍不住多啰嗦了几句。大家不感兴趣的话,可以忽略。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