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求解:黄裳是谁? [打印本页]
作者:
jt003172 时间: 2007-7-11 18:04 标题: 求解:黄裳是谁?
射雕三部曲也看过,但对黄裳这人是一点印象也没有.
前面从它人的帖子上看到这个人,有说这人是九阴真经的创始人,有说这人和黄药师有莫大联系...
望知情者告知一二,黄裳出现在金庸的哪部作品里面,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小生这厢先谢过了...
作者:
吕布貂蝉 时间: 2007-7-11 18:15
九阴真经的创始人
作者:
清风叶舞 时间: 2007-7-11 18:23
没有出现 不过据说是一个大TJ
作者:
Alexis 时间: 2007-7-11 18:30
《射雕》里面,郭靖和周伯通在桃花岛结拜,周伯通给郭靖讲起《九阴真经》的起源,提到了黄裳的故事。
黄裳和黄药师一点关系也没有。郭靖听周伯通说黄裳姓黄,刚说了一句“原来他也姓黄”,周伯通就忙不迭地说“和黄老邪一点关系也没有”。
作者:
jiansan 时间: 2007-7-11 18:32
LS正解
作者:
lypplay 时间: 2007-7-11 18:34
他名起的真好
作者:
jt003172 时间: 2007-7-11 18:39
多谢4楼的兄弟了.
作者:
mingsaga 时间: 2007-7-11 19:01
历史上的確有黄裳此人
黄裳(1044-1130) 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算是個大文人了
在射彫裏黄裳被描寫成一個奉徽宗之命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的文官。後來看書看多了就從中悟到了絕世神功,都知道是什麽了。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7-7-11 21:04
他的名字来源于《周易》。
作者:
fillppo 时间: 2007-7-12 08:22
金书里的人物描写,或多或少都会和历史人物联系到一起的
作者:
边城玫女 时间: 2007-7-12 09:48
根据黄裳的生卒时间,小女子推测
黄裳仕官时,应该是雁门关惨案时
黄裳闭关创九阴时,正是天龙八部的主体时间
黄裳出关时,正值水浒晚期
作者:
星义 时间: 2007-7-12 11:06
如霉女说来,为何水浒众英雄未与萧峰、慕容等争?
作者:
灵剑幻花 时间: 2007-7-12 11:17
我只知道金庸书里他写的<<九阴真经>>,还是周伯通讲的故事,呵呵
作者:
Alexis 时间: 2007-7-12 12:16
金庸小说很多人和事都是根据史实改编的。
除了黄裳外,据说郭靖也史有其人,出自《宋史.忠义传.郭靖传》。
作者:
武之圣者 时间: 2007-7-12 12:40
楼上的可把给汗死了
金庸的小说有原形不假,可《宋史.忠义传.郭靖传》是个啥子玩意???可否弄来给偶这个菜鸟瞧瞧?
历史上并无郭靖其人,但蒙古西征的时候的确有一位汉人将军,他的名字叫郭侃
作者:
zmgo 时间: 2007-7-12 12:45
原帖由
星义 于 2007-7-12 11:06 发表

如霉女说来,为何水浒众英雄未与萧峰、慕容等争?
黄裳闭关闭了好几十年吧,当年的明教少女已成老太婆。
水浒众英雄与萧峰、慕容的时间间隔还是比较大的。
作者:
zmgo 时间: 2007-7-12 12:49
原帖由
武之圣者 于 2007-7-12 12:40 发表
楼上的可把给汗死了
金庸的小说有原形不假,可《宋史.忠义传.郭靖传》是个啥子玩意???可否弄来给偶这个菜鸟瞧瞧?
历史上并无郭靖其人,但蒙古西征的时候的确有一位汉人将军,他的名字叫郭侃
这个确实有。
[宋史列传卷449,忠义传4之《杨震仲传》附《郭靖传》]有郭靖者,高桥土豪巡检也。吴曦叛,四州之民不愿臣金者,弃田宅,推老稚,顺嘉陵江而下,。。。。。。曦尽驱惊移之民使还,皆不肯行。靖时亦在遣中,至白厓关,告其弟端曰:吾家世为王民,自金人犯边,吾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居入关,今为曦所逐,吾不忍弃汉衣冠,愿死于此,为赵氏鬼。遂赴江而死。
作者:
Alexis 时间: 2007-7-12 19:02
原帖由 zmgo 于 2007-7-12 12:49 发表
这个确实有。
有郭靖者,高桥土豪巡检也。吴曦叛,四州之民不愿臣金者,弃田宅,推老稚,顺嘉陵江而下,。。。。。。曦尽驱惊移之民使还,皆不肯行。靖时亦在遣中,至白厓关,告其弟端曰:吾家世为王民 ...
没错,就是这个。除了名字和忠于宋室外,这个郭靖和小说里的郭靖没什么共同点。
作者:
星义 时间: 2007-7-13 15:47
小说中郭靖之名是因“靖康之耻”而成。不知道是老金很由史实之郭靖而化出这段,还是无意间为之。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7-7-20 17:18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7-12 09:48 发表
根据黄裳的生卒时间,小女子推测
黄裳仕官时,应该是雁门关惨案时
黄裳闭关创九阴时,正是天龙八部的主体时间
黄裳出关时,正值水浒晚期
非也,非也!!黄裳是宋微宗时期被任命去搜集道书的,而天龙时期末尾才到了宋哲宗继位,和水浒是相差了起码十几年~~~
而黄裳是被明教围攻后如山洞研究武功,然后出来发觉已经过了40年,才想到要写经书的,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是说岳时期~~岳飞惨死这个时候
他是先出关,后写经~~~水浒英雄也许和他打过照面,但主要还是方腊[?-1120],黄裳杀了他几个法王使者后动员武林围攻黄裳也在这个时候,~~~
而生死年不用过分强调,因为老金的书年代总有矛盾,所以也不会不正常
[ 本帖最后由 恐龙3 于 2007-7-20 21:27 编辑 ]
作者:
234 时间: 2008-4-11 19:33 标题: 黄裳的故事
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5481卷,称为“万寿道藏”。皇帝委派刻书之人,叫做黄裳。他生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杀他的头,因此一卷一卷地细心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他居然便精通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位武功大高手。
那黄裳练成了一身武功,还是做他的官儿。有一年他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教门,叫做什么“明教”,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这些明教的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圣先师,三不拜如来佛祖,却拜外国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徽宗皇帝只信道教,他知道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要黄裳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功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黄裳带领的官兵大败。
他心下不忿,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什么法王、使者。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于是他们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师姑、师姨、师干爹、师干妈,一古脑儿地出来,又约了别派的许多好手,来向他为难,骂他行事不按武林中的规矩。黄裳说道:“我是做官儿的,又不是武林中人,你们武林规矩什么的,我怎么知道?”对方那些姨妈干爹七嘴八舌地吵了起来,说道:“你若非武林中人,怎么会武?难道你师父只教你武功,不教练武的规矩么?”黄裳说道:“我没师父。”那些人死也不信,吵到后来,一动上手,黄裳的武功古里古怪,对方谁都没见过,当场又给他打死了几人,但他寡不敌众,也受了伤,拼命逃走了。那些人气不过,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
那黄裳逃到了一处穷荒绝地,躲了起来。那数十名敌手的武功招数,他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于是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他要想通破解的方法,然后去杀了他们报仇。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对每一个敌人所使过的招数,他都想通了破解的法子。他十分高兴,料想这些敌人就算再一拥而上,他独个儿也对付得了。于是出得山来,去报仇雪恨。不料那些敌人一个个都不见了。原来他那几十个仇人全都死了。
那黄裳找遍四方,终于给他找到了一个仇人。这人是个女子,当年跟他动手之时,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但黄裳找到她时,见她已变成了个六十来岁的老婆婆。
黄裳的几十个仇人,个个都是好手,武功包含诸家各派,何等深奥,何等繁复?他要破解每一人的绝招,可得耗费多少心血?原来他独自躲在深山之中钻研武功,日思夜想的就只是武功,别的什么也不想不知不觉竟已过了四十多年。专心钻研武功,四十多年很容易就过去了。
他花了这几十年心血,想出了包含普天下各家各派功夫的武学,过得几年,同样难逃大限,这番心血岂不是就此湮没?于是他将所想到的法门写成了上下两卷书,这便是《九阴真经》。
作者:
轩辕北丑 时间: 2008-4-11 22:07
LS说的真是详细!
作者:
紫川家统领 时间: 2008-4-12 21:06
就是不知道这么详细,是怎么来的?好奇ing...
作者:
处女座纱加 时间: 2008-4-25 14:17
回楼上,射雕里的原话啊!
作者:
夏侯称 时间: 2008-6-21 21:54
宋朝有个人叫黄裳,目有两瞳,能日观千里,夜窥鬼神,专杀人魈,然后得道成仙。香港有黄大仙庙,供奉的就是黄裳。
金庸在恶搞黄大仙
作者:
阿巽 时间: 2008-6-22 11:55
原帖由 边城玫女 于 2007-7-12 09:48 发表
根据黄裳的生卒时间,小女子推测
黄裳仕官时,应该是雁门关惨案时
黄裳闭关创九阴时,正是天龙八部的主体时间
黄裳出关时,正值水浒晚期
黄裳是征方腊的时候被杀了全家才闭关创经,出关的时候,明教的人死绝了
作者:
2921085 时间: 2008-6-22 12:24
黄裳是王重阳的师傅,建议大家去看看(九阴真经)这部电视剧
作者:
刘青 时间: 2008-6-22 12:30
原帖由 2921085 于 2008-6-22 12:24 发表
黄裳是王重阳的师傅,建议大家去看看(九阴真经)这部电视剧
YY的就别推荐了。
以前我还看过一部说孤独求败的电视剧,想不起叫啥名字了。
作者:
Libertine_010 时间: 2008-6-22 13:57
LS,叫剑魔独孤求败,黄日华演的。
作者:
秦风无涯 时间: 2008-6-22 17:17
印象中他是太监。
但一直很奇怪的是,他是怎么在宫里混的。
光他的名字就是个大问题。
可以想象一下,皇上怎么称呼他,叫他“黄裳”?
作者:
游客II号 时间: 2008-6-22 17:49
年轻的时候叫小裳子
老了叫黄公公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8-6-23 09:28
黄裳,字元吉。不是太监。
皇上当然叫他“黄卿”,平辈一般叫他“元吉兄”,下级一般称他“黄公、黄大人”。
在宫里混不是和宫中女人一起混。宫里有一半地方是见不到女人的,而是大臣的办公室。
作者:
123cxd 时间: 2008-9-26 14:44
剑魔独孤求败就是此人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8-9-29 08:22
原帖由 夏侯称 于 2008-6-21 21:54 发表
宋朝有个人叫黄裳,目有两瞳,能日观千里,夜窥鬼神,专杀人魈,然后得道成仙。香港有黄大仙庙,供奉的就是黄裳。
金庸在恶搞黄大仙
黄大仙一说为黄初平,与黄裳无关。
不过俺怀疑其实是黄鼠狼,就跟某些地方的狐仙庙类似。
作者:
靖天 时间: 2008-9-29 17:36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8-9-29 08:22 发表
黄大仙一说为黄初平,与黄裳无关。
不过俺怀疑其实是黄鼠狼,就跟某些地方的狐仙庙类似。
不是吧...黃大仙變成了黃九陰跟黃鼠狼0.0?
話說小道去過數次HK的黃大仙廟,超多人,總不會這麼多人拜黃鼠狼吧
感覺很邪惡
作者:
恐龙3 时间: 2008-10-4 19:17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代表作有《卖花声》、《永遇乐》([一]、[二])、《宴琼林》(一)、《喜迁莺》(二)、《减字木兰花》、《渔家傲》(三)、《蝶恋花》([五]、[十三])等,其中以《减字木兰花》为最著名,流传很广。该词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场景,以红旗、绿柳、烟波、金碧西楼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和鼓击、欢声等震耳欲聋的声响来渲染热烈的气氛和紧张的行动,再现了当时的火暴场面:“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其震动人心的效果可与潘阆那首著名的描写钱塘江潮的《酒泉子》相媲美。有《演山先生文集》,其词结为《演山词》。
代表诗词[去查百度百科 ]
水龙吟
五城中锁奇书,世间睡里无人唤。
家家自有,月中丹桂,朱衣仙子。
能驻光阴,解留颜鬓,引君霄汉。
便西归、休梦华胥国◇,约无限、烟霞伴。
谁是采真高士,幻中寻取元非幻。
时人不为,玉峰三秀,尘缘难断。
莫说英雄,万端愁绪,夕阳孤馆。
到流年过尽,韶华去了,起浮生叹。
金庸里的黄裳基本就是他,不过卒年估计被改到1160前后了,因为后半身被老金全改了。史书中据说也说过此人颇通道术,所以命很长,身体很健康。在金庸里也可以联系起来,解释其为何能短时间内悟出道藏秘密的原因吧。
射雕原文里,周拨通说政和年间,宋微宗派黄裳印制道藏。这里可以看出是1111-1118年之间印制的,这几年之间基本也发生了印制,修订,发现秘密,悟出武功几个阶段,当任务完成后,黄裳被派到福州做知州,就遇到了方腊那帮家伙,但当时他们还没起义,没有煽起大风浪,微宗叫黄裳剿灭明教并非是收复山河和镇压起义军,而只是因为宗教问题,可以看出并非1120年的方腊起义。所以应当发生在之前。所以可以判定年代大致如下:
1111年以后[政和最初几年]:微宗排黄裳印制道藏
1113年-1118年[政和年结束前]:印制过程,修订过程,悟出武功
1119年:福州出现明教,朝廷察觉明教存在,微宗命令治理,黄裳治理过程糟反抗,全军大败,但黄裳却杀了几个法王使者,最终得罪这帮黑社会,全家都稻草一样被收割,而自己重伤出逃,躲在洞里
1120年:由于秒了朝廷命官,事态严重,已经是公然和朝廷作对,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先下手为强,方腊起义,半年内秒了大半江南地区
1120-1123年:明教和梁山火并直到失败,梁山该死的死该消失的消失,从此武林陷入无比低潮,加上金兵侵入,百姓涂炭,基本什么都没了。独孤求败当时在哪个茅坑拉屎的就有待考证了
1119-1160年左右:四十年搞专业研究,黑客破解,管你的武功用什么加密的,我黄裳全给你破解了....哎,伸个懒腰...出山找个路人一问...哇靠tmd时间过的真tmd得快,俺黄大人现变黄大仙咯!!
1160年之后:考虑到自己这把年纪也基本快要升天成仙了,自己的武功不能就这么被数据丢失了,搞不好再过几年得个痴呆症之类的把一生心血全格式化了可不行,所以就写了本九阴真经。而与此同时那个独孤爷爷在哪个茅坑拉屎依然在考证中~~~
[ 本帖最后由 恐龙3 于 2008-10-4 21:01 编辑 ]
作者:
461106029 时间: 2008-10-18 09:07
历史上的確有黄裳此人
黄裳(1044-1130) 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算是個大文人了
在射彫裏黄裳被描寫成一個奉徽宗之命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的文官。後來看書看多了就從中悟到了絕世神功,都知道是什麽了



作者:
西山股神 时间: 2008-11-6 20:50 标题: 嘿嘿
21楼的朋友故事讲的不赖,适合结婚后给儿子讲,
我估计他能特崇拜你.
黄裳是谁?很简单就是黄大仙.
作者:
天地人 时间: 2008-11-21 11:14
请大伙去看看中神通王重阳那部电视剧就知道了。
郑伊键,关礼杰演的。。
黄裳是王重阳的大师伯,也是王重阳的师傅。
王重阳的老爸是黄裳的三师弟。。。叫王天生
作者:
Yuneunhea 时间: 2008-11-21 15:03
原帖由 秦风无涯 于 2008-6-22 17:17 发表
印象中他是太监。
但一直很奇怪的是,他是怎么在宫里混的。
光他的名字就是个大问题。
可以想象一下,皇上怎么称呼他,叫他“黄裳”?
古代裳念chang吧
上衣下裳
编辑词条 裳 裳 拼音:cháng sháng shɑng
部首:衣,部外笔画:8,总笔画:14
五笔86&98:IPKE 仓颉:FBRYV
笔顺编号:24345251413534 四角号码:9073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8F3
基本字义
● 裳
chángㄔㄤˊ
◎ 〔~~〕光明。
◎ 古代指下衣。
裳,在《说文》为“常”的异体字。“常,下裙也。裳,常或从衣。”“帬(裙)”下云“下裳也”。常、裙二字互训,说明裳就是裙。《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郑笺:“裳,昼日衣也。”又《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释名》:“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怎样联接群幅呢?《仪礼·丧服》郑注:“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古代布帛幅窄,只有二尺二寸。七幅,计十五尺四寸。古代尺短,即使如此,折合成今尺也有四米多了。
[ 本帖最后由 Yuneunhea 于 2008-11-21 15:05 编辑 ]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11-21 17:20 标题: 回复 #27 2921085 的帖子
黄裳是王重阳的师傅,建议大家去看看(九阴真经)这部电视剧
——————————————————————————————————————————————
瞎扯,这部电视根本没提到王重阳的师父是黄裳!电视剧开头倒是提到了黄裳和明教教主交手的场面。
作者:
emony007 时间: 2008-11-21 17:24 标题: 回复 #32 tiger1970 的帖子
正解!
不过好在没有街坊用粤语叫他全名“wong shong-ng”跟粤语中的‘皇上’发音几乎一样!
作者:
天地人 时间: 2008-11-23 17:27
大家可以去观看一部《中神通王重阳》。关礼杰与郑伊键,罗嘉良演义的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
Powered by Discuz! 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