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論孔明北伐 [打印本页]

作者: ~趙云趙子龍~    时间: 2007-5-21 21:15     标题: 論孔明北伐

相信大家都知道不少三國學家對孔明/姜維的北伐都持反對意見。可能大家也是這樣。
然而我就覺得不然,我有幾個論點:
一.蜀國人才已少,孔明/姜維得知自己死後,便再沒有人才,而事實也真的如此。那麼他們不去北伐的話,根本不可能在自己死後成功復漢。
二.孔明要以攻擊抗爭魏國。老實說,蜀境接連魏境。若孔明終日在成都混,不思進取,相信魏國只要派名將攻下去,蜀國危機!
三.打強心針。孔明這樣做能喚起蜀國人民的抗魏意志。另外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使吳國出兵。當時大勢是只要吳蜀合擊,魏敗就指日可待。
四.其實此二人是想博一博。老實說,如果他們不北伐,魏國兵精糧足,地大物博,一定會下來攻擊。到時蜀就死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博一博。成功就最好,但不成功也可挫一挫魏國,交給吳國再攻。
作者: 雪风之狂    时间: 2007-5-25 20:13

http://www.sanguohero.com/forum/ ... &extra=page%3D1诸葛亮围陈仓,MS不是围魏救赵.
作者: Yotsuya    时间: 2007-5-25 21:53

人活在世上就得有目标,无论其是否正确或者能否实现,订立其目标的人如果愿意为此付出一生,那这个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
孔明和姜维无论怎么没完全考虑清楚军事方案,国力再怎么比不过魏国,可是他们都依然为此目标作出努力,就这两点就值得我们去肯定了
至于不成功啊,他们军事能力等问题就是永远都得争论下去的论点了
作者: 青面兽杨志    时间: 2007-7-21 12:52

蜀国内部本来就有很多矛盾,唯一解决方法就是以攻为守,
打仗会让矛盾暂时停止
作者: 段成    时间: 2007-7-21 21:05



QUOTE:
原帖由 青面兽杨志 于 2007-7-21 12:52 发表
蜀国内部本来就有很多矛盾,唯一解决方法就是以攻为守,
打仗会让矛盾暂时停止

那也只有打胜仗才会。。如果败仗了。。只会让矛盾激发。。。。
作者: 枫月    时间: 2007-7-23 08:20



QUOTE:
原帖由 段成 于 2007-7-21 01:05 发表



那也只有打胜仗才会。。如果败仗了。。只会让矛盾激发。。。。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反面典型
作者: 河内司马    时间: 2007-7-23 11:07

北伐没错啊,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进攻,诸葛在隆中对里的构想如能实现则后事未可知也
作者: 青面兽杨志    时间: 2007-7-31 08:03

北伐是没错    可是诸葛、姜维带兵能力都一般,没什么进展,最多是以攻为守
作者: 河内司马    时间: 2007-7-31 11:07

北伐是上策,诸葛,姜维多次北伐还是有一定成果的.
再说他们流芳百世就是他们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作者: 坚硬的稀粥    时间: 2007-7-31 11:09

孔明和姜维的北伐不可并而论之,一个是以攻代守,一个是穷兵黩武。
虽说指导方针一致,但是不同的人实施起来效果就不同了。

最大的区别,孔明每次北伐都经过精心准备,目的明确。而姜维,大多数是趁魏国出事趁火打劫。
作者: xiaomatu    时间: 2007-7-31 11:39

诸葛亮除了第一次北伐大败外,其他几次都可以算平局或小胜。斩了张郃王双,司马懿曹真也可算天下名将,基本都没占到诸葛什么上风。说诸葛治戎为长奇谋为短似乎不是很公平。

姜维有一次大胜(背水破王经那次),其他几次要么完胜要么完败,好像对上邓艾之后就败多胜少,没有诸葛那么稳定。但是和魏国拼消耗明显对蜀国不利。
作者: 河内司马    时间: 2007-7-31 13:41

首先,陈寿对诸葛的评价很客观.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人物总是和结果扯上关系.因为诸葛北伐没有成功,所以只能这样说了.但这不妨碍他在人民心里的地位.其次,姜维穷兵黩武吗?诸葛在隆中对里不是有:待天下有变,将军以一上将……"的话吗?意思也不是说要等待时机吗?说姜维穷兵黩武是因为最后蜀国亡了,假如没亡就不会这样说,再说,姜维不北伐,难道做等魏国来进攻吗?
作者: 青面兽杨志    时间: 2007-7-31 19:03

姜维确实有点穷兵黩武,蜀国的底子都被打光了
孔明倒不是盲目攻打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