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打印本页]

作者: myrichie    时间: 2007-4-11 20:25     标题: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1:有前车之鉴,董卓和袁术,一个废帝,一个称帝,结果,哈哈,大家都看到了.
2: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名正言顺,如曹操称帝,伐各路诸侯,则名不正,言不顺.
3:曹操用汉朝的名义招揽人才远比用自己的名义要好的多.
4:曹操首倡义兵,打的保卫皇帝的口号,如果他篡汉,哈哈,后查可想而知.
5:曹操已有皇帝之实,缺的只是皇帝之名而已,他不会多此一举,再说,他也肯定料到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肯定会追谥他一个皇帝.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愚见,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原因,请大家积极发表个人的看法.争取把历史是性格最复杂的曹操为什么不称帝的原因揭密出来.哈哈,俺看球了.
作者: qqbb418    时间: 2007-4-11 23:28

统一楼主的观点
曹丕是个笨蛋
被个傻瓜蛊惑呵呵
作者: lidantiandi    时间: 2007-4-17 12:05

老糊涂了,学人玩虚的!!!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4-17 12:41

曹瞒传及世语并云桓阶劝王正位,夏侯惇以为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王从之。及至王薨,惇追恨前言,发病卒。

没来得及啊
作者: 帝王    时间: 2007-4-21 13:23

他看不是皇帝

其實有皇帝的待遇.

他怕一稱帝, 劉備 孫權也跟著稱帝.

後人會以爲他是"漢賊"  ,劉備 孫權是反曹才稱帝的

也就是說:曹是邪惡, 孫劉是正義的
作者: 东旋    时间: 2007-4-23 23:01

其实曹操的待遇和皇帝以经没有分别了
作者: 王贵    时间: 2007-4-24 10:44

我刚刚看到说曹操最大的错误就是留了司马懿,非也非也要没司马懿魏国就完了,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啊
作者: 忠勇赵子龙    时间: 2007-8-11 19:42

同意LS
但是我还是想说些有关司马的个人看法
曹操在赤壁之战时曾梦见三马同槽,当时曹操以为此三马为马腾,然而当马腾死后、曹操死前,曹操又梦见三马同槽。
敢问LS,此三马意为谁?
毫无疑问——意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也
由此观之曹操留下司马实在是一大失误也
然而LS上说的,我也是十分赞同的。
作者: bystander1    时间: 2007-8-11 19:52



QUOTE:
原帖由 王贵 于 2007-4-24 10:44 发表
我刚刚看到说曹操最大的错误就是留了司马懿,非也非也要没司马懿魏国就完了,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啊

难道没有司马 诸葛就能灭魏吗   国力的差距不是一个人能挽回的      曹操不称帝有2种可能一曹操不想称帝 2不想给孙刘打击自己和称帝的借口
作者: 白羽翼神    时间: 2007-8-12 20:29

当孙权劝他称帝时,他说了一句话:"你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吗?"我们不难从这句话中看出曹操那时是不想称帝的,因为他老了.如果他年轻20岁,他一定会称帝的。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8-13 10:22



QUOTE:
原帖由 白羽翼神 于 2007-8-12 20:29 发表
当孙权劝他称帝时,他说了一句话:"你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吗?"我们不难从这句话中看出曹操那时是不想称帝的,因为他老了.如果他年轻20岁,他一定会称帝的。

是儿欲踞孤于火上邪?
但汉末谶纬盛行,汉为火德,置于火上即在汉上。
胡三省注此句就认为是代汉之意,并非放在火上烤。
作者: 河内司马    时间: 2007-8-13 11:46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13 10:22 发表

是儿欲踞孤于火上邪?
但汉末谶纬盛行,汉为火德,置于火上即在汉上。
胡三省注此句就认为是代汉之意,并非放在火上烤。

是可以这样理解,但曹操实际上自己本人不想称帝,一来他不想被骂为第二个王莽,另一个实际上从立曹丕开始,他就扶植自己的势力,为儿子称帝做准备.
作者: ztx5855301    时间: 2007-8-13 13:57     标题: 三国

曹操说自己乃是周文王,意思就是让曹丕当皇帝
作者: 枫月    时间: 2007-8-14 11:35

这个问题有点弱智。。。
曹操称帝有好处吗?无。反而是坏处一大堆。而曹丕就不一样了,他身边的人才基本上都是自己人,拥汉的也都畏惧曹氏的权势。称帝之后做什么事也方便了。
作者: 河内司马    时间: 2007-8-14 11:44



QUOTE:
原帖由 枫月 于 2007-8-14 11:35 发表
这个问题有点弱智。。。
曹操称帝有好处吗?无。反而是坏处一大堆。而曹丕就不一样了,他身边的人才基本上都是自己人,拥汉的也都畏惧曹氏的权势。称帝之后做什么事也方便了。

那曹丕为啥要用九品正中制,魏亡就亡在这里
作者: 坚硬的稀粥    时间: 2007-8-14 15:32

曹操刚晋魏王就一堆造反的了,他哪敢称帝?

到了曹丕那时,曹魏刚经过襄樊的胜利,孙权也臣服了,当初叛乱的也都咔嚓了,称帝已经水到渠成了。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8-14 15:50



QUOTE:
原帖由 坚硬的稀粥 于 2007-8-14 15:32 发表
曹操刚晋魏王就一堆造反的了,他哪敢称帝?

到了曹丕那时,曹魏刚经过襄樊的胜利,孙权也臣服了,当初叛乱的也都咔嚓了,称帝已经水到渠成了。

曹丕称帝时也谈不上多稳定吧。

曹操晋魏王在建安二十一年五月。
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在建安二十三年正月。
宛守将侯音等反在建安二十三年十月。
相国西曹掾魏讽反在建安二十四年九月。
曹操死在建安二十五年正月。
曹丕称帝在建安二十五年十月.
而曹操死后发生了臧霸军哗变,时间并不算长。
对曹丕来说,臧霸就是个不稳定因素,而曹丕剥夺臧霸之兵是黄初三年以后的事情了。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8-14 17:08

1:有前车之鉴,董卓和袁术,一个废帝,一个称帝,结果,哈哈,大家都看到了.

----没法类比,董卓暴行累累,为害天下,曹操则多有善政,可以说是造福苍生(当然,这里不包括徐州的百姓)

2: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名正言顺,如曹操称帝,伐各路诸侯,则名不正,言不顺.

----其实所谓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某天骄看来其实毫无意义,谁都知道那个汉献帝是傀儡,是曹操的工具,而反曹派则可以光明正大的骂曹操是"汉贼"

3:曹操用汉朝的名义招揽人才远比用自己的名义要好的多.

----似乎只一荀彧而已.在当时投奔诸侯的大多忘记了什么汉朝之类,求的只是自己的功名富贵,主公成事,要想复兴汉室早就找刘备去了(比如诸葛亮)

4:曹操首倡义兵,打的保卫皇帝的口号,如果他篡汉,哈哈,后查可想而知.

----这个有道理,曹操恐怕不想过分的背弃前言(做征西将军),如果真的从汉臣到魏帝,那曹操这一辈子的声名可真不可救药了

5:曹操已有皇帝之实,缺的只是皇帝之名而已,他不会多此一举,再说,他也肯定料到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肯定会追谥他一个皇帝.

----呵呵,即使自己的老子是村夫,儿子做了皇帝也一样会追谥的
作者: 酒劍仙    时间: 2007-8-14 17:50

呵~曹操是怕自己的名望不足,一但稱帝,會立刻被各路諸候跟一些小勢力圍攻,若然不稱帝,尚可保存一個『忠臣』的名字。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8-14 17:56



QUOTE:
原帖由 酒劍仙 于 2007-8-14 17:50 发表
呵~曹操是怕自己的名望不足,一但稱帝,會立刻被各路諸候跟一些小勢力圍攻,若然不稱帝,尚可保存一個『忠臣』的名字。

呵呵,统一北方的曹操名望不足,倒是刘备,孙权名望足了?
作者: 酒劍仙    时间: 2007-8-14 18:02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8-14 17:56 发表


呵呵,统一北方的曹操名望不足,倒是刘备,孙权名望足了?

呵~非也,只是劉備是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獨據一方,深得民心;孫權嘛,雖然並非很得民心,但跟曹操相比,曹操雖然文武全才,但比別人稱為『奸賊』,所以,他不稱帝,對他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8-14 18:10



QUOTE:
原帖由 酒劍仙 于 2007-8-14 18:02 发表



呵~非也,只是劉備是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獨據一方,深得民心;孫權嘛,雖然並非很得民心,但跟曹操相比,曹操雖然文武全才,但比別人稱為『奸賊』,所以,他不稱帝,對他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刘备哪里得民心?鹊巢鸠占夺人地盘(益州大族对原来的刘家父子其实也很排斥),益州世族根本不支持他,而百姓似乎对他似乎也谈不上什么感情.相反,孙权在江东的统治却更为稳固,具备割据称帝的条件.要说奸贼,其实那些割据一方的军阀都算的上了,于国家统一,国民生计危害不可谓不大.

当然朋友你说的也有道理,曹操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个名声.
作者: 酒劍仙    时间: 2007-8-14 18:20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8-14 18:10 发表


刘备哪里得民心?鹊巢鸠占夺人地盘(益州大族对原来的刘家父子其实也很排斥),益州世族根本不支持他,而百姓似乎对他似乎也谈不上什么感情.相反,孙权在江东的统治却更为稳固,具备割据称帝的条件.要说奸 ...

呵~在下雖然不大欣賞劉備,可是,他帶領大批軍民一同逃避曹操,這倒是使他被人民看重,視他為仁君。
作者: 离离原上翀    时间: 2007-8-14 19:22

个人感觉曹操是心眼儿比较多。他认为手下很大一部份人让他称帝只是畏惧于他的威势而说出的献媚之言,并非真心。这些言论其实和孙权让曹操称帝一样,动机不纯。所以,他才会说出“孙权这小子是想让我坐在火炉上烤啊~”之类的话。这番话其实既是对孙权刘备说,也是对那些心怀二意的人说。但是毕竟曹操那时候年纪也大了,不能不为子孙考虑,所以才会又说“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这也就不难想像为什么曹操在,陈群不敢提什么九品中正制,曹操一死,曹丕一上位陈群马上就抛出九品法,曹丕同意并得到世族大家们的拥护而很快代汉称帝了。可见,曹操政权内部有很多人其实和曹操的政治思想或者说建国路线是不一致的。曹操估计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想把国家建设成自己理想中的那样,既然自己有生之年搞不定,那么就暂时不称帝,给后代打好基础。可惜,曹丕没有父亲的远见和大志,只想早点儿当皇帝,于是接受了陈群的建议,由唯才是举变成九品法。
试想如果再给曹操多些时间,可能他会再多做一些事情。至少魏国会更像曹操理想中的国家。
作者: 酒劍仙    时间: 2007-8-14 19:24



QUOTE:
原帖由 离离原上翀 于 2007-8-14 19:22 发表
个人感觉曹操是心眼儿比较多。他认为手下很大一部份人让他称帝只是畏惧于他的威势而说出的献媚之言,并非真心。这些言论其实和孙权让曹操称帝一样,动机不纯。所以,他才会说出“孙权这小子是想让我坐在火炉上烤 ...

呵~在下亦有同感。
作者: qiuweiwei    时间: 2007-8-15 20:59     标题: 曹操不称帝得原因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怕留下个篡逆得恶名,以臭万年吧,哈哈


作者: 河内司马    时间: 2007-8-15 21:12



QUOTE:
原帖由 qiuweiwei 于 2007-8-15 20:59 发表

留下个篡逆得恶名,遗臭万年的人有啊,这个理由似乎很牵强啊.
作者: qiuweiwei    时间: 2007-8-15 22:09     标题: 哈哈,曹操是个很要面子得人啊,这个理由适合他,嘿嘿


作者: 河内司马    时间: 2007-8-15 23:24

那刘备也要面子的啊
作者: tsenash    时间: 2007-8-18 16:14

君豈不想想袁術
作者: iaoiaoiaoiao    时间: 2007-8-18 16:25

原来有怎么多原因啊?
作者: iaoiaoiaoiao    时间: 2007-8-18 16:27

有个小问题,如果楼上各位生在三国时代,那你们会支持谁呢?
作者: iaoiaoiaoiao    时间: 2007-8-18 16:29

会不会自己去招兵买马呢?如果这样你最希望得到那个人才呢?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