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兄弟们来谈谈历朝历代的爵位 [打印本页]

作者: 伟君子    时间: 2006-12-25 15:36     标题: 兄弟们来谈谈历朝历代的爵位

  最来突然想起一个爵位问题,当然也不是个大问题。以前的印象是有公侯伯子男五级。
记得春秋战国时,楚国说我蛮夷,所以我称王,第一个王就是楚武王,那武王之前称什么呢,查了下书,《史记》记载:武王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原来是子男,是男爵还是子爵?有点不懂。
史记应没有春秋笔法,史记上有齐桓公、隋侯,似乎还有许男,如此说春秋战国(应该是周代)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战国时各国称王,王这一级算什么?与天子同?
  汉代设立了王,异姓不得封王,所以一般的大臣可以封个侯爵。印象中汉代侯多,淮阴,魏其、武安等。侯还分几等,关羽为汉寿亭侯,是亭侯;诸葛这为武乡侯,是乡侯,比亭侯大;还有县侯,比乡侯大,忘了谁封过县侯。汉寿据说是地名,武乡侯的武乡是地名么?汉代封的侯都是地名么?那淮阴,魏其、武安是乡侯还县侯?
  其实朝代,如隋唐时期,李渊被隋朝封为唐国公,那个李密是世袭的是蒲国公,忘了徐茂公等唐朝开国功臣是什么爵位了,记得演义中程咬金是双俸鲁国公,也是公这一级别的。唐代有侯子男等爵么?
  其它朝代是怎么封爵位的?公侯伯子男这五级应该不是历代封爵的严格模式吧,历代的爵位都是怎么定的?兄弟们一起谈谈,给我普及下爵位的知识!
作者: alance1981    时间: 2006-12-25 15:53

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
王就相当与天子,秦始皇之前只有王没有皇帝。

从“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史记·楚世家》)可见是子爵。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12-25 16:09

1、战国时期各国称王。这个王和周天子的王是相同的。因此,他们全部都属于目无天子。特别是秦、齐还称过帝。这个时期称为战国时代,也就是因为全是王了。大家一般儿大。
2、汉朝除王以外,只有侯爵。侯的封地按照大小,有郡侯、县侯、乡侯、亭侯和无封地的关内侯(彻侯)。汉的侯爵绝大部分是地名。但是,汉朝也有公,就是商、周的后人,封公,称为“汉宾”,不算汉朝的臣子。还有两个特殊人物,一是王莽,封新安侯,位安汉公,这个公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二是曹操,封魏公,这个公很大,“位在诸侯王上”。
3、徐茂公记得是英国公。程咬金我的印象是褒国公?(好像褒国公也可能是秦叔宝或者尉迟敬德)。唐代有侯子男等爵位。褚遂良、欧阳询等都有过这几级的爵位(呵呵,学点书法就知道了)。
4、秦没有王爵。他们大概还是沿袭20等爵。汉我说了。魏好像复过五等爵,但沿袭下来没有,我忘了。晋印象中是有五等爵的。唐朝、宋朝、明朝都是亲王、郡王、五等爵位。而且明朝最变态的是王不减等袭封,所以一大堆王。元有国王这个爵位(木华黎好像就是国王),但其他的我不知道。不过宋朝皇帝投降后封的是瀛国公。大清的不用我说了吧?
作者: alance1981    时间: 2006-12-25 16:12

秦朝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专门用以赏功。
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另增设王爵,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至于唐代,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郡侯、县侯、县男、县子。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作者: 张建昭    时间: 2006-12-25 16:33

子、男爵位是有的,赵匡胤的老爹赵弘殷在后周时被封为“天水县男”,天水县是赵家的郡望。
作者: 伟君子    时间: 2006-12-25 16:43

楚是子爵,宋是微子后代,是公爵,不知宋襄公时,会盟的都是哪几个国家?
史记楚世家记的是:“三十三年,宋襄公欲为盟会,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遂行,至盂,遂执辱宋公,已而归之。三十四年,郑文公南朝楚。楚成王北伐宋,败之泓,射伤宋襄公,襄公遂病创死。”
宋世家记的是:“秋,诸侯会宋公盟于盂。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目夷是人名,这位宋国大臣有远见,我宋是“小国争盟,祸也”
当时楚子执了宋公,这可是以下犯上的事,大概这一盟没能推出个合法的群主,楚爵位小,又被看做蛮夷,想做盟主可惜是“成分不好”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12-25 16:51

呵呵。礼崩乐坏了嘛,先从楚国开始。那时候楚就自己称王了。所以大家才一没事就老打它。可惜大多情况下打不过他,就只好装聋作哑。看看春秋左传,就全明白了。
作者: huzhi    时间: 2006-12-25 17:03

《孟子.万章篇》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作者: 白木    时间: 2006-12-25 17:16     标题: 回复 #1 伟君子 的帖子

诸葛其实是得封县侯,县名"武乡".
作者: 伟君子    时间: 2006-12-25 17:52

诸葛亮是县侯?武乡县?有点郁闷!
作者: 蒙古飞骑    时间: 2006-12-26 18:42

清朝的爵位有些不同,分为宗室和一般大臣两种宗室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镇国公、辅国将军、镇国将军、不入八分公等等,一般大臣有公侯伯子男五级,还有各种世职,云骑尉等等。
作者: leuu    时间: 2006-12-26 22:15



QUOTE:
原帖由 蒙古飞骑 于 2006-12-26 18:42 发表
清朝的爵位有些不同,分为宗室和一般大臣两种宗室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镇国公、辅国将军、镇国将军、不入八分公等等,一般大臣有公侯伯子男五级,还有各种世职,云骑尉等等。

辅国公、镇国公、辅国将军、镇国将军这几个能举几个具体人物么
作者: tiger1970    时间: 2006-12-27 12:10

光绪的“大阿哥”溥儁好像最后封了个“不入八分辅国公”。
作者: 五袋石果    时间: 2006-12-28 22:09

汉朝没有郡侯吧,没听说那个侯的封地有一个郡,只有王才能有一个郡。西汉的侯就分2级,县侯和关内侯,乡侯和亭侯是东汉才有的。诸葛的武乡确实是县。
除赵宋之外,爵位均可世袭。赵宋的爵、官、职、差遣均不得世袭。
作者: Jaguar    时间: 2006-12-30 22:52

明朝,宗室除嫡长继位外,其余无论嫡庶,帝子封藩王,藩王子封郡王,所以才会显得一堆王。郡王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子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子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子封辅国中尉,辅国中尉子封奉国中尉,奉国中尉子全是奉国中尉。
崇祯前没有活着异姓王,南明时期有过一些异姓王,比较有名的有属于藩王级的秦王孙可望,属于郡王级的延平王郑成功。开国功臣有一些在死后封王,极少,如开平王常遇春、中山王徐达。
大臣的爵位为公侯伯,比较有名的有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武定侯郭英、诚意伯劉基。
作者: 青衫无泪    时间: 2007-1-5 00:10

欢迎楼主参见 中国历代爵位一览   一文!
作者: 黄玮青    时间: 2007-1-5 22:48

关羽为汉寿亭侯。
不对,应该是寿亭侯,,,,那个汉不是罗老师加上去的么???
作者: 黄玮青    时间: 2007-1-5 22:50

记得清初三藩王中吴三桂的是亲王,不知道其他二位是个什么级别的王?有谁知道?
作者: 温柔的一刀    时间: 2007-1-5 22:56

清初是4汉王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1-6 16:44



QUOTE:
原帖由 伟君子 于 2006-12-25 17:52 发表
诸葛亮是县侯?武乡县?有点郁闷!

蜀汉貌似承袭东汉制度爵位有县乡亭三等,因此应是"武.乡侯",也就是说诸葛亮的爵位应当是"乡侯"才对,别嫌这个爵小,要知道当年蜀汉一共巴掌块地方,能得此封为食邑已经是殊荣了

还有所谓县侯也不一定只是得一县封地,那也只是一个名号而已
作者: chrondolf    时间: 2007-1-22 03:37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1-6 16:44 发表

蜀汉貌似承袭东汉制度爵位有县乡亭三等,因此应是"武.乡侯",也就是说诸葛亮的爵位应当是"乡侯"才对,别嫌这个爵小,要知道当年蜀汉一共巴掌块地方,能得此封为食邑已经是殊荣了

还有所谓县 ...

諸葛亮的侯是算縣侯的,  原因很簡單, 因爲武鄉是一個縣, 武鄉是琅琊郡的一個縣, 不是實封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1-22 12:59



QUOTE:
原帖由 chrondolf 于 2007-1-22 03:37 发表


諸葛亮的侯是算縣侯的,  原因很簡單, 因爲武鄉是一個縣, 武鄉是琅琊郡的一個縣, 不是實封

不对,在汉朝并没有武乡县的,西晋武帝泰始年间(公元265年- 274年),涅县分为三县,即武乡县、 镣阳县和涅县,从此才有武乡县的名字
再说谁说“县侯”就一定要封在“县”里?
作者: 南极    时间: 2007-1-22 13:24



QUOTE:
原帖由 伟君子 于 2006-12-25 17:52 发表
诸葛亮是县侯?武乡县?有点郁闷!

苏州下面的吴县现在升做市了,叫吴县市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7-1-22 14:21



QUOTE:
原帖由 黄玮青 于 2007-1-5 22:48 发表
关羽为汉寿亭侯。
不对,应该是寿亭侯,,,,那个汉不是罗老师加上去的么???

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级别!就像武乡是地名,县侯是级别一样。罗贯中没有弄错!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2 16:01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7-1-22 14:21 发表


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级别!就像武乡是地名,县侯是级别一样。罗贯中没有弄错!

罗贯中是弄错了的。

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却道曹操为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使张辽赉去。关公看了,推迟不受。辽曰:据兄之功,封侯何多?公曰:功微不堪领取名爵。再三推却。辽赉印回见曹公,说云长推辞不受。操曰:曾看印否?辽曰:云长见印来。操曰:吾失计较也。遂教销印匠销去字,别铸印文六字:汉寿亭侯之印,再使张辽送去。公视之,笑曰:丞相知吾意也,遂拜受之。

在毛本里把这段删除掉了。

确切说,汉寿亭是个地名。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2 16:03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1-22 12:59 发表

不对,在汉朝并没有武乡县的,西晋武帝泰始年间(公元265年- 274年),涅县分为三县,即武乡县、 镣阳县和涅县,从此才有武乡县的名字
再说谁说“县侯”就一定要封在“县”里?

《汉书·地理志》琅玡郡条:武乡,侯国。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1-22 17:07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2 16:03 发表


《汉书·地理志》琅玡郡条:武乡,侯国。

侯国意味着什么?武乡是一个县吗?


《汉书·地理志》某天骄没仔细拜读过,只想问一句,西汉的事情在东汉,在蜀汉是否还一定正确呢?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7-1-22 17:30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2 16:01 发表


罗贯中是弄错了的。

嘉靖元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却道曹操为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使张辽赉去。关公看了,推迟不受。辽曰:据兄之功,封侯 ...

呵呵,多谢兄台提醒。如此看来,罗贯中是要说明关胡子是个傻子吗?曹操哪能任命自己的官员,他说任命的所有官职都是隶属于汉朝的啊,有必要加个“汉”字吗?整个多此一举嘛。

汉寿位于湖南,名字早已有之,何来汉寿亭一说?因为汉寿是县级单位,如果不加亭字说明,容易让人理解为县侯,这才称为“汉寿亭侯”罢了!
作者: 蒙古飞骑    时间: 2007-1-22 19:06     标题: 回复 #28 江城子 的帖子

曹操是有权封官职的,当然是在成为魏公之后,这时“魏”就是曹操的封国,他可以任命自己封国的官员。曹操手下多数人都是受了魏封,只有夏侯惇是受汉封。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2 22:04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1-22 17:07 发表


侯国意味着什么?武乡是一个县吗?


《汉书·地理志》某天骄没仔细拜读过,只想问一句,西汉的事情在东汉,在蜀汉是否还一定正确呢?

侯国是县级的
只能这么说,西汉有,晋有,蜀汉也可能有。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7-1-23 10:14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2 22:04 发表


侯国是县级的
只能这么说,西汉有,晋有,蜀汉也可能有。

侯国当然是县级的,刘备做过的平原相就是平原县的县长嘛!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3 10:29



QUOTE:
原帖由 江城子 于 2007-1-23 10:14 发表


侯国当然是县级的,刘备做过的平原相就是平原县的县长嘛!

额,有平原郡,有平原县。
刘备担任的平原相是平原郡(当时可能改为王国)的。
之前守平原令才是平原县的县长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7-1-23 11:07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3 10:29 发表


额,有平原郡,有平原县。
刘备担任的平原相是平原郡(当时可能改为王国)的。
之前守平原令才是平原县的县长

受教!常在史区走,哪有不出丑!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1-23 12:14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2 22:04 发表


侯国是县级的
只能这么说,西汉有,晋有,蜀汉也可能有。

不错,根据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王国相当与郡,侯国相当为县,但这只是从级别上讲的,并不能说侯国就是县啊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3 14:49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1-23 12:14 发表

不错,根据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王国相当与郡,侯国相当为县,但这只是从级别上讲的,并不能说侯国就是县啊

《汉书》中的侯国都是县,这点是可以确定的。

武乡县可考,而且就在诸葛亮原籍琅邪郡。
而武乡无考,或云在汉中,但《汉书》、《三国志》等资料都不记载,《后汉书》注中扶风有武乡,蜀汉未尝有之。
自然以武乡县侯的可能性为高。

而且魏延被封为南郑侯,也是县侯,诸葛亮至少应该不低于魏延吧?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1-24 13:04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3 14:49 发表


《汉书》中的侯国都是县,这点是可以确定的。

武乡县可考,而且就在诸葛亮原籍琅邪郡。
而武乡无考,或云在汉中,但《汉书》、《三国志》等资料都不记载,《后汉书》注中扶风有武乡,蜀汉未尝有之。
自 ...

朋友实在是高人,佩服
不过我的疑问还是有的,请看这个资料“武乡,西周时称皋狼,战国时属涅地,西汉置涅氏县,东汉称涅县,西晋置武乡县,北魏改置乡郡乡县,唐复称武乡县,今因之”,那明显是说汉朝并无“武乡县”的建制啊

钱大昕在《二十二史考异》中根据郡、国所辖的县统计,认为西汉实有县级行政单位1578个,其中:县1344、侯国188、道30、邑16,在这里县与侯国是分别列出,说明县与侯国并不能混用的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5 08:44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1-24 13:04 发表
朋友实在是高人,佩服
不过我的疑问还是有的,请看这个资料“武乡,西周时称皋狼,战国时属涅地,西汉置涅氏县,东汉称涅县,西晋置武乡县,北魏改置乡郡乡县,唐复称武乡县,今因之”,那明显是说汉朝并无“武乡县”的建制啊

钱大昕在《二十二史考异》中根据郡、国所辖的县统计,认为西汉实有县级行政单位1578个,其中:县1344、侯国188、道30、邑16,在这里县与侯国是分别列出,说明县与侯国并不能混用的

当前是县的不能叫侯国,当前是侯国的不能叫县,这才是县跟侯国不能混用吧。
但不代表县跟侯国不能互相转换。
假如某个县被封给某人当做食邑,那就变成了侯国。

比如《汉书·地理志》里有平棘县,并不列为侯国。但汉代有平棘侯薛泽,则此时平棘显然变成了侯国。
张良为留侯,但《汉书·地理志》里留也作为县列出。
而《汉书·地理志》记载傅阳,故逼阳国,则是逼阳侯国改成了傅阳县。
《后汉书·郡县志》:上蔡,本蔡国;南顿,本顿国,都是侯国改成县的例子。

至于涅县属于上党,与琅邪武乡无关。
这个倒也是俺疏忽了。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1-25 13:03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5 08:44 发表


当前是县的不能叫侯国,当前是侯国的不能叫县,这才是县跟侯国不能混用吧。
但不代表县跟侯国不能互相转换。
假如某个县被封给某人当做食邑,那就变成了侯国。

比如《汉书·地理志》里有平棘县,并不列 ...

原来如此,受教~

某查证了一下,在诸葛亮故乡的确有琅玡郡有武乡县,那即是说,诸葛亮在当时应是受虚封(琅玡当在今天的山东吧),而并不能就食封邑。但是很可能在诸葛亮受封之后,蜀汉在汉中地方也设置了一个武乡县,以能让诸葛亮就地“建国”,我的证据是现在的汉中留有一武乡镇

另外官渡之战后,严干因捕高干也被封为武乡侯,那即说,在东汉末年的确是有武乡其地的此武乡

谢谢朋友指正了~
作者: 冒牌    时间: 2007-1-25 13:33



QUOTE:
原帖由 绝世天骄 于 2007-1-25 13:03 发表

某查证了一下,在诸葛亮故乡的确有琅玡郡有武乡县,那即是说,诸葛亮在当时应是受虚封(琅玡当在今天的山东吧),而并不能就食封邑。但是很可能在诸葛亮受封之后,蜀汉在汉中地方也设置了一个武乡县,以能让诸葛亮就地“建国”,我的证据是现在的汉中留有一武乡镇

另外官渡之战后,严干因捕高干也被封为武乡侯,那即说,在东汉末年的确是有武乡其地的此武乡

蜀汉确实可能实行虚封的。
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梁国、鲁国都在豫州。
马超封斄乡侯,斄乡在扶风。
吴懿封济阳侯,济阳属陈留。
这几地都不属于蜀汉,应该都是虚封。
诸葛亮应该也类似。
作者: chrondolf    时间: 2007-2-15 05:15



QUOTE:
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1-25 13:33 发表


蜀汉确实可能实行虚封的。
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梁国、鲁国都在豫州。
马超封斄乡侯,斄乡在扶风。
吴懿封济阳侯,济阳属陈留。
这几地都不属于蜀汉,应该都是虚封。
诸葛亮应该也类似。

還有張飛的西鄉侯也是, 西鄉是涿郡的一個縣
作者: chrondolf    时间: 2007-2-15 05:34

“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這裡有點不明白, 馬超是被封了個前都亭侯嗎?
以前曹操給馬超封了都亭侯, 是不是指國都的一個亭侯?
這前都亭侯又是怎麽什麽回事?
作者: chrondolf    时间: 2007-2-15 08:56

大俠們 給個被封 鄉侯的人吧 謝謝了
作者: 绝世天骄    时间: 2007-2-15 09:11



QUOTE:
原帖由 chrondolf 于 2007-2-15 05:34 发表
“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這裡有點不明白, 馬超是被封了個前都亭侯嗎?
以前曹操給馬超封了都亭侯, 是不是指國都的一個亭侯?
這前都亭侯又是怎麽什麽回事?

都亭侯只有侯位而无封地
作者: chrondolf    时间: 2007-2-15 10:18

http://www.chinae3.com/article/2004-05-01/2004-05-01_58.html
天, 被人給殺敗了
諸葛亮都成鄉侯了?
作者: chrondolf    时间: 2007-2-18 23:55

潘眉《三国志考证》卷六云:“武乡是琅琊的一个县,三国封爵之制,多以受封者本郡之县为封土,虽不在本国版图之内者,亦可遥领之。诸葛亮是琅琊郡人,因以琅琊之武乡封之,······皆县侯,非乡侯”。

誰有潘眉的《三国志考证》卷六? 我想知道他是怎麽證明武鄉是縣侯, 我看了一下, 魏囯裏的鄉侯有許多都是只有一個字, 好多人都是從亭侯“進封“ 什麽 左鄉侯之類, 再“進封“成 某某侯

可是偏偏諸葛亮,張飛, 馬超 的家鄉都有他們封的那個名字,是巧合? 還是蜀漢太窮了給不出縣侯的收入就給了個又像鄉侯又像縣侯不倫不類的爵位?
作者: chrondolf    时间: 2007-2-19 00:00

本來按照漢制,丞相都是要列侯才可儅,後來漢武帝給改了一下,就是先封某某人為侯,再封為丞相
作者: 少年游侠    时间: 2007-2-19 02:27

我喜欢清朝的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