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广东崛起并非只靠买球员 [打印本页]

作者: 实干司马    时间: 2006-10-25 21:17     标题: 广东崛起并非只靠买球员

广东崛起并非只靠买球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19:12 篮球论坛网友

  广东宏远的崛起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原因,其他地方的球迷应该冷静思考,而不是妒忌和漫骂。

  一、宏远集团的 高水平管理是第一原因。没有这点,宏远不可能成为全国第一个盈利的篮球俱乐部,球员也不可能稳定。从外援积 臣都能够连续8年在广东,也是绝无仅有的啊!

  二、广东体委具有深远和完整的一套人才培养计划。广东宏远是 宏远与广东体委合作的产物。所以广东篮球基地早早就深谋熟虑地设计和执行了一套青少年篮球人才培养计划。现 在看来这个计划是极其成功的。

  历史上,广东篮球的技术水平不差,可惜的是缺乏高大中锋。篮球职业 化的开展给予了广东在全国选拔人才的可能性,因此10年前就开始在各地选拔了一批优秀的苗子进行培养。现在 全国都眼红的杜锋、朱芳雨、王仕鹏等就都是在14、15岁就进入广东宏远青少年训练营了。所以他们都是广东 培养的球员,绝对不是“买品”。他们也根子扎入了广东,早就是一个地道的广东人了!包括成年后到广东的李春 江都大声宣布:“我家在东莞!”实际是广东一个培养人才的计划的成功。

  至于易建联、陈江华等原本 就是广东人,他们的成功实际上也反映了广东宏远对人才的培养的不区一格,眼光独到之处!易建联最早在润迅俱 乐部是被认为:“毫无前途可言”的啊!

  当然,广东宏远成功的因素和经验可能还很多,但是仅仅就上 面两点也是全国没有一家俱乐部能够做到的!所以看着广东宏远的成功,重要的是应该学习,而不是嫉妒和乱指责 。将广东宏远的成功归于“买卖”球员就大错特错了。带着这个认识永远成不了强队!

作者: 江城子    时间: 2006-10-25 21:23

这个,没有人说广东崛起是靠买球员吧!至少轩辕里是这样的。
作者: 铁血吕布    时间: 2006-10-25 21:23

楼主说的固然是事实,至于你所谓的"其他地方的球迷应该冷静思考,而不是妒忌和漫骂",不能以偏概全,你看看那些广东球迷有多狂,不是没事找抽吗?
作者: 万里悲秋    时间: 2006-10-25 21:25

9494,赢了球也不用出那个样子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永远的胜利者!
作者: 东山小草    时间: 2006-10-25 21:29

借地惊叹一下,孟达的超远三分好漂亮啊!!!

广东球迷确实厉害,俺们江苏球迷的论坛上经常是广东球迷的声音比较响

[ 本帖最后由 东山小草 于 2006-10-25 21:31 编辑 ]
作者: 踏平中原    时间: 2006-10-25 22:16

广东人还是很喜欢体育的,如果进行民间体育比赛,我估计广东绝对是前3甲!
作者: lyonbeck    时间: 2006-10-26 02:09

广东如果经济差篮球绝对搞不起来,广东篮坛在全国有一席之位还是靠当年经济比别省高出一筹买来了一个基本退役的国家队.然后逐步走入正轨.论底蕴是比不过辽宁的.八一为什么强,是因为别的地方部队好的苗子都让八一挖走了,现在cba还有地方部队吗.lz说的广东篮球历史技术水平不差,说实话,没有10几年前的那个退役国家队,广东篮球还真没什么拿的出手的.哪个省没几个技术出众的小个?但篮球是个身体很重要的项目,如果没有好的中锋,大前锋,出成绩基本就是空谈.出不了成绩自然没市场,没市场就没投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广东崛起看表面现象是买球员.当然不是光买球员这么简单.
作者: bestkang    时间: 2006-10-26 13:39

哎姚明假如不去NBA,上海能统治10年,根本就轮不到广东逞能!
作者: 大头笨笨    时间: 2006-10-26 13:59

竞技方面不说什么
体育的真谛是什么?无非就是强身健体,说到底是为了健康。
全民体育做得最好的,其实是广东,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务实。
如果去广东的一些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去看看,关注一下广东的民间体育,水平是会让人很惊讶的。
而在学校里面,根据我中学在青岛、中山两地的感觉,以及大学期间同学们的体育基础,也可侧面表明全民健身的实际运作情况。
我在青岛,重点中学,体育课少,场地少,二十个人围着一个篮球场
在中山,同样重点,国家级标准篮球馆,正规足球场,室外篮球场五十个,羽毛球场等更多了,二十道的游泳池。这些设施,超过了众多大学
每天早上起来跑1000米,每天冷水洗澡,365天不间断。每天下午4点到5点半是规定的体育锻炼时间,谁也不准留在教室里装好学生。

其实,体育真的是要看基础的,宏远的崛起,首先取决于民间市场的培育。宏远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可以赢利。如果没有足够的民间基础,一个体育俱乐部注定无法盈利。
即便是广东日渐沦落的足球,其实也是最早脱离政府的。在我看来,这种尝试,总有一天,会像昔日的广东足球一样,走在市场化的最前面。如果足球可以多一点这样的理性,即便有挫折,也不见得会比现在糟糕。

我向来不在乎体育成绩,奥运会亚运会之类的东西,个人感觉只是政治工具。如果我们嚷嚷的体育成绩,只是官员的政绩工程,那么我们的关注是否是浪费?
但理性来看,从晚清开始的“强体”,代表着无数中国人的一种诉求,竞技成绩只是表象,客观上有一定激励作用,但最重要的,却在于国民体质,还有体育产业化,这两个方面。
我不奢望广东宏远开创什么王朝,作为在广东出生,但在青岛长大的半个广东人,其实我更关心的是山东。但有一点我坚信:凡是可以赢利的体育俱乐部,一定不会弱。如果我们的CBA,无论江苏、上海、山东、新疆……每个俱乐部都可以赢利了,我们的CBA就已经上档次了。

而真正的体育,那又是什么?应该是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不要闷在教室里,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在球场上、操场上。
这个基础,才是体育真正能腾飞的基础,各个项目能上升的基础。
作者: 踏平中原    时间: 2006-10-26 14:29

恩,楼上分析的很有道理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