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莫 愁 曲……
[打印本页]
作者:
洋过
时间:
2006-7-12 17:59
标题:
……莫 愁 曲……
序:吾尝读贺兰吹雪君之《莫愁曲并小序》,感慨再三。遂借其题材,作此。
南朝僧侣名神秀,论法横塘宿郁金。夜晚风清盈竹影,秋深月皎好筝音。
禅房经卷香萦绕,寺院钟声雾润侵。明灭宵灯长寂寥,桐弦丝语扣人心。
横塘湖水向瓜州,有女娉婷叫莫愁。岁小沦为卢室妇,年轻尝尽世间忧。
香魂一缕凝难断,怨气千年怅未收。血化白狐居冢畔,湖波荡漾魄悠悠。
夜至深宵又月明,忽闻耳畔古筝鸣。狐仙履步循音至,僧客收弦诵谒迎。
细语邻村为浣女,低言隔岸慕铮声。愿为弟子随身侧,一片痴心更泪莹。
数度筝声伴舞姿,横塘夜色似新诗。频约屡恨天将晓,欲会长忧月上迟。
冉冉光阴容易逝,幽幽湖水最相知。弦音入耳心悄许,莫道灵狐未有痴。
隔窗自有透风墙,寺院三更夜正凉。方丈法刑施玉体,灵狐本色现禅房。
名僧大骇思将绝,秀泪长流愤益伤。一曲哀歌弦数断,谁怜血尽竟成殇。
神秀停筝不复弹,潜心佛法每灯残。窗前月相悄悄上,水面筝音隐隐传。
默语无声悲记谱,沉吟洒泪枉凭栏。湖边夜色凉如玉,云海延绵不忍观。
老大原贴链接:
http://www.xycq.net/forum/viewthread.php?tid=99196&extra=page%3D3
作者:
acceehi
时间:
2006-7-12 21:54
对歌行没有发言权
但很喜欢这种绮丽华艳的风格
九哥哥看一下
作者:
洋过
时间:
2006-7-13 12:47
我也只是尝试着写——并不知道这种体裁具体要求如何,还望大家指点!
以前也写过类似的,但都没按平仄来写,更无对仗……这首,各小首均按七律来写,"传"字无奈用了邻韵。
请教:
若就
排律
而言,是否在换韵的基础上,各子部分之间衔接处是否要按相粘?但如此则中间每韵段均是全平起或全仄起句了。。。是否中间各部分都要求对仗、相粘和相对,而不论换韵处的首联/尾联了?
若就
歌行
体而言,平仄要求如何?重字呢,如《红》中的《秋窗……》秋字何其多也。
对仗呢?相对相粘等呢?孤平之类呢?
洋过疏懒,未细细阅读相关长篇资料,罪过!望不吝指教为盼!
作者:
右文
时间:
2006-7-13 16:22
排律不转韵,一韵到底,全须黏对,除首尾两联外都要对仗;歌行体属古体,不要求对仗黏对,重字亦无妨。至于平仄,一般认为古体不讲平仄,但王渔洋、赵秋谷等也有认为古体讲平仄的,只是不如近体严格。
作者:
洋过
时间:
2006-7-13 17:39
多谢右文兄!
作者:
花逸蝶飞
时间:
2006-9-8 11:18
此诗好则好矣,但因依事谱曲太实而有复述之感。
作者:
贺兰吹雪
时间:
2006-9-8 14:53
不错的尝试!顶下!
作者:
洋过
时间:
2006-9-8 15:43
惊动老大大驾啦!受宠若惊!问好!
作者:
几夫
时间:
2006-9-17 17:09
标题:
扬松何人?
杨松,代表了历史进步的一方面,他首先开始不遗余力地搞资本的原始积累,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资本家,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可惜被反革命势力的代表曹操所杀,导致了中国在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查了一番[扬松]终不得解,望赐教.
作者:
jianyu200
时间:
2006-9-18 14:07
佩服佩服,能写这么多,光看完这些,就要我费尽思量
作者:
贺兰吹雪
时间:
2006-9-18 17:22
月明如水横塘秋,芦花吹老鸳鸯头。
鸢飞鱼跃波心荡,湖面烟泊一叶舟。
白狐千载道悠悠,玉骨灵犀字莫愁。
南朝释子名神秀,临窗绿绮低回奏。
素娥倚身廊外久,庭边露立霜竹瘦。
朱弦有感不肯弹,琴僧遂出阶前看。
自言邻村浣纱女,私慕筝音心暗叹。
且拜禅师意精诚,三却不可诺学筝。
五凰絮絮鸾巢叫,九雏嘤嘤丹穴鸣。
妾作桐花凤啾啾,君是桐花影清幽。
君是梅花香寂静,妾作梅花鹿呦呦。
瑶京春梦醉流霞,魂游玄圃濯光华。
美景良辰青帝苑,赏心乐事紫皇家。
泉湍石髓细嘈嘈,琼溪万籁指间挑。
犬吠花荫猛如虎,鸟鸣月影怒于涛。
双鹤暝暝空谷深,孤鸿杳杳暮云沉。
美人林下噙香笑,高士山中抱膝吟。
月浸葡桃十里墙,芙蓉垂露夜未央。
星稀河汉帘微卷,雨滴芭蕉菊新黄。
流莺缥缈无声处,宿燕呢喃余韵长。
朝夕梵呗闻真经,素手捻花端净瓶。
日日调琴熏瑞脑,丝丝弄柱舞娉婷。
龙象洞察施法咒,座上伏魔现原形。
神秀惊惶乃相弃,莫愁哀弹不忍听。
曲竭肝肠焦尾裂,蕊珠仙葩坼风雪。
佛宇绕梁终不绝,碧血三年冷似铁。
重霄雾锁金粟楼,冰窟银兔欲西浮。
投琴湖底悲音袅,弹波隐隐入苹洲。
我翻此曲亦嗟呀,情生芳草天无涯。
古今多少痴怨女,红豆遍种相思花。
附录:莫愁曲小序(贺兰吹雪)
南朝有僧名神秀者,善弹古筝。曾游于金陵郁金禅寺,主持法能留之讲法。僧秀日讲经于殿上,夜则抚筝于禅房。某夜,月白风清,秀临窗弹之,有竹倏然。禅房侧有一湖名横塘,塘中有一白狐,修道已越千年,窥而听于廊下久之,闻筝起舞。秀之筝有感自裂,乃怪曰:此莫非有廊下偷听吾筝者耶?遂出视,乃见一白衣女子,匍匐阶前,但云乃邻村浣纱女子,小字莫愁,因私慕僧之筝音,愿执弟子之礼而学焉。秀三却而不可,乃诺其学筝,一年为期。久而法能侦知此事,遂施法现白狐原形于琴座之上,秀大骇,意与之绝。狐不胜愤,竟裂弦而弹,其音哀婉不忍卒听,狐竟泣血力竭而死。秀终束筝于高阁,毕生不复弹。后宇中常有祟,法能意是筝所为也,乃投之于湖,祟遂止。但月白之夜,常有古筝之仙音隐隐然自湖中绕出。秀乃默识其谱,名之曰“莫愁狐曲”。自此一意修经,终为南朝一代名僧。后里人竟讹传神秀遇狐之横塘为莫愁湖也。盖湖者,实狐之误耳。此序。
又在十六群下也读到一手署名花逸蝶飞创作的<莫愁歌>,也一并转来欣赏一下!
作者:
洋过
时间:
2006-9-21 00:02
好滴,多谢老大,先保存收藏,慢慢细赏~~~
~~~
[
本帖最后由 洋过 于 2006-9-21 07:00 编辑
]
欢迎光临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http://www.xycq.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