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求助:虞云国为何说官职差遣分离制度有积极作用?
» 查看评分记录
原帖内容
岳光寒
2011-1-1 11:15
其实读史要明确一点,就是古人虽然有历史局限,但不是傻子,有害无利的事是不会做的,顶多是利弊没权衡明白,才造成出昏招,但绝不可能推行完全没有利处的改革。
其实我觉得这种方法很科学很先进,当然,是在妥善利用的前提下。
先进在哪呢?先举个例子:
我们知道,在人事管理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可能没什么能力,但是一直勤勤恳恳,做了很多平凡的贡献,你不能不给这个人升迁吧?但是他的才能确实无法担任更重要的岗位。你是老板你怎么办?
古往今来人们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资历不代表能力,甚至功绩也不一定代表能力(有些功绩的取得是侥幸;有些功绩的取得是水到渠成的,不需要很高的能力;还有些功绩的取得完全是沾别人的光),而我们却常常不得不按照资历和功绩给人安排更高的职位,却不考虑其能力是否适合。用职位来犒劳或赏功,是很不科学的。
宋朝的这套办法,其实就是随着资历的增长,官会逐级升迁,如果有功绩,还可以超迁(跳级升官),但你实际所管的事却跟这个无关,你具体干什么只看你适合干什么。
当然,北宋这个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效果如何,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见仁见智。我是说,至少在理念上,它是个非常先进的制度。
其实大家都被名称给害了,说北宋户部尚书不管户部的事,却去管交通运输之类的,乱七八糟的。其实只是看起来乱,你要是把名称改一下就一点都不乱,你把户部尚书就看成“享受正部级待遇”不就行了么。
至于三冗问题,其实最大头的还是冗兵,相比之下,冗官只是毛毛雨。但由于北宋都城的地理位置以及北宋的募兵制,这个冗兵还去不得。
三冗问题是宋祁在上疏中提出的:“天下有定官,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多而无数,三冗也。”后来又有人总结为冗兵、冗官、冗费。这确实是弊端,但也没有夸大到拖垮宋朝的程度,总觉得有些过于强调三冗的危害了,这个问题主要是在仁宗朝比较明显。
PS:求加TB
[
本帖最后由 岳光寒 于 2011-1-1 11:34 编辑
]
用户名
时间
功绩
理由
麒麟子
2011-1-8 16:33
+204
宋史权威,我也跟着受教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9-18 00:12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660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