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边城玫女

2008-3-6 14:06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独孤氏】世系考——续鲜卑六部考

续鲜卑六部考



第七章 独孤氏


作者写在开篇的话:
  所谓“鲜卑六部”,指的是曾经称帝的鲜卑族六大部落,除开这六部,鲜卑族还有大大小小其他许多部落。
  写《鲜卑六部考》的时候,曾经答应过大家,有时间时,把六部之外的鲜卑其他各著名部落,也介绍一些。
  今天便开始动笔,写一写第七部,“独孤”。


列表原则:
  1.本文只列家族男性,这是中国的传统习惯,女权主义者勿怪——虽然我也是女子。
  2.王室宗亲,无论帝、王、将、相、甚至庶民,凡见正史者,又知其父、祖出处,皆列入。
  3.爵位列入。有多国爵位的,选本族爵位。有爵位的谥号选择列入,不列官衔。不列皇帝庙号。
  4.其人称呼,史籍有多种记载的,会在表后的注释中标明。
  5.只知是某人之后,或几世孙者,不列入。
  6.早夭的婴儿不列入。




提示:如果查阅本文,发现排版问题,请调显示器分辨率,越大越好
(如果横向排列的代数超过十代,1024×768分辨率下,最右边两三个字可能会折行,影响整体美观。我用的是1440×900分辨率,整体效果很好)



  相信任何读者,都听过“独孤九剑”。而《大唐双龙传》中,更有四大门阀之“独孤阀”。在其他的许多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上,独孤世家,一直就是“剑”的代言。
  为何大家这么偏爱“独孤”呢?
  在历史上,“独孤”又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其实,独孤氏的祖上,并不是鲜卑人。

  据说,——注意是“据说”
  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辅的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在攻打匈奴时失败被俘,囚禁于独山(今辽宁省海城境内)之下,他的后代有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至六世孙罗辰时,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称为独孤氏。
  而西汉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取匈奴单于之女拓跋氏为妻,后代有继续姓李的(如李弼),也有改姓独孤的(独孤楷,《大唐双龙传》中的“独孤阀”,就是指他家)。
  可以看出,独孤氏祖上本是汉人,失陷匈奴,遂与当地种族通婚,成为一个新的匈奴部落;在鲜卑族崛起后,这个部落又累世与鲜卑贵族通婚,被逐渐鲜卑化。最后在唐朝民族大融合期间,与其他的鲜卑族一起,被渐渐的汉化了。
  
  自从鲜卑崛起后,匈奴的独孤部与鲜卑的拓跋部世代相婚,同时又与另一匈奴部落铁弗部互相争夺牧场资源,独孤部的刘库仁最终击败铁弗部的刘卫辰,尽收其众,独孤部成为代北力量最强的部族。为了寻求庇护,拓跋珪母亲又带着拓跋珪由贺兰部来到独孤部,依附刘库仁。383年,前秦瓦解,刘库仁也去世,弟刘眷继位。385年,刘库仁子刘显杀死叔父刘眷,把拓跋珪看成是最大的隐患。拓跋珪被迫逃回拓跋部北方的贺兰部。386年,拓跋珪称魏王,建都盛乐。
  这时独孤部的刘显拥立什翼犍少子窟咄和拓跋珪争夺王位。于是,拓跋珪带领联盟各部穿越阴山,迂回到贺兰部那里以避刘显兵锋,同时去后燕请求救援。拓跋珪的祖母是慕容垂的姑母,慕容垂于是援助拓跋珪,二者合兵在高柳(今阳高)打败窟咄,窟咄逃到铁弗部,被刘卫辰杀死。
  窟咄的失败造成独孤部内讧,刘显同几个兄弟发生火并。拓跋珪听从张衮的意见,乘独孤部内乱,联合燕军,在在马邑(今朔州东北)大败独孤部。败军向南溃散到弥泽(今朔州南),又为重兵包围。刘显丢下部众,西奔西燕慕容永。独孤部部众悉为魏燕所获,各类牲畜数万头也尽归联军。
  匈奴独孤部首领刘显败亡后,弟弟刘肺泥、刘亢埿,刘眷子刘罗辰率部投降拓跋珪,刘罗辰的妹妹还嫁给拓跋珪为皇后,生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和华阴公主。刘罗辰率众归附北魏之后,受到重用。刘罗辰家族后来也从代北南迁河南洛阳——濮阳,经过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形成南北朝隋唐时期著名的河南刘氏。刘罗辰死,传爵位于儿子刘殊晖,刘殊晖传儿子刘求引,刘求引传儿子刘尔头。刘尔头生子刘仁之,深为掌权的尔朱世隆所信用。刘仁之儿子刘嵩,在北魏末年官任大鸿胪卿。刘嵩的儿子刘桃汤,官任奉朝请。
  刘罗辰家族其中有一支,孝文帝改革时,并未在洛阳,他们为了纪念昔日的部落,改姓独孤氏。“河南郡”是独孤氏最大的郡望。


  行道扬名,学士果成佳婿;
  奇谋大略,女儿迭为贵人。
     ——佚名撰独孤姓宗祠通用联


《周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 独孤信》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魏氏之初,有三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为部落大人,与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
  隋文帝践极,乃下诏曰:「褒德累行,往代通规;追远慎终,前王盛典。故使持节、柱国、河内郡开国公信,风宇高旷,独秀生人,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谟长策,道着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世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载怀涂山之义,无忘褒纪之典。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相沧瀛赵恒洺贝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追赠信父库者使持节、太尉、上柱国、定恒沧瀛平燕六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恭。信母费连氏,赠太尉恭公夫人。
      ......
  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北史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 独孤信》
  文帝为丞相,拜罗仪同,常置左右。既受禅,诏追赠罗父。其诸弟以罗母没齐,先无夫人号,不当承袭。上以问后,后曰:“罗诚嫡长,不可诬也。”于是袭爵赵国公。以其弟善为河内郡公,穆为金泉县公,藏为武平县公,陀为武喜县公,整为千牛备身。擢拜罗为左领左右将军,迁左卫将军,前后赏赐不可胜计。出为凉州总管,进位上柱国,征拜左武卫大将军。炀帝嗣位,改封蜀国公。未几卒官,谥曰恭。 


    

  1981年,在陕西旬阳县城东门外,一位少年,在放学途中行走在野地里发现了一枚14方的煤精印(是锗煤的一种,坚固而细腻),8棱多面体,5种格式,47个古篆字。其中的14个印面有印文,书体为魏体楷书。印文分为行文、上节、书信三种用途,这在我国现有出土的文物中是首次发现,堪称古印章之最。
  少年交给了县文化馆。文化馆一时难以判断为何物,用纸包上随手而放。几年以后,一群文物工作者查看文物时,其中有位篆刻家惊呼:“独孤信的印。”

  这位独孤信是谁?
  他不是别人,正是三朝国丈,西魏卫国公柱国大将军,他可是整个独孤世家最核心的人物。
  此人武功高强,善于带兵;诚信爱民,忠君爱国。甚至你很难在史书里找出半句对他的诋毁之言。
  不仅如此,他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超级大帅哥,史称“风流美男侧帽行”。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仍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威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传说,酿古井贡酒的那口井,之所以好,就是因为独孤信曾经丢了把剑进去。沾上美男子的味道,水质不同凡响。

  独孤信生育了七子七女。(有许多资料写的是六子七女,这是错误的!)
  七子全部当官,有西魏的官,北周的官,也有隋朝的官。
  七个女儿,其中有三个当了皇后。并且还是接连更替的三个皇朝的皇后。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加上他们家族早期的北魏皇后,独孤世家名正言顺的成为中国第一外戚世家。

  北魏昭成帝皇后独孤氏(追封)
  北魏道武帝皇后独孤氏
  北周明帝敬皇后独孤氏
  唐世祖元贞皇后独孤氏(追封 )
  隋文帝文献皇后独孤氏  





第一部分:独孤信世系

独孤伏留屯—(?代)独孤俟尼—赵恭公独孤库—赵景公独孤信┬蜀恭公独孤罗—-┬独孤开远
                                                                              │                     │
                                                                              │                     ├蜀国公独孤纂
                                                                              │                     │
                                                                              │                     └独孤武都
                                                                              │
                                                                              ├河内郡公独孤善—河内郡公独孤览
                                                                              │
                                                                              ├金泉县公独孤穆
                                                                              │
                                                                              ├武平县公独孤藏
                                                                              │
                                                                              ├项城县伯独孤顺
                                                                              │
                                                                              ├武喜县公独孤陀┬独孤延福
                                                                              │                     │
                                                                              │                     └独孤延福
                                                                              │
                                                                              └平乡侯独孤整


注:
1.独孤氏以上爵位全是隋朝的。在杨坚掌权之前,独孤信与其六子,也各有西魏爵位。“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录克下溠、守洛阳、破岷州、平凉州等功,增封,听回授诸子。于是第二子善封魏宁县公,第三子穆文侯县侯,第四子藏义宁县侯,邑各一千户;第五子顺项城县伯,第六子陀建忠县伯,邑各五百户。信在陇右岁久,启求还朝,太祖不许。或有自东魏来者,又告其母凶问,信发丧行服。属魏太子与(世)〔太〕祖巡北边,因至河阳吊信。信陈哀苦,请终礼制,又不许。于是追赠信父库者司空公,追封信母费连氏常山郡君。十六年,大军东讨,信率陇右数万人从军,至崤阪而还。迁尚书令。六官建,拜大司马。孝闵帝践阼,迁太保、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周书 卷十六 列传第八 独孤信》


[ 本帖最后由 边城玫女 于 2009-12-19 11:03 编辑 ]

用户名时间功绩理由
冒牌 2008-3-8 08:07 +166 好帖奖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9 06:4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912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