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会员
|
搜索
|
统计
|
帮助
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炎黄春秋
»
元宝揭密(资料整理完善版)
» 查看评分记录
原帖内容
娉婷
2006-7-21 14:58
元宝揭密(资料整理完善版)
元宝揭密(资料整理完善版)
)
在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现状的电影、电视剧和戏曲中,人们往往能够看到作为财富象征的金元宝和银元宝,那些光彩夺目、造型圆润的金银元宝令人神往,也因此为现代人所熟悉。毕竟作为中国古代货币,金元宝和银元宝是登峰造极的大额货币,凸现了拥有者的财富与身份。不过古时真正的元宝,并不像现在电视电影里艺术化,戏剧化的银锭.
来历及代表时期
中国历史银两的货币功能始于汉代以前
,隋唐以前称之为“银饼”、“银笏”,
宋金时期称为“银锭”,元代称为“元宝”。此时的“元宝”一词含有“元朝之宝”的意思
。今天人们所见的元宝以明清两朝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这段时期的元宝是主要流通货币,特别是银元宝更加地突出,加之民间收藏盛行,留下来的就相对要多些,而前朝的大量金银锭因被熔铸而留存下来的已是凤毛麟角,偶见的多为近年来的出土之物。因此收藏元宝主要的对象就是
明清两朝,而以清朝的为主
,毕竟清朝的元宝在铸造、称量、具名及形状等规范上较为系统,是研究中国古代银本位历史发展的重要对象。明清两代白银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铸锭盛行。
明代银锭
美观大方
,现在大都以明代银锭作为中国银锭的代表造型。电影电视里出现的银元宝,都是在此基础上艺术加工出来的。已知明代最大银锭重五百两。大锭上都铸印有铸造地名、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小锭上有时还铸印有年号。明代银锭传世和出土的很多。
清代的银锭器形
种类最繁多
,而且各地区都有代表器形。大体上有元宝形、圆形、长方形、砝码形、腰形、牌坊形等。
这些器形又分为四种:一种是宝银,呈马蹄形,重50两;第二种是中锭,多为锤形,重约十两,又称小元宝;第三种是小锞或锞子,形为馒头状,重一二两,也叫小锭;第四种是不足一两的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称谓。
银锭铸成后,由公估局鉴定并用墨笔批明重量和成色。明清银锭的成色一般在95到98之间,外表具有银的特殊光泽和温润。因浇铸时范中残留有气体的原因,银锭底部都有不规则的气体空洞,俗称蜂窝。蜂窝是鉴定真伪和成色的重要参考条件。蜂窝较深、洞圆润光亮、神气足、有彩色光泽者,成色必好。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银锭则很有可能是低色或赝品。银表面容易氧化,所以常有一层黑色和灰白色的氧化银。
银锭具有较高的保值功能,近几年价格暴涨。市场上明代50两银锭价格已达三四万元,清代最小的银锭也达百元左右。
相关新闻
:
一
清代白银的使用极为广泛,政府的一切开支皆以银两来计算。清中期以后,各地因习俗不同铸行的银锭形状各异。四川银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锭体呈椭圆的半球状,锭面内凹,中心一圆点凸起,正面砸盖铭文,底部蜂窝孔密布,因形状象碗,又称碗锭(上图)。
上缴省库税课锭一般都盖有地名、银匠名和年号,藏家俗称“三排字”。笔者的一枚铭文为“璧山县、二十六年匠、兴隆号”,是清光绪二十六年璧山县官府委托兴隆号银匠铸的官锭。此锭在干燥的黄土中出土,基本未锈蚀,浑身散发一层淡黄光泽,蜂窝孔内金黄莹润,神完气足。
这种官锭有的还带具体税课名,存世较少,如地丁、津帖、捐输、厘金、盐课等等。笔者尤喜藏品中的一个捐输锭“三台县、二十七年捐输、匠周源义”,川锭中的捐输是一种强制性摊派的农业税。此锭铸工精美,铭文清晰,银光烁烁,为我所见川锭中最 漂亮的一枚。
二
“城隍庙的那个财主我很熟悉!他家还藏了很多古董和字画”。11月13日,本报深度报道了“胶州闹市挖出大元宝”一事后,本报新闻热线 82828250接到了市民李培明老人的报料。而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元宝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这批元宝是清朝末年的物件,总价值超过百万元。
银元宝出自晚清
11月 13日上午,胶州市博物馆的王副馆长告诉记者,元宝的重量每个从 1600~1800克不等。经过工作人员连夜鉴定,初步推断这些元宝出自清朝末期。
文物专家称,光这些银元宝本身的价值就达百万元。如果从历史考古价值来看,更是不可估量。有关专家介绍,胶州从唐宋时期开始就很昌盛,那时胶州叫板桥镇,而且还是北方最大的海运码头。当地有很多银匠铺靠打造元宝为生。因此这批元宝的出土对研究胶州历史的经济、贸易极具研究价值。
“这是有史以来发掘规模最大的一批元宝!”王副馆长告诉记者,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胶州在拆迁过程中曾经发现了38个元宝。但是这次一下子就发掘了这么多,在胶州考古史上还是头一次出现。
官铸私铸价格差距大
明清两朝的银元宝分官铸和私铸,官铸的银元宝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的银元宝一般则铸有私银钱号
等等,但两者的地位不同,官铸银元宝具有至高无上的公信力,其地位是私铸银元宝难以企及的,因此收藏官铸银元宝是集藏者的主攻对象。在收藏品交易市场上,同规格的官铸银元宝与私铸银元宝价格相差极大,官铸银元宝的价格往往是私铸银元宝的几倍乃至十几倍,仅从这一点看就充分说明了官铸银元宝“根正苗红”的地位了。
清代是我国银元宝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其品种颇多,即使是官铸银元宝的种类也不少,除了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不同规格外,尚有各地铸造的官银,其范围包括
直隶省(含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等地区)、山西省、 东三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贵州省和新疆省
等。所有的元宝内均铸有铸造地、年份、炉名或工匠名等内容,由于这些内容过于繁杂,限于篇幅而不作详细介绍,收藏者只需要了解银元宝上的铭文知识即可。在收藏时,既可以按不同量规格进行系统收藏,不必拘泥于铸造地方的限制,也可以以某个地方为主进行属地化收集,自然更可以按照银元宝上的不同年号加以断代集藏。
这些都是古时人用的,是官是私还有待考证
:
辨别真伪有技巧
鉴于银元宝近年来市场上的收藏风渐起,价格也出现了较大的上扬,因此收藏和投资银元宝的主要功夫应该放在辨伪上。
银元宝作假在民国初年就已出现,主要手法是降低银的成色和重量,目前这类偷工减料的银元宝并不视作假货,而仅仅是种降低质量的“赝品”。不过,现在银元宝的造假就不同了,针对的主要是收藏者,可以说一些作假的方式已呈不择手段状态。目所发现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李代桃僵
,用铅锡等金属冒充银元宝,因铅锡会在表面呈现青黑色,因此这类作假手法比较容易辨认。
第二种是外强中干
,浇铸假货,将铜块凝固在银锭内部,外表鎏银,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不过因比重不同,这类假银锭的体积大而轻掂重时的手感明显不同,可将同规格的银锭掂重对比,即可使之原形毕露。
第三种是包藏祸心
,即用灌铅方法,在真的银元宝底部挖个小洞取出内部银子后灌入铅,再以焊封住洞口。鉴别方法: 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底部焊封的洞口会留有封焊痕迹。
第四种是以新充旧
,造假者用新白银铸成老的银元宝,图谋老货的高价。鉴别方法: 这种假的老银锭,在包浆蜂窝、铸文款识等方面,都无法逼真展现当时元宝的风韵,要略有收藏常识的人,即可辨别。
各路英雄高见
白手违命
:其实中国的官铸银锭是由银匠手工制成,银液注入模具后,匠人左右摇动模具,以加速冷却,元宝形银锭奇巧的
两翼
即由此形成。更为绝妙的是,高纯度的银液会在银锭表面产生细 腻如水的细丝银锭的成色如何,一看丝纹便知,因此
我国上等的银锭又称“纹银”
英文中称银锭为“sycee”,即是中文细丝的音译。
西晋羊牯
:这个来历比较特殊。
十两圆锭铭文“康定 民国壬午年 兴康分金炉”(戳记是国民党党徽)
中国西南边陲,历来用银,在1935年全国实行法币改革后,依然将银两视为流通货币。这种银锭发现甚少,加之有确切的纪年,可谓是
最后的银锭
。
[
本帖最后由 晨山尚书 于 2006-7-22 18:12 编辑
]
用户名
时间
功绩
理由
晨山尚书
2006-7-22 18:15
+20
好帖奖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22:11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0890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