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张建昭于2005-07-19, 17:50:57发表
西夏(指夏绥一带)自北宋开国(李彝殷时代)以来历来是羁縻状态,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过北宋,到李继迁叛宋,彻底脱离。当然,灵州地区是后来失陷于党项人的。旁观兄这里的“西夏”所指不确,改为河西才对。
呵呵,徽宗就争取过。有时候光有进取心是没用的,宋太宗就是志大才疏的人物,其后面的皇帝在用兵上似乎还不及他,神宗五路伐西夏的后果更加惨重,所以没有进取心更好。况且终北宋之世,西边一直是大问题。到王韶取熙河,拓地两千里,不能说完全不思进取,只能拿苏洵的话说“惜其用武而不终”。
至于体制问题,这个东西有得必有失。自宋朝以后,再无拥兵篡逆成事者,就是宋的体制之功。对统治者来说,显然国祚要比国威更重要,五代朝不保夕的王朝的教训太深了,只有生存保证了,强大才有可能。当然,这里面太过于轻视外患,认为“外忧不过边事”(宋太宗语),是不可取的。
其实宋中期进取心的皇帝还是有的,宋神宗也我比较欣赏的一位,不过又是一个三十九岁俱乐部的成员……被保守势力包围的人很难突出重围了。
没有进取心更好?我不敢苟同,进取心是必须要有的,什么叫弱肉强食啊?那时有联合国吗?就算现在有了联合国,没有真正的实力就会变成他国的附庸,能保护自己的只有自身的实力。如果觉得当奴隶和戴枷锁也无所谓的话就令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