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XM8 于 2011-6-15 20:37 发表
15.寿命问题,不同的计算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说网上那份很出名的,统计史书上记载的,有案可查的,正常死亡人士们的寿命,平均结果几乎超35岁一倍。
中国人口史里根据墓志铭统计的结果,唐宋大概是50岁左右,其他朝代没注意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很低,基本都是三十多岁,这主要是因为夭折的小孩太多,很多小孩出生后几年——甚或几天——就死了,很难养大,你看中国习惯给孩子取贱名,就是为了好养活。这才拉低了社会的平均寿命。等到长大后,人是不会那么早就死的。一个社会平均寿命30多,并不是说社会上大多数人只能活到30多岁。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民国时期,中国的人均寿命是35岁,可你难道能说大多数民国人只能活35岁?
解放后,随着分娩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上升,仅仅十多年后,人均寿命就上升到57岁,如今的人均寿命是75岁。
所以,千万别看到人均寿命30多,就以为秦朝时,全社会的人都活不过40岁。
至于根据墓志铭所统计的人均寿命,那是未夭折的成人的平均寿命,自然是很高的了。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11-6-15 22:4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