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路遇野史的疑问, 新人报到贴
性别:未知-离线 梁言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264591
注册 2008-1-12


发表于 2008-1-14 18:5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路遇野史的疑问

路遇野史的疑问


      
      陈亮(1143-1194),字同父(一说同甫),婺州(今浙江)永康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爱国志士。他“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宋史·陈亮传》)隆兴初年,南宋小朝廷与金人讲和,天下的人都庆幸可以喘口气了,而唯独陈亮忧心忡忡,极力主张收复北方河山。其词《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师虏》曰:“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是一首通篇都洋溢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胜信心的诗词。后来因为上书主张北伐,皇帝要给他官做,但他却笑着说:“我为江山社稷开数百年之基,难道是为了谋取一个官当吗?”遂不受。

  后来,陈亮家的家僮杀人,恰巧被杀的那个人曾经辱骂过陈亮的父亲,因此被害者家人怀疑是由陈亮指使的,把他告了官。考虑到陈亮的威望和特殊身份,执法的官员不敢造次,把他交给了大理寺。当时的丞相知道皇帝不想杀陈亮,而且又有辛弃疾等人极力援救,所以陈亮最终没有被杀。(《宋史·陈亮传》)

  上述史实,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陈亮“才气超迈”,且忧国忧民;二、陈亮人缘极好,生死关头,不但皇帝不想杀他,就连包括辛弃疾在内的许多“社会名流”都替他说话。

  辛弃疾之所以站出来帮陈亮说话,是因为陈亮是他多年的密友。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谗言被解职,退居江西上饶。十五年(1188)年冬,陈亮从浙江东阳到江西上饶拜访他。二人纵谈天下大事,并信约了朱熹到紫溪会晤。然而,朱熹失约未到,陈亮又匆匆的离去了。虽然这一次相聚只有十天,但对于辛弃疾来说却是一生中极有意义的会见,陈亮也对他的品质和才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喻为“陶渊明、诸葛亮”。后来,因为思念陈亮,辛弃疾便写下了一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陈、辛二人的亲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近读明人陆容的《菽园杂记》,其中却记录了他曾看过的一本书中说的这样一件事:有一次陈亮去拜访辛弃疾,吃饭的时候两人共谈国是,谁知辛弃疾因喝多了酒,讲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他说“钱塘非帝王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这本来是辛弃疾的醉话,但夜间陈亮却害怕辛弃疾酒醒之后悔言而杀他灭口,于是偷偷的逃跑了。过了一个多月,陈亮给辛弃疾写了一封信,向辛弃疾借十万缗济贫(缗:成串的铜钱,一千文为一缗),因为有“话柄”落在他的手里,辛弃疾只好如数“给”他。作者的意思是陈亮在敲诈勒索辛弃疾。

  显然,这种卑鄙无耻的行径与前面所证的陈亮的性格不符,也与辛、陈二人亲密的友情相悖,是站不住脚的。无论是陈亮的“借”还是辛弃疾的“给”,都不能说是因为两人之间有个“话柄”,即便是辛弃疾果真给人留下了“话柄”,一个把一生都献给了天下苍生的人会因为一句话而受制于人吗?更何况陈亮借钱是为了济贫,即使没有“话柄”,难道辛弃疾就不借给他吗?由此可见,敲诈、勒索之说纯粹是无稽之谈。

  鲁迅曾说过:“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可以较分明,因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华盖集·这个与那个》)然而就这件事情来说,尽管它没有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但却有“讹传,挟恩怨”之嫌,真不知道陆容老先生读的那是一本什么书?又是什么样人写的呢?

  可见野史虽然朴实,也还是需要论证的,读史之人万不能偏执一词而玷污了古贤啊!

      (拙文首发《北京青年报》2006年4月10历史纵横版,《当代人》杂志2007年第11期转载,欢迎批评)

[ 本帖最后由 冒牌 于 2008-1-15 08:23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冒牌 2008-1-15 08:27 +80 好帖奖励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傅岩之后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6
编号 265246
注册 2008-1-15


发表于 2008-1-15 11:3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读书很细呀,学习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秦穆公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69
编号 256815
注册 2007-12-28


发表于 2008-1-15 15:1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据说辛弃疾很贫穷,他能拿出那么的钱吗?
            这个野史我不信。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潭忧公子

Rank: 4
组别 校尉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32
帖子 151
编号 226041
注册 2007-10-10


发表于 2008-1-15 15: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他曾看过的一本书中说的这样一件事”



这转的手也太多了吧!可信度无疑降低了很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梁言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264591
注册 2008-1-12


发表于 2008-1-15 18:4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傅岩之后 的帖子

相互学习,我也是瞎读一气.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梁言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9
编号 264591
注册 2008-1-12


发表于 2008-1-15 18: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回 秦穆公平 和 潭忧公子  
我读的时候也是不信呀,所以就写出来了,但就《菽园杂记》的整体史料价值而言还是多有可取之处的,尤其是在记载时事的时候,颇有可信之处,可与史书相证。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江城子

太末侯
轩辕参合左使
谏议大夫
★★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3
功绩 753
帖子 9896
编号 21
注册 2003-8-21
家族 轩辕少林寺


发表于 2008-1-15 22: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

决西湖之水,怎么决呢?怎么能水淹临安城呢?这句话真是辛弃疾说的吗?

还有,借钱十万缗?就算南宋铜贱银贵,也相当几万两银子,真的当辛弃疾是土财主打秋风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1-16 08:0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潭忧公子 于 2008-1-15 15:29 发表
“他曾看过的一本书中说的这样一件事”



这转的手也太多了吧!可信度无疑降低了很多。

俺没看过《菽园杂记》,不知道是原文转抄,还是语言有所变更。
如果是前者,是作为书钞类的转载,还是比较常见的。
像《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书跟这个有类似之处。

若为后者,那信度可能要下降一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陶心
(失败的毛毛)

太常丞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组别 白衣卿相
级别 征东将军
好贴 3
功绩 293
帖子 5354
编号 31363
注册 2005-1-28
来自 吴地娄东南


回复 #7 江城子 的帖子

钱十万缗都可以作为短期一次性投资供一支一千人的已经正规装备的宋军打下一个县城;当然日后维护与给养费用要国家来补贴了。
南宋暗供京东(山东)地区忠义人士打游击的岁费都不过钱五百万缗哩。
同样的数目在北宋更可观,仁宗时,宰相张士逊等言禁兵戍边久,其家在京师者或不能自存,帝特出内藏缗钱十万以赐之。
所以也觉得此事不可信。看来人家也是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8-1-20 13:07 编辑 ]
顶部
性别:女-离线 边城玫女
(托着腮腮发呆呆)

白衣郡主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组别 轩辕郡主
级别 安东将军
好贴 6
功绩 129
帖子 3318
编号 41540
注册 2005-6-23
来自 卡佩王室


发表于 2008-1-20 12:1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辛弃疾真那么富裕?貌似他没什么大的营生噢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以前也看见过这故事,特地翻了下中华版元明史料笔记《菽园杂记》,事见卷十:
“一书记辛稼轩帅淮时,陈同甫往谒之,与谈天下事。稼轩酒酣,言钱塘非帝王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同甫夜料稼轩酒醒必悔,必杀己以灭口,乃逃去。月余,致书稼轩,假十万缗以济贫,稼轩如数与之。古今人事,固有偶同者,然同甫平生自许甚重,其亦为此耶!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右文

荊國公
枢密直学士
★★

Rank: 17Rank: 17
柱国(正二品)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1683
帖子 6474
编号 38810
注册 2005-5-13
来自 清源郡
家族 云水兰若


陆容说的“一书”可能就是元人宋无的《啽呓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四:
《啽呓集》一卷(内府藏本)
元宋无撰。无有《翠寒集》,已著录。是集始於《禹鼎》,终於《留梦炎》,每事为七言绝句一章,凡一百一首。各叙其始末於诗后,如自注然。咏史诗肇於班固。厥后词人间作,往往一唱三叹,托意於语言之外。至周昙、胡曾,词旨浅近,古法遂微。无诗颇可观,而此集亦不免以论为诗之病。其中如《金明池》、《龟胡琴》、《婢胜儿》之类,旁摭小说,亦殊泛滥也。

集云:“陈同甫,斫马徒行气不群,定交十载酒边文。醉中失口江南事,聊赠先生十万缗。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遇小桥,马三跃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同甫已及门,遂定交。稼轩帅淮时,同甫与时落落家甚贫。访稼轩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酒酣,稼轩言南北之利害,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且言钱塘非帝王之居,断牛头之山,天下无拔兵,决西湖之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于斋中,同甫夜思稼轩沉重寡言,醒必思其误,将杀我以灭口,遂盗其骏马而逃。月余,同甫致书于稼轩,假十万缗济贫,稼轩如其数与之。”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4 12:53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574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