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冒牌 于 2007-8-29 17:55 发表
有些显然是虚构的,但不代表其不可能。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比如《史记·淮阴侯列传》: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韩信既然辟左右,这段对话按道理只可能有陈豨与韩信两人知道。
这两人都没有向别人交代的必要,显然只能是史官所进行的创作。
这个话虽然是虚构的,但韩信辟左右与之密谋是实,以韩信后来谋袭吕后太子以助陈豨的情况来看,这段话却未必没有其可能。
这段话,白寿彝是不信的。他引梁玉绳的话说:“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解衣推食,宁负高皇?不听涉通于拥兵王齐之时,必不妄动于淮阴家居之时。不思接连布越大国之王,必不轻约边远无能之将。宾客多与称病之人何涉,左右辟则挈手之语谁闻?上谒入贺,谋逆者未必坦率如斯,家臣徒奴,善将者亦复部署有几。是知高祖畏恶其能,非一朝夕。”“信之死冤矣。……大抵出于告变者之诬词及吕后及相国文致耳。史公依汉廷狱案叙入传中,而其冤自见。”
白寿彝说,《通鉴》袭《史记》所记韩信挈陈豨手密语一事,大失《史记》本意。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7-8-29 23: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