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万历是明君还是昏君!
性别:未知-离线 gaobao
(高高)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破虏将军
功绩 7
帖子 740
编号 219093
注册 2007-9-23
家族 清谈社


发表于 2008-3-5 03:1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没有张居正十年的辛劳,万历皇帝未必有那么多成就。无非居正栽树,万历乘凉而已。万历与明君是不沾边的。


顶部
性别:女-离线 紫霞仙子
(汀州郡国公主)

Rank: 4
组别 仕女
级别 裨将军
功绩 3
帖子 319
编号 270101
注册 2008-3-6
来自 汀州


发表于 2008-3-6 20: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历史!前期他还算是个名君吧!后期就是个昏君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flame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14932
注册 2004-8-7


发表于 2008-4-5 12:2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基本上就是一无是处,误国误民啊!罪过!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jtzzms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273692
注册 2008-4-4


发表于 2008-4-7 12: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的政治机构是最完善的,每个部门都有对应的监察机构,皇帝的权利也比较小,万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但是有两点万历仍然值得肯定,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是相当宽仁的。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处理的,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其二,派太监设立矿监、税监敛财肯定是不好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矿监的出现是万历下旨从此天下可以开矿了,初衷并非与民争利,由此矿监才派出。太监把经念歪了,闹得乌烟瘴气。这段弊政大概有四年。四年后万历终止太监出宫敛财,但是矿禁却取消了。无疑从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0 19: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不要脸的万历(搞笑)

是不是昏君转个笑话

话说一天万历在内宫游玩,忽然一个小太监来报:不好了!
万历大怒:“什么事情,看把你慌的。”小太监跪地接着说:“不好了皇上,自从皇上下令开服色禁后,京城商贾大肆穿着皇家服色。御史纷纷上书,要求皇帝严办,以正皇家脸面。”
万历先是大惊,然后大喜,他笑着对小太监说:“有确着证据的有多少人。”小太监忙承上奏报,万历看后脸上全是欢乐的笑容,就像中了百万大奖一样。小太监不明白,就问:“万岁,您为何欢喜至此呀?”万历大笑说:“钱来了,我能不高兴吗?告诉首辅,所有商贾一律释放,以后一切服色之禁废除,但这次犯规的人不能放过,让他们一人贡献五万两白银,呵呵,军费有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0 19: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出自李清《三垣笔记》第250页
  
  1,有一内侍犯法,走入大内,巡城御史书朱票入内索之。诸阉泣愬神宗,谓无是例,神宗哂曰:我弗能救也。辄命押出
  
  2,神宗一日演戏为乐,闻巡城御史呵呼声,辄命止歌,曰:我畏御史
  
  这两条是反驳阎包衣所谓“万历间宦官肆虐”和“万历一天到晚享乐奢侈”的,呵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0 19:2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万历做得怎么样崇祯做得怎么样历史自由公论,小冰河期是从万历二十几年就开始的为什么一直到了崇祯年间农民军才彻底爆发,而万历三大征加上末期的辽东战事所耗响音未必比崇祯年间的战事少多少,而万历只是在辽东战起之后才加了一个辽饷,三大征全靠内帑就够了。拿上朝祭祀来说事大概也就阎包衣哪种人了吧!连明朝政事的基本运行渠道都搞不清楚么?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0 20:29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明遗民顾梦游说“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神宗全盛治。城内连云百万家,临流争僦笙歌次。”

在明朝遗民眼里万历治下可是堪比唐玄宗开元盛世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4-10 21: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的政治制度还是有问题的。

裁撤宰相,皇帝亲自领导六部,这实在是很搞笑的。

当然清朝的制度只能用变态来形容了。居然连六部都不管事了,全凭皇帝和几个秘书在那里胡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0 21:4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10 21:01 发表
明朝的政治制度还是有问题的。

裁撤宰相,皇帝亲自领导六部,这实在是很搞笑的。

当然清朝的制度只能用变态来形容了。居然连六部都不管事了,全凭皇帝和几个秘书在那里胡搞。

制度缺陷那朝那代都有,北宋的叠加式宰相也未必就有多好

明朝废宰相,也要分开来看。制度架构的作用其实很有些,遇到孝武这样的设宰相

还不跟没设一样。太祖成祖的时候确实是直接领带六部。等到了后来有了内阁未尝

不是六个宰相。明朝的基本制度可以说是  文官监督皇帝或者替皇帝管理国家 太监

监督文官 皇帝任命太监  三者不可偏废任何一个 当文人与太监勾结时,这种平衡就

打破了,太监的监督职能基本等同于丧失,皇帝这种虚君的存在=没有,他根本无法

通过太监来制约官员。例如张居正。

文人内部原本就有所谓“清浊”之分,当清流的力量过分坐大时,后面的事情可想而

知。例如东林党。

无论是刘瑾还是魏忠贤得势真真靠的都是身后的一大批文官。张居正想当一个真宰

相也是靠和冯保配合,弘治中兴正人贤士能进朝堂内廷有一个怀恩也是起了很大的

作用的。

但是明朝有一个好处就是给事中御史还保留着很大的权力,而且皇帝也基本上也不

杀这些人。基本算是无论他们说了什么。像海瑞那样敢骂嘉靖皇帝“天下人不值陛下

久已!”也没怎么样,反倒官越当越大。海瑞说的还不算是最激烈的,直接骂万历桀

纣"即令逢干剖心,皋夔进谏",这个就太过了。骂正德也有很多比较过的。基本上最

多也就廷杖贬官。像“大礼议”“争国本”就不说了。满清的最大问题其实倒不是说它制

度上有多么集权,关键的就是没有这帮人了。

QUOTE:
武帝问司录校尉刘毅曰:“朕可方汉之何帝?卿实言之。”毅曰:“桓、灵似陛下耳。”武帝曰:“朕何至于此?”毅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今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這種對話在清代以前都不少見的吧。清代以后就基本没有了,少数的几个结果不是凌迟就是斩首,杜车别的文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可以看看

明代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财政税收,万历冒着被官员骂成是昏君,收矿税海关税,却不加收农税 (只加了一个辽饷)。比起崇祯一味的加三饷

好太多了。所以小冰河期从万历二十几年开始直到崇祯年间才爆发了比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4-10 22: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内阁主领朝政,这本身就是畸形。

试问,内阁是什么?只不过是皇帝的贴身秘书而已。

内阁大学士是几品?五品小官而已。

他们凭什么主领朝政?

明朝大学士之尊,是以各部尚书衔而尊,非以大学士而尊。但却终以大学士而主政,这就是一个悖论。

因此,偶才说明朝的体制有问题。

偶所赞赏的体制,是唐朝的三省六部,中书拟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决策、复核、行政三权分立,非常科学。说起来,听说目前中国的政治改革的目标也是决策、监督、行政三权分立,过了一千多年,最后还是回到了唐朝。

唐朝诏令不出皇帝而出中书,这是制度上的虚君,而不是明万历那种事实上的荒政。“不经凤池鸾阁,何由称敕?”真是掷地有声。

从制度上来说,明朝是个很集权,皇权独大的体制,不是理想的制度。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冒牌

武乡侯
谏议大夫
★★★★★★

Rank: 16
柱国(正二品)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739
帖子 4907
编号 39823
注册 2005-5-30
家族 邪恶标题党


发表于 2008-4-11 08: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10 22:07 发表
偶所赞赏的体制,是唐朝的三省六部,中书拟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决策、复核、行政三权分立,非常科学。说起来,听说目前中国的政治改革的目标也是决策、监督、行政三权分立,过了一千多年,最后还是回到了唐朝。

唐朝诏令不出皇帝而出中书,这是制度上的虚君,而不是明万历那种事实上的荒政。“不经凤池鸾阁,何由称敕?”真是掷地有声。

从制度上来说,明朝是个很集权,皇权独大的体制,不是理想的制度。

唐代三省制没走多久,中书跟门下就合并了,而尚书仆射更被排挤出宰相行列。这已经说明三省制不实用。

唐代实际制度是中书门下决策,尚书六部执行。应该是一省六部制
单独成立复核机构是不实际的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0:3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朝的体制是有问题,但偶不认为这个有问题的体制影响能有多大。你要说三权分立,明朝的大臣上奏——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皇帝下旨——内阁附属——六部执行岂不是更好?还有六科给事中可以驳回。

如果要说虚君,唐代能比得上汉初?三省六部制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为了分宰相的权,也是集权的一个过程。汉初的宰相权力够大吧?碰到孝武还能有什么用?
我个人看重的不是这个制度上的集权分权以否,而是大臣的那种态度,明朝的确比前代更集权但是大臣敢说话的态度是值得赞赏的,这不仅仅只是制度上的保证,更是皇帝个人的开明。这种态度甚至是前代也未必有的。

我个人最讨厌满清的问题就在这方面,基本上没人敢说话,大臣都不敢,更别说清议。少数的批评了几句立马就定个凌迟,最后再改判个斩首以显示皇帝的仁厚
民间的文网控制得也太恐怖了,诗词里有个明字甚至都有危险。像明末的泰州学派东林书院那种党社更是被禁止。最有名的就是金圣叹的士子哭庙案。这在明朝乃至前代是不可想象的。

你要跟我提康乾盛世,一个没人敢说话的时期,一个没人敢提出建议规劝皇帝的时期,一个老百姓报个欠收都被斩首的时期连治世最基本的政通人和都做不倒,简直是在侮辱文景贞观仁宣。

[ 本帖最后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0:40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4-11 10:4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0 19:11 发表
是不是昏君转个笑话

话说一天万历在内宫游玩,忽然一个小太监来报:不好了!
万历大怒:“什么事情,看把你慌的。”小太监跪地接着说:“不好了皇上,自从皇上下令开服色禁后,京城商贾大肆穿着皇家服色。御 ...

前面都是昏君,最后一句连转带煞,万历成了明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4-11 11: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4-10 22:07 发表
内阁主领朝政,这本身就是畸形。

试问,内阁是什么?只不过是皇帝的贴身秘书而已。

内阁大学士是几品?五品小官而已。

他们凭什么主领朝政?

明朝大学士之尊,是以各部尚书衔而尊,非以大学士而尊。 ...

俺觉得这不是畸形,只不过是一种不完善的制度。

明朝一代,政治制度是不断修正的,总体来讲,也可以说是不断完善的,内阁大学士品级不重要,关键看权力。

明朝大学士之尊,是以各部尚书衔而尊,但纠其原因,就是内阁大学士品级太低,而绕行的一种方式。

明朝思想开明,皇权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出现君主立宪的可能性其实不小。

至于万历嘛,明君是谈不上的,昏君也有些过。

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皇帝。

世界不是什么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的。

[ 本帖最后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8-4-11 11:39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4-11 11:5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0:38 发表
明朝的体制是有问题,但偶不认为这个有问题的体制影响能有多大。你要说三权分立,明朝的大臣上奏——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皇帝下旨——内阁附属——六部执行岂不是更好?还有六科给事中可以驳回。

这就正是制度上的问题。

内阁是什么?不过是皇帝的贴身秘书而已。从制度上说,内阁就是皇帝,所谓内阁票拟,实质就是皇帝草诏。

司礼监是什么?也是皇帝的贴身秘书,从制度上将,司礼监本身就是和内阁同一性质,是叠床架屋的机构,它的批红,和内阁票拟性质相同,也是皇帝自己拟诏。

皇帝下旨,依旧是诏令出于皇帝。如此,则明朝体制就成了皇帝秘书甲草诏,秘书乙定稿,再由皇帝本人盖章发出。

如此一来,就让给事中们的审核非常困难了。唐朝门下省封驳,驳的是中书省,而此时明朝由于诏令出自皇帝自己,封驳就成了驳皇帝,这在操作上是很困难的。

何况,之所以内阁这个秘书机构主政,之所以又出现个司礼监票拟,说到底,都是皇帝本身的精力不足以应付六部事务,而产生的畸形事物而已。皇帝自己没有精力应对所有的政事,只有借重秘书,由此一来,则秘书权大,逐渐凌驾于政府机关之上,遂在明朝形成了小小的5品大学生主持朝政的奇怪现象。当然,让5品小官主政,这未免荒唐,所以明朝大学生都由六部尚书兼,但说到底,这不过是一个遮羞布而已。谁都无法否认明朝政府首脑只是5品小官的事实。

万历荒政,而明朝政府机器得以正常运转,这主要原因就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实质代替了皇帝职责,颇有点今天所谓“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的神韵。而并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明朝制度已经到了虚君的地步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4-11 12:0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明代能确立君主立宪确实有点幻想,万历后期表现出的很多思潮和形式,带有启发君主立宪的象征,但终究不是。不过皇帝殆政,客观上导致了分权,社会风气、言论、思想得以应运而起,勃发,却很值得一表。而且我们有没有用英日君主立宪的模式来强套明代的可能呢?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2:18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说到虚君,除了君主立宪,想在制度整体的架构上保证是很困难的。汉初真正实现了虚君,可到了孝武,该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我觉得这点跟皇帝个人的风格有关系。

至于说到明朝,说万历不上朝所以不管事所以是虚君我觉得是很不靠谱的。前提就有问题。明朝的好处是皇帝权力受到舆论的很大压力,无论是民间那,文官集团那,清议那。皇帝根本不可能冒着和整个文官集团作对的风险去推行自己的政策。甚至有时候对于民间的一些行为也不得不妥协。

什么君主立宪那资本主义那不过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中国按照明朝的历史正常发展下去未尝就不能发展出一套自己的东西。受别人的影响发展君主立宪倒还有可能,但是想要自发的形成这样一套制度我觉得未免自作多情。毕竟世界乃至欧洲也仅仅是只有英国一个国家自发的形成这套制度,别的国家说白了都是受到英国的影响。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4-11 12: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2:18 发表
说到虚君,除了君主立宪,想在制度整体的架构上保证是很困难的。汉初真正实现了虚君,可到了孝武,该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我觉得这点跟皇帝个人的风格有关系。

至于说到明朝,说万历不上朝所以不管事所以是虚君我觉得是很不靠谱的。前提就有问题。明朝的好处是皇帝权力受到舆论的很大压力,无论是民间那,文官集团那,清议那。皇帝根本不可能冒着和整个文官集团作对的风险去推行自己的政策。甚至有时候对于民间的一些行为也不得不妥协。

什么君主立宪那资本主义那不过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中国按照明朝的历史正常发展下去未尝就不能发展出一套自己的东西。受别人的影响发展君主立宪倒还有可能,但是想要自发的形成这样一套制度我觉得未免自作多情。毕竟世界乃至欧洲也仅仅是只有英国一个国家自发的形成这套制度,别的国家说白了都是受到英国的影响。

万历不上朝,但不是不管事,他也不能算是虚君。

明朝自万历年间就出现西学东浙,已经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明朝不但有工商为本的说法,而且对皇权也有质疑,这些都是很进步的东东,不能无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2:3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万历不上朝,但不是不管事,他也不能算是虚君。

明朝自万历年间就出现西学东浙,已经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明朝不但有工商为本的说法,而且对皇权也有质疑,这些都是很进步的东东,不能无视。

————————————————————————————————————————

西学东渐主要是科学,而不是制度层面,毕竟即使英国那时候也没有确立君主立宪

工商业为本对皇权的质疑也基本是明末士大夫自己形成的,尤其是对皇权的质疑,

是明朝遗民在反思明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所得出的结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嘻哈赵云
(子龙)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仁勇校尉
功绩 2
帖子 180
编号 76339
注册 2006-7-21
来自 湖南
家族 轩辕丐帮


发表于 2008-4-11 12: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个人比较倾向昏君的
历来对这个皇帝的争议还是挺大的
如果没有张居正为他铺平道路
他也几乎没什么作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4-11 12:45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2:32 发表
西学东渐主要是科学,而不是制度层面,毕竟即使英国那时候也没有确立君主立宪

工商业为本对皇权的质疑也基本是明末士大夫自己形成的,尤其是对皇权的质疑,

是明朝遗民在反思明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所得出的结论。

西学东浙不仅是科学,还有思想,制度的变化首先要建立思想开明的基础之上。英国难道是先出现了君主立宪,然后才出现相关的理论思想?


工商业为本与对皇权的质疑是外来的,就有可能发展成君主立宪,是明末士大夫自己形成的,就无可能?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2:5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西学东浙不仅是科学,还有思想,制度的变化首先要建立思想开明的基础之上。英国难道是先出现了君主立宪,然后才出现相关的理论思想?


工商业为本与对皇权的质疑是外来的,就有可能发展成君主立宪,是明末士大夫自己形成的,就无可能?

—————————————————————————————————————————

君主立宪涉及到很多权力分配问题,绝对不是英国偶然确立的。英国君主立宪最大的前提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我不认为中国能像英国那样自发的去形成所谓君主立宪,最多也就受英国影响之后再形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4-11 12:5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2:53 发表
西学东浙不仅是科学,还有思想,制度的变化首先要建立思想开明的基础之上。英国难道是先出现了君主立宪,然后才出现相关的理论思想?


工商业为本与对皇权的质疑是外来的,就有可能发展成君主立宪,是明末士 ...

要说大宪章那种性质的文件,南宋理学进一步完善的道统说,其约束帝王权力的效力也很高,而其创始可以追到韩愈
理宗以后,理学地位奠定,道统说可谓悬在帝王头顶上一柄利剑
但正如你说的,立宪君主制需要的是一个庞大的漫长的权力分割过程,很明显,中国虽然开始着进程但进展过于缓慢,而且没有实质进步。但要说像大宪章似的对帝王权力的制约,显然,道统的地位史学界并未完全有充分的评估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4-11 13:0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君主立宪涉及到很多权力分配问题,绝对不是英国偶然确立的。英国君主立宪最大的前提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我不认为中国能像英国那样自发的去形成所谓君主立宪,最多也就受英国影响之后再形成。
--------------
大宪章是正式实现了君主立宪,大宪章是权力争夺战之后的产物,这一切离不开两个条作,一个是思想,一个是实力。

明朝后期,这两个条件都开始形成。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3: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说威胁皇权的集团。明朝是文官集团,欧洲是贵族领主集团。明朝的文官集团有点像欧洲的新贵族带有一点资产阶级性质。杜车别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就是明末的文官大多出身商人家庭或者当官之后有家人在经商。这就可以很明确的解释为什么那帮子文官要搞海禁免商税了,搞海禁实际就是使国家没办法对海洋贸易收税,都成了走私了嘛!而相应的武官集团大多都是世袭的在某些方面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有人也说明末的文武矛盾实际上也有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的性质。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3:1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要说工商业为本大概也有士大夫自己经商这个因素在里面吧!明朝文官工资低,想要贴补家用光靠贪污恐怕是不够的,经商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天涯明月刀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镇北将军
功绩 35
帖子 3454
编号 88518
注册 2006-10-24


发表于 2008-4-11 13:47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明代海禁是文官提出的?为什么禁海?劳驾,拿出你的史料证实一下,禁海是因为明末的文官大多出身商人家庭或者当官之后有家人在经商。

隆庆年间开海,又是如何一回事?

胡宗宪,涂泽民为什么开海?

与什么明末的文官家庭经商有什么关系?

还有明末的文官大多出身商人家庭或者当官之后有家人在经商。

明末的文官大多出身商人家庭或者当官之后有家人在经商,这个,对不起,也请拿出史料。据俺所知,当官之后,有家人在经商,这很正常,但官员们主要成份还是地主。

明朝文官工资低不假,但靠经商收入作为主要解决经济问题,这个俺也是头一次听说,麻烦你拿出史料来。

是徐阶、高拱贪污的钱不够用,不得不靠经商来维持呢,还是张居正?还是什么申时行,张四维?或是夏言?还是海瑞?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4-11 13: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2:18 发表
说到虚君,除了君主立宪,想在制度整体的架构上保证是很困难的。汉初真正实现了虚君,可到了孝武,该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我觉得这点跟皇帝个人的风格有关系。

至于说到明朝,说万历不上朝所以不管事所以是虚君我觉得是很不靠谱的。前提就有问题。明朝的好处是皇帝权力受到舆论的很大压力,无论是民间那,文官集团那,清议那。皇帝根本不可能冒着和整个文官集团作对的风险去推行自己的政策。甚至有时候对于民间的一些行为也不得不妥协。

其实,说到虚君,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虚君。汉初只是崇尚黄老,因此政府上下都玩“无为”而已,离虚君还差点。

偶并不很认同、也从不追求啥子“虚君”,偶只是希望看到有一种制度,能够制约皇帝而已。

看来看去,能够对皇帝进行制约的制度,唯有唐朝。

说“明朝的好处是皇帝权力受到舆论的很大压力”,这点偶很认同。其实不止是明朝,在中国,皇帝历来受到清议的牵制,只要不是昏倒底的昏君,在这个问题上总是有顾虑的。但可惜这仅仅只是舆论的制约,而非制度。

说“万历”虚君,这偶也非常不认同,这是只一些其他人的论调。如同偶前面所说的,你皇帝不管事了,可管事的还是你的秘书,从行政制度上说,皇帝秘书管事就是皇帝自己管事,如此一来,虚了个P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zfxweng

Rank: 3Rank: 3Rank: 3
组别 士兵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40
编号 86617
注册 2006-10-9


发表于 2008-4-11 14:34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天涯明月刀 于 2008-4-11 13:47 发表
明代海禁是文官提出的?为什么禁海?劳驾,拿出你的史料证实一下,禁海是因为明末的文官大多出身商人家庭或者当官之后有家人在经商。

隆庆年间开海,又是如何一回事?

胡宗宪,涂泽民为什么开海?

与什 ...

你的问题还真多。我说的不是明初的。隆庆开关之后崇祯年间撤过海关不是海禁是什么。所谓的开海还不是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需要使走私合法化收收海税。明末的文官和海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搞海禁正好就使国家不能对海商征税。

关于明朝的文官经商你看以看看杜车别的那篇文章,里面有很多例子。

[ 本帖最后由 zfxweng 于 2008-4-11 14:36 编辑 ]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7 11:50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8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