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我想不是没人评,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我看了各位大大们的回复,自己又思索良久,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是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假设诸葛亮是第一.在此前提下个人感觉第二应该是郭嘉,本来想说是庞统,但是他虽然和孔明齐名,但是他比上孔明就好象是南慕容比上了北乔峰,因此将其排除在外.而之所以想到郭嘉是因为曹操赤壁失利后,客观的评价了一句话:若吾有奉孝在,不至有今日之败!曹操生平为人客观,以当时所处的时代来看,他是比较客观的人,而且本身也很有智慧,又见识过孔明和奉孝两个人的所为,所以他的评价有可取性,综上所诉,可见奉孝可谓不在孔明之下,而之所以排第二是因为死的太早...残念...真想看看他和孔明斗智!
第三和第四我觉得应该是司马懿和姜维.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至少他们两个人都有识破过孔明的计谋一次,要知道连公谨如此俊才都被孔明玩弄于股掌之间,可见要胜孔明哪怕一次也是不容易的.而之所以仲达第三,伯约第四是因为仲达善终而伯约惨死,此中奥妙即分出高下矣.
第五六七依次是庞统,徐庶,周瑜.赤壁一战,视曹操手下一群谋士如无物,又是连环计又是苦肉计,一把火烧掉南京大屠杀两倍余的曹兵,曹操手下一班谋士经历此败,在曹操祭郭嘉的时候惧面如死灰.而之所以元直在士元之后是因为士元给了他一条逃生的计策免于受到赤壁之火的牵连,此即高下立判.公谨垫底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性格.夫智者,窃以为应心平气和,内能容物方可容于世,故也.
第八和第九,贾诩和荀域(不好意思,打不出那字)则当仁不让.两人均对曹操进言了曹操对袁绍的四胜,文若提出的是度胜,谋胜,武胜,德胜;文和提出的是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其余多次谋略两人都难判高下.然文和著名的那次----精兵追退军,必败;败卒击胜兵必克----言论实为金玉良言,不得不拜服.且文和寿七十七,而文若年五十即早逝了.一说是不识时务,俗话说就是没看孟德的脸色,结果被孟德鸩杀之.以此判出高下.
第十...这第十想了半天不知道排谁好...哦对了,怎么把我们的邓艾给忘了,其实他应该插在姜维之前.什么?你问我原因?回去再翻翻三国志看看是谁把蜀国灭了,把伯约逼上诈降的绝路的,是我们骄傲的士载.
所以这名次就要改变一下了,整理出来的顺序是:
一.诸葛亮 字孔明
二.郭嘉 字奉孝
三.司马懿 字仲达
四.邓艾 字士载
五.姜维 字伯约
六.庞统 字士元
七.徐庶 字元直
八.周瑜 字公瑾
九.贾诩 字文和
十.荀域 字文若
这排名是按照孔明第一的大前提然后以"三国志"为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为次要参考,加以比较所得出结论,其中可能有偏差及遗漏,仅供各位同好者作为茶前饭后之聊资.并且希望各位大大们点评指教,以得出最为客观,也最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十大军师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