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佛, 交流贴
性别:男-离线 无弦琴
(什么好呢?)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1
帖子 1379
编号 66861
注册 2006-4-23


发表于 2008-10-25 09: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心中有佛便是个佛,若多说多想反而有时会虚妄了,看过太多的信佛者吵来吵去,其实很难有什么可说的。
我觉得能守住一善,摒除众恶,尽力而为,就是我眼中的佛道了。
先得学会做人,学会为他人着想。
一个诚字,一个信字。

我妈妈信佛,她说不求诸般计较,只要一念之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无弦琴
(什么好呢?)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组别 校尉
级别 左将军
好贴 1
功绩 21
帖子 1379
编号 66861
注册 2006-4-23


发表于 2008-10-25 10: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Q
戒能多守就多守啊

现在看来,最难守的是妄语!!
不是常听大家说:我没说过谎话就是最大的谎话吗?

还有一个问题,宗教冲突造成的惨剧,伊斯兰教那边大家打来打去的灾难,怎么说。

佛教,佛教,“佛”在当初,真的希望有这么个“教”吗?

唉……还是怀疑,现在人就是容易怀疑……
心里念一个“诚”字,退散,去学习。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普劝众生专修念佛法门耳根圆通
十方薄伽凡,一门涅盘路
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再劝众生广修楞严,必得现在、未来百万千万亿利益,直到成就菩提。
此乃十方诸佛宣说,万卷经藏记载,决定不谬!
南无阿弥陀佛!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及注解


http://www.hhfg.org/fjyj/f24.html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佛陀与大梵天主的对话
  
  --自《大悲经-梵天品》
  
  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信奉的是一个主神(古印度婆罗门成其为大梵天),所不同的是上帝的代言人(先知)和教言略不同。
  
  到底谁是真正的世界之主?
  
  对于这个提问,答案是千变万化的。绝大多数都会说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包括鬼、神、人类、动物等等也都是他们创造的。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是这样吗?那么,同样作为上帝的子民,为什么我们的命运、相貌、健康等等会因人而异呢?为什么大地山川区别那么大呢?为什么这个地球会有那么多的天灾人祸呢?如果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大家都生活得很愉快呢?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创造的生灵和事务能够和睦相处呢?等等诸多疑问让我们不得不试图擦亮自己的眼睛,想了解得更加清楚!更加明白。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佛祖就这些问题就与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有有一番精彩的对话。揭示了这些种种疑问的绝对真理。
  
  佛祖从世界的生成与毁灭,日月星辰的运转,山河大地、树木丛林、动物的形成与命运。众生(包括人类)的相貌、命运、健康、苦恼等等种种悬殊和不平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总结,令号称世界之主的大梵天王不得不心服口服地纠正了错误的观点。
  
  这其中的道理究竟如何?佛祖又是如何用事实说话让大梵天王心服口服的呢?我们不妨暂时抛开成见,去仔细聆听佛祖与大梵天王之间的对话。
  
  
  《佛陀与梵天的对话》
  
  光亮简述
  
  世尊涅盘之夜,为了能再见到世尊的面,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来到人间,到了佛所顶礼后对佛说道:“希望世尊教我如何修行?云何而住。”
  
  世尊即问大梵天王:“梵天,你是否曾经说过我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主人,一切众生都不如我,我胜过一切众生。天下万物和众生都是我创造作的,都是我化现的吗?”
  
  大梵天王回答说:“是。世尊。我是这么说的。”
  
  世尊又反问道:“梵天,你又是谁创造的呢?又是谁变现的呢?”
  
  梵天默然无语,回答不上来。
  
  世尊又问道:“当那三千大千世界整个被劫火焚烧,一片火海。这也是你创作的吗?也是你化现的吗?”
  
  梵天回答说:“世尊。这不是我创作的,也不是我化现的”。
  
  佛又言道:“梵天,这山河大地依水聚住,水依风住,风依虚空。这大地厚度达六百八十万由旬,不裂不散。梵天,这也是你创造作的吗?也是你化现的吗?”
  
  梵天回答说:“不是的。世尊”。
  
  佛又问道:“在这三千大千世界里,有百亿个太阳和月亮,他们都按照各自的轨迹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梵天,这也是你创作的吗?也是你化现的吗?
  
  “不是。世尊”。
  
  “有时候,日月天子都不在各自的宫殿,宫殿空虚。梵天,这也是你创作的吗?也是你化现的吗?”
  
  “不是的。世尊”。
  
  “这春、夏、秋、冬四大时节也是你创作的吗?也是你化现的吗?”
  
  “不是。世尊”。
  
  “那些水镜、苏油、摩尼、颇梨、以及其它净器所显现的种种色相像,像那些大地、山河、树林、园苑、宫殿、舍宅、村落、城市、骆驼、毛驴、大象、马匹、獐、鹿、飞鸟、走兽、太阳、月亮、星宿、罗汉、独觉、菩萨、佛、帝释、梵天、人类、非人等种种色像,都你创作的吗?都是你化现的吗?是你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那些山崖深谷,大小诸鼓、歌舞游戏、獐鹿、飞鸟、野兽、人类、非人等发出的种种声音。梵天,这些也是你创作的吗?是你化现的吗?是你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这些众生在睡梦中见到的种种景象,听到的种种声音,闻到的种种香气,品尝到的种种美味,体验到种种感觉,知道的种种方法,作各种各样的游戏,种种的啼哭,呻吟和恐怖害惧,痛苦和快乐等诸多感受。这也是你创造的吗?也是你化现的吗?也是你增加的吗?”
  
  “不是。世尊”。
  
  “一切众生(包括人类)的恐怖,畏惧、痛苦、关切、恼怒、杀害,那些众生害怕的洪水、大火、利刀、大风、山崖、河岸、毒药、恶兽、仇人、鬼神等种种加害,这也是你创作的吗?也是你变现的吗?也是你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众生所有的种种疾病,那些风冷热病以及其它种种病状,新陈代谢,身体各大部位的不协调,若他以前所作的种种业报引起的身体各大部位的种种病痛,还有那众生的各种种样的因病引起的种种苦恼。梵天,这也是你创作的吗?也是你所化现的吗?也是你所增加的吗?”
  
  “不是,世尊”。
  
  “众生所遇到的所有旷野,盗贼,水灾种种灾难。或者劫中出现的刀兵劫,瘟疫劫,以及饥荒劫。梵天,这些也是你所创作的吗?是你所化现的吗?是你所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众生所遇到的父、母、兄、弟、姐、妹、宗亲、妻、子、好朋友离别之苦,这也是你创作的吗?也是你化现的吗?也是你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众生所作的种种恶业,像那些贩卖牲口、酿酒、紫矿、押油之具,或者到大海或者山川旷野旅游,或者是那些神仙方术及其它占卦算命之法。梵天,这些也是你创作的吗?也是你化现的吗?也是你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众生所作的种种业道,因为这些业的原因,遭受往生于人,天,或者堕于地狱、饿鬼、畜生的报应,众生因为身体、意念、口舌所作的善行恶行,以及世间的十恶业道,对待其它众生毫无慈爱之心,经常去伤害迫害他们,因堕落恶道的十种条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邪见)这些都是你创作的吗?是你所化现的吗?是你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众生所遭受的种种痛苦,那些被斩首、砍断手脚、害掉鼻子耳朵、被节节支解、被下油锅、被火烧、被种种兵器伤害,被关押牢狱、打架斗殴,等等都是你创作的吗?是你化现的吗?是你所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众生所作的淫欲邪行、或淫、母、女、姐妹、比丘尼以及其它恶业,这些也是你创作的吗,是你化现的吗?是你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众生所作的种种杀害,比如,厌史、起尸、咒术、方药,被鬼魅迷惑著身以及其它种种恶业方便造成对方断送生命的因缘,这也是你所创作的吗?是你所化现的吗?是你所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世间所有的生、老、病、死、忧愁、悲伤、苦恼、无常、尽法、变挨法对所有人无所顾忌,能使一切喜欢的种种之物烟消云散,败坏离别,这一切也是你创作的吗?是你所化现的吗?是你所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众生被贪念,嗔恚,愚痴等其种种苦恼所缠博,因为这些原因,让那些众生坚着嗔怒,心被迷惑,造下无量种种业行,梵天,这也是你创作的吗?也是你化现的吗?也是你所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那地狱、畜生、饿鬼三恶趣中因为种种事而饱受折磨苦恼的众生。梵天,这也是你所创作的吗?是你所化现的吗?是你所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所有众生因为无知,被爱牵引,辗转反侧于五道之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始终难知,忽而作人、忽而上天、忽而作魔、忽而作梵王、沙门、婆罗门,这个世间如乱麻缠博,在五道中常轮回辗转,彼此往来,不知跳出轮回,梵天,这也是你创作的吗?是你化现的吗?是你增加的吗?”
  
  “不是的。世尊。”
  
  “那你为什么要说这些众生和世界是你创作的?是你化现的?是你增加的呢?”
  
  梵王回答说:“世尊,我因为缺少智慧,邪见未断,心颠倒的缘故。世尊常常说法,我也不来听受,所以才有这些说法。如今我请教世尊,这一切世界,是谁创造的?是谁化现的?”
  
  世尊说道:“所有的世界和一切众生都是业力所作,业力化现的。为什么呢?梵天,因为无知才会有行,因为有行才会有识,有识则生名色,有名色才有六入(眼耳鼻舌身意),有六入才会有触,有触则有受,有受则有爱,有爱则取,有取则有,有有则生,有生则有老病、死、忧悲苦恼,所以才有大苦聚集。梵天。无明灭,所有苦恼也就自动消失,根本就没有原作者,也没有安置者。唯有业有法,和合因缘就会有众生,如果能远离这些业力,法和合,这个人也就远离生死流转。”
  
  “梵天,如果在这世间业力尽,烦恼尽,苦尽苦息,如是出离,是名得于寂定涅盘。到底怎样才能得到涅盘呢?业力已尽,烦恼远离,苦息已灭。这种种方法,都是诸佛威神力故,诸佛所加故有。为什么呢?若非诸佛出世宣说,哪里能听到这些方法呢?梵天,正是诸佛出世宣说,才会知道这些寂定甚深难觉光明法门。如果这些众生,听到生从生而得解脱。听到老、病、死、忧、悲、苦恼等法,则会相应而得到解脱。梵天,是故诸佛现作是加。梵天,诸佛常作如下开示:所有有为之法,犹如光影,时刻都处在无常,无定,不究竟的状态中,会消失,会变动,就算诸佛灭度之后,正法隐没,也都是这样。有智慧的人明了万事万物都处在无常变易之中,就是那山河日月星宿,满天宫殿,诸王都城村落树林一切可爱之物生已还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明了这些道理之后心生厌离出家精进修行,得到相应果位乃至得到无上菩提。”
  
  “梵天,你应当知道这三千大千世界既非你的刹土,也不是外道六师刹土,这都是我等诸佛的世界。我过去在这里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修菩萨行,在无量阿僧祇诸如来处种无量善根,严守禁戒,苦修梵行,以及修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难行苦行,才摄受这佛土修治令净。我根据众生根器而说相应法门而得度者,你们都是有感我无上誓属力的原因才会生到这佛土,听我说法,即皈依我,不再皈依其他外道。”
  
  这位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如梦初醒,于如来所生希有心,诸佛希有,才会有无量不可思议无尽境界,大梵天王即时皈依为佛弟子。
  
  世尊又说道:“这三千大千世界是我佛国土,今天我把它托付给你,你应当作弘法之人,莫作灭法人也。后当有弥勒菩萨在此成佛,广度无量无边众生,你现在随顺于我,也应当随顺于弥勒佛。”
  
  这位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即时在圣法中深得正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学佛诫181条
此文混杂着佛学和生活禅的知见,不过作为入门还是不错的.  
  
  一、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
放不下。
  四、      好好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      不宽恕众心,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      学佛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有听到过是非。

  九、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
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
是永恒的。
  十六、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      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      你什么时候放心,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十一、      内心没有分别,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十二、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
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十三、      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十四、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
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十五、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十六、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是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十七、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十八、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
自己。
  二十九、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
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十一、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顺。

  三十二、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
改变他,那样子你会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十三、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十四、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十五、      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众生。
  三十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十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十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都要千句话。
  三十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央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十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
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十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十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十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十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
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十六、请你用慈善的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十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十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十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烦恼呢?
  五十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
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   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十二、这个世界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十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十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人
都没有脚。
  五十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十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十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
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十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十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 惜生命,不了解
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十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十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十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六十四、当你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十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十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十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
是一种布施。
  六十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十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十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十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错
误的。
  七十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
心的。
  七十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十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
自然香。
  七十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十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十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十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十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
会不平凡。
  八十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十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十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痛苦的。
  八十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十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
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十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十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十九、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
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
批评的。
  九十、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 在就布施给真正
需要的人呢?
  九十一、
  九十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十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十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十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十六、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复。
  九十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十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十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了。
  一0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
自己。
  一0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
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一0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
什么事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一0四、当你的错位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
缺点。
  一0五、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一0六、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0七、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一0八、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0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一一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一一二、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一二三、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正。
  一一五、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己,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一一六、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
别人的大恩。  
  一一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一一八、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一二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二一、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
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自己去掌握。
  一二二、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一二三、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己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二四、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
办?
  一二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分  
  一二八、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亡的观念。
  一二九、所有的痛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三0、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俊马,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 精力,也不会成为佛。
  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
的。
  一三二、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现他的优点好处,你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
真是太少了。
  一三三、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一三四、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
的了。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
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一试看,很管用的。
  一三六、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气,不要欺骗自己。
  一三七、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一三八、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是也要隐藏几分,这叫做涵养。
  一三九、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一四0、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四一、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一四二、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是禁不起考验的人。
  一四三、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一四四、坏孩子,父母四比较操心,所以对于罪业愈深的众生,我们更应该特别宽恕他
怜悯他,而不应该远离他,舍弃他。
  一四五、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一四六、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的。
  一四七、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
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们智慧业只能迈到某种程度而
已。
  一四八、人家怕你,并不是一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一种辱。
  一四九、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一五0、不要刻意去曲解别人的善意,你应该往好的地方想。
  一五一、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一五二、我的财富,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一五三、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学会随缘放下,否则就会?便秘。
  一五四。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得比较烦恼。
  一五五、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
了。
  一五六、看别人很容易,要摆平自己却困难。
  一五七、人类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敢承担圣人的心。
  一五八、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别人的扭曲与是非。
  一五九、如果你准备结婚的话,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学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对
方的缺点,世界上没有绝对幸福圆满的婚姻,幸福只是来自于无限的容忍与互相尊重】
  一六0、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己经不是
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
经家
  破人亡。
  一六一、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一六二、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他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
公平的审判官。
  一六三、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
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一六四、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然控制现在。
  一六五、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
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一六六、当你明天开始生活的时候,有人跟你争执,你就让他赢,这个赢跟输,都只是
文字的观念罢了。当你让对方赢,你并没有损失什么,所谓的赢,他又赢到什么?所谓的输,
你又输到什么?失去什么呢?
  一六七、我们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费在文字语言的捉摸上。
  一六八、你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委屈,你应该要想,他对我这样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修
行的功夫。
  一六九、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
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静的心。
  一七0、与任何人接触时,要常常问自己,我有什么对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
以个人的道德、学问和修持的力量,来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债。
  一七一、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各生各劫的事。
  一七二、信佛、学佛,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一切苦海中的众生。
  一七三、佛不渡无缘的人,不能渡的人,我们就把他当做菩萨来看。
  一七四、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
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一七五、一般人在遇到对方的权势大、财富大、气力大,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
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负了你,对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够
的力量对付他,而你都能容忍他,认为他的本性和我一样,只是一时糊涂,或在恶劣的环境
中受到熏染罢了。你不必与他计较,能在这样的情况及心境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一七六、如果我们放眼从累生历劫去看,那么一切的众生;谁不曾做过我的仇敌冤家?
如果就有恩,个个与我有恩,如果说有冤,个个与我有冤,这样子我们还有什么恩冤亲疏之
别呢?再说智慧愚笨来说,人人有聪明的时候,也有愚痴的时候,聪明的人可能变愚痴,愚
痴的人也可能变聪明,最坏的人,也曾做过许多好事,而且不会永远坏;好人也曾做过许多
坏事,将来也不一定会好,如此我们反复思索,所谓的冤家,贤愚,这许多差别的概念,自
然就会渐渐淡了。这绝对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坏,而是要将我们开始以来的偏私差别之
见,以一视同仁的平等观念罢了。
  一七七、世界原来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执著,万物皆为
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一七八、宁可自己在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一九九、当你用烦恼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业会变得丑陋可恨。

  一八0、欲为诸佛应学,先做众生马牛。
  一八一、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不如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
这一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只有足够的修养才是一个合格的佛教徒。
任何宗教、任何信仰都不应该违背这个原则。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大悲咒,是观世音萻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其中一字一句都包含著正等正觉的真实工夫,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本咒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的主要部份,共有八十四句。其详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神咒。」其得名的由来是:有一次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是神咒,有种种名:一名广大圆满、一名无碍大悲、一名救苦陀罗尼、一名延寿陀罗尼、一名灭恶趣陀罗尼、一名破恶业障陀罗尼、一名满愿陀罗尼、一名随心自在陀罗尼、一名速超十地陀罗尼。」它的被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因由是:有一次他曾经在千光王静住如来住所时,静住如来特为了他说了「广大圆满无碍大悲陀罗尼」,并且对他说:「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据经的记载:当时观世音菩萨听了此咒后,即由初地证至第八地--不动地。於是发出誓愿说:「设我当来之世能利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如此发愿后,果真顿时身生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亦都放出无量光明,遍照十方的无边世界。至于本咒所以有种种异名,释尊曾经告诉阿难说:这是起因於观音菩萨的宏愿。菩萨曾在世尊处发誓说:「设若诸人天诚心念我名者,亦应念本师阿弥陀如来名,然后诵此陀罗尼神咒。如一夜能持诵五遍,则能除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即於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接引,并且随其所愿往生诸佛国土。设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十五种善生,不受十五种恶死。」因此大悲咒,不但能除一切灾难以及诸恶病苦,且能成就一切善法远离一切怖畏,所以我们应以十分虔敬的信心与清挣心去受持它,方能契合菩萨的大悲心,获得无上的利益。沉沦在三界五趣众生,果能经常持诵大悲咒,不但能治一切心病与身病,且能由此超脱生死轮回,愿众生齐诵本咒,同证佛果。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
  南无阿俐耶婆卢羯帝
  烁钵呐耶菩提萨陀婆耶
  摩诃萨陀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谙
  萨皤呐罚曳数怛那怛写
  南无悉吉俐陀
  伊蒙阿俐耶婆卢吉帝室佛呐
  愣驮婆南无那呐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
  输朋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
  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
  阿婆卢醯卢迦帝
  迦罗帝夷醯俐
  摩诃菩提萨陀萨婆萨婆
  摩呐摩呐摩醯摩醯俐驮孕
  俱卢俱卢羯蒙
  度卢度卢罚奢耶帝摩诃罚奢耶帝
  陀呐陀呐地俐尼
  室佛呐耶遮呐遮呐
  摩么罚摩呐穆帝隶
  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呐参
  佛呐舍利罚沙罚参佛呐舍耶
  呼罗呼罗摩呐呼罗呼罗醯利
  娑呐娑呐悉俐悉俐
  苏罗苏罗菩提夜
  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
  弥帝俐夜那呐谨墀地利
  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
  悉陀夜娑婆诃
  摩诃悉陀夜娑婆诃
  悉陀喻艺室皤呐耶娑婆诃
  那呐谨墀娑婆诃
  摩呐那呐娑婆诃悉呐僧
  阿穆怯耶娑婆诃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
  者吉呐阿悉陀夜娑婆诃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诃那呐谨墀皤伽呐耶娑婆诃
  摩婆利胜羯呐夜娑婆诃.
  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南无阿俐耶
  婆罗吉帝烁皤呐夜娑婆诃
  谙悉殿都
  漫多呐跋陀耶娑婆诃
  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
  南无阿俐耶婆卢羯帝
  烁钵呐耶菩提萨陀婆耶
  摩诃萨陀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谙
  萨皤呐罚曳数怛那怛写
  南无悉吉俐陀
  伊蒙阿俐耶婆卢吉帝室佛呐
  愣驮婆南无那呐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
  输朋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
  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
  阿婆卢醯卢迦帝
  迦罗帝夷醯俐
  摩诃菩提萨陀萨婆萨婆
  摩呐摩呐摩醯摩醯俐驮孕
  俱卢俱卢羯蒙
  度卢度卢罚奢耶帝摩诃罚奢耶帝
  陀呐陀呐地俐尼
  室佛呐耶遮呐遮呐
  摩么罚摩呐穆帝隶
  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呐参
  佛呐舍利罚沙罚参佛呐舍耶
  呼罗呼罗摩呐呼罗卢呼罗醯利
  娑呐娑呐悉俐悉俐
  苏罗苏罗菩提夜
  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
  弥帝俐夜那呐谨墀地利
  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
  悉陀夜娑婆诃
  摩诃悉陀夜娑婆诃
  悉陀喻艺室皤呐耶娑婆诃
  那呐谨墀娑婆诃
  摩呐那呐娑婆诃悉呐僧
  阿穆怯耶娑婆诃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
  者吉呐阿悉陀夜娑婆诃
  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
  那呐谨墀皤伽呐耶娑婆诃
  摩婆利胜羯呐夜娑婆诃.
  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南无阿俐耶
  婆罗吉帝烁皤呐夜娑婆诃
  谙悉殿都
  漫多呐跋陀耶娑婆诃
  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
  南无阿俐耶婆卢羯帝
  烁钵呐耶菩提萨陀婆耶
  摩诃萨陀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谙
  萨皤呐罚曳数怛那怛写
  南无悉吉俐陀
  伊蒙阿俐耶婆卢吉帝室佛呐
  愣驮婆南无那呐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
  输朋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
  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
  阿婆卢醯卢迦帝
  迦罗帝夷醯俐
  摩诃菩提萨陀萨婆萨婆
  摩呐摩呐摩醯摩醯俐驮孕
  俱卢俱卢羯蒙
  度卢度卢罚奢耶帝摩诃罚奢耶帝
  陀呐陀呐地俐尼
  室佛呐耶遮呐遮呐
  摩么罚摩呐穆帝隶
  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呐参
  佛呐舍利罚沙罚参佛呐舍耶
  呼罗呼罗摩呐呼罗呼罗醯利
  娑呐娑呐悉俐悉俐
  苏罗苏罗菩提夜
  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
  弥帝俐夜那呐谨墀地利
  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
  悉陀夜娑婆诃
  摩诃悉陀夜娑婆诃
  悉陀喻艺室皤呐耶娑婆诃
  那呐谨墀娑婆诃
  摩呐那呐娑婆诃悉呐僧
  阿穆怯耶娑婆诃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
  者吉呐阿悉陀夜娑婆诃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诃那呐谨墀皤伽呐耶娑婆诃
  摩婆利胜羯呐夜娑婆诃
  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南无阿俐耶
  婆罗吉帝烁皤呐夜娑婆诃
  谙悉殿都
  漫多呐跋陀耶娑婆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梵名Maha^ka^run!ikacitta -dha^ran!i^ 。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亦即说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内证功德之根本咒。
  本咒文有多种翻译,其章句亦依各经而异,如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智通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菩提流志译)所载为九十四句;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金刚智译)为一一三句;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卷下(不空译)为四十句,并谓诵此咒可得息灾、增益、降伏、敬爱钩召等四种成就;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不空译)所载则有八十二句。[敕修百丈清规卷上祝厘章、禅林象器笺经录门]
  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唯除不善及不至诚。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罗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罗愣驮婆.南无、那罗谨墀.醯利摩诃、皤哆沙咩.萨婆阿他、豆输朋,阿逝孕,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摩罚特豆.怛侄他.唵,阿婆卢醯.卢迦帝.迦罗帝.夷醯唎.摩诃菩提萨埵,萨婆萨婆.摩罗摩罗,摩醯摩醯、唎驮孕.俱卢俱卢、羯蒙.度卢度卢、罚阇耶帝.摩诃罚阇耶帝.陀罗陀罗.地唎尼.室佛罗耶.遮罗遮罗.摩么罚摩罗.穆帝隶.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罗参、佛罗舍利.罚沙罚参.佛罗舍耶.呼嚧呼嚧摩罗.呼嚧呼嚧醯利.娑罗娑罗,悉唎悉唎.苏嚧苏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驮夜、菩驮夜.弥帝唎夜.那罗谨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诃.悉陀夜.娑婆诃.摩诃悉陀夜.娑婆诃.悉陀喻艺.室皤罗耶.娑婆诃.那罗谨墀.娑婆诃.摩罗那罗.娑婆诃.悉罗僧、阿穆佉耶,娑婆诃.娑婆摩诃、阿悉陀夜.娑婆诃.者吉罗、阿悉陀夜.娑婆诃.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诃.那罗谨墀、皤伽罗耶.娑婆诃.摩婆利、胜羯罗夜.娑婆诃.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嚧吉帝.烁皤罗夜.娑婆诃.唵,悉殿都.漫多罗.跋陀耶,娑婆诃.
  观世音菩萨说此咒已,大地六变震动,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诵此陀罗尼者,当知是人:
  (1)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爱惜故,
  (2)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
  (3)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
  (4)是妙法藏,普摄一切陀罗尼门故,
  (5)是禅定藏,百千三昧常现前故,
  (6)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
  (7)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
  (8)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
  (9)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
  (10)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
  (11)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医疗众生病故,
  (12)是神通藏,游诸佛土得自在故,可见此咒功德,赞不可尽。
  诵此陀罗尼者,现生能得十大利益:
  (1)能得安乐,
  (2)除一切病,
  (3)延年益寿,
  (4)常得富饶,
  (5)灭一切恶业重罪,
  (6)永离障难,
  (7)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
  (8)远离一切诸怖畏,
  (9)成就一切诸善根,
  (10)临命终时,任何佛土,随愿得生。
  诵此陀罗尼者,得十五种善生:
  (1)所生之处,常逢善王,
  (2)常生善国,
  (3)常值好时,
  (4)常逢善友,
  (5)身根常得具足,
  (6)道心纯熟,
  (7)不犯净戒,
  (8)所有眷属,恩义和顺,
  (9)资具财食,常得丰足,
  (10)恒得他人,恭敬护持,
  (11)所有财宝,无他劫夺,
  (12)意欲所求,皆悉称遂,
  (13)龙天善神,恒常护卫,
  (14)所生之处,见佛闻法,
  (15)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诵此陀罗尼者,不受十五种恶死:
  (1)不为饥饿困苦死,
  (2)不为枷系杖击死,
  (3)不为冤家仇对死,
  (4)不为军阵相杀死,
  (5)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
  (6)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
  (7)不为水火焚漂死,
  (8)不为毒药所中死,
  (9)不为蛊害死,
  (10)不为狂乱失念死,
  (11)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
  (12)不为恶人魔魅死,
  (13)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
  (14)不为恶病缠身死,
  (15)不为非分自害死。
  诵此陀罗尼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若在山野诵经坐禅,如有山精魑魅鬼神恼乱,诵此咒一遍,诸鬼魔悉皆被缚。如法诵持者,观音菩萨,一切善神,金刚密迹,常随护卫,不离其侧。 此外,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则谓,若诵此咒一百零八遍者,则一切烦恼罪障,乃至五逆等重罪,悉皆消弭,而得身口意之清净。于今之密宗、禅宗等显密宗派均极重视诵持此咒。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凡持诵是咒者.不拘宰官士庶.男妇老幼道士僧尼.当守戒律.竭忠于君.孝养父母.不杀不盗.不淫不妬.不嗔不恨.不骄不诈.不绮言妄语.不恶口毒舌.尊重是咒.敬而信之.如获至宝.自然所求如意.所愿遂心.功德不可思议.一凡持诵是咒者.先念经中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云云.再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十声.欲求某事.即观想图中某手眼宝相.至心持诵.虔诚拜祷.无不响应.一凡持诵是经者.必须庵观寺院之内.广设坛场.作种种布施供养.洁净身心.焚修叩礼.乃为尽善.次则家庭静室.洒扫严洁.焚香供养.方可诵持.又或力不从心.即望空一香.按日持诵.但办诚心.自得孚感之应.甚至舟车鞍马.旅舍市尘.不及焚香.无由礼拜之处.只于每日清晨盥洗之后.至心望空虔诵五遍.勿令间断.大悲威神之力.亦无有不感应者.一凡持诵是咒者.当悟经中所云.广宣流布.莫令断绝二句.或印施.或抄写.或口授.务令此咒普为流传.辗转济度.功德无量.一持此神妙大陀罗尼之人.必由夙世已曾供养诸佛.广植善根.始能信心受持.是人功德.已无量无边.获福亦不可思议.但始勤终怠.修行人所忌.怀不信心.罪业更深.经云.于咒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普愿同志善友.信心坚固.善果圆成.实厚望焉.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1、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大神咒而拥护之:‘南无勃陀瞿那迷。南无达摩莫诃低。南无僧伽多夜泥。底哩部毕咄檐纳摩。’功德:诵此咒灭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灾,若诵一遍,礼佛一拜,如是日别三时诵咒礼佛,未来之世所受身处,当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报。2、月光菩萨亦复为诸行人,说陀罗尼咒而拥护之:‘深低帝屠苏吒。阿若蜜帝乌都吒。深耆吒。波赖帝。耶弥若吒乌都吒。拘罗帝耆摩吒。沙婆诃。’功德: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咒索,痛处系,此咒乃是过去四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今亦说,为诸行人作拥护故、除一切障难故、除一切病痛故、成就一切诸善法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3、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一切患苦萦身者,以此陀罗尼治之,无有不差者。4、此大神咒,咒干枯树,尚得生枝柯华果,何况有情有识众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无是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自大的人有救,不自信的人没救。
人类是万物的灵长,人并比神低贱。
人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一个人认识不到自己的力量,那么他永远悟不了道,连最基本的“神”也成不了的。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诸法唯心造,心做正法,邪法也能成正法。
心做邪法,正法也能成邪法!
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阿陀那识甚微细,一起种子如瀑流。
佛于凡夫不开演,因为害怕凡夫将这种境界执为“真我”,落入邪见。
修到一定程度得人往往会有烦恼越来越重的情况,其实这就是佛菩萨为你翻开一些“种子”,为你“开演'阿陀那识的冰山一角,这时就是修行要上一个新台阶的阶段,一定要皈依佛菩萨,全心念佛,几天后,烦恼消散,心性见光,你的生命境界就达到了新的高度,那种喜悦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
但如果当烦恼来临时,你执着”烦恼“为'我”,那么就很难进步。
禅宗所谓大彻大悟实际只有那么一次,那就是心光发宣,醍醐灌顶,由妙观察,到平等性,直成大圆镜,圆满成所做!
而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就是修“念佛法门”和“耳根圆通”。
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久而久之,愚者转智,病者转健,贫者转富,苦者转乐,能悟“无生法忍”!
以人智测佛智,南辕北辙,永不可得,只有自修自证之后才能体会个中意味!

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其实所谓的“微细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科学说的“潜意识”,现在的科学从某些角度印证了佛法的正确性,“潜意识”操纵着我们的人生和我们的世界,当然,科学还远远无法完全解释真理,佛法有时对科学反而起到了启发的作用。
只不过,三千年前的释迦牟尼世尊不可能用当代和未来科学的术语来表达他证悟到的境界罢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佛经最早印证了“地圆学说”(见《首楞严经》:阎浮提如庵摩罗果。)
提出了地上一切明亮的本源(包括月亮光)来自太阳,也就说,佛祖知道”地球人看到的明月因为什么明亮"(见《首楞严经》)
佛祖说“十方三世”,就是多维空间理论,只不过佛说的空间时间概念远远超过当代科学的范畴。(见《首楞严经》),“世界”一词的来源就是来源于佛经。
佛说“水中有生命千百亿”,无需多言,科学已经证实。
佛说“三千世界”,科学发现了“星系”。

有时我们可以想一想,从某种程度上,是科学印证佛法还是佛法印证科学?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希望有缘人与我同念佛号,求生西方,面奉弥陀,成就菩提,体悟真理。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南无摩诃波若波罗密。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普劝有缘人广修《佛说无量寿经》,求生西方极乐。
南无阿弥陀佛!
《佛说无量寿经》
http://boruo.goodweb.cn/books/0089.htm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悼红狐

白衣伯爵光禄大夫

Rank: 17Rank: 17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春秋文艺区)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卫将军
好贴 10
功绩 407
帖子 6098
编号 118
注册 2003-8-24
来自 悼红轩


发表于 2008-11-9 12:5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楼主介绍下,大乘和尚当年是怎么输给密宗的。。。论辩大致经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百度百科就有呀
大乘和尚(约8世纪)
  中国汉地佛教禅宗在吐蕃的代表人物。一作摩诃衍那。早年在长安学习佛教禅宗。唐建中二年(781),吐蕃据沙州(今甘肃敦煌)后,奉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命赴吐蕃,在拉萨及札玛(今札囊县桑耶寺附近)等地传教,赤松德赞妃没庐氏及贵族妇女30余人曾从他受戒,出家为尼。他倡顿悟说,著有阐明顿悟的著作。约于贞元八至十年(792-794),由赤松德赞主持,大乘和尚代表汉地佛教与以莲花戒为代表的印度佛教展开辩论,先胜后败,被迫返回沙州继续传教,备受当地人民尊崇,称之为“国德”、“大德”、“蕃大德”。但汉地佛教在吐蕃影响从此逐渐减弱。
  大乘和尚又称汉地和尚,摩诃衍和尚。据藏文文献《迎请尊者》一书记载,唐肃宗时皇帝派大乘和尚带上言辞诚恳的邀请信,前往印度的玛伽德哈邀请十六尊者到内地传法。十六尊者到来后,皇帝特为之建十六座房舍,并供养许多丝绢绸缎。讲法完毕,十六尊者又到藏地弘法去了,但他们的形象却被雕塑成像,在汉地供奉开来。据说肃宗皇帝给十六尊者的书信抄件收录在《丹珠尔》大藏经中。大概是因为大乘和尚作为邀请十六尊者的信使,西藏遂将其与十六尊者一起供奉,组成西藏的十八罗汉系列。
  这个说法虽为西藏佛教史书所载,而且广为流传,但是有两点值得我们怀疑:其一,如此重大的事件,内地史籍中却无记载;其二,印度十六尊者皆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顷的释尊时代,离唐肃宗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时代相差,如何请之,不符事实。从此两方面看是不可信的。笔者以为可能与两位汉地的真实佛教人物有关。
  其一,是8世纪时入藏传播大乘顿悟法门的汉僧摩诃衍。摩诃衍的真实姓名史书无载,只知他是唐朝禅宗一派的学僧。他于八世纪中入藏弘法,自称所传为“顿悟”法门,一度影响甚大。后来与印度请来的寂护、莲花生、莲花戒学说发生摩擦。当时,赤松德赞在位,有意抑汉扬印,便发起印僧和汉僧之间的关于顿渐问题的辩论会。印僧以莲花戒为代表,汉僧则以摩诃衍为代表,辩论时间约为780-782年。结果在王权的干预和偏袒下以摩诃衍为代表的汉僧败北。汉僧遭到驱逐,重返内地。汉僧虽然败了,但他们所传的顿悟法门并未随之消失,已深深地渗透到藏地人们心中,成为藏传佛教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摩诃衍传法藏地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相信藏地信徒不会忘记他。为了纪念他传法的功德,西藏信徒将他与十六尊者供奉一起让他享受寺庙香火是有可能的。
  其二,汉地所奉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是五代时浙江奉化的一位僧人,法名契此。生前常游化于江浙一带,居无定处。因常背一个布口袋,故称布袋和尚。布袋圆寂时自称弥勒菩萨化身,由此受到世人信奉。五代时其艺术形象开始出现。现存最早的布袋僧雕像在杭州飞来峰石窟的烟霞洞,雕刻于五代。两宋时布袋形象的供奉十分流行,并被请进寺庙山门殿中。明代至今山门殿供奉布袋形象的弥勒菩萨成为定制。随着汉藏之间密切的政治文化往来,汉地的这一信仰内容很可能被西藏信徒接受释迦佛与十八罗汉就象西藏接受汉地的关公和太极八卦等文化内容一样。现在西藏十八罗汉中的大乘和尚形象与布袋僧形象十分相像,尤其是有时还在其塑像上或旁边附加五个孩童,显然是来源于汉地的俗信题材——五子戏弥勒。因此,可以说,不管西藏的大乘和尚是否源于汉地的布袋僧信仰,但起码它吸收了汉地布袋僧的形象特征和俗信内容。
  历史是纷繁复杂的,汉藏之间的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头万绪,时隔久远,的确不易找到大乘和尚这个人物及其形象的令人信服的科学根据。上面所谈只是个人看法。
  大乘和尚的形象较好辨认,为汉人面目,身体肥胖,腹部尤为明显。身着汉式袈裟。右手拿念珠,左手捧一个蟠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末法众生应该全身心皈依地藏菩萨,修学"地藏三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十轮经》
南无地藏王菩萨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唵钵啦末邻陀宁娑婆诃
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可灭众生广大坚固定业,无比殊胜,对末法众生机缘,是修学佛法和日常生活的良师!
即使您不信佛法,也不妨多念几遍,决定有益!
唵钵啦末邻陀宁娑婆诃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持五戒,广行忏悔,修六度,诚心念佛,皈依三宝,受此方等经典。
渐入佛门。
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qingyeweiyun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8
编号 71341
注册 2006-6-4


发表于 2008-11-14 17:2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我即是佛,佛即是我,无我无佛,无佛无我,心中无佛,心外也无佛。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佛有佛无,佛无佛有,有佛无我,无佛也无我。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符合三法印就是正法,违背三法印就是邪法。
三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静涅磐。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老实念佛,净念相继,耳根观听。
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闽西少帅
(闽王领征台大将军)

Rank: 1
组别 发配沧州
级别 忠义校尉
功绩 2
帖子 208
编号 298300
注册 2008-11-10


发表于 2008-11-16 18:1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佛在心中,心中有佛,即可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顶部
性别:男-离线 老不看三国

睢阳侯光禄大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组别 翰林学士
级别 平北将军
好贴 7
功绩 381
帖子 1929
编号 39253
注册 2005-5-19


有时间和精力的人可以多学法相唯识学,对于了解宇宙人生大有裨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弥勒菩萨,南无古德论师,南无玄奘法师。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8 18:28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046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