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走出困惑,人生并非无可奈何, 二帖合并
性别:未知-离线 化雪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54289
注册 2005-11-30


发表于 2005-12-1 14:1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走出困惑,人生并非无可奈何(一)

   在古代中国的杰出人物中,苏东坡是时常为人所称道的。他的人品、道德、学问、才识,用今天的话来形容,那可处处都是“超一流的高手”。就文章而言,他的散文和诗词歌赋是天下独步,就艺术而言,他的书画是天下一绝;就修身而言,他深入儒释道三学,有相当的火候;就齐家而言,他三代父慈子孝、夫妇恩爱、家风和家学,足以为世之楷模;就
治国而言,他青年时就金膀题名,启明清,在今天的政治中亦有借鉴作用;就其情操而言,不论顺境、逆境、对敌、对友,都是和乐平易、生气盎然……对崇敬他的人来说,苏东坡的 一生,是那样圆融周到和完满,其性情才气,可以使人赞叹再三,在古代中国众多的杰出人
物中,他真算得上是天之骄子了。所以在当时,从皇帝后妃到王公大臣,乃至贩夫走卒,无不喜好他的文章,人人都欲与之亲近。但另一方面,就苏东坡的命运而言,却常常使人
感到遗憾。
    苏东坡中年以来宦海沉浮,因陷于“党禁”累遭打击,常被贬迁。像他这样才气盖世的人,却无以施展其抱负。对一般的人而言,才高不遇必多怨,若非蕴深德厚,绝难善终其
天年。苏东坡是蕴深德厚的人物,面对这极不公正的命运,他始终胸怀坦荡,积极地承受着这一切,并在这令人不堪的困境之中,充分地显示了自己本具的光辉,给后人们极大的启
发和激励。
    苏东坡六十三岁时被贬到海南岛,那是宋代最偏远的地方了,六十六岁时方遇大赦北还,却因病逝于常州。就在他逝世的那一年,他北还时经过一个朋友家,看到了那位朋友
因怀念他而画的一幅临摹像。看见自己往年的画像,苏东坡戏谑地在这幅像上题了这么几句: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琼州。
尽管是戏谑——幽默,但是可以看出其中的辛酸。在他的诗文中甚至还流露出: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里虽有辛酸、有激愤,也有讥讽之意在其中,但仍不敢相信是出自东坡的手笔。苏东坡在人们的眼中,几乎等于是完人了,他对他自己的一生,尚有如此的遗憾,何况他人!
    任何人一生,不外部是处在对已和对境的状态中度过的。对己,就是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情感和意志,面对白己的喜怒哀乐,面对自己的整个精神世界。对境,就是面对自己
的环境,面对自己有关的人和事,面对顺逆、吉凶、祸福、穷达和贵贱,也面对聚散离合。大多数的人,对己和对境的半径较小,不外是家庭、工作和生活;有的人对己和对境的半
径则相当大,是面对整个社会、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大多数人面对的境单调平静;有的人面对的境则相当复杂,且变化莫测。可以说任何人,都有得意和失意之时,部有病痛煎
熬之时,部有聚散离合之时。旷达多识如苏东坡,尚有如上之感叹,所以面对人生,不能不有一番抉择,有一番磨炼和涵养,这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大事。
   任何人都莫不希望自己高明一些,使自己在炎凉差别的人世中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乃至立功立业:任何人都莫不希望自己安宁一些,使自己在复杂多变的人生中处于较为泰
然的地位,乃至富贵寿考。这是哲学扣科学都难以解答的问题,并常常受到忽视和误解一一科学和哲学是热衷于解决那些既高且深的难题,对于微不足道的个人,是值不得下那么大的功夫,西方的人本主义,对此所言的也不深。
    佛教则不然,它的重心,就是放在人生这个问题上,而且是千百年来,多少高僧们部在这个问题上思考、实践和总结。所以,佛教对人生是深思熟虑的,并有其真知和灼见。社会是人类的社会,人类是由各个具体的个人组合而成的整体全部人类文明,包括科学和哲学,全都建立在众多的个人的基础之上,那些最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包括各大宗教的教主们同样是具体的个人,而不是神。所以,离开了具体的个人,人类的一切都会荡然无存。
    具体的个人,必然有他的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必然有他的少学、壮用、老养和贯穿其中的得失荣辱等社会历程当然也少不了喜怒哀乐及各种心理承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把
人的内容分为“身、心、性、命”四大系统,从而把自然、社会和精神三大要素归结在一个人的身上。身。指大自然所赋子我们的这个自然的,有生命有智慧的生物体;心,心之官
则思,是进行理性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创造者和承受者;性,是指具体个人所秉赋的器质、气象和气度等,命,则是前三者相互作用,在社会的时间和空间中所运行的轨迹。一个人若要想了解自己的命运,其实用不着去找人算命,只要你认真地考察一下自己的身、心,性三者的状况,其命运大体就可知七八了。

选自《生活中的大圆满法》龙江书院冯学成著www.cdljsy.com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化雪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5
编号 54289
注册 2005-11-30


发表于 2005-12-1 14:11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走出困惑,人生并非无可奈何(二)

身心性三者的先天成份极重。人没有不希望自己身体健康、仪容美好、聪明智慧,但这些都由不得己,在母亲的肚子里这是基本定了格的。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这是由遗传的基因密码所决定的。于是乎“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种消极的人生观似乎就有了“科学”的依据。但人类史上却有不少“茅屋出公卿;公卿出庶人”的事例,就中国而言,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及他们的大多文武臣僚,就出身寒微。所以又有“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的俗语。所以,许多人不信命运,勇于进取而得到了成功。
其实,先天和后天是不可分的,如同阴阳互包的太极图,先天虽是定量,如同地基,但后天却是变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在不同的地基上设计建造。对那些气运不佳的人《菜根谈》中有一段话可以作为座右铭: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
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
天厄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
天且奈我何哉!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知识分子就是抱着这样的意志来安处顺逆两难的环境。得,固不喜,失,亦不忧。有个高于这两者的东西放在胸怀,使你在生活中潇洒自在。这门学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梁架,儒释道三家无不着眼于此,而以佛家最为高明和深入。
儒家讲究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究“坐忘”“心斋”乃至“无为而无不为”。但其精微处,特别是在个人的内修上都比佛家逊了一筹。佛家的 “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加上“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再加上“业力不灭,业感缘起、法界缘起”,几个定式就把人生、社会、自然、宇宙全囊括在其中,使人有眼界倍增,全局在握之感;而其有关心性的修养,如戒定慧之学,则如良医投药,细密周到,使人大有病去体安,意气风发的效力。所以中国历史上许多宦海沉浮、身心交悴的士大夫们,一闻佛语,就欢喜奉持。而那些冷静的权贵们,因闻佛语,持盈保泰的功夫就又胜往昔一筹了。
    就苏东坡而言,他是深谙此道的,他有许多僧道中的知己,并能虚心求教。在他大量的文章及诗词歌赋中,入世和出世打成一片,个人和环境融为一体;当哭则哭,当笑则笑,当歌则歌,逍遥白在。在中国文化史上得到了“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的崇高成就。下面再介绍一个有关他的故事。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有一次他得了麦粒肿的眼病,闭门疗养了一个多月。看不到好动的苏东坡,大家都认为他已经去世了。消息传到身在许昌的朋友范景仁耳里,范景仁恸然大哭,备足祭品到苏东坡家里吊唁。苏东坡的家属很惊讶,他们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为了弄个明白,于是派人往黄州送信。苏东坡看到了这封信,被逗得哭笑不得。不久,他眼病好了,同几个朋友到长江上饮酒观景,至晚不散。当时池填了一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东坡写毕,与朋友们反复韵唱了几遍,方各自归家。第二天黄州全城传遍了—个消息:“东坡昨晚作了—首《临江仙》后,挂冠披发,驾舟长啸,成仙去了。”知州大人—听,吓了一大跳,属池看管的“钦犯”走了还了得,于是急忙赶,到苏东坡的寓所探个究竟。哪知东坡先生却在床上鼾声如雷。这段佳话很快传到汴京,引起不少的议论,但苏东坡却处之泰然。
    古今中外,尽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有—点对每一个人来说则是共同的和不变的,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心”和“境”。这是任何人立身处世的基点。人的一生,就是这个基点所运行的轨迹,人的一生,都必须出没于这个基点之中。就是这个基点的演化,派生出人类的文明史,派生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就是在这个基点之上,佛教向人类演示了它的无上大法。过去、现在,未来也好,人生宇宙也好,地狱天堂也好,圾乐世界也好,全部离不开这个基点,全部是在这个基点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在这个基点上消失得无影无踪——真奇怪!这里面有极深的道理和学问,但这里面却又最平淡无奇,不值一提。但千万应留心一下这个基点,人们的吉凶祸福,得失荣辱,恰恰就在这个基点上运动开的。《周易》说: “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这个基点,和《周易》中所谈到的这个“几”,甚至和道家所说的那个 “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你要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吗?你要想有所成就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是在这个基点上下手——里面的世界,比外星人还要富于吸引力。


选自《生活中的大圆满法》龙江书院冯学成著www.cdljsy.com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23 02:09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146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