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关于春秋兵力的讨论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3-22 1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关于春秋兵力的讨论



QUOTE:
原帖由 碧落赋 于 2008-3-20 15:15 发表
城濮之战
邲之战
鄢陵之战

这三次分别又多少呢。。。

城濮之战,晋军700乘,秦、宋、齐军队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也不可能太多。至于楚军,《左传》云:“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一卒为100人,六卒则为600人,至于战车不知其数,但肯定不多。若一乘以72人算,晋军最多50000余人,楚军兵力还要少,估计双方在总兵力不可能超过10万。

邲之战,晋楚双方都没有具体的兵力记载,然而晋三军全出,自然兵力不可能少,《左传》记载晋军败退后,“宵济,亦终夜有声”,由此也可知晋军兵力之多。楚军虽不知数,可是“楚子为乘广三十乘”,连一个亲卫队都这么多兵力,当知楚军兵力不可能少。不过双方总兵力偶仍然估计就在十万上下。

鄢陵之战的兵力估计和邲之战差不多。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文以载道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620
编号 94356
注册 2006-12-6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8-3-22 12: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3-22 11:09 发表


城濮之战,晋军700乘,秦、宋、齐军队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也不可能太多。至于楚军,《左传》云:“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一卒为100人,六卒则为600人,至于战车不知其数,但肯定 ...

城濮之战晋大概八九万的样子吧,晋三军全出应该有个三四十万人吧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3-22 14: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3-22 12:13 发表

城濮之战晋大概八九万的样子吧,晋三军全出应该有个三四十万人吧

那是不可能的。

春秋时超级大国才号称千乘,若一乘按照72人计算,则千乘72000,在春秋前、中期来说,这就是举国之兵了。

而实际上一乘车实际兵力到底有多少,现在恐怕还是没人说得清楚。偶前面所说72人(或曰75人)是各种说法中的人数最多,却未必可信。根据《司马法》所言却为30人,司马穰苴生活在春秋末期,他都说是30人,可知此前人数当更少,也许到战国初期时,随着步兵的发展,一乘车的兵力有所增加,达到70余人也不一定呢。
偶前面之所以举72人,只不过是说晋国兵力“最大”也不过这么多。实际上偶认为当时晋国兵力绝对达不到这个地步。

《诗经·鲁颂》记载僖公兵威:“公车千乘,公徒三万”,如此来说,正好一乘30人,《国语》记载桓公时齐国兵力“有革车八百乘”,又说“君有此士也三万人”,计算下来,也大约一乘30人。僖公和桓公同时,可知在那个时候,一乘车30人较为可信。晋文距齐桓不过数十年,这个数字应当变化不大才对。若以30人计,则城濮之战晋国兵力仅2万余人而已,则双方总兵力不会超过5万。

至于晋三军全出有多少人,这个不好估算。不过三军之“军”,不是泛说,而是部队编制,即孙子所谓“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之军,《周礼》郑玄注曰:“军,万二千五百人”,曹操、杜牧注《孙子》曰:“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可知晋三军总兵力就是三万余,最多不可能超过4万。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文以载道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620
编号 94356
注册 2006-12-6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8-3-22 20: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3-22 14:25 发表


那是不可能的。

春秋时超级大国才号称千乘,若一乘按照72人计算,则千乘72000,在春秋前、中期来说,这就是举国之兵了。

而实际上一乘车实际兵力到底有多少,现在恐怕还是没人说得清楚。偶前面所说72 ...

好像一乘72人是《孟子》里说的吧?
春秋初期齐国总兵力有三万多人,晋国称霸在齐国之后,兵力应该不止这个
其实我说城濮之战晋国八九万人是看了一本书忘记了叫什么名字,那里面提到楚国是9万多人,比晋国多。。。
另外我觉得可能是当时晋国的实际参战人数是2万人,还有后勤什么的吧,加起来是八九万人,不排除这个可能吧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文以载道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620
编号 94356
注册 2006-12-6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8-3-22 20: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看《东周列国志》提到晋国后期战车六千乘,总兵力达到30万人
不知道这个数据可信与否,请达人指教下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8-3-22 20:3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平丘之会晋国出动了4000乘,那么全国有6000也很正常

城濮之战晋国9万左右是这么算的:700乘按52500人算,外加秦、齐、宋三国的部队。

问题是左传上说城濮之战只有晋国一家,而且一乘到底是多少人一直都有争议,我个人倾向30人。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XM8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组别 羽林都尉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1
功绩 112
帖子 8688
编号 17758
注册 2004-9-15


发表于 2008-3-22 20:3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3-19 17:55 发表

秦的时候总人口好像有2000万,那战国的时候应该比这个多
其实几十万的伤亡还是合理的,而且这几十万的伤亡也确实让那几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崩溃了,比如赵国的45万

秦国统一后应该是4000万左右,这个结论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学术界普遍承认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3-22 21: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文以载道 于 2008-3-22 20:09 发表
看《东周列国志》提到晋国后期战车六千乘,总兵力达到30万人
不知道这个数据可信与否,请达人指教下

春秋后期,晋国兵力6000乘达不到,但5000乘是有可能的。

《左传》昭公5年:“因其十家九县,长毂九百,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也就是说,晋国卿大夫的“十家九县”共有兵车900乘,其余40县还有兵车4000乘,则共计4900乘。又昭公13年:“治兵于邾南,甲车四千乘

就整个春秋时期来看,前期各国兵力都很少,譬如郑庄小霸,但克段之战,兵力不过200乘,段的实力与之相当,也算200乘的话,则当时的超级大国郑国总兵力才400乘。

数十年后,齐桓称霸,则有车800乘,甲士3万人,虽然远远超过了郑庄,但仍不足千乘。这还是因为齐国本身一直是千乘大国,本身底子雄厚。

晋国本来是小国,后来献公扩张,才成为的大国,所以它的兵力起初很弱小。曲沃武公时作一军,献公时做两军,后来晋文称霸,才作三军。而城濮之战,晋国兵力不过700乘,也就是和齐桓相当。邲之战晋军兵力没有记载,但此后不久的鞍之战,晋军兵力800乘,可知此时晋国的兵力扔在千乘之下。

但到春秋末年,各国兵力急剧增长,除了前面所说晋国4000~5000乘的庞大兵力外,齐国也是如此,艾陵之战,齐国被俘者就“革车800乘,甲首三千”,四年后,齐伐冠氏,又“丧车500”,仅仅战损量就如此之大,可知齐国兵力必然也在数千乘。

楚国也是一样。城濮之战时,楚仅有三军,而到了春秋末年,仅“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则楚国仅仅陈、蔡、东西不羹四城,兵力就达4000乘,再加上申、息等县和原来楚国的军队,恐怕已经过万乘了。

此外,除过兵车外,到春秋末期,步兵的发展也很迅速。晋国的步兵是很有名的,貌似也是春秋各国中最早建立步兵的国家。因为它邻近戎狄,和戎狄作战战车是不大实用的,所以建立了步兵。晋国步兵也有三军,称为“三行”。《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晋国和狄人作战时,曾毁车为行,5乘为3伍,不知道这次战斗结束后,他们是不是又改回了车兵。

[ 本帖最后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3-22 21:38 编辑 ]
顶部
性别:男-离线 文以载道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组别 校尉
级别 征西将军
功绩 46
帖子 4620
编号 94356
注册 2006-12-6
家族 云水兰若


发表于 2008-3-22 23:5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三种不同的红色 于 2008-3-22 21:11 发表


春秋后期,晋国兵力6000乘达不到,但5000乘是有可能的。

《左传》昭公5年:“因其十家九县,长毂九百,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也就是说,晋国卿大夫的“十家九县”共有兵车900乘,其余40县还有兵车400 ...

看《东周列国志》里面提到三行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原来是步兵,受教了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hangboboT_T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6
编号 15956
注册 2004-8-20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8-3-23 15:46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貌似战国之后各国兵力增长的就恐怖了。。。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jy555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43
编号 249017
注册 2007-12-12


发表于 2008-3-23 21: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当时人口没有多少,要扣除妇女、儿童、老人,还有后勤保障、奴隶等等,所以不可能很多。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骥尾

Rank: 2Rank: 2
组别 百姓
级别 破贼校尉
功绩 1
帖子 71
编号 267893
注册 2008-2-16


发表于 2008-3-23 22:1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changboboT_T 于 2008-3-23 15:46 发表
貌似战国之后各国兵力增长的就恐怖了。。。

原来车战么,有才行,后来是授兵就是甲卒,一动员,兵力就很可怕了。

[ 本帖最后由 骥尾 于 2008-3-23 22:16 编辑 ]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changboboT_T

Rank: 4
组别 士兵
级别 偏将军
功绩 4
帖子 366
编号 15956
注册 2004-8-20
家族 慕容世家


发表于 2008-3-24 22:03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貌似后来骑兵流行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史记里记载的一些战役,动辄几十万人,数字未必可信。。。
顶部
性别:男-离线 fengc89

Rank: 5Rank: 5
组别 士兵
级别 安国将军
功绩 8
帖子 834
编号 219029
注册 2007-9-22


发表于 2008-3-27 21:40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一乘是指一辆战车么???如果是的话..72人一辆..那得多大啊?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三种不同的红色

天水郡公
京东东路经略使
★★★

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Rank: 26
轩辕春秋年度最佳(轩辕史话区)
组别 经略使
级别 骠骑将军
好贴 4
功绩 2325
帖子 8451
编号 106435
注册 2007-2-3


发表于 2008-3-27 22: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QUOTE:
原帖由 fengc89 于 2008-3-27 21:40 发表
一乘是指一辆战车么???如果是的话..72人一辆..那得多大啊?

如果从字面解释,一乘车就是一辆兵车。

但是,在战斗中,每辆战场绝不是单独行动,而是配备了大量的徒兵(也就是步兵)与之配合,从而在组成一个完整的战斗单位。

《司马法》云:“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其中士车上三人,居中为车御,负责驾驶,左边为车左,主管弓箭远距攻击,右边为车右,使用矛戈近距离格斗。车下士7人,还有20徒兵。共计30人。

这是一般的配置。如果是主将之车,则主将居中击鼓,御者居左,车右居右。如果是君主的车,则君主居左,御者居中。

所以,古籍中叙述战争,说动员了兵力多少乘,那么实际士兵人数起码得要乘个30才行。
顶部
性别:未知-离线 金工林

Rank: 1
组别 百姓
级别 在野武将
功绩 0
帖子 17
编号 106134
注册 2007-2-1


发表于 2008-4-15 09:52 资料 短消息 只看该作者
此战楚方有战车1000——1500乘。
顶部

正在浏览此帖的会员 - 共 1 人在线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8-12 22:54
京ICP备2023018092号 轩辕春秋 2003-2023 www.xycq.org.cn

Powered by Discuz! 5.0.0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218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轩辕春秋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