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23 11:05
他们叫我刘德华
对央视三国中的一处描写,有点不同看法
事件--在进攻西川的过程中,张飞义释严颜。
事情整个经过是,严颜是刘家的老部下,以几十岁的高龄,镇守西川的东部边境,并统辖几十处关隘,应该说是深得刘家器重。我认为,这不仅是对严颜统率、武力、智力的相信,更是对他忠义正直这一性格品质的赞赏。
而事实也证明,在被张飞智擒后,他宁死不屈。只是后来在同为武夫的张飞的谦拜下,才“感其意,遂降”。应该说,这个降,是降于张飞的义,而不是降于张飞的威逼。
真正的汉子,就是应该象这样,威武不能屈,吃软不吃硬。
这样的一个汉子,在带领来侵犯自己领土的外敌面前,面对着自己原来的战友和手下,心里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而在央视三国里,变成了两个人骑马驰骋于山川之上,在招降各处关隘后,两个相视哈哈大笑。
严颜此时笑得出来吗?
不解。
2006-5-23 11:20
九千岁
演义里面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尚且投降,何况你等?
这么说来,张任也该投降了,刘贵冷苞邓贤王累之辈都应该投降了?
2006-5-23 11:45
Linkham
有一种“忠”叫愚忠
2006-5-23 15:54
九千岁
“真正的汉子,就是应该象这样,威武不能屈,吃软不吃硬”么?
如此说来我们的革命先烈岂不是不许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而应该在对方的糖衣炮弹金钱美女下投降喽?
2006-5-23 16:20
神 见 愁
[quote]“真正的汉子,就是应该象这样,威武不能屈,吃软不吃硬”么?
如此说来我们的革命先烈岂不是不许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而应该在对方的糖衣炮弹金钱美女下投降喽?[/quote]
:lol:封建时代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近现代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根本就是两个性质的,不能相提并论
2006-5-23 17:43
九千岁
曹公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宝马厚恩待云长,云长就当吃软,死心投降曹公?
2006-5-23 17:47
绯甄茗
既降备便视其为主,也没有什么不对,演义说的就是以备为正义
2006-5-23 17:48
慕容剑
[quote]原帖由 [i]神 见 愁[/i] 于 2006-5-23 16:20 发表
:lol:封建时代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近现代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根本就是两个性质的,不能相提并论 [/quote]
还是正统观念的影响啊!
降了正统的就是弃暗投明,背叛正统的就是卖国求荣。
2006-5-23 18:39
马岱
严颜显然对刘璋并不忠心,张松说蜀中人士思明君,严颜也会有想法。
严颜之所以宁死不屈,并非是要忠于刘璋,而是他的忠义性格决定的,这里的忠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因为我在刘璋手下,所以要尽忠,并非心甘情愿效忠,张任才是。
类似严颜的例子还有张辽对吕布(张辽的忠与陈宫的忠就不一样),赵云对公孙瓒(同样是忠义,赵云对公孙与对刘备显然也不一样)。
2006-5-23 18:45
绝世天骄
老严最终还是做了"降将军",这是有择明主而仕的原因在其中的
2006-5-23 18:45
夏侯雅伯
姿态而已,像黄权那样强硬也不能表现什么,总的来说,武将最好不要把架子摆得太大,让新主疑忌不是什么好事
2006-5-23 19:54
陶心
[quote]原帖由 [i]他们叫我刘德华[/i] 于 2006-5-23 11:05 发表
事件--在进攻西川的过程中,张飞义释严颜。
事情整个经过是,严颜是刘家的老部下,以几十岁的高龄,镇守西川的东部边境,并统辖几十处关隘,应该说是深得刘家器重。我认为,这不仅是对严颜统率、武力、智力的相 ... [/quote]
胡乱猜测一下,可能电视剧编剧的问题在于“招降”上。如果是一场屠杀,再让老严笑出来就不近人情了。他既然感念张飞之“义”,无论冲着谁,名分上总算是投奔了刘备,不管出于怎样的原因,投奔了就是立场站过去了,总不能吃干饭吧。
而在原著中,虽然老严也是忠义之士,但并未把严颜定位在张任的地步。良禽择木而栖,何况刘皇叔那种你再不服气但也得相信的个人魅力以及政治号召力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i] 本帖最后由 陶心 于 2006-5-23 19:59 编辑 [/i]]
2006-5-27 10:23
markhappy
何为忠?
大家都是汉臣,要说忠是忠于汉,否则就不叫忠了,只能叫义
2006-5-27 11:18
星球
[quote]原帖由 [i]神 见 愁[/i] 于 2006-5-23 16:20 发表
:lol:封建时代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近现代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根本就是两个性质的,不能相提并论 [/quote]
讲的具体点,我对革命事业不太懂.
2006-5-27 12:17
zmgo
革命事业是忠于自己忠于群众,看一下林觉民的《与妻书》会有深刻体会。
这和古代忠于主人完全不同。
2006-5-28 17:09
赛仁贵郭盛
近现代的忠于革命,是坚持为了国家能建立新制度、人民能获得民主而奋斗牺牲的信念。
以前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则往往表现为一种无原则的愚忠,只因自己“食君禄”,不管君主是明是暗,政权是否应被推翻,甚至即使已认识到己方是反动一方或已失去人心,都要为之尽力而不惜死命,或者遭到君主的猜忌迫害都毫不反抗。比如小说中的闻太师之于纣王,杨林之于隋炀帝、岳飞之于宋高宗。
[[i] 本帖最后由 赛仁贵郭盛 于 2006-5-28 17:14 编辑 [/i]]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