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10 18:58
绯甄茗
让人无力去恨的三国人啊
在三国演义(强调,是演义^^)中,总有这样的人物出现,站在他们的立场并没有什么对或错,但实际上做出的事是那么让人无法理解。
恨吗?实际上,连恨他们都很无力。:(
当然在这里强调一下,此文主旨是在声讨,对于文章其他对象如曹陆绝无不喜之意(操还是我的偶像:lol:)
[[i] 本帖最后由 绯甄茗 于 2006-5-10 19:00 编辑 [/i]]
2006-5-10 18:58
绯甄茗
反复小人-申耽申仪
两兄弟同心,齐力断金……
可是他们好似是把那同心的凝聚力用错了地方。
却看:
前者“且说刘封、孟达自取上庸,太守申耽率众归降”
后因不救关羽,备怒,有讨之心
“孟达慌请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弟兄二人商议曰:“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耽曰:“某有一计,使汉中王不能加害于公。”达大喜,急问何计。耽曰:“吾弟兄欲投魏久矣,公可作一表,辞了汉中王,投魏王曹丕,丕必重用。吾二人亦随后来降也。”
其实两人叛逃之心是可以理解,毕竟汉中王震怒,恐受池鱼之祸。然从其话中可见其都在等待机会回魏,既然如此,当初如何背魏投蜀?
更何况汉中王并没有连罪他们,就这么急不可待的露出“必重用”的嘴脸,未免太过……
真乃反复小人也……
其实这尚是小事,真正的让人恨不杀之是在后面:
“刘封到城下叫门,城上乱箭射下,申耽在敌楼上叫曰:“吾已降了魏也!””
这是刘封悔悟而与孟达交恶后的战争,眼熟吧?与孟达之后背魏投蜀与司马之战何其类似,都是被申耽申仪莫名其妙的一句“吾已降了魏也!”断送城下……
申耽申仪委实小人也!!!
唯一的退路被适才的盟友阻挡,两个倒霉蛋还真是败得其所了。
2006-5-10 18:59
绯甄茗
伪善者-黄承颜董承妻
黄承颜
孔明的岳父,把他搬出来,完全是因为罗先生在皇叔兵败后关于八阵图的描写。
为了突出八阵图的厉害,说明它无人可破。可是陆逊又不能被写“死”在这里,于是黄老先生出场了……
“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
平生好善?
看到此不由得冷哼一声,若如此先主兵败,大军尽覆你在哪里?
好吧,那是你没有办法。
可是看下文:“吾非惧石阵而退;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诈与父无异,今知吾追赶蜀兵,必乘虚来袭。吾若深入西川,急难退矣。”
若无曹牵制其后,陆逊出阵大军尽起,则蜀危矣!!
则蜀之军民如何?
更何况孔明还是你女婿!!
此则是好善者也?
伪善耳……
好在此老没有被夸得头昏将破阵之法说出(也许不会)……
董承妻
“时吉平辞归,承心中暗喜,步入后堂。忽见家奴秦庆童同侍妾云英,在暗处私语,承大怒,唤左右捉下,欲杀之。夫人劝免其死”
与黄老先生一般,伪善而错用,被斩之也……
归一类
2006-5-10 19:49
无弦琴
楼主说得好,观点有意思,申耽申仪两人恰好和杨阜、高顺对比,三国我喜欢赵云,王平,高顺,杨阜,廖化……王平和廖化虽然都算是降将,可都是真汉子绝不会反复无常……孟达那家伙也不小心点……
2006-5-10 20:40
紋刀狩易
黄承彦~~我理解他的行为~~是因为知道有曹牵制其后,陆逊不会大军尽起,蜀无危矣
若吴、蜀两败俱伤~~魏才会有机可乘
2006-5-10 23:08
绯甄茗
其实讨厌的是黄承彦那句老夫平生好善:(
至于孟达,只能说是活该了,有了前车之鉴还这样,无奈
2006-5-11 03:54
天水英才姜维
讨厌蒋舒,不仅自己献关投降,还害了一个和他共事那么多年的猛将傅简。
2006-5-11 08:30
zmgo
楼上说的对!蒋舒的投降直接导致最关键的关口——阳平关的失陷,我认为猛将傅俭一定可以坚守至姜维到来的。蒋舒害了蜀汉。
2006-5-11 08:58
九千岁
还有王含蒋斌,后者甚至是蒋琬的儿子!
2006-5-11 09:40
曹仁子孝
蜀汉二代都似乎不出色,是不是西川的环境使得他们胸无大志?没了进取心?
2006-5-11 10:20
zmgo
蜀汉二代才能都不出众,但忠义者还是不少,诸葛瞻、诸葛尚大家比较熟悉。还有黄权的儿子黄崇、张飞之子张遵、赵云之子赵广都是血战身亡。
霍峻之子霍戈死守建宁,表现也还可以。
傅俭是傅彤之子,是二代中才能最出众的,竟然。。。:q))+
2006-5-11 13:17
九千岁
LS的,张飞的儿子似乎就张苞张绍吧,什么时候又来个张遵?
蜀汉后期人才青黄不接,实际上和诸葛亮的用人方式有很大关系啊。。。
2006-5-11 13:42
zmgo
不好意思了,各位,写错了。回去查了一下书。
张遵是张苞的儿子,张飞的孙子,是蜀汉第3代了,令人吃惊。:qDD+
2006-5-11 20:48
欧阳寒卿
只能说跟家教有关系。
无聊的人总说诸葛亮怀有异心,看看诸葛瞻父子的表现不是很清楚了。
[[i] 本帖最后由 姬轩 于 2006-5-11 20:50 编辑 [/i]]
2006-5-12 18:03
无弦琴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惨重,青年一代就此断落,也是蜀汉二代不行的重要原因
2006-5-17 22:45
semiretchie
诸葛不就是独览大权吗,当不当皇帝已经不重要了!
2006-5-19 17:09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zmgo[/i] 于 2006-5-11 13:42 发表
不好意思了,各位,写错了。回去查了一下书。
张遵是张苞的儿子,张飞的孙子,是蜀汉第3代了,令人吃惊。:qDD+ [/quote]
只论演义的话,诸葛尚已经可以和文鸯斗斗了.
2006-5-19 18:39
伟君子
陈登父子怎么说,他们先降吕布后背叛吕布为刘备,后又背叛刘备为曹操.
我个人认为他忠于汉室,只想安定天下.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