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12 23:33
天水英才姜维
[quote]原帖由 [i]九千岁[/i] 于 2006-5-11 13:34 发表
审配的确算不上一流谋士,但我以为他绝不比田丰沮授差,许攸更是不要与他相比。审配的战略大局观虽然不如田沮二人,但是在战术运用上,却是高出许多。许攸的所谓计策,刚才也说了,有很大的偶然性,属于一个比 ... [/quote]
审配那几招,刘晔也会用,而且用的更厉害。但刘晔在曹营谋士中都未必能上前三,在荀文若之下,审配自然比不上和文若同级的田,沮二人。
2006-5-13 09:39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天水英才姜维[/i] 于 2006-5-12 23:33 发表
审配那几招,刘晔也会用,而且用的更厉害。但刘晔在曹营谋士中都未必能上前三,在荀文若之下,审配自然比不上和文若同级的田,沮二人。 [/quote]
刘晔也会用?何以见得?除了发石车一事,不知还如何看出刘晔“也会用”来?刘晔在曹营中的确不怎么样,能排在其上的,不过二荀程昱郭嘉贾诩五人,而袁营谋士,有哪个能跟这五人一个档次?审配不能,田,沮不能,许攸更不能。不知田,沮二人有何表现跟文若同级?
2006-5-13 09:52
wu255
貌似刘晔也比较难定位,实战战例太少,好象就官渡的两计得意了一阵(也许后面还有,但此人出场机会不多)。
如果就因为他计谋少就说他不行,这个似乎有些不公。若只强调他这两计的成功率,又似乎太过,毕竟他是被动的应付,相对主动攻击性计谋又差了一些,所以敝人认为可以说是审配=刘晔,两人实力差不多。
2006-5-14 07:03
天水英才姜维
[quote]原帖由 [i]九千岁[/i] 于 2006-5-13 09:39 发表
刘晔也会用?何以见得?除了发石车一事,不知还如何看出刘晔“也会用”来?刘晔在曹营中的确不怎么样,能排在其上的,不过二荀程昱郭嘉贾诩五人,而袁营谋士,有哪个能跟这五人一个档次?审配不能,田,沮不能 ... [/quote]
这很简单。审配重复的几招无非是:土山射箭+地道。刘晔都能识破,难道他不会用?当然,审配更能指挥那是军事才能了,这里讨论的智谋。审正南的智谋招数也不过是刘晔那个水平,刘晔本人在曹营中都上不了前三,这不很明显吗。
2006-5-14 08:49
dddzz
刘晔很好定位啊,翻翻演义此人战略战术应变多方面都有上佳表现,智谋等级呼之欲出哇:qcool+
——刘晔曰:“布虽无谋,陈宫多计。只恐其中有诈,不可不防。明公欲去,当分三军为三队:两队伏城外接应,一队入城,方可。”
——刘晔进曰:“可作发石车以破之。”
——晔曰:“此袁军不能攻明而攻暗,发掘伏道,欲从地下透营而入耳。”操曰:“何以御之?”晔曰:“可绕营掘长堑,则彼伏道无用也。”
——刘晔曰:“丞相初至襄阳,必须先买民心,今刘备尽迁新野百姓入樊城,若我兵径进,二县为齑粉矣;不如先使人招降刘备。备即不降,亦可见我爱民之心;若其来降,则荆州之地,可不战而定也。”
——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
——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淝之急,就下江南。”
——长史刘晔进曰:“汉中若失,中原震动。大王休辞劳苦,必须亲自征讨。”
——大夫刘晔谏曰:“今孙权惧蜀兵之势,故来请降。以臣愚见:蜀、吴交兵,乃天亡之也;今若遣上将提数万之兵,渡江袭之,蜀攻其外,魏攻其内,吴国之亡,不出旬日。吴亡则蜀孤矣。陛下何不早图之?”
2006-5-14 09:35
yjjhsfy
[quote]原帖由 [i]灵动旋风[/i] 于 2006-4-30 19:32 发表
鲁肃其人是为庸才,品德没的说,老好人一个,真实能力却不怎麽样
不过李儒确实不错,只是因为跟了董卓,所以很难让人对他看好
司马懿排在最后其实是有根据的,后面再说 [/quote]
鲁肃其人是为庸才?楼主玩笑开大了吧
你这排名如果是根据《三国演义》那确实是
但是还是建议看些史书,比如《三国志》
鲁肃可是智勇双全不亚周郎的呵
2006-5-16 15:27
Linkham
个人认为郭嘉更擅长于战略,攻打主张袁绍和遗计定辽东可以体现。从战略上也许仅次于诸葛,而具体的战术则较差。至于曹操赤壁败后那番感慨,其实只是借郭嘉来推卸责任和堵住谋士的嘴的,毕竟他是无视荀攸和程笠的劝告才遭此大败的。
所以我认为,这类排名,最好分成战术和战略加以分析,最好再加上情商的成分。比如庞统既然与诸葛亮齐名,其战术素养应该相差不远,但庞统的情商就明显不如孔明,仅仅为了争功就昏了头脑,被早早射死。
[[i] 本帖最后由 Linkham 于 2006-5-16 15:36 编辑 [/i]]
2006-5-16 21:58
马伏波
魏的贾诩和郭嘉应该是平级的,谋士最强的就是这两个了
2006-5-17 09:05
天宫公主
Linkham:
如果我排, 前五名: 诸葛亮, 司马懿, 贾诩, 沮授, 陆逊, 都是战术+战略双强的. 如果把情商因素放进去, 沮授, 陆逊也许会被淘汰出去.
2006-5-17 09:11
锦官城门吏
演义话题啊,不许凉拌历史。
那么 诸葛1 司马2 郭嘉 3 是没错的了:qcool+
2006-5-17 09:12
锦官城门吏
第4是不是周鱼我不敢肯定,但3甲肯定是这样没错的。想不出来有什么人可以压的住这3个。
2006-5-17 09:13
九千岁
不知沮授有何战术表现可称“战术战略双强”,这个称号不如给周瑜更妥当。。。
2006-5-17 09:19
锦官城门吏
单按演义的话,庞统的地位要降多点才合理啊,连环计蒙不过徐庶,落风坡还跟刘备吹牛,孔明会看星星,我也会看,,,汗死,中张任的埋伏计,张任被高抬主要是他送分太多,,,也不认得白马的卢(又一次不如徐庶)
还有个非常丢脸的细节,到了落风坡才知道,啊,这叫落风,不吉利呀。早不派兵探路或者访樵测绘地图什么的?严重缺乏兵家常识。
[[i] 本帖最后由 锦官城门吏 于 2006-5-17 09:23 编辑 [/i]]
2006-5-17 09:34
天宫公主
关于周瑜的问题, 我N页前早就说过...
大体说来, 我的排名思路是这样的.
半仙级代表 = 诸葛亮. 一流代表 = 曹操. 任何明显>曹操, 明显<诸葛亮的人, 全部算入超一流. 周瑜因算东风因素晚于曹操, 且在南郡中曹操之计, 挨了一箭都说明他的智力和曹操是一个等级的. (当然周瑜也有算计曹操的时候, 所以周瑜也不<曹操)
司马懿 > 贾诩 > 郭嘉 的论点, 还是找我以前写的吧, 印象比较长, 不欲在此重复.
另外可以加入超一流的还有两人. 一个是陆逊: 关羽问题上表现优于吕蒙, 大破刘备, 曹休; 战略眼光也不错(知道适可而止, 以免曹丕袭其后等).
第二个是沮授, 即便在演义里, 袁绍犯的每一个错误, 他都能及时指出. 但他智力方面的亮点, 即使被困在监狱里, 也能靠算星象判断出曹操近期有劫粮的举动. 整本演义里算星象的有三人, 诸葛亮, 司马懿, 还有就是沮授.
至于贾诩, 陆逊, 沮授三人之间是什么顺序, 这个我也不大清楚. 但从综合上看, 由于陆逊没有正面对抗过高手, 应该排在最后. 沮授比起贾诩, 唯一的遗憾就是袁绍一直未能用其谋(要把历史上沮授某取四州算上的话, 此人的确神了!), 所以还是排在他后面了.
至于郭嘉... 他在演义里和历史上都有同样的问题, 就是关键时刻总不喜欢说话, 不关键的时候喜欢废话连篇. 比如说官渡之战, 他先有十胜十败论, 是不是阿谀奉承且不论, 但事实证明如果不是许攸来降, 曹操也许真的会被打败(那时候他倒一言不发了). 而曹操在早期对张绣作战时, 他面对敌方超一流谋士贾诩, 又是一句话不说. 曹军在对张绣总体上, 谋略方面是吃着亏的, 这也充分反映了郭嘉拿贾诩没什么办法. 反之贾诩对曹操用计, 也根本不用考虑被郭嘉识破的成分. 当然, 郭嘉的综合智力表现还是在曹操之上的, 所以进超一流还是没问题的, 只是前五恐怕就排不上了.
最后说说庞统, 入川前庞统的表现肯定是在曹操之上的. 周瑜对火烧曹军, 曹船四散没什么办法, 庞统这时候支了一招, 还把曹操骗的没话说. 应该说庞统 > 曹操是没什么问题的. 连环计虽被徐庶识破, 脱身之计还要让庞统出主意, 这也说明了庞统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 但庞统之死太没面子了, 不认识的卢, 送张任个白给... 虽然不能给张任加分(他只是谨慎, 并没算出庞统定来), 但对庞统却能大大地减分. 如果进超一流, 也是排在最后的超一流, 或者排在比较靠前的一流也可以.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17 09:44 编辑 [/i]]
2006-5-17 09:48
Linkham
基本同意宫主的观点。
2006-5-17 10:23
天宫公主
另, 我们从沮授柬词中, 也能推出他是官渡第一智者:
同样是预测战况,
沮授曰:“不可。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乃为上策。若轻举渡河,设或有变,众皆不能还矣。”
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授曰:“适观天象,见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恐有贼兵劫掠之害。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
田丰从狱中上书谏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郭嘉曰:“(废话省略)... 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荀彧曰:“袁绍无用之人,何必议和?... 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荀攸曰:“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刚刚说完急战好, 自己"以一当十"的冲锋精锐, 就让审配的一万弓弩手射了个精光.)
看看大家对官渡的说法, 郭嘉, 荀彧从大局上看, 一致认为袁绍不如曹操, 所以百万袁军就是垃圾. 田丰认为袁绍战机已失, 利在固守是没错的, 但他老早就断言"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 - 基本上意思就是"战则必败", 事实证明也是不对的. 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的偶然性很大, 曹军粮草吃光了, 如果送信的不让许攸抓去, 怎么办? 就说荀彧粮食来了, 他能多撑几个月? 总之僵局还是无法打破. 如果送信的让逢纪或者郭图的人抓去了呢? 是否袁绍会采取其他更理智的行动? 所以说, 在开战前认为"战则曹军必胜"的郭嘉, 荀彧, 田丰, 并非完全正确. 至于荀攸那个用质量换数量的想法, 更是在说胡话, 事实上也未能实现.
我们不妨在看看沮授在整个战争中的作用. 首先, 他不否认袁绍南征获胜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他开始只是认为"留屯延津, 分兵官渡"比轻举渡河更保险. "轻举渡河"其实也没什么, 只是在"有变故"的情况下, "众皆不能还矣." 其次, 他还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这句话其实是帮袁绍谋划必胜条件, 不知道袁绍为什么那么不爱听(也许他不能接受沮授说自己士兵不精锐?), 而最终事实情况和沮授预测的完全一样. 当然, 沮授在全部战役中最牛的发挥还是在完全不知道许攸叛变的情况下, 凭天象发现曹操来劫粮. 当袁绍否定了这最后的建议后, 他的态度才转为彻底绝望: 授出,掩泪叹曰:“我军亡在旦夕,我尸骸不知落何处也!”
由于沮授的思路和事实的演变几乎完全吻合, 所以我对官渡之战的评价是沮授智力大于参战的其他谋士.
2006-5-17 14:04
锦官城门吏
彻底服了公主了,以及公主的签名 ~~严重支持!:unsure::unsure::unsure::unsure::unsure:
2006-5-17 14:06
dddzz
公主对沮授分析的甚好,看来这位沮授确实受困于情商了~~~
:lol:
也来说说我的看法:
先补充两个天象高手^_^
——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主公可速致书袁绍,求其相助。”
——忽班部中太史谯周出奏曰:“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倍明,未可图也。”乃顾孔明曰:“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强为?”孔明曰:“天道变易不常,岂可拘执?吾今且驻军马于汉中,观其动静而后行。”谯周苦谏不从。
另外官渡时审配
——审配曰:“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
应该可以加分。
从袁绍众谋士的一贯表现来看:
谋士田丰曰:“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宜先遣人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称曹操隔我王路,然后提兵屯黎阳;更于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精兵,屯扎边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谋士审配曰:“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强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何必迁延日月?”
谋士沮授曰:“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瓒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
谋士郭图曰:“非也。兵加曹操,岂曰无名?公正当及时早定大业。愿从郑尚书之言,与刘备共仗大义,剿灭曹贼,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实为幸甚!”
许攸、荀谌二人齐声应曰:“明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汉贼以扶王室:起兵是也。”
田丰、沮授肚子里面的货色是要多一些,也要谨慎一些。
不过还有个逢纪也还行。
公主眼中的一流曹操,在我看来应该可以挤进超一流末,也许是在下的超一流范围更大一些吧
曹操在文丑一战中略占荀攸上风;在汉中时又领先贾诩一步。拉近了曹操与上面的距离,不至于被甩出一个档次:)
最后说说郭嘉:)
这位不像个正儿八经的谋士,用我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里面的话来说,这位是个神秘的预言家,也快上半仙了^_^
算准袁绍不会出兵,结果后来袁绍因为小儿子生疥疮而不愿发兵;
算准孙策之死,跑出来三个自称某某门客其实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刺客;
力挺千里袭乌桓,曹操回来自己都一头汗,但实施的时候却出来个向导(成功的关键);
遗计定辽东,对手真那么听话的配合……
曹操赤壁大败后痛哭郭嘉,我到觉得未必是指望郭嘉识破诈降、连环、火攻等等,而是曹操觉得郭嘉在的话可能会另有妙计(预言)……
比如~~~
——郭嘉曰:“今闻刘备往投东吴,明公切不可加兵。孙权欲图荆州久矣,刘备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周郎有计,兼关张万人之英,急不可下;若缓之,孙权、刘备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操从其言………………
呵呵,所以我赞成郭嘉再靠前点:lol:
2006-5-17 16:03
欧阳寒卿
貌似合理。
居然以不可知来否定奉孝、文若的洞若观火、知人之明,着实可笑。
何况沮授在出征之前早已料定袁绍必败,出军之前便散尽家财。随军出谋划策只不过是他分内事而已,而他也知道袁绍必然不能听,正如郭嘉、荀彧一样。
孙子兵法第一篇就写了,算计成败从五个方面考虑:道、天、地、将、法。何言奉孝、文若之言仅仅只是空谈?再说,事实上也一切都是按照荀彧所算计的一样进行的。
事实不容假设。
2006-5-17 17:28
深蓝判决
身体素革命的本钱,司马身体比诸葛好(两人论武力的话,司马和诸葛比起来,简直素超一流的),所以司马赢了
2006-5-17 18:13
逍遥轩
看到有人挺沮授了,令人高兴
其实无论是历史还是演义里,个人都认为沮授比田丰更出彩也更厉害
2006-5-18 11:57
天宫公主
dddzz: 沮授比审配还是要神很多... 请看原文: ...(曹操)教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操自引诸将居中:共五千人马,打着袁军旗号,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黄昏时分,望乌巢进发。是夜星光满天。且说沮授被袁绍拘禁在军中,是夜因见众星朗列,乃命监者引出中庭,仰观天象。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大惊曰:“祸将至矣!”遂连夜求见袁绍。
曹操前脚刚走, 就被沮授立刻从天象上发现. 审配所谓的需要慎重, 无非是在讲兵家常识而已, 他无法预料具体哪一天曹操会来劫粮. 如果说郭嘉是预言家就该加分, 恐怕整个三国除了诸葛亮之外, 没人能比沮授这次预言的更准确无误了吧!
姬轩: 不是不可知, 而是郭, 荀之袁军垃圾论已经被事实否定. 既然袁绍象他们说的如此不堪, 那么曹操为什么胜的一点也不轻松? 最后取胜的随即性那么强? 既然他们认为曹军精锐就可以抵挡袁军的数量, 那么为什么初战曹军被打的那么惨? 你没看整个官渡战役, 袁军一直在攻, 曹军一直在守. 呵呵. 真的不知道郭嘉被袁绍困在官渡那几天, 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时候, 他是否还敢大言不惭地说什么"十胜十败".
2006-5-18 12:20
KVKV
对于曹袁对决,我的看法是,曹操是胜得险,但却是必然的
袁绍的缺点太大了,就算他侥幸听信了一两次谋士们正确的建议,也难保下次不会继续犯错
而对曹操来说,只要没有毁灭性的打击,总会有反击的机会的
2006-5-18 15:27
dddzz
to:天宫公主
当然我也觉得沮授强于审配,不过总觉得公主稍稍拔高了沮授。即使沮授在官渡有极大亮点,可是他在官渡之前的表现中也没对袁绍其他谋士构成绝对领先啊
以我看沮授入超一流可以,前五则过高了。
以一个亮点光耀演义的还有一人,不知公主如何评价呢?
在荆州之争中,魏吴蜀三家,按时间顺序,有如下斗智
——司马懿曰:“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
……
——步骘曰:“曹操久欲篡汉,所惧者刘备也;今遣使来令吴兴兵吞蜀,此嫁祸于吴也。”权曰:“孤亦欲取荆州久矣。”步骘曰:“今曹仁现屯兵于襄阳、樊城,又无长江之险,旱路可取荆州;如何不取,却令主公动兵?只此便见其心。主公可遣使去许都见操,令曹仁旱路先起兵取荆州,云长必掣荆州之兵而取樊城。若云长一动,主公可遣一将,暗取荆州,一举可得矣。”
……
——孔明曰:“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教操令曹仁先兴兵矣。”汉中王曰:“依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
司马懿最先提出战略部署的,如果成功,魏方就会有一个取蜀的良机出现;即使失败,对魏方也没有什么影响,最多就是再来找取蜀的其他机会。因此司马懿提出计策后,就静观其变了。
步骘完全识破了司马懿的计策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首先,步骘识破了司马懿嫁祸的意图,并说出自己判断的原因。随后,步骘提出了自己的计策,即让曹操先南下,趁关羽兵动之时,暗取荆州。
最后孔明出场,孔明算到了司马懿的计策,也对东吴的应对稍微有一点点感觉,但是遗憾的是,接下来,孔明却被人料在前又落在后了,占了孔明上风的,就是步骘。
看看诸葛亮最后所说的吧:[b]某已料曹操必有此谋[/b],说明孔明算到了司马懿的计策;[b]然吴中谋士极多,必教操令曹仁先兴兵矣[/b]说明孔明对东吴的应对有所预见;[b]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b]这个,则是完全的落入了步骘提出的[b]云长必掣荆州之兵而取樊城,若云长一动[/b]大圈套,孔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圈套,相反,他还加速进入了步骘的圈套,提出了先起兵的方法,又没有对起兵后的后方作出安排。毫无疑问,这一下子成就了步骘所说的[b]可遣一将,暗取荆州[/b]。
最后的事实,正是由于云长起荆州之兵攻打樊城,吕蒙来了个暗取荆州,整个过程,完全在步骘的计划之中。诸葛亮完全失去了对东吴的判断,还乖乖进入了步骘的圈套。实实在在的输了一阵。
好家伙,[b]识破超一流司马懿并反击,顺便算计了半仙级孔明,还不露声色[/b],岂不是超一流的当然人选啦;可是这个步骘在其他时候却又不再如此闪亮,而且之前也还是孔明的舌下败将。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b]舌下败将[/b])
——步骘奏曰:“蜀主所恨者,乃吕蒙、潘璋、马忠、糜芳、傅士仁也。今此数人皆亡,独有范疆、张达二人,现在东吴。何不擒此二人,并张飞首级,遣使送还,交与荆州,送归夫人,上表求和,再会前情,共图灭魏,则蜀兵自退矣。”([b]虽然有道理可惜没有成功[/b])
看来步骘还是难定位哇:lol:
[[i] 本帖最后由 dddzz 于 2006-5-18 15:37 编辑 [/i]]
2006-5-18 16:41
Linkham
宫主对沮授的分析,我十分佩服。今天才发现沮先生原来也这么牛:qP+
我提几点不同看法:
先为郭嘉说句话:如果说沮授精于对形势的计算的话,那么郭嘉擅长的就是对于人性的判断,仅从这点他就高于沮授。
十胜十败之说虽然说的天花乱坠,有卖弄奉承之嫌,但不能否认却全是事实。最终袁绍败也是因为他的这些缺点综合所致。官渡之势,任何人都看得出袁绍有绝对优势,仅仅兵不精不是致败的原因,根本原因还是郭嘉说的”袁绍多谋少决,为人色厉内荏,手下谋士互相猜忌,田丰沮授刚而犯上......“
郭嘉提出的几乎所有计策,都可以证明郭嘉擅长从人物性格去判断事情的必然结果。
另外,官渡之败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许攸之投曹,仅仅是让曹操知道更确切的敌军情报而已,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劫粮之举曹操早有打算”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而既然曹操也想劫粮,那即使许攸不来,胜败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守乌巢的是淳于琼。
所以说对于一个人之成功,EQ要大于IQ,IQ只能决定边角之胜负,最终掌控大局还是取决于EQ。这也是为什么韩信虽有”兵仙“之智,而坐天下的却是刘邦。
2006-5-18 17:06
强哥
看了一中午,基本同意公主观点,鄙视一下楼主,乱排名次不说,还发帖不参与!
对于有些朋友说司马对诸葛是有前车之鉴来说,能够学习也是他的优点呀!!为啥把他踩那么低?
沮授可是个人才的,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性格是会造就仕途的!但是不能说他的智谋不高。比如说你们公司可能有人水平很高,但是不会溜须拍马,甚至还经常触领导霉头,一定不得重用。但是你能说他没智慧?
2006-5-18 18:04
KVKV
能否揣测人心,是智谋的一种表现
这方面,沮授做得不够好,因为他不能让"上司"接受自己的意见.....
2006-5-18 19:10
天宫公主
dddzz: 把沮受排进前五, 主要是因为其表现强于郭嘉. 如果综合地看一个人, 要看他出场总时间+活跃频率和计策成功指数. 沮授在演义里, 只有官渡之战见其踪影, 就官渡一战, 他表现的确非常活跃, 而且预测事情和谋划事情的准确性极高(远高于郭嘉). 这就好比你花一块钱买体育彩卷, 你赌甲方赢, 甲方赢了你得两块钱, 甲方输了你没有钱. 但你如果赌甲方以3:2赢, 也许你会赢五块钱, 如果你赌甲方1:2落后在最后一分钟进球, 然后靠罚点球赢, 那么你会赢的更多.
沮授优于其他谋士的就在于此, 他的预测能把每一个细节都说的很清楚, 而不象郭嘉只能凭感觉说说关于最终胜负的想法. 我并不是说郭嘉是错误的, 也许即便袁绍破了许都, 曹操还有别的途径反败为胜, 因为他和袁绍本身的思维和性格的确决定了他们之间最终的胜负. 但就官渡一战来看, 郭嘉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就比沮授料事必中差了许多. 曹营在官渡之战表现最出色的谋士是荀彧, 他也在开战前就料定袁军内部会如何内讧. 后来劝曹操固守官渡以待"必将有变", 通过后来的事实比较, 比郭嘉说的空话也实在多了. 但他和郭嘉同样犯了轻敌的错误, 比如说"颜良文丑, 匹夫之勇, 一战可擒也."这句话, 事实上文丑的确一战而擒, 但颜良把曹操诸将打的"栗然", 和荀彧预料的也还不完全一样.
郭嘉当然也有他的亮点, 比如说通过分析孙策的性格, 认为他必死于非命; 但郭嘉的施计密度太低, 作为前五让人无法接受. 无论是诸葛, 司马, 贾诩, 沮授还是陆逊, 基本上都做到了有事必言, 而郭嘉离这就比较远.
关于步骘, 如果他有办法解决关羽沿江烽火台的话, 那么我承认此人是很牛的. 可惜, 他也只知道基本战略, 而不知道具体战术. 换句话说, 和郭嘉一样有准确性问题(答案虽然正确, 步骤处理欠妥). 再顺便说一下, 诸葛, 贾, 沮, 陆这四人, 都可以做到一个大战役, 从头到尾判断无误: 答案正确, 步骤严密. 司马懿很可惜一直没有这种机会, 因为轮到他对战役全体判断的时候, 他的对手已经是诸葛亮了.
2006-5-19 09:07
九千岁
公主对沮授的分析实在精辟,PFPF,不知公主以为田丰如何,其人比沮授自是不如,比审配呢?
2006-5-19 10:08
欧阳寒卿
孙子兵法说,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在于自己,能够取胜在于敌人有机可乘。
袁绍虽貌似强大,但不足于摧毁曹操的军队,从乌巢之后袁绍全力攻击曹操大本营而不破可以看出。
曹军虽然兵少,但是抓住战机击败袁绍并非不可能。
我不以为许攸投降为偶然因素,正如赤壁之战周瑜火攻成功一样。
即便许攸不投靠曹操,即便周瑜不用火攻,袁军必然还有别的破绽可以抓住,曹军水寨依然可以攻破。
战略方面的考量虽然看起来似乎有些虚无缥缈的感觉,但是跟明眼的人自然看得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
如果完全将所谓”情势“割裂开来,那又何必去讨论什么谋略。
话说回来,就算沮的计谋能得到袁绍赞同,我以为曹操仍然可以击败袁绍。
2006-5-19 10:21
欧阳寒卿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全明星阵容的球员显然是各个方面都最好的,理论上看是最强大的阵容。
但真正交锋却要考量很多方面的因素:教练的能力、球员的心理、健康状态、球队的士气、球员的位置等等。当这些要素都确定的时候,胜败也就可以知道了。而不是事后去抱怨那个时候某某球员应该怎么样,哪个球员又没有抓住什么机会,谁跟谁之间的配合不够融洽。没有那么多理由,没有那么多如果。一切在刚开始的时候已经注定了。
2006-5-19 13:54
mystfeng
郭嘉挂的太早了。。。。。。。。。。。:q))+:q))+:q))+
2006-5-19 20:55
天宫公主
姬轩:许攸投降当然是偶然情况。如果对偶然情况作一个严密的定义,那么我认为任何甲方主将谋划之外的利益,都算偶然情况。偶然情况不能说完全不能给智评加分,比如说熏鱼认为“必将有变“就是很好的智谋证明,因为他此谋虽然依靠运气,但他判断运气更可能倾向曹操一方。但这种观点的价值就不如前五那种高精确预算+谋划高。
所以说,曹操手下任何谋士都没有料到许攸会投降,周瑜如果没有诸葛亮也不会料到火攻什么时候有东南风。即便突然有了东南风,他成功地利用了,也把曹操击败了,他胜的还只能算偶然。这里再强调一下,前五名判断事务要做到
1。有事必然言(郭嘉做不到)
2。言则必中(除对付诸葛亮外)
3。以必然性成功为主
注意,官渡 - 只有沮授说的话有必然命中率,赤壁只有诸葛亮有,夷陵只有陆逊有。除此三人外,只有贾诩有这个能力。但考虑到从对诸葛亮的表现,司马优于贾诩,故司马也一并列入前五。另,沮授在官渡明显胜过郭嘉,荀彧,因此必定要排进前五。
2006-5-19 21:01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九千岁[/i] 于 2006-5-19 09:07 发表
公主对沮授的分析实在精辟,PFPF,不知公主以为田丰如何,其人比沮授自是不如,比审配呢? [/quote]
田丰比起审配自然要高明许多。
另,很多人认为田丰不够了解主公的心思,应该扣分。我不以为然。田丰临死时候的那段话(袁绍战败,羞于见我,田丰不望生矣),显然很了解袁绍在想什么。但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只能说他EQ不行,并不影响他IQ评分。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19 21:05 编辑 [/i]]
2006-5-19 21:11
解良出个关云长
魏 我还是觉得郭嘉最强
蜀 姜维 马良之背好似比许攸强上好多怎么连名都没有个
吴 虽然周瑜 陆逊都强 但能看清蜀吴之间关系的还是鲁肃看来他也不比吕蒙差
2006-5-19 21:33
欧阳寒卿
其实我的观点前面已经说过了,只是感觉公主理解有些不充分的地方。
我以为官渡之战中,最高智谋的体现应该是文若。田丰、沮授二自然是高明之士,但是正如田丰遗言所道:大丈夫生天地间,不识?其主,是无智也。文若、奉孝与之原本同僚,从这方面看,文若、奉孝二人也在他们之上。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原因使得此二人不能易主。
战前四人都清楚曹胜袁败的结果。
然而,我以为公主的观点局限在战术方面,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文若在官渡艰难的时期曾说会当有变,后来出现了许攸投降的情节。这只不过是“变”的一种情况,前面有位兄台也说过,就算没有这个变化,孟德也会制造变化改变局势,而凭借孟德之智,袁军之靡,完全是有可能的。就像赤壁之战中,周瑜本没有想用火攻,只是从战略上讨论了曹军必败的因素。即便不用火攻,周瑜也完全可以凭借江东水军的优势硬碰硬地击败曹军。火攻只不过加速了曹军的灭亡。
再说说公主所言曹军为何赢得如此艰难。
我想说,赢得艰难与输赢那是完全两码事情。举个例子来说,根据一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完全可以判断他/她能否考上某一所大学,而具体是以超过20分还是15分的成绩考上这是不定数。始终都是能上的。
看到公主如此认真讨论,故而权且说了一些,以供参考。
2006-5-19 22:06
天宫公主
1。如果把不识其主也算进去,那么就什么都别说了。你可以轻松得出司马 > 诸葛的结论,那么智评也没什么好评的了。
2。我当然不是只看战术不看战略。沮授是属于战术战略双强的(战略,比如最初劝阻袁绍兴无名之兵,等等),而郭嘉只强于战略,战术方面几乎毫无建树。
3。战前四人都清楚曹胜袁败的结果。这句话我不同意,沮授一直还是可以看到希望的,直到粮草被烧。但是,正因为这样,我才认为沮授 > 田丰,郭嘉,荀彧,因为沮授所看到的和事实更接近,他的精确度最高。
4。也许“胜的艰难”是我表达的不准确。官渡之战胜的不止艰难,而且很险。其实胜败之在一线间的时候,运气倒向了曹操一方。怎么能说和失败很远呢?
2006-5-19 22:18
无影天
天生郭奉孝,本人最欣赏他,可惜死的早了些
2006-5-19 22:25
天水英才姜维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17 09:05 发表
Linkham:
如果我排, 前五名: 诸葛亮, 司马懿, 贾诩, 沮授, 陆逊, 都是战术+战略双强的. 如果把情商因素放进去, 沮授, 陆逊也许会被淘汰出去. [/quote]
我记得陆逊就识破过刘备的计策,刘备在演义里的谋略水平。。。。。。。
前四位中有三位是打败过曹操或是有可能打败曹操的(如果沮授的建议一直被采纳的话),第二位至少打败过一次第一位,陆伯言无法和前四位并列吧。
2006-5-19 22:26
欧阳寒卿
呵呵呵呵,就偶然与必然我们就不用再说了,我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我也明白公主的想法。
沮君智则智尔,应不在文若之下,惜乎不遇其主。
另:窃以为诸葛与司马择主在志而不在智,不相上下。
[[i] 本帖最后由 姬轩 于 2006-5-19 22:30 编辑 [/i]]
2006-5-19 22:32
天水英才姜维
[quote]原帖由 [i]锦官城门吏[/i] 于 2006-5-17 09:19 发表
单按演义的话,庞统的地位要降多点才合理啊,连环计蒙不过徐庶,落风坡还跟刘备吹牛,孔明会看星星,我也会看,,,汗死,中张任的埋伏计,张任被高抬主要是他送分太多,,,也不认得白马的卢(又一次不如徐庶)
... [/quote]
连环计是要去蒙曹操和他手下的一大帮谋士,照这么说,庞统能够蒙过曹操,荀攸,贾诩,却蒙不过徐庶,莫非徐庶比这几位都厉害?照这样看的话,程昱的实力可真是强过曹,荀,贾,徐了:P
庞统争功急进而已,孔明看星星也只是看到有一大将要死,庞统也看到了,但两人理解完全相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误解孔明意思。张任本身就很强,不是败过刘备几次吗?至于落凤坡,庞统在这里犯了大错,但之前表现一直很好。
2006-5-19 22:37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天水英才姜维[/i] 于 2006-5-19 22:25 发表
我记得陆逊就识破过刘备的计策,刘备在演义里的谋略水平。。。。。。。
前四位中有三位是打败过曹操或是有可能打败曹操的(如果沮授的建议一直被采纳的话),第二位至少打败过一次第一位,陆伯言无法和前四位 ... [/quote]
从袁绍刀下逃生能看出,刘备再损也至少不必袁绍差吧?那么再比较就比较简单了。。。
官渡:袁绍70万,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曹操险胜。
夷陵:刘备75万,虽然手下谋士不多,但并不比袁绍吃亏,因为袁绍谋士只采纳了审配+郭图的话。审配献两策皆被破解,郭图简直是个帮倒忙的。陆逊方面则一个谋士都没有,全部都靠他自己一个人。结果是陆逊完胜 - 从他上任的第一天, 战事就完全掌握在他手中了,而且最后收场有理有节(除中诸葛妖人的石阵之外)。从这点看,他应该比曹操强。另,奇袭荆州之战,他明显高出吕蒙,也是一个亮点。
但的确,他进前五的理由的确是最弱的,因此即便进了也只能是第五。
2006-5-19 22:46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姬轩[/i] 于 2006-5-19 22:26 发表
呵呵呵呵,就偶然与必然我们就不用再说了,我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我也明白公主的想法。
沮君智则智尔,应不在文若之下,惜乎不遇其主。
另:窃以为诸葛与司马择主在志而不在智,不相上下。 [/quote]
恕我再多说一句,所谓事情其实有三种状态,并非偶然/必然能分清的。事情可以是
1。纯偶然 (我今天晚上吃面,你今天晚餐吃什么?)
2。相关偶然 (我考试时候复习,不代表我一定能考好,但我更有可能考好。相比,荀彧的“袁军很可能出变故”。)
3。必然 (沮授的“如果我们耗粮草,曹军肯定垮掉。” 还有,陆逊的“如果我放火,刘备肯定完蛋!”)
我们之间的不同,无非是在你把相关偶然和必然结合在了一起。而我对相关偶然判断给分比起必然判断给分低了一些。
2006-5-19 22:55
天水英才姜维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19 22:37 发表
从袁绍刀下逃生能看出,刘备再损也至少不必袁绍差吧?那么再比较就比较简单了。。。
官渡:袁绍70万,曹操手下谋士如云,曹操险胜。
夷陵:刘备75万,虽然手下谋士不多,但并不比袁绍吃亏,因为袁绍谋士只 ... [/quote]
那不知道周瑜有没有资格入前五:
1,群英会蒋干来说,周瑜骗过曹操,要了蔡,张二人的命,曹操失去水军都练,对战局的影响是致命的。
2,识破荀攸让二菜诈降的计策,将计就计,让黄盖的苦肉计和诈降更有成功的把握。
3,在陆上被曹操留下的计策打败过一次,但那时周瑜以为对手只有曹仁这些,并没把曹操考虑在内。假如把曹操考虑在内,周郎会更谨慎些了。
4,把刘备困在江东,如果没有诸葛亮的锦囊,这个计策完全可以成功的,当时身边只有个赵云,后方关张没太多智略。
综上所述,周瑜高于曹操,刘备,小于诸葛;陆逊高于刘备,关羽,小于诸葛。周瑜是否更有资格呢?
2006-5-19 23:01
欧阳寒卿
[quote]原帖由 [i]天水英才姜维[/i] 于 2006-5-19 22:55 发表
那不知道周瑜有没有资格入前五:
1,群英会蒋干来说,周瑜骗过曹操,要了蔡,张二人的命,曹操失去水军都练,对战局的影响是致命的。
2,识破荀攸让二菜诈降的计策,将计就计,让黄盖的苦肉计和诈降更有成功 ... [/quote]
第三点我想起了曹操在濮阳的遭遇,并非智力不及,呵呵。
2006-5-19 23:03
天水英才姜维
还真有点像,暗中伤人是最有效果的。曹仁去打曹操,半途蹦出一个徐庶,曹仁被打的晕头晕脑的。
2006-5-19 23:03
天宫公主
周瑜最多跟曹操是一个水平的。他和曹操的智力较量比分是2:2。南郡之战失利,曹操不在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面对曹仁,周瑜也许会相对大意,但曹操也失去了很多灵活性。挺曹的完全可以说,曹操远在千里之外,还能算中周瑜,他一定是何等的牛,云云。所以说权衡一下,基本上双方是可以彻平的。
他的美人计漏洞明显,刘备开始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计策被刘备识破,污点啊!)。要不是诸葛亮在旁边窜藤,刘备压根就不会去南徐。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19 23:06 编辑 [/i]]
2006-5-19 23:06
欧阳寒卿
周郎对阵孔明确实风头扫地,但是单一句“况操自送死,岂可迎之乎?”已然跃在孟德之上 ^_^
2006-5-19 23:09
天宫公主
吹牛的话也算啊。。。:qDD+
要算的话,周瑜早超诸葛亮了。
2006-5-19 23:10
欧阳寒卿
呵呵呵呵,关键是孟德几乎授首。
2006-5-19 23:19
欧阳寒卿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19 23:03 发表
周瑜最多跟曹操是一个水平的。他和曹操的智力较量比分是2:2。南郡之战失利,曹操不在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面对曹仁,周瑜也许会相对大意,但曹操也失去了很多灵活性。挺曹的完全可以说,曹操远在千里之外,还能算 ... [/quote]
计谋是否被识破不是评价智力的标准,关键是有效就行。
其实美人计是很成功的,不过执行命令的武将没用,让刘备给逃跑了。
2006-7-29 18:24
天宫公主
又见讨论智力排名了,顶起来。另,请斑竹合并。
2006-7-29 20:33
慕容剑
[quote]原帖由 [i]欧阳寒卿[/i] 于 2006-5-19 23:19 发表
计谋是否被识破不是评价智力的标准,关键是有效就行。
其实美人计是很成功的,不过执行命令的武将没用,让刘备给逃跑了。 [/quote]
美人计根本不算成功,要是刘备,恐怕就是不去了事.最后在诸葛的导演下成了周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闹剧,从头到尾的出招都在诸葛的掌握之中,所以安排了3个锦囊应对
2006-7-30 18:31
小马828
智力和谋略是有区别的,
华佗这样的有加分吗?
马均呢?
都算智力分吧
2006-7-30 21:05
摆手云覆雨
诸葛亮,贾诩,郭嘉,周瑜,荀域,陆迅,田丰,沮授,法正,徐庶,庞统,荀攸,吕蒙,程昱,许攸,鲁肃,司马懿
郭嘉可先贾诩,司马可第四,沮授应后排,吕蒙,程昱,许攸,鲁肃应前.陆逊一仗亡蜀,排第三也无可厚非.可以说,几乎排错了,程昱,荀域,庞统,荀攸,鲁肃长于内政,却硬算进谋士,法正一人牟蜀却在无才的沮授之后.....吕蒙是大将呀~是因为曹操传里是谋士职业么?
2006-7-31 06:27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小马828[/i] 于 2006-7-30 18:31 发表
智力和谋略是有区别的,
华佗这样的有加分吗?
马均呢?
都算智力分吧 [/quote]
那你总不能把曹植之流的“天才”,也派到第一第二的那种位置吧?
我认为三国的智力排名,就是指谋略(这里谋略应该理解成“谋”和“略”)。
2006-7-31 08:20
小马828
曹冲不知道算不算?小时了了吧
2007-7-1 13:19
251592795
魏前期郭嘉 , 贾诩, 荀攸 程昱 荀彧后期司马懿 邓艾 钟会
蜀前期诸葛亮,法正,徐庶,庞统后期姜维
吴前期周瑜,吕蒙,鲁肃后期陆逊,陆抗
2007-7-2 11:20
彼岸
:wacko:不管如何,司马最终磨死了诸葛
2007-7-2 19:50
bystander1
智谋 要分好几种的 计谋 大局观 内政 阴谋 没个人擅长的都不一样 不好比的:loveliness: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