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8 06:18
绯甄茗
很强啊,楼主GG开个头就争论很多了。
司马懿用兵诡道,比起贾诩更适合这个称谓吧
还请楼主努力续做
:^%
2006-5-8 07:55
wu255
[quote]原帖由 [i]北堂吟墨[/i] 于 2006-5-7 21:55 发表
人品不行的谋士必定失败...[庞涓].... [/quote]
未必吧,你瞧贾诩换了多少主子,不是坐的稳如泰山么?
先从董卓,后随李傕,得罪天下,骂名估计也被了不少。
2006-5-8 08:05
wu255
[quote]原帖由 [i]phoenixdaizy[/i] 于 2006-5-7 21:38 发表
论智谋,李儒和许攸都不错,,论人品这两个人只配和董卓一个层次,连程,贾都有不如. [/quote]
若光凭智谋,李儒能挤进前十,而许攸则必能进前十五。“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是历史上董卓袁绍代替曹操的话,恐怕史书又要换一种写法了吧。届时或许会说程、贾无识人之明,反不如李、许。
看谋士是否高明,不应该因为其人品不好就一棒打倒吧。
2006-5-8 08:23
天宫公主
李儒的计策好使么? 至少从演义上看,
1. 废少帝纯属多余, 董卓的二十万大军本来已经可以控制京师, 废了个皇帝马上引起天下共怒.
2. 曹操在他眼皮底下混了那么久, 一直到对董卓下手时还没发现.
3.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他除了知道让华雄, 吕布硬拼之外, 什么计策都没出过. 派人和孙坚联姻也基本是闹剧性结束.
4. 虎牢关虽然吕布战败, 但如果坚守诸侯军也未必就能破关. 但李儒不但放弃雄关, 连洛阳也一把火给烧了, 更是失天下之举.
5. 董卓迁都长安后, 其实力最多也就敌一大诸侯, 比起新得冀州的袁绍未必谁强谁弱.
6. 李儒识破连环计了么? 恐怕没有吧, 最多也就是只识其表, 不识其里. 他知道貂蝉是红颜祸水, 但他到死都不知道她是在故意挑拨离间.
7. 董卓遇害那天, 他也估计到会出事, 但以为托病不出就能救命, 想法也很天真的说. 要我的话, 早先逃跑到李傕军营, 以董卓女婿的身份向西凉军团发令, 则天下可定矣.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8 08:26 编辑 [/i]]
2006-5-8 08:29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wu255[/i] 于 2006-5-8 07:55 发表
未必吧,你瞧贾诩换了多少主子,不是坐的稳如泰山么?
先从董卓,后随李傕,得罪天下,骂名估计也被了不少。 [/quote]
贾诩的人品没什么问题. 危难时主动营救献帝; 初见曹操时因与张绣有约, 故不直接投奔曹营而去扶持微弱的张绣. 这都是义士之举啊!
比起李儒, 贾诩还是比较高明的, 他至少会考虑到不惹起天下公愤.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8 08:31 编辑 [/i]]
2006-5-8 08:35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8 08:29 发表
贾诩的人品没什么问题. 危难时主动营救献帝; 初见曹操时因与张绣有约, 故不直接投奔曹营而去扶持微弱的张绣. 这都是义士之举啊!
比起李儒, 贾诩还是比较高明的, 他至少会考虑到不惹起天下公愤. [/quote]
我是说他人品还可以啊。哈哈,但是就是献一计破王允,名声臭了。~
呵呵。可惜很多出于演义。老实说历史上还是张绣比较强。
2006-5-8 08:36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8 08:23 发表
李儒的计策好使么? 至少从演义上看,
1. 废少帝纯属多余, 董卓的二十万大军本来已经可以控制京师, 废了个皇帝马上引起天下共怒.
2. 曹操在他眼皮底下混了那么久, 一直到对董卓下手时还没发现.
3. 十八路诸侯讨 ... [/quote]
写反面人物总是有缺陷的。许是比他要强点。在说此二人不比曹操强。
2006-5-8 08:37
phoenixdaizy
还是美女好啊,有顷国特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哈哈。
2006-5-8 08:53
wu255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8 08:23 发表
李儒的计策好使么? 至少从演义上看,
1. 废少帝纯属多余, 董卓的二十万大军本来已经可以控制京师, 废了个皇帝马上引起天下共怒.
2. 曹操在他眼皮底下混了那么久, 一直到对董卓下手时还没发现.
3. 十八路诸侯讨 ... [/quote]
回答:1、废少帝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皇权,也可以向天下示威。借以提升军威。
2、这个……曹操在董卓手下还不能算混了很久吧,貌似连1年都不到。
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同盟军实力不弱,未必没有众多智谋之士。“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万一计谋被识破,岂不是丢自己面子,还落的个董卓军徒有勇猛之名而无妙计,弄不好还降低了董卓对自己的信任。另外和孙坚联姻不是李儒的主意,而是李傕的建议。
4、据守虎牢,不但损兵折将,而且徒废钱粮,这之后的火烧洛阳、强迁市民更是为了使同盟军占领洛阳后不能就地获取钱粮,使其粮草不济,届时攻破洛阳不是轻而易举,还能靠击破同盟军提高威望。
5、董卓是连军队和洛阳居民一起迁过去的,实力并未受影响。
6、李儒未必没看破连环计,只是董卓不听其劝而已。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
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
惑。”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color=Red]李儒出,仰天
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color]……(演义第九回)
7、李儒是从凤仪亭事件后就托病不出的,不是董卓出事那天才这样的,可见董卓那天会出事其并不知晓。而且万一董卓那天没事,你逃跑了,对一军人来说,那是叛逃。而且做为军师(李儒还是女婿),主公危难之际能不去劝柬而私自逃跑么?
2006-5-8 08:58
wu255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8 08:29 发表
贾诩的人品没什么问题. 危难时主动营救献帝; 初见曹操时因与张绣有约, 故不直接投奔曹营而去扶持微弱的张绣. 这都是义士之举啊!
比起李儒, 贾诩还是比较高明的, 他至少会考虑到不惹起天下公愤. [/quote]
那个……贾诩是先助李傕俘献帝、杀王允的吧,这时候他就已经引起天下公愤了啊。
而且李儒在荥阳击破过曹操,应不至于会低于曹操吧。
[[i] 本帖最后由 wu255 于 2006-5-8 09:01 编辑 [/i]]
2006-5-8 09:22
天宫公主
楼上的: 王允该杀, 就凭蔡邕之死, 还有对西凉军团的态度就能看出, 此人如果得势比董卓不相上下. 贾诩杀他我觉得倒没什么不妥, 但主要问题出现在李, 郭二人杀了王允后的一些恶行, 最终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 也失去了贾诩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贾诩能冒那么大的风险, 帮助献帝逃遁离去.
至于你回答的那些个...
1. 你说的目的也是李儒的如意算盘, 但不是最终的效果. 最终的效果是天下皆对董卓的同仇敌忾.
2. 曹操不管呆了多久, 一个那么危险的人物, 如此接近董卓竟然没有察觉, 怎么不是首席谋士的失职? 另, 曹操和袁绍交厚, 天下皆知. 李儒就没想过曹操跑了以后会干什么么?
3. 行, 以后每逢大事, 大家都出去硬拼吧. 那要谋士又有何用?
4. 火烧洛阳纯粹属于自保之举, 除非逼的别无出路, 是不会出此下策的. 虎牢关的所在, 其实就是当年楚汉相持的荥阳成皋一线, 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属于易守难攻之地.
5. 你以为搬个家就是那么容易的? 废少帝前, 董卓富有天下. 火烧洛阳前, 董卓仍有两大超级都市. 火烧洛阳后, 董卓只剩长安孤城一座. 即使没有王允, 董卓灭亡也已经是迟早的问题了.
6. 你引的那段, 正是我的表里之论. 李儒看出了貂蝉让父子反颜的结果, 请问李儒知道貂蝉的动机么? 他知道的话, 就应该马上包围王允府, 先把这老头杀了.
7. 他以为自己是司马懿啊? 托病不出就能救命么? 事实证明他又错了, 他托病没能让他多活一天.
8. 至于荥阳之战, 可惜袁绍不听曹操忠言啊! 若听的话, “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这个计划岂是李儒只在荥阳防御一路追兵所能料到的?
李儒和审配其实属于一种货色, 用计很多但奏效很少, 妙计更少. 对于初学者, 可以给他们一种很好的印象, 但仔细读的话, 会发现他们献计时, 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8 09:30 编辑 [/i]]
2006-5-8 09:53
天水英才姜维
李儒的实力不是太强,但还是能和许攸有一比的,只是入不了演义里的顶级谋士之列。
个人排一下级别(依据演义):
无敌级别:诸葛亮(超强级别,无人能及,还能呼风唤雨:())
强力级别:庞统(这位最实干的谋士,他的计谋效率是最高的,最著名的”三策“也很厉害,口才也一绝,至于最后太急进兵没看破埋伏,简直是个BUG),贾诩(从无失手,最难得是打败的都是强敌),田丰(刚而犯上,主要善于分析大势,攻击性计谋没出多少个,但判断力是一流的),沮授(这位和田丰的观点总是一致的,感觉两人从性格上都一样),司马懿(不用说了,虽然计谋总被诸葛亮识破,但诸葛亮的不少计谋也瞒他不得,诸葛亮打败他的那几场都是算到了司马的第2或第3步,司马一般只能算到诸葛的第2步。)。
一流级别:徐庶(败过曹仁,看破了连环和诈降,可惜没多发挥出多少场,被程昱所骗基本也是孝心太强烈,影响了冷静和发挥,哈哈),荀文若(战略水平很高,对于攻吕布,攻袁绍都有出色建议,还有挟天子一类的,但那两招”虎狼“不怎么样),郭嘉(许多时候闭口不语,但计谋还算可以,决水疲惫吕布军,还有十胜十败,遗计定辽,预测孙策亡等,基本和正史一致,演义里给他添了个”定辽东“,有点诸葛先知的境界),许攸(本身不怎么样,在袁绍手下没干出名堂来,但献了最重要的情报,影响太大了,还是算上吧),陆逊(破过刘备,谨慎小心冷静,”火烧连营“是超猛的计策),周郎(虽然屡次被识破,但也是败给了神仙诸葛,而且没诸葛的话,刘备早就被困在荆州了,败给曹仁一次是因为没预料到曹操预先还留了个计,周郎只拿曹仁的水平做判断),钟会(这个不知算不算,虽说他是后期将领,但他除了死前太不小心外基本是算无遗策的,两平淮南,在司马师死后建议领大军回洛阳),陈宫(这个要解释一下,演义里的陈宫感觉很强,把曹操打的很惨,也看出了陈桂父子的危险性,但吕布在关键时候总是不听)
还有些其他人,如逢记,不费兵卒得冀州,但之后没太大表现,许多关键时刻也没什么好计策,感觉罗贯中写谋士跟写武将单挑一样,经常矛盾。需要的时候写的很强,不需要的时候就不提了。李儒计策还可以,但威力不大,没帮助老贼太多忙。邓艾也很强,主要是破姜维,但姜维虽然刚出场打败赵云一次,打败诸葛亮一次,之后就还原成历史上那个刚胆的姜维了(所以说罗贯中经常前后矛盾),偷渡阴平感觉也是赶上了好运气。法正在演义里表现不多,只破过夏侯渊一次。荀公达这个谋主在演义里也表现一般。
2006-5-8 10:54
天宫公主
楼上的: 我觉得庞统中伏问题不应该忽略, 它就象颜良被人轻易斩杀一样, 是要严重扣分的. 故, 庞统应该退出超一流行列.
我对超一流的看法, 是至少能表现强于曹操这个水平的, 而曹操基本上是我默认的一流的代表人物. 从这个角度上看, 除非也象诸葛亮一样, 庞统早就算准会有东南风, 不然的话看不出他比曹操哪里高明. 从演义上看, 田丰因为退出太早, 但看不出哪里比曹操明显的强. 沮受在监狱里居然能从天象上算出曹操劫粮, 如果袁绍听其言用重兵设伏, 曹操吃此人之亏不一定小于贾诩.
许攸在演义用计上突出过三次: 奇袭许昌, 奇袭乌巢, 水淹邺城, 招招皆是致命的狠招. 这比起李儒, 审配之流的挠痒痒计要高至少一个档次.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8 11:00 编辑 [/i]]
2006-5-8 11:02
xwhero
按演义论,庞统应是仅次于诸葛亮的,应列于超一流,至于中伏,主要是私心作祟
2006-5-8 11:03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灵动旋风[/i] 于 2006-4-30 19:27 发表
审配绝对不是好谋士,审配这个确实是很忠臣,但是绝对是个糊涂虫! [/quote]
审配见曹军来冲阵,便令放起号炮:两下万弩并发,中军内弓箭手一齐拥出阵前乱射。曹军如何抵敌,望南急走。袁绍驱兵掩杀,曹军大败,尽退至官渡。袁绍移军逼近官渡下寨。审配曰:“今可拨兵十万守官渡,就曹操寨前筑起土山,令军人下视寨中放箭。操若弃此而去,吾得此隘口,许昌可破矣。”
曹营内见袁军堆筑土山,欲待出去冲突,被审配弓弩手当住咽喉要路,不能前进。十日之内,筑成土山五十余座,上立高橹,分拨弓弩手于其上射箭。曹军大惧,皆顶着遮箭牌守御。土山上一声梆子响处,箭下如雨。曹军皆蒙盾伏地,袁军呐喊而笑。
审配又献一计:令军人用铁锹暗打地道,直透曹营内,号为“掘子
军”。曹兵望见袁军于山后掘土坑,报知曹操。
操曰:“冀州粮食极广,审配又有机谋,未可急拔。现今禾稼在田,恐废民业,姑待秋成后取之未晚。"
配曰:“可发檄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运粮道;令沮授之子沮鹄守邯郸,遥为声援。主公可进兵平原,急攻袁谭。先绝袁谭,然后破曹。”
操令三军绕城筑起土山,又暗掘地道以攻之。审配设计坚守,法令甚严,东门守将冯礼,因酒醉有误巡警,配痛责之。冯礼怀恨,潜地出城降操。操问破城之策,礼曰:“突门内土厚,可掘地道而入。”操便命冯礼引三百壮士,夤夜掘地道而入。却说审配自冯礼出降之后,每夜亲自登城点视军马。当夜在突门阁上,望见城外无灯火。配曰:“冯礼必引兵从地道而入也。”急唤精兵运石击突闸门;门闭,冯礼及三百壮士,皆死于土内。操折了这一场,遂罢地道之计,退军于洹水之上,以候袁尚回兵。
草草收集整理一下,审配于袁营之中,表现如此之多,其中不乏数次击败曹操,岂是许攸之投机取巧之辈可比?甚至田丰沮授,都有所不及,可惜世人读演义,只知其忠,而不知其能,惜哉审正南!
2006-5-8 11:14
风之马甲
庞统的所谓3策实属搞笑!
——庞统曰:"某有三条计策,请主公自择而行。"玄德问:"那三条计?"统曰:"[color=Red]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color]。[color=Blue]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color][color=Purple]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color]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
粗看,似乎说明庞统是个不错的谋士,仔细一想,不觉哑然失笑
设想一下,假如是曹操带着众将来到蜀道关前——
话说曹操受降荆州之后,并不欲取东吴,而是直奔西川而去,大军徐徐西进,直到蜀道关前,杨怀、高沛差人出关求和,使者被曹操喝退。随后,操谓帐下众人曰:“吾今必取西蜀,该当如何?”一干谋士交头接耳,片刻之后,程昱向前一步,正欲开口。忽见许褚大喊一声:“[color=Red]何必多议,某愿做先锋,领五千精兵,昼夜兼道,丞相随后而来,直至攻下成都[/color]。”一旁荀攸曰:“虎侯有所不知,此处前去,有杨怀、高沛等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一时恐难取胜。”许褚眉头一皱,曰:“[color=Blue]这样啊,那你们想个办法,把他们骗出关来,然后一举拿下便是。[/color]”操微笑不语。许褚急了,道:“[color=Purple]这还不行啊,那只有先退回荆州,慢慢再想办法了[/color]。”
就到这儿吧,以上一段话,综合三国演义中对众人的描写,如果有这样一个战况,有这样一个战前准备会,虎侯说出这样一番话是完全有可能的。仔细一看,虎侯前前后后所说的话,和庞统所谓的三策,又有什么区别呢,庞某还橡模像样的来个什么“某有三条计策”,不由令人哂笑:()
2006-5-8 11:16
九千岁
许攸三计:奇袭许昌, 奇袭乌巢, 水淹邺城?
奇袭许昌?真的实行了是否可以凑效?谁知道呢?
奇袭乌巢?行军打仗,粮草为先,劫人粮草,乃是釜底抽薪的做法,为将者,只要上点档次的,哪个不会?许攸不过是提供了一个袁绍屯粮所在的情报而已。
水淹邺城?许攸在袁绍手下多年,难道不识河北地理?而且此计也差点被审配看出,如果不是曹操使诈预先掘浅一些,此计还能得逞吗?
[[i] 本帖最后由 九千岁 于 2006-5-8 11:18 编辑 [/i]]
2006-5-8 11:17
klause
满宠怎么样?我觉得他还可以。当然,属于中将一级的。
2006-5-8 11:23
dddzz
审配还是不错的^_^
审配前期比较冒进,后来也渐渐的稳重了,其战略眼光可称尚可,而在战术上应该是颇有心得的。包括土山放箭、掘子军、破敌地道来袭,惜乎棋差一招,败于曹操瞒天过海掘壕灌水之计
若干亮点:
谋士审配进曰:“吕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
审配曰:“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
审配谏曰:“旧岁官渡,仓亭之败,军心未振;尚当深沟高垒,以养军民之力。”
图曰:“主公可勒兵城外,只做请显甫、审配饮酒,伏刀斧手杀之,大事定矣。”…………配曰:“此必郭图之计也。主公若往,必遭奸计;不如乘势攻之。”
2006-5-8 11:29
dddzz
还有蒯良也是不错地,战术上有一套,战略也颇有见地。如飞石计,力劝刘表一鼓作气讨孙,力劝刘表追击曹操等。
2006-5-8 11:33
dddzz
欲评智力,先看曹操
个人认为曹操应该在超一流,不过是超一流里面稍稍靠后一点的位置。
曹操战略眼光准,战术变化多。
曹操手下能人极多,因此战略方面,他本人的发言不多,但他在众多进言中选择,逼得他眼光一定要准;而且书中亦有几次曹操本人的战略见地,如进言何进勿招外兵,坚持讨董,坚持讨刘,大胜袁绍后及时休养,关上增兵不忧反喜等等,都可以看出他本人的战略眼光当在前列。
战术方面曹操也是出色的,如诈死败吕布,放马诱文丑,留计败周瑜,佯退诱张鲁等等,可以看出他的战术素养也是很高的,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曾在放马计中略领先荀攸一步,在南郡战中留计胜周瑜,在战张鲁时令贾诩也未参破用意;当然他也曾惨败于贾诩、周瑜、孔明,不过那几位也实在都是顶级高手了!
2006-5-8 11:53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5 22:02 发表
如果单纯奉公执法, 倒也没什么. 问题是在袁曹各起马步三军那回, 老罗早就交代多许攸和审配之间有私怨了. 审配本来在官渡的, 结果两计不成便申请回邺郡, 回去不到一个月就抓了许攸子侄... 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么? [/quote]
某找遍袁曹各起马步三军那回,也只找到“许攸不乐审配领兵”一句,何来审配和许攸之间有私怨?许攸嫉恨审配,难道审配就一定也嫉恨许攸?
另外,官度之战,明显是袁绍把审配调回邺城,导致身边无人,哪来的什么“两计不成便申请调回”?
2006-5-8 12:31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九千岁[/i] 于 2006-5-8 11:53 发表
某找遍袁曹各起马步三军那回,也只找到“许攸不乐审配领兵”一句,何来审配和许攸之间有私怨?许攸嫉恨审配,难道审配就一定也嫉恨许攸?
另外,官度之战,明显是袁绍把审配调回邺城,导致身边无人,哪来的什 ... [/quote]
许攸个人人品有问题,演义历史,多次提及.完全是个累犯,还带动自己家人贪财.
2006-5-8 13:47
胃中咸
[quote]原帖由 [i]九千岁[/i] 于 2006-5-8 11:53 发表
某找遍袁曹各起马步三军那回,也只找到“许攸不乐审配领兵”一句,何来审配和许攸之间有私怨?许攸嫉恨审配,难道审配就一定也嫉恨许攸?
另外,官度之战,明显是袁绍把审配调回邺城,导致身边无人,哪来的什 ... [/quote]
那句话不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么?
审配在官渡战场上也叫用计? 曹营二流谋士都能识破的... 呵呵. 现在的人, 就讲究数量不讲究质量. :()
2006-5-8 13:49
胃中咸
许攸人品有问题不代表审配人品没问题. 成天跟逢纪, 郭图他们为袁尚谋位子, 人品能没问题么? 你见过田丰/沮授明确支持某个公子没?
2006-5-8 16:10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胃中咸[/i] 于 2006-5-8 13:47 发表
那句话不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么?
审配在官渡战场上也叫用计? 曹营二流谋士都能识破的... 呵呵. 现在的人, 就讲究数量不讲究质量. :() [/quote]
很清楚吗?“许攸不乐审配领兵”就是代表审配拘押许攸家人属于公报私仇?足下的联想能力真叫人叹为观止。
举个例子,于禁嫉恨庞德,就代表庞德一定嫉恨于禁吗?~~
刘晔是二流谋士吗?就算被一个二流谋士识破又如何,诸葛亮还不是拿一个叫郝昭的连谋士都不是的人弄到束手无策?
2006-5-8 16:42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胃中咸[/i] 于 2006-5-8 13:49 发表
许攸人品有问题不代表审配人品没问题. 成天跟逢纪, 郭图他们为袁尚谋位子, 人品能没问题么? 你见过田丰/沮授明确支持某个公子没? [/quote]
很简单,审配是忠臣,他只忠于自己的主子袁绍,而袁绍一直就想立袁尚做接班人,所以审配当然只能为袁尚谋位子,难道他要帮袁谭不成?
田丰/沮授死的时候,袁绍还活得好好的,根本没必要也不需要去明确支持谁?你说颜良文丑支持谁?张合高览又支持谁?
就算审配参与立嗣之争证明他的人品有问题,这又跟他拘捕许攸的家人有关吗?品德败坏有多种方面的坏,这方面坏,难道那方面就一定也坏?敢情田丰沮授都是正人君子,审正南之流就是卑鄙小人?
2006-5-8 20:48
胃中咸
[quote]原帖由 [i]九千岁[/i] 于 2006-5-8 16:10 发表
很清楚吗?“许攸不乐审配领兵”就是代表审配拘押许攸家人属于公报私仇?足下的联想能力真叫人叹为观止。
举个例子,于禁嫉恨庞德,就代表庞德一定嫉恨于禁吗?~~
刘晔是二流谋士吗?就算被一个二流谋士识破 ... [/quote]
前面许攸不乐审配领兵,后面审配拘捕其家人,两家矛盾很明显.难道非要老罗明确指出他俩有矛盾?如果什么都要指明了,还叫什么小说啊.
足下的理解力真的让人汗颜...对你这种智商的,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
审配支持袁尚就是忠臣,那逢纪是否也该算君子啊?
[[i] 本帖最后由 胃中咸 于 2006-5-8 20:52 编辑 [/i]]
2006-5-9 02:30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九千岁[/i] 于 2006-5-8 11:16 发表
许攸三计:奇袭许昌, 奇袭乌巢, 水淹邺城?
奇袭许昌?真的实行了是否可以凑效?谁知道呢?
奇袭乌巢?行军打仗,粮草为先,劫人粮草,乃是釜底抽薪的做法,为将者,只要上点档次的,哪个不会?许攸不过是提 ... [/quote]
奇袭许昌 - 虽然没有施行, 但曹操自己曾当面承认, 如果袁绍接纳此计, 操必大败.
奇袭乌巢 - 说的轻巧, 请问怎么总是袁绍粮食被劫, 没见曹军粮食被劫过(除延津之战属于诱敌之外)?
水淹邺城 - 邺城守将审配对邺周围的地理了解, 没有道理比许攸还差吧? 他怎么没想到许攸会给他来这招?
以曹操对比, 在计谋方面许攸没有明显比曹操弱的地方, 不善于自我保护在许禇面前逞能应该减分. 但无论如何也能挤进一流水平. 审配再聪明, 他的计策被刘晔, 程昱屡次识破, 而这两人的智力都在曹操之下. 许, 审二人谁智谁愚不是很清楚了么?
2006-5-9 04:33
天水英才姜维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8 10:54 发表
楼上的: 我觉得庞统中伏问题不应该忽略, 它就象颜良被人轻易斩杀一样, 是要严重扣分的. 故, 庞统应该退出超一流行列.
我对超一流的看法, 是至少能表现强于曹操这个水平的, 而曹操基本上是我默认的一流的代表人 ... [/quote]
关于庞统中伏,列举下几个原因:
1,侦察工作做的不好,不清楚小路的地形。(假如他知道小路的地形,肯定不会这么轻易中伏)
2,历史上庞统是在战场上死的,也算是领兵打仗被流矢所中,好比参谋长亲自上战场被流弹打死,对他的智力判别没什么影响;演义里,罗贯中为了写小说写的戏剧性一些,故意让庞统“落凤”。这里谈的是演义,庞统先前还是有过不俗表现的。(作者有意创作)
3,个人原因。诸葛亮送来信笺,庞统误解为诸葛亮要夺他功劳,所以大意轻进,这点和徐庶被程昱骗了一样。
关于颜良,他分明就是被捧出来送死的。演义里他基本没杀过什么大将,记得曾经步行斩杀了一个刺客,之后被关羽在万人之中取了首级,虽然先前被袁绍(罗贯中借袁绍之口)吹的很强,其实在演义里没有什么出色战绩。颜良的武力根据主要参考文丑,文丑和赵云打过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一般认为颜良的武力要比文丑高(其实这个也没有证明)。如果只论战绩,颜良的武力也未必比的上文丑。还有,纪灵,管亥这些人都能勉强和关二爷打个平手,当然关羽那时还没赤兔马。
许攸献给袁绍的计策是偷袭许都,觉得不会成功。许攸是想要袁绍分一军(轻兵)掩袭许都,他的根据是“许都空虚”,这点没错。但是,当时河北军要是分出一支轻兵,长途急袭,未必能轻松拿下。轻兵远袭,缺少攻城武器,辎重粮草甚少,不适合长久的围城战,许都虽然空虚,但守许都的是文若,还有曹仁,要靠一支轻兵拿下何其容易,邓艾靠此得手也是因为后主没有死战的决心,但荀令不是这样的人。在二十二回,许攸的战略分析也是错误的,出师攻曹操,没占得任何便宜。决水之计证明他可以到郭嘉这个水平,但还不算强力级别,和贾诩,司马懿这些人是比不了的。
审配比不上曹操,但统兵能力还算可以,这里比的是计谋,他当然算不上一流。程昱嘛,觉得水平和曹操差不多。
[[i] 本帖最后由 天水英才姜维 于 2006-5-9 04:34 编辑 [/i]]
2006-5-9 08:34
天水英才姜维
[quote]原帖由 [i]风之马甲[/i] 于 2006-5-8 11:14 发表
庞统的所谓3策实属搞笑!
——庞统曰:"某有三条计策,请主公自择而行。"玄德问:"那三条计?"统曰:"[color=Red]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color]。[color=Blue]杨 ... [/quote]
[color=Black]这有什么搞笑的。庞统第一条计危险系数很高,他是说“饶过关隘,抄小路急袭成都”,主要是利用刘璋类似后主那样的投降心理。您虎侯的计策是硬打关隘,当然不能成功了。至于第二条,庞统后来可是成功了的,不费兵卒拿下培关,算是在西川站稳了脚跟,打通了道路,还擒杀两员大将,俘虏不少敌人。庞统“骗”也是成功了,您虎侯假想的骗能骗的了谁?至于第三条,庞统都说是下策了,也就是说消极的策略,主要是对于那些不够有胆略的君主用的。庞统三策,和历史记载一样,第二条成功概率最大,最后也成功了。看不出有什么搞笑的。[/color]
2006-5-9 09:07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9 02:30 发表
奇袭许昌 - 虽然没有施行, 但曹操自己曾当面承认, 如果袁绍接纳此计, 操必大败.
奇袭乌巢 - 说的轻巧, 请问怎么总是袁绍粮食被劫, 没见曹军粮食被劫过(除延津之战属于诱敌之外)?
水淹邺城 - 邺城守将审配对 ... [/quote]
以曹操多疑而谨慎的性格,怎会不在许昌布置重兵把守?当年劳师远征徐州,已经吃过吕布的亏了,难道曹操还愿意再重蹈覆辙?南方孙策虽然垮台,袁绍的另一个盟友刘表却依然虎视耽耽,况且最大的敌手刘备还不知下落,汝南还有几万黄金余党响应袁绍,曹操难道没有考虑这些?所谓的当面承认,不才以为,不过是敷衍许攸,哄哄这个自大狂而已。
公主既然承认曹操的智谋在刘晔程昱之上,那么审配的计谋几次叫曹操失败,又做何说?
2006-5-9 09:16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胃中咸[/i] 于 2006-5-8 20:48 发表
前面许攸不乐审配领兵,后面审配拘捕其家人,两家矛盾很明显.难道非要老罗明确指出他俩有矛盾?如果什么都要指明了,还叫什么小说啊.
足下的理解力真的让人汗颜...对你这种智商的,我也不想多说什么了 ... [/quote]
一个负责廉政工作的官员依法拘捕另一个官员有违法行为的家属,而这两个官员之间有仇隙,这样叫做前者对后者公报私仇?笑死人了,足下的智商实在叫不才大开眼界,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2006-5-9 12:36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九千岁[/i] 于 2006-5-9 09:07 发表
以曹操多疑而谨慎的性格,怎会不在许昌布置重兵把守?当年劳师远征徐州,已经吃过吕布的亏了,难道曹操还愿意再重蹈覆辙?南方孙策虽然垮台,袁绍的另一个盟友刘表却依然虎视耽耽,况且最大的敌手刘备还不知下 ... [/quote]
在演义里用计胜过曹操的人都大有人在, 例如刘备就是另外一个例子. 但我对智评的观点是要看一个人的综合发挥. 比如说, 刘备也曾在汝南初战, 乘曹操立足未稳, 打败过曹操. 但由于刘备在别处失误太多, 所以仅仅一两次的胜出, 并不能遮掩他综合性失败.
其实审配也是这样的, 他唯一一次占到的便宜, 就是官渡初战埋伏的10000弓弩手. 别说曹操, 连荀攸都一起给算计了(荀攸鼓动曹操: "利在速战", 曹操说: "好, 那么现在就冲", 结果大败.). 但之后他的计策屡屡失败, 一直到邺城保卫战时, 也没出过一条好计(初战邺城虽然差点射死曹操, 但那属于曹操自己冲的太靠前, 和用计并没有太大关系).
至于许攸奇袭许都之计嘛, 我们还是看看原文吧. 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color=blue]操大惊曰[/color]:“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从"大惊"字样可以看出, 曹操不是在敷衍许攸, 他不是装出来的, 他是真的感觉庆幸袁绍没用此计.
P.S. 对曹操的性格评价, 我不敢苟同. 曹操多疑不假, 但性格决非"谨慎"型的. 该冒险的时候, 他比谁都敢干. 征徐州的时候他吃过吕布的亏, 但二征徐州的时候他还敢把许都空出来给袁绍打. 他赌的是袁绍优柔寡断, 必然不敢用奇招, 他赌赢了.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9 12:40 编辑 [/i]]
2006-5-9 12:53
天宫公主
天水英才姜维:
1. 庞统在历史上的军事才能, 我一直认为高于诸葛亮. 如果他不死的话, 刘备正好用诸葛主内, 庞统主外, 法正主谋; 三人成为新一代的萧何, 韩信, 张良, 则天下无敌矣. 不过小说区嘛, 肯定是以演义为主的. 历史区呢, 似乎讨论"排名"有太不严谨, 和版风也许不符. 没办法的事啊!
2. 在演义里, 的确嫉妒诸葛亮是导致庞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才必须把他排的低一些. 如果他自己有实力, 他是不会去那么嫉妒别人的, 你可见过任何一个超一流(例如贾诩? 司马? 沮授?)去嫉妒别人的才能? 如果诸葛亮那封信, 就能这么轻易地让庞统丧失理智, 以至于死在张任手里, 可见他的智力其实也并不适合进超一流.
关于颜良, 我认为他最亮的亮点是速败徐晃. 毕竟连许禇都未能做到啊! 但颜良的话题还是去武评的贴上讨论吧.
2006-5-9 18:34
绯甄茗
曹操多疑不假, 但性格决非"谨慎"型的. 该冒险的时候, 他比谁都敢干
这段话真的太正确了!!!:^%:^%
2006-5-9 20:14
fchu
不同意演义庞统死亡要扣分
老罗已经做好了铺垫 从老和尚说天机到的卢
只能说明是天意 不影响他的智力进超一流.
2006-5-9 21:32
phoenixdaizy
[quote]不同意演义庞统死亡要扣分
老罗已经做好了铺垫 从老和尚说天机到的卢
只能说明是天意 不影响他的智力进超一流. [/quote]
基本同意,司马多次中计,只是没死而已。司马做为曹魏的军师,被周鲂耍了怎么不说。同样的周瑜输给诸葛也没什么可说的。谁叫这个人是妖人来着。
2006-5-9 22:36
潇湘暮客
[quote]原帖由 [i]水天一色[/i] 于 2006-5-4 20:05 发表
我基本同意公主的观点。
但我始终不太明白大家为什么把贾诩定得那么高,赤壁之战曹操的主要谋士就是贾诩和程昱啊,和曹操的配合不好导致战争失败,虽说曹操可能不太信任贾诩,而且有点轻敌,但贾诩给予适当扣分是 ... [/quote]
为什么把贾诩定得那么高?
偶觉得很简单,他帮谁谁就大胜,不管自己多弱,对手多强~
光这个就恐怖了
2006-5-9 22:42
phoenixdaizy
[quote]原帖由 [i]潇湘暮客[/i] 于 2006-5-9 22:36 发表
为什么把贾诩定得那么高?
偶觉得很简单,他帮谁谁就大胜,不管自己多弱,对手多强~
光这个就恐怖了 [/quote]
恩,其实郭嘉无论历史演义都不足够出色。其实曹军有人看破了连环计,曹操之所以想念郭某。还是因为比较信任的缘故。
程X演义里还勉强可以,但是诱骗徐庶的老妈,也算名声不行吧。
2006-5-10 00:37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fchu[/i] 于 2006-5-9 20:14 发表
不同意演义庞统死亡要扣分
老罗已经做好了铺垫 从老和尚说天机到的卢
只能说明是天意 不影响他的智力进超一流. [/quote]
就说庞统没死, 被张任这个水平的伏击掉一万多士兵, 也足以把他从超一流名单上拉下来了.
没错, 司马也曾经好多次差点丧命, 但他的对手是诸葛亮. 另外一个经常接近丧命的就是曹操, 不过曹操我可是把他放在一流位置的说. (我一贯主张, 曹操, 周瑜, 庞统, 荀彧为顶级一流)
另, 不知道为什么说司马被周鲂耍了. 司马远在洛阳接到前方一份奏报, 就说了一句"小心其中有诈, 但机会也不可错过.(大义)", 不足以说明司马就深信其降. 他的意思顶多是"进一步观察". 如果前方是司马, 而不是曹休, 周鲂的计谋是否能够成功实施是个问号.
2006-5-10 01:41
phoenixdaizy
[quote]另, 不知道为什么说司马被周鲂耍了. 司马远在洛阳接到前方一份奏报, 就说了一句"小心其中有诈, 但机会也不可错过.(大义)", 不足以说明司马就深信其降. 他的意思顶多是"进一步观察". 如果前方是司马, 而不是曹休, 周鲂的计谋是否能够成功实施是个问号. [/quote]
语文学得有问题,按照中文语序。其中前面是次要的,重点在机会不可错过。同样的问题写诸葛,总是一开始就看出诈来了高下立分。
另外司马对姜维对了一阵,仅得小胜,也未能证明他就比庞统高。
庞统中计,就象诸葛中姜维计是一样的。没料到对方有高人仓促冒进而已。不过我也同意可以将庞统定义低下一点。但笔者的意思本来就是庞统天下第2,司马么,比较谨慎。周瑜,庞统比较刚胆一点。
陆逊跟司马是一个类型的,不过笔者还是表现陆逊强于司马一点。就计谋而言。除了不会石阵,每料必中。
司马破关的策略,战略性的,大局观不错,但未见精妙。
2006-5-10 01:44
phoenixdaizy
另外钟会,姜维的谋略在书中可看出比邓艾更强,但邓艾成功了,书中写明了比较侥幸。
庞统??更多的是运气不行。天相。就如诸葛吃的几次败仗一样。
2006-5-10 03:07
天宫公主
那不妨再引一段庞统的事迹...
却说法正与那人相见,各抚掌而笑。庞统问之。正曰:“此公乃广汉人,姓彭,名羕,字永言,蜀中豪杰也。因直言触忤刘璋,被璋髡钳为徒隶,因此短发。”统乃以宾礼待之,问羕从何而来。羕曰:“吾特来救汝数万人性命,见刘将军方可说。”法正忙报玄德。玄德亲自谒见,请问其故。羕曰:“将军有多少军马在前寨?”玄德实告:“有魏延、黄忠在彼。”羕曰:“为将之道,岂可不知地理乎?前寨紧靠涪江,若决动江水,前后以兵塞之,一人无可逃也。”玄德大悟。彭羕曰:“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玄德即拜彭羕为幕宾,使人密报魏延、黄忠,教朝暮用心巡警,以防决水。黄忠、魏延商议:二人各轮一日,如遇敌军到来,互相通报。却说泠苞见当夜风雨大作,引了五千军,径循江边而进,安排决江。只听得后面喊声乱起,泠苞知有准备,急急回军。前面魏延引军赶来,川兵自相践踏。泠苞正奔走间,撞着魏延。
其实彭羕的这句:“为将之道,岂可不知地理乎?前寨紧靠涪江,若决动江水,前后以兵塞之,一人无可逃也。”... 虽然原文是说给刘备听的, 但其实是在打庞统的耳光. 庞统未遇高手, 就已经三番两次出现丧师之险.
在我理解超一流当中, 对诸葛亮可以随便失败(成功是天大的亮点), 对一流以下保持不败. 超一流之间的较量完全要看具体情况. 那种聪明的时候能出奇策, 糊涂起来能有性命之危, 覆军之险(死诸葛之手除外), 是典型的一流水平. 诸如曹操, 庞统, 周瑜皆如是也.
2006-5-10 07:04
phoenixdaizy
关于地理~~诸葛亮遇南中也求教于相关人等.~~~~~莫非也不值得一提.
2006-5-10 09:14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灵动旋风[/i] 于 2006-4-30 19:29 发表
许攸多智连孔融这麽眼高的人都承认,可见其实力非凡,何况要是没有许攸,估计官渡的胜利之神就会落在袁绍那边了,大家其实都忽略了许攸 [/quote]
(孔)融曰:“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
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
孔融承认许攸多智,也承认郭图审配逢纪多智啊,甚至田丰沮授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忠臣而已。
官度之战的胜利之神,在田丰被拘时,已经向曹操走近了一步;在颜良文丑战死以后,又向曹操走近了一步;在沮授被拘,审配外调以后,胜利的天平已经基本倾斜上曹操一边了。试想,此时的袁绍手下,武不过张合高览,不过郭图逢纪,空有七十万大军,又如何与曹操手下的精锐人才团抗衡?
许攸,不过导致天平向曹操倾斜的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砝码罢了。
2006-5-10 09:31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9 12:36 发表
在演义里用计胜过曹操的人都大有人在, 例如刘备就是另外一个例子. 但我对智评的观点是要看一个人的综合发挥. 比如说, 刘备也曾在汝南初战, 乘曹操立足未稳, 打败过曹操. 但由于刘备在别处失误太多, 所以仅仅一 ... [/quote]
审配胜过曹操的,还有邺城地道战坑杀三百曹军吧?不要说那是冯礼的错。以孤城弱兵对抗曹操大军死守邺城,直到曹操最后不得不用水计赚开城门,期间曹操的攻城失利,恐怕不只这一次地道战而已吧?
至于奇袭许昌之计,不才以为,曹操再冒险,也不可能在官度之战前夕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还大打空城计。荀YU不是还在许都吗?手下就没个几万人?就算袁绍轻骑偷袭,以荀YU之才,还守不住?至于在许攸面前的大惊失色,我只理解为曹操在敷衍许攸,其实更应该说是作者故意丑化曹操。
2006-5-10 09:45
逍遥轩
审配的表现更多地象一员将领,战术上比较突出,而非谋士献奇策
2006-5-10 10:52
九千岁
夫谋士者,可分战术擅长型和战略擅长型两种,前者如陈宫审配法正等,后者如荀YU郭嘉鲁肃等,诸葛亮算是二者都擅长的类型吧。
2006-5-10 10:52
天水英才姜维
[quote]原帖由 [i]九千岁[/i] 于 2006-5-10 09:31 发表
审配胜过曹操的,还有邺城地道战坑杀三百曹军吧?不要说那是冯礼的错。以孤城弱兵对抗曹操大军死守邺城,直到曹操最后不得不用水计赚开城门,期间曹操的攻城失利,恐怕不只这一次地道战而已吧?
至于奇袭许昌 ... [/quote]
审配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军事技能,不是谋略。审配守城是做的不错,但没什么长远预见性,不属于一流谋士,但在能文能武的人中(如满宠),审配相对很厉害。如果拿许攸的军事能力和审配对比,审配无疑大胜。如果单纯比智谋,许攸虽然犯过战略错误,但也贡献了几条有用的计谋,审配的计谋缺乏大局观,容易被破。
2006-5-11 13:15
luke19821001
不知道各位凭哪点认为张任是个渣渣将,被他宰了1W多人就是天大的污点。张任可是蜀中第一将。
照这样看,司马一不知道被蜀汉的渣渣诸葛亮宰了多少人,那他不是垃圾中的垃圾?
曹操更是一出来就被李催之流埋伏,大败而归,那曹操又算哪根葱?相比之下十八路诸侯岂不是高明得很了。
任何计谋都是有风险系数的,计谋的好坏是看它的成功率和能性价比。成功率主要是看是否能正确估算对方的心理。当然,这点上述3位都失败了,但是一个失败了的计谋不见得就是个垃圾计谋。如果曹操那仗赢了,他就可以成天下第一功,所以即使他认为去追董卓90%会失败,他也去追了。同样的,如果庞统计谋成功,就可以轻松拿下四川,那冒点险也值得。相反,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计谋危险,就不敢去做,那就是真正的无谋,比如袁绍不敢偷袭许昌,刘表不趁机打曹操。他们都发现如果用这样的计谋会有危险了,所以没有去,难道这也是高明?没有一条计谋是真正万无一失的,如果性价比高,那么危险点也要上,这才是真正的计谋。不会失败的计谋是不可能有的。
2006-5-11 13:34
九千岁
[quote]原帖由 [i]天水英才姜维[/i] 于 2006-5-10 10:52 发表
审配表现出来的这些都是军事技能,不是谋略。审配守城是做的不错,但没什么长远预见性,不属于一流谋士,但在能文能武的人中(如满宠),审配相对很厉害。如果拿许攸的军事能力和审配对比,审配无疑大胜。如果 ... [/quote]
审配的确算不上一流谋士,但我以为他绝不比田丰沮授差,许攸更是不要与他相比。审配的战略大局观虽然不如田沮二人,但是在战术运用上,却是高出许多。许攸的所谓计策,刚才也说了,有很大的偶然性,属于一个比较成功的投机者。
审配用计,多是防守型计策,比如官度首战的万弩齐射,比如邺城的反地道战,可以说是一个善于破计的人,怎能说他的计容易被破呢?
[[i] 本帖最后由 九千岁 于 2006-5-11 13:42 编辑 [/i]]
2006-5-11 13:54
十三金
简单来说
使用<三十六计>的就是谋士
使用<孙子兵法>的就是统帅
2006-5-11 17:35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luke19821001[/i] 于 2006-5-11 13:15 发表
不知道各位凭哪点认为张任是个渣渣将,被他宰了1W多人就是天大的污点。张任可是蜀中第一将。
照这样看,司马一不知道被蜀汉的渣渣诸葛亮宰了多少人,那他不是垃圾中的垃圾?
曹操更是一出来就被李催之流埋伏,大 ... [/quote]
我完全同意庞统 = 曹操的结论, 我也从来没有说过张任是渣渣将. 但我的观点是曹操+庞统这个水平的, 进超一流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毕竟超一流俱乐部的其他成员, 例如: 司马, 贾诩, 沮授, 郭嘉, 陆逊, 除了有时上诸葛亮的当以外, 其他时候是从来不犯错误的.
至于一流嘛, 恐怕要以
1. 无奇策, 无大错, 或
2. 有奇策, 有中非诸葛亮之计的记录.
人选: 曹操, 庞统, 周瑜, 田丰, 荀彧, 荀攸, 陈宫, 许攸. (也许还有别人?)
[[i] 本帖最后由 天宫公主 于 2006-5-11 17:45 编辑 [/i]]
2006-5-11 17:48
天宫公主
[quote]原帖由 [i]十三金[/i] 于 2006-5-11 13:54 发表
简单来说
使用<三十六计>的就是谋士
使用<孙子兵法>的就是统帅 [/quote]
一流谋士, 有不精通<孙子兵法>?
一流统帅, 有不精通<三十六计>?
这就好比说, 搞投行的必须学过<微观经济学>, 搞调控的必须学过<宏观经济学>的意思差不多. 真做到那份的人, 谁不早已两者皆精了?
2006-5-11 19:57
十三金
[quote]原帖由 [i]天宫公主[/i] 于 2006-5-11 17:48 发表
一流谋士, 有不精通<孙子兵法>?
一流统帅, 有不精通<三十六计>?
这就好比说, 搞投行的必须学过<微观经济学>, 搞调控的必须学过<宏观经济学>的意思差不多. 真做到那份的人, 谁不早 ... [/quote]
问题要看哪个用的多了
好比你是语文老师,但你必须是本科毕业,这样你之前就当然数学\英语也要好才能拿到大学通知书
但你毕业后选择了做语文老师,那么你使用语文的就比较多,时间长了,语文越来越精熟\而其它几门就开始生疏了
所以才有谋士和统帅之分,
两者都能经常使用的就少了
2006-5-11 21:43
欧阳寒卿
要是能像美国搞个电脑模拟战斗,让他们去斗斗就好了,省得无聊的推测。
看看演义中诸葛跟司马的争斗不就很清楚了,在这样智力相差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决定胜负的是国力而不是个人,好像哪个谁说过小诸同志强仗智力,逆天行事,哪有成功的道理呢。事实上诸葛先生也确实给仲达拖死了。就算对阵中占尽上风又怎么样呢。
2006-5-12 20:20
灵动旋风
[quote]原帖由 [i]wu255[/i] 于 2006-5-5 11:49 发表
逢纪、许攸、审配之类善于妙计破敌[/quote]
许攸是可以……袁绍之所以失败很大责任在逢纪、审配还有郭图这三个败家子
2006-5-12 21:37
wu255
[quote]原帖由 [i]灵动旋风[/i] 于 2006-5-12 20:20 发表
许攸是可以……袁绍之所以失败很大责任在逢纪、审配还有郭图这三个败家子 [/quote]
……这个,我只是就袁绍军而言的,逢纪曾献计夺得邺城,审配在官渡的计谋也着实让曹军吃了些苦头,所以我认为他们三个在战术上的智谋还是不错的,在大局的战略上还是要看沮授、田丰的,甚至后来投曹的辛毗、崔琰等等都比要他们好点。
至于说袁绍的两个儿子,我认为毕竟袁尚是其亲自指定的,审配辅佐他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要说直接导致势力灭亡的还是郭图、辛评、袁谭三人。
另外关于逢纪,进谗言害死田丰是不可原谅的。
2006-5-12 23:12
杨过
曹操排第几?
页:
1
[2]
3
4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