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春秋文化论坛 » 三国史话 » 请教一个关于刘虞的问题


2004-1-24 01:36 PICCOLO
俺在一本书上看到说刘虞在与公孙瓒交战后被俘遇害,俺对这部分知之甚少,请那位高人指点指点?俺想那刘虞乃东汉太尉,不在朝廷里享清福反而跑到幽州地界去与强悍的公孙瓒火并,不解……

2004-1-24 02:17 诸葛丞相
三国志中公孙瓒传中曾言:[color=blue]桓帝时,渔阳张纯反,自立为将军。瓒奉命讨之,遂平。后丘力居率胡人作乱青,徐,幽,冀四州,瓒不敌,朝廷闻虞有德义,昔为幽州刺史,恩信流著,戎狄附之,若使镇抚,可不劳众而定,乃以刘虞为幽州牧。虞到,遣使至胡中,告以利害,责使送纯首。丘力居等闻虞至,喜,各遣译自归。瓚害虞有功,乃阴使人徼杀胡使。胡知其情,间行诣虞。虞上罢诸屯兵,但留瓚将步骑万人屯右北平。纯乃弃妻子,逃入鲜卑,为其客王政所杀,送首诣虞。封政为列侯。虞以功即拜太尉,封襄贲侯。会董卓至洛阳,迁虞大司马,瓚奋武将军,封蓟侯。

    关东义兵起,卓遂劫帝西迁,徵虞为太傅,道路隔塞,信命不得至。袁绍、韩馥议,以为少帝制於奸臣,天下无所归心。虞,宗室知名,民之望也,遂推虞为帝。遣使诣虞,虞终不肯受。绍等复劝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虞又不听,然犹与绍等连和。

    虞子和为侍中,在长安。天子思东归,使和伪逃卓,潜出武关诣虞,令将兵来迎。和道经袁术,为说天子意。术利虞为援,留和不遣,许兵至俱西,令和为书与虞。虞得和书,乃遣数千骑诣和。瓚知术有异志,不欲遣兵,止虞,虞不可。瓚惧术闻而怨之,亦遣其从弟越将千骑诣术以自结,而阴教术执和,夺其兵。由是虞、瓚益有隙。和逃术来北,复为绍所留。

    是时,术遣孙坚屯阳城拒卓,绍使周昂夺其处。术遣越与坚攻昂,不胜,越为流矢所中死。瓚怒曰:“余弟死,祸起于绍。”遂出军屯磐河,将以报绍。绍惧,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绶授瓚从弟范,遣之郡,欲以结援。范遂以勃海兵助瓚,破青、徐黄巾,兵益盛;进军界桥。以严纲为冀州,田楷为青州,单经为兗州,置诸郡县。绍军广川,令将麹义先登与瓚战,生禽纲。瓚军败走勃海,与范俱还蓟,於大城东南筑小城,与虞相近,稍相恨望。

    虞惧瓚为变,遂举兵袭瓚。虞为瓚所败,出奔居庸。瓚攻拔居庸,生获虞,执虞还蓟。会卓死,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邑,督六州;瓚迁前将军,封易侯。瓚诬虞欲称尊号,胁训斩虞。

    虞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率州兵欲报瓚,以燕国阎柔素有恩信,共推柔为乌丸司马。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与瓚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斩丹。[/color]

汉末英雄传里说到:[color=red]刘虞
    虞为博平令,治正推平,高尚纯朴,境内无盗贼,灾害不生。时郡县接壤,蝗虫为害,至博平界,飞过不入。
    虞让太尉,因荐卫尉赵谟、益州牧刘焉、豫州牧黄琬、南阳太守羊续,并任为公。
    幽州刺史刘虞,食不重肴,蓝缕绳履。
    虞之见杀,故常山相孙瑾、椽张逸、张瓚等忠义奋发,相与就虞,骂瓚极口,然后同死。[/color]

论刘虞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有他在镇守幽州,匈奴,乌丸等和大东汉帝国是相安无事~~可见他的人格魅力还是十分强的~~~之后不被袁绍等人所迷惑,不盲目称帝,可见他的政治立场。

2004-1-24 05:49 PICCOLO
非常感谢!!!
这样看来,刘虞确实适合在朝为官,以他的声望和人德应该能另有一番作为,出来带兵打仗实在是有点勉强。

2004-1-24 14:04 诸葛丞相
我却不这样认为,当时东汉朝廷已经衰弱,皇族权力落入外戚和宦官之手,刘姓贵族只好纷纷外出寻找另外的生存点。像刘表割据荆州,刘焉盘踞益州,刘繇占领扬州,刘虞坐镇幽州等。这些都是外出寻求生存点的举向。
那时候不是在朝廷享福的时候啊~~~是乱世的开始啊~~~

2004-1-24 14:25 臥龍諸葛孔明
自古有道:“治乱无常。”而刘表、刘虞等人只会因循守旧,墨守成(陈)规而已,在朝中尚能苟全性命,出镇一方则不免。。。。。。

2004-1-24 14:29 第五剑
君不闻【出外而安,居内则亡】乎?

2004-1-24 16:49 秋孤寒
刘虞和刘表都有做官治理之才能,刘表平定荆州,刘虞安定边患,也都搞得有声有色,要是生在平世,都是有作为的好官。可惜时逢乱世,军阀割据,却无治乱之才干,不论在朝还是出镇,恐都难逃覆灭。

刘虞重回幽州,到蓟后“罢省屯兵,务广恩信”,对乌桓“开许善路”,却唯独留下立有功效的降虏校尉公孙瓒,令其率步骑万人屯驻右北平,养虎为患,终遭毒手。

2004-1-24 21:03 superzz_0
因为他们都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啊!

2009-10-19 21:26 五袋石果
不明白刘虞为什么要留下公孙瓒。
话说,这两个人的治政方法可是两个极端。刘虞是完全的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公孙瓒则只信奉军事手段。
刘虞治幽州,可说是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周边各部落也都交相示好,实在是不错的。
而刘虞率数万人围攻公孙瓒数千人,最后结局竟是被公孙瓒活捉!
公孙瓒强迫天使杀刘虞,封自己做州牧。当是时,威名大盛,连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事集团袁绍都要讨好他。然而公孙瓒主政幽州后很快民怨沸腾,众叛亲离,内外交困,兵败身死。
可惜,可叹。可叹,可惜。刘虞的治政能力堪比萧何,公孙瓒的军事能力直追淮阴(有点夸张),如果二人能够合作,安汉者还轮得到别人?

2009-11-26 14:26 毒酷求败
俺想那刘虞乃东汉太尉,不在朝廷里享清福反而跑到幽州地界去与强悍的公孙瓒火并,不解……

答:这个太尉本来就在幽州当的。

2009-12-26 22:04 上校团长
似乎不对吧
应该是黄巾之后,刘焉请求灵帝派皇室宗族
到各地担任州牧,这才有了刘虞担任幽州牧

2009-12-27 00:55 zeloti
刘虞不是刘备,刘虞对汉室的忠心是实打实的,是天地可昭的。正因如此,其结局很惨,很快就被杀。

[color=Silver][[i] 本帖最后由 zeloti 于 2009-12-27 00:57 编辑 [/i]][/color]

2009-12-27 01:24 暂时发言马甲
笑,刘虞的死因都能拿来跟刘备开一道刷,太搞笑了。
刘虞悲惨的死时因为对汉室“实打实的忠心”,伟大的发现,伟大啊~

2009-12-27 09:51 zeloti
[quote]原帖由 [i]暂时发言马甲[/i] 于 2009-12-27 01:24 发表
笑,刘虞的死因都能拿来跟刘备开一道刷,太搞笑了。
刘虞悲惨的死时因为对汉室“实打实的忠心”,伟大的发现,伟大啊~ [/quote]
刘虞悲惨的死时因为对汉室“实打实的忠心”,伟大的发现,伟大啊~
这话时你说的

2009-12-27 10:55 暂时发言马甲
[quote]原帖由 [i]zeloti[/i] 于 2009-12-27 00:55 发表
刘虞不是刘备,[color=Red][b]刘虞对汉室的忠心是实打实的,是天地可昭的。正因如此,其结局很惨,很快就被杀。[/b][/color] [/quote]
原来这句话的不是“正因为‘刘虞对汉室的忠心是实打实的,是天地可昭的’”,才会“很快就被杀,结局很惨”?

伟大的发现,伟大的话语,伟大的黑··

2009-12-27 14:38 飒露紫
[quote]原帖由 [i]五袋石果[/i] 于 2009-10-19 21:26 发表
不明白刘虞为什么要留下公孙瓒。
话说,这两个人的治政方法可是两个极端。刘虞是完全的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公孙瓒则只信奉军事手段。
刘虞治幽州,可说是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周边各部落也都交相示好,实在 ... [/quote]

不管对胡人,还是对汉人的叛乱者,只靠恩信恐怕是不行的。公孙瓒这样强势军事实力的存在应该是必须的。

2010-4-24 09:05 白小纯
保留必要武力是对的,只是看错公孙瓒这混账而已。
9L的兄弟把公孙瓒比作韩信,实在是太高看他了,他不过就是个有勇无谋的猛将而已。

-11L,记得刘虞是以宗正的身份出任幽州牧的,后来才朝廷才任命他为太尉(这条任命因为交通原因,刘虞自己并没有接到)

2010-4-24 22:24 三国赤壁周郎
刘虞不是刘备,刘虞对汉室的忠心是实打实的,是天地可昭的。正因如此,其结局很惨,很快就被杀。



刘虞就是刘虞,刘备就是刘备,刘虞不是刘备的结论是对的。后边的内容则见仁见智,整句话zeloti 都没有黑谁的意思。
不过这个观点不太同意,因为即使刘虞不忠于汉室与他的死关系也不大,关键是实力问题,你打不过公孙瓒,那只能如此。

2010-4-25 15:10 郭文
  刘虞有意思的是他先攻打公孙瓒的,所以被擒拿,在居庸关被斩杀。后来袁绍打着为他报仇的旗号,联合了刘虞的儿子和其他部下,消灭了公孙瓒。其实真正平定乌桓,那还是要等到曹魏建立之后才算成功。没有国家的实力,单凭借个人的能力是不行的:刘虞一味怀柔,他一死乌桓必定背信弃义;公孙瓒一味打压,也是死后会遭到乌桓的清算。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